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体裁
“凯撒是条大狗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诗歌体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诗歌体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古代诗歌的体裁
古代诗歌的体裁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 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③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④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古代诗歌的发展历史
1.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2.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的基础上创制的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的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的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 还常与《诗经》中的“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的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3.代表两汉诗歌的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的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最基本的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是现存古代最早最长的一首叙事诗,是汉乐府民歌发展的最高峰。它与北朝的民歌《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木兰辞》选自宋郭茂倩编辑的《乐府诗集》。
4.魏晋时期,文人五言诗开始兴盛。其代表是以三曹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晋朝的陶渊明。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被诗论家称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古诗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诗的代表,标志着五言诗由产生发展到最终的成熟,它以怨而不怒的态度、形象的语言、比兴手法形成独特的含蓄的风格,对后世的抒情诗有直接的影响。
5.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最高峰。李白、杜甫分别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中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被誉为唐诗的“双子星座”。李白有“诗仙”美称,其诗清新飘逸。杜甫有“诗圣”之称,其诗沉郁顿挫,有“诗史” 之称,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白居易是唐朝的又一著名诗人,号香山居士,其文学主张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唐代的著名诗派有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山水田园诗派以标举隐逸,寄情山水,歌咏田园生活为其特征。代表作家有王(维)孟(浩然)。边塞诗派其作品多描写塞外奇异风光,抒写将士乐观豪迈精神及在征戎生活中的复杂矛盾情感。诗风奔放昂扬。代表作家高(适)岑(参)。
6.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宋代的词从风格上看,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是辛(弃疾)苏(轼);婉约派的代表是姜(夔)柳(永)、李清照。
7.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是金、元两代兴起、由“词” 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与词相近,较为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地使用口语。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小令只用一曲,套数则合一个曲调中许多曲子为一套。套数也叫套曲,是戏曲或散曲中连贯成套的曲子。它少则两曲,多则二十曲,没有定数限制。每一套数都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
篇2:诗歌的分类及体裁
诗歌的分类及体裁
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1.按内容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
2.按题材分类: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2)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曹操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概括一下,主要分为9种:1讽刺 2爱情 3哲理4送别 5风景 6抱负 7想像 8故事 9思想
3.按体裁分类:
古诗:古体诗
近体诗:绝句:4句 1、2、4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言,七字称七言
律诗:8句,4联 2、4、6、8句最后一字押韵 音律,一句五个字称五律,七字称七律
(颔联、颈联对仗)
词:别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
组成:词牌名、题目
分类:小令(58字以下)、中词(59~90字)、长词(91字以上)
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曲:组成:宫调(曲调)、曲牌、题目
4.按国家分类:
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5.按形式分类: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这个不太确定)
二、现代诗歌的分类:
1.按内容分:
叙事诗和抒情诗
2.按形式分类:
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和韵脚诗
3..按国家分类:
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篇3:初中《了解诗歌体裁》讲座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这一节主讲的内容是《了解诗歌体裁》。该内容的重点是反复诵读,把握现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意境。难点通过分析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该内容成为重点的原因是:由于体裁特点,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了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深层含义,需要借助反复诵读,揣摩词句,感受诗歌意境,进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该内容成为难点的原因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有难度,觉得其过于抽象、含蓄,难以把握它的主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就是要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象。这对理解作品的内涵,大有帮助。那么要如何来解决这些重难点呢,我认为有如下几个方案:
一、赏析诗歌要注重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的提出源于孟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往往从利于集团、流派发展的角度出发,断章取义的解读《诗经》中的作品,孟子有感于此,提出了“知人论世”的观点。出示具体来说它分为“知人”和“论世”两个方面。出示诗人是社会群体里的个人,我们通过研究诗人以及作品人物的年龄、生平事迹、性格、家庭状况、文学风格、情感趋向等等来把握诗歌背景。“论世”就是将作家、作品放置在使其得以产生的社会坏境、自然环境中去考察,从而获得作品与时代之间的深层联系。“知人”与“论世”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清代学者章学诚说:“不知古人之世,不可妄论古人之辞也。知其世矣,不知古人之身处,亦不可以速论其文也”,强调的就是“知人论世”的重要性。
顾城的《一代人》“黑夜给我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是朦胧诗的代表作之一。朦胧诗,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艺术上大量采用象征、隐喻、变形、暗示等艺术手法,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出诗境模糊朦胧、主题多义莫名等特征。究其原因,是由特定的时代语境,和历史积淀所形成的。60年代末知识青年参加“上山下乡”运动,他们普遍怀有一种模糊而又强烈的情绪:不解、怀疑、愤怒、无奈、对抗等交织在一起,一种被抛弃的失落感以及对幻灭了的理想的沮丧和坚执,对失去家园的牵系等,这都成了这一代人的主导情绪和情感基调。了解这些,对我们正确把握朦胧诗的内涵是大有帮助的。当然并非所有的诗歌都要了解其创作背景,主要还是从诗歌本身出发,视情况而定。
二、赏析诗歌要学会把握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意境。
诗言志,诗传情。情感是由分析意象,感受其意境来获得的。周国平说:“诗的使命是唤醒感觉、复活语言。内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情绪,外感觉的唤醒即捕捉意象。复活语言,就是使平常的词在一种全新的组合中产生不同寻常的魅力。所以诗就是通过语言的巧妙搭配把情绪翻译成意象。”可见,意象之于诗歌,有何等意义。
首先,我们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意象与意境。用通俗的话解释,意象就是寄托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意境就是组合意象构建起来的让人产生想象的艺术境界。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具体的,可以感知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是抽象的,需要感悟的。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
其次,我们还要了解诗歌意和境交融的基本模式:第一种是情随物境而生。这是指诗人原本没有自觉的思想情思,而是遇到生活中的某些物象,触动了诗人的情思,称为触景生情。对于此类诗歌,我们要多积累典型意象所特有的内涵。如 “明月”作为经典的意象之一,它与边塞战乱、游子思乡、以及诗人的人生机遇等紧密相连,成为历代文学永不磨灭的主题意象。同样寓意相似的还有孤山、浮云、游子、落日、夜等等,再如寓意惜别的“柳”,表达愁伤的雨、落花、衰草、暮霭、寒鸦等等。
第二种是将诗人主观之情移入物境,使客观的物境带上诗人的主观之情,称为借景抒情。在赏析时,要注意物象前的修饰语,从而分析出物象的特点,进而把握诗人蕴涵于其中的感情倾向。如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中,诗人借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鉴赏一首诗歌,要做到透彻准确的分析意象把握意境,需要大量积累典型意象,同时还要善于分析物象的修饰成分,并熟悉诗歌常用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
三、赏析诗歌要发挥想象和联想。
司空图引过一句名言:“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读诗离不开想象和联想,有了它,诗歌中的形象才能逼真、全面地浮现在欣赏者的头脑中,进而才能感知和理解艺术形象。
下面就简单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尝试: 第一,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捕捉意象、创造情境,引导学生想象和联想。 想象、联想不但是意象的连缀、运动,而且是意象的创造,境界的拓展,情感的释放。例如学习《天上的街市》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样子?街市上的人们有什么活动?牛郎织女的自由幸福生活是怎么样的?如此一番学习活动后,再结合诗人创作诗歌的.背景,学生对诗作情感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个性想象空间,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发挥想象和联想,填补空白。诗歌不能像小说那样,细枝末节,娓娓道来,也不能像散文那样,抓住某个片断,尽情挥洒,大肆渲染,它要在极短的篇章里包蕴极其复杂的思想内容,有时时空跨度很大,因此,需要自然过渡,跳跃自如。如,余光中的《乡愁》一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第一小节:幼年求学,母子分离,借书信以慰别情;第二小节:成年后,告别新婚妻子,背井离乡,天各一方;第三小节:生离死别,母子不得相见;第四小节:同胞难得相聚,国家不能统一。全诗前后四节,一节一个层面,中间几个大断层之间,如果写散文、小说的话,正是用武之地,而写诗只能这样跨,用“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作为跳跃的翅膀,从“小时候”跳到“长大后”,再到“后来”,最后跳到“现在”,这中间的空白留给读者去思考、去补充,回味无穷。
第三,驰骋想象,展开联想,必须合乎情理、情景。欣赏者对艺术形象的想象与联想,不能漫无边际、毫无目的,不能离开艺术形象的基本点,要做到既“超出象外”又“得其环中”。随意发挥,只会适得其反。艺术的想象突出作用在于再造或创造。想象的根据是欣赏者在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各种感觉经验,鉴赏者生活感知经验积累的丰富与否,决定着想象和联想质量的高下。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根据积累的历史文化经验和生活体会,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的经历,自然地突破语言文字的物质外壳,大力发挥想象。
想象和联想能力的培养,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生活与读书的阅历和体验。“生命之树常青,理论永远是灰色的”。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提高文化素养,才是鉴赏水平不断提高的最终之途。
四、赏析诗歌要反复诵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等古句,都形象地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诗歌因其鲜明的节奏,讲究押韵与平仄,富于音乐美,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学生们通过诵读,走入诗化的意境,从而净化心灵、陶冶性情、提高素养。在实际的诗歌诵读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掌握技巧,选择不同方式,反复品读、快乐诵读。如何把握诗歌的诵读技巧呢?一般来说,在初读时,要读准字音、句子的停顿;然后在熟读基础上,通过品读,理解诗意,揣摩意境,体会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注重诵读中的押韵、平仄;学会根据内容和意境判断韵律的轻重缓急,读出节奏声调的上挑或下降;学会语速的选择,情绪激昂处势如破竹、轻柔缠绵处如潺潺溪流;读出诗歌的情调,或豪放激昂、或凄楚哀婉。如朗读《乡愁》时,要注意重复语句“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头”,加之“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它们使乡愁浓缩于对象之上,更能打动人。我们在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通过迂回往复的节奏,与和谐婉转的音韵,感知诗人如泣如诉的思乡之情。
在诵读诗歌的方式选择上,教师要善于结合具体的诗歌内容创设情境,采用范读、配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齐读等多种方法诵读;还可以课前诵读、课内赛读,组织形式多样的诵读比赛;这些都可以让学生享受诵读的快乐,感受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情感美。
第二、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大胆赏读,自信诵读。
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往往有限,教师不必过多的灌输一堆晦涩难懂的讲解,而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理解,鼓励他们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他们就不会觉得学习现代诗歌枯燥无味而感到厌烦。出示“诗无达诂”,诗歌阅读不是科学研究,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情感体验,一种审美欣赏。赏读,富有学科特色,更富有人文关怀。一首好的诗作,是可以引起大多数人情感共鸣的。诗文中的感情需要诵读的人,倾注自己的人生体验去填充。在诵读时,要感觉是在朗读自己的诗作,表达自己的人生体验,如此才能真切而深入地理解诗歌。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使诗歌意蕴更加丰富;给诗歌打上自己的思想烙印,自信的诵读,从而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
总之,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对现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不止以上几种,其他的如语言、句式、结构、章法、节奏美、跳跃性等等都是我们鉴赏诗歌的途径,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和灵活地把握各种鉴赏方法,以达到现代诗歌鉴赏的审美目的。无论用什么方法,读懂一首诗,并能产生共鸣,就是成功。谢谢大家!
篇4:记叙文体裁
自从上了高中后,回家的日子少了,一周只能在家呆两天。因此,与父母之间的接触也少了。
终于有一次国庆节放假,一共放六天,在家的时间长了,与父母接触也就长了。
妈妈说要带我去爸爸的工地上去,一直就想去的我迫不及待的答应了,因为爸爸是在一个小区里工作,听说那个小区里有玩的、有看的`、还有喷泉和楼,所以一直向往着亲自去看一看。
于是,一切准备就绪后就开始出发了……一路上,我的心情正如那大海一般激荡汹涌,好像把体内燃烧的激情一下全部释放出来。看着路边经过的景物,一排排整齐的树,一棵棵嫩绿的小草,一朵朵鲜艳的花朵,仿佛都来欢送我的到来和离过。于是,我也向它们回了个礼,在心里默默的说了声谢谢。
到了到了,爸爸的工地到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高大的楼房,后面果然有一个不大不小的喷泉,广场也来凑热闹了,好不快活……
我一直以为爸爸在哪个楼里面办公,没想到是楼房边的那个不起眼的木板房里,一时好失望啊!我问爸爸:“爸爸,你怎么就在这工作啊?又破又乱的。”爸爸听后显得有些不高兴了,他对我说:“你这是哪里话?怎么可以说这破呢?你想想,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工人来给他们的楼房修这修那的,他们能住的安定吗?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那样,时时刻刻都需要我们工人,不是么?”
听完爸爸这一番话,心里顿时一惊,他这一番话让我产生了别样的看法,以前我总是对工人没有好感,觉得他们又脏又没有本事,并且钱还赚的少,总是对他们有一种厌烦感,没想到,是我错了,不该那样去对待他们,他们了不起啊!
正如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天空,孩子离不开妈妈,同样高大的楼房也离不开辛勤的工人啊!从此以后,我从心底默默感谢那些不知名的工人,他们并不没本事,他们只是在默默的为人们服务着,不怕苦,不怕累,为的是人们能安定的生活,这是一份神圣的工作,了不起!
感谢那些不知名的人……
篇5:观沧海的体裁
观沧海的体裁
《观沧海》是这年九月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远征途中,他写下了乐府歌辞《步出夏门行》。这一组诗包括五个部分,开头为“艳”辞,即序诗,以下各篇分别取诗句命名,依次为《观沧海》、《冬十月》、《河朔寒》(亦作《土不同》)、《龟虽寿》。从音乐曲调上说,五个部分是一个整体,从歌词内容上看,四篇则可以独立成篇。
体裁: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篇6:体裁教学法论文
体裁教学法论文
本文阐述它所依赖的两个重要概念:“体裁”“体裁分析”的含义,并对其实施方案及有效性进行论述。笔者认为体裁教学法能够有效帮助学生了解体裁的交际目的和社会功能,掌握体裁结构、认知模式及语言运用策略,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创作符合特定体裁惯例的语篇。
一、导言
我国外语学习者一直存在这样一个顽疾:阅读语篇时侧重对字词(尤其是新或生僻词)理解和句法结构的分析,而对不同体裁语篇的宏观结构和词汇语法特征缺乏了解。这一现象的产生与传统的阅读教学方法有关。传统的阅读教学法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方式,以语言的最小单位为着眼点,然后逐步提升到更高层面的语言单位(Martin & Rose,)。这种教学方法有众多弊端,其中之一是误导学生认为阅读理解纯粹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只有了解字词的意义才能了解句子的意义,然后才能了解段落的意义,以此类推直至理解语篇的意义。
二、体裁
“体裁”的概念源于genre一词,传统上属于文学和修辞学的研究范畴,后经人种学家引入到语言学研究领域。学界对体裁的研究可分为三个学派:以Swales和Bhatia为代表的ESP学派、以Martin为代表的Australian school以及以Miller为代表的新修辞学派(见Hyon )。下面就这三个学派对体裁这一概念的阐述做总结。
ESP学派的领军人物John Swales认为体裁是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对人类交际事件进行分类的.结果。所谓交际事件,指人们按照特定目的和特定程式运用语言在社会办事的实例(Swales 1990)。
笔者认为这两个学派对体裁的阐述在以下两方面的立场也是一致的。首先,它们都侧重从语言学视角来研究体裁,而新修辞学派更多的是从人种学视角来研究体裁(见Flowerdew & Wan )。其次,ESP与Australian school都强调体裁图式结构组成部分的语义功能与它们在词汇语法层面实现方式之间的关联。体裁图式结构中不同的组成部分所要实现的语义功能是不一样的,那么,在词汇语法层面上实现它们功能的典型词汇和语法方式也有差异。
三、体裁分析
体裁分析主要研究在各种社会交往活动中人们是如何使用语言来实现其交际目的,其根本的宗旨是研究语篇的交际目的和语言使用策略。
体裁分析不单纯采用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而是将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方法紧密结合起来(Bhatia 1993)。语言学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描述语篇的语言特点;社会学方法则是把语篇作为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来研究,探讨语篇的社会性和规范性,从而揭示特定体裁结构之所以得以形成并能沿用的社会文化因素;心理学方法则研究语篇的认知结构和建构策略,探索特定的交际目的是如何在语篇中实现的。
四、体裁教学法
1.ESP学派的阅读教学模式
2.Australian School的“体裁教学――学习循环模式”
Australian School的Martin、Rothery等人设计了“体裁教学―学习循环模式”,早先应用于澳大利亚中小学语言课堂教学,取得了很大成功。随后推广到成人移民的英语服务和大学层次的课堂教学。该体裁教学模式不但对澳大利亚的语言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教学也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
五、体裁教学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Bhatia.Analyzing Genre:Language Us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M].New York:Longman,1993.
[2]Eggins, S.An Introduction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M].London: Pinter.1994.
[5]Hyland,K.Genre and second language writing[M].Ann Arbor, MI: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7]方琰.“浅谈语类”[J].外国语,(1).
[8]李瑞芳.体裁教学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1).
[9]梁文花.“体裁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1).
[12]秦秀白.“体裁分析”概说[J].外国语,(6).
篇7:中国文学体裁知识
中国文学体裁知识
文学作品的具体形式,叫做体裁,如诗、小说、散文,戏剧、电影文学剧本等。各种体裁按它的长短大小,诤中又分长诗和短诗等,小说中又分长篇、中篇和短篇小说等,戏剧中又分多幕剧和独幕剧等。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如神话、故事、歌谣二谚语、说唱等。在阶级社会里,它们妁内容主要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意志。现在书刊、报纸上的民间文学,是经过搜集的人整理、加工、修改的了。
神话
神话是反映古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的故事和传说。它并不是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古代生产力的水平很低,思想认识能力也很有限,他们不能解释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矛盾、变化。于是就产生了幼稚的想象和主观的.幻想,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拟人化,从而产生了神话。如《齐天大圣》(小学语文第十册)。在古代,神话对向自然界进行斗争,促进生产,发展文学艺术起到了很大作用。
传说
传说是人们根据一些历史事实、地方名胜古迹、社会习俗等创作的故事。有的纯属幻想,并无历史事实。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要求、愿望、感情和看法。
歌谣
歌谣是民歌、民谣和儿歌、童谣的总称。歌谣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有鲜明的阶级感情,词句简练,大多押韵,风格刚健清新,,是人民群众用来表达思想、感情,促进生产和进行阶级斗争的武器。
寓言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体裁之一。故事带有强烈的劝喻或讽刺的味道。故事简短,主人翁也采取拟人的表现方法,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物体。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表现出来。如《滥竽充数》(小学语文第十册)。因为它的故事短小、生动、有趣、又富有教育意义,从而成为一种适合儿童阅读的一种文学体裁。
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一大体裁。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语言凝炼,形象性强,有节奏,有韵律,一般分行排列。按内容的性质,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语言有无格律,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是否押韵,又可分为有韵和无韵诗。
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是供少年儿童阅读的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儿歌、童谣、诗歌、戏剧、小说、图画故事等。社会主义的儿童文学作品,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培养崇高的生活理想、高尚的道德品质、健康的艺术趣味和扩大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小说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体裁。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韵环境描写,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广泛地、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它的特点是:以艺术概括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对环境作具体的描写。
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篇幅比较长,内容丰富,。清节复杂,人物比较多。它常常在比较广阔的范围内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
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篇幅短小,情节简明,人物集中。多是选取生活中有意义的片断、侧面加以描绘。
中篇小说
中篇小说是小说的一种。其篇幅长短,人物多少,.情节繁简介于长、短篇小说之间。
散文
散文是文学的一种体裁。在古代;、散文是为区别于骈文而说的。现代,是指同诗歌、小说、剧本并列的文学形式。它的特点是:通过对某些片断的生活事件的描写,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其社会意义。散文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拘束,可以抒情,可以叙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者三者兼有。如《燕子》(小学语文第十册)。散文本身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杂文、小品、随笔、游记、速写、特写,报告文学等。
游记
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它的笔调轻快,描写生动,记述旅途中的见闻,一个地方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风土人情稀山川景物、名胜古迹等,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记金华的双龙洞》(小学语文第十册\')。
回忆录
回忆录是文学的一种体裁。作者用文学的形式和形象化的方法,记叙本人或他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文笔亲切,篇幅有长有短,带有文献性质。回忆录写的必须是真人真事,以叙事为主,也可适当穿插作者议论但对事迹不能虚构。如《十六年前的回忆》(小学语文第十册)。
篇8:英语五大体裁
Good afternoon, everyone. May I have your attention, please?
I’m the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 Union. As the New Year is around the corner(即将到来), we are going to hold a New Year party for you, which is intended to enable you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During the party, not only can you sing a Chinese song, but you will also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to see how skilled you are at using chopsticks. What’s more, you’ll learn at the party how to make dumplings. It sounds great,doesn’t it? The party is scheduled(计划于) in Room 101 of the Teaching Building from 6:00 p.m. to 8:00 p.m. next Friday.
Please make sure you won’t miss it.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篇9:英语五大体裁
Dear Chris,
I’m writing to tell you that we intend to climb the Fragrant Hill this Saturday and I sincerely invite you to go with us on behalf of our class.
We are supposed together at the school gate and set out at 8:00 am. The bus will serve as our transportation. We will climb to the top of the hill and enjoy our picnic lunch there, so please take some food with you as lunch. At about 2:00 pm. we will go down the hill along another path and return to our school at about 5.00 pm. You may equip yourself with a camera to record the beautiful scenery and an umbrella or a raincoat is also necessary in case you are caught in a rain. Please spare some time to join us.
Your participation can surely addncolor to our trip and we are all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involvement.
【诗歌体裁】相关文章:
1.初中英语作文体裁
3.木兰诗体裁分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