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八年级上册期中作

八年级上册期中作

2024-07-24 08:04: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miechina2009”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八年级上册期中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八年级上册期中作,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八年级上册期中作

篇1: 八年级上册期中总结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三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两班成绩相差很大,就期中考试来说,我对考试情况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特点

1、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

2、题型多样化,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考查,如计算能力,识图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等,在这张试卷上均有体现

3、知识涉及面广,考查的知识点较全面

4、有两大试题在复习卷中出现过,数不会太低,但最终估分有严重失误。

二、批卷与学生分析分,复习全面,也花了很大的精力,但感觉成绩一般,我们重新审视这份试卷并积极反思如下:

1、计算能力有待提高,送分题成为我们的失分题根,立方根,绝对值的考查不会以方程的形式出现,只会出现在填空题中,故没有加强计算训练,导致计算失分率高

2、学生理解题意有偏差

如第19题,学生因读不懂题意而难以建模,其实它是道简单的勾股定理题,并以失6分为代价;第25题不知道何为“验证”,学生理解有误,有50%的人失去了这2分。

3、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

如第10题,第13题,只不过把复习题的条成功的喜悦;第16题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改成了等边三角形,其实解题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学生只记住了原题的答案;第23题,这道题的失分率最高,全校只有12位学生讨论了两种情况,其余学生均在该题中失了3分,仔细想来,平时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有关边、角问题时经常要用到分类思想,分边是腰还是底边,分角是钝角,直角还是锐角,本题对三角形就应该分是钝角,锐角还是直角三角形,但只有见到过该题的12位同学做出来了,说明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差,只会就题论题,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4、解决较为复杂题时,缺乏自信,导致解题思路混乱

5、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能力,特别是证明推理能力,中下等学生水平急待提高

6、几何证明的增加,导致两极分化严重,但这也是试卷的一个不足:证明题没有梯度,应设置几个小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

三、今后举措

1、平时应立足高与延伸

2、加强习惯培养,如(1)计算能力的提高,要求学生少用计算器;(2)培养学生证明过程有条理的表达,强调推理的严谨性;(3)规范学生的作业、订正习惯,能及时纠错找原因

3、落实问题,开拓思维,生对知识的猜想、探索过程,而不仅仅追求一个结果,培养学生知识技能情感各方面发展。

4、关注学生的发展,并做好防差补差工作,从以下几点入手:

(1)加强对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增强自信

(2)作业批改细致化,个别学生面批加以辅导

(3)对差生适当降低要求,让他们也获得成功的喜悦

5、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增强教师的个人魅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篇2: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试卷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的

1.A.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B. 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 测量时应避免产生错误

2. 用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结果分别为304.4mm、304.7mm、304.5mm,则物体的长度应为

A. 304.53mm B. 304.4mm C. 304.5mm D. 304.7mm

3. 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绕地球一周所用的时间,跟地球自转的时间相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B. 以太阳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

C. 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D. 以地球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4. 演奏同一乐曲时,人们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生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调不同 C. 音色不同 D. 节奏不同

5. 图1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图1

6. 天津市近年来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增加了许多绿地,在道路两旁栽种了大量树木,改善了城市环境。下列关于城市绿化作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环境温度

B. 城市绿地面积的增加,可以改善空气质量

C. 在道路两旁栽种树木,可以减小车辆噪声对居民的影响

D. 城市绿化后,可以减少工业废气和车辆尾气的排放

7. 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一定是

A. 10m/s B. 7.5m/s C. 5m/s D. 不能确定

8. 夏天从冰箱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 先液化后蒸发 B. 先升华后蒸发 C. 先液化后升华 D. 先凝华后升华

9. 利用干冰使运输中的食品降温,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

A. 干冰熔化吸热 B. 干冰液化放热

C. 干冰升华吸热 D. 干冰凝华放热

10. 如图2所示,在敞开的锅里烧水,使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则水的温度将

A. 逐渐升高 B. 不变 C. 逐渐降低 D. 随火的大小变化忽高忽低

图2

11. 霜的形成属于下列现象中的哪一种

A. 凝华现象 B. 液化现象 C. 凝固现象 D. 熔化现象

12. 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的过程中(空气温度保持不变)

A. 声速逐渐减小 B. 频率逐渐减小

C. 振幅逐渐减小 D. 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二. 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12分。每个小题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几个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给3分,选对但不全的给1分,不选或错选的给零分。请将正确选项序号填在下面

13.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正在发音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利用回声可以测海洋的深度

C. 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D. 声音在水中比在空气中传播的快

14. 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人看见乙车向东行,乙车上的人看见甲车向西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列火车至少有一辆是运动的

B. 甲、乙两列火车一定都是运动的

C. 甲车一定向西行,乙车一定向东行

D. 如果两车均向东行,甲车比乙车慢

15. 关于“白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夏天打开电冰箱冷冻室门看到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B. 夏天气温骤降时河面上飘着的“白气”,是河面上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C. 烧水时看到的“白气”,是壶中喷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D. 冬天人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A. 在℃时,氢是固态的 B. 灯泡的灯丝用钨制成,不易熔化

C. 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D. 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4分)

三. 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7. 请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课桌的高度约为

18.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并写出换算过程

10m/s = = 。

19. 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144km/ h,读作;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20. 摄氏温度是把为一百度。

21. 图3中两温度计的示数分别为:

t甲?t乙?℃。

图3

22. 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有:① 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② 比较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我们在观看长跑比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而裁判员认定,到达终点用时间少的运动员跑得快些,这是采用上述第 种方法。(填写序号)

23. 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比为4:3,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若两车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4,则两车速度之比为 。

24. 女同学说话的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的动比较 的缘故。

25. 某运动员在一次100m比赛中,前5s钟跑了40m,之后又以12m/s的速度跑到终点,则这个运动员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 m/ 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 s。

26.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里的;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表明了用 的方法也可以使气体液化。

27.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纸屑跳得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的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声音越响纸盆振幅越大。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2)

28. 如图4所示是一个骑自行车的人与一个跑步的人运动时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该图象能够获得合理的信息有:(请写出两点)

信息一:它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 ;

信息三: 。

(1)此种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其判断的根据是 ;

(2)此种物质的熔点是 ℃;

(3)此种物质的熔化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约为 min。

32. 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请写出你的做法和观察到的现象。

33.(只重点校做)给你一张纸、一根饮料吸管、一根橡皮筋、一把钢尺、一支铅笔,请你根据上述提供的器材做两个声学实验。要求说出每个实验选用的器材、具体的做法及说明的物理问题。

六. 计算题(共20分。解题中要求有公式,数据代入过程,最后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

34.(7分)汽车司机坐位前面安装着速度计,它可以指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如图6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经过45min能行驶多远?

图6

35.(7分)导火索的燃烧速度是0.6cm/s,爆破者点燃导火索后以5m/s的速度奔跑,爆破者要在导火索燃烧完毕前跑到500m处的安全地区,他应选择长度为多少的导火索?

36.(6分)一列长210m的火车,在进入长510m的隧道口时鸣笛,站在隧道另一端的某人听到笛声38.5s后,看到火车全部驶出隧道,若火车的行驶速度为18m/s且保持不变。

求:(1)火车从刚进入到全部驶出隧道所需的时间;

(2)此时空气中的声速。

【试题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二.;第II卷(非选择题共64分);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4分);km10?1h;3600、3617.cm、m/s18.;19.144千米每时、火车每小时行驶144km;20.冰水混合物、沸水21.2、?5.522.①;23.4:3、4:324.音调、快25.8、10;26.压缩体积、降低温度27.(1)振动(2

篇3:――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对于蒸发,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 B.0℃的水不能蒸发

C.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D.液体表面 上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2、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质量将发生 改变的是( )

A、铁块熔化成铁水 B、一块铜压成铜片

C、一块木头带到宇宙飞船中,随飞船升高

D、粗糙的铝锭被磨成光滑的圆柱体

3、下图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

4、用直尺和三角板测圆柱体直径,下图中方法正确的是( )

5、关于对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某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B.某种物质的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C.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D.单位质量某种物质的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6、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质量和时间的单位分别是( )

A、米(m)、千克(kg)、小时(h) B、千米(km)、千克(kg)、小时(h)

C、米(m)、千克(kg)、秒(s) D、米(m)、牛顿(N)、秒(s)

7、图 7中是三种晶体物质的熔化、凝固图像,可以判定熔点最高 是( )。

A.a物质 B.b物质 C.c物质

D.起始温度不同,不能判定

8、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描写轻舟运动时所选的参照物是( )

A. 轻舟 B.山 C.河中的水 D.轻舟上的人

9、灰铸铁的密度是7.2×103kg/m3,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体积1 m3的灰铸铁的质量是7.2×103kg

B.体积0.5 m3的灰铸铁的密度是7.2×103kg/m3

C.质量是1千克的灰铸铁的体积是7.2×103 m3

D.质量是0.5kg的灰铸铁的密度是7.2×103kg/m3

10、运动会发奖用的金、银、铜制成的体积、图案及形状完全相同的奖牌,其中奖牌质量最大的是(ρ金>ρ银>ρ铜) ( )

A.金牌 B.银牌 C.铜牌 D.无法确定

11、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物体,质量之比是2:3,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

A.2:3 B.3:2 C.1:1 D.以上答案都不对

12、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v=s/t可知,物体的( )

A、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B、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C、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D、以上说法都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3、加油机给战斗机加油,如图所示,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是___________的(填“静止”或“运动”)。

如果战斗机在3s内飞行了0.6km,则它的速度是_________m/s。

1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 km/s,已知太阳到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5×108 km,则太阳发出的光传播到地球需要_________s。

15、朱明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如图所示,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测量结果记录为 mm或 cm。

16、春季,河南、山东等地区遭遇严重旱灾,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播撒的干冰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7、某同学在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前,他首先将游码放在 ,然后发现天平的指针出现如图2所示的情况,此时他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称量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3所示,则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18、某同学对同一物体长度五次测量记录是:17.82cm,17. 83cm,17.81cm,17.28cm,17.81cm,这五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记错了,则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该同学所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

19、如下图体温计的量程是:_________,分度值为:__ ___,示数是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题(20题10分,21题8分,共18分)

20、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的实验中,采取的实验步骤是:

(1)首先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134.4g。

(2)将烧杯中液体倒入量筒一部分,测出体积是_______cm3,如图9甲所示。

(3)然后用天平称出该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g。如图9乙所示。

(4)算出量筒中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g。

(5)计算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______g/cm3=______________kg/m3。

21、如图10所示是某 物质的凝固曲线,由曲线可知:

(1)该物质的凝固点为___℃;该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

(2)该物质凝固过程经历的时间是_____min;

(3)在0~2 min该物质处于__ _态;

(4)AB,BC,CD三个过程中, ____过程中温度不变。

四、计算题(22题6分,23题8分,共14分)

22、解放军某部的一列长50m的队伍,正以2.5m/s的速度经过一座长100m的大桥,首长让通讯员计算出部队过桥总共用的时间,你知道他是怎样计算的吗?

23、江西省富“硒”的矿泉水资源非常丰富。如果要将其开发为瓶装矿泉水,且每瓶净装550g,则:

(1)每个矿泉水瓶的容积至少要多少mL?

(2)若用该矿泉水瓶来装家庭常用的酱油,装满后至少能装多少kg的酱油?

(ρ矿泉水=1.0×103 kg/m3 ρ酱油=1.1×103 kg/m3 )

篇4: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入下表中。每题只有一个答案,共计24分)

1.我国在地球上位于

①北半球;②南半球;③东半球;④西半球;

⑤亚洲东部;⑥太平洋西岸;⑦亚洲西部;⑧太平洋东岸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①③⑤⑥D.②④⑦⑧

2.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的是()

A.山地B.高原C.平原D.盆地

3.下列各组资源,均为可再生资源的是()

A.石油煤天然气B.阳光水能天然气

C.耕地森林水资源D.草地铁森林

4、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许多省市陆续实施“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单独二胎”的主要目的是()

①可以迅速提高人口素质②可以解决人口增长过快的问题

③有利于缓解劳动力短缺的矛盾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5.受地形影响,右图中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A.甲地区

B.乙地区

C.丙地区

D.丁地区

6、位于我国地势第二、三阶梯分界线上,呈东北—西南走向,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界线,该山脉是()

A.大兴安岭B.太行山C.昆仑山D.天山

7.对我国河流叙述正确的是()

A.河是的内流河,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

B.河是我国第二大河,航运价值巨大

C.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上中游水力资源丰富

D.河是水量的河流,注入南海

8、读右图,关于右图中斜线叙述,正确的是()

A.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B.水田和旱地分界线

C.人口地理分界线

D.汉族与少数民族聚居区分界线

9.一吨新鲜蔬菜从广州运到香港早市出售,应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B.飞机C.汽车D.轮船

10.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龙头”产业是()

A.钢铁工业B.石油化学工业

C.电力工业D.电子和信息类产业

11、近年来,菲律宾、越南等国先后宣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我国外交部严正声明: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一直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为了管理南海,设置了三沙市,并由海南省管理。三沙市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是()

A.闽B.粤C.琼D.桂

12.关于右图四大工业基地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是辽中南工业区

B.②是沪宁杭工业区

C.③是珠江三角洲

D.④是长江三角洲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6分)

14、读我国阶梯示意图回答:(4分)

(1).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地势,大致呈级阶梯分布。

(2).青藏高原位于地势第级阶梯。

(3).我国地势对河流流向的影响是:使大多数河流的流向是流。

15.黄河是世界上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它给我们华夏人民做出了无私的奉献,是“母亲河”;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读图完成以下内容。(7分)

(1)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A____________山,注入G____________海;

⑵黄河在B处塑造了具有“塞上江南”美誉的____________平原;

⑶黄河上中游的分点C为河口,中下游的分点D为____________;C、D之间的黄河中游,主要流经____________高原;由于该高原土质疏松,缺少植被保护,该地区夏秋季节多暴雨,加上支流又多,较大的支流E为____________河、F为____________河,所以该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所流失的水土大部分汇入黄河,使得黄河成为含沙量的河流。这些泥沙的很大部分沉积于下游河床,形成举世瞩目的“地上河”。

16.读“中国铁路干线图”,回答问题(6分)。

(1)B为北京,请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铁路干线名称:

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2)我省重要的铁路枢纽A是市。

17、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12月12日正式通水。主席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南水北调工程是实现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经过几十万建设大军的艰苦奋斗,南水北调工程实现了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全面实现。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南水北调工程可以解决水资源__________分配不均的问题;该工程是把水系的水资源调到缺水严重的华北和西北地区。写出图中代表中线工程的数字序号。

(2)读南、北方水土资源饼状图:我国土地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多/少),而水资源北方比南方相对较_______(多/少)。

18、读北京─南京─上海铁路客运部分简明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4分)

1461次T21次车次T22次1462次

普快特快自北京起(千米)列车种类自上海起(千米)特快普快

北京北京始发站上海上海

上海上海终到站北京北京

15:1818:000北京14608:0811:50

17:13↓147天津西1313↑10:03

9:55↓376德州1084↑7:20

21:3622:31494济南9663:215:26

2:24↓811徐州649↑0:28

7:48↓1157南京303↑19:13

10:57↓1334无锡126↑16:25

12:278:001460上海018:0814:35

⑴上海某公司业务员小丁要去北京参加周日上午10:30的一次业务洽谈,如果坐火车去,他最迟须在周______从上海出发,乘___________次列车,才能比较准时且从容地参加。

⑵返回上海时,欲在途中站台上买只德州扒鸡带给家中的父母,须选乘___________次列车。他此次往返行程共___________千米。

篇5: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把答案填入后面表格中)

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B.位于北半球、西半球

C.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北寒带D.全部位于中纬度地区

2.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曲《敢问路在何方》中唱道:“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那么我国最早“迎来日出”的地区与最迟“送走晚霞”的地点是()

①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②x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③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④曾母暗沙

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②

3.我国现行的三级基本行政区划是指()

A.省、市、县B.中央、省、县C.省、县、乡D.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4.与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级别相同的城市是()

A.泰安B.台北C.烟台D.北京

读下面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轮廓图,回答5—6题。

5.上图中,各省区轮廓图代码与其名称、简称、省级行政中心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①-湖北-鄂-武汉B.②-山东-鲁-长沙C.③-云南-云-成都D.④-广东-粤-福州

6.小明同学的家乡,每年有两次阳光直射现象,他家乡所在的省区可能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7.我国黑河-腾冲一线以东地区人口稠密的自然原因是()

A.地形复杂多样B.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C.城镇多,交通便利D.气温高,适宜生存

8.下列叙述中,因我国人口数量过多带来的负面影响是()

A、劳动力短缺B、兵源不足C、人口老龄化D、住房紧张,就业困难

9.下列关于我国民族的叙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A.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共有56个

B.中国人口在400万以上的少数民族共有9个

C.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中,也有汉族人口的分布,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D.汉族人口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左右

10.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

A.东多西少B.均匀分布C.大散居、小聚居D.西北、东北

如图是中国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1.关于山脉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B.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C.是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D.是东北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分界线

12.图中省区②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草场退化B.土地石漠化C.水土流失D.水污染严重

13.图中省区③是我国的能源基地,其主要能源是()

A.风能B.煤炭C.石油D.天然气

14.下列关于地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大多数河流受地势影响呈散射分布

B.三峡水电站位于阶梯交界处,因为落差大,水能丰富

C.西高东低的地势不利于太平洋暖湿气流进入我国东部

D.地势对气候、河流、水能分布没有影响

1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

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

16.当黑龙江省冰天雪地时,海南岛依然百花争艳.是因为我国()

A.跨经度范围广B.跨纬度范围广C.海陆差异大D.垂直差异大

如图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气温和降水量月分配图”,完成17﹣19题.

17.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A.广州B.武汉C.北京D.哈尔滨

18.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A.广州B.武汉C.北京D.哈尔滨

19.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是()

A.雨热同期B.全年高温多雨C.冬雨夏干D.全年低温少雨

《黄河妈妈》歌词送写道:“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等你经过了…你就把那晶莹变成浑黄,结合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20﹣21题.

20.“走出冰川的时候,你是那样的清亮…”,此时黄河流淌在甲段的()

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华北高原

21.黄河河水在乙河段变成浑黄的原因是()

A.落差大,水流湍急B.河床高,泥沙淤泥

C.工业集中,污染较大D.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22.长江、黄河源头所在的省区是()

连降暴雨,会发生重大的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上图1是逃生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23~24题。

23.此次滑坡、泥石流灾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连续多日的强降水②地形坡度较大③植被茂密④土质疏松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4.泥石流发生时,的逃生线路是()

A.①B.②C.③D.④

25、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一致()

①一月0℃等温线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③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④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⑤干旱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③④⑥D.②③⑤⑥

26、我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A.以平原为主B.河流多注入印度洋C.季风气候显著D.人均资源丰富

27、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与主要分布地区搭配正确的是()

A.耕地-内蒙古高原B.林地—大兴安岭C.草地—华北平原D.林地—塔里木盆地

28、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北方多,南方少B.西北多,西南少C.东南多,西北少D.东北多,西南少

29.导致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列说法中与此无关的是()

A.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B.水污染、水浪费严重

C.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增大D.兴修水利工程

30、武汉15吨大米运往秦皇岛,采用哪一种运输方式较合理()

A.铁路运输B.水路运输C.航空运输D.公路运输

二、综合题(每空2分,共40分)

31、读图7,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所在省级行政区的全称是________;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________。

(2)图中③表示的河流是________;河流④上游水能丰富,被誉为“________”。

(3)图中铁路干线⑤是________线。

(4)图中阴影⑥表示的是________工业基地。

(5)图中⑦表示的山脉是________;⑧表示的国家是________。

32、读中国地形局部图,回答问题.

(1)图中山脉①②③④位于阶梯分界线上的是和(填数码代号),

①山脉南侧地形区是,被称为“”,

②山脉北侧地形区是.

(2)③山脉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上,

④山脉其东侧为平原,塑造该平原的主力是河.

(3)图中塔里木盆地中分布有我国的沙漠沙漠;

甲地形区为高原,由于长期的水土流失,地表形成了“”特点.

篇6: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

1.从世界看中国,我国位于

A.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南半球D.西半球、北半球

2.某旅游团的游客从我国云南省边境出发,就近进行了“出境游”。他们可能游览了我国下列邻国中的()

A.缅甸B.泰国C.印度D.不丹

3.我国三级行政区划指的是()

A.省,县,乡B.省,自治区,直辖市C.省,地,市D.国家,首都,省

4.我国东部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A.渤海、黄海、东海、南海B.黄海、南海、东海、渤海

C.南海、渤海、东海、黄海D.渤海、黄海、南海、东海

5.下列一副对联所描述的两个省级行政区域是()

上联:苗寨黔山黄果树,茅台赤水下联:川肴蜀绣锦官城,花径草堂

A.青海、江苏B.西藏、湖南C.贵州、四川D.云南、浙江

6.小明的姑妈说,她住的地方每年都有两天,所有人都看不到自己的影子,根据所学知识你能判断小明姑妈所在的省区吗?()

A.西藏B.内蒙古C.海南D.山东

7.关于我国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占世界的30%B.西北多,东南少

C.人口地理界线是黑河——腾冲一线D.人口基数小,增长慢

8.我国的下列地区中,不是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区的是()

A.东南沿海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

9.暑假,小明一家去外地旅游。在那里他们喝到了新鲜的牛奶和奶茶,还参加了一种叫做“那达慕”的盛会,小明一家最有可能去的地方是()

A.广西B.内蒙古C.新疆D.西藏

10.用本省的历史名称作简称的是()

A.黑龙江省B.湖南省C.山东省D.吉林省

11.下列山脉中,既是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又是省级行政区界线的是()

A.昆仑山B.大兴安岭C.太行山D.南岭

12.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在开发利用山区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的是()

A.做好生态环境建设B.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力度

C.大力发展旅游业D.开垦荒地,增加耕地面积

13.我们学校所处的温度带是()

A.热带B.亚热带C.暖温带D.中温带

14.哈尔滨的学生寒假时间长,而武汉的学生暑假时间长的原因是()

A.尊重当地的气候特点B.两地的风俗习惯不同

C.教育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使用的教材授课时间长短不同

15.夏季,我国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A.吐鲁番盆地B.东北平原C.青藏高原D.四川盆地

16.春天,一位坐火车的旅行者,当到达目的地时,旅行袋内装满了他一路脱下来且暂时不穿的衣服。此人的旅行线路可能是()

A.北京到哈尔滨B.广州到昆明C.哈尔滨到南宁D.北京到乌鲁木齐

17.我国年降水量各地差别很大,总体上看,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B.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C.从北向南递减D.从西南向东北递减

18.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①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②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③1月0℃等温线

④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⑤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⑥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A.①②③B.②④⑥C.③④⑤D.①⑤⑥

19.下列干湿地区与所对应植被景观正确的是()

A.湿润地区——草原B.半湿润地区——森林和草原C.半干旱地区——沙漠和隔壁D.干旱地区——森林

20.我国各地出产不同的水果,如辽宁宁、山东的苹果和梨,湖南、江西的柑橘,广东、海南的芒果、香蕉。这说明我国()

A.受夏季风影响,雨热同期B.夏季普遍高温,热量丰富

C.东部地区降水丰沛D.气候复杂多样,使多种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

21.下列河流是内流河的是()

A.辽河B.塔里木河C.珠江D.海河

22.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这是因为它()

A.地理位置重要B.为农业灌溉提供了丰富的水源C.航运价值大D.水能资源丰富,建设了许多大型水电站

23.如果这样的冷空气来的非常突然,强度很大,就会对人们的农业生产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这种灾害性天气是()

A.寒潮B.洪涝C.台风D.暴雪

24.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B.自然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C.土地、阳光属于可再生资源D.应注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25.下面四位学生的说法中不可信的一个是()

A.玲玲说:“我住在长白山区,这里森林繁茂,适宜发展林业。”B.贝贝说:“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草原,人们放牧牛羊,发展畜牧业。”

C.亮亮说:“我住在塔里木盆地,这里到处是住宅、商店、工矿企业。”

D.壮壮说:“我的家乡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这里土地肥沃,是的粮仓。”

26.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办法是()

A.节约用水B.防治水污染C.修建水库D.跨流域调水

27.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特点是()

A.夏秋少,冬春多B.夏秋少,冬春也少

C.夏秋多,冬春也多D.夏秋多,冬春少

28.沈阳某公司的业务员小王,必须在第二天赶到广州参加广交会签一份订单,他应该选择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B.飞机C.汽车D.轮船

29.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的是()

A.山东省的沿海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利用夏季丰富的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

C.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D.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30.导致我国南方、北方耕作制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地形D.水源

二、综合题(共40分)

31.判断题(在正确题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5分)

⑴我国北方平原广阔,多耕地,且以旱地为主。()

⑵西藏自治区是我国没有通上火车的省级行政区。()

⑶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可以循环使用,因此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⑷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⑸兴建水库可以有效调控径流和水量的季节变化。()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18世纪以后,世界人口的增长越来越快,1830年仅有10亿人,1930年增加到20亿人,1975年为40亿人,1987年50亿人,达到60多亿。目前仍以每年7800万人的速度增加。

材料二:世界耕地总面积仅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1/10,但由于水蚀、风蚀、沙漠侵蚀、工业交通建设用地、住房面积不断扩大,耕地面积日益减少,仅中国每年就减少70万公顷左右。

(1)上述材料揭示了世界共同关心的两大问题,一是问题;二是

问题。

(2)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多样但是分布不均匀,主要表现在少,难利用土地多,资源不足。

(3)针对这种现象,中国政府提出了两条基本国策:一是针对人口的国策:

;二是针对土地资源的国策:

(4)我国不但耕地资源紧张,水资源分布也很不均匀,很大一部分地区都面临着缺水问题,特别是、缺水严重。

33.读“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四大牧区名称。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2)图中黑粗线大致是年降水量______毫米;

此线以东的农业类型以____________为主,此线

以西以____________为主。

(3)图中①地区的耕地类型为,粮食作物是。②地区主要的油料

作物为。

34.读“中国地势三级阶梯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9分)

(1)我国地势特点是

(2)第二级阶梯主要由和

组成(地形类型)。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山脉;B山脉;

C高原;D平原;

E盆地。

(4)简述地势对我国气候的有利影响?

35.读“黄河水系图”,完成下列问题。(8分)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___山,呈巨大的“几”字形,受因素影响曲折东流入海。

(2)黄河中游流经土质疏松的A___(填地形区)。

一遇暴雨大量泥沙沿着支流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的河流。

(3)黄河进入下游B平原地区后,形成“地上河”。

(4)治理黄河的关键是,根本措施在于。

篇7:八年级上册地理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是一个( )

A.海陆兼备的国家

B.内陆国家

C.半岛国家

D.岛国

2.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A.热带 B.北寒带

C.南温带 D.北温带

3.下列山脉和地形区不相邻的一组是( )

A.昆仑山—青藏高原

B.喜马拉雅山一青藏高原

C.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D.大兴安岭一内蒙古高原

4.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 )

A.青海省、山东省

B.西藏自治区、四川省

C.内蒙古自治区、江苏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南省

5.960万平方千米是指我国的( )

A.国土总面积 B.陆地总面积

C.领海总面积 D.领空总面积

6.上海市位于我国的 ( )

A.亚热带、湿润区

B.中温带、湿润区

C.暖温带、半湿润区

D.暖温带、湿润区

7.从气候条件考虑,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A.高温期、多雨期大致同时

B.自然灾害少,土壤肥沃

C.降水量较多,分配均匀

D.平原面积大,耕地多

8.下列四组省级行政单位简称中,都为直辖市的是( )

A.京、津、赣、皖

B.京、沪、闽、浙

C.京、皖、豫、鲁

D.京、津、沪、渝

9.下列一组高原和盆地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是( )

A.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B.黄土高原、云贵高原、柴达木盆地

C.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准噶尔盆地

D.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

10.对横断山东西两侧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东为云贵高原,以西为青藏高原

B.以东为四川盆地,以西为内蒙古高原

C.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云贵高原

D.以东为云贵高原,以西为四川盆地

11.夏季我国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

A.重庆 B.武汉

C.南京 D.吐鲁番

12.关于黄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是黄土高原的塑造者

B.河南省跨黄河中游和下游

C.黄河之害在于下游决口改道,究其根源,需加固下游河堤,拓宽河道

D.黄河全长约5 500千米,是我国第二大河

13.关于我国地形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多样

B.山地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C.从青藏高原向南、向东,各类地形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D.边缘海大陆架延伸宽广

14.下列省区中,受台风影响最大的是( )

A.吉林省、河北省、山东省

B.广东省、台湾省、福建省

C.四川省、云南省、广西省

D.江苏省、浙江省、湖南省

15.当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时,海南岛已在春耕农忙了。这是由于我国( )

A.纬度跨度大

B.经度跨度大

C.海陆差异大

D.垂直差异大

1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东岸

B.2007年我国总人口为12.95亿

C.我国各少数民族中苗族人口最多

D.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17.黄河入海口附近所在的省级行政区是( )

A.山东省 B.安徽省

C.江苏省 D.河北省

18.我国主要淡水湖轮廓与其名称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19.我国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背靠世界最大的大陆,面对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B.南北纬度跨度大

C.东西经度跨度大

D.地形多种多样

20.关于我国地形、地势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形复杂多样,每种地形分布集中

B.山区面积广大,地表形态比较单调

C.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阶梯状分布

D.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南沿海降水丰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21.我国共有 个民族,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 族。

22.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 部,面向 洋。

23.我国地形的骨架为纵横交织的山脉所构成。这些山脉多数呈 走向和 走向。

24.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社会经济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如何,都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具有 地位。

25.我国现行行政区划基本分为 、、三级。

三、综合题(共50分)

26.以下六幅图为我国六省轮廓图,根据要求填表。(6分)

27.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和传统的体育运动。将下列四幅图与所代表的少数民族用线相连。(4分)

8.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长江发源于 ,全长约 千米,注入 海。是 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 、水量 的第一大河。

(2)长江干流流经我国四大盆地中的 盆地,以及三大平原中的平原。

(3)写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淡水湖泊名称。

(4)正在建造的三峡工程位于长江 (上、中、下)游。

(5)你知道长江流域还有哪些水电站?

29.据沿北纬32°中国地形剖面图中的地形、地势梯级代号,填写下列内容。(5分)

(1)写出下列地形区的名称。

A 高原 B 盆地 C平原

(2)山脉①②③中,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是 。

(3)从此图可以看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有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形成降水,许多大河滚滚 流入海,方便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30.读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我国陆界长度约 千米,与 个国家接壤。

(2)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名称。

A B C D

(3)我国海岸线长约 千米,与 个国家隔海相望。

(4)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名称。

① ②

(5)我国领土面积约平方千米,居世界第 。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平方千米,是个海洋大国。

31.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填写下列城市l月平均气温。

哈尔滨1月平均气温在 ℃至 ℃之间;

乌鲁木齐1月平均气温在 ℃至 ℃之间;

北京l月平均气温在 ℃至 ℃之间;

海口l月平均气温在 ℃以上。

(2)哈尔滨是全国北方城市,海口是我国南方城市,两城市l月平均气温相差多少?造成这 一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 。

(4)1月代表我国冬季,请你总结出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4分)

(1)填注A、B两河流的名称。

A B

(2)图中A河a、b、c、d河段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是 河段;有“地上河”之称的 河段是 河段。

33.读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山脉名称。

A B C D

(2)图中A山脉大致为 走向,B山脉大致为 走向。

(3)山脉构成我国地形骨架。请写出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

参考答案

1.A

2.D 提示:地球上的五个温度带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方法不同。

3.C

4.D 提示:面积最大与人口最多只需记住一个即可。

5.B 6.A 7.A

8.D 提示:我国共有四个直辖市,记住它们的简称即可。

9.D 10.A 11.D l2.B l3.C

14.B 提示:我国东南部居台风源地近,受台风影响大。

15.A 提示:造成我国南北热量差异的根本原因是纬度因素。

16.D 17.A 18.A 19.A 20.C

21.56 壮

22.东 太平

23.东西 东北一西南

24.平等

25.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州、自治县、市) 乡(民族乡、镇)

26.⑥ ② ⑤ ④ ③ ① 提示:先看轮廓图,判断是哪个省级行政区,再回答。

27.A一维吾尔族 B一傣族 C一朝鲜族 D—蒙古族

28.(1)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 6 300 东 最广 最大 (2)四川 长江中下游 (3)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 (4)上 (5)不论干支流,不论水电站大小,只要是长江流域即可,如葛洲坝、二滩、龚嘴、五强溪、安康等等。

29.(1)青藏 四川 长江中下游

(2)③ (3)东

30.(1)2万多 14(15)提示:15个邻国、14个邻国目前都可算对。 (2)印度 哈萨克斯坦 蒙古 俄罗斯 (3)18 000多 6 (4)菲律宾 日本 (5)960万 三 300万

31.(1)-24℃ -l6℃ -l6℃ -8℃ -8℃ 0℃ 16℃ (2)40℃左右。纬度因素。

(3)秦岭一淮河一线 (4)南部气温高,越往北去气温越低,南北温差很大。

提示:在地图上,将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叫等温线。

32.(1)黄河 长江 (2)a d 提示;B河流图中只有入海口一小段,可根据图中A河流判断该图比例尺的大小,再确定B河流的名称。

33.(1)秦岭 天山 巫山 南岭 (2)东西 东西

(3)略

【八年级上册期中作】相关文章:

1.八年级上册期中反思

2.八年级上册政治期中试卷

3.八年级上册英语期中试卷

4.八年级上册生物期中试卷

5.八年级上册期中作文600字

6.写景八年级上册期中语文作文

7.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8.八年级生物上册期中试题选择题

9.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10.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复习资料中考复习(八年级上册)

下载word文档
《八年级上册期中作.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