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宫博物院(方案A)
“芝安叔”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14故宫博物院(方案A),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14故宫博物院(方案A),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14故宫博物院(方案A)
14故宫博物院(方案A)
1 4故宫博物院(方案A)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参观过故宫的同学将拍摄的照片找出来。家中有计算机上网条件的,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故宫的资料或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游览路线,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导入新课。
(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向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可以带着照片在大屏幕上投影讲解。
由于没有一条明晰的主线,一开始有可能头绪较乱,大家听不明白。教师可以适时叫停,
将大家引向课文。)同学们,我们这位同学看过的故宫,似乎是“跳跃”的,是一个个片段。
尽管如此,他的课前准备还是很努力的,请以掌声给他鼓励。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
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教师
将图打在大屏幕上) .
全班讨论明确:
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
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
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
位洛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
象的特点。《故宫博物院》的顺序安排,和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按照空间顺
序安排。
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1段)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规模、布局特色。(2。16段)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2段)
b.紫禁城正门(午门)内外(3段)
天安门一端门一午门(五凤楼)一庭院一金水河一汉白玉石桥一太和门
三大殿(紫禁城中心)外观、规模(4段)
太和殿◆外形 (5段)
◆内景 、 (6段)
◆位置 (7段)
“前朝”◆用途 (8段)
◆概貌、用途 (9段)
保和殿:用途 (10段)
‘‘前朝”“内廷”通道(分界地带) (11段)
乾清官:用途(12段) 。
三宫交泰殿: (13段)
“内廷”{ 坤宁宫:用途(13段)
(与前三殿比较)写后三宫特点(14段)
御花园(园林特色) (15段)
c.从景山鸟瞰故宫 (16段)
小结:北京故宫是驰名中外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大小宫殿七十
多座,房屋九千多间,绝不可能都一一作详细介绍,而必须详写重点部分,略写一般才行。
这篇说明文正是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用不长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
精美的故宫。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抓准方位词,重点研读故宫建筑物的特征,体会作者感情。
导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内容导人。
■重点研读
学生速读课文,并对照着本文的结构提纲,思考下列问题:
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这是为什么?
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这又是为什么?
全班讨论明确:
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皇帝的宝座在此,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
所以要重点介绍。
在内廷中重点介绍了乾清宫,乾清官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批阅奏章的地方。
学生细读课文,思考:
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是为什么?
“后三宫”的图案和前三殿有什么不同?
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四人小组交流各自的看法,再推出一人全班交流明确:
立足点是正中的朱漆方台和雕金蟠龙;是按空间顺序介绍的,按空间顺序写的文字,}}I
要有一个立足点,离开立足点,就无法确立方位;方位词依次是:正中、上面、背后、两旁 (左右)、中央、周围、下面。
是为了强调皇权这个中心;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彩绘了众多的龙的图案;因为皇帝自命
为真龙天子,这是皇权的象征,所以用龙来突出皇帝的尊严。
“后三宫”彩绘中凤凰逐渐增加,出现了双凤朝阳、龙风呈祥、飞凤、舞凤、凤凰牡丹等图 案。和前三殿相比庄严肃穆的气氛减少了。
小结: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开始修建,永乐十八年(14)基本建成,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了。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在
当时社会条件下,能建筑这样高大雄伟的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和创造才能,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国珍贵的文化遗产。
学生对照着结构图,以导游者的口吻向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其余同学认真听后,加
篇2:14故宫博物院(方案A)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词语,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
体会文章方位词语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清说明顺序,初步了解故宫博物院,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说明的条理性。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本文大体按照游览参观路线,由南到北逐次并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故宫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和功用。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画出有关游览的方位词语。查找有关故宫的资料。参观过故宫的同学将拍摄的照片找出来。家中有计算机上网条件的,也可以从网上下载有关故宫的资料或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清游览路线,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导入 新课。
(请游览过故宫的同学向大家介绍故宫博物院,可以带着照片在大屏幕上投影讲解。
由于没有一条明晰的主线,一开始有可能头绪较乱,大家听不明白。教师可以适时叫停,
将大家引向课文。)同学们,我们这位同学看过的故宫,似乎是“跳跃”的,是一个个片段。
尽管如此,他的课前准备还是很努力的,请以掌声给他鼓励。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
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
检查预习情况,“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有关方位词。并理清游览路线。 .
学生听读课文,自主学习思考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填写完成练习一的.图。(教师
将图打在大屏幕上) .
全班讨论明确:
文章的顺序,也就是参观的路线,故宫的建筑顺序。故宫的建筑顺序是由南到北,作
者的参观路线正是沿着由南到北的中轴线前进,同时将线路上的建筑物分成几个部分,
总体、个别介绍相结合。在这同时,还辅以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方位词,使人对路线、方
位洛组建筑物的特点与联系,有比较清晰明白的了解。说明顺序的安排,取决于说明对
象的特点。《故宫博物院》的顺序安排,和故宫的建筑顺序是一致的。也就是按照空间顺
序安排。
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1段)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概括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规模、布局特色。(2。16段)
a.简介故宫总体布局及建筑特色。(2段)
b.紫禁城正门(午门)内外(3段)
天安门一端门一午门(五凤楼)一庭院一金水河一汉白玉石桥一太和门
三大殿(紫禁城中心)外观、规模(4段)
太和殿◆外形 (5段)
◆内景 、 (6段)
◆位置 (7段)
“前朝”◆用途 (8段)
◆概貌、用途 (9段)
保和殿:用途 (10段)
&nbs
篇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说明文与中考
从选材内容上来看:阅读材料均来自课外,所选文章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与社会生活、最新科技、生态自然、生命规律等密切相关,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
从考查点上看: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方法及作用、把握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文语言特征都是中招考查范围。
教学重点 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难 点 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总2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识记本文生字词。
2、默读课文,能找出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3、填写课后图表,能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
一、预习检测:默读课文两遍,完成目标1
独立完成,小组计分以全对人数计分,全对一人分1分 1、关于作者:本文作者,中央广播电台编剧 独学+展示
+补充
2、给加点字注音。
鳌头 湛蓝 蟠龙 金銮殿 击磬 檀香 攒 额枋 藻井 矫健 妃嫔 翊坤宫 迥然不同
答案:(áo)(zhàn)(pán)(luán)(qìng)(tán)(cuán)(fāng)(zǎo)(jiǎo) (feīpín)(yì)(jiǒ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用“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说话
玲珑: 矗立:
缭绕: 掩映:
井然有序: 迥然不同:
玲珑:形容(物)精巧细致,(人)机灵敏捷。
答案:
矗立:高耸直立。缭绕:回环缠绕。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衬托。
井然有序:整齐而有秩序。井然,整齐的样子。迥然不同:形容差得很远,完全不同。迥:指距离很远。
4、听写:
鳌头、湛蓝、蟠龙、金銮殿、击磬、檀香、攒、额枋、藻井、矫健、妃嫔、翊坤宫、迥然不同 琉璃、蟠龙 学生正确认真写在听写本上
常见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二、学生默读文本,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目标2
第一课时 集体默读文本,设计4个活动,让学生
独立完成右框中的1、2两个问题,小组群学展示第3、4两个问题 要求:
1、能理清文章思路,并说本文结构思路。
理清文本思路
( -- ) 结构:
故宫 ( -- ) ( )
博物 ( -- )
( )
院 ( -- )
( -- ) ( )
答案:
一(1-2)介绍故宫地理位置,规模,特征。
二(3-16)分别介绍前朝、后庭、御花园的规模、构造、功能。
一层(3-11)介绍前庭三大殿的规模、构造、功能。 (详)
二层(12-14)介绍后庭的规模、构造、功能。 (略)
三层(15-15)介绍冬御花园的规模、构造、功能。
三(16)站在景山看紫禁城。
2、填写课后图表
3、请你说说故宫博物院的总体布局特征:(在课本上找出原句)
①: ②: ③:
答案(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4、探讨本文的顺序安排
总体顺序 :由 到 的 顺序。
全文总序 由 到
太和殿外 由 到
顺序 太和殿内 由 到
由 到
由 到
答案:南、北、空间
a、南、北
b、上、下
C、中央、四周
d、下、上
e、中央、四周
注意:空间顺序中的介词、趋向动词、方位名词的标志鉴定,是判断确定空间顺序的重要线索。
独学+群学
+展示+补充
第二课时
学习
目标 1、找出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第二课时 2、体会说明文详略组织结构的安排
集体默读文本,设计4个活动,让学生
独立完成右框中的1、2两个问题,小组群学展示第3、4两个问题 快速浏览课文:
1、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举例说说运用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1、作诠释(文章开头在介绍故宫的历史和各殿、宫的用途时都用了诠释的说明方法)
2、列数字(在总说故宫博物院的规模以及具体说明太和殿的布局、外观、内景时,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3、打比方(在说明金水河的美丽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4、作比较(在介绍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建筑风格、图案时都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2、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答案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主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对此重点说明。
3、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是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的。 独学+群学
+展示+补充
课堂总结 北京故宫博物院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传统和独特风格。本文详略得当地选择了材料,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用不长的篇幅,鲜明地介绍出了规模宏大、结构精美、布局统一的故宫。学习本文,我们要明确介绍建筑物,首要是抓住事物的特征,另外还要学习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方法,学以致用,把握方位词语。
孙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方案A)】相关文章:
1.故宫博物院教案
3.故宫博物院课后题
10.14的半年工作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