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思想随笔二题

思想随笔二题

2024-05-04 08:13:33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jhhao”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思想随笔二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思想随笔二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一起分享。

思想随笔二题

篇1:思想随笔二题

思想随笔(二题)

韩德民

一 世界:故事与反故事

我游荡街头。

少女,灵巧似伞,旋出五彩之梦。行人匆匆,喧声鹊起。母亲、

老人、太阳、儿童、碧兰碧兰的天空…叫。贩叫卖声不绝于耳。万

象纷呈,六根不净,然一片虚空。

墓然回首,四目相对,我怦然心动。颤栗掠过,潮水漫起,音

乐自远方奏响。

我看到了存在-一的定义?

我烦躁难安。

那是上帝的魔杖?那是撒旦的诱惑?那是一束奇异的光,瞬

间烛照了全部的既往历史。所有所有的混饨、杂乱、模糊、昏昧,

所有的无,只是到了这里才得以结束。

大地坦荡,百鸟争鸣,唯伊渺渺。上天入地,揪然霜鬓。汉之

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水矣,不可方思。四季往复,生老病死。六

道轮回,树犹如此。明月当空,海誓山盟。巨大的欣悦,神秘的忧

伤,冲动的激情……一个崎岖漫长的旅行。

我渴望一个--故事。

故事是痴情的,它辗转相续。恬淡是反故事的,它淹没一切

有的光彩。

故事是偏执的,它抱柱而殁。洒脱是反故事的,它茕茕独歌。

故事一以贯之。随机是反故事的。

两次踏进~同条河流是故事的,一次踏进的被看成非同一

条河流,就是反故事的。

太阳沿固定轨道运行,草木按确定特性衰荣,于是有过程、

有长度、有时间,有关系、有规定性和变化性,有物是人非之慨和

乡音未改之叹。于是有起始、有发展、有高潮、有尾声。

我是父亲的儿子、妻子的丈夫、学生的老师……于是有顺

序、结构、中心、主次;秩序分明、等级严然,有归属有依托,有里

有外,有远有近,有前后左右……

于是情人令我陶醉,老人令我尊敬;于是有是非,好坏,有道

德伦常真理谬误,有肯定否定爱恨忧惧,有纠葛矛盾交流反复,

有激动不已,愤怒难耐;于是有争执、探讨、切磋,于是有了故事

得以展开的一切或隐或显、或打斗或抒情。或悲凉或得意的入生

世相。

如果爱是恨,好是坏,昨天没有任何规定性地就转换成了今

天,今天就是明天,如果没有界限、区别,有的只是弥漫的整一的

自由,没有长度,过程,融汇古今,复合你我,混淆主体客体,还有

没有故事呢?

我就是我,绝对自足,~无牵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天马

行空,独来独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抹去了家园、社团、血

缘,漠然永亘的不可言说,还有没有故事呢?

情人昂起古怪的面孔,父亲眨动幽亮的双眼,三岁小儿胡言

乱语,俺饰着内心的诡诈,水瓶里淌出马尿,乳妇哺养着耗子,可

怖的高墙包围着我,孤独呻吟,一切的冠冕堂皇都是欺骗,恐怖

后的无奈,醉眼情情,睡意惺松,无所事事,不知有汉,无记魏晋,

还有没有故事呢?

变化缓慢得让人难以察觉的时代,狭小熟悉的空间环境,有

限客体与单薄的主体相互适应。对感知阈限内的有,以至超验领

域的无,都能凭经验和信仰加以有效的整理。借有以推测无,以

无来统驭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乐此不疲。无

任其无,有即此有。经验和信仰,二元互补,各司其职。播种以待

收获,积善行德,而神明有知。因果有线,他生来世,即可图报也。

故事因而产生并流行了。那是古老的故事,也是朴素、单调的故

事。经验肤浅,信仰幼稚,却也因而毫无虚妄。一切都叙述得清

清楚楚,井井有条。尧舜荣纣,先祖至圣神明,时间之前的时间,

空!司之外的空间,融融春意,童子六七八,冠者五六人……快哉

此在之宇宙,快哉衷情的故事。

近代理性的崛起,驱逐了全部的盲信。锐利的斯芬克斯之剑

执意对一切重加检讨。得意洋洋,兴致勃勃,它迅疾地扩展着自

己的地盘。秋风扫落叶般涤荡着模糊、不确定和超验。它相信世

界有统一的可阐明的规律,此在与彼在,太阳与月亮,男人与女

人,矛盾律,因果律,排中律,诸如此类,概莫能外。它无法容忍有

与无的界限。构成经验基础的时空构架无限放大。经验理性坚

信,构成人类对象的只能是有,是可以规定认识的存在,而不能

是无,不能是无法规定认识的存在。虽调然相异于中世纪经验信

仰的二分,却也依然上勾下联,有上有从,有共同的趋向爱好和

普遍的评判规则,其细致程度更空前绝后。于是,我们看到,故事

大大地风靡了。整体中的个体,个体所从属的整体,美丽、丑陋、

英雄、恶棍、高贵、平庸……互相对立而又沟通,牵一发而动全

身。生活节奏加快,时间空间都变得凝重。结合与分裂,妥协与

冲突,都分外明朗起来。戏剧性增强,一个高产故事的时代。于

是有近代小说的登峰造极。

可理性将为自己的狂热无忌付出代价。几乎从傲然宣告上

帝已死的同一天起,它就开始几乎是不可逆转地向自己的反面

蜕化。

如果承认只有自为的在才是真正的在的话,那么可以说人

类意识、人类理性所可至没的范围属有,而此范围之外则属无。

无与有的分界是不断变化的。理性使人类在有界之内的生活尽

情适性、饱暖安乐,信仰则使有界之外的无界诗意盎然,和蔼可

亲。使此永恒地有限的有界面对无限的无感到一种安全,一种庇

护,一种慰藉。如果这种理性过高地估价自我,摒弃信仰的协助,

执意扩展有界之权威并达于无界,自以为能最后统揽一切、判定

一切,那么它就将会由于给自己加上了过重的负担而最后走向

否定自己。对无界的苍白乏力,使其对有界的考察也成为值得怀

疑的了。自我意识从无那地碰壁而回,再观有界似亦丧失了自

信,而觉出某种荒诞,某种不可思议的压迫,某种难以把握的陌

生。当然,我们没必要重复关于实际生活领域里,社会与个体,理

性与感性离裂化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的刺激作用。

崛起之后的理性走向萎缩,人们用怀疑的目光盯着它。

人们甚至不再相信时间,不再相信秩序。

人们相信一切确定的都是不确定的,白昼原来可能就是黑

夜,太阳原来可能并非红色,一个陌生女人原来就是他自己的结

发之妻。他发现自己一天早上从梦中醒来就变成了甲虫。我不

是非我,我也不再是我。没有什么好沿袭因循的,没有什么可借

以进行评判的。剩下的仅当下此在。霎那即永恒,宇宙即我心。

我死后纵然洪水齐天也没关系。一切无法把握,一切没有沟通联

系,于是一切没有区别,于是把握一切。

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人们白眼着浅薄无聊的故事。

于是意识流,于是超现实主义,于是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

于是普鲁斯特、残雪、罗布-格里耶,等等。

但毕竟,人还要生活,还要小学、中学、大学,还要父亲、儿

子、孙子,还要受孕到临产等待三百个日出回落,于是仍然有事

件、有过程、有延续,于是仍然有联系、纠葛、恩怨,于是仍然有故

事。

故事是理知的,神秘是反故事的。

故事是古典的,反故事是现代的。

然而执着是有限度的,洒脱是相对的。人们感觉到了瞬间永

恒和精神物质交感归一的神秘律动,却也逃弃不掉生老寿天,伤

别怀!日。人们抛弃了王公贵族,赶走了英雄超人,却仍又要树立

某种新的模式、典范甚至权威。多元参照、互补融和的时代。于

是有小说的变迁。

这个有区别又无区别,一而多、多而一,不可言说又可言说

的世界,多么必然地培育滋生孕养着故事,又多么傲慢随意轻率

地碾灭着故事。

周而复始,人们就是这样无奈而又执著地演绎着那说不尽

的伤心与醉人的故事呀。

二  断章:有关生命与哲学

柏林大学的.讲坛上,黑格尔老人不无自得地宣称,枝头的玫

瑰转瞬调零,但它却比默默不语的群山的永恒更高贵。生命之诗

的灿烂神奇,赢来过不知多少赞美的微笑和感动的热泪。在对时

空确定性束缚的超越中,生命以其最无羁的激情,给它所从来的

意义的荒原涂上了圣性的光辉,绽放出了精神现象这最美丽的

宇宙之花。作为宇宙进化过程的最高产品,它反过来获得了作为

世界存在之源泉与依归的本体的地位。精神不再意味着对自然

的否定,不再意味着排斥了物性的无,精神才是真正的有。没有

精神烛照的自然,丧失了精神之光烛照下得到形象显现可能的

寂静客体,反过来成为了无。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

日起来。你不观此花,则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但从人类叛离自然的第一天起,它就开始受到严厉的惩罚

与锤打。

当夜幕低垂、群山静默、暗兰星空闪烁,血腥的狼爆、暴虐的

虎啸、阴毒的蛇蝎,疲乏地依偎着微细的篝火,他该有多少凄凉、

多少伤感、孤单,多少大海行舟样的惊慎和落叶飘零般的茫然

呀。欲贪喀怒,优畏疾死,怨憎会,爱别离,海枯焦,石崩颓,苦海

难天,人何以堪?暗蓝色的雾,凄厉而寒冷的风,宿命的必然性张

其凛然巨口,吞噬一切亮丽的在世者于浑饨之无中。生命,似乎

只是命运与命运空隙间的偶然性的风无意洒落在宇宙尘埃上的

一粒种子。这个源于无,也将终归于无的“本体”呀。

事物的存在就是这样错综繁复。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

也。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也正因此,他是一棵脆弱的芦苇。人

与自然的分离,主体意识的觉醒,带来了生命之在世的意义感,

也带来了相应的不在感。此在乃向死之在。生命的脆性,这个它

源于偶然性的永恒证明。

生命造就了死亡。人是唯一的明白无误地知道自己将要死

去的存在。亚当与夏娃没有吃上生命之果,与他们吃进了智存在

之果一样,都是不可解脱的宿命。存在者是人,只有人才存在。山

不存在,岩石不存在,大地不存在,树木不存在,只有人才把存在

带给了所有这一切,只有人才把寂灭的花树云霞带进了此在的

敞亮中。但,也只有人才是不在者,只有他才是一个确定的退场

者。海德格尔正确地认识到时间性乃领会着存在的此在的存在,

认识到时间之为存在之领悟的境域。创作《弥勒奥义书》的印度

古哲也看到,生命来自时间,时间的流逝使生命体衰老、消亡。无

形的时间呈现出一种源脱的形象,既是生命存在的证明与标志,

又是生命不可逃离的囚笼。生命注定要在对自我的退场,在对自

我的不在--一自我生存的边际性体验的忧虑中度过一生。生存

的边际性构成了对主体优越感的最大挑战和存在意义性的不可

跨越的阈限。

对人来说,死亡不仅仅是某种外在于生命本身的单纯终结,

而构成了内在于主体自身的基本属性之一。死亡与生俱来的本

性,决定了它的不可逃避,死亡的不确定性,造成了它的无所不

在。也因此,存在主义才会把烦、畏、操。已等经验提升到本体的高

度来作为此在生命的规定。死亡的阴影,启谕着生命难以言说的

凄惶。

作为人类寻找安身立命之地的最本真的沉思,哲学义无反

顾地担负起了垒筑永恒、超越生命的边际性的重任。追求永恒是

引导人类研究哲学的最根深蒂固的本能之一。柯尼斯堡的巨哲

每每称:“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豆古无限的

自然和人心中指向冥冥绝对的伦理观念构成了康德批判哲学的

基本主题。

生命边际处的暗影挥动着,使这个阳光明媚的意义本原瞬

间变得象风中的飘絮一样柔弱。哲学不可能逃避死亡这个尖锐

的课题。一切哲学思考都基于死亡这一本体性事实压力下的生

命张力。一切哲学体系的逻辑归位点都潜含着对死亡阴疆的特

定对抗模式。于是有对此在有限性的各式各样或积极、或消极、

或浅薄或高妙或流俗、或东方或西方的反应,有各式各样哲学理

念支配下的各式各样超越之路。于是,泰勒斯设想,一切事物都

由水发生而又复归于“水”,另一个米利都人阿那克西美尼则提

出,一切生成的东西,已经是或者将要是的东西,还有神和神圣

的东西,以及其他东西,都导源于无限的“气”。伊奥尼亚的晦涩

哲人赫拉克利特又找出了“火”。同样于是有“道”、有“梵”、有

“神”,有“逻各斯”有“意志”有“理念”。尽管名词各异、内涵不一,

对于哲学家来说,‘在们却无疑都意味着万物流转中的一种恒定

性,一种万事万物都据以流出产出溢出,据以获得解说,而其本

身却超越于任何其他存在之上的最后事实。哲学家们就在这最

初的原起上,这最可靠的根据上,这坚稳无疑的前提上建造宇宙

人生的大厦,建造包揽万有、参透自然入生的哲学王国,建造不

散的人生宴席,建造他全身。已投入的白日梦.建造陀总要耶夫斯

基笔下那个孤独忧伤少年梦寐以求的属于自己的“窝”,~个可

以安然放心地赔缩于其中的“窝”。

克尔凯郭尔体验到“孤独个体”的“恐惧与颤保”,体验到死

亡逼问下的忧郁、恐怖、厌烦、绝望,体验到偶然性支配厂的世俗

存在的难以把握性或说不真实性,因而提出“上帝”作为个体生

命曲折历程的逻辑终端。人必须为历经审美阶段、伦理阶段,终于

跨入作为真正“存在”的宗教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乃与永恒的上

帝对话、沟通,服从上帝、投入上帝,从而进入超越的无限。那是

旅入泥泞跋涉后终于可以香甜酣睡的驿站,是沙漠空旷之后终

于可以芳草委美的永远的绿洲,是大地与天空消逝了的安祥的

爱。

但所有这些“道”,这些“水”,这些“梵”,最终都被证明只能

是沙滩上的城堡。有死之八,岂能建立不死亡屋?人去了,他的

“窝”能不消解吗?~次又一次梦幻,~轮又一轮破灭、水无止歇

的寻找,回环往复的悲歌。哲学家,你的名字叫西西弗斯吗?

时间撕碎了哲学家,由此也证明了哲学的虚妄性。虚无之渊

用它专制而可怖的爱情,一次又一次剥夺了哲学对永恒的拥抱。

可恰如哲学家的必然死去,恰如伴随这死去的前仆后继的哲学

梦的必然破碎,哲学也必然地复活自己的爱之梦,制造出注定死

去的更多的“逻各斯”、“神”、“道”,制造出各式各样收拢万有,不

生不灭的“梵”和开启万端、翻滚沸腾的“火”。

篇2:过年习俗故事随笔:年关二题

1

拾地软

走,拾地软去……

十冬腊月里,几场大雪过后,天气放晴,向阳的坡头上积雪消融,露出几片灰褐色的地皮。

吃过早饭,妇女们吆喝上孩子,走,提上笼笼拾地软去,过年给你包包子。于是在村外的坡头硷畔便零散的有了人影,穿着肥厚的棉裤棉袄,或蹲或弯下腰来在枯草缝隙里,仔细地寻找捡拾着地软。阳光冰冰的,经过周边积雪反射,很是刺眼。一只只粗糙或者肿胀的手,扒开落叶,在枯萎的草茎间扒拉,捡拾。稍凹的地面,经过雪水沁润,地软肥肥厚厚的,黑褐中透着淡绿,捏在指间软软的颤颤的凉凉的感觉,一股泥土与草木混合的清新之气,直窜进鼻孔里。高一些的地儿,雪被风卷走了,地软是干的,里面少不了夹杂些草梢土屑,稍一用力儿,就碎成面了。

妇人们一边拾着地软,一边拉呱着家长里短,不时开个荤色玩笑。冬天太长,也太憋屈。小孩子顽劣,不肯安分,手里提着篮子,撒脚跑进积雪里打滚,戏耍,或者飞起一脚,把碎雪踢得飞扬,灌进同伴的后领里,不停的追逐打闹。这时候妇人一声喝骂,他们总算消停下来,乖乖走回妇人身边。裤腿,棉窝窝差不多已湿透,又是一顿臭骂。安静下来的孩子,弯腰低头开始劳动。不知有意还是真的分辨不清,把踩成片状的羊粪捡进篮子里,被回过头来的妇人一脚踹翻。爬起来的孩子,篮子一扔,远远的跑开,自顾的疯玩,去追逐草丛里窜出的野兔……

地软不是到处都有,反正是得空就去捡拾。回了家来,清水泡了,三遍五遍的淘洗,主要清理草屑杂质,然后晾干,趸起来。

腊月过了二十,人们早早的忙活起来,二十四五做豆腐,二十六七蒸年馍。前一天,主妇就和好酵面,取出地软来用水泡开,剁碎,拌上豆腐,粉条,葱沫,少许红白萝卜,备好馅子。第二一大早,一家人围了案头或者炕上,擀皮子的,包包子的,拉风箱烧火的,分工明确,很快的几笼包子就上了锅。

干柴燃起的火焰舔舐着锅底,地软的遄香也随着蒸汽满屋子的弥散开来。等到第一锅包子端出来,孩子们早已是涎水直吸溜。甭急,先拾一盘子敬奉先人,再挨门齐户的给邻居送去尝鲜,临了才是开吃。热摸不经尝的。大人一个半个,孩子们则是狼吞虎咽的,眨眼间一锅包子所剩无几……晚上炉炕洞里硬柴火正旺着,俩手掐了包子,一旁放了,烤的焦黄酥脆,不觉着五六个包子下肚了……

这年还没过,还要待客呢。

2

挖白土

挖白土是为了漫墙。

那个时候,家乡人住的都是土房,四堵墙是胡基砌的,木质梁架上施了当地烧的小青瓦,屋子里锅炕相连,一年四季烟熏火燎,楼笆墙壁都是黑漆漆的,一股子烟火味儿。

都是一般的贫穷。不过过年么,总要干干净净的,图个喜庆。 灰黑的土墙要刷白,就得用白土。

村子南头的阳坡坡上有一眼白土窑。说窑不是窑,只是一块硷坎儿,土色比周边的略白了些。大人早早的,就吆喝着男孩子们拿上镢镰挑上笼担去挖白土,忙完了手头的活计再去接回来。小孩子正是贪玩的年龄,三俩个纠集了一起,坡头上挖个小窑,捡拾些柴火,点火烧窑,一股子青烟便在头上袅袅升起。于是,有人从兜里掏出来两把包谷粒,埋进火灰里嘣包谷花儿。他们只等着嘭嘭声响,急急的扒开来,火中取栗般的捏出,端直的塞进嘴里,香甜的大嚼起来。自然也有开不了花的光豆豆。直到大人来接,一个个抬起抹得花猫似的头脸,才想起白土还一点儿没挖呢。几声呵责之后,趁着天还没黑下来,大人自己动手,三下五除二的挖了,装进笼里挑着,领了他们回家去。

山根下的穆家沟里有更好些的白头,有三四里地儿。一般都是大人自己去那儿挖,小孩爱热闹,也会一起跟去。南川道里出一种蓝土,瓦亮瓦亮的,爱好的年轻人也会跑上十多里路去挖蓝土。那儿人也看到了商机,挖下蓝土来,舂成土坯形状,晒干了拿到街市去卖,大概一块能卖上五毛钱。

挖回来的白土先晒干了先放着。到了二十三前后,扫屋子,搞卫生。先搬出盆盆罐罐以及为数不多的家具,竹园里砍回三两根竹子束了一体,头上包块毛巾,从楼上开始,檩条楼笆,山墙隔墙,拐角旮旯,彻底清扫。一时间满屋子的烟尘味土腥味只钻鼻孔,喷嚏一个接着一个。等到从屋里出来,咧着嘴,只有牙齿是白的,整个面孔比包公还要黑呢。

这时候,白土已经泡开了,搅和均匀,用笤帚蘸了涂刷在墙面上,高处的沿了凳子,一一齐过。当时效果还不明显,到了第二天再看,烟尘灰垢不见了,墙面白的白生生,蓝的蓝莹莹,屋子里一下子亮堂了许多。逢了集日,买回来领袖像年画,早早的贴上去。记得当时主席像要贴在桌子上方的,以示恭敬。炕头是喜上梅梢、年年有鱼或者一个白白胖胖的娃娃。寓意不言自明,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幸福安康的。其他空余的墙面上是山水花鸟,戏曲剧照,电影故事之类的年画。

几十年过去了,如今的乡村,砖墙早已取代了土墙,粉刷的雪白细滑,有的还贴上了壁纸,再也用不着白土涂刷了。过年也不用那么忙忙活活的。可有时总觉得缺少了些什么,心里空荡荡的。

本文作者:张剑龙(公众号:三贤文苑)

篇3:教育札记二题“编位”重在引导思想

教育札记二题“编位”重在引导思想

编坐位,是许多班主任老师深感头痛的一件事情。或者按学生的高矮顺序编,或者按成绩好坏编,或者按视力好坏编……无论哪种编法,都不能满足每一个同学。因为一个班几十个坐位,中间几排位置始终有限。笔者做了十几年班主任,每每编定了坐位后,第二天第三天就总有学生、家长打来电话或直接找到我要求调坐位。坐后面的就说看不见黑板,坐中间的就说同桌爱讲话想避开,坐前面的就说太近了眼睛很胀痛……这学期半期过后,好多学生又找到我希望重新编位。我想,怎么编呢?老办法编,又是几个星期都不得安宁。一连几天,我都在想:怎样才能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家长不找我调坐位?怎样才能让他们都满意?

想来想去,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引导其对“位置”的正确认识,让他们明确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坐位没有必然联系,只要眼睛看得清黑板上的字,只要耳朵听得见老师讲的话,坐哪个位置都一样。别外,细细推究起来,哪个位置都有好的方面都有不好的方面,可以说有利有弊,最后我特意写了一首打油诗----《教室的位置》。

于是,我在编位前给全班学生讲了选坐位的`基本原则:近视眼的同学可选靠前一点的坐位,要保证看得清黑板上的字;视力好一些的同学可选离黑板远一点的坐位,这样不会影响视力下降;性格较开朗的同学可选与性格内向一点的同学同桌,可以减少上课讲话而不影响听课质量……最后,我给同学们朗读了一遍打油诗《教室的位置》:

读书学习在教室,教室里面有位置;位置到底哪个好,哪个位置都很妙。

昂首挺胸坐前面,黑板字小也很现;时有唾沫一点点,粉笔灰灰一片片。

不远不近坐中间,眼睛看字倒是欢;挤进挤出不方便,另外空气不新鲜。

又斜又偏坐窗边,清脆鸟声在耳畔;阳光普照脸和眼,头晕眼花有点闪。

晃晃悠悠坐后面,交头接耳较自在;“个性”“特长”尽展现,成绩下滑怎么办?

同学们啦要听清,前后左右和正中,只要上课很认真,学习成绩往上撑。

个个位置都平凡,看你态度如何来,人人位置都普通,看你是否很用功……

我读完后,见同学们若有所思,然后让全班学生都走出教室,随便站成一排,然后依次进入教室任意选择坐位。结果效果极好,没有一个说自己位置不好的,第二天第三天直到现在都没有学生、家长打电话或直接找我要求更换位置的。所以笔者以为,“编位”重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坐位。

“小报告”应慎重处理

学生打的“小报告”,老师首先应该重视。因为“小报告”可能涉及到“大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上街去网吧玩电子游戏或聊天,有的学生抄袭同学的作业或花钱请同学写作业,有的学生在教室或寝室偷拿别人的东西等等。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引起老师的足够重视,如果不及时进行批评教育,不仅会打击打“小报告”的同学给老师反映情况的积极性,而且还会使犯错误的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方面向着不良的方向进一步发展,其后果不言而喻。只有把学生不好的苗头、不良的倾向扼杀于摇篮中,才有利于良好学风和班风的形成,才有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

不过,细细分析起来,学生给老师打的“小报告”,有的可能是事实,但有的可能就不是事实:或者是听别的同学说的,或者看到的只是事情的一个片断,或者因为同学间有点小矛盾而掺杂有浓厚的主观情绪。总之,这个时候,老师不能见风就是雨、一听鬼火冒而主观臆断、粗暴简单地处理。其实,这个时候,老师更需要理智更需要冷静,及时调查了解,弄清事情的原委,做到“兼听则明”,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恰当的批评教育,才会有据有理地使学生心服口服,也才会收到教育效果。

另外,对打“小报告”的学生,老师应给予适当的表扬,肯定其及时给老师反映情况的行为,鼓励其能明辨是非。不过,这种表扬一定要分清时间、地点、场合,掌握分寸注意表扬的轻重,不必大加宣染的就不要大加宣染而闹得满城风雨,不宜点名表扬的就不要点名表扬而使同学间产生隔阂,笔者认为当以不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不会造成同学之间的矛盾为原则。老师既要给打“小报告”的同学“面子”,也要给犯错误的同学“面子”。那种把爱打“小报告”的学生视为“耳目”视为“心腹”而过分偏爱,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嘛。所以,老师在处理“小报告”时应慎之又慎,多些调查少些激动、多些理智少些激情、多些方式方法少些简单粗暴为好。

【思想随笔二题】相关文章:

1.思想随笔

2.叔本华思想随笔句子

3.思想品德课教学随笔

4.旅途二题散文

5.夏日二题诗歌

6.二星口语模拟训练题

7.髙二随笔:山河叹

8.人生二境-生活随笔

9.解剖二十岁生活随笔

10.培根随笔 阅读题

下载word文档
《思想随笔二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