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文言文千金市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言文千金市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4-07-15 07:46:1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焊锡机”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文言文千金市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文言文千金市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文言文千金市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1:文言文千金市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言文千金市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言文《千金市骨》选自文言文阅读,其诗词原文如下:

【前言】

千金市骨,意为用重价购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重视人才,渴望求得人才的愿望。《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昭王“卑身厚币以招贤者”,郭隗就给他讲了一个用五百金买了付千里马的骨架,使得一年之内得到多匹千里马的故事。也作“千金买骏骨”。

【原文】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

【注释】

1.君人:当君主的。

2.涓(juān)人:宦官,国王的近臣,即中涓。官名,俗称太监,担任宫廷内洒扫的人。

3.于:向,对。

4.遣:派,派遣。

5.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6.反:通“返”,返回。

7.安事:犹言“何用”;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

8.捐:丢掉,白白花费。

9.对:回答。

10.且:尚且。

11.市:买。

12.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在;是,这。

13.不能:不到,不满。

14.期(jī)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

15.三:并非实数,表示很多。

【翻译】

从前有个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的国君。过了很多年,仍无收获。这时,宫里一位太监对君王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派遣他短短几个月内买到千里马。侍臣用五百金将死千里马的尸骨买了回来。返回把这件事给国君复命时,国君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用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尸骨?”侍臣说:“死马的尸骨您都愿意用重金买了,何况是活的马?人们必定会认为您是真心想买马的国君。一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在这以后,不到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好几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赏析】

《千金市骨》选自《战国策·燕策》。文中叙述了燕王用千金求千里马而不得,而地位卑下的涓人以五百金买得死千里马的马骨,由此引来多人献千里马的故事。文中对“君”与“涓人”两个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且妙趣丛生。“君”求千里马“三年不能得”,而对“涓人”以五百金得死马首则“大怒”;而“涓人”面对君主的责难却从容应对,并信心十足地预言“马今至矣”。事实证明,“涓人”的做法与预言都是正确的。短短百余字,两人的外在神态、内在特征被描述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喟叹,发人深思。

假若千金才会招来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成本可谓相当的高昂,而在拥有一大群千里马后不合理的安置它们,或让其耕于农田,或让其老死槽间,或让其日行十里,这显然就是浪费千里马的脚力了,也有悖于千金市骨的初衷。因此我们不但要树立人才观念,更要合理的优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发挥人才优势。

这个典故是否属实并不清楚,《战国策》作为史实并不一定靠得住。然而,这个典故的广泛传播,却反映出一种用人的普遍心理。后来人们就以此类比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等爱惜人才行为,看到了这一成语的正面激励含义,却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必须注意到,千金买到的,不是千里马本身,而是千里马的尸首。这就同寻求真正的千里马有了差别。不注意这种差别,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说到底,“市骨”不是需要骨头,但就是因为它出自千里马,所以才有了连带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爱屋及乌的价值,而不是乌鸦本身有价值。假如没有后续的千里马,恐怕那副烂骨头白送也没人要。所以,千金市骨仅仅是打出了一个广告,挂起了一个幌子,上面写的是求贤若渴。是不是真正如此,人们还得看后续行为。如果是买来马骨供奉起来,而活马来了却拒之门外,或者是对着马骨感叹千里马不常有,而让有千里马资质的活马在磨道里转圈圈,这样的千金市骨,人们不会把千里马送来,而且现有的`千里马也会离去。现实中的某些高薪招聘,有的根本就不在乎吸引和挖掘人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造成轰动效应。再进一步,对自己掌握的人才,不是尽可能让其发挥作用,而是用来给自己当作谈资和显摆的陈列品,那么,你手里永远只有一堆烂骨头,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千里马。管理者必须清楚,幌子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目光所及要有后续的实际内容。市骨后,遇到真马必须要动真格。

即便千金市骨产生了正面效应,还必须有相应的恰当使用千里马的办法配套,否则,就有可能由“千金市骨”变为“叶公好龙”。不少管理者开始是真心想吸引千里马,也能够看到千里马的不同凡响。但是,活马的情况是复杂的,不见得每天都能跑千里,有时还会尥蹶子。越是好马,把骑手摔下来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不是好骑手,就不会把速度放在首位,而是把是否驯服听话放在首位。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很快就会对千里马产生焦虑、厌烦甚至畏惧,久而久之,反而喜欢马骨而讨厌活马。活着的有缺点,所以要死的。有些领导人之所以只要死英雄不要活模范,奥妙就在这里。如果仅仅强调千金市骨,就很有可能变为马骨收藏家。当一个领导人变为马骨收藏家后,他属下组织的生命力也就开始凋零。

有了使用千里马的方法配套,企业有可能成为龙腾虎跃的跑马场。但是,这种景象能不能持久,还需要交易之外的措施。“市”是一种交易,交易一旦有效,会使领导人扩大交易的效应,既然千里马能买来,而且买来还跑得不错,那么,很可能会顺理成章走向“有钱能买鬼推磨”,误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种偏差,管理学界已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尤其是组织行为学有较多研究,这里无需赘言。

除了用人,经营管理的其他方面,也需要警惕千金市骨的负面效应。比如,在产品质量上,以千金买骨的方式树立了质量样板,但这种样板只是为了掩饰大面积的质量低劣。在队伍建设上,以个别杰出人物造成光环效应,而整体队伍却处于没有阳光的灯下黑影之中。类似的现象,几乎在管理的所有领域都可能看到,值得引起领导者的关注。

篇2: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

文言文《桃花源记》原文翻译赏析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shě)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huò)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qiān)陌(mò)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xián)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yì)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yù)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yì)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jì),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为生。(一次渔人)沿着小溪划船,往前行,忘记了路程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溪水两岸几百步以内,中间没有别的树木,花和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渔人)又向前划去,想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花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在那里)便看到一座山,山边有个小洞,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渔人就舍弃船上岸,从小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渔人又向前走了几十步,一下子变得开阔敞亮了。只见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村里面,来来往往的行人,耕种劳作的人,男男女女的衣着装束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为惊奇,问渔人是从哪里儿来的。(渔人)细致详尽地回答了渔人们,人们就把渔人请到自己家里,摆酒杀鸡做饭款待渔人。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客人,都来打听消息。(渔人们)自己说渔人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外界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渔人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渔人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这个渔人一一的给(桃花源中的人)详细地诉说渔人知道的事情,(渔人们)听了都很惊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请渔人到渔人们家里,都拿出酒菜饭食来款待渔人。渔人居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面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界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渔人的船,就沿着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处处标上记号。渔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见太守,把这些情况作了禀报。太守立即派人随同渔人前往,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结果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有个刘子骥,是位清高的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访的人了。

字词详解

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

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篇3:《隆中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隆中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中国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三顾茅庐时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史上本无《隆中对》一说,隆中对的标题是后人加的。但《隆中对》提法并非由作者陈寿提出,而是由后人添加。2冬至2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城西30里)(史料记载)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著名的“三顾茅庐”)。《草庐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在诸葛亮出山后,没有任何的官职,直到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时才拜军师中郎将,刘备集团之后的种种攻略皆基于此。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fǔ)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she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āng jué),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隆中对》练习题及答案

一、,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陇亩 lǒng 倾颓tuí 猖蹶chāng jué 存恤xù 因屏人bǐng

夷越yí 胄zhòu 殆 dài 沔 miǎn 诣yì 度德量力 duó

二、文学知识

《隆中对》节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作者陈寿,字承祚(音zuò),是晋朝人,史学 家,所著本书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对,是回答、应对的意思。

三、重点字词解释:

1、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躬:亲自。陇亩:田地。 好:喜欢。 每:常常。 比于:和……相比。

时:当时。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友善:友好。信然:确实这样。

2、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屯:驻军防守。 器:器重、重视。

谓……曰:对……说。 与俱来:与(之)俱来。俱。一起。

就见:到那里拜访。就,接近,趋向。

屈致:委屈(他)召他来。致:招致,引来。

枉:委屈。 驾:车马,借车马指刘备。 顾:拜访。

3、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由是:因此。 遂:于是,就。 诣:去,到。这里是拜访的意思。

凡:总共。 乃见:才见到。 因:于是。 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

汉室:指汉朝。 倾颓:崩溃、衰败。

奸臣:指董卓、曹操先后专权。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

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自称。 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欲信大义于天下:通“伸”,伸张。遂:就。 用:因此。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

已:停止,罢休。计:计策。 安:疑问代词,怎么。

4、第4段到完,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已来:已,通“以”。 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胜,尽。

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

非惟天时:不仅 。 抑亦人谋:而且。 谋:筹划(得当)

挟:挟持,控制。 令:号令。诸侯:这里指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

不可与争锋:争强,争胜。

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援:外援。 图:谋取。

利:物资。尽:全部取得。

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兵家必争之地。

殆:大概。 资:资助,给予。 险塞:地势险要。

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势险固的地方。

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成:成就,创建。

暗弱:昏庸懦弱。 殷:兴旺富裕。 存恤:爱抚、爱惜。

胄:后代。信义:信用和道义。著:显明。

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

岩阻:险阻,指形势险要的地方。 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

夷越:这里泛指我国南部各族。 修:治理。 政理:政治。身率益州之众:亲自。

箪食壶浆: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箪”和“壶”是名词作动词。箪,用箪盛。壶,用壶装。

诚如是:确实像这样。 日:一天天。

四、词义归类

1、一词多义

谓 ①谓为信然说

②谓先主曰对-----说,告诉

已 ①然志犹未已 停止

②自董卓已来 通“以”

③已历三世已经

信 ①谓为信然确实

②信义著于四海信用

③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

然 ①谓为信然这样

②然志犹未已 但是

用 ①遂用猖蹶因此

②贤能为之用 任用

此③用武之国 运用

为 ①好为《梁父吟》  唱

②谓为信然 是

③以弱为强者  变为

④贤能为之用  被

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结为、作为

之  ①先主器之代词,他,指代徐庶

②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助词,的

③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代词,它,指代益州

④先主解之曰 代词,他们,指代关羽、张飞

⑤孤之有孔明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因 ①因屏人曰于是

②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凭借

于 ①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和、跟

②欲信大义于天下 向

③曹操比于袁绍跟、和

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从

2、词性活用

箪 名词作动词 用箪盛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壶 名词作动词 用壶装

3、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通“伸” 伸张

自董卓已来 已,通“以”

五、翻译句子:

①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我不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为天下人伸张正义,然而自己的才智和谋略不足,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

②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现在曹操已经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是不能够同他争胜。

③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_这个人只可以到他那里去,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应该亲自去拜访他

④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老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欢迎将军你呢?

⑤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_这只可以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以谋取他。_

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你认为应该采取怎样的办法?_

⑦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这大概是上天拿它来资助将军的。将军是否有夺取它的意图呢?

⑧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的`人不同意这件事。

六、课文内容理解:

1、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说明他什么?

说明他志向远大,自认为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2、为什么“时人莫之许”只有崔州平和徐庶“谓为信然”?

因为当时人们还不了解他,只有跟他十分友好的朋友才知道他确有出将入相的才能。

3、诸葛亮为什么只可“就见”“不可屈致”?

(1)有才能的人往往恃才傲物,如果不够尊重地请他,他肯定不会来。

(2)亲自前往拜访,才能显示思贤若渴,才能表现对人才的尊重。

4、刘备请诸葛亮出山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欲信大义于天下”但“智术浅短,遂用猖獗”,希望能得到好的计策,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5、在诸葛亮的对策中,他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最终目标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6、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诸葛亮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跨有荆、益两州,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刘备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7、诸葛亮是根据什么提出这个战略方针的?

根据当时形势而提出的。

(1)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军事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优势),此诚不可与争锋。(诚字强调要尊重这个客观事实)

(2)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民附,贤能为之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和内部团结紧密,地位巩固),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3)荆州是用武之国(兵家必争之地具有战略意义),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4)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经济力量雄厚),但刘潭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刘表、刘璋两个集团内部极不稳定)。

(5)刘备是帝室之胃,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有号召力)

(6)联合少数民族 ----建立巩固的战略后方。联合孙权孤立曹操----使其两面受敌。

诸葛亮的对策从当时的历史条件来看是完全可行的。他在对当前形势分析是都强调了“人谋”的重要性。例如:谈曹操的“以弱为强”时就指出---“非为天时,抑亦人谋”;谈孙权的地位巩固时则指出---“贤能为之用”;向刘备提出总揽英雄建议时表明---尽管刘备目前处境艰难,但只要“人谋”得当,成霸业、兴汉室的愿望还是可以实现的。

统观对策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1、分析曹操、孙权两大集团的状况,分清敌友,采取不同的方针;

2、指出荆、益两州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和夺取的可能性;

3、归纳策略上的主要之点并指出光明的前景。

中考试题及答案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因屏人曰 屏(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 (4)愿诸君勿复言 愿

5.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犹鱼之有水也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 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 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 曹操比于袁绍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6.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分)

翻译: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3分)

翻译:

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 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 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 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答案:

4、(共4分)屏:命人退避 信:(通”伸“)伸张 日:一天天 愿:希望 (一词1分)

5、(3分)A (A项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为并列关系、修饰关系的连词。C项分别译为”凭借“、”于是“。D项分别为”同“、”在“。)

6、(共6分)(1)这个人值得到他那里去拜访,不能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您应当屈尊亲自去拜访他。(3分,就见1分,枉驾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2)将军亲自统率益州大军从秦川出击,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水来迎接将军您呢?(3分,”出于秦川“1分,”箪食壶浆“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7、(3分)A(应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今新野县)。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卧龙岗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凭借弱小的力量战胜强大的原因,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正面描写,简述诸葛亮的为人。

第二部分(2)侧面描写,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3-5)写诸葛亮隆中对策。诸葛亮扼要地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以及推测了未来形势的发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第四部分(6)侧面描写,写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器重。

人物形象

诸葛亮:才能非凡,目光长远,洞察时局,远大抱负,不趋炎附势。

刘备:慧眼识才,真诚待人,礼贤下士。

篇4: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赏析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赏析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2.欲:将要,想要。

3.者:......的人。(定语后置)

4.先:首先。

5.度(duó):测量。

6.而:连词,表示承接。

7.置:放置,搁在。

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9.其:他的。

10.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11.至:等到,直到。

12.之:到……去,往

13.操:携带。

14.已:已经。

15.得:得到;拿到。

16.履:鞋。

17.乃:于是,这才。

18.持:拿。

19.度(dù):量好的尺码。

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21.市罢:集市散了。

23.遂:于是。

24.曰:说。

25.宁(nìng):宁可。

26.无:不。

27.自信:相信自己。

28.以:用。

注意字词 【读音】履:lǚ 边音,第三声

【读音】度:duó 多音字,第二声

【读音】宁:nìng 鼻音, 第四声

【读音】遂:suì 非常用生字,第四声

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评点

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篇5:千金市骨原文及翻译

千金市骨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

【注释】

1.君人:当君主的。

2.涓(juān)人:宦官,国王的近臣,即中涓。官名,俗称太监,担任宫廷内洒扫的人。

3.于:向,对。

4.遣:派,派遣。

5.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6.反:通“返”,返回。

7.安事:犹言“何用”;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

8.捐:丢掉,白白花费。

9.对:回答。

10.且:尚且。

11.市:买。

12.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在;是,这。

13.不能:不到,不满。

14.期(jī)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

15.三:并非实数,表示很多。

【翻译】

从前有个想用千金重价征求千里马的国君。过了很多年,仍无收获。这时,宫里一位太监对君王说:“请您把这个差使交给我吧!”国君派遣他短短几个月内买到千里马。侍臣用五百金将死千里马的尸骨买了回来。返回把这件事给国君复命时,国君非常生气,怒斥道:“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用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尸骨?”侍臣说:“死马的尸骨您都愿意用重金买了,何况是活的马?人们必定会认为您是真心想买马的国君。一定有人自己上门献马。”在这以后,不到一年,国君果真得到了好几匹别人主动献来的千里马。

【赏析】

《千金市骨》选自《战国策·燕策》。文中叙述了燕王用千金求千里马而不得,而地位卑下的涓人以五百金买得死千里马的马骨,由此引来多人献千里马的故事。文中对“君”与“涓人”两个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且妙趣丛生。“君”求千里马“三年不能得”,而对“涓人”以五百金得死马首则“大怒”;而“涓人”面对君主的责难却从容应对,并信心十足地预言“马今至矣”。事实证明,“涓人”的做法与预言都是正确的。短短百余字,两人的外在神态、内在特征被描述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喟叹,发人深思。

假若千金才会招来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成本可谓相当的高昂,而在拥有一大群千里马后不合理的安置它们,或让其耕于农田,或让其老死槽间,或让其日行十里,这显然就是浪费千里马的脚力了,也有悖于千金市骨的初衷。因此我们不但要树立人才观念,更要合理的优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发挥人才优势。

这个典故是否属实并不清楚,《战国策》作为史实并不一定靠得住。然而,这个典故的广泛传播,却反映出一种用人的普遍心理。后来人们就以此类比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等爱惜人才行为,看到了这一成语的正面激励含义,却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必须注意到,千金买到的,不是千里马本身,而是千里马的尸首。这就同寻求真正的千里马有了差别。不注意这种差别,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说到底,“市骨”不是需要骨头,但就是因为它出自千里马,所以才有了连带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爱屋及乌的价值,而不是乌鸦本身有价值。假如没有后续的千里马,恐怕那副烂骨头白送也没人要。所以,千金市骨仅仅是打出了一个广告,挂起了一个幌子,上面写的是求贤若渴。是不是真正如此,人们还得看后续行为。如果是买来马骨供奉起来,而活马来了却拒之门外,或者是对着马骨感叹千里马不常有,而让有千里马资质的活马在磨道里转圈圈,这样的千金市骨,人们不会把千里马送来,而且现有的千里马也会离去。现实中的某些高薪招聘,有的根本就不在乎吸引和挖掘人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造成轰动效应。再进一步,对自己掌握的人才,不是尽可能让其发挥作用,而是用来给自己当作谈资和显摆的陈列品,那么,你手里永远只有一堆烂骨头,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千里马。管理者必须清楚,幌子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目光所及要有后续的实际内容。市骨后,遇到真马必须要动真格。

即便千金市骨产生了正面效应,还必须有相应的恰当使用千里马的办法配套,否则,就有可能由“千金市骨”变为“叶公好龙”。不少管理者开始是真心想吸引千里马,也能够看到千里马的不同凡响。但是,活马的情况是复杂的,不见得每天都能跑千里,有时还会尥蹶子。越是好马,把骑手摔下来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不是好骑手,就不会把速度放在首位,而是把是否驯服听话放在首位。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很快就会对千里马产生焦虑、厌烦甚至畏惧,久而久之,反而喜欢马骨而讨厌活马。活着的有缺点,所以要死的。有些领导人之所以只要死英雄不要活模范,奥妙就在这里。如果仅仅强调千金市骨,就很有可能变为马骨收藏家。当一个领导人变为马骨收藏家后,他属下组织的生命力也就开始凋零。

有了使用千里马的方法配套,企业有可能成为龙腾虎跃的跑马场。但是,这种景象能不能持久,还需要交易之外的措施。“市”是一种交易,交易一旦有效,会使领导人扩大交易的效应,既然千里马能买来,而且买来还跑得不错,那么,很可能会顺理成章走向“有钱能买鬼推磨”,误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种偏差,管理学界已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尤其是组织行为学有较多研究,这里无需赘言。

除了用人,经营管理的其他方面,也需要警惕千金市骨的负面效应。比如,在产品质量上,以千金买骨的方式树立了质量样板,但这种样板只是为了掩饰大面积的质量低劣。在队伍建设上,以个别杰出人物造成光环效应,而整体队伍却处于没有阳光的灯下黑影之中。类似的现象,几乎在管理的所有领域都可能看到,值得引起领导者的关注。

篇6:《千金市骨》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千金市骨》阅读答案和原文翻译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1君人:君主。 2涓人:宦官。 3安事:何用

9.下列选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花费) B.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尚且)

C. 涓人对曰(回答)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市场)

10.与下列例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A.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B.屠暴起,以刀劈狼首

C.焉用亡郑以陪邻 D.越国以鄙远

参考答案

9.D(“市”作动词,译成“买”)

10.B(A项,“以”是“认为” B项,“以”译为“用”C项,“以”为连词D项,“以”译为“把”)

【注释】

1.君人:当君主的。

2.涓(juān)人:宦官,国王的近臣,即中涓。官名,俗称太监,担任宫廷内洒扫的人。

3.于:向,对。

4.遣:派,派遣。

5.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6.反:通“返”,返回。

7.安事:犹言“何用”;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

8.捐:丢掉,白白花费。

9.对:回答。

10.且:尚且。

11.市:买。

12.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在;是,这。

13.不能:不到,不满。

14.期(jī)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

15.三:并非实数,表示很多。

译文

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国君的.侍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

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尸骨回来有什么用?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篇7: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注释寓意道理

千金市骨文言文翻译注释寓意道理

1、原文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马者至者三。

2、翻译

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一位近侍之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的尸骨回来有什么用?”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3、注释

1.君人:当君主的。

2.涓(juān)人:宫中管清洁的官。

3.于:向,对。

4.遣:派,派遣。

5.金:指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

6.反:通“返”,返回。

7.安事:犹言“何用”;哪里用得着;怎么能够。

8.捐:丢掉,白白花费。

9.对:回答。

10.且:尚且。

11.市:买。

12.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于,在;是,这。

13.不能:不到,不满。

14.期(jī)年:十二个月叫“期年”,即一整年。

15.三:并非实数,表示很多。

4、寓意道理

《千金市骨》选自《战国策·燕策》。文中叙述了燕王用千金求千里马而不得,而地位卑下的涓人以五百金买得死千里马的马骨,由此引来多人献千里马的故事。文中对“君”与“涓人”两个人物刻画得十分生动,且妙趣丛生。“君”求千里马“三年不能得”,而对“涓人”以五百金得死马首则“大怒”;而“涓人”面对君主的责难却从容应对,并信心十足地预言“马今至矣”。事实证明,“涓人”的做法与预言都是正确的。短短百余字,两人的外在神态、内在特征被描述的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令人喟叹,发人深思。

假若千金才会招来千里马的话,那么千里马的成本可谓相当的高昂,而在拥有一大群千里马后不合理的安置它们,或让其耕于农田,或让其老死槽间,或让其日行十里,这显然就是浪费千里马的脚力了,也有悖于千金市骨的初衷。因此我们不但要树立人才观念,更要合理的优化配置人才,用好的制度发挥人才优势。

这个典故是否属实并不清楚,《战国策》作为史实并不一定靠得住。然而,这个典故的广泛传播,却反映出一种用人的普遍心理。后来人们就以此类比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等爱惜人才行为,看到了这一成语的.正面激励含义,却往往忽略了它有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

必须注意到,千金买到的,不是千里马本身,而是千里马的尸首。这就同寻求真正的千里马有了差别。不注意这种差别,很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说到底,“市骨”不是需要骨头,但就是因为它出自千里马,所以才有了连带价值。这种价值是一种爱屋及乌的价值,而不是乌鸦本身有价值。假如没有后续的千里马,恐怕那副烂骨头白送也没人要。所以,千金市骨仅仅是打出了一个广告,挂起了一个幌子,上面写的是求贤若渴。是不是真正如此,人们还得看后续行为。如果是买来马骨供奉起来,而活马来了却拒之门外,或者是对着马骨感叹千里马不常有,而让有千里马资质的活马在磨道里转圈圈,这样的千金市骨,人们不会把千里马送来,而且现有的千里马也会离去。现实中的某些高薪招聘,有的根本就不在乎吸引和挖掘人才,仅仅是为了吸引眼球,造成轰动效应。再进一步,对自己掌握的人才,不是尽可能让其发挥作用,而是用来给自己当作谈资和显摆的陈列品,那么,你手里永远只有一堆烂骨头,而不能得到真正的千里马。管理者必须清楚,幌子是为了吸引眼球,而目光所及要有后续的实际内容。市骨后,遇到真马必须要动真格。

即便千金市骨产生了正面效应,还必须有相应的恰当使用千里马的办法配套,否则,就有可能由“千金市骨”变为“叶公好龙”。不少管理者开始是真心想吸引千里马,也能够看到千里马的不同凡响。但是,活马的情况是复杂的,不见得每天都能跑千里,有时还会尥蹶子。越是好马,把骑手摔下来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不是好骑手,就不会把速度放在首位,而是把是否驯服听话放在首位。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很快就会对千里马产生焦虑、厌烦甚至畏惧,久而久之,反而喜欢马骨而讨厌活马。活着的有缺点,所以要死的。有些领导人之所以只要死英雄不要活模范,奥妙就在这里。如果仅仅强调千金市骨,就很有可能变为马骨收藏家。当一个领导人变为马骨收藏家后,他属下组织的生命力也就开始凋零。

有了使用千里马的方法配套,企业有可能成为龙腾虎跃的跑马场。但是,这种景象能不能持久,还需要交易之外的措施。“市”是一种交易,交易一旦有效,会使领导人扩大交易的效应,既然千里马能买来,而且买来还跑得不错,那么,很可能会顺理成章走向“有钱能买鬼推磨”,误以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用钱解决不了的事情。这种偏差,管理学界已经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尤其是组织行为学有较多研究,这里无需赘言。

除了用人,经营管理的其他方面,也需要警惕千金市骨的负面效应。比如,在产品质量上,以千金买骨的方式树立了质量样板,但这种样板只是为了掩饰大面积的质量低劣。在队伍建设上,以个别杰出人物造成光环效应,而整体队伍却处于没有阳光的灯下黑影之中。类似的现象,几乎在管理的所有领域都可能看到,值得引起领导者的关注。

篇8:文言文翻译和原文

文言文两则翻译和原文

学弈(yì)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wéi)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hú)将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yǐ)。为是其智弗若与(yú)?曰:非然也。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乎?”

《学弈》全文翻译: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

《两小儿辩日》全文翻译:

有一天,孔子到东方游学,看到两个小孩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

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的知识渊博呢?”

篇9: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两则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

先秦:列御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辩日 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学弈

先秦:佚名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学弈翻译

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人专心致志的学习,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大雁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将它射下来。虽然他们二人一起学习下棋,但后者的棋艺不如前者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说:不是这样的。

篇10:文言文原文翻译

文言文《以柔克刚》选自初中文言文阅读,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

【注释】

1、无以易之:易,替代、取代。意为没有什么能够代替它。

2、受国之垢:垢,屈辱。意为承担全国的屈辱。

3、受国不祥:不祥,灾难,祸害。意为承担全国的祸难。

4、正言若反:正面的话好像反话一样。

【翻译】

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

篇11:文言文原文翻译

原文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汝杀彘(zhì)。”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译文

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夫人)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子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孩子,孩子就不会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啊。”于是曾子把猪给杀了,煮了之后把猪给孩子吃掉了。

注释

(1)曾子(前505~前432):曾参,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字子舆,被尊称为曾子.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曾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和“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据传以修身为主要内容的《大学》是他的作品。

(2)曾子之妻之市: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之,前一个作助词“的”,后一个作动词“去”。(3)其子随之而泣:曾子的孩子就哭了。之:指曾子妻子要去市场。(4)女:通“汝”人称代词,你。(5)反:通“返”,返回。

(6)顾反为女杀彘:回头回家时给你杀猪(吃)。彘(zhì):古代意为“猪”。

(7)适市来,去集市上回来。适:往,到,去。

(8)止:阻止。

(9)特:只不过,只是。

(10)戏:玩笑,戏弄。

(11)非与戏:不可同他开玩笑。戏:开玩笑。

(12)非有知:没有知识,意思是孩子很单纯。

(13)待:依赖。

(14)子:你。对对方的称呼。

(15)是:这。

(16)而:则,就。

(17)非所以成教也:不能把(它)作为教育的方法。

(18)遂:于是。

(19)烹(pēng):煮。

赏析

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体现了儒家“言必信”的道德理念。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治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道理

教育儿童言行一致,家长不能信口开河,要有言必行。只有言传身教,才能使孩子诚实无欺。曾子为了不失信于小孩,竟真的把猪杀了煮给孩子吃,目的在于用诚实守信的人生态度去教育后代、影响后代。但这不见得是韩非此则寓言的原意,韩非子的原意不过是宣扬他的重法守信的法治思想,要统治者制定严酷的法律,然后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文言文千金市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1.《隆中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赏析

2.庄子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3.文言文南辕北辙原文及翻译

4.文言文《外科医生》原文及翻译

5.文言文狼原文及翻译

6.精卫填海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7.邯郸学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8.擒贼文言文翻译及原文

9.文言文《画蛇添足》原文及翻译

10.观沧海原文及翻译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文言文千金市骨的原文及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