中学生诗歌知识
“江米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中学生诗歌知识,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中学生诗歌知识,供大家参考。
篇1:中学生诗歌知识
中学生诗歌知识51则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泊秦淮》)
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重聚中的话题材,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
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从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18.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亡赖”即“无赖”贬词褒用,表现小儿活泼可爱的情状,充满爱怜之情。“卧”字使小儿剥莲蓬时的天真、顽皮跃然纸上。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
“大”状其景观,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孤”写出了炊烟的孤单、醒目。“直”使景物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长”视野开阔,“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月亮本无情,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采用拟人手法,以物之情写人之情,极力渲染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论诗》)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这实则表达了诗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盲目崇古守旧。
2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外送别》)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2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秋词》)
一反过去描写秋景萧瑟的感伤情调,以为秋日胜过生气盎然的春天,表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26、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
反说其事,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2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直抒胸臆,表明作者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28、莫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浣溪沙》)
由西流的溪水,想到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人生衰老叹息,有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9、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题破山寺后禅院》)
“曲”、“幽”、“深”等字眼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二句暗示的意义多于写实的意义,不仅描摹景物精美,而且表现了华夏文化那种对曲折美、摇曳美的追求,唤起了读者的生活体验。
30、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涌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有身家无寄的渺茫感,有逐于朝廷在失意感。而后一句则是借景以寓深情,表面看,好象马不愿前行,实际正是人不愿前行的外化描写。这两句将眼前景与心中情完美统一。
31、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别云间》)
深沉、强烈地表达了英雄失路之悲。
3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水调歌头》)
道出了人月无常,自古皆然的生活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唤起了人类普遍情感体验。
33、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以花喻人,既摹形,又传神,具有深入人心的力量。“瘦”乃一词之眼,有创造性。
3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以梨花喻雪花,“忽”字表现了诗人之喜。此句写出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
35、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雁门太守行》)
“黑”、“金”等凝重的色彩,渲染了危机将至,背水一战、戒备森严的悲壮气氛。第一句可引申为情况危急。
3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
以“春蚕”、“蜡炬”为喻,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后亦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37、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
道出了作者对历史的评判,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38、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表现了杜甫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情怀。
39、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后一句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40、斜晖脉脉水悠悠。(《梦江南》)
表面写水,实际上也暗喻望穿秋水的眼神,情景交融。
4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风吹雨”既指自然界中的风雨,也象征着风雨飘摇的宋王朝,“夜阑”指夜深,标志了“思”的时间长度。表达了诗人日夜不忘恢复国土,报效国家的爱国热情。
4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
以落花为喻,表明作者为国为民仍要尽一份心力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融入议论。后也指一切无私奉献的精神。
4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
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悠然”、“见”是不经意的看见,体现了诗人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44、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蒸”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4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
表现了诗人自信、执着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46、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渔家傲》)
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
47、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
前句写出了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两句着墨极淡,却给人伟丽新奇之感。
48、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用了一个比喻,好比用刀切断流水一样,结果,水反而流得更急了,用饮酒取醉的办法去解除忧愁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酒醉后反更引发了内心的愁苦、愤懑。
4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浣溪沙》)
花开花落的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用“来”与“去”对比,以“来”反衬“去”,表现诗人惜春的心理。此二句用景物描写把诗人的感情表现得很细腻,很生动。
5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51、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篇2:中学生诗歌
风景向东向西,视野的深浅
在于自己的心灵,是朝气的曙光,还是落红的夕阳
命运向南向北,归途的沉浮
在于自己的寻觅,是听雨的幻想,还是看雪的寒绪
我不知道,时间的海,搁浅着谁
我不知道,生命的舟,摇摆着谁
风景多少摇曳环绕,几半弯
命运多少残喘憔悴,怎堪怜
不去讨论,我的路过谁记忆了
不去理会,我的真情谁辜负了
我寂夜仰首,独饮浊酒,寒风冷雨各飞南北
我梦里花落,黯魂追思,长恨余情各分东西
一帘幽梦,爱情尽是悲欢离合
一路走过,伤疤愈合春夏秋冬
篇3: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行路是中学生最基本、最常见的交通方式。因此,应该加强这方面的安全教育,掌握如下一些常识。
1、路上行走要走在人行道上,没有人行道的要靠路边行走;群体行进要列队,横排不要超过两人。
2、横过车行道,须走人行横道、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在没有这些标志、设施时,须直行通过,不要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长队伍横过车行道时可视情况分段通过,有条件的可佩带明显标志,如小黄帽等;不准横过划有中心实线的车行道。
3、行路时要注意各种信号灯的指示,尤其是路口红绿灯、人行横道信号灯和车辆转向灯的变化。
4、当公共汽车站设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隔离设施上时,上下车要避让车辆,并直行通过非机动车道。
5、不要在车行道、桥梁、隧道或交通安全设施等处逗留;不要在路上玩耍、抛物、泼水、散发印刷广告或进行妨碍交通的活动。
6、不要穿越、攀登或跨越隔离设施。
篇4: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目前我校学生上、放学绝大多数以骑自行车为主,加强骑车的安全教育,掌握骑自行车的安全常识尤为必要。
1、不满12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车;没有刹车或没有安全保证的自行车不能上路;不要在人行道、机动车道上骑自行车;不要在车行道上学骑自行车。
2、要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在混行道上要靠右边行驶,不能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上行驶。
3、如过较大陡坡或横穿四条以上机动车道时应当推车行走;雨、雪、雾等天气要慢速行驶,路面雪大结冰时要推车慢行。
4、转弯时要提前减速慢行,向后了望,伸手示意,不要突然猛拐;超越前方自行车时,不要与其靠的太近,速度不要过猛,不得妨碍被超车辆的正常行驶。
5、不要手中持物骑车,不要双手离把骑车,不要两人骑一辆车;骑车不要曲折行驶,不要相互竞驶,不要两辆以上并排行驶。
6、两辆车行驶时,两人不要相互勾肩搭背,相互挤抹,相互追逐。
7、不要骑一辆车,再牵引一辆车,不要紧随机动车后面行驶,不要手失机动车行驶。
篇5: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乘机动车是学校师生外出活动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也部分学生上、放学或出行所选择的交通方式,因此要教育他们掌握乘车的一些安全常识。
1、要选好车,特别是学校组织学生的集体交通活动,要取得与交通管理部门的联系,并在他们的指导下,确认驾驶人员的准驾资格后,选择有交通管理部门认可的有准运资格的,质量优良的客运车;发现驾驶员患有妨碍安全行车的疾病或过度疲劳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驾驶人员无驾驶证或饮酒的不要乘坐该车;发现机动车不具备载客的准运资格或明显质量问题的不乘该车;不乘超载车。
2、不要在机动车道上等候车辆或招呼出租车,应该在车站台上或指定地点依次候车,车来后,待车停稳时,再按顺序先下后上;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品上车。
3、上车后,应找座位坐好,没有座位时,应抓好把手站稳;乘坐小型客车,坐前排时要系好安全带;不要乘坐货车或拖拉机;乘坐二轮摩托车必须要12岁以上,并戴好头盔,在驾驶员身后两腿分开跨坐,不能偏坐或倒坐。
4、在车辆行驶中,不要与驾驶员闲谈或妨碍驾驶员操作;不要随意开启车门、车厢,不能将身体的任何部位伸出车外,不要向车外抛投物品;不要在车内随意走动、打闹。
5、车到站后,下车不要拥挤;在车行道上不得从机动车左侧下车,开关车门时不能妨碍其它车辆和行人通行;下车后,需横穿车行道时,应在确定没有车辆过往时,从车尾部穿行,切不可从车头部贸然通过。
6、机动车发生故障或交通事故须在车行道停车时,除救险外,乘车人须迅速离开车辆和车行道。
篇6: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一、安全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4、记住四个电话:①“119”火警电话。②“110”报警电话。③“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④“120”急救电话。打电话不要慌张、语无伦次,必须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二、交通安全
1、行走安全: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效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没有行人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2、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安全: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摩托车;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3、乘车安全:乘公共汽车要停稳后上下车,在车上要抓好扶手,头、手等身体部位不能伸出窗外,管好身边物品,防止扒窃;乘高速汽车要系安全带;不乘超载车。
三、行走安全
1、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2、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四、骑车安全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中小学生骑车带人、闯红绿灯、并排骑车、逆向骑车、在机动车道上骑车以及骑自行车打手机、听MP3等各种交通违规行为,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五、乘车安全
(1)外出乘车不要乘坐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拖拉机、黑摩的等非客运车辆,不要乘坐超员车辆,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3)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4)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5)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6)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篇7: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中学生交通安全知识
一、安全的基本原则
1、保持镇静,趋利避害。
2、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3、想方设法,不断求救。
4、记住四个电话:①“119”火警电话。②“110”报警电话。③“122”交通事故报警电话。 ④“120”急救电话。打电话不要慌张、语无伦次,必须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的特征。
二、交通安全
1、行走安全: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效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来往车辆,不准追逐,奔跑;没有行人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越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2、骑自行车(电动车、摩托车)安全:不满16周岁不能在道路上骑电动车、摩托车;不打伞骑车;不脱手骑车;不骑车带人;不骑“病”车;不骑快车;不与机动车抢道;不平行骑车;不在恶劣天气骑车。
3、乘车安全:乘公共汽车要停稳后上下车,在车上要抓好扶手,头、手等身体部位不能伸出窗外,管好身边物品,防止扒窃;乘高速汽车要系安全带;不乘超载车。
三、行走安全
1、安全常识:
指挥灯信号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行;黄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但已进入人行道的行人,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通行;黄灯闪烁时,行人须在确保安全的原则下通行。
人行横道信号灯绿灯亮时,准许行人通过人行横道;绿灯闪烁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但已进入人行横道的可以继续通行;红灯亮时,不准行人进入人行横道。
行人必须遵守的规定行人须在人行道内行走,没有人行道靠右边行走;穿越马路须走人行横道;通过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横道,须遵守信号的规定;通过没有交通信号控制的人行道,要左顾右盼,注意车辆来往,不准追逐,奔跑;没有人行横道的,须直行通过,不准在车辆临近时突然横穿;有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的,须走人行过街天桥或地道;不准爬马路边和路中的护栏、隔离栏,不准在道路上推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2、行走时,哪些情况最危险呢?
(1)横穿马路很容易出危险。
(2)三五成群横着走在非人行道上,这样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上、下班高峰过后,马路上车辆稀少,因为路中车少人稀思想麻痹。麻痹加麻痹就等于危险。
(4)行走时一心两用,边走边看书,或边走边想问题,或边走边聊天,边走边玩……这样做,可能车子不来撞你,你倒自己去撞车子,因此也十分危险。
四、骑车安全
(1)不满12周岁的孩子,不能在道路上骑车。这是交通规则规定的。
(2)不打伞骑车。
(3)不脱手骑车。
(4)不骑车带人。
(5)不骑“病”车。
(6)不骑快车。
(7)不与机动车抢道。
(8)不平行骑车。
中小学生骑车带人、闯红绿灯、并排骑车、逆向骑车、在机动车道上骑车以及骑自行车打手机、听MP3等各种交通违规行为,最后还要注意,在恶劣的天气如雷雨、台风、下雪、或积雪未化、道路结冰等情况下,也不要骑车。
五、乘车安全
(1)外出乘车不要乘坐低速载货汽车和三轮汽车、拖拉机、黑摩的等非客运车辆,不要乘坐超员车辆,预防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上车前先看清公共汽车是哪一路,因为公共汽车停靠站,往往是几路公共汽车同一个站台,慌忙上车,容易乘错车。
(3)待车子停稳后再上车或下车,上车时将书包置于胸前,以免书包被挤掉,或被车门轧住。
(4)上车后不要挤在车门边,往里边走,见空处站稳,并抓住扶手,头、手、身体不能伸向窗外,否则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5)乘车要尊老爱幼讲礼貌,见老弱病残及孕妇要主动让座。
(6)乘车时不要看书,否则会损害眼睛。
篇8:诗歌小知识
诗歌小知识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一、诗歌的起源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二、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三、诗歌的表现手法
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连翩的佳作。
四、诗的写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景象。
云
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
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云像一个贪玩的小捣蛋
常常忘了回家
2.暗喻法──表现丰富的联想。
妈妈
妈妈是一个闹钟
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妈 妈 的 手
妈妈的手
可以把白净的米
变成香喷喷的饭
3.阅兵法──表现景物的层次。
树
春天的树
是花儿们选美的舞台
夏天的树
是蝉儿们唱歌的教室
秋天的树
是水果们睡觉的摇篮
冬天的树
是风儿们赛跑的运动场
4.排比法──表现节奏,加深印象。
风
风儿微笑
在树上荡秋千
在草原上赛跑
在院子里拿树叶儿玩飞镖游戏
5.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
汽水
罗青
跟你握握手
你就冒气
请你脱脱帽
你就生气
干干脆脆
一口把你喝下去
看你还
神不神气
6.摹声法──增加趣味。
风
风最讨厌了
每次都偷偷地掀起我的裙子
然后在旁边大叫
羞!羞!羞!
真是气死我了
7.假设法──写出美丽的希望和想象。
如果我变成风
如果我变成风
就到妈妈工作的地方
替妈妈
把脸上的汗珠
一颗一颗吹干
8.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
交通警察
世界上力气最大的人
就是交通警察
因为他有“气功”
只要单手轻轻一推
几十辆车子就一动也不动了
9.疑问法──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皱纹
老人的脸上,
有一条一条的皱纹;
大海的脸上,
也有一波一波的皱纹;
大海是不是也老了呢?
篇9:诗歌知识简述
有关诗歌知识简述
(1)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与小说、散文、戏剧并列着的一种文体,它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其主要特点是:①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最集中的反映。②诗歌有丰富的感情和想象,善于从感情上打动读者。③诗歌的语言凝练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④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中国的旧体诗、词、曲的一句就是一行)。
(2)诗歌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诗歌可分为若干类别。
按国别分,可分为中国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诗歌按时代分,可分为古代诗歌和新诗;中国古代.诗歌按体例分,分为诗、词、曲;中国古代的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词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l字以上);元曲可分为小令和套数(又叫套曲);新诗又可分为自由诗和用旧形式写成的新诗。
(3)古代诗歌与新诗
古代诗歌是泛指古代文学长河中用文言写成的韵文,即这一历史时期的诗、词、曲。新诗指五四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以后出现的诗歌。
(4)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二者的主要区别是:(全国、春季已考)古体诗主要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不固定、每行诗字数不固定、每首诗的用韵不固定;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主要指初唐形成的律诗和绝句,其主要特点是每首诗行数固定、每行诗字数固定、每首诗的用韵固定。
(5)诗、词、曲的区别
诗、词、曲都是韵文,其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它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灵活,句中经常添加衬字等。
(6)新诗中的自由诗和旧体诗
新诗是指“五四运动”前后,新文化运动提倡并兴起的一种新诗体,其中用白话写的大致押韵、形式自由的诗叫做自由体诗,如《天上的街市》、《大堰河——我的保姆》、《王贵与李香香》等。与新诗相对的,用文言写成的格律诗以及词、曲统称为旧体诗,如毛主席的《七律·长征》、《沁园春·雪》、陈毅的《梅岭三章》等,这些形式是旧的,但其内容是现代的,人们习惯地把它比作“旧瓶装新酒”。
(7)歌、行、吟
“歌”、“行”、“吟”是古体诗的标志,都指古代诗歌体裁,它们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等一般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琵琶行》、《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8)乐府诗
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指汉、魏、南北朝乐府官署采集和创作的乐歌。魏晋和唐代及其以后诗人以乐府写的诗歌虽不入乐,但也称为乐府或拟乐府。如《敕勒歌》、《木兰诗》、《孔雀东南飞》、《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9)律诗与绝句
律诗与绝句的区别主要在句数上。绝句又叫“截句”,每首诗只有四句,偶句押韵和押平声,它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律诗每首诗共有八句,除了偶句押韵与押平声外,颔联和颈联都必须对仗。八句以上的律诗,称为排律。
(10)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
抒情诗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抒发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来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常常是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即使有某些片断的景物描写,也是为了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叙事诗是用诗的形式来描述事件、塑造人物、反映社会生活的。与抒情诗相比,叙事诗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说理诗从广义上讲包含在抒情诗中,它主要是借助景物描写来阐述深刻的道理。
(11)词牌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着严格区别的,词题是就内容而言的,它是词的内容的精炼,是一首词的眼睛。词牌是就形式而言的,是一首词曲调的名称。
(12)豪放词与婉约词
豪放词和婉约词是宋代词坛上的两大流派,其作品分别表现出不同的风格。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作家苏轼、辛弃疾。代表作品有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内抒写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功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等,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声声慢》、柳永的《雨霖铃》等。
(13)散曲
散曲是金元时代兴起的,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其体式和词相近,都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它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含一支曲子,而套数是合一个曲调中多支曲子为一套,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不限。每一套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全套曲必须有同一个宫调,有首有尾,一韵到底;结尾处多用“煞”。用多少遍没有规定,顺序一般倒写。各“煞”前有配曲,最后用“尾”结束全曲。如《越调·天净沙·秋思》只含“天净沙”一曲,是小令。再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它含有属于“般涉调”这一宫调的八支曲子,其中“哨遍”是这套曲的第一支曲的曲牌名,它又是全套曲的曲牌。
(14)元杂剧
元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元杂剧可分为旦本(女主角主唱)和末本(男主角主唱)两种,在结构上包括四折一楔子。每折相当于现代戏剧中的一幕,每折戏只能用一个宫调,如《窦娥冤》就是旦本戏,而其中第三折用的是“正宫”调,元杂剧剧本由科、唱、白组成。科是剧本中对主要动作表情和舞台效果作出的规定,唱就是唱词。白是人物的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元杂剧的主要角色是末(男子)、外末(老年男子)、净(花脸)、旦(女角色)、正旦(女主角)、卜儿(老妇人)、丑(小花脸或大花脸)等。
(15)宫调、曲牌
宫调是音乐术语,是音乐的一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如《窦娥冤》中的《正宫》就是一种宫调。曲牌和词牌一样,是曲的音乐谱式。不同的是曲牌在字数、平仄、押韵上往往不同,如《窦娥冤》中的《耍孩儿》、《鲍老儿》、《叨叨令》、《端正好》、《滚绣球》、《一煞》、《二煞》等都是曲牌。
(16)旦、末、丑、外、仆儿
旦、末、丑、外、仆儿都是元杂剧中的角色名。旦扮演女主角,配角有副末、外末、小末等。净又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点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丑俗称小花脸,大都扮演男性次要人物。外扮演老年男子。卜儿扮演老年妇女。
(17)科、白
科和白都是元杂剧剧本的组成部分。“科”也叫作“介”,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称式、武打和舞蹈动作等。“白”就是宾白,是剧中的说白部分,在元杂剧中占有重要地位。宾白又分为对白(人物对话)、独白(人物自叙)、旁白(背着别的人物自叙心理)、带白(唱词中的插话)等。
(18)对联
对联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上联最后一个字一般为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9)四言、五言、七言、杂言
言代表字,四言就是每句诗四个字;五言即每句诗五个字,七言即每句诗七个字,杂言即每句诗字数不等。古代诗歌以五言、七言为最多。
(20)押韵
无论古诗还是新诗,都是讲求押韵的。所谓押韵,是指诗歌词赋的某些句子的末尾一字用韵母桂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篇10:诗歌《短歌行》知识
诗歌《短歌行》知识汇总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曹操集子里现存《短歌行》两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当”,对着。“去日”,指逝去的岁月。这四句意思是:在边喝着酒,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这四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用什么来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人生苦短的忧叹。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郑风子衿》中的成句。“青衿”,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让我如此挂念。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些贤才,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希望贤才主动来归。“但为君故,沉吟至今。”“沉吟”,低声叨念,表示渴念。这两句意思是:只因为你的缘故,让我渴念到如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四句以女子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野地里的艾蒿。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月”,比喻人才。“掇”,拾取,摘取。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枉”,枉驾,屈驾。“用”,以。“存”,探问,问候。“契阔”,久别重逢。“讌”,通“宴”。“旧恩”指往日的情谊。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谊。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借以表明求贤不得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意思是:明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这四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诗人希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后两句借用典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而满足。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诗人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比喻贤才多多益善。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这几句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篇11: 诗歌的知识
有关诗歌的知识
绝句:
特点――每首四句,一般双句押韵,有的`首句入韵。分类――五言绝句。特点,每句五字。七言绝句。特点,每句七字。
律诗。特点DD每首八句,两句一联,中间两句必须对仗,押韵同句。分类――五言律诗。特点,每句五字。七言律诗。特点,每句七字。
词又称长短句。特点略。
古诗(古体诗、古风)字句较自由,如:《敕勒歌》、《木兰诗》、《卖碳翁》。
新诗自由诗,如《有的人》。自由诗有的押韵(不一定一韵到底,可中途换韵,但每节要押韵),也有的不押韵。
散文诗:
形式是散文,但有诗的意境,如《海燕》
押韵:
有相同或相近的韵母。有些古诗现在读来不押韵的,是因为古今语音不同。节拍即节奏:格律诗一般以音节为单位。五言诗为二、三顿,后“三”又可根据意义分为二、一顿或一、二顿。例“白发DD三千DD丈”、“润物DD细DD无声”;七言诗为二五顿,后“五”亦可如上分,例“竹外DD桃花DD三两--枝”。(现代诗的节拍一般不固定,大体整齐即可)
【中学生诗歌知识】相关文章:
1.诗歌知识
2.诗歌知识竞赛
3.关于诗歌的知识
5.中学生理想的诗歌
10.对联知识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