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撕画阅读答案
“tangxianzhou”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一模撕画阅读答案,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一模撕画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一模撕画阅读答案
一模撕画阅读答案
撕画(王勉)
①那幅画,在大画家面前徐徐展开。
②大画家架着黑框宽边眼镜,脸上露着微笑,眯着眼,端详着。
③持画者如同交作业的学生,神情紧张地站在大画家身旁。大画家是当代国画大师,是继吴昌硕、齐白石之后的又一高峰。无数人对大画家的作品梦寐以求。
④持画者是大画家的铁杆粉丝。他千寻万觅,以不菲之价购得大画家的这幅作品。持画者感到幸运,兴奋得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深夜,他关上房门,背着家人,静静地在灯光下欣赏大画家的画。但他不放心,总觉得不安。因为持画者是工薪阶层,省吃俭用,从牙缝里抠出钱,才买回这一张薄薄的有颜色的纸。
⑤好不容易,持画者找到了大画家的家。
⑥我太喜欢您的画了!太喜欢,太喜欢了!一见面,持画者抑制不住激动,连声说道。
⑦大画家取过一长条形紫檀镇纸,把那幅画抚平,轻轻压住。
⑧持画者大气不敢出,双眼死死盯着大画家。
⑨大画家看得全神贯注,并不时凑下身去,盯着画面的细处仔细分辨……又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着这幅画。蛮好,蛮好。大画家自言自语地说。
⑩半晌,大画家缓缓坐了下来,示意持画者也坐下。大画家让持画者先喝茶,定定神。然后,他又露出惯有的微笑,轻声细语地向持画者询问画的来龙去脉。
持画者滔滔不绝地作了汇报。大画家眉头轻皱了一下。持画者讲得满脸通红,抓起茶盅,咕噜噜,把茶水全倒入口中。大画家看了一眼持画者,脸上仍是微笑。镜框后的双眼闭了几秒钟,须臾,双眼睁开,闪出暖暖的`光。这幅画没画好。这样吧,你先放我这里,我给你再补上几笔,你明天来取。
持画者一愣,半张着嘴,想说什么,但没说出来。他额头沁出细微的汗珠。大画家拍拍他的肩,把刚才的话又重复一遍,让他放心。看着大画家充满善意的笑容,持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亲切,下意识点着头,转身离去。
这天夜里,大画家看着那幅画,目光久久不愿离开。他一会点点头,一会又摇摇头。许久,他长叹了口气,把画抓在手里,扯着两端,欲撕。最终,却还是没撕。他默默把那幅画扔在旁边。大画家移步书橱,取出一张四尺净皮宣纸,沉思片刻,回到画桌边,就挥毫泼墨起来。这一夜,画室的灯光一直亮着……
第二天,神色憔悴的持画者忐忑不安来到大画家的画室。大画家步履似乎有些蹒跚地迎了出来,脸上是从容的微笑。持画者看到画桌上又有新作,墨色未干,他目不转睛。而昨天自己拿来的那张画,则皱巴巴德蜷缩在桌子的另一端。
你那张画,我加笔后,反而将意境破坏了,所以按照原画又画了一张。大画家指指桌面,就这张,赔你那张。
有点晕。持画者半张着嘴,又没说出话来。
大画家呵呵笑着,走到画桌另一端,拿起那张扯皱的画,当着持画者的面,哗~哗~哗,撕成数片,画坏的就不要了。
持画者瞪大眼睛,愣愣地看着眼前这一幕。桌上的那幅色彩明丽的画,直扑眼帘。持画者双眼直盯着大画家给他重画的作品。半晌,他若有所悟,双手紧握大画家的手使劲摇着,语不成声:谢谢,谢谢……
大画家边送持画者出门,边轻松地说道:蛮好,蛮好,就这样吧。
大画家者,云间程十发也。姓程,名十发,吴郡松江人也。
20、以下对第④至⑥段内容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交代了这幅画的来历 B.表现了持画者对大画家的喜爱
C.交代了持画者觅得此画付出的财力和心力 D.表现了持画者容易不安、多疑的性格弱点
21、第段和第段的画线句是两处关于人物的肖像描写,请根据上下文分析一下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6分)
第段大画家
第段持画者
22、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20静安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以“大画家”为主语,小说情节大致可以梳理为:(请在空格内填入恰当的动词,每空1字,5分)
画 画 赠画
画 “赔”画 画
23、以下对第段理解最恰当的的一项是( )(4分)
A.持画者非常喜欢那幅新画,激动地连声道谢
B.持画者感动于大画家因加笔时的失误做出的补偿
C.持画者意识到了自己买的那幅画的真相,大为震惊
D.持画者懂得了大画家为他小心守护原画秘密的美意
24、细读第段,思考:(1)它的语言和前文相比有什么特点?(2)联系大画家的人物形象简析作者为何要采用这样的语言。(4分)
参考答案:
20、D(3分)
21、大画家从持画者的讲述中发现了这幅画的疑点,他对这幅画的真实性进一步产生了怀疑(3分)
持画者想问这幅画到底哪里没画好,他也对要把画留下感到非常不安(3分)
22、(1)鉴/辨(2分) (2)问(1分) (3)作(1分) (4)撕(1分)
23、D(4分) C(2分) A(1分)
24、(1)它的语言具有(*典雅的)文言色彩(1分)
(2)大画家内心仁厚,古道热肠,用这样(*文言传记介绍人物)的语言来介绍更能体现出他身上的这种古人之风,(2分)传递出作者的击节赞叹之情(1分)
篇2:一轴鼠画阅读答案
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选自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
①东安:县名,在今湖南省境内。②作鼠一轴: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
【启发与借鉴】
侧面描写文中写东安人士的画技逸群,其鼠画栩栩如生,形态逼真。文中却没一句话直接介绍或描绘画面上的老鼠,事实上即使介绍或描绘了,也很可能是平庸之笔,因为难于写得形神兼备。作者巧妙地避开难点,大写其猫,说猫见了轴上的鼠画踉跄逐之,踉跄两字,极力描写猫的急于追逐,而猫的急不可待又正说明鼠画的逼真。把猫儿的错觉写得愈活,就愈能烘托出鼠画的活龙活现。这就是侧面描写的妙用。乐府《陌上桑》中说秦罗敷是个极美丽的女子,其中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作者也是用侧面描写的.手法突出秦罗敷的美貌。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喜欢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落在地上,而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它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县令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
【阅读训练】
1.解释:
(1)漫(2)物色(3)逮(4)踉跄
2.翻译:
(1)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参考答案】
1.(1)随便(2)察看(3)及、等到(4)跌跌撞撞
篇3:一模卷英雄阅读题答案
一模卷英雄阅读题答案
一模考试结束了,大家《英雄》这道阅读题大家做得怎么样呢?下面是这篇文章的阅读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英雄
①大楼很高很气派,在这座大楼里上班的人被人们称作“白领”。
②老头也很高,但不气派,却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在这座大楼里做收发,顺带负责一楼大厅的卫生。
③每天,入这座大楼的白领很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但没有人正眼看过老头一下,顶多在经过那儿时顺便淡淡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问一句:“我有信吗?”若是有,老头就会低头在桌上找上一气,从里面递出来,白领就边拆信封边走进那个漂亮的电梯。
④后来,白领们听说老头是一位老干部,打过平津、淮海战役,是一位战斗英雄,至今身上还留有一颗敌人的子弹。后来,他又从北方随大军南下到了这个城市。退下来后,老伴先他一步去了另一个世界。老头无儿无女,又不甘寂寞,就托人找了这份收发室的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把每个月的退休金全都捐给了贫困山区的一个小学校,自己就*这一份临时工作的微薄薪水生活。
⑤白领们没有探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再次经过收发室时,他们也在想像着一挺笨重的重机枪压在老头瘦干的肩上会不会把他压散了架。没有人相信老头的故事是真的,更没有人想念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头会是一个战斗英雄。
⑥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当两把白亮亮的匕首扎进他的胸腔时,他竟然一声没吭,仍死揪住了两个歹徒的衣服。
⑦歹徒是与下班的白领们一起走出电梯的,在经过收发室门口时,老头的一声炸雷般的大吼惊动了每一个人。老头身形一晃就进了收发室的门并立在了两个年轻人的面前。这是白领们方才注意到身边这两张陌生的面孔。人们同时也看到,老头怒睁的双眼里喷着让人胆寒的火。
⑧年轻人极不情感地打开了手上的包,白领们看到了钳子等工具,人们还来不及细看,就见二道寒光刺向了老头,同时,一道黑影迎着寒光扑了上去,两只暴着青筋的大手死死卡住了年轻人的喉咙……
⑨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是两颗,亮闪闪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1.用两个词语评说“白领”对“老头”态度的变化过程:从___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2分)
2.老头“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真的“干巴无力”吗?从哪些语言可以看出来,请摘录文中句子回答。(2分)
3.“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什么是“英雄的真正面目”?(2分)
4.结合全文,说说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是两颗,亮闪闪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5.任选一角度对选文写几句赏析的话。(提示:赏析可以从语言表达、修辞手法、词语准确运用等方面去分析。(3分)
答案
1、冷漠、崇敬
2、不是;有很强健的体魄和敏捷的反应,如第⑦⑧段的相关描写
3.用生命捍卫祖国和人民的利益(意思对即可)
4.“亮闪闪”是原指那子弹的色彩,这里也暗示着老英雄光荣而闪亮的历史。“勋章”原指立功得到的奖章,这里指老英雄的英雄的历史见证。(意思对即可)
5、(略,合理即可)
篇4:《一幅画》阅读答案
(1)高山 松树 枣红马 白马 健美有力 腾空而起的枣红马和洒脱矫健的白马
(2)第3段
(3)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4)一幅画
篇5:《一幅画》阅读答案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它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这幅国画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画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参考答案:
(1)高山松树枣红马白马健美有力腾空而起的枣红马和洒脱矫健的白马
(2)联想(第3小节)。
(3)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4)一幅画
篇6:《一幅画》阅读答案
生活像一幅画,五彩bān lán( ),让我们学会品评,学会联想,学会jǔ jué( ),学会欣赏。品评每一朵牡丹与茉莉,国色天香与暗香浮动自是不同的境界;联想人生的起伏与变化,既使天又刮风,天又下雨,也潇洒而??;咀嚼生活的`平凡和伟大,豪迈壮阔是大海的生活,悠闲灵动则是小溪的生活;欣赏月亮的阴晴圆缺,欣赏世间的悲欢离合,每一种景致都是一种美,每一种感悟都是特别的收获。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bān lán( ) jǔ jué( )
(2)①解释划线的词。坦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段文字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仿照上面文字中画线句子,给“欣赏”再续写一个句子。
欣赏____________,欣赏____________,每一种____________,每一种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斑斓 咀嚼
(2)①形容心里平静,没有顾虑的样子。 ②既改为即;至改为致。
(3)“略”。
篇7:《一幅画》阅读答案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它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这幅国画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画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4)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
篇8:《一幅画》阅读答案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一幅画》阅读题目:
1.填空。
(1)这幅国画画的是( )、( )、( )、( ),主要画的是( )。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 )。
2.用横线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把文章分成3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篇9:《一幅画》阅读答案
1.(1)高山、松树、枣红马、白马;健美有力,腾空而起的枣红马和洒脱矫健的白马。
(2)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2.联想(第3小节);
3.第一段(第1-2小节)
第二段(第3-4小节)、
第三段(第5小节);文章先写国画的美丽,再写我的联想和妈妈对我的希望,最后写了我的决心。
4.反映了妈妈关心下一代的成长,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
5.一幅画
篇10:《一轴鼠画》阅读答案及译文
《一轴鼠画》阅读答案及译文
一轴鼠画
东安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献之邑令。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摘自宋 曾敏行《独醒杂志》)
阅读训练一
1、解释:
(1)漫 (2)物色 (3)逮 (4)踉跄
2、翻译:
(1)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参考答案
1、(1)随便 (2)察看 (3)及、等到 (4)跌跌撞撞
2、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又屡屡落下
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二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⑴东安一士人善画( )⑵令怪之(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3、请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作的精美逼真具体表现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1)善于,擅长。(2)认为……奇怪,感到奇怪。(2分)
2. 到这时县令才知道这幅画(画得)是很逼真的。(是:这时。始:才。)(2分)
3.县令屡次挂这幅画,画都被家中的猫弄得掉落在地(1分);用这幅画试其他猫,其他猫都会跳起来追画上的老鼠。(通过猫得的反应侧面表现画的精美逼真)(1分)
译文
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作画,画了一幅装裱好的鼠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漫不经心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又屡屡落下。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又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
注释
(1) 东安:县名, 善,精通,擅长。
(2) 一轴:画用轴装,一轴就是一幅的意思。
(3) 邑令:县令。
(4) 漫:漫不经心地。
(5) 旦而过之; 旦:早晨。 之:代指鼠轴。
(6) 必坠地:一定掉落在地上。
(7) 怪之: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对...感到奇怪,感觉到奇怪,此处形容词做动词,意动用法。
(8) 物色:察看,察觉。
(9) 逮:等到,及。
(10) 踉跄:跌跌撞撞。
(11) 然:这样。
(12) 为:是。
(13) 初:一开始。
(14)过:走过。
(15)之:这里作动词“走”。
(16)举:张挂。
(17)于:在。
赏析
一幅挂在墙上的画,为什么“屡悬屡坠”呢?原来是猫错误地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了真正的老鼠去捕捉,才弄落到地上的。当县令举起画轴的时候,那猫又“踉跄逐之”。不止是这只猫是这样,而且“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作者从头到尾始终没有对图画本身作一句直接的议论评说,只是借助猫的错觉来烘托映衬。猫的眼睛是何等锐利灵敏,然而猫居然多次把图画中的老鼠当成真鼠,由此可见,鼠画得是何等逼真精妙,已经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我们在作文描写刻画人物、事物的时候,不妨学习作者这种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我们笔下的人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
【一模撕画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宝画阅读答案
2.一模高考作文
5.画的风骨阅读答案
6.论画的阅读答案
7.活动的画阅读答案
8.东坡画扇阅读答案
10.最后一美元阅读答案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