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习俗:贴三伏贴,三伏天治什么病
“smilinggard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大暑习俗:贴三伏贴,三伏天治什么病,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大暑习俗:贴三伏贴,三伏天治什么病,欢迎阅读!
篇1:大暑习俗:贴三伏贴,三伏天治什么病
大暑习俗:贴三伏贴
大暑贴三伏贴最好
中医认为,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这一天贴三伏贴效果也最好。因此,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最好去贴三伏贴,简便而有效。
什么情况不能贴
以下几类情况的人不宜做“三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咳嗽、腹泻者最好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
贴前要做哪些准备
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去贴敷当日,最好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
三伏天治什么病
适应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3、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4、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5、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6、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7、亚健康调理、任督二脉不通。
8、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尿床。
敷贴的相关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谨遵医嘱。
篇2:2022三伏天贴三伏贴效果明显吗
2022三伏天贴三伏贴效果明显吗
三伏贴很有用。根据中医天人合一的理论,用三伏贴热敷的方法来治疗对于冬季特别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人体和自然界是一样的,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所以配合三伏贴热敷来治疗一些虚寒类的问题,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鼻炎、体虚易感冒等问题,可选用三伏贴,并坚持使用三年以上,一般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每年三伏天有多少天
30或者40天。
正常情况下三伏天主要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一般初伏为10天,末伏也为10天,中伏20天,但中伏每年的时间长短是不相同的,需要查历书计算,根据庚日出现的早晚而影响中伏的长短,有些年份为10天,有些年份为20天,尤其可知三伏天的天数需要根据实际的年份进行推算,一般为30天或者是40天。
什么是三伏天
“三伏”,据说是古代秦德公最先提出的,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的日期怎样确定
它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来确定的。每年夏至日起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叫做“三伏”。
“庚”就是十天干中的“庚”,庚与庚相隔是10天,初伏到中伏的时间固定是10天。中伏到末伏的时间,由于末伏日期是定在立秋日起第一个庚日,所以相隔的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前有四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10天;夏至到立秋之前有五个庚日时,则中伏到末伏的时间间隔为20天。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
三伏天到来怎么吃
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尤其是三伏天期间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暑湿症状更是对脾非常不利。
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另外,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
篇3:冬病夏治 三伏天贴三伏贴是否真的管用
很多人对“冬病夏治”有些许的了解。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其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发展而来的中医养生治病指导思想。而三伏贴是有根据中医“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人体特定穴位以达到振奋阳气、驱散内寒,提高抗病能力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陈贤标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在这期间,过敏、气喘等疾病症状较轻,毛细孔张开,易由皮肤吸收药效,将元胡、细辛、麝香、白芥子、甘遂等中药磨粉后,姜汁煳丸,敷贴于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上,即完成三伏贴。
选择在三伏天贴敷,是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对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冬天易发作的宿疾,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这段时间是人体阳气最盛的),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背部不同穴位治疗,可以减轻冬季哮喘发作的症状。
三伏贴敷注意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篇4:三伏天过后温度要注意什么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三伏天过后温度要注意什么
1、每天保证8小时睡眠
夏天昼长夜短,气温又高,加速人体代谢,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从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诱发中暑。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睡眠,不要熬夜,最好在晚上22点睡觉,第二天6点起床,睡眠时不要对着风扇或空调直吹。
2、外出做好防晒、防暑工作
高温天气,外出前备好防晒用具及防暑用品,太阳帽、遮阳伞、墨镜等都是很好的防晒用具,最好出发前半小时涂点防晒霜;另外需备上充足的水,有条件可以随身带点风油精、清凉油等降温药物。
3、用自来水冲手腕
每隔3小时用自来水冲手腕一次,每次冲一分钟,因为手腕是动脉血液流经的地方,用水冲可有效降低血液温度。
4、别等口渴再喝水
每天要喝2升水,如果出汗过多,还要增加,可以多补充些淡盐水或含矿物质的水。但不要一次饮用过多的水,以免造成水中毒。也不要在运动后补充冰水,以免造成胃部痉挛。
5、中午小睡一会
有研究显示,白天睡觉能有效降低身体温度,而且中午最热时,选择睡眠可以有效避开高温天气,并能及时补充体力。
三伏天过后地表温度会增加,变得闷热,让人难以喘息,像是置身于一个大蒸笼。看完了上面的介绍,你应该知道如何应对了吧,祝你轻松度过,天天舒适!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三伏贴的贴敷原理是于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时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能够很好地治疗一些反复发作性及过敏性疾病,以达祛病保健的作用,以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更佳。
经专家组研究证明,该疗法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对治疗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喉炎、体虚易感冒等病症有效率达80%以上,并以纯天然、无副作用而深受欢迎。
三伏贴敷适应病症: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慢性胃炎,胃痛,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虚寒性的疾病亦可贴敷。
小结:三伏贴的原理是三伏天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个时候能够对于身体的阴气进行调和。三伏贴能够治疗的,很多都是慢性病,比如支气管炎,肺心病,慢性咳嗽之类的。
篇5:大暑科普小知识之三伏贴与注意事项
大暑习俗:贴三伏贴
大暑贴三伏贴最好
中医认为,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说法,这一天贴三伏贴效果也最好。因此,冬季发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证等阳虚证,最好去贴三伏贴,简便而有效。
什么情况不能贴
以下几类情况的人不宜做“三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处于发作期;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孕妇;有严重心肺功能疾患者;冬病夏治贴敷膏中的很多中药都是热性的,因此阴虚火旺的人是不适合的;咳嗽、腹泻者最好也不急于做贴敷治疗。
贴前要做哪些准备
首次贴敷的患者应提前调整好心态,最起码要对贴敷疗法有信心。去贴敷当日,最好穿着宽松、色深、容易清洗的衣服,油性皮肤者宜在浴后或清洗背部后进行贴敷。
三伏天治什么病
适应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
3、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肌膜炎、网球肘炎。
4、慢性胃肠炎、慢性腹泄、脾胃虚寒、消化不良。
5、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等虚寒性疾病。
6、痛经、产后头痛、坐月伤风等。
7、亚健康调理、任督二脉不通。
8、小儿反复感冒、厌食、消瘦、遗尿、尿床。
敷贴的相关事项:
1、贴敷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
2、敷贴期间,忌烟、酒、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3、贴敷之后可能在皮肤上留下中药的沉着,用湿毛巾擦拭即可。
4、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5、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搔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
6、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
7、若皮肤出现红肿、水泡等严重反应,需及时到皮肤科就医。
8、谨遵医嘱。
大暑习俗:送瘟神
送瘟神是一个古老的汉族信仰习俗。它起源于瘟疫发生的原因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的年代,人们把瘟神的横行看作是精灵、鬼怪、瘟神等的作为,于是就产生了通过巫术把视为病因的鬼怪和瘟神等送走来消灭瘟疫的习俗。
瘟神是古代汉族民间信仰中的司瘟疫之神,分别为春瘟张元伯,夏瘟刘元达,秋瘟赵公明,冬瘟钟仕贵,总管中瘟史文业,是传说中能散播瘟疫的恶神。
民俗溯源
瘟神一说来自于隋朝。据《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记载,隋文帝时天空出现五位力士,穿五色袍,各执不同法器,当时太史公张居仁说五位力士为五位瘟神,会带来瘟疫。后隋文帝修建祠堂供奉五瘟神。《素问》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后来道教将五瘟收归门下,称为其信奉的神灵。
按干支纪月法,农历五月即午月。由冬至所在的子月(农历十一月)开始,阳气渐生,到巳月(农历四月)已为纯阳之象。而到了夏至所在的午月(农历五月),阳气至于顶点。由夏至(午月)始,阳极而转衰,至亥月(十月)则成纯阴之象。西汉《淮南子·天文训》曰:“午者,忤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忤也,五月阴气忤逆阳冒地而出。”古代汉族人民以阳气于此日至极、阴气于此日始兴而谓“阴阳争,死生明”。农历五月初五,正值夏至前后,高温多湿、毒虫孳生、疾病易犯。故,梁代·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曰:“五月俗称恶月,多禁。” “ 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莆田大暑习俗:过大暑
在大暑节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叫做“过大暑”。
吃荔枝。莆田荔枝甲天下,是莆田特产,其中如宋家香、状元红、“十八娘红”等是优良品种,古今驰名。在大暑节前数天,荔枝已是满树流丹、飘香十里的成熟时候了。荔枝含有多量的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高,所以吃鲜荔枝可以滋补身体。邑人宋比玉的《荔枝食谱》中载:“采摘荔枝要含露采摘,并浸在冷泉中。食时最好盛在白色的瓷盆上,红白相映,更能衬出荔枝色彩的娇艳;晚间,浴罢,新月照人,是啖荔枝的最好时间。”故老相传,莆田人吃荔枝,有“小暑小吃、大暑大吃”的俗谚。尤其说,在大暑节那天,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节时刻一到取出它,仔细品尝。这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人们认为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
吃羊肉。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营养的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大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的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羊肉性温补,食用、药用(羊肉配合药物)皆宜。
大暑节那天大清早,羊肉就上市了,供不应求。人家把鲜羊肉切成薄薄的片片,以文火炖烂热食,是高级营养品。
吃米糟。在大暑节前几天,将米饭拌和白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了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上红糖煮食,说的是可以“大补元气”。
大暑节大热天,人们为什么偏要吃这些都是属于热性的食物——荔枝、羊肉和米糟呢?据医学常识认为:大暑节气是在梅雨季节刚过后不久的月份,此时天气虽热,但暑主阴,人容易为暑、湿、邪所侵,甚至发病。吃了这些食物,能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以驱除暑、湿。正因为如此,在大暑节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和米糟为互赠的礼品。
【大暑习俗:贴三伏贴,三伏天治什么病】相关文章:
1.大暑有哪些习俗
2.大暑节气习俗起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