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培养至少一种爱好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培养至少一种爱好

2024-04-20 07:34:27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pple4th”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培养至少一种爱好,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培养至少一种爱好,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培养至少一种爱好

篇1:《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培养至少一种爱好

自我探索是非常伟大的,因为你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起自信,而且你能充满信心地说:“嗨,我对此非常了解,在这点上,我比老师们了解得还清楚。让我尝试一下自己能否掌握更高一级的知识。或许我这个人就擅长干这一行。”尤其是当你和计算机打交道时,如果你编写的程序出现错误,你会重新尝试,而且你能够及时地得到反馈。经过多次修改,你最终很可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良性的反馈循环。

在课堂上学习时,由于教室里有许多学生,一个老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给每一个学生都辅导得非常到位,如果你过多地依赖老师的话,就不太可能进入这种良性的反馈循环。此外,就是在课堂上很少会有一个你觉得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课题。不断尝试着去摆弄计算机,编写一些比较有用的程序,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在年轻的时候,你能够感觉到自己比周围的其他人更擅长做某事,是一件非常有积极意义的事情。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斯兰计算机、信息与社会部主任戴维・阿里森对比尔・盖茨的访问

背景分析

早在湖滨中学时期,比尔・盖茨就开始自学华盛顿大学的数学课程。比尔・盖茨的数学天赋就是他的计算机天赋,当时,湖滨中学的电脑迷们成立了“湖滨程序员俱乐部”,刚开始他们把年小的比尔・盖茨踢出了俱乐部,可不久,他们发现俱乐部缺少盖茨根本不行。

行动指南

在快乐中寻找自己的兴趣,并培养成为自己的一种爱好,然后以此推销自己的优势。

篇2:《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3日:抓住机遇

我们意识到软件时代到来了,并且对于芯片的长期潜能我们有足够的洞察力,这意味着什么?我现在不去抓住机会反而去完成我的哈佛学业,软件工业绝对不会原地踏步等着我,

--1975年,年仅20岁的比尔・盖茨预言

背景分析

在1976年2月3日,盖茨写了著名的《致电脑爱好者的一封公开信》,震惊了计算机界,

盖茨宣称计算机软件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商业市场,计算机爱好者们不应该在不获得原作者同意的情况下随意复制电脑程序。当时的计算机界受到 文化影响,认为创意与知识应该被共享。盖茨随后离开校园,一手创办了世界上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微软公司,并逐渐将软件产业化。

行动指南

世界上有许多事业有成的人,并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会做,而仅仅是因为他比你敢做。

篇3:《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20日:三思而后行

我创办微软的时候,心情特别激动,以至于根本就未曾想到风险这回事,真的,我很可能会破产,但这有什么关系呢,我掌握着许多生存技能,可以给人打工维持生活。而且当时只要我愿意,我父母亲仍会送我去哈佛完成学业。

我雇了几个朋友之后,令我担忧的事情就出现了,因为他们的工资由我来支付。接着,我们的几个客户破产了――这些客户正是我走向成功的依靠。所以不久我就提出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保守方案,即我在银行户头上存的款,即使在没有任何现金流入的情况下,也要足够支付一年的员工薪水。这在以后的每年里我都做到了。现在它大概有100亿美元,足以支付到明年。

不管怎么样,如果你想开办一家公司,你就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努力克服危机感。在你职业生活的初期,我想你还是不要急着开公司,

比如可以先去一家公司打工,多学习一下别人是怎样做的。因为事情的发展并不是非常着急,而对于我们来说多做一些基础性的准备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会令你受益匪浅。

――5月,比尔・盖茨在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演讲

背景分析

盖茨的父母都极力反对他在大学毕业前创业,母亲玛丽甚至求助于她在联合道路公司董事会认识的萨穆尔・斯托姆,希望这个受人尊敬的商业领导人能说服比尔・盖茨继续在哈佛大学的学业。

通过谈话,从身无分文发展到拥有千万资产的斯托姆发现,比尔・盖茨对自己将走的道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因此他不仅没有说服盖茨打消退学的念头,反而鼓励他好好做下去。

行动指南

做事需要果断,但并不意味着“快刀斩乱麻”,明智的选择是在冷静的审视之后,再作出决断。

篇4:《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2日:和聪明人一起工作

聪明的人总是愿意与聪明的人共事,这样你可以从每天的研究工作中获益,人们常常能超越自己的工作极限,并不断有所突破。

我最重要的决策是挑选人才,拥有一个完全信任的人,一个可以委以重任的人,一个为你分担忧愁的人。对于优秀人才,我安排的很多面试不是在考他们,而是在求他们。

――4月25日,比尔・盖茨在北京“青年领袖圆桌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尽管盖茨是一位领袖级人物,但过去几十年间还有许多关键性人物为微软的事业贡献了才能,

盖茨把自己的成功很大原因归功于拥有很多同样聪明的同事。从最初一起设计软件并创建公司的保罗・艾伦、管理天才史蒂文・巴尔默,到首创“菜单”模式的查尔斯・西蒙伊,再到让微软完全占领欧洲市场的鲍勃・奥利尔……深谙用人之道的盖茨将他们一一纳入旗下,微软的成功路上印下了各路精英们深深的足迹。

行动指南

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交流,自己也会变得聪明起来。

篇5:《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日:成功从梦想开始

30多年前我和(我的同学)保罗・艾伦(PaulAllen)创建了微软公司,我们当时对软件产业的发展充满着种种梦想,我们希望自己的软件能够对这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让每一张办公桌和每一个家庭拥有电脑也一直是我们讨论的话题。令我们感到惊讶和兴奋的是,梦想中的很多东西都已经成为现实并且涉及生活的很多方面。我从没想过一家令人难于置信且异常重要的公司竟然源于这些最初的想法。

--6月15日,比尔・盖茨在位于美国华盛顿州雷德蒙德的微软公司总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的发言

背景分析

1955年10月28日,比尔・盖茨出生于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西雅图,

大他两岁的保罗・艾伦是与他关系最好的校友,两人经常在电脑上玩三连棋的游戏。1975年1月,当《大众电子学》杂志宣布英特尔推出比Altair8008芯片快10倍的Altair8080芯片时,比尔和保罗在新芯片背后已看到了对每个人来说堪称是完美电脑的辉煌前景:个人化、适应性强而且最重要的是不超出个人购买力。

“计算机到底能干什么,计算机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发展和用途?”因为这个问题,1975年7月,盖茨和艾伦创立了微软公司,为“微电脑软件”之意(Micro-ComputerSoftware),而公司的宗旨就是:要为各种各样的微电脑开发软件。1976年11月26日,微软 (Microsoft)正式注册了商标。

当时在整个电脑软件行业内“微软”是唯一的一家专业公司。21岁的盖茨和23岁的艾伦成为微软公司的老板,写进世界历史的财富神话从此开始。

行动指南

将你所有的梦想写在纸上,就好像列购物清单一样,而且越明细越好。这会决定你将要做什么,只要努力下去就能梦想变成事实。

篇6:《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9日:节俭永远是美德

我不觉得讲究派头是一个榜样该做的事情,一个人如果习惯于享受,就无法再过普通人的生活,对我来说,过普通人的生活才是一种享受,奢靡富贵和挥金如土的生活我只能敬而远之。

――比尔・盖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记者的采访

背景分析

追求生活质量,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作为世界巨富,盖茨有足够的能力和资格尽情地过着“奢侈”的生活,然而盖茨却“害怕享受”,并始终将自己定位于财富的“看管人”,而非所有者和消费者,

喜欢自由自在、独立与人交往的他,不喜欢前呼后拥、因钱改变自己本色的生活。

“一个人只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这就是盖茨的生活教条。

行动指南

在当今社会经济条件下的节俭,其意义已经不只是物质上的克勤克俭,而更多体现为一种高尚的品格。

篇7:《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31日:能够承认错误,自我批评

从前我们的确走过很多弯路,但正因为我们起步比别人早,必然会比别人犯的错误更多,一些客户破产了,我们就拿不到报酬。还有的用户,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他们合作,但是他们最终也没有生产出任何以微电脑为基础的设备来。

我们的电子表格Multiplan,不是仅仅依赖于新一代电脑――IBM PC电脑的出现,而是以8位电脑为目标,但这是一个巨大的失败。以后当我们谈到“就系统要求来讲我们的目标是否定得太低”的时候,我们经常会想到,这次会不会又像Multiplan一样失败?因为当时我们的Multiplan真的是一个相当不错的产品,问题是我们的基本决策出现了失误。但是实际上,这次失误倒是促使我作出一个出色的决定。

那是不久之后在我们和Lotus 123的竞争中发生的事。当时的问题在于,我们究竟是应该继续在字符模式下设计我们的产品,还是应该向前看,着眼于开发新一代图形化产品。后来我们决定,就让他们来主宰DOS时代的世界吧,我们要的是Mac(Macintosh)和Windows,成为下一代产品的统帅。这一决定相当成功,

正是 Multiplan的惨痛教训帮助我们取得了后来的成功。

――美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史密斯兰计算机、信息与社会部主任戴维・阿里森对比尔・盖茨的访问

背景分析

作为软件产业里的翘楚,比尔・盖茨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但他的谦逊同样令人敬佩。他在每一次演讲结束后,都会请撰稿人和助理帮他分析一下,演讲还有哪些不足之处。“希望你们告诉我,以便下一次改进。”这种不断自省的态度和提倡自我批评、勇于接受批评的精神,成为微软的企业文化。

微软公司每一个产品推出后,都会有一段特别时间留给产品团队做“post-mortem”,即系统化的“自我批评”。所有的小组成员都会被询问,什么地方可以做得更好?其结果将在全公司进行公布,以避免之后的项目出现同样的问题。比尔・盖茨鼓励员工畅所欲言,对公司的发展、存在的问题,甚至上司的缺点,毫无保留地提出批评、建议或提案。他说:“如果人人都能提出建议,就说明人人都在关心公司,公司才会有前途。”

行动指南

勇于承认错误,敢于自我批评。错误的存在不是坏事,因为通过纠正错误恰恰能证明正确的方向。

篇8:《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21日:勇于面对挑战

我所从事的事业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情,我喜欢每天都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每天都会遇到挑战,每天都可以学到新东西,如果你能像我这样对待工作,我保证你永远不会对工作感到懈怠。

即使在20年后,我仍然认为我拥有世上最棒的工作。我不断接受科技与业务变化速度的挑战,以及在微软和其他公司的那些绝顶聪明人的挑战。许多人喜欢从事对改造世界有建设性帮助的工作,而那也令我满意。

――1979年,比尔・盖茨在微软公司第一次员工大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离开哈佛大学的比尔・盖茨开始把心思转移到如何使已经成立的微软公司迅速起飞的问题上,

万事开头难,显然,如果他的公司能够为美国几家微型计算机公司提供Basic软件,情况就会有很大变化。

于是,盖茨四处奔走,到各计算机公司去宣传他的Basic语言软件。比尔・盖茨在计算机软件方面的杰出知识和非凡的作为,以及他强大的说服力,给大公司的经理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久他就得到了包括通用电气公司、NCR公司、花旗银行等大型企业的订单。

行动指南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应有一颗宽容的心、勇于面对失败和挑战且具备独立自主的精神。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培养至少一种爱好】相关文章:

1.《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合理分配利润

2.《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3月1日:互为知音

3.《马云管理日志》之2月4日:网络比现实更难骗?

4.《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4月3日:专业化优于多元经营

5.《松下幸之助管理日志》之4月10日:能带回家的寿司

下载word文档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培养至少一种爱好.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比尔?盖茨管理日志》之1月16日:培养至少一种爱好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