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咏,李陵咏王维,李陵咏的意思,李陵咏赏析
“chinact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李陵咏,李陵咏王维,李陵咏的意思,李陵咏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李陵咏,李陵咏王维,李陵咏的意思,李陵咏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李陵咏,李陵咏王维,李陵咏的意思,李陵咏赏析
李陵咏,李陵咏王维,李陵咏的意思,李陵咏赏析 -诗词大全
李陵咏作者:王维 朝代:唐 〔时年十九〕
汉家李将军。
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
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
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
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
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
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
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
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
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
非君谁相理。
篇2:王维李陵咏诗词 赏析
王维李陵咏诗词 赏析
李陵咏
王维
汉家李将军。
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
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
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
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
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
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
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
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
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
非君谁相理。
赏析:
史上有多少英雄忍辱负重,有多少英雄蒙冤不悔,惟盼有人知情,有人申辩。摩诘读史有感,为英雄李陵蒙冤所震撼。李陵字少卿,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善骑射,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两千余里……不见虏还,拜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前),李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与单于相遇。单于以骑八万围击陵军,陵且战且走,杀伤匈奴万余人。后矢尽道穷,遂降匈奴。面对英雄李陵的'遭遇,19岁的摩诘无可奈何地喊出了—— 谁雪英雄穹庐耻(穹庐:毡作的大型圆顶帐篷,穹庐耻:遭遇同居穹庐即投降匈奴的耻辱)的呐喊!
摩诘的呐喊为何是无可奈何呢?本诗末四句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样的情绪:“深哀欲有报,投驱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理:申辩)?”当年李陵降匈奴后,汉武帝甚怒,问太史司马迁,司马迁替李陵辩解说,李陵不死,应该是希望得当以报汉,从而怒触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但为完成《史记》创作司马迁只好忍辱负重。苏武字子卿,天汉元年(前1)出使匈奴,单于多方胁降,武皆不为所屈,遂被留匈奴凡十九年,昭帝时还汉,拜典属国,陵与武素厚,单于尝令陵说武降,武不从,后武归汉,陵曾置酒与之诀别,泣下数行,李陵已感到苏武尽管知己,却申辩渺茫。是啊,司马迁尚不能为李陵相申辩,何况苏武又怎能为李陵相申辩呢?当英雄这“唯一”愿望都无法实现时,不仅令人哀叹,亦足令鬼神饮泣矣!
篇3:李陵咏时年十九,李陵咏时年十九王维,李陵咏时年十九的意思,李陵咏时年十九
李陵咏(时年十九),李陵咏(时年十九)王维,李陵咏(时年十九)的意思,李陵咏(时年十九)赏析 -诗词大全
李陵咏(时年十九)作者:王维 朝代:唐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
篇4:李陵咏赏析-鉴赏李陵咏
李陵咏赏析-鉴赏李陵咏
李陵咏赏析,这是一首赞颂题材的诗作,也是一首古诗体裁的长诗,诗中主要赞颂汉朝大将李陵的功绩。
李陵咏
王维
汉家李将军。
三代将门子。
结发有奇策。
少年成壮士。
长驱塞上儿。
深入单于垒。
旌旗列相向。
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
战声烟尘里。
将令骄虏灭。
岂独名王侍。
既失大军援。
遂婴穹庐耻。
少小蒙汉恩。
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报。
投躯未能死。
引领望子卿。
非君谁相理。
赏析:
史上有多少英雄忍辱负重,有多少英雄蒙冤不悔,惟盼有人知情,有人申辩。摩诘读史有感,为英雄李陵蒙冤所震撼。李陵字少卿,西汉名将李广之孙。善骑射,武帝以为有广之风,使将八百骑,深入匈奴两千余里……不见虏还,拜为骑都尉。天汉二年(前),李陵将其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北行三十日,至浚稽山,与单于相遇。单于以骑八万围击陵军,陵且战且走,杀伤匈奴万余人。后矢尽道穷,遂降匈奴。面对英雄李陵的遭遇,19岁的`摩诘无可奈何地喊出了――谁雪英雄穹庐耻(穹庐:毡作的大型圆顶帐篷,穹庐耻:遭遇同居穹庐即投降匈奴的耻辱)的呐喊!
摩诘的呐喊为何是无可奈何呢?本诗末四句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这样的情绪:“深哀欲有报,投驱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理:申辩)?”当年李陵降匈奴后,汉武帝甚怒,问太史司马迁,司马迁替李陵辩解说,李陵不死,应该是希望得当以报汉,从而怒触汉武帝而下狱,受宫刑,但为完成《史记》创作司马迁只好忍辱负重。苏武字子卿,天汉元年(前1)出使匈奴,单于多方胁降,武皆不为所屈,遂被留匈奴凡十九年,昭帝时还汉,拜典属国,陵与武素厚,单于尝令陵说武降,武不从,后武归汉,陵曾置酒与之诀别,泣下数行,李陵已感到苏武尽管知己,却申辩渺茫。是啊,司马迁尚不能为李陵相申辩,何况苏武又怎能为李陵相申辩呢?当英雄这“唯一”愿望都无法实现时,不仅令人哀叹,亦足令鬼神饮泣矣!
作者简介:
王维(7-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会打击彻底禅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李陵咏赏析就为您介绍到这里,希望它对您有帮助。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不妨分享给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诗词尽在:诗句大全!
关注公众微信号:miyu_88,精彩内容无限推送!
篇5:咏史诗・李陵台,咏史诗・李陵台胡曾,咏史诗・李陵台的意思,咏史诗・李陵台
咏史诗・李陵台,咏史诗・李陵台胡曾,咏史诗・李陵台的意思,咏史诗・李陵台赏析 -诗词大全
咏史诗・李陵台作者:胡曾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北入单于万里疆,五千兵败滞穷荒。
英雄不伏蛮夷死,更筑高台望故乡。
篇6:不遇咏,不遇咏王维,不遇咏的意思,不遇咏赏析
不遇咏,不遇咏王维,不遇咏的意思,不遇咏赏析 -诗词大全
不遇咏作者:王维 朝代:唐 体裁:乐府 北阙献书寝不报。
南山种田时不登。
百人会中身不预。
五侯门前心不能。
身投河朔饮君酒。
家在茂陵平安否。
且此登山复临水。
莫问春风动杨柳。
今人昨人多自私。①
我心不说君应知。
济人然後拂衣去。
肯作徒尔一男儿。
①笺注本“昨”为“作”。
篇7:西施咏,西施咏王维,西施咏的意思,西施咏赏析
西施咏,西施咏王维,西施咏的意思,西施咏赏析 -诗词大全
西施咏作者:王维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注释】 ①持谢:奉告。
②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译文】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赏析】这是一首借咏西施,以喻为人的诗。“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写出了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诗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此言颇是。
篇8:王维《西施咏》赏析
王维《西施咏》赏析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粉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韵译】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赏析】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篇9:李陵别苏武,李陵别苏武刘湾,李陵别苏武的意思,李陵别苏武赏析
李陵别苏武,李陵别苏武刘湾,李陵别苏武的意思,李陵别苏武赏析 -诗词大全
李陵别苏武作者:刘湾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汉武爱边功,李陵提步卒。转战单于庭,身随汉军没。
李陵不爱死,心存归汉阙。誓欲还国恩,不为匈奴屈。
身辱家已无,长居虎狼窟。胡天无春风,虏地多积雪。
穷阴愁杀人,况与苏武别。发声天地哀,执手肺肠绝。
白日为我愁,阴云为我结。生为汉宫臣,死为胡地骨。
万里长相思,终身望南月。
篇10:王维《西施咏》译文及赏析
王维《西施咏》译文及赏析
西施咏
王维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香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译文】
艳丽的姿色向来为天下器重,美丽的西施怎么能久处低微?
原先她是越溪的一个浣纱女,后来却成了吴王宫里的爱妃。
平贱时难道有什么与众不同?显贵了才惊悟她丽质天下稀。
曾有多少宫女为她搽脂敷粉,她从来也不用自己穿著罗衣。
君王宠幸她的姿态更加娇媚,君王怜爱从不计较她的是非。
昔日一起在越溪浣纱的女伴,再不能与她同车去来同车归。
奉告那盲目效颦的邻人东施,光学皱眉而想取宠并非容易!
【注释】
1、西施:吴越春秋:越得苎萝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郑旦,饰以罗谷,教以容步,三年学成而献于吴。
2、傅粉:史记:孝惠时,郎侍中皆傅脂粉。
3、浣纱:环宇记:会稽县东有西施浣纱石。水经注:浣纱溪在荆州,为夷陵州西北,秋冬之月,水色净丽。
4、持谢:奉告。
5、效颦:庄子: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效其颦,富人见之,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彼知美颦而不知颦之所以美。按:颦古作膑。
6、安可希:怎能希望别人的赏识。
【赏析】
诗人所处的盛唐时代,在繁华的外衣下隐藏着政治危机:奸邪小人把持朝廷大权,纨绔子弟凭着裙带关系飞黄腾达,甚至连一些斗鸡走狗之徒也得到了君王的恩宠,身价倍增,飞扬跋扈;才俊之士却屈居下层,无人赏识。而“读书三十年”的儒生,却“腰下无尺组”,“一生自穷苦”。
王维以这首诗来借咏西施,以喻为人。《西施咏》取材于历史人物,借古讽今。诗人借西施“朝贱夕贵”,而浣纱同伴中仅她一人命运发生改变的经历,悲叹世态炎凉,抒发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感慨;借世人只见显贵时的西施之美,表达对势利小人的嘲讽;借“朝为越溪女”的西施“暮作吴宫妃”后的骄纵,讥讽那些由于偶然机遇受到恩宠就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人;借效颦的.东施,劝告世人不要为了博取别人赏识而故作姿态,弄巧成拙。
诗的开首四句,写西施有艳丽的姿色,终不能久处低微。次六句写西施一旦得到君王宠爱,就身价百倍。末了四句写姿色太差者,想效颦西施是不自量力。语虽浅显,寓意深刻。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集》中说:“写尽炎凉人眼界,不为题缚,乃臻斯诣。”这种评价是很中肯的。
【鉴赏】
此诗通过借咏西施而抒发现世感愤不平的讽刺诗,语意深微,很有普遍性。诗人通过西施的故事来发表诗人对人生的一点体会。即“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的现象。这一现象有两种情况:一是一般人难于辨别好歹,一旦美好事物被发现后,大家才吃惊地感叹艳羡;二是某些人与事物本来也平常无奇,一旦被评为上品或提拔成高官贵妇后,大家就刮目相看,敬佩不已。
春秋时越国诸暨芋萝山的美女西施,被越王勾践选送给吴王夫差,成为吴宫邀幸擅宠、娇怜命贵的艳妃,左右了吴王,支配了吴国。当然,西施这样做是有她的政治目的,但王维的本诗并不是取材她的政治图谋,而是用她入官后艳色凌人,写令人感到厌恶的恃宠擅权的官场世态。
开始两句从通常世态的角度提出了一个很有概括性的问题:“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是说:天下入好德者少,重色者多,有这种社会习俗,象西施那样的人物,安能长久地处于微贱之地?因此生活中象西施这样的人物,会有被尊贵的一天,只是时机之遇的早晚。这两句是对取人不重德能的当政者的讥讽,并同时表明,那些得势者一朝之内便娇骄得判若两人,根源还在于重色者。
三四句“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是前两句中的有“重”而不“微“的一个突出的事实证明。一个越国的山村中的普通女子,一朝之间身价十倍,原因就是因为遇到了重艳色的人;重色人有多大权力,有色者就有多么贵重,如此的逻辑适合于说明历史上的一切权臣和宠姬。王维就是借宠姬而抨击权臣的,鄙视权臣并不是以自身的德能显出贵重的意义,而是借“重”而“贵”的,王维提醒当权的不要忘乎所以,用意是很尖刻的。
从第五句“贱日岂殊重”开始,到“莫得同车归”,连续八句,是对“西施”的讥刺,针对性是世俗心理和那些得宠后便殊众自贵、颐指气使的娇骄者。在王维看来,有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惰性,就是一个美的事物,被埋没的时候谁也看不出它的“殊众”之处,而一旦被人发现了之后,它就成了世上稀有的宝贝。诗人认为西施就是这种心理的一个代表对象。诗人好象要问一问西施:“当年你在苎萝村溪边浣纱时,你意识到你自己是那么天下少有吗?比所有的浣纱姑娘都美吗?可为什么一进吴官,成为贵人,便感到自己成了稀世之珍呢?”对于自贵自稀的人,王维最鄙夷那种“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得幸者,得幸者愈宠愈娇,借高权保护,唯己为是,非己为非,以致到了无有是非的程度。王维在仕途里不乏坎坷,接触了不少炙手可热的权臣,诗人很憎恶这种人,此刻诗人指着西施,一点也不客气地针砭了这些小人。诗中主要不是评价历史上的西施。
诗的最后两句:“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这是归结性的道德评价。这里包含的意义是很复杂的。在时间上,诗人回到了西施的时代,找到了那个被人传为笑柄的东施,向东施致语。向西施效颦学不到真西施的样子,又告诉她:这样的西施怎么可能学得了,况且她“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再不屑与当年浣纱伴为伍了,没有什么可效之处。王维的话当时的人是听得见的,诗人的真正的“邻家子”乃是现世人,不可效的是那些“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的衮衮诸公。
世间确实有某些品质才能很好的人,周围的人却不理解而以常人待之,待际遇一到,被入发现后,周围的人又要群起而效法。效法者有不理解其所以然,只一味学习其所然;不免便成了效颦的东施。
【李陵咏,李陵咏王维,李陵咏的意思,李陵咏赏析】相关文章:
3.咏蔷薇诗
4.咏梧桐诗
5.咏鹅 古诗
6.咏鹅古诗
7.咏菊诗句
8.咏煤炭翻译
9.咏舞诗
10.咏华山古诗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