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2024-04-15 08:07: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坂田一霸”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欢迎阅读!

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篇1: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注释】

①龙山:即乌龙山,在睦州。

②居;全诗校:“一作山。”

③芊芊:茂盛貌。

④后夜:佛家有初夜、中夜、后夜之说,见《遗教经》。

⑤杖锡:锡为锡杖,僧人所持,高与眉齐,头有锡环,振之有声。杖锡谓僧人出行。

⑥禅:梵语禅那之省,意译为静虑。

习题

1.“谁听石上泉”中的“谁”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也”字更好。内容上,写出了鲍禅师既赏山中月,又听石上泉的悠闲生活。格律上,“也”与“犹”对仗工整,读来流畅、自然。

示例二:“谁”字更好。营造了苍凉、荒芜、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对着山中明月,却久已无人居住,还有谁去听那清泉流经岩石发出的优美声音?主人去了哪里?做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4分)

2.(1)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2)作者与鲍禅师深厚的情谊;(3)作者对出家人生活的向往,喜欢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思想。(4分)

【赏析】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首联的意思:“在明媚,温煦,祥和的春天阳光照耀下的鲍禅师故居房子的四周,春草苍翠茂绿。”“故居”指旧居,“芊芊”指茂盛的意思。作者首联是写看到的景物;但是作者写景时,“动”与“静”相结合,此联的故居房子当然是“静”物,芊芊春草,本来是“静”物,当是风吹会草动,这里按“动”物来写,“动”与“静”交融,相得益彰,也更加突出诗歌的深刻内涵。我们在看下去。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有些书上这首颔联中的后半句里面“谁”字是“也”字,“也听石上泉”。我认为“也”字好一点,对仗也工整,读来也流畅,顺意,不别扭,内容与含义也提高了很多,但是我这里还是按这样解释。这句的意思:“四周都是芊芊春草的故居在晚上的时候,皎洁的月亮正对着它洒下一片美丽,柔和,醉人的光辉,此时此刻,故居房子里好久没有人居住了,还有谁去听那清水流在石岩上所发出的优美声音。”诗歌的意境显的很寂寞,苍凉,荒芜,凄清。那主人去哪里?去龙山了,到底干什么呢?诗中没有讲,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这样的诗歌才会引起读者的意趣,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但是一去就是很长时间啊!我们接下来去欣赏颈联。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这句诗的'意思:“山中的猿声又啼叫,就知道又是半夜;花草又发芽,就知道又过了一年。”作者的朋友鲍禅师是道人,道人没有成家立业,四海为家,云游天下,清心寡欲,六根清净,不闻求达,淡泊名利,孤芳自赏,超凡脱俗,所以一去龙山就是好长时间,花落花开,猿声依旧。我们从诗句中读出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说明作者是个很重感情的人。后来作者的朋友鲍禅师终于从龙山回来,那么作者的朋友归来后,作者与朋友又是怎么样呢?我们欣赏最后一联。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这句的意思:“回来后的鲍禅师经常在悠闲时策仗来谈心,谈到心中无杂念时,那就是达到了道家人常说的最高人生境界,已经领悟到了真正的道家禅心。”我们从诗句里不仅看出作者与鲍禅师感情深厚,而且还可以看出作者向往道家人的生活,也喜欢道家人那种淡泊名利,孤芳自赏,超凡脱俗的思想。

篇2: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注释】

①龙山:即乌龙山,在睦州。

②居;全诗校:“一作山。”

③芊芊:茂盛貌。

④后夜:佛家有初夜、中夜、后夜之说,见《遗教经》。

⑤杖锡:锡为锡杖,僧人所持,高与眉齐,头有锡环,振之有声。杖锡谓僧人出行。

⑥禅:梵语禅那之省,意译为静虑。

习题

1.“谁听石上泉”中的“谁”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2.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示例一:“也”字更好。内容上,写出了鲍禅师既赏山中月,又听石上泉的`悠闲生活。格律上,“也”与“犹”对仗工整,读来流畅、自然。

示例二:“谁”字更好。营造了苍凉、荒芜、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对着山中明月,却久已无人居住,还有谁去听那清泉流经岩石发出的优美声音?主人去了哪里?做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4分)

2.(1)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2)作者与鲍禅师深厚的情谊;(3)作者对出家人生活的向往,喜欢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思想。(4分)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翻译: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从故居落下,

春天嫩绿的小草长势那么芊芊。

夜深了我们还静对山中的明月,

恍惚中听到了石上传来的流泉。

从猿啼的声音中感觉已到夜半,

由花朵的开放想见无情的流年。

多想像禅师那样杖锡到处游玩,

丢弃名利之心人间到处可悟禅。

篇3: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翻译及赏析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翻译

你是什么时候出发的呢?

春草快要长出绿色的手指。

山中的夜晚,月亮把孤独的耳朵

探入我们的谈话中

而我们听

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弹琴

猿猴打更,花朵翻开新黄历。

时间在流逝。

多走动。无心

或者让心成为禅的器官。

赏析

刘长卿他在睦州(今浙江嘉兴)任司马时,由于厌倦了那种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狼狈为奸的官场生活,所以就去游山玩水,去寺院参禅悟道,也认识很多的和尚道人,也写了很多诗篇,《寻洪尊师不遇》、《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等诗篇,但是这篇《喜鲍禅师自龙山至》算是其中佼佼者,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来佳作。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首联的意思:“在明媚,温煦,祥和的春天阳光照耀下的鲍禅师故居房子的四周,春草苍翠茂绿。”“故居”指旧居,“芊芊”指茂盛的意思。作者首联是写看到的景物;但是作者写景时,“动”与“静”相结合,此联的故居房子当然是“静”物,芊芊春草,本来是“静”物,当是风吹会草动,这里按“动”物来写,“动”与“静”交融,相得益彰,也更加突出诗歌的深刻内涵。我们在看下去。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有些书上这首颔联中的后半句里面“谁”字是“也”字,“也听石上泉”。我认为“也”字好一点,对仗也工整,读来也流畅,顺意,不别扭,内容与含义也提高了很多,但是我这里还是按这样解释。这句的意思:“四周都是芊芊春草的故居在晚上的时候,皎洁的月亮正对着它洒下一片美丽,柔和,醉人的光辉,此时此刻,故居房子里好久没有人居住了,还有谁去听那清水流在石岩上所发出的优美声音。”诗歌的.意境显的很寂寞,苍凉,荒芜,凄清。那主人去哪里?去龙山了,到底干什么呢?诗中没有讲,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思!这样的诗歌才会引起读者的意趣,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但是一去就是很长时间啊!我们接下来去欣赏颈联。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这句的意思:“回来后的鲍禅师经常在悠闲时策仗来谈心,谈到心中无杂念时,那就是达到了道家人常说的最高人生境界,已经领悟到了真正的道家禅心。”我们从诗句里不仅看出作者与鲍禅师感情深厚,而且还可以看出作者向往道家人的生活,也喜欢道家人那种淡泊名利,孤芳自赏,超凡脱俗的思想。

这首诗歌语言朴素,简约,流畅,但是思想消极,内容单调不适合青少年朋友阅读,不过很适合那种在人生的舞台上有过大起大落的人阅读。

篇4:喜鲍禅师自龙山至,喜鲍禅师自龙山至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的意思,喜鲍禅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喜鲍禅师自龙山至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的意思,喜鲍禅师自龙山至赏析 -诗词大全

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作者:刘长卿  朝代:唐  体裁:五律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篇5: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阅读训练及答案

刘长卿

故居何日下,春草欲芊芊。

犹对山中月,谁听石上泉。

猿声知后夜,花发见流年。

杖锡闲来往,无心到处禅。

8.“谁听石上泉”中的“谁”有的版本作“也”字,你认为哪个字更好?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9.作者在这首诗中表现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4分)

答案

8.示例一:“也”字更好。内容上,写出了鲍禅师既赏山中月,又听石上泉的悠闲生活。格律上,“也”与“犹”对仗工整,读来流畅、自然。

示例二:“谁”字更好。营造了苍凉、荒芜、凄清的意境。故居仍在对着山中明月,却久已无人居住,还有谁去听那清泉流经岩石发出的优美声音?主人去了哪里?做什么呢?给人留下无限遐思,也给诗歌增添了几分精彩。(4分)

9.(1)作者对朋友的思念与盼望;

(2)作者与鲍禅师深厚的情谊;

(3)作者对出家人生活的向往,喜欢出家人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思想。(4分)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

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

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

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权德舆说他自诩“五言长城”。七言律诗则以工秀见长。他的诗驰声于上元、宝应(唐肃宗的第三、第四个年号)间。

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可见其诗名之高。

篇6:刘长卿喜李翰自越至

作者:唐·刘长卿

南浮沧海上,万里到吴台。

久别长相忆,孤舟何处来。

春风催客醉,江月向人开。

羡尔无羁束,沙鸥独不猜。

注释

①李翰:散文家。官至左补阙、翰林学士。

②吴台:谓苏州,苏州有姑苏台。

作者介绍

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宣城(今属安徽)人。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更多古诗欣赏文章敬请关注“可可诗词频道”的`刘长卿的诗全集栏目。()

刘长卿是由盛唐向中唐过渡时期的一位杰出诗人。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繁体对照

南浮滄海上,萬裏到吳台。

久別長相憶,孤舟何處來。

春風催客醉,江月向人開。

羨爾無羁束,沙鷗獨不猜。

【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相关文章:

1.刘长卿《喜鲍禅师自龙山至》

2.奉使至申,奉使至申刘长卿,奉使至申的意思,奉使至申赏析

3.寄龙山道士许法棱,寄龙山道士许法棱刘长卿,寄龙山道士许法棱的意思,寄龙山

4.月下喜邢校书至自洛,月下喜邢校书至自洛李益,月下喜邢校书至自洛的意思,月

5.《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刘长卿古诗赏析

6.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苏轼,夷陵县欧阳永叔至喜堂的意

7.山寺喜道者至,山寺喜道者至齐己,山寺喜道者至的意思,山寺喜道者至赏析

8.关于雪的诗句——《喜从弟雪中远至有作》

9.次韵王仲至喜雪御筵,次韵王仲至喜雪御筵苏轼,次韵王仲至喜雪御筵的意思,次

10.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岁暮自广江至新兴往复中题峡山寺李洞,岁暮

下载word文档
《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刘长卿的喜鲍禅师自龙山至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