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2024-02-16 08:04:35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东方文明”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三国演义》中的对联,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三国演义》中的对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篇1:《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中华对联这一艺术瑰宝,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繁荣于明清;而中国古典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几个阶段。宋元话本中就有对联出现,而明清的章回小说,正是对联进一步渗入的产物。经笔者翻检,《三国演义》中的对联约有373副之多。

一、故事情节中的对联

章回小说在故事情节中大都安排了一些对联,《三国演义》也不例外,虽然还不算多,但全书先后也现出了49副。其中五言以上的就有10副,但是《名联鉴赏词典》和《中国对联大词典》均只收录了其中的关帝宙联。

(一)主联十副

《三国演义》塑造了三个大的典型,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其中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曹操奸绝,合称为“三绝”。下面所述的10副对联,正是为塑造这三个典型人物服务的。

1、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此联出自第1回桃园结义中。刘、关、张三人在张飞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祀等项,焚香祭拜而言誓,以上述对联为宗旨,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其大意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救助困难,扶持危急;上可报效国家社稷,下能安定黎民百姓。全联采用了对偶自对的技法,“同心协力”自对“救国扶危”,“上报国家”自对“下安黎庶”,都很工稳。

从第1回桃田结义到第83回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讨伐东吴,作者用了将近三之二的篇幅来写三人的忠义史,刻画三人的江湖义气,呼应这副励志联。刘、关、张为了遵循所立宗旨,纵然牺牲生命和事业也在所不惜,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至死不渝。

2、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此联出自第77回关公显圣中。关羽死后被封为神,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后人题此联于庙前。其大意是:红色的面容显示了赤诚的忠心,骑着赤兔追风马,纵横驰骋时从没有忘记自己是汉帝的武将;在青色的油灯下攻读青史,拿着那把青龙偃月大刀,即使在心灵最隐秘的地方,也没有对不起苍天的丑行。此联的对仗于工稳中见奇巧,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爱好以及品德各方面的特点,都做了全面的概括与评价。联语应用了颜色重字对的技巧,四赤对四青,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这副对联大力称颂关羽的忠肝义胆。诵读联文,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消息后,即挂印封金,保护着甘、糜二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径往河北投奔刘备,一路上关羽礼敬二位皇嫂,每晚常在灯下凭几看书等一系列情景。

3、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干仄极不和谐。

书中在这副对联出现前后,多次展示了诸葛亮的这一志向。第36回回末,徐庶入草庐见诸葛亮,告之已报他推荐给刘备一事。诸葛亮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第38回中,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他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刘备听罢,失望已极,哭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说完已是泪满衣襟。诸葛亮见刘备“其意甚诚”,才答应“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动身时又对三弟诸葛均说,因感刘备“三顾之恩”,自己才“不容不出。”

4、徐庶口占二副:

①驽马并麟麟 寒鸦配鸾凤

此联出自第36回走马荐诸葛中,刘备拜徐庶为军师,曹仁领大军进攻新野,徐庶辅佐刘备使得曹军三战皆北,败回许昌。曹操用程昱计骗走锋庶,徐庶临行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当刘备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时,徐庶以此联应答。其大意是:我与他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相差何止十万八于里!全联对仗工稳,“驽马”“寒鸦”形名偏正词组对,“麒麟”“鸾凤”并列词组对。

②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此联出自第39回博望坡用兵中,曹操命夏侯(忄享)领兵十万以窥新野,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说,刘备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当曹操问诸葛亮是何人时,徐庶用此联称赞他的才智。其大意是:诸葛亮有规划天地的奇才和绝妙高超的计谋。夏侯(忄享)不服,结果诸葛亮博望坡火攻大败曹军而使之退回许昌,曹操丧胆,关张折服。

5、诸葛亮口占联四副:

①笔下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此联出自第43回舌战群儒中。诸葛亮为联吴抗曹而出使江东,在谒见孙权之前,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会于外堂,其中张昭等多数文臣主张降曹,知诸葛亮来意,故意挠起论争,欲使诺葛亮知难而退。谁知诺葛亮从容不迫,对答如流。此联是诸葛亮回击程德抠说自己:“为儒者所笑”而对“小人之儒”的'描画。其大意是:小人之儒只会夸夸其谈,却不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②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此联出自第44回智激周瑜中。周瑜本来主战,却故意装作主降,鲁肃信以为真而与之争论。诸葛亮早看穿了周瑜心思,也故意说主降,并说曹操之所以大军甫征,目的之一就是要取江东二美人大乔和小乔。曹操本是好色之徒,而二乔国色天香,是那么美!诸葛用此联来形容她俩的容貌。其大意是:简直是太美了!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降落沙洲;月见了躲进云层,花见了含羞低头。周瑜听罢,大骂曹操欺人太甚,方说出本意。并希望诸葛亮助一臂之力,共破曹贼。

③伏路把关饶子敬 临江水战有周郎

此联出自第45回三江口斗智中,周瑜因知诸葛亮有王佐之才,便请其兄诸葛瑾劝其弃刘备而事东吴,结果未成。周瑜转恨诸葛亮,存心欲诛杀之,便请诸葛亮星夜往聚铁山断曹操粮道。诸葛亮欣然领诺,转而假托江南童谣而口占了上联,来激将周瑜。其大意是:鲁肃等人只能伏路把关而不能水战;周瑜只堪临江水战而不能陆战。周瑜被激怒,更自领军去断操粮遭。诸葛亮笑而阻之,操贼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必有备。周瑜播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

④整备窝弓以擒猛虎 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此联出自第56回三气周瑜中。周瑜定下了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刘备向诸葛亮问计时,诸葛亮口占了这副对联。其大意是:准备好弯穹的强弓硬弩来擒拿凶猛的老虎,安排下喷香的诱饵引料来钓取硕大的老鳖。具体内容是令赵云领兵在荆州城内严阵以待,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包抄其后,齐声喊:“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咬牙切齿,赌气真要去取西川。行至巴丘,上流又有刘封、关平领军截住水路。周璃愈怒。忽又报诸葛亮遣人送书至,周瑜看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第24回尾有一副类似的对联:整备窝弓射猛虎 安排香饵钓鳌鱼 总之,通过徐庶的二副口占联和诸葛亮自己的四副口占联,充分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智慧化身的艺术形象。这是作者花了最多心血、作了最大努力的一个艺术形象。

6、孔融抒怀联:

座上客常满 樽中酒不空

此联出自第11回北海救孔融中。孔融极好宾客,经常吟咏此联以抒怀。其大意是:我极其好客爱友,怛愿友朋满座,宾客迎门;酒杯不空,酒香四溢。常用杯中酒,酬劳座上客。此联表现了孔融交朋接友、好客酬宾的情趣。第23回孔融向曹操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弥衡出使荆州说刘表,弥衡击鼓骂曹。第40回曹操拟南征刘表、孙权,孔融谏阻。曹操不纳,孔融叹息这是“以至不仁伐至仁”。榔虑密告曹操,并说“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弥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曹操大怒,命人将孔融满门抄斩。该回所引后人赞诗中化用了这副对联“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本书作者为了尊刘贬曹,竟然未给曹操安排一副像样的对联,即使是外人对他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不是对联。而是排偶句。其实,历史上的曹操,连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为人熟知的诗人、文学家。而并不怎么会吟诗咏联的诸葛亮及刘、关、张等人,却给他们安排了6副之多,加上外人评价他们的3副,共为9副,爱憎何其分明也!

(二)辅联四类

四言以下的短联,由于和上下文结合较为紧密,往往不被当作对联,其实不该如此。本书故事情节中的39副短联大致可以分为论人、叙事、抒怀,明理四大类。

1、论人:例如第9回吕布骂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第21回刘备称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曹操称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第36回徐母称刘备“屈身下士,恭己待人”;第45回周瑜称辩士“舌如利刃,口似悬河”;第57回鲁肃称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第64回刘璋骂法正“卖主求荣,忘恩背义”;第80回曹女称曹操“功盖寰区,威震天下”。

2、叙事:例如第7回蔡瑁、第31回袁绍、第73回吕常均说过“兵临城下,将至壕边”;第13回左右说“枪刀映日,金鼓震天”;第20回董承称刘邦“三载亡秦,五年灭楚”;第28回土人说张飞“招军买马,积草屯粮”;第42回曹操说“放鱼入海,纵虎归山”;第40回蒯越说“外患未宁,内忧将作”;第65回李恢说马超“四海难容,一身无主”;第116回钟会说“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3、抒怀:例如第2回王允说“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第37回崔州平说“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第56回曹操说“春夏读书,秋冬狩猎”;第101回诸葛亮说“扫清奸党,恢复中原”。

4、明理:例如第60回刘备说“青山不老,绿水长存”;第70回郭淮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第79回曹丕说“情虽兄弟,义同君臣”,第95回司马懿说“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二、简洁刻画下的对联

书中在刻画入物、烘托环境时,常常应用短小精悍的对联,以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此种对联亦未见有人提及,其原因与上文所述的情节中的短联类似。本书此类对联约有71副,长的八言,短的三言,大致可分为人物外貌、内质、动作和外部环境四类。

1、外貌:例如第1回写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写关羽“丹凤眼,卧蚕眉”;写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第10回写马超“虎体蕴臂,彪腹狼腰”;第15回写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第38回写诸葛亮“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第53回写魏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第57回写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

2、内质:例如第一回写曹操“有机谋,多权变”;第8回写孙策“招贤纳士,屈已待人”;第58回写西凉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第117回写诸葛亮妻“上通天文、下察地理”。

3、动作:例如第5回写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第20回写关羽“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第41回写荆州百姓“中箭着枪,抛男弃女”;第42回写曹军“人如潮涌,马似山崩”;第55回写东吴军“势如飞马,疾似流星”;第7l回写赵云“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纭,如飘瑞雪”;第87回写蜀军“饥餐渴饮,夜住晓行”;第9l回写蜀兵“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

4、环境:例如第37回写天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写景色“山如玉簇,林似银妆”;第41回写襄阳“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第69回写元宵“金吾不禁,玉搔无催”,第9l回写泸水“云收雾散,风静浪平”;第102回写蜀军“鼓角喧天,火炮震地”;第103回写蜀军“地雷不震,火器无功”;第116回写天气“清风习习,细雨纷纷”。

三、章回小说在篇章结构上的对联可分为回目联、回尾联和插入联三大类。

1、回目联:全书共分120回,就有120副回目联,包括89副七言联和31副八言联。其作用在于标明章回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些对联主要讲求对仗,不大考虑平仄,因此,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的占绝大多数,两者俱差或二者俱佳者均较少。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者如第6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二者俱差者如第74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二者俱佳者如第49回“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2、回尾联:全书各章回尾除了第l回是七盲绝句,第120回是七言古风、第4、6、12,13、16、48等六回是两句七言诗外,其余112回均是一副七言联。这些诗联,都用“正是”二字引出。回尾联的作用一般有两个,一是总结和概括上文,有的还与回目联遥相呼应;二是过渡和提示下文;还有些回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所述情节或人物的评论或感叹。例如第8回“冲天怒气高万丈,仆地肥躯做一堆”总结董卓因吕布和貂蝉在一起而大怒,急忙追赶而被来人撞倒一事。第2回“欲除君侧宵人乱。须听朝中智士谋”引出曹操对何进的一番话语;第3回“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既总结上文丁原被吕布杀害,又引出下文袁绍寓京回冀州;第27回“六搏阻关徒受死,一军拦路复争锋”既总结上文沿途六将被关羽斩杀又引出下文夏侯(忄享)一彪人马赶来,还呼应回目联“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第100回“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就是对本回诸葛亮用减兵添灶法瞒过司马懿安全退兵汉中的感叹。

3、插入联: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插入一副对联,或评点、或感慨、或褒、或贬;也用“正是”引出,全书共有2副:第16回辕门射戟,在吕布搭箭扯弓后,插入“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赞扬吕布身强力壮,射拄神奇;第42回大闹长坂桥中,在夏侯杰被张飞喊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全军回身逃跑后,插入“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桩夫,难听虎豹之吼”。称颂张飞的英雄气概。

篇2:《三国演义》中的论人对联

吕布骂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

刘备称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

曹操称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徐母称刘备“屈身下士,恭己待人”;

周瑜称辩士“舌如利刃,口似悬河”

鲁肃称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

刘璋骂法正“卖主求荣,忘恩背义”

曹女称曹操“功盖寰区,威震天下”

篇3:名著《三国演义》阅读辅导:《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

中华对联这一艺术瑰宝,萌芽于先秦,问世于唐代,繁荣于明清;而中国古典小说,历经六朝志怪、唐人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几个阶段。宋元话本中就有对联出现,而明清的章回小说,正是对联进一步渗入的产物。经笔者翻检,《三国演义》中的对联约有373副之多。

一、故事情节中的对联

章回小说在故事情节中大都安排了一些对联,《三国演义》也不例外,虽然还不算多,但全书先后也现出了49副。其中五言以上的就有10副,但是《名联鉴赏词典》和《中国对联大词典》均只收录了其中的关帝宙联。

甲、主联十副

《三国演义》塑造了三个大的典型,正面人物关羽和诸葛亮,反面人物曹操。其中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曹操*绝,合称为“三绝”。下面所述的10副对联,正是为塑造这三个典型人物服务的。

1、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搜围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此联出自第1回桃园结义中。刘、关、张三人在张飞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祀等项,焚香祭拜而言誓,以上述对联为宗旨,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其大意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救助困难,扶持危急;上可报效国家社稷,下能安定黎民百姓。全 联采用了对偶自对的技法,“同心协力”自对“救固扶危”,“上报国家”自对“下安黎庶”,都很工稳。

从第1回桃田结义到第83回刘备为关羽、张飞报仇讨伐东吴,作者用了将近三之二的篇幅来写三人的忠义史,刻画三人的江湖义气,呼应这副励志联。刘、关、张为了遵循所立宗旨,纵然牺牲生命和事业也在所不惜,真正做到了患难与共,至死不渝。

2、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粟赤心,骑赤兔迫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此联出自第77回关公显圣中。关羽死后被封为神,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后人题此联于庙前。其大意是:红色的面容显示了赤诚的忠心,骑着赤兔追风马,纵横驰骋时从没有忘记自己是汉帝的武将;在青色的油灯下攻读青史,拿着那把青龙偃月大刀,即使在心灵最隐秘的地方,也没有对不起苍天的丑行。此联的对仗于工稳中见奇巧,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爱好以及品德各方面的特点,都做了全面的概括与评价。联语应用了颜色重字对的技巧,四赤对四青,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这副对联大力称颂关羽的忠肝义胆。诵读联文,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得知刘备消息后,即挂印封金,保护着甘、糜二夫人,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径往河北投奔刘备,一路上关羽礼敬二位皇嫂,每晚常在灯下凭几看书等一系列情景。

3、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干仄极不和谐。

书中在这副对联出现前后,多次展示了诸葛亮的这一志向。第36回回末,徐庶入草庐见诸葛亮,告之已报他推荐给刘备一事。诸葛亮闻言作色曰:“君以我为享祭之牺牲乎!”说罢,拂袖而入。第38回中,刘备请诸葛亮出山时,他说:“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刘备听罢,失望已极,哭着说:“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说完已是泪满衣襟。诸葛亮见刘备“其意甚诚”,才答应“愿效犬马之劳。”第二天动身时又对三弟诸葛均说,因感刘备“三顾之思”,自己才“不容不出。”

4、徐庶口占二副:

①驽马并麟麟 寒鸦配鸾凤

此联出自第36回走马荐诸葛中,刘备拜徐庶为军师,曹仁领大军进攻新野,徐庶辅佐刘备使得曹军三战皆北,败回许昌。曹操用程昱计骗走锋庶,徐庶临行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当刘备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时,徐庶以此联应答。其大意是:我与他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相差何止十万八于里!全联对仗工稳,“驽马”“寒鸦”形名偏正词组对,“麒麟”“鸾凤”并列词组对。

②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此联出自第39回博望坡用兵中,曹操命夏侯(忄享)领兵十万以窥新野,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说,刘备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当曹操问诸葛亮是何人时,徐庶用此联称赞他的才智。其大意是:诸葛亮有规划天地的奇才和绝妙高超的计谋。夏侯(忄享)不服,结果诸葛亮博望坡火攻大败曹军而使之退回许昌,曹操丧胆,关张折服。

5、诸葛亮口占联四副:

①笔下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此联出自第43回舌战群儒中。诸葛亮为联吴抗曹而出使江东,在谒见孙权之前,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会于外堂,其中张昭等多数文臣主张降曹,知诸葛亮来意,故意挠起论争,欲使诺葛亮知难而退。谁知诺葛亮从容不迫,对答如流。此联是诸葛亮回击程德抠说自己:“为儒者所笑”而对“小人之儒”的描画。其大意是:小人之儒只会夸夸其谈,却不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②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此联出自第44回智激周瑜中。周瑜本来主战,却故意装作主降,鲁肃信以为真而与之争论。诸葛亮早看穿了周瑜心思,也故意说主降,并说曹操之所以大军甫征,目的之一就是要取江东二美人大乔和小乔。曹操本是好色之徒,而二乔国色天香,是那么美!诸葛用此联来形容她俩的容貌。其大意是:简直是太美了!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降落沙洲;月见了躲进云层,花见了含羞低头。周瑜听罢,大骂曹操欺人太甚,方说出本意。并希望诸葛亮助一臂之力,共破曹贼。

③伏路把关饶于敬 临江水战有用郎

此联出自第45回三江口斗智中,周瑜因知诸葛亮有王佐之才,便请其兄诸葛瑾劝其弃刘备而事东吴,结果未成。周瑜转恨诸葛亮,存心欲诛杀之,便请诸葛亮星夜往聚铁山断曹操粮道。诸葛亮欣然领诺,转而假托江南童谣而口占了上联,来激将周瑜。其大意是:鲁肃等人只能伏路把关而不能水战;周瑜只堪临江水战而不能陆战。周瑜被激怒,更自领军去断操粮遭。诸葛亮笑而阻之,操贼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必有备。周瑜播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

④准备窝弓以擒猛虎 安排番饵以钓整鱼

此联出自第56回三气周瑜中。周瑜定下了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刘备向诸葛亮问计时,诸葛亮口占了这副对联。其大意是:准备好弯穹的强弓硬弩来擒拿凶猛的老虎,安排下喷香的诱饵引料来钓取硕大的老鳖。具体内容是令赵云领兵在荆州城内严阵以待,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包抄其后,齐声喊:“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咬牙切齿,赌气真要去取西川。行至巴丘,上流又有刘封、关平领军截住水路。周璃愈怒。忽又报诸葛亮遣人送书至,周瑜看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第24回尾有一副类似的对联:整备窜弓射猛虎 安排香饵钓鳌鱼 总之,通过徐庶的二副口占联和诸葛亮自己的四副口占联,充分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智慧化身的艺术形象。这是作者花了最多心血、作了最大努力的一个艺术形象。

6、孔融抒怀联:

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下空

此联出自第11回北海救孔融中。孔融极好宾客,经常吟咏此联以抒怀。其大意是:我极其好客爱友,怛愿友朋满座,宾客迎门;酒杯不空,酒香四溢。常用杯中酒,酬劳座上客。此联表现了孔融交朋接友、好客酬宾的情趣。第23回孔融向曹操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弥衡出使荆州说刘表,弥衡击鼓骂曹。第40回曹操拟南征刘表、孙权,孔融谏阻。曹操不纳,孔融叹息这是“以至不仁伐至仁”。榔虑密告曹操,并说“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弥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曹操大怒,命人将孔融满门抄斩。该回所引后人赞诗中化用了这副对联“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本书作者为了尊刘贬曹,竟然未给曹操安排一副像样的对联,即使是外人对他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雄”,也不是对联。而是排偶句。其实,历史上的曹操,连同他的两个儿子,都是为人熟知的诗人、文学家。而并不怎么会吟诗咏联的诸葛亮及刘、关、张等人,却给他们安排了6副之多,加上外人评价他们的3副,共为9副,爱憎何其分明也!

乙、辅联四类

四言以下的短联,由于和上下文结合较为紧密,往往不被当作对联,其实不该如此。本书故事情节中的39副短联大致可以分为论人、叙事、抒怀,明理四大类。

1、论人:例如第9回吕布骂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第21回刘备称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曹操称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第36回徐母称刘备“屈身下士,恭己待人”;第45回周瑜称辩士“舌如利刃,口似悬河”;第57回鲁肃称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第64回刘璋骂法正“卖主求荣,忘恩背义”;第80回曹女称曹操“功盖寰区,威震天下”。

2、叙事:例如第7回蔡瑁、第31回袁绍、第73回吕常均说过“兵临城下,将壕边”;第13回左右说“枪刀映日,金鼓震天”;第20回董承称刘邦“三载亡秦,五年灭楚”;第28回土人说张飞“招军买马,积草屯粮”;第42回曹操说“故鱼人海,纵虎归山”;第40回蒯越说“外患未宁,内忧将作”;第65回李恢说马超“四海难容,一身无主”;第116回钟会说“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3、抒怀:例如第2回王允说“重扶社稷,再立江山”;第37回崔州平说“斡旋天地,补缀乾坤”;第56回曹操说“春夏读书,秋冬狩猎”;第101回诸葛亮说“扫清*党,恢复中原”。

4、明理:例如第60回刘备说?膏山不老,绿水长存”;第70回郭淮说“三军易得,一将难求”;第79回曹丕说“情虽兄弟,义同君臣”,第95回司马懿说“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二、简洁刻画下的对联

书中在刻画入物、烘托环境时,常常应用短小精悍的对联,以收到事半功陪的效果。此种对联亦未见有人提及,其原因与上文所述的情节中的短联类似。本书此类对联约有71副,长的八言,短的三言,大致可分为人物外貌、内质、动作和外部环境四类。

1、外貌:例如第1回写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写关羽“丹风眼,卧蚕眉”;写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第10回写马超“虎体蕴臂,彪腹狼腰”;第15回写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第38回写诸葛亮?头戴纶巾,身披鹤氅”;第53回写魏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第57回写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

2、内质:例如第一回写曹操“有机谋,多权变”;第8回写孙策“招贤纳土,屈已待人”;第58回写西凉兵“人人勇建,个个英雄”,第117回写诸葛亮妻“上通天文、下察地理”。

3、动作:例如第5回写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第20回写关羽“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第41回写荆州百姓“中箭着枪,抛男弃女”;第42回写曹军“人如潮涌,马似山崩”;第55回写东吴军“势如飞马,疾似流星”;第7l回写赵云“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纭,如飘瑞雪”;第87回写蜀军“饥餐渴饮,夜住晓行”;第9l回写蜀兵“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

4、环境:例如第37回写天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写景色“山如玉簇,林似银妆”;第41回写襄阳“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第69回写元宵“金吾不禁,玉搔无催”,第9l回写泸水“云收雾散,风静浪平”;第102回写蜀军“鼓角喧天,火炮震地”;第103 回写蜀军“地雷不震,火器无功”;第116回写天气“清风习习,细雨纷纷”。

章回小说在篇章结构上的对联可分为回目联、回尾联和插入联三大类。

1、回目联:全书共分120回,就有120副回目联,包括89副七言联和31 副八言联。其作用在于标明章回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些对联主要讲求对仗,不大考虑平仄,因此,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的占绝大多数,两者俱差或二者俱佳者均较少。对仗工整而平仄不谐者如第6回“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二者俱差者如第74回“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二者俱佳者如第49回“七垦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2、回尾联:全书各章回尾除了第l回是七盲绝句,第120回是七言古风、第4、6、12,13、16、48等六回是两句七言诗外,其余112回均是一副七言联。这些诗联,都用“正是”二字引出。回尾联的作用一般有两个,一是总结和概括上文,有的还与回目联遥相呼应;二是过渡和提示下文;还有些回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所述情节或人物的评论或感叹。例如第8回“冲天怒气高万丈,仆地肥躯做一堆”总结董卓因吕布和貂蝉在一起而大怒,急忙追赶而被来人撞倒一事。第2回“欧除君侧宵人乱。须听朝中智士谋”引出曹操对何进的一番话语;第3回“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 危。”既总结上文丁原被吕布杀害,又引出下文袁绍寓京回冀州;第27回“六搏阻关徒受死,一军拦路复争锋”既总结上文沿途六将被关羽斩杀又引出下文夏侯(忄享)一彪人马赶来,还呼应回目联“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第100 回“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就是对本回诸葛亮用减兵添灶法瞒过司马懿安全退兵汉中的感叹。

3、插入联:在叙述故事情节的过程中,插入一副对联,或评点、或感慨、或褒、或贬;也用“正是”引出,全书共有2副:第16回辕门射戟,在吕布搭箭扯弓后,插入“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赞扬吕布身强力壮,射拄神奇;第42回大闹长坂桥中,在夏侯杰被张飞喊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曹操全军回身逃跑后,插入“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桩夫,难听虎豹之吼”。称颂张飞的英雄气概。

附:诗词对联 (郑泽宇)

(—)

芦花荡

如烟往事越千秋,三国纷争战火稠。可叹周瑜归地府,堪夸刘备借荆州。

风翻白浪芦花舞,日射红光水鸟游。苇草纤维宜造纸,传播文化记风流。

春秋阁

碧波环绕境清幽,万绿从中一阁楼。宝马奋蹄追日月,圣人秉烛读《春秋》。

堪称勇敢曾剔骨,可叹骄矜致砍头。牢记英难千古恨,谨防大意失荆州。

三国公园

春光满眼百花荣,悠久文明荡在胸。白鹭吟诗观景观,青梅煮酒论英雄。

冰心一片桃园义,鼎足三分故国忠。尽瘁鞠躬诸葛亮,中华民族万年功。

和丁玉群先生

两汉绵延四百年,空前强大不虞传。人才荟萃方生色,事业兴隆自破颜。

三国荆州争夺战,双雄垓下进攻篇。开头结尾皆悲壮,胜算稳操赖众贤。

沁园春?春秋阁

环境清幽,绿树浓荫,碧水细澜。看朱槽翠瓦,光辉灿烂,雕栏画栋,色彩斑谰。走兽飞禽,奇花异草,婀娜多姿饰石栏。游人众,把关公武圣,凭吊一番。

春秋不离身边,夜秉烛潜心反复研。惜居功自傲,荆州失守,穷途遗恨,魂魄归天。气杀张飞,痛亡刘备,不慎一着输满盘。前车鉴,应千秋万代,铭刻心田。

(二)

1、三国公园东大门:三国英雄,千秋豪气在 公园景色,几度夕阳红

2、桃园:手足情深,桃园结义传千古 江山事重,抄场尽忠誉万家

2、煮酒亭:曹刘昔日论英雄,面对青梅煮酒 你我今朝谈历史,眼观白雪吟诗

4、鼎足亭:曹魏、孙吴、刘汉,鼎足三分而立 天时、地利、人和,兵家一定要争

(1)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2)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3)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4)徐庶口占二副:

①驽马并麟麟 寒鸦配鸾凤

②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5)诸葛亮口占联四副:

①笔下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②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③伏路把关饶子敬 临江水战有周郎

④整备窝弓以擒猛虎 安排香饵以钓鳌鱼

(6)孔融抒怀联:

座上客常满 樽中酒不空

(7)论人联

吕布骂董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

刘备称刘表“名称八俊,威镇九州”

曹操称大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

徐母称刘备“屈身下士,恭己待人”;

周瑜称辩士“舌如利刃,口似悬河”

鲁肃称庞统“上通天文,下晓地理”;

刘璋骂法正“卖主求荣,忘恩背义”

曹女称曹操“功盖寰区,威震天下”

(8)叙事联

兵临城下,将至壕边

枪刀映日,金鼓震天

三载亡秦,五年灭楚

外患未宁,内忧将作

招军买马,积草屯粮

放鱼入海,纵虎归山

四海难容,一身无主

逢山开路,遇水叠桥

(9)抒怀联

重扶社稷,再立江山

斡旋天地,补缀乾坤

春夏读书,秋冬狩猎

扫清奸党,恢复中原

(10)明理联

青山不老,绿水长存

三军易得,一将难求

情虽兄弟,义同君臣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11)外貌联

写刘备“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写关羽“丹凤眼,卧蚕眉”;

写张飞“豹头环眼,燕颔虎须”;

写马超“虎体蕴臂,彪腹狼腰”;

写周瑜“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写诸葛亮 “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写魏延“面如重枣,目若朗星”;

写庞统“浓眉掀鼻,黑面短髯”。

(12)内质联

写曹操“有机谋,多权变”;

写孙策“招贤纳士,屈已待人”;

写西凉兵“人人勇健,个个英雄”,

写诸葛亮妻“上通天文、下察地理”。

(13)动作联

写张飞“圆睁环眼,倒竖虎须;

写关羽“剔起卧蚕眉,睁开丹凤眼”;

写荆州百姓“中箭着枪,抛男弃女”;

写曹军“人如潮涌,马似山崩”;

写东吴军“势如飞马,疾似流星”;

写赵云“浑身上下,若舞梨花,遍体纷纭,如飘瑞雪”;

写蜀军“饥餐渴饮,夜住晓行”;

写蜀兵“鞭敲金镫响,人唱凯歌还”。

(14)环境联

写天气“朔风凛凛,瑞雪霏霏”。

写景色“山如玉簇,林似银妆”;

写襄阳“城上遍插旌旗,壕边密布鹿角”;

写元宵“金吾不禁,玉搔无催”,

写泸水“云收雾散,风静浪平”;

写蜀军“鼓角喧天,火炮震地”;

写蜀军“地雷不震,火器无功”;

写天气“清风习习,细雨纷纷”。

(15)回目联

焚金阙董卓行凶,匿玉玺孙坚背约

庞令明抬榇决死战,关云长放水淹七军

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

(16)回尾联

冲天怒气高万丈,仆地肥躯做一堆

欲除君侧宵人乱。须听朝中智士谋

丁原仗义身先丧,袁绍争锋势又危

六搏阻关徒受死,一军拦路复争锋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

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

(17)插入联

弓开如秋月行天,箭去似流星落地

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桩夫,难听虎豹之吼

篇4:三国演义对联故事

三国演义对联故事

《三国演义》三大典型,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曹操奸绝,合称为“三绝”,下面所述的10副对联,正是为塑造这三个典型人物服务的。

1、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此联出自第1回桃园结义中。刘、关、张三人在张飞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祀等项,焚香祭拜而言誓,以上述对联为宗旨,结为异姓兄弟,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其大意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救助困难,扶持危急;上可报效国家社稷,下能安定黎民百姓。全联采用了对偶自对的技法,“同心协力”自对“救国扶危”,“上报国家”自对“下安黎庶”,都很工稳。

2、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此联出自第77回关公显圣中。关羽死后被封为神,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后人题此联于庙前。其大意是:红色的面容显示了赤诚的忠心,骑着赤兔追风马,纵横驰骋时从没有忘记自己是汉帝的武将;在青色的油灯下攻读青史,拿着那把青龙偃月大刀,即使在心灵最隐秘的地方,也没有对不起苍天的丑行。此联的对仗于工稳中见奇巧,对关羽的外貌,坐骑、兵器、爱好以及品德各方面的特点,都做了全面的概括与评价。联语应用了颜色重字对的技巧,四赤对四青,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3、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此联出自第37回二顾草庐中。刘、关、张三人跟童子进诸葛草庐,至中门,刘备见门上大书一联。其大意是: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通过此联揭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德操。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有这样两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来是排阀句,小说作者以肯定句的形式取代了原来的否定之否定的形式,而用作诸葛草庐的门联。但它仍然还是排偶句而非对偶句,干仄极不和谐。

4、徐庶口占二副:

①驽马并麟麟 寒鸦配鸾凤

此联出自第36回走马荐诸葛中,刘备拜徐庶为军师,曹仁领大军进攻新野,徐庶辅佐刘备使得曹军三战皆北,败回许昌。曹操用程昱计骗走锋庶,徐庶临行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当刘备问“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时,徐庶以此联应答。其大意是:我与他相比,是小巫见大巫,相差何止十万八于里!全联对仗工稳,“驽马”“寒鸦”形名偏正词组对,“麒麟”“鸾凤”并列词组对。

②经天纬地之才 出鬼入神之计

此联出自第39回博望坡用兵中,曹操命夏侯领兵十万以窥新野,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徐庶说,刘备得诸葛亮为辅如虎生翼。当曹操问诸葛亮是何人时,徐庶用此联称赞他的才智。其大意是:诸葛亮有规划天地的奇才和绝妙高超的计谋,

夏侯不服,结果诸葛亮博望坡火攻大败曹军而使之退回许昌,曹操丧胆,关张折服。

5、诸葛亮口占联四副:

①笔下虽有千言 胸中实无一策

此联出自第43回舌战群儒中。诸葛亮为联吴抗曹而出使江东,在谒见孙权之前,与江东文武二十余人会于外堂,其中张昭等多数文臣主张降曹,知诸葛亮来意,故意挠起论争,欲使诺葛亮知难而退。谁知诺葛亮从容不迫,对答如流。此联是诸葛亮回击程德抠说自己:“为儒者所笑”而对“小人之儒”的描画。其大意是:小人之儒只会夸夸其谈,却不能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②沉鱼落雁之容 闭月羞花之貌

此联出自第44回智激周瑜中。周瑜本来主战,却故意装作主降,鲁肃信以为真而与之争论。诸葛亮早看穿了周瑜心思,也故意说主降,并说曹操之所以大军甫征,目的之一就是要取江东二美人大乔和小乔。曹操本是好色之徒,而二乔国色天香,是那么美!诸葛用此联来形容她俩的容貌。其大意是:简直是太美了!鱼见了沉入水底,雁见了降落沙洲;月见了躲进云层,花见了含羞低头。周瑜听罢,大骂曹操欺人太甚,方说出本意。并希望诸葛亮助一臂之力,共破曹贼。

③伏路把关饶于敬 临江水战有用郎

此联出自第45回三江口斗智中,周瑜因知诸葛亮有王佐之才,便请其兄诸葛瑾劝其弃刘备而事东吴,结果未成。周瑜转恨诸葛亮,存心欲诛杀之,便请诸葛亮星夜往聚铁山断曹操粮道。诸葛亮欣然领诺,转而假托江南童谣而口占了上联,来激将周瑜。其大意是:鲁肃等人只能伏路把关而不能水战;周瑜只堪临江水战而不能陆战。周瑜被激怒,更自领军去断操粮遭。诸葛亮笑而阻之,操贼平生惯断人粮道,今必有备。周瑜播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

④准备窝弓以擒猛虎 安排番饵以钓整鱼

此联出自第56回三气周瑜中。周瑜定下了假途灭虢之计,虚名取川,实取荆州。刘备向诸葛亮问计时,诸葛亮口占了这副对联。其大意是:准备好弯穹的强弓硬弩来擒拿凶猛的老虎,安排下喷香的诱饵引料来钓取硕大的老鳖。具体内容是令赵云领兵在荆州城内严阵以待,关羽,张飞、黄忠、魏延四路兵马包抄其后,齐声喊:“活捉周瑜”,周瑜气得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咬牙切齿,赌气真要去取西川。行至巴丘,上流又有刘封、关平领军截住水路。周璃愈怒。忽又报诸葛亮遣人送书至,周瑜看后仰天长叹:“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第24回尾有一副类似的对联:整备窜弓射猛虎安排香饵钓鳌鱼总之,通过徐庶的二副口占联和诸葛亮自己的四副口占联,充分表现了诸葛亮作为智慧化身的艺术形象。这是作者花了最多心血、作了最大努力的一个艺术形象。

6、孔融抒怀联:座上客常满 杯中酒下空

此联出自第11回北海救孔融中。孔融极好宾客,经常吟咏此联以抒怀。其大意是:我极其好客爱友,怛愿友朋满座,宾客迎门;酒杯不空,酒香四溢。常用杯中酒,酬劳座上客。此联表现了孔融交朋接友、好客酬宾的情趣。第23回孔融向曹操推荐自己的好朋友弥衡出使荆州说刘表,弥衡击鼓骂曹。第40回曹操拟南征刘表、孙权,孔融谏阻。曹操不纳,孔融叹息这是“以至不仁伐至仁”。榔虑密告曹操,并说“衡赞融曰仲尼不死,融赞衡曰颜回复生。向者弥衡之辱丞相,乃融使之也。”曹操大怒,命人将孔融满门抄斩。该回所引后人赞诗中化用了这副对联“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

篇5:《三国演义》中歇后语

《三国演义》中歇后语

(一)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三)过五关斩六将——过关斩将;

(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五)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六)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七)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八)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九)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十)关公面前舞大刀——献丑;

(十一)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十二)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科;

(十三)看三国掉泪——替古人担忧

(十四)曹操下江南——来得凶败得惨

(十五)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计

(十六)关公赴会——单刀直入

(十七)诸葛亮征孟获——收收放放

(十八)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十九)张飞使计谋——粗中有细

(二十)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

(二十一)曹操遇蒋干——倒了大霉

(二十二)张飞贩私盐——谁敢检查

(二十三)诸葛亮的鹅毛扇——神妙莫测

(二十四)曹操作事——干干净净

(二十五)张飞卖秤锤——人强货硬

(二十六)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二十七)曹操杀华佗——讳疾忌医

(二十八)张飞卖肉——光说不割

(二十九)诸葛亮借箭——有借无还

(三十)曹操用计——又奸又滑

(三十一)张飞战关公——忘了旧情

(三十二)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顾全大局

(三十三)曹操战宛城——大败而逃

(三十四)张飞吃豆芽——一盘小莱

(三十五)诸葛亮要丑妻——为事业着想

(三十六)曹操杀吕伯奢——将错就错

(三十七)张飞妈妈姓吴——无事(吴氏)生非

(三十八)诸葛亮招亲——才重于貌

(三十九)后主降魏——不知羞耻

(四十)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四十一)张飞抓耗子——大眼瞪小眼

(四十二)诸葛亮用兵——神出鬼没

(四十三)曹操败走华容道——走对了路子

(四十四)张飞绣花——粗中有细

(四十五)诸葛亮的锦囊——神机妙算

(四十六)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

(四十七)张飞穿针——粗中有细

(四十八)诸葛亮隆中对策——有先见之明

(四十九)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五十)草船借箭——多多益善

(五十一)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五十二)关公开凤眼——要杀人

(五十三)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五十四)董卓戏貂蝉——死在花下

(五十五)关羽卖肉——没人敢来

(五十六)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五十七)貂蝉唱歌——有声有色

(五十八)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五十九)孔明练琴——老生常谈

(六十)司马炎废魏主——袭用老谱

(六十一)对着张飞骂刘备——找气惹

(六十二)关帝庙求子——踏错了门

(六十三)诸葛亮草船借箭——有把握

(六十四)蒋干盗书——上了大当

(六十五)诸葛亮吊孝——装模作样

(六十六)黄忠射关公——手下留情

(六十七)鲁肃宴请关云长——暗藏杀机

(六十八)关公照镜子——自觉脸红

(六十九)关公喝酒——不怕脸红

(七十)诸葛亮用空城计——不得

(七十一)东吴招亲——弄假成真

(七十二)关云长走麦城——大难临头

(七十三)诸葛亮唱空城计——没办法

(七十四)司马懿破八卦阵——不懂装懂

(七十五)关羽赴宴——有胆有魄

(七十六)诸葛亮当军师——名副其实

(七十七)周瑜讨荆州——费力不讨好

(七十八)关帝庙里拜观音——找错了门

(七十九)关帝庙里挂观音像——名不符实

(八十)诸葛亮当军师——办法多

(八十一)鲁肃讨荆州——空手而去空手而回

(八十二)吃曹操的饭想刘备的事——人在心不在

(八十三)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八十四)关公战李逵——大刀阔斧

(八十五)关云长刮骨疗毒——全无痛苦之色

(八十六)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八十七)关云长刮骨疗毒——若无其事

(八十八)刘备三上卧龙岗——就请你这个诸葛亮

(八十九)董卓进京——不怀好意

(九十)关云长刮骨下棋——若无其事

(九十一)关云长放屁——不知脸红

(九十二)刘备编草鞋——内行

(九十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九十四)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九十五)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

(九十六)周喻打黄盖——装样子

(九十七)张飞讨债——声势凶

(九十八)周瑜打黄盖——两相情愿

篇6:三国演义中经典句子

1) 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2)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3)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不识其主而事之,是无智也!今日受死,夫何足惜!

4) 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疑贰之见,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5)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6) 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7) 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

8)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9)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10)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11) 袁将军外宽而内忌,不念忠诚。若胜而喜,犹能赦我;今战败则羞,吾不望生矣。

12)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13) 曹操奸雄世所夸,曾将吕氏杀全家。如今阖户逢人杀,天理循环报不差!

14) 仆虽一介书生,今蒙主上托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负重故也。

15)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篇7:三国演义中经典句子

1) 曹操于黄昏时分,引军至西寨,四面突入。寨兵不能抵挡,四散奔走,曹操夺了寨。

2) 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非主公所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王霸之计。

3) 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

4) 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

5) 正言间,百姓发喊,又撞出一枝军来。赵云拔枪上马看时,面前马上绑着一人,乃糜竺也。背后一将,手提大刀,引着千余军。乃曹仁部将淳于导,拿住糜竺,正要解去献功。赵云大喝一声,挺枪纵马,直取淳于导。导抵敌不住,被云一枪刺落马下,向前救了糜竺,夺得马二匹。

6) 且说董承自刘玄德去后,日夜与王子服等商议,无计可施。建安五年,元旦朝贺,见曹操骄横愈甚,感愤成疾。帝知国舅染病,令随朝太医前去医治。此医乃洛阳人,姓吉,名太,字称平,人皆呼为吉平,当时名医也。平到董承府用药调治,旦夕不离;常见董承长吁短叹,不敢动问。

7) 卓临行,教诸门放火,焚烧居民房屋,并放火烧宗庙宫府。南北两宫,火焰相接;长乐宫庭,尽为焦土。又差吕布发掘先皇及后妃陵寝,取其金宝。军士乘势掘官民坟冢殆尽。董卓装载金珠缎匹好物数千余车,劫了天子并后妃等,竟望长安去了。却说卓将赵岑,见卓已弃洛阳而去,便献了汜水关。孙坚驱兵先入。玄德关张杀入虎牢关,诸侯各引军入。

8) 玄德正慌,方欲自战,高览后军忽然自乱,一将冲阵而来,枪起处,高览翻身落马。视之,乃赵云也。玄德大喜。云纵马挺枪,杀散后队,又来前军独战张邰。邰与云战三十余合,拨马败走。云乘势冲杀,却被邰兵守住山隘,路窄不得出。正夺路间,只见云长关平周仓引三百军到。两下相攻,杀退张邰。各出隘口,占住山险下寨。玄德使云长寻觅张飞。原来张飞去救龚都,龚都已被夏侯渊所杀;飞奋力杀退夏侯渊,迤逦赶去,却被乐进引军围住。云长路逢败军,寻踪而去,杀退乐进,与飞同回见玄德。

9) 当时手足似瓜分,信断音稀杳不闻。今日君臣重聚义,正如龙虎会风云。

10) 可怜曹操的十万大军被一把大火烧得精光,诸葛亮初出茅庐就立了大功。

11) 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

12) 亦岂效区区书生,数黄论黑,舞文弄墨而已乎?

13) 十万貔貅十万心,一人号令众难禁。拔刀割发权为首,方见曹瞒诈术深。

14) 豹子尾摇穿画戟,雄兵十万脱征衣。

15) 运筹又遇强中手,斗智还逢意外人。

16) 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冬冬。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

17) 生死无二志,丈夫何壮哉!不从金石论,空负栋梁材。辅主真堪敬,辞亲实可哀。白门身死日,谁肯似公台!

18) 大丈夫处世,当努力建功立业,著鞭在先。今若不取,为他人所取,悔之晚矣。

19) 曹操原想一举平定江东,不想初次交锋,就吃了败仗,心里非常生气,这天,他召集文武百官,商量进兵之策。

20) 洪水滔滔淹下邳,当年吕布受擒时:空余赤兔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缚虎望宽今太懦,养鹰休饱昔无疑。恋妻不纳陈宫谏,枉骂无恩大耳儿。

篇8:三国演义中经典句子

1) 皇天将崩兮后土颓身为帝姬兮命不随。生死异路兮从此毕奈何茕兮心中悲!

2) 周玉婷说曹操中了连环机,非常高兴。这天,他来到江边视察,忽然一阵西北风刮来,把一面旗刮挂到周瑜脸上,只见周瑜长叹一声,口吐鲜血,昏倒在地。

3) 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4) 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

5) 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

6) 曹瞒兵败走华容,正与关公狭路逢。只为当初恩义重,放开金锁走蛟龙。

7) 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8) 卧龙南阳睡未醒,又添列曜下舒城。苍天既已生公瑾,尘世何须出孔明!

9)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0) 前无去路,诸军何不死战?

11) 这一夜大火,烧得曹军焦头烂额,几十万军顷刻瓦解,曹操也顾不上收拾残军,在张辽,徐晃等将士的掩护下,好不容易才冲出了包围。

12) 血染征袍透红甲,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幼主,只有常山赵子龙。

13) 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策,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14)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

15) 腐草之萤光,怎及天心之皓月?

篇9:三国演义中故事

曹操大军沿江结寨,训练水军,准备吞并江东。东吴君臣惊疑忧惧,和战不定。为联吴抗曹,诸葛亮随鲁肃过江意图说服孙权。

鲁肃引诸葛亮见了东吴的一群谋士,东吴第一大谋士张昭首先发难,最后被诸葛亮说得哑口无言,东吴的谋士一个接一个地向诸葛亮发难,先后有七人之多,都被诸葛亮反驳得有口难辩。

诸葛亮在众多东吴群儒面前滔滔不绝的论战,与东吴君臣谈论天下大势,指出和战利害,终于说服孙权,与刘备联合抗曹,扭转不利的形势。

篇10:三国演义中故事

曹操的官兵在经过麦田时,都下马用手扶着麦秆,小心地蹬过麦子,这样一个接着一个,相互传递着走过麦地,没一个敢践踏麦子的。老百姓看见了,没有不称颂的。有的望着官军的背影,还跪在地上拜谢呢。

曹操骑马正在走路,忽然,田野里飞起一只鸟儿,惊吓了他的马。他的马一下子蹿入田地,踏坏了一片麦田。

曹操立即叫来随行的官员,要求治自己践踏麦田的罪行。官员说:“怎么能给丞相治罪呢?”

曹操说:“我亲口说的话都不遵守,还会有谁心甘情愿地遵守呢?一个不守信用的人,怎么能统领成千上万的士兵呢?”随即抽出腰间的佩剑要自刎,众人连忙拦住。

这时,大臣郭嘉走上前说:“古书《春秋》上说,法不加于尊。丞相统领大军,重任在身,怎么能自杀呢?”

曹操沉思了好久说:“既然古书《春秋》上有‘法不加于尊’的说法,我又肩负着天子交给我的重要任务,那就暂且免去一死吧。但是,我不能说话不算话。我犯了错误也应该受罚。”

于是,他就用剑割断自己的头发说:“那么,我就割掉头发代替我的头吧。”

曹操又派人传令三军:丞相践踏麦田,本该斩首示众,因为肩负重任,所以割掉头发替罪。

剪头发是件很正常的事,可是,古代人认为:头发是从父母那里继承来的,随便割掉不仅大逆不道,而且还是不孝的表现。曹操作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家,能够割发代首,严于律己,实属难能可贵。

篇11:三国演义中故事

刘备利用周瑜、曹仁厮杀之际,乘虚袭取了南郡、荆州、襄阳。周瑜十分气愤,此时正值刘备丧偶,周瑜计上心来,想以招亲之计,借此来囚禁刘备以索讨荆州。

赵云陪刘备前往南徐同孙权之妹孙夫人成亲。临走,诸葛亮给了赵云三个锦囊。吩咐到南徐时打开第一个,到年底时打开第二个,危急无路时打开第三个。

赵云照吩咐到了南徐打开第一个锦囊,大肆宣扬婚讯,结果周瑜安排的假戏成真,周瑜心里叫苦不迭。当刘备迷恋新婚生活时,赵云打开第二个锦囊,与刘备说曹军要报赤壁之仇,荆州危急要他赶快回去,刘备和孙夫人借口去江边祭祖,一路向荆州方向奔去。

被孙权、周瑜派出的军队拦住去路,赵云打开第三个锦囊,刘备依计想孙夫人哭诉孙权、周瑜用美人计诱杀自己的阴谋,夫人大怒,斥退追兵。刘备安全回到荆州,周瑜派追兵追赶,被诸葛亮安排的伏兵杀得大败,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

篇12:三国演义中主要故事

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曹操在官渡巧施计谋,以少胜多,大败袁绍,使得袁绍的主力几乎全部被歼。随后,曹操逐步统一了中国的北方,一度依附于袁绍的刘备迫于形势,只得南下投靠荆州的刘表。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到隆中三顾茅庐,将诸葛亮请出来做自己的军师。

当时,刘表与江东孙权战事失利,曹操也在打荆州的主意。荆州内部各个集团之间也矛盾重重。刘表宠爱后妻蔡夫人生的儿子刘琮,而不喜欢前妻生的大儿子刘琦。在刘琮这一派人的压抑下,忠厚老实的刘琦很为自己的前途担心,但苦于想不出避祸自保的办法,心里十分忧虑。

一次,刘琦乘刘表把刘备、诸葛亮请到荆州议事的机会,邀请诸葛亮到他家的后花园观赏游玩。喝茶之间。刘琦对诸葛亮说:“我的继母不能容我,希望先生想个法子救救我。”诸葛亮推辞说:“我是作为客人寄居在你们这里,怎么敢参与你们家庭内的事情啊?倘若泄露出去,那真为害不浅。”说完,就要走。

刘琦把他挽留密室喝酒。喝酒之中,刘琦又请诸葛亮教他一个自救的办法,又被诸葛亮推辞了。

刘琦又以请诸葛亮到他的楼上看古书为由,把诸葛亮请上一座小楼,令人撤去楼梯(原文是“共上高楼,令人去梯”),再次请求,跪在地上哭着说:“我几次向您请教自救的好计策,您怕泄漏,不肯说,今天在这里,上不着天,下不沾地,您说的话,只有我一个人听到,您就放心地谈吧!如果您还不肯谈,我只好现在就死在您的面前了。”

谙葛亮没有办法,就教他去向刘表请求带兵镇守江夏,以此达到避祸的目的。第二天,刘琦依计而行,果然避过了刘琮集团的迫害。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相关文章:

1.三国演义中的好词好句

2.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简介

3.三国演义中的故事精选

4.四大名著中的对联

5.三国演义中赞美诸葛亮的诗句

6.《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中的女性英雄

7.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

8.金庸作品中的对联

9.三国演义随笔

10.歇后语三国演义

下载word文档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