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水浒》随笔

《水浒》随笔

2025-02-03 08:03: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XHD”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水浒》随笔,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水浒》随笔,希望您能喜欢!

《水浒》随笔

篇1:《水浒》随笔

我看书,总喜欢故事情节多的书,一些散文、抒情或是写景的文章对我没有一点儿吸引力。

《水浒》,乃四家库藏之一,曾有清代金圣叹评曰:天下之乐,莫若读书;读书之乐,第一莫若读《水浒》,这更勾起了我心中的欲望。加上电视上新版《水浒》的大力宣传,便翻开了这本书。

读了八十多回,心中大概有了梗概,以及感触。宋江起义的前期、高潮和失败以及最后平定三乱,收复大辽而被奸臣害死,都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实说,宋江这个人我并不喜欢,因为他对晁盖的排挤与嘲讽(我是这样理解的),以及他做事的风格,最不满的是他为了留住他的一世英名而唤李逵来喝了毒酒,最后的结尾真是悲哉!

但不管怎样,我还是很喜欢《水浒》的。

篇2:宏观看水浒杂文随笔

宏观看水浒杂文随笔

平心而论,水浒描写的是社会矛盾急剧恶化情境下的各色人生状态。往经济上分析,是大宋王朝盘剥老百姓的血汗过狠了点,导致民间反弹,将帝国根基也狠狠摇撞了几下。好在统治者高屋建瓴,运筹帷幄终究把损失降低到了最低限度,结局朝廷获胜,民间重归沉寂。这样的过程,其实是老百姓的忍耐力得到了一次空前的提升。君不见,若不是北方异族的入侵,北宋王朝还可以招摇几百年的吧。

宋江其实是有文人风骨的。但统治者的残酷杀戮,最终灭掉了他写反诗的那份豪情。宋江低估了对手的阴狠,高估了对手的仁慈。这种博弈少有人能看清,而只有几个开国皇帝,多少懂得绝地反击不留后路的道理。宋江走过的路,是一条鲜血铺成的教训之路。或许水浒的历代被禁,就是统治者怕老百姓醒悟出宋江的招安路其实就是条黄泉路。这样一来,老百姓万众一心,统治者自然害怕。

从人性上分析,其实人性恶是很有道理的。人总有恶的因子在潜意识中,只是没有外界因素的引发而呈隐性状态。因为有恶的.前提,才能有制度和规则的制约。人总是贪婪的,社会财富如果是个大蛋糕的话,那统治者必然想全部拥有。但留不留给百姓休养生息的活路?这个就看统治者的贪婪指数了。

水浒的实质是什么?水浒真实再现了血淋淋的社会生存法则。在水浒之前的几乎所有文本,都少有这种底层民众被活生生摧残的大篇幅描写。民间士人正是看到了这真实的现实之路,才将其顶礼膜拜为反抗的教科书。一切的史书都有伪饰的成分在内,而水浒用艺术的笔墨,精准还原和讨论了人的生存之路。

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是一个恶性循环的圈套。统治者的贪婪和被统治者的忍耐力之间的较量是条长线。现在比较公认的作者施耐庵是体制内的官员,他目光如炬高瞻远瞩,站在历史的高度概括总结了社会发展的矛盾过程,给出了开放式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有三,其一就是招安。配合朝廷的既定政策,合法争取有限度的权益。其二是一反到底,似方腊般血战到死。其三是等待时机,量力而行。这第三点也是作者所迷茫和担心的地方。推动社会前进的有很多看似偶然的因素,但归因到底还是矛盾斗争的显性结果。

直到清代还有反水浒的书籍涌现,说明了这种争斗的残酷程度远超人们的想象。水浒一书是给底层的清醒剂,反水浒的书,是想用迷雾掩盖这清洗剂的催化作用而达到重新渔民的目的。

水浒作者是有大情怀的,他的思想光耀千古。人生不能只看到自己身体投影的三尺之内,而应该看到更远的地方,关注更多平凡生命的生存现状,也是在关注我们自己。

篇3:旅游随笔《游东平水浒旅游城》

旅游随笔《游东平水浒旅游城》

影视对旅游的促进作用巨大。98版电视连续剧《水浒》成就了无锡水浒影视城,拍摄的新版《水浒》则促成了东平旅游的掘起。新版《水浒》剧早已拍毕,东平水浒影视城却留存下来,成为游人向往的旅游目标。我去年参加“水浒及旅游产业学术研讨会”期间,有幸参观了水浒影视城。

影视城座落在东平湖东岸。来到此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高高耸起的“水浒古镇”门楼。严整的石壁透出一种雄壮,竖立的木栏显现出山寨气息。

游客有幸,可以观看“好汉迎宾”仪式。大门启处,先有两头彩狮跑出,一金一红,跳跃翻滚。接着,一群武士展示拳脚,场面火爆。随后是彩衣女子成群到来,载歌载舞。最后引出宋江、卢俊义、吴用等梁山头领出场,并由扮宋江者表达对八方游客的欢迎之情。

在门楼内过一段开阔场地,是围起的高城,城门高耸,让人想到《清明上河图》中的东京城门。城门内正对着的是影视城里的一条主街,道路笔直、宽阔、平整,中间有两个景观,一座是建于街心的钟鼓楼,一座是跨街而立的古牌坊。二者皆高大巍峨,古色古香。街两旁排列着的仿古建筑,让人穿越到遥远的古代。街北侧的主要建筑,有东平府,大堂里古代官衙的各种摆设俱全,并且有官员审案的情景剧表演,演得生动诙谐。与东平府相邻的是端王府。宋徽宗登基当皇帝前作端王,这座端王府是宋代及水浒文化的特殊符号。端王府前拱起的桥台上,有古装女子柔美的歌舞,让人想见古代宫廷里的娱乐生活。端王府之西还有太尉府,想来是仿建的高俅府第。垂柳掩映的临街建筑墙壁上,贴有一张状元及第的皇榜,虽是现代人仿造,内容也未必符合宋时的情况,但那是刚刚拍摄的一部电视剧需要的。街北还有真武庙等建筑,颇具气势。街南的表演,有“员外招亲”,演员较多,用时较长,游客参与度较高,在这里抢个富家小姐抛来的绣球,娶个装扮来的“新娘”,虽属游戏,也挺有趣。在快活林酒店门前,一群人舞刀弄棒,既展现了硬工夫,又对应了《水浒传》写到的宋代风俗,令人眼界大开。街道南侧还摆放着拍摄新版《水浒传》时留下的战车等实物,使人联想起电视剧中的种种情节。有一个扮作武大郎的矮个子挑担叫卖饮饼,令一群又一群游人围观。

影视城的南部还有一条东西向的.大街。南北两条大街之间,穿插着紫石街、青石巷、武大郎家、王婆茶馆等景观,把《水浒传》所写的市井投映到这里来了。影视城西部有瓮城。登上高高的城墙,可以眺望城里城外。城西南部是隆起的高阜,于其上可俯瞰整个影视城,感受这里高低错落的建筑之美和青砖灰瓦的统一风格。高低起伏的冈阜间散落着一些茅舍竹篱,看上去古老破旧,这正是一些古代题材影视剧取影所需要的。

如果说张择端的《青明上河图》给我们留下了北宋东京汴梁真实的生活画卷,施耐庵的《水浒传》给我们留下北宋社会生活的文化标本,那么,这座仿制古景的影视城,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体验北宋生活感受水浒故事的上佳场所。

篇4:老少皆可读三国水浒杂文随笔

老少皆可读三国水浒杂文随笔

在中国传统看法和观点中,对于一些经典名著,时常是有适读的“年龄范围”的。有关“年龄范围”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那句古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

这句古话有一定道理。首先,少年人血气未定、最易冲动,而《水浒》中有太多打家劫舍的所谓“豪情壮举”,很容易便引得青少年冲动之下误入歧途,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再者,如孔夫子所云:“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人至老年最忌贪得,而《三国演义》中处处勾心斗角、唯利是图,会减少老年人该有的豁达恬淡。

但在现代社会,经典名著真的应该划定适读年龄阶段吗?我认为不然。一部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可以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起到深刻的教化作用。真正的经典在任何时候都会闪烁着时代的精神、人性的光辉,给认真去阅读、思考它的人带来丰富的益处,只是可能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阅读后领悟的人生道理不同罢了。而所谓“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本就是在封建统治下对于百姓以安分守己为前提的要求,在思想高度开放的现代社会,这句话无疑已经成为了限制经典传播的藩篱。

大家经常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又诚如鲁迅先生所言,阅读经典本就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过程。人们对于经典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经典、用心领悟经典中对自己人生起到积极影响的部分。

少年人是血气方刚,但读了《水浒》后若是领悟和获得了“路见不平出手相助”的正义精神与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岂不也是人生宝贵经验?与此类似,老者是应该忌贪得,但其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若是读了《三国演义》后通晓了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壮志,或是成就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的旷达心胸,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

每一个年龄阶段的人、每一个时代人对于经典都会有不同的解读。但经典永远是经过时间长河的萃取而保留下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总会给一代一代人照亮前行的道路。所以应该在全社会上下打造“不论老少皆可读三国、水浒”的经典阅读氛围,进而形成“老少皆读三国、水浒”的社会风气,真正打破年龄限制经典阅读的藩篱,让经典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水浒》随笔】相关文章:

1.水浒读后感

2.水浒作文

3.水浒心得字

4.再读《水浒》作文

5.我们班的水浒英雄作文

6.水浒传中宋江的故事

7.水浒传中经典动作句子

8.水浒传上面的好词好句

9.出自水浒经典的歇后语

10.秋游三国城水浒城作文

下载word文档
《《水浒》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