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韩湘子与叔父韩愈的故事

韩湘子与叔父韩愈的故事

2025-01-29 08:32:3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xm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韩湘子与叔父韩愈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韩湘子与叔父韩愈的故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韩湘子与叔父韩愈的故事

篇1:韩湘子与叔父韩愈的故事

韩湘子与叔父韩愈的故事

八仙中的韩湘子,本名韩湘,字清夫。传说他是一只白鹤投生而来,其手中拿的'那件宝物名叫紫金萧,取自南海紫竹林的一颗万年神竹。湘生有仙骨,率性而行,对繁华艳丽之事深感厌恶,喜好恬淡清幽。粉黛佳人,不能动其心;金樽美酒,不能丧其志。他潜心学道,勤于修炼。后遇吕洞宾和锺离权,从此追随左右,得其真传,白日飞升,终成正果。

韩湘子的叔祖父就是位列“唐宋八大家”首位的韩愈,韩愈见他不务正业,就训诫他要好好读书,走科举仕途之路。而韩湘子却反驳他,说明自己志在学道,无心仕途。韩愈让他变一个法术,韩湘子手一挥,立刻变出一个琉璃盏,盏中开出一株碧玉牡丹花,花上还用金字写着两句诗:“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问他何意,他却说天机不可泄露。

后来,韩愈因谏迎佛舍利子入宫而被贬潮州,当时正值隆冬,在翻越秦岭时,突然雪地上来了一个人,正是韩湘子。韩湘子问韩愈,还记得那两句诗吗?韩愈若有所悟,原来此地正是蓝关。

韩愈感慨系之,挥笔写下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一千古名篇。

其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唐朝时扬右抑左,所谓“左迁”,即“遭贬”“降职”之雅称。“示侄孙湘”,则暗含此去山高路远,相逢无期,赋诗一首,托付后事之意。情况也确如韩愈所料,在其离京远谪后,家人遂被逐出长安。年仅12岁的女儿惨死在追寻父亲的驿道上。面对家破人亡的飞来横祸,韩愈没有效法先贤屈子投江自尽,而是将一颗泣血的心,奉献给潮州那片蛮荒之地,为百姓兴利除弊,造福一方。

篇2:韩湘子的故事

有两只鸟,男的是韩湘子,女的是林英。站在海边石头上修仙。等到两人都修行出人形来了,后来结为连理。到新婚那天晚上,入了洞房,韩湘子总是看书,也不睡觉。这样过了一夜,韩湘子就跑了,一跑就跑到终南山,上山修仙去了。

他跑了,林英挺想他呀,就上后花园排香去了。这林英也是修行人,手一指南天门,南天门就开,也挺厉害的。她一排香,她丈夫就知道了。韩湘子也想媳妇了,他说:“手指南天门自开,一排香烟喷满怀,有心要回韩家去,又怕不让再出来。”他一想:有了,我变个云游道士,左边胳膊掉下一为,悠了悠了我就上韩家大门口去化缘。把他媳妇念叨得心忙手乱的,她打发丫鬟小秋白:“去看看去。”秋白问老道:“你或化砖来或化瓦,或化石头修观台,或化柴米做斋饭?”老道对丫鬟说了。秋白回来告诉林英:“这老道不化砖不化瓦,不化石头修观台,不化柴米做斋饭,化和大嫂见一面。”林英一听就出来了,问这老道是哪儿的。他说:“我是终南山的老道。”

林英说:“你是终南山的老道,你可知终南山的老虎洞口朝哪开?”

“老虎洞口朝南开。”

“终南山有二九一十八棵仙桃树你知道吗?”

“终南山有二九一十八棵桃树我也知道,是九棵正来九棵歪。”

林英说:“你是终南山的道士,我打听个人你知道不?”

道士说:“打听谁呀?”

“我打听终南山的韩湘子。”

“你要打听韩湘子我知道,我们在一起吃过饭,在一块搅马勺。”

“你要知道韩湘子,回去你给我捎个信儿,我给你几顿斋饭不费难。”

“你要想终南山的韩湘子,你就坐我怀里来。”“老道你不是东西!”吩咐丫鬟小秋白:“你给我打!”小丫鬟一打,老道一变,驾丹去走了。林英一看是她丈夫,气得直跺脚,招呼:“丈夫你快回业,我也跟你上天台!”

“你肉眼凡胎怎能上天台,铁树开花再度你来。”

韩湘子修仙还得让皇上封一下。他到皇上那儿化银钱。皇上说:“给吧,你要多少哇?”韩湘子拿个小筐,“我就要这一小筐,把它装满为止。”皇上一看这小筐,也就装几块金子,就让人给他装。可咋装也装不满。把皇上的金山银山都装进去了,才到半筐。皇上一看说:”哎呀,这好像神仙来了。“韩湘子说:“谢主隆恩!”“哗啦。”把金子银子都倒出来了,一个金山,一个银山。“金山银山全不要,就要万岁金口玉言。”这韩湘子就成仙子了。

篇3:韩湘子的故事

韩湘子在八仙中是个清雅俊俏的书生,他手中的神篇名为紫金箫,是用南海紫竹林里的一株神竹做的。据说,韩湘子这支神箫还是东海龙王的七公主送他的。

有一年,韩湘子漫游名山大川,到东海之滨,听说东海有龙女,善于音律,精于歌舞,很想会她一会。因此,他天天到海边去吹箫。这一日,三月初三,正是东海龙女出海春游的日子。夜里,龙女听见海边传来一阵悠扬悦耳的长箫声,听得惊呆了。

韩湘子的箫声扰乱了龙女的心,那声声妙曲把它的魂勾去了似的,便身不由己地向海边走来,化作一条银鳗来会吹萧郎。

韩湘子一曲吹罢,大湖退去十里远。

这时,他发觉滩头上有一条误了潮的搁浅银鳗,正泪光莹莹地抬头望着他。

看她的神情似乎还陶醉在乐曲声中,韩湘子又好气又好笑说:

“鳗儿呵鳗儿,难道你也懂得其中的奥妙?你若是个知音,请把我的情意传到水晶龙宫去吧!”

鳗儿听了,连连点头。

韩湘子十分惊异,出于好奇心,他又吹起了玉屏萧。想不到,银鳗深通人性,居然在明媚的月光下婆娑起舞,跳起神奇的舞蹈。舞姿之优美,神态之奇异,世上罕见。连闯荡江湖游遍名山的韩湘子也愣住了。

那银鳗在月光下不停地闪腰,盘舞,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节奏越来越紧,突然银光一闪,鳗儿不见了,只见月影中站立着一个天仙般的龙女,柳叶眉,杏花脸,玉笋手,细柳腰,金纱披身,莲花镶裙。舒腰好似嫦娥舞,起步赛过燕掠水,把个韩湘子也弄糊涂了。

龙女边舞边唱:

寂寞龙宫呵闻箫声。

使君一曲呵凤求凰,妾应伴舞呵到天明。

歌舞声中,月儿渐渐西坠,潮水慢慢回涨、天快亮了。忽然,一个浪头扑来,鳗儿、龙女都不见了。这样情景,一连发生了三个晚上。

这一天,韩湘子又来到海边吹箫。不知什么缘故,吹了大半天,龙女就是不出海来。难道玉屏箫失灵了?气得他把心爱的玉箫摔断,龙女还是没有重来。

韩湘子正沮丧地往回走,忽闻背后有人喊他。回头一看,却是个陌生的老渔婆。老渔婆朝韩湘子道个万福说:

“相公,公主感谢你的美意,特地差我出来传话。实不相瞒,前几夜在月下歌舞的乃是东海龙王的七公主。因事情败露,被龙王关在深宫,不能前来相会。今天她叫我奉献南海普陀神竹一枝,以供相公制仙箫之用。望相公制成仙箫,谱写神曲,以拯救龙女脱离苦海!”

说罢,老渔婆递上神竹一枝,便化成一阵清风不见了。

韩湘子将神竹制成紫金箫,从此断绝了在尘世游荡的念头,进了深山古洞,日夜吹箫谱曲,果然练出了超凡绝俗的本领。

后来,八仙过海,韩湘子神箫收蛇妖,妙曲镇鳌鱼,大显仙家神通;而东海龙女呢?却为了偷送一枝神竹,被观音大士罚为侍女,永远不得脱身。

传说,东海渔民至今还常常听到海上有深沉的箫声,那是韩湘子想念龙女,心中烦躁,在天上吹箫呢!

篇4:韩湘子的故事

根据历史记载,韩湘子本来名叫韩湘,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的侄孙,曾经考取进士并担任当时中央政府的重要官职。

在官方的历史著作中,并没有说他修道成仙。而在另一些著作中有记载说,韩愈有一位修行道术的侄子,他不听从叔叔的劝告,不喜欢读书,使得韩愈非常气愤。但是,经过修炼后,韩湘子能施展一些神奇的法术。后来,人们就把这两代人的事迹糅合在一起,逐渐形成了韩湘子成仙的传说故事。

据说韩湘子成了神仙后,还曾经试图说服叔叔韩愈进行修炼,但遭到叔叔拒绝。在民间的形象中,韩湘子是一位擅长吹奏笛子的年轻人。

传说韩湘子生有仙骨,率性而行,对繁华艳丽之事感到厌恶,喜好恬淡清幽。佳人美女,不能让其为之心动;美酒佳肴,不能让其为之丧志。他专心致意地勤于修炼,潜心钻研道学。韩愈屡屡劝他要好好作学问,韩湘子却答道:“我所学与您所学是不同的。”韩愈因此发怒而斥责他。

一天,韩湘子出外访道寻师,恰遇吕洞宾和汉锺离,于是韩湘子离家出走,跟随二人学道,并得其真传。后来,韩湘子游历到一地方,见一片桃林,仙桃红熟,他攀树摘桃,不想树枝突然折断,韩湘子堕地而死,尸解成仙。

韩湘子想度化韩愈,但韩愈不信道学之事,于是他就先用法术来打动他。正好那年天大旱,皇帝命韩愈去南坛祈祷上天降雨雪。韩愈祈求多次,亦不见雨雪从天而降,因此面临著被罢官的危险。韩湘子装扮成一道士,在街头立了一招牌,上面写著:“出卖雨雪。”有人见此,马上通报韩愈,韩愈即派人请他一起代为祈祷。只见道士登台作法,瞬间,天降鹅毛大雪。韩愈却不信这是道术使然,于是对道士说:“这雪是我求来的,还是你求来的?”道士说:“是我求来的。”韩愈说:“有何凭据?”道士说:“这雪三尺三寸厚。”韩愈派人一度量,果然如其所说,韩愈这才相信道术不同凡响。

有一天,是韩愈的生日,亲朋好友登门致贺,韩愈设大宴招待他们。湘子不期而至,向韩愈祝寿。韩愈见到他是又喜又怒,湘子坐在席间,韩愈问他:“你长久游历在外,不知你的学问是否有长进,请作一首诗,来表达你的志向。”韩湘子开口便吟:

青山云水隔,此地是吾家;手扳云霞液,宾晨唱落霞。琴弹碧玉洞,炉炼白朱砂;

宝鼎存金虎,芝田养白鸦,一瓢藏造化,三尺新妖邪;解造逡巡酒,能开顷刻花。

有人能学我,同共看仙葩。

韩愈听完他所吟之诗,问他:“你难道有造化自然的本事吗?”于是韩愈命他造酒开花。韩湘子即搬了一酒樽到大厅,并以金盆将其盖住。过了一会儿,开樽一看,美酒已成。韩湘子又聚土成堆,很快,只见盛开碧花一朵,花与牡丹一般大小,但颜色比牡丹更华丽。花上有金字二行: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不明白这是何意。湘子说:“天机不可泄漏,日后自会应验。”在坐的宾客无不称异。酒席散时,韩湘子又向韩愈告辞而去。

唐宪宗时,韩愈因谏迎佛骨,惹宪宗大怒,贬韩愈为潮州刺史,限日动身。韩愈别离妻儿,往潮州而去。走了不到几天,寒风急起,大雪纷纷。韩愈走到一处,雪有数尺之深,马难以前行,附近不见一户人家,不知路在何方。想循路而退,也无归路。风刮得紧,雪飘得急,韩愈是全身湿透,难捱的冻饿,万般愁苦无处诉说。就在韩愈绝望之时,只见一人冒著严寒,扫雪而来,一看竟然是韩湘子。韩湘子问韩愈:“您还记得那花上所写之联吗?”韩愈问:“这是什么地方?”韩湘子答道:“这里是蓝关。”韩愈嗟叹良久,才说:“事物既然有此定数,我为你补齐那花上之联。

《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于是韩愈与湘子到蓝关傅舍中借宿,韩愈这才相信湘子所说皆是真实的。这一夜,韩愈与韩湘子谈论著往来之事,修真的大道,韩愈是心悦诚服。第二天,辞行之前,韩湘子取出一瓢仙药,对韩愈说:“服一粒,可以御寒暑。”韩愈恍然大悟。韩湘子说:“你不久就会回来,不止是没病,还将再被朝廷重用。”韩愈问道:“我们后会有期吗?”韩湘子答道:“不知道。”于是飘然而逝。后来韩湘子再度度化韩愈,韩愈终于也得道成仙。

篇5:韩湘子的故事

韩愈是唐朝的大文学家,他家祖居昌黎,死后被追封为昌黎伯,谥号韩文公。韩文公有个侄儿,叫湘子。韩湘子自小就不像他叔叔,懒得读书作文,平日好的是道学。他把功名看得很轻,不想学叔叔的样儿,到朝里去做官儿。爷儿俩的心思,像麻花一样,满拧。

韩文公和他的妻子,见湘子这样,挺发愁。两口子商量,湘子这样,是不是因为没有成家。于是,就托媒人给湘子说了个媳妇。这个媳妇姓林,名英,不光长得俊俏,还挺贤惠,是个百里挑一的好闺女。按说,湘子娶了林英,该心满意足,用心读书,好图个前程了,可他偏偏不这样。新婚夜,湘子他头戴道冠,身穿道袍,手里拿着本道书在灯下一个劲儿地看,直到天亮也没上炕,好像炕上没有林英这个人一样。林英见洞房花烛夜,湘子一点儿也没有才子佳人相亲相爱的意思,心里挺不好受。第二天,婶婆婆问起洞房的事,她没捂没盖,一五一十据实说了。韩文公知道后挺长气,可也拿不出啥好法儿。婶婆婆想来想去,跟林英说,今儿个夜里你别磨不开,他不搭理你,你搭理他,他成不了个木头人儿。林英羞答答地答应了。当天夜里,湘子还是那样,一动不动地坐在灯下看书。到三更时分,林英面带笑容,柔声柔气地说:相公,时候不早了,请安歇吧!湘子只是看书,根本不理她这个话茬儿。到四更时分,林英又催他,他还不吱声。林英见不中,只好自个儿独身一人上了炕。睡下后,为了引逗湘子,她假装睡熟,把花被蹬开,露出了自个儿大半个身子。湘子没经意见到,觉得有伤大雅,忙走过去将被捻好。就因为这一捻,他日后成仙得道,捻被的手指指不开南天门了。当然,这是后话了。

天亮后,林英实话实说,把韩文公气个够呛。他想,我身为礼部尚书,专管教人知书达理,家中出了这样的逆子,管教不好他,如何去教育天下人?他越想越气,就把湘子叫来,开导了湘子一顿。湘子挨了训,心里还不服气。他左寻思,右寻思,不如走了净心,要不叔婶软的硬的一起来,硬逼我跟媳妇睡觉,我想得道成仙的愿望还不变成泡影?他一狠心,回到屋里,收拾了一下东西,打个包背在肩上,就悄没声地离了家门。

湘子由家出走,云游的目标是终南山。也不知走了多少个黑夜,多少个白天,这一天他终于来到了终南山的山脚下。只见终南山真是名不虚传,山上的高峰接着天,满山到处是悬崖峭壁,松涛阵阵传来,不时见到仙鹤飞舞。他一边观赏山上的景致儿,一边往深山里走。忽然,他看见一棵老松树下,有两位老人在下棋。他一见那两人的容颜,就想,这二老决不是凡人。于是,他急忙上前施礼,轻声问道。这二位道长,这里可否就是终南山……

这二位老人是谁呢?还真不是凡人,一名是陈博老祖,一名是洪钧老祖,都是道家的祖师爷。原来,这天早晨,陈博老祖一起身,就觉心血来潮。他掐指一算,知道是徒儿韩湘子要前来拜师了。恰巧,洪钧老祖找他来下棋,两人就在老松树下对起阵来。他想一边下棋,一边等韩湘子前来拜师。二人下得正在兴头上,忽听有人前来问路,陈博老祖心里一下就明白了。他笑着对韩湘子说:你不是来问终南山吗,可顺着我的手指看去。说着,他把手指,指向东,指向南,指向西,指向北,指向上,指向下,最后指到自个儿心窝。湘子大喜,问道:道长,这座山就是终南山吧?陈博老祖点了点头,转声问湘子从哪儿来的,到这儿干啥来了。湘子连忙回答,说我是幽州北平郡昌黎县人,姓韩,名湘子,是前来拜师出家修行的。话没说完,人已跪下了,口中说了声:道长,收留我吧!就跪在地上不起来。陈博老祖见湘子心挺诚,就问湘子:出家修行,就像登天一样难,你能忍住吗?湘子答:能。陈博老祖又说:湘子,我这腿上有一块脓包,你给我舔净。湘子拜师心切,爬到陈博老祖腿跟前,上去就用舌头舔脓。说来也怪,这脓不腥也不臭。湘子本来是饿坏了的人,舔这脓包却如同饱吃一顿好饭,脓包舔没了,肚子也饱了。陈博老祖见他求师没有一点假意,挺高兴,满脸都是笑。他让湘子起来,跟他一同到禅堂说话。洪钧老祖见陈博老祖收了个徒弟,陪着说了一会儿话,就告辞走了。洪钧老祖走后,陈博老祖对湘子说:清为道之本,你每天要把禅堂内外清扫干净。衣衫破旧,得要清洁。特别是心里头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一定要清洗出去,一尘不染,才能脚踏祥云。打那儿以后,他每天教湘子苦读经典,还教给湘子炼丹术、登云术、幻术啥的。此外,还让湘子把禅堂后边的三棵竹子砍断,劈出竹蔑,编成花篮,让他随身携带。

眨眼三年过去,湘子学业大有进展,一般道学了如指掌,一些仙术也精通得很了。一天,陈博老祖出外云游,留他看家。他想试试仙术,就掐指念咒,果真挺灵的,心中不由暗暗高兴。

这一天,师父还没回山,湘子正端坐在神堂诵经,忽然觉得自个儿的心绪不宁。他掐指一算,知道这天是叔父的寿辰,理该前去贺寿。他说走就走,驾起祥云,不大功夫就到了家门口。到家一看,家里宾客满门,屋里挂满了寿联,案头摆满了寿桃。韩文公对湘子离家出走,又气又恨。他听说湘子回来了,忙令家人把湘子赶出门去。湘子施起仙术,忽隐忽现,家人见得着他,摸不着他。湘子见到文公,叩头就拜。文公怒气冲天,气愤愤地说:小畜牲,你还记着我是你叔叔吗?你走了,有能耐就别给我回来,老也不用回这个家!湘子满脸都是笑,说:叔父大人,别生气,我回来是给你拜寿来了。说着捧起寿桃献上,又挂起一副对联,上联是云横秦岭家何在,下联是雪拥蓝关马不前。文公见到寿桃,气消了一半儿,可是不知这副对联是啥意思。湘子说:叔父日久自明。话一说完,人就不见了。

过了不知多少天,一天早朝,文公向皇上奏了一折表章,要求皇上不要去迎佛骨,惹得皇上大怒,将他的礼部尚书官儿罢了,贬到潮州去当刺史。这一下,文公连降四级。在去潮州上任的路上,文公路过秦岭时,遇到天降鹅毛大雪。文公心想,这不是天阻我么,看来我的老命要没了。他触景生情,猛然想起湘子的对联来,这不正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么!看来,湘子出外得道成仙,是有先见之明了,要是他能在这儿,也许能免了这场灾难。他正想着,湘子已出现在他眼前。他眼睛窝一热,禁不住随口咏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湘子听了,说:叔父,请您不要难过。侄儿是特意赶来接您避难的。文公一听,别提多高兴了。不大一会儿,他随着湘子来到一座深山里,过着人间享受不到的日子。

可惜,这种好日子,文公并没有享受多长。一天,他和湘子出外云游,湘子问他:叔父,您看这儿如何?文公说:这儿好是好,可家中还有你婶母呢!湘子听后,说:叔父,看来您的心境还未清净,您成不了仙了,还是到下方当土地去吧!说着,湘子将手指一弹,文公眨眼功夫落到了人间。据说,土地老就是韩文公的化身。你不信,到土地老那儿问问去。

篇6:韩湘子的故事

韩湘子,字清夫,唐代人,是古代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擅吹洞箫,拜吕洞宾为师学道,是八仙中风度翩翩的斯文公子,道教音乐《天花引》,相传为韩湘子所作。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韩湘子是唐代大文学家、刑部侍郎韩愈的侄孙。韩湘子的宝物名为紫金萧,早期传说的宝物还有百花篮,吹箫会龙女、十二度文公、韩湘子讨封等传说流传广泛。华轩居士据《道论诠绎》记载,应铁拐李之邀于著名仙苑石笋山聚会列入八仙之列。

根据《韩湘子全传》记载,汉丞相安抚之女灵灵有才貌,汉帝欲将其赐婚皇侄,安抚坚辞不允。汉帝大怒,将其罢职发配。灵灵郁郁而死,投生为白鹤,白鹤受钟离权、吕洞宾点化,投生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丧父母,由叔祖韩愈抚养、湘子长大,又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怒斥之,因遁至终南山修道,得成正果,成为八仙之列。位列仙班后,玉皇大帝赐其三道金书、三面金牌,上管三十三天、一十八重地狱,中管人间善恶、四海龙王,下管地府冥司、府州县城隍,又赐其缩地花篮、冲天渔鼓等宝物,并封为开元演法大阐教化普济仙。

篇7:韩愈和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什么关系

韩愈和八仙之一的韩湘子什么关系

提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中国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八仙是民间所喜爱的仙人。“八仙过海”,是教掌故之一。“八仙”一般是指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在传说中,八仙各有不同的法器,铁拐李有铁杖,汉钟离有鼓,张果老有纸叠驴,吕洞宾有长剑及箫管,何仙姑有竹罩、韩湘子有花篮、曹国舅有玉版,蓝采和有大拍板。他们随身所携带的法器各有妙用,八仙人物出处也不一。

普遍的说法,韩湘子是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的侄子(有说侄孙),《唐书·宰相世系表》、《酉阳杂俎》、《太平广记》、《仙传拾遗》等书都有关于他的介绍。一称是韩愈侄孙,历史上韩愈确有一个叫韩湘的侄孙曾官大理丞。韩愈曾有《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他成仙的传说,最早见于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书中称韩愈有一年少远房子侄,为人轻狂不羁,不喜读书,韩愈曾责怪他,他却能在七日之内使壮丹花按其叔的要求改变颜色,并且每朵上边还有“云横秦岭家何在……”的诗句,韩愈惊奇万分。还有说韩湘子是韩愈外甥,其事迹和《酉阳杂俎》所言大同小异,韩湘子其人物原型为韩愈的族侄,五代时即被仙化。

韩湘被附会为韩湘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韩愈在徐州任职时,曾作《赠族侄》一诗,据说是写给他一个远房侄儿的。诗曰:“击门谁家子,问言乃吾宗。自云有奇术,探妙知天工。”后人据此推测韩愈这位族侄懂得一点道术。后来,为了流传的确实及可信,便将这位族侄坐实到有名有姓的韩湘身上,尽管韩湘是韩愈的侄孙辈,而不是侄儿辈,但一般人也不会去考究了。

其次,韩愈向以孔孟道统自居,对佛道异端力行排斥,可以说是一位坚决的卫道者。他的固守形象得到颇多赞誉,自然也引来一些佛道人士的不满。于是,将其亲族中人塑造成术士,甚至神仙,韩湘的'名义不可避免地成为他们利用的对象。

韩湘,字北渚,生于唐德宗贞元十年(794年),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进士,官至大理寺丞,这是历史上的韩湘。历史上的韩湘是个汲汲于科举功名的士子,而且最后也如其所愿,功成名就。然而,由于他与韩愈的关系,好事者总不免作一些蓄意的误会和敷衍,久而久之,韩湘便成了八仙传说中的韩湘子。

篇8:名人故事之陈茜与韩子高

名人故事之陈茜与韩子高

陈文帝陈`介绍

陈文帝陈`(522-566年),又名昙`、荃G,字子华,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南北朝时期陈朝第二位皇帝,559年D566年在位,

早年深受叔父陈霸先的赏识与栽培,更令其总理军政。太平二年(557年),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8月17日),陈霸先去世,陈`即位,是为陈文帝。天康元年(566年)去世,时年四十五岁,谥号文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宁陵。

陈`在位时期,励精图治,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兴修水利,使江南经济得到一定的恢复。当时陈朝政治清明,百姓富裕,国势比较强盛。是南朝历代皇帝中难得一见的有为之君。

陈文帝有一名貌美如妇的宠臣韩子高,陈`在还是临川王时邂逅了这位美少年,从此让韩子高随侍左右,宠爱备至。基于这种暧昧事实,所以后世有些小说、戏曲借题发挥,露骨地将二人描绘成同性间的爱情与性爱关系,例如唐朝李翊的《陈子高传》(明朝冯梦龙的《情史》有节录)、明朝王骥德的《男王后》等皆是着名创作。

韩子高介绍

韩子高(男皇后):韩子高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但史学界一直不予承认,在江苏的陈文帝陵前立有两尊雄麒麟,而其他南朝帝陵均为一雄一雌,可见韩子高的地位。

韩子高,南北朝时期陈朝人。

出身贫微,世代以做鞋为生。我国古代着名美男之一,因相貌俊美被陈文帝遇见后收为娈童。

生卒年《陈书》、《资治通鉴》均有记载,生年是根据死亡时的年龄推算的),野史称作陈子高,本名蛮子,出身微贱,世代以做鞋为生。侯景之乱期间,蛮子寓居京城建康,时年16岁,长得容貌艳丽,纤研清白,如美女一般。当时兵荒马乱,蛮子几次陷入绝境,但每次乱军兵刃就要加到他的头上的时候,总是因为惊叹他的美貌而不忍下手。蛮子靠着美貌死里逃生,后来正准备随同部伍还乡的时候,无意碰上了陈霸先的.从子陈茜(`),也就是后来的陈文帝。(这年是公元553年,梁元帝承圣二年)

陈茜乍见如花似玉的蛮子,大为震惊,继而心中大喜,上前问蛮子道:“你若不图荣华富贵可跟随于我。”蛮子抬头见是一个英俊的年轻将军在跟自己说话,相信他能够为自己带来好运,便答应了。陈茜嫌他名字太俗,便让他改名子高。

从此韩子高便作为陈茜的娈童,随陈茜起居出入,很受陈茜的宠爱。陈茜性情暴躁,只要有所怨恨,马上便气得眼冒火星,牙齿咬得格格响,好像要吃人的样子,但他只要见了子高,便怒气全消了。韩子高如此见爱,当然会加倍曲意奉迎,以讨陈茜的欢心。陈茜曾对韩子高说:“人家说我有帝王相;果真如此;到时我便册封你为皇后。”可见他俩情爱之深。当然,陈茜后来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并没有封韩子高为皇后,只是任他为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陈文帝宠爱备至的蓝颜知己是谁?

陈文帝陈`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高祖武皇帝陈霸先的侄子,南朝陈第二位皇帝。在很多叙述中国古代性行行的着作中被屡屡提及,还有佛教书籍也提到陈文帝陈`虔成信奉佛法,并受菩萨戒。

史书对陈文帝陈`评价很高,仁慈智慧等各种美德皆具备之。但其平生最好男色,结果45岁盛年即去世,在位仅7年时间。

韩子高是陈文帝最宠幸的绝色美少年,二人之间的关系可谓古今中外同性恋历史中绝无仅有的“完美”典范。

陈文帝陈`赐予韩子高荣华富贵,封侯拜将,超出人所想象,而韩子高对陈文帝陈`亦极为忠诚,

韩子高出生在一户以做鞋为生的平常百姓家,16岁的韩子高有着一张女人都嫉妒的容貌和飘逸修长的体形,又善于骑马射剑,是很多女子暗恋的对象。

寓居在首都建康时,正逢侯景之乱,兵荒马乱的年代,即使是首都也都难躲战乱之灾,那些被鲜血冲昏了头脑的乱兵,到处挥着刀嘶喊砍杀,韩子高在乱军之中也随着人群边打边杀边逃,每每遭遇危险,对方兵刃就要加到他的头上的时候,总是因为惊叹他的美貌而不忍下手,韩子高就这样数次从绝境里逃生。

有一天,韩子高正要随同一队士兵回老家去,恰巧时任吴兴太守的陈`出巡,陈`乍见生得俊美异常的韩子高不禁倾心,便上前问道:可愿意跟我从军?

看着眼前这英俊将军脸上温暖的笑,韩子高不自觉地点头应允,陈茜不知,他身上那种霸气、儒雅集于一身的感觉同样深深吸引着这个绝色少年。

从那以后,韩子高便成了随着陈`起居出入,时时不离左右的娈童(古时称男宠为妾童)。韩子高并未沉浸在陈`的宠爱里,在那段时间他征得陈`同意,跟着一些将领用心学习武艺及用兵之术,进步之神速连陈`也赞叹不已。

在随陈`四处征战期间,韩子高屡次立下战功。韩子高不骄不躁,敦厚有礼,逐渐受到将士们的拥戴。

出身于皇帝国戚之家又曾被敌人当做人质的陈`脾气却是非常暴躁的,一旦被什么事触怒,马上就会暴跳如雷,牙齿咬得咯咯响。

这时,只要韩子高过来安慰,陈`的怒气就会立刻消失,反过来还会很关切地问韩子高自己有没有害他很担心。

然而两人的爱恋之情不止如此,一日,两人闲谈,陈`说:“有人说我有帝王之相;如若果真如此;到我便册封你为皇后。”

韩子高坦然答道:“古代有女皇帝,也应该有男皇后,如果陛下不弃,那我宁愿做另一个吴孟子。”(吴孟子,是春秋战国时鲁昭公的王后,他们同属姬姓,在当时联姻被视为与礼仪不合。)。

真正成了皇帝的陈`并没有能够立韩子高为后,为着社稷江山的约束,只能封韩子高为右军将军、加散骑常侍。

韩子高没有怨尤,依然把陈文帝陈`侍奉得周到而恭谨,只因韩子高深知,只有江山安定,他爱的人才能在帝王的宝座上坐得安稳。

因此,在陈文帝陈`当朝的数年里,韩子高曾领军出征南讨,先后平定陈昌、留异、陈宝应等,帮陈文帝陈`肃清了内乱,更有一次因劲部受伤而险些战死沙场。

韩子高的美丽也曾为祸水,陈文帝陈`的堂妹,即为当时的公主,在未知晓韩子高的美丽之前,是许配给王僧辩之子王颜的,公主也很满意这桩婚事,偶然问起侍女:“这个王颜应该是天下最帅的人了吧?”

侍女却答道:“跟韩子高比起来差很多呢。”公主不信,待见到韩子高后,居然一见钟情,苦苦追求,追求不成,进而相思成病,最后竟咳血而亡。

陈文帝陈`因为了一段绯闻怒火中烧,却不能怪罪韩子高,只好把这气撒到王僧辩头上,最后竟以悔婚罪名将其诛族。陈文帝陈`这一举动真正称得上是“冲冠一怒为蓝颜”!一大家族就此泯灭。

明月总会有圆缺,人生也如此,几年后,陈文帝陈`病重,偌大皇宫一切人等均被拒之门外,只有陈文帝陈`、韩子高两人病榻厮守,韩子高端水送药,片刻不离,陪同陈文帝陈`度过了生命最后的时光。

陈文帝陈`死后,陈文帝的弟弟陈顼夺得皇位,将韩子高与另一名臣仲举以谋反罪下狱杀死,韩子高年仅30岁。

然而令陈顼杀死韩子高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韩子高只倾心于陈文帝陈`。

都说女子情长,然而即便是女子,也不见得都有这样的忠贞和长情。都说同性之爱有悖于世俗,然而即使异性间的爱情,又有几人能如韩子高之与陈文帝?有诗赞云:

绝世风流乱世娇,一朝侍帝未折腰。

纵横起落前朝覆,剑定江山铁马骁。

情深不寿空余恨,犹胜玉树后庭谣。

千古艰难唯相守,世情岂阻此心昭。

【韩湘子与叔父韩愈的故事】相关文章:

1.韩愈《湘中》的赏析

2.《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3.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词句注释

4.谁氏子,谁氏子韩愈,谁氏子的意思,谁氏子赏析

5.韩愈《柳子厚墓志铭》阅读答案

6.父与子_

7.父与子读后感

8.父与子作文

9.描写自然景观的现代诗:七律.秦岭湘子沟

10.《湘报》与科学技术的传播

下载word文档
《韩湘子与叔父韩愈的故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