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 答卢疏斋》原文及翻译赏析
“炽天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寿阳曲 答卢疏斋》原文及翻译赏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寿阳曲 答卢疏斋》原文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寿阳曲·答卢疏斋》赏析
《寿阳曲·答卢疏斋》赏析
《寿阳曲·答卢疏斋》是元代珠帘秀所作的散曲小令。这首小令充满深情与怨恨,表现了珠帘秀对卢挚的一往情深。曲中作者一方面对卢挚的临行赠曲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倾吐了自己做歌女的悲愤。整个小令将离别时强烈的情感起伏,表现得一波三折,真切感人。
山无数,烟万缕。憔悴煞玉堂人物②。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注释
①卢疏斋:元代文学家卢挚的字。这支曲是回答卢挚《寿阳曲·别朱帘秀》的。
②玉堂人物:卢挚曾任翰林学士,故称。玉堂:官署名,后世称翰林院。因翰林院为文人所居之处,故元曲多称文士为“玉堂人物。”
③篷窗:此指船窗。
④随大江东去:随东流的'江水一块逝去。暗寓对离人的依恋之情。
译文
眼前是横挡的重重青山,弥漫着千万缕烟雾。看不到你憔悴的面容,分别后我独倚篷窗活活地受苦。恨不得跳进大江,随着东流的江水一块逝去。
鉴赏
朱帘秀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女演员,《青楼集》中说她“杂剧为当今独唱独步”。当时的文人如关汉卿、卢挚、冯子振等人都与她有交往,除卢挚此首外,关汉卿有《一枝花·赠朱帘秀》之作。据卢挚此曲推测,他们俩分明有一段情缘,但最终还是分手了。可能是因为双方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感情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于是含恨而别。“痛煞煞好难割舍”一句便透出了此中消息。
朱帘秀的这支曲子《寿阳曲·答卢疏斋》也充满深情与怨恨,表现了对卢挚的一往情深。 在曲中作者一方面对卢挚的临行赠曲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倾吐了自己做歌女的悲愤。无数青山阻隔了送行之路,万缕烟霭勾起情丝。
作者移情入景,先浓重地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接着作者以描述对方的面容憔悴,表达了双方的难舍难分,转而一句“一身儿活受苦”,直抒胸臆,将自己做歌女的飘泊生活之苦和盘托出,最后以“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含蓄地表明自己此时的痛不欲生以及日后的永久思念。整个小令将离别时强烈的情感起伏,表现得一波三折,真切感人。此曲泼辣干脆,极显元曲本色。
篇2:元曲《双调·寿阳曲·答卢疏斋》赏析
山无数,
烟万缕。
憔悴煞玉堂人物。
倚篷窗一身儿活受苦,
恨不得随大江东去。
注释:
①卢疏斋:元代文学家卢挚的字。这支曲是回答卢挚《寿阳曲·别朱帘秀》的。
②玉堂人物:卢挚曾任翰林学士,故称。玉堂:官署名,后世称翰林院。因翰林院为文人所居之处,故元曲多称文士为“玉堂人物。”
③篷窗:此指船窗。
④随大江东去:随东流的江水一块逝去。暗寓对离人的依恋之情。
译文:
眼前是横挡的重重青山,弥漫着千万缕烟雾。看不到你憔悴的面容,分别后我独倚篷窗活活地受苦。恨不得跳进大江,随着东流的江水一块逝去。
赏析:
朱帘秀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女演员,《青楼集》中说她“杂剧为当今独唱独步”。
当时的文人如关汉卿、卢挚、冯子振等人都与她有交往,除卢挚此首外,关汉卿有《一枝花·赠朱帘秀》之作。据卢挚此曲推测,他们俩分明有一段情缘,但最终还是分手了。可能是因为双方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感情得不到社会的承认,于是含恨而别。
“痛煞煞好难割舍”一句便透出了此中消息。朱帘秀的这支曲子《寿阳曲·答卢疏斋》也充满深情与怨恨,表现了对卢挚的一往情深。在曲中作者一方面对卢挚的临行赠曲表示感谢,另一方面倾吐了自己做歌女的悲愤。无数青山阻隔了送行之路,万缕烟霭勾起情丝。
作者移情入景,先浓重地渲染了离别的悲凉气氛。接着作者以描述对方的面容憔悴,表达了双方的难舍难分,转而一句“一身儿活受苦”,直抒胸臆,将自己做歌女的飘泊生活之苦和盘托出,最后以“恨不得随大江东去”,含蓄地表明自己此时的痛不欲生以及日后的永久思念。
整个小令将离别时强烈的情感起伏,表现得一波三折,真切感人。此曲泼辣干脆,极显元曲本色。
篇3:《水仙子 和卢疏斋西湖》原文及翻译赏析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古诗简介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所作的小令。此小令主要描写了西湖的美景,把春之西湖与睡足了的西施醒来相比,美丽怡人。
翻译
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注释
①五陵儿:指豪贵子弟。五陵,指长安郊外五座汉代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豪富聚居之地区,因建陵时迁豪富与其地故得名。
②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
③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
④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
⑤鬓(bìn)丝:鬓发。
赏析
创作背景
马致远用“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三作现都收入《全元散曲》,以马作最为清新活泼。
文学赏析
写西湖之春的.诗词曲可谓汗牛充栋,然此曲别是一番情调。前三句写西湖繁华,抓住了游人在春风暖日中徜徉之感受,突出一个“闹”字,管弦、莺歌,更有花团锦簇;“不知音”二句乃言西湖春景之“宜”,即所谓“宜晴宜雨”,“宜酒宜诗”等等一西湖无时不美,无处不美;
最妙自然还在末三句,作者感受之细微与独到,是极饶创造性的。特别是末句,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春之西湖与睡足了的西施醒来之比并,真可谓神来之笔,大可玩味。
篇4:《水仙子 和卢疏斋西湖》原文及翻译赏析
马致远用“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下面一起来欣赏《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这首曲吧!
【原文】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译文】
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赏析一】《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此小令共三句,主要描写了西湖的美景,将其景色比作美貌女子,美丽怡人。
【赏析二】
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约:“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
【赏析三】
作者捕捉人物形象来写,写游人,渲染了一片热闹欢腾的气氛。春天是西湖最宜游赏的季节,游人如织,尤其是那些豪贵子弟,骑着高头大马,沐浴着春风昂昂而来,在游人中分外引人注目。
【赏析四】
“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画远处一抹青山,正像美人深翠的眉毛;远处如烟的柳丝,正像美人蓬松的头发。“拖”画出了和风吹拂,柳枝斜长的动态。
篇5:马致远《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原文翻译与赏析
马致远《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原文翻译与赏析
马致远用“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下面一起来欣赏《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这首曲吧!
【原文】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译文】
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赏析一】《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此小令共三句,主要描写了西湖的美景,将其景色比作美貌女子,美丽怡人。
【赏析二】
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约:“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
【赏析三】
作者捕捉人物形象来写,写游人,渲染了一片热闹欢腾的气氛。春天是西湖最宜游赏的季节,游人如织,尤其是那些豪贵子弟,骑着高头大马,沐浴着春风昂昂而来,在游人中分外引人注目。
【赏析四】
“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画远处一抹青山,正像美人深翠的眉毛;远处如烟的柳丝,正像美人蓬松的头发。“拖”画出了和风吹拂,柳枝斜长的动态。
篇6:《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寿阳曲·咏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原文】
双调·寿阳曲·咏李白(贵妃亲擎砚)
姚燧
贵妃亲擎砚,力士与脱靴。
御调羹就飧不谢。
醉模糊将吓蛮书便写。
写着甚“杨柳岸晓风残月”。
【注释】
力士:即高力士,唐玄宗宠幸的宦官。
飧:即晚饭。
吓蛮书:指令番邦惊恐的文书。
杨柳岸:语出宋柳永《雨霖铃》词:“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赏析】
这首曲是作者赞李白醉写吓蛮书时,蔑视高力士唐玄宗李隆基贵妃杨玉环等权贵,而表现出的高傲自豪的英勇气慨。作者借用了唐李白奉诏书写外邦语文书,令杨妃持砚,高力士为己脱靴,皇帝调羹汤给他并不道谢这个历史故事,最后以引用了宋人柳永的`句子,说些杨柳风月,分明是讽刺帝妃贵臣之低能,赞扬李白的才高出众。两相对照,可见作者创作的功力。
【题解】
此曲状写李白奉召供奉翰林时的一段名事:贵妃捧砚,玄宗调羹,力士脱靴,李白作书。诗人李白才气横溢、不媚权贵、志向高洁的伟大形象跃然纸上。
篇7:《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原文和译文赏析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原文和译文赏析
【双调·湘妃怨】
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注】①五陵儿:汉朝五座皇帝陵墓。立陵时曾将富家豪族移居陵区,故“五陵儿”借指豪贵子弟。
1.此曲开头描写西湖的春景与众不同,避开了直接描绘湖光山色的熟路,请加以简析。(4分)
2.请分析“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的妙处。 (4分)
参考答案
1、作者捕捉人物形象来写,写游人,渲染了一片热闹欢腾的气氛。春天是西湖最宜游赏的季节,游人如织,尤其是那些豪贵子弟,骑着高头大马,沐浴着春风昂昂而来,在游人中分外引人注目。
2.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画远处一抹青山,正像美人深翠的眉毛;远处如烟的柳丝,正像美人蓬松的头发。 “拖”画出了和风吹拂,柳枝斜长的动态。
注释:
五陵儿:指豪贵子弟。五陵,指长安郊外五座汉代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豪富聚居之地区,因建陵时迁豪富与其地故得名。
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
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
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
参考译文
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简析: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是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作品。此小令共三句,主要描写了西湖的美景,将其景色比作美貌女子,美丽怡人。
马致远用“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约:“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
篇8: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马致远翻译赏析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原文
作者: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
山过雨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杀睡足的西施。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注释
①五陵儿:指豪贵子弟。五陵,指长安郊外五座汉代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豪富聚居之地区,因建陵时迁豪富与其地故得名。
②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
③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
④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
⑤鬓(bìn)丝:鬓发。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赏析
创作背景
马致远用“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三作现都收入《全元散曲》,以马作最为清新活泼。
文学赏析
写西湖之春的诗词曲可谓汗牛充栋,然此曲别是一番情调。前三句写西湖繁华,抓住了游人在春风暖日中徜徉之感受,突出一个“闹”字,管弦、莺歌,更有花团锦簇;“不知音”二句乃言西湖春景之“宜”,即所谓“宜晴宜雨”,“宜酒宜诗”等等一西湖无时不美,无处不美;
最妙自然还在末三句,作者感受之细微与独到,是极饶创造性的。特别是末句,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春之西湖与睡足了的西施醒来之比并,真可谓神来之笔,大可玩味。
篇9:马致远《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赏析翻译附译文
马致远《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赏析翻译附译文
水仙子.和卢疏斋西湖
马致远
春风骄马五陵儿,暖日西湖三月时,管弦触水莺花市。不知音不到此,宜歌宜酒宜诗。山过寸颦眉黛,柳拖烟堆鬓丝,可喜钉睡足的西施。
[写作背景]马致远用水仙子曲牌写了四支小令,歌咏春夏秋冬四报的西湖景色。关于这组曲子产生的过程,同时代的散曲家刘时中《水仙子》引言中有一段说明:‘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局翁诗也。填词者窃其意演作。世所传唱《水仙子》四首,仍以‘西施’二字为断章,盛行歌楼乐肆间,每恨其不能佳也。且意西湖西子,有秦无人之感。嵩麓有樵者,闻而是之,即以春夏秋冬赋四章,命之曰《西湖四时渔歌》。其约:首句韵以‘儿’字,‘时’字为之次,‘西施’二字为句绝,然后一洗而空之。邀同赋,谨如约。其中所说嵩麓樵者,就是卢疏斋。由此可知这几支曲是马致远与刘时中同时应卢挚之邀和作的。三作现都收入《全元散曲》,以马作最为清新活泼。
[注解]
五陵儿:指豪贵子弟。五陵,指长安郊外五座汉代皇帝的陵墓,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和平陵,为豪富聚居之地区,因建陵时迁豪富与其地
管弦触水:指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管弦,管乐和弦乐。
莺花市:指莺啼花开的春色迷人之处。
颦眉黛:形容远处的雨后春山,好像西施皱着的青黑丽眉。
[译文]
春风轻拂五陵子弟骑着马儿游逛,正是西湖三月风和日暖之时,到处莺花盛开,管弦弹奏的'乐声在湖上飘荡。不是知音不要到这里来,尽情地唱歌、饮酒、吟诗。阵雨过后,春山妩媚得好像西施颦眉,柳絮纷飞远看有如垂柳托着烟霭,好像西施蓬松的鬓发,美丽的西湖啊,就像睡足初醒的西施那样娇柔。
【《寿阳曲 答卢疏斋》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4.龟虽寿原文及翻译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