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励志人生 > 诗句大全>征文诗歌:清明偶感

征文诗歌:清明偶感

2022-08-02 08:36:0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Utö”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征文诗歌:清明偶感,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征文诗歌:清明偶感,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征文诗歌:清明偶感

篇1:征文诗歌:清明偶感

征文诗歌:清明偶感

一个润泽

温馨的季节

一个清新

明净的名字

一个牵动情感

引发思念

重现祭奠

孕育诗篇的日子

——清明

悄然走进

我的心间

这不寻常的一天

留下了多少传闻和纪念

多少文人墨客

为你慨叹

多少仁人志士

为你呐喊

多少先烈英灵

为你做伴

多少炎黄子孙

为你悼念

杜牧的'清明诗

悲哀婉转

张择端的清明图

清新明艳

八宝山上的清明祭

肃穆庄严

天安门前的清明泪

动地感天

汶川的特大地震

心伤肠断

这不寻常的一天

萦绕我的心田

时时牵动

我对亲人的情感

常常引发

我对故人的思念

处处重现

我对亡人的祭奠

每每孕育

我对清明的诗篇

篇2:登山偶感诗歌

登山偶感诗歌

与同伴来到卧龙岗

树竹荆草争相展现在身旁

一条壕沟由东向西而流

两岸的绿柳白杨随风摇晃

天空飞来戏水的燕子一双

吓得沟中鱼儿躲避地惊起波浪

几只蝴蝶停留在花朵上吸汁

恰被路过的'鸟雀把它们吃光

同伴以手机摄下这一幕

还说回单位后将之发到网络上

因我的手机十分低档

拍不清图片也不能上网

所以,俺就没兴趣去拍照

惟有把所见所闻牢记于心房

待回家时敲键打字形成文章

目的只欲抒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

一叶小舟在壕沟中游荡

迫使鱼儿跃出水面调转逃跑方向

船上的农夫借机用电瓶击鱼

突遇激流袭舟,遂令农夫惊慌

站在高处不停地张望

卧龙岗的景色令人心驰神往

同伴的述说让我回味无穷

但龙之传奇似乎只是一种假象

如果以后还有机会光临此地

吾决不登山,而应向村民去寻访

篇3:回乡偶感诗歌

回乡偶感诗歌

今年节回家,看见的伙伴,感慨万千,说不完的乡音,诉不完的情,儿时的印记犹如电影掠过。

——题记

往事如烟

旋即不见

相聚那一刻

若如

与现实

瞬间调整焦距

泛黄的记忆让我回味

回味最初的'

似水的日子

翘首间

已是

留影的画面

在心壑间起伏

丢手绢、打仗

摸河鱼、掏窝

点滴

每一次念起

犹一湾甘泉温润着心田

每一次触摸

都带我置身于喜怒哀乐

时过境迁

二十年奔波

见时难

聚时更难

薄酒细饮昼

话语常问长

老人如何、妻儿如何

如何、异乡如何

颠倒间

睡之不知几时

醒来又畅谈

碾过经天的轮迹

一首老歌

一张老照片

写下一笺心语

一言一沉淀

一笔一回澜

于心处

静好

安然如初

篇4:诗歌:冬日偶感

诗歌:冬日偶感

不经意遗落的一粒种子

还是无心扦插的一茎枝

穿过漫长的时间隧道

郁郁葱葱的希望

在贫瘠的土地上绽放

低矮的.身躯 硬实的枝干

一身傲骨

针刺般穿透严冬

荒凉的幕景前

生命青翠欲滴

没有蝶的蹁跹

没有蜂的呢喃

在萧瑟的寒风中

你掀开冰凉的沉重

点数茎娇艳

把冰凉燃烧成鲜红

虚妄在寒风中打着旋

你的心境却平静如水

你在风里 设案焚香

清香弥漫

随意拾捡一缕

就温暖了冬日阳光

啊,冬茶梅

你剪短了冬天

修长了我

篇5:偶感的诗歌

修炼千年,我依然是一只没有脱去毛皮的狐

旷野才是我的家。但我的痴影

还在你的灯光里盘旋

你的一声微叹

是我深夜的闪电

深夜,你的村庄灯火点点

我是桦林里的一道青烟

我的遥望多么孤单

我把所有的怀念

铺成寂夜的微暖

相恋的人似乎永远难在身边

月亮夜夜无眠

人妖到底相隔多少年

相思结成泪水泪水化成冷露

冷露飞舞成雪花

九百条深夜熟悉的小径

只留我一串冰冷的脚印

你温暖的梦境中可曾有一次遇见过我

亲爱的,守在你身边

守在你窗口的边缘

思念太深。

从此我不在思念

我把你的窗口暖暖的灯火

装进月亮

把月亮装进我心房

我宁愿再修一万年

夜夜望你甜甜的微笑

酌饮淡淡的月光

篇6:偶感的诗歌

1

持续的高温闷热烦躁

老天终于也热得受不了

顾不上颜面

冲了一个澡

还没怎么享受凉爽

就迫不及待跑出来

拿出太阳镜照照

自己干净的容貌

2

如今的智能手机

就是一个小世界

让人爱不释手

但也让人愁肠百结

它们都是一副空皮囊

时刻离不开电的滋润

就像饥渴的婴儿

对母奶永远充满着渴望

婴儿吃下去的奶

转化为哭闹的宣泄

手机充饱了的电

消耗在空虚的游戏

只是,同样是能量

却有不同的归宿

3

移动惊了

最大的竞争对手

居然是毫不沾边的腾讯

瑞星醒了

赖以生存的摇钱树

瞬间就被360的慷慨扼杀殆尽

邮政急了

马云的菜鸟计划还没有付诸行动

物流业的一场革命已然乌云压顶

银行哭了

余额宝弹指间就打开垄断多年的钱仓

原本独吞的蛋糕被淘宝轻易抢走

还有无数的巨型企业

在波诡云谲的商战中

就因为动作慢了那么一点点

所有曾经的财富与荣耀

瞬间就被锁定在过去式里

并在万劫不复中

等待死神的裁决

4

不知何时起

伞最主要的用途

不再是遮雨

而是遮太阳

高级的手机

功能越来越强大

唯独少了电话和短信功能

房子不是用来住人

而是用来炒钱

只要你有足够的智慧

梳子可以推销给和尚

这个无所不能变化着的世界里

有着太多的奇迹发生

太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你唯一需要的就是淡定

5

现在娱乐节目越来越多

一大批平民百姓一夜之间

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

这些从幕后走向台前的“明星”们

大多有着相同的特点

怪异另类疯狂乖张

从评委口中却成了

个性魅力气场潮流

6

有两种歌手

容易被人真正地记住

一种是真心唱歌的歌手

用歌声背后的故事生活情感

拨动听众内心深处的某根琴弦

声音在共鸣中根植听众心间

一种是唱歌另类的歌手

古怪离奇的唱腔唱调唱风

听众听得云里雾里甚至恶心作呕

真是这种厌恶情绪

却让听众记住了这种声音

两种极致却达到了相同的效果

篇7:偶感的诗歌

红尘歌,

轮回辙。

月圆月缺,

点点乌云戏明月。

转瞬间二十三载,

光阴如梭,

荏苒时光易蹉跎。

中秋月,

梦婆娑。

对空举杯邀嫦娥∶

嫦娥嫦娥,

广寒宫里独寂寞。

便纵能驻颜千年,

怎敌我凡夫俗子,

百年天伦,

共享此乐!

红尘歌,

轮回辙。

月圆月缺,

点点乌云戏明月。

转瞬间二十三载,

光阴如梭,

荏苒时光易蹉跎。

中秋月,

梦婆娑。

对空举杯邀嫦娥∶

嫦娥嫦娥,

广寒宫里独寂寞。

便纵能驻颜千年,

怎敌我凡夫俗子,

百年天伦,

共享此乐!

篇8:清明偶感高二作文

清明偶感高二作文1

每逢清明节,人们都会来到死去家人的坟墓前扫墓。而我是陪着妈妈来到我最爱的姐姐坟前。

那是一段悲伤的回忆。那本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正陶醉在梦乡的我,突然呗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惊醒了,此时我的心情为何感到如此纠结?

电话的那头传来一个消息,我抱着话筒,愣愣地好久没有反应过来。他们说大姐“走”了,怎么可能?大姐在昨天晚上,我还看她好好的,她还伏在桌子上给我讲题。他们是骗我的。对!我缓过神来,冲着电话喊:“你们骗我,我大姐好好的。”

“美辰,你大姐真的没了。你快来吧。”此时的我感觉手脚无力,就像瘫痪了一般。好不容易来到现场,看她,我那笑起来嘴漂亮的大姐,躺在血泊之中,头发依然那样飘逸,皮肤依然那样滑嫩,留下的只有那没有知觉的双手,毫无表情的脸庞。我站在那里,周围一切都安静下来。爸爸妈妈的哭喊,周围人的围观,我充耳不闻。在我眼里只有大姐那孤单的身影。一句话总回响我的耳边:“辰辰,大姐带你玩去。”天空下起了倾盆大雨,血顺着雨水流走了雨水顺着我的脸颊流下,掩饰了我的眼泪……

站在大姐的坟墓前,很多场景出现在我眼前:灯下,大姐为我补习功课;大姐为我扎辫子;大姐跑到冰激凌店为我买冰激凌;大姐为我打那些欺负我的男生;大姐为我攒钱买玩具做生日礼物;大姐为我挨了妈妈的打;大姐……

我眼前早已模糊一片。细细寻找大姐的身影,却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座座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看着大姐的坟墓,总觉得大姐就站在旁边一样,似远似近,似近似远,仿佛一伸手就能抓到,一阵风吹过来,还是被吹走了。

坟墓上的草多了,总是要拔的,大姐喜欢花,于是我在周围种了许多花,我每年都会来看大姐,为大姐梳理头发,她的头发如今变得如此糙,连花都在渐渐枯萎,我摘下一朵,连根都断了。

仰望星空,总会看见一群星星照亮着我,中间最亮的那颗是大姐的吗?那颗星星真的好美好美。

看着那远去的坟墓,大姐,我们又要明年再见了。

清明偶感高二作文2

4月4日一大早,我就随《淇河晨报》小记者采访团到市烈士陵园,瞻仰烈士墓,纪念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

一进到烈士陵园我就感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我们首先来到烈士墓前,烈士墓正前方的墓碑上刻有陈锡联将军的题词:“豫北反攻作战英勇牺牲的战士们永垂不朽!”带队的老师告诉我们这里埋葬着为了夺取豫北反攻战胜利而牺牲的一百七十八位无名烈士的遗骨,除两位营长是用棺材安葬的,其余的烈士都是用几尺白布掩埋的。听到这里,我觉得,虽然那个战火硝烟的年代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仿佛又出现在我的眼前: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江姐英勇就义、邱少云烈火中永生、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抗击敌人……烈士陵园里埋葬的烈士跟以上的烈士一样,都是为了国家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我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向烈士们敬礼。我把自己亲手制作的代表圣洁而庄严的小白花放在了烈士们的墓碑前,以表达自己对烈士的悼念和崇敬之情。在那里,我看到两位阿姨为烈士们买来了水果、鲜花和纸钱,很庄严地向烈士们敬礼献花,忍不住向前询问,原来她们是附近的村民,是自发前来为烈士们祭拜扫墓的。阿姨告诉我们说:“烈士们牺牲之后可能都没有留下后代,我们都是烈士的后代,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如果不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自己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就换不来我们现在安定、幸福的生活。”听了阿姨的话我热泪盈眶,感慨万千。

是啊,阿姨说得太好了,我们的确不应该忘记这些牺牲的烈士们。今天是清明节,大家都会为自己去世的亲人祭拜扫墓,又有多少人能想起这些为了新中国而牺牲的烈士们呢?又有多少人为他们扫墓、悼念呢?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我围着烈士墓默哀、祈祷,祈求他们的灵魂在天堂安息。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我们学生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实现先烈未竟的理想。我希望世界永远和平,不再有残酷的战争。

清明偶感高二作文3

小雨,清明。一碟祭品,一对素烛。以一种最安静的方式,将往昔的人与事,静静回忆。

一个已然走过世间的人,无论他的生前是平庸无闻的凡夫俗子,还是驰骋沙场的飒爽将军,抑或是才高八斗的风流才子,都无法摆脱在时间长河中渐渐消隐的命运。一位过世的人可以被人永久地记住却无法时时地想起,因为生者有自己琐碎的生活。在绝大部分时间中,对于死者的那一份记忆犹如一棵无名的野草,匍匐在茫茫的思想大草原上,是那样的渺小。

然而,终于有了清明。

所有过往的人与事都在顷刻被点亮。在雨中细细地回想,品味。然后怀揣一叠祭纸,撑一把油伞,来到那早已生满了青苔的墓碑前,在明灭的火光中垂泪。也许,他们在生前也有过恩怨纠结,然而数十年之后,能在对方的墓碑前冒着小雨烧一叠祭纸,又有怎样的误会仇恨是不可化解的呢?

清明是一个伤感的节日,它没有春节的欢乐,没有中秋的温馨,甚至没有一种代表性的食物。而就是这样的节日,却存在于中国几千年,它的真正生命力就在于一个“情”字。

父子情,夫妻情,挚友情……没有一种情感是清明节不可以表达宣泄的。而清明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却是最纯澈、最真挚的。因为一份对死者的爱是没有半点虚伪与造作的。

跟随着一些稍微上点年纪的老人去上坟,离坟而去之际总可以听到老人不由自主地感叹一声:“不知以后谁来给我上坟。”即使他儿孙满堂却依然会这样说。这句话并不代表他对现状的失望,这只是在人生渐渐衰亡之际感到的一种因时间流逝的沧桑,在渐渐老去的岁月里感到生命本质的短暂与无助。

由此看来,清明又是一个让活人感到清醒的日子。我不知道有多少古人在上完坟之后,会深感生命的短暂,争时于世。但我几乎从每一个人坟场归来的脸上都看到了平静与安详,或许他们此刻的心胸也比先前开阔了许多。也许他们只有站在死者的坟前,站在死亡的面前,才终会感到自己的愤怒与烦躁是多么地渺小,近乎于可笑。生命短暂不必为世俗之事奔波太多,还是多留一些时间思考人生,回忆往事吧。

以前,我总不知这种伤感的节日为何在盎然春日里举行,在萧瑟秋天或者寂寥冬日里不是更适宜吗?后来,我才明白,在万物开始繁盛、草木欣欣向荣的春季去感受伤感和死亡,正如在喧闹中品味寂静,在辉煌时品味黯淡。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感受到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对人生真正的清醒。

清明偶感高二作文4

夜里雨声,闲读宋词,听北宋词人晏殊浅吟:“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翻过几页,又听见晏殊第七子晏几道叹息:“舞烟眠雨过清明”。

心里蓦地一惊,春社已过,清明又至了。

不知不觉间,我们错过了季节,又错过了回忆,只剩下一幅对联,在日长飞絮轻的时光里晃悠:“冬至大地,霜降房檐,看大雪小雪一片白露。夏至暑天,惊蛰亭榭,盼大寒小寒全天清明。”

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古无定日,先秦、汉、魏、晋各代择日不同。自宋代起,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俗称“春社”。“春社”有官社、民社之分。《礼记。明堂位》有官社的记载:“是故夏勺、秋尝、冬烝、春社、秋省,而遂在蜡,天子之祭也。”唐诗人张籍、王驾则描绘了民社的盛景“庭前春鸟啄林声,红夹罗襦缝未成。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生于山野乡村,对土地和时令有特殊的感情,在享受丰盛味美的食物时,我们总是念念不忘“土地公公”的恩德。在绵阳,最隆重的“春社”祈福仪式,莫过于安县睢水关的“春社踩桥”。这座桥叫“太平桥”,始建于清嘉庆四年(公元17),距今有200余年历史,桥身为20余米巨型单孔弧架,犹如一道彩虹横卧水上,素有“渔洞山前悬半月,虎头岩下见长虹”的美誉。不知从何时开始,当地百姓笃信,在“春社”日这天到这里来踩桥,可消灾免难,祈祷平安。后来,这种习俗被更多的人了解,逐渐成了川西北最负盛名的民间春社活动。每到“春社”日,菜花丛中,鞭炮阵阵,潮水般的人流纷纷云集于此,绵延数十公里,为自己和家人祈福。

与“燕子来时春社”的喧嚣相反,“梨花落后清明”就显得冷清了。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古时也叫三月节,有20__多年历史。“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节后雨水增多,万物由阴转阳,吐故纳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清明原本欢乐之节,大禹故里北川,历来有“清明”贺治水成功之说,乡人奔走相告,共庆天下太平。从唐代起,“清明”渐成春游踏青的代名词,且历代承袭成为习惯,人们在这个时节,纷纷走出户外,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其乐融融。孩子们最钟情的,则要数放风筝,有的风筝上还装有竹笛,经风一吹能发出响声,犹如筝的声音,据说风筝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

在现代人眼里,“清明”与扫墓祭奠的联系则更紧密。这是因为,清明节前一天是寒食节。寒食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后来,唐玄宗被这个故事感动,于开元二十年诏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为当时“五礼”之一。寒食与清明仅隔一天,为图方面,人们干脆决定在清明扫墓,到明清时,清明扫墓更为盛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也选择在这天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辈。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绵阳历来有扫墓的习惯,每到“清明”,家家户户的后代子孙就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鞭炮等到祖坟墓地,将食物供祭在祖先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炮祈祷,为坟墓培上新土,栽几株鲜花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还必须在墓前吃掉酒食才回家。

20__年,“清明”在千呼万唤中,已成了法定假日。但关于“清明”的解读,却仍众说纷纭。这两天,著名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又在呼吁,要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在熊笃看来,按照《礼记》的说法,“仲春之月,令会男女,奔者不禁”,清明节应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

熊笃说,清明时节,青年男女最适合去水边休憩、划船游玩,甚至到野外谈情说爱。但是,熊笃没有说,如我等中老年人该去做什么?

清明偶感高二作文5

清明,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这雨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昔日种种,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为什么“断魂”?因为“古墓花影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这首诗,今天读来仍然那么哀怨,那么亲切。古往今来,人性中某些共同的、美好的感情,四海相通,古今相通。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生者总是会不断地成为逝者。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

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感应吧。又是清明了。“男儿有泪不轻弹”,我不能流泪。但对亲人绻绻的思念,洒下所有的泪,回忆就不仅仅再是生活的负担。我们再次体会人世间的爱心与温暖,拼合破碎的心,微笑着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我们感慨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曾经真正爱过,生命便不存在遗憾。援手于他人危难,自己在挫折中保持乐观,只要心中有爱,爱就会没有遗憾,人生永远是美丽的春天。有拜托清明的细雨了,希望她如期而至,就算是世人欲流而难流的泪吧!

篇9:清明偶感心情日记

清明偶感心情日记

清明时节,回乡扫墓。发现两个老人在采蕨。隔山一喊,原来是妈妈的姑妈和姑父。我赶紧叫:“老姑姑!老姑爷!你们都七八十岁了,还出来采什么蕨啊?!快回家休息去吧”老姑姑慢慢翻过山梁,和我相见。我握着老人的手,冰凉、粗糙、枯瘦,我很心疼,掏出一百元聊表心意。

下午,一对老夫妻要坐我的便车回株。我当然乐意效劳。临别时,这个腿有点抖的儿子,七十二岁了,和九十四岁老母亲,都哭得不成样子。显然,母子相聚之日,已是屈指可数!我在一旁,为之恻然。掏出一百元,给这老妈妈,祝愿她健康长寿。

我一路在想:人为凡情所缚,即使到了油尽灯枯的`年纪,还是免不得这一个“苦”字!

“当我老了的时候,我将会是何等光景?”我这样问自己。换在以前,答案就是诗人叶芝说的:“头白了,睡意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云云。如今一想,觉得可笑而且可悯——“取下这部诗歌”,又何尝不是大落凡情?

人还是要活得超脱才好。如何超脱?答案尽在阿弥陀佛矣!

【征文诗歌:清明偶感】相关文章:

1.清明征文

2.清明诗歌

3.Sudden Light 偶感-英语诗歌鉴赏

4.清明感怀征文

5.忆清明征文

6.清明.山前诗歌

7.清明的诗歌

8.清明有感诗歌

9.回家偶感散文

10.小学生感悟清明征文

下载word文档
《征文诗歌:清明偶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