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 (高二必修四)
“hfal1207”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 (高二必修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 (高二必修四),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 (高二必修四)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
学习目标:
1、理解这首词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3、背诵全词。
学习过程: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 ,号 ,谥号文忠, 著名文学家。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被贬任地方官。元佑中,旧党执政,苏轼内调,任翰林学士等职,因与司马光在政见上发生分歧,被旧党所恶,再次外调,等新党重新上台,苏轼受到重重的打击。宋徽宗即位,苏轼遇赦,第二年死于常州。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创作上,几乎是一位全才。
散文方面,与其父 、其弟 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诗歌方面,是宋代诗坛上的杰出诗人,和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被誉为北宋四大诗人,和 并称“苏黄”。词的创作上,扩展了词的境界,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与南宋豪放派词人 并称“苏辛”。书画方面,和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著有《苏东坡全集》。苏轼注重提携后人,有出其门下的“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和张耒。
2、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来黄州之前,因“乌台诗案”他曾下狱,险遭杀身之祸。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这首诗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是豪壮的,跟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显然不同。
3、前人对东坡的词的评论
《四库全书提要东坡词提要》云:“词自晚唐、五代以来,以清切婉丽为宗,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寻源溯流,不能不为之别格,然谓之不工则不可。故今日尚与花间一派并行,而不能偏废。”《历代诗余》引晁以道云:“绍圣出,与东坡别于汴上,东坡酒醒,自歌《古阳关》,则公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裁减,以就声律耳。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
4、词牌的来历
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二、文言知识梳理,理解整首词意
1、字音
公瑾( ) 羽扇纶( )巾 樯( )橹 酹( )
2、通假字
一尊还酹江月
3、古今异义
千古风流人物
大江东去
4、特殊句式
多情应笑我
5、特殊修辞
樯橹灰飞烟灭
三、有感情的'诵读全诗
作为豪放派代表词人的苏轼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不再拘于传统的离愁别绪,反映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拓宽了词的题材;使词的形式不再为规定的宫调、身律所束缚,一扫词的柔弱气息,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词气势雄伟,一泻千里,提高了词的意境。《赤壁怀古》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
四、研读课文
1、找出有关描写周瑜的诗句,诵读并分析周瑜的人物形象。
2、作者把周瑜放在怎样的背景下来写的:有哪些景物?如何描写的(手法)?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把周瑜放到这样一幅景象中去写?
4、为什么单单怀周瑜?(结合作者自身状况)
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五、答疑解惑
六、归纳主旨
全词由江带出,景、史、情浑然一体,洋溢着一种 、 、 的豪放激情,三维一体构成了一种心情,这就是词的主旨所在。
七、有感情的诵读全词并背诵全词
刘莉
篇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宋词的特点。
2、具体领会宋代几位著名词人作品的风格。
3、豪放派和婉约派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鉴赏不同风格的词作品。
[教学方法]
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指导:
1、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2、补充注音:
瑾 jǐn 樯 qiáng
3、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 “ 山体曰石 ” 。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 “ 二乔 ” 。 “ 大乔 ” 嫁给孙权的哥哥对策, “ 小乔 ” 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 “ 铜雀春深锁二乔 ” 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 “ 二乔 ” 掳为己有的典故。
了: “ 初嫁了 ” 就是刚嫁过去。 “ 了 ” 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借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 “ 强虏 ” 或 “ 狂虏 ” ,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二、讨论分析课文
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
2、应如何评价苏武 “ 人生如梦 ” 的感慨?(结合语境)
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4 .作者作品提示:
苏轼( 1036 一 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上,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廷,被捕入狱,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这时作者 47 岁,自觉功名事业还没有成就,就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怀抱。
5 .教师范读以及听读课文的录音。
6 .讲读上片。
( 1 )一、二、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有谁说说它的好处在哪里?
词一开篇,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入眼底,引起怀古思绪。境界开阔,气象恢宏,笼罩全词。大江东去,淘空一切,唤起我们所有的向往。 “ 浪 ” 怎能冲洗手古风流人物呢?显然是作者的感情在起作用,使无数杰出人物在诗人的视野里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由江水的流逝想到岁月的无情,引发历史想象,非常自然。我们知道,孔夫子早就有 “ 逝者如斯夫 ” 的嗟叹。这三句写景和抒情议论结合得天衣无缝。给人以强烈的感情冲击,并产生对历史和人生的思索。
( 2 )四、五句点明什么,写赤壁为何要假借他人之口?
第四句引出历史上的 “ 风流人物 ” ,这一句进一步提出 “ 三国周郎赤壁 ” 作为一篇主脑,文章由此生发开去。
“ 人道是 ” 三字用得极巧,点明此处赤壁并不一定是赤壁之战的所在地(看课文注释①)诗人只是借此抒发感情,并不想做考据家。
( 3 )六、七、八句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
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 “ 乱 ” 写出险怪, “ 穿 ” 写出高峪。再写江面波涛, “ 惊 ” 写汹涌, “ 拍 ” 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 卷 ” 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 4 )九、十句在全篇中起到什么作用?
这一句承上启下。 “ 江山如画 ” 是从眼前景色得出的结论。江山如此秀美,人物又是一时俊杰之土。这长江、这赤壁,岂不引起人们怀古之幽情?于是便引出下面一大段抒情。
( 5 )学生齐读上片,体会景中之情,.总结内容。
描写赤壁景象,引起对古代英雄的缅怀,充溢着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7 .讲读下片。
( 1 )上片重写景,下片 “ 遥想 ”一词接应上文,心往神驰,八百七十四年前的周瑜就在作者描写的赤壁雄奇壮丽景色中出现了。阅读下片前六句,讨论苏武刻画了周瑜什么样的形象?
教师提示:描写了周瑜雄姿英发风流俊雅的英雄形象。 小乔初嫁 “ 美人衬英雄,写尽俊伟风姿。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 198 )乔玄把自己美丽的次女嫁给周瑜,不久吴主孙权又拜周瑜为大都督,这时周瑜才二十四岁。 ” 羽扇纶巾 “ ,描写周瑜儒将装束,手握羽扇,头戴纶巾,从容闲雅,一派儒将风度。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以曹操水军的惨败衬托周瑜指挥若定蔑视强敌的气概。小乔初嫁距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瑜三十四岁)十年,放在一起写,是为了突出地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建立功业的形象。
( 2 )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武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 3 )分小组讨论:后五句是怎样写人生感慨的?
” 故国神游 “ ,承接上文,道出了对英雄时代、英雄人物的疾情向往。这种向往在两鬓斑白年近半百功业无成的现实面前变得可笑。 ”
多情应笑我 “ 是倒装句,须解作:应笑我多情。这里用自嘲方式写自己的感伤,感情大落,最终发出 ” 人生如梦 "的感慨,以呼应首三句。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
篇3:《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杰
教学目标:
1.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英雄形象的塑造;
3、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于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豪放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说,这首词应该由关西大汉,抬着铜琵琶、敲着铁绰板来唱。到底是怎样的豪放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影片,听朗诵,感受豪放词风。
二.自主阅读:
听录音,感受豪放;
让学生集体随影片同步模仿阅读。师把影片的声音调到微弱。
师:这首词属于豪放派代表作,毫无疑问。但是我们在学习中怎么能只做个听话的乖学生呢?说它是豪放词总归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想一想:原因是什么呢?
请大家借助补充注释,自主疏通字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上网浏览创作背景(苏轼是如何被贬谪到黄州来的);搜索关键词:乌台诗案。
可参看链接:自主阅读目标
背景概括:
1.对王安石新政中部分措施持反对意见,被人利用,罗织了“毁谤君相”的罪名;
2.苏轼才华横溢,深得神宗赏识,招致许多朝臣的嫉妒和攻击;
3.神宗亦欲借此机会挫其锐气,并无杀他之意,遂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三.深度阅读:
板块一:上阕 环境描写
同学们初步感知了这首词鲜明的豪放风格。豪放风格也体现在上阕的环境描写中。师读上阕。环境描写给我们的总体感受可以用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来概括。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作者的用字上。
1、很多评论家都认为此处的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试以“乱”“惊”、“穿”“拍”“卷”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每个人只须分析一字即可。(可借助金山词霸查阅“惊”。)
明确:“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2、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本词上阕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呢?搜索关键词: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可以提供人物活动的广阔空间,显示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环境描写可以展现地区风貌和风土人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3、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4、环境描写可以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5、环境描写可以渲染烘托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启思: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明确:环境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刚才同学们分析讨论了上片环境描写中用字的精妙,并且明确了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此外,“长江”和“浪”也是内涵丰富的意象。孔子曾有“逝者如斯夫”之叹,感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因此,“长江”和“浪”字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何意味?
明确:“长江”乃历史的长河之喻,“浪”既是长江之浪,又比喻历史长河之浪。
师:好。由上文的写景出发,作者生发感叹:江山如画,地灵人杰,如此美景,自然孕育出众多豪杰,启出下阕对英雄人物的描写。让我们进入深度阅读的第二板块:英雄人物的塑造。方法:在比较阅读中领会词人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方法。
先请一位男同学为我们朗读有关周瑜的诗句。
板块二:下阕 怀古
比较:英雄诗篇。
互动探究式阅读:
1.《八阵图》中前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侠客行》中前两句着重从哪方面刻画了这位侠客的形象?
2.是否已经获得了一些启示?想想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 链接:历史上的周瑜一、周瑜二(链接的内容可课后阅读)
明确:
1、美女衬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小乔初嫁了”)
2、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志气昂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3、描写功绩韬略,表现周瑜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非凡才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面对这滚滚东去的江水,感受着雄浑壮阔的赤壁景色,自然而然地要想到此处曾经涌现出的无数英雄人物,尤其是周瑜。此时,苏轼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四.进入合作、探究阅读板块,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说周瑜如果死后有知,魂魄回到当年的赤壁来,一定会笑我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斑白了吧!这里有种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
师:阅读离不开批判的精神。批判是创新的灵魂,但是批判要有触发点,创新更应以事实为基础。在阅读此词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批判的精神。
讨论:对于词中“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两句的思想感情,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教参上说:“‘人生如梦’两句,貌似超脱,实是无可奈何的感慨。封建士大夫失意时往往发出‘人生如梦’的感叹,这是作者思想上消极的一面。”你有什么看法?
请根据整首词,联系苏轼的生平、思想和.写作背景,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要有根有据,能自圆其说即可。链接:苏轼的生平与思想
讨论方向提示:
观点一:诗句含有消极成分,与前文的豪壮情调不合。
观点二:自我安慰之辞,诗人在身心受到巨大打击时的自慰之辞。
启思:旷达与消极是否一致?
教师.总结:反映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激荡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可概括为:对比――惭愧――奋发
小结: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他一方面仰慕屈原、诸葛亮、陆贽等经世济时的人物,希望尊主忧国,渴望建功立业;一方面又酷爱陶潜,追慕老庄,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能够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又跟和尚亲密往来,精通禅学。儒、道、佛三家思想,本来是矛盾的,但苏轼习惯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区别对待,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观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人生如梦”的感慨。这首词具有感奋和感伤的双重色彩。苏轼的感伤是由于建功立业的激切热望不能实现而萌发的,我们应当更多地体会他对事业对人生的激情和思索,而不是伤感。“人生如梦”反过来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人生的追求,这也正是这首词的理趣所在。从语言上体会这首词,也是“奋”压倒了“伤”。意境壮阔,风格豪放,反映了苏轼的宽阔胸襟。
其它观点列举:
1、被捕入狱,谪居黄州,对他的打击是巨大的。在他看来是怀才不遇,遭人陷害,并使他壮志难酬。“人生如梦”两句,正是这种身受迫害、怀才不遇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一种无人理解而寄托于江月的旷达。
2、“人生如梦”两句是诗人由江山人物的推移和自己“早生华发”的对比中发出的。长江依旧,英雄已逝;幼时壮志犹在,而今年近“知命”,“早生华发”,就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暂与万事皆休的悲凉。这是一种人之常情,怎能说是消极的呢?
3、这种感慨,是由追慕古代英雄引起的。和周瑜那么年轻就建立了赫赫战功而千古流芳比较起来,就不能不激起自己一种老之将至而壮志难酬的深沉苦闷,就不能不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惭愧。这种对比英雄自愧自己功业无成的伤感,不正包含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吗?
五.教师.总结归纳:
苏轼的豪放词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题材来看,怀念古代的英雄及其丰功伟业;
2、从主旨来看,是抒发对英雄的赞美和壮志难酬的慨叹;
3、景物描写来看,描写的都是意境高远、雄浑壮阔的景物;
因此,我们认为,《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集中体现了豪迈雄健、慷慨奔放的词风。同学们以后学习了柳永的《雨霖铃》后,可从这些方面作比较阅读。
六.课堂交流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了多少英雄豪杰。
独自踯躅于冰冷的寒夜,你是否在为遭遇挫折而困苦不堪?徘徊在血色黄昏的江畔,你是否在为生活的不顺而将痛苦放大?哦,不!你回答说,挫折是人生的常态。你曾平和地吟出“一蓑烟雨任平生”;骄傲地写下“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诗句。你以宽容的胸怀对待他人,以豁达的态度面对人生,你以真情的诗句、你以历尽风雨后的坦然告诉人们:生活的风雨永远也摧不倒真诚而执着的人,除非你自己放弃!正视挫折、淡化痛苦,既洗练了你豪放的词风,也沉淀了你厚实的人生。
让我们把杯中的美酒洒进滚滚东逝的长江水吧,向逝去的英雄、向往昔的岁月庄严地许诺:生活的风雨总会过去,让我们从头来过!
这是老师在反复读了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后获得的一点感悟。
篇4:《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文杰
教学目标 :
1.体会词人的豪放词风,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掌握一些常用的鉴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情与景的自然结合;
2.英雄形象的塑造;
3、如何理解“人生如梦”。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对于苏轼,我们并不陌生。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宋神宗元丰三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充团练副使。元丰五年,四十五岁的他在游赤壁时,吊古抒怀,写下了豪放词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有人说,这首词应该由关西大汉,抬着铜琵琶、敲着铁绰板来唱。到底是怎样的豪放呢?让我们一起来看影片,听朗诵,感受豪放词风。
二.自主阅读:
听录音,感受豪放;
让学生集体随影片同步模仿阅读。师把影片的声音调到微弱。
师:这首词属于豪放派代表作,毫无疑问。但是我们在学习中怎么能只做个听话的乖学生呢?说它是豪放词总归是有原因的,我们应该想一想:原因是什么呢?
请大家借助补充注释,自主疏通字词;了解相关文学常识;上网浏览创作背景(苏轼是如何被贬谪到黄州来的);搜索关键词:乌台诗案。
可参看链接:自主阅读目标
背景概括:
1.对王安石新政中部分措施持反对意见,被人利用,罗织了“毁谤君相”的罪名;
2.苏轼才华横溢,深得神宗赏识,招致许多朝臣的嫉妒和攻击;
3.神宗亦欲借此机会挫其锐气,并无杀他之意,遂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三.深度阅读:
板块一:上阕 环境描写
同学们初步感知了这首词鲜明的豪放风格。豪放风格也体现在上阕的环境描写中。师读上阕。环境描写给我们的总体感受可以用雄浑壮阔、撼人心魄来概括。这种特点集中体现在作者的用字上。
1、很多评论家都认为此处的形容词和动词用得传神,试以“乱”“惊”、“穿”“拍”“卷”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效果。每个人只须分析一字即可。(可借助金山词霸查阅“惊”。)
明确:“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字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字本义为“马骇也”,意即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之汹涌;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写出了波涛力量之大,展示了一幅阔大的雪浪图。
2、环境描写在文章中往往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本词上阕中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呢?搜索关键词:环境描写的作用。
1、环境描写可以提供人物活动的广阔空间,显示事件发展的时代背景。
2、环境描写可以展现地区风貌和风土人情,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3、环境描写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
4、环境描写可以从侧面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5、环境描写可以渲染烘托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启思:长江有汹涌的时候,也有平静的时候,作者为什么写长江壮阔之景,而不写长江平静之景?
明确:环境描写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寥寥数笔便勾画了它的雄奇壮丽,令人想到当年赤壁鏖战的壮阔场面,为下片追怀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渲染了环境气氛,为英雄的出场创设一个广阔的背景。
刚才同学们分析讨论了上片环境描写中用字的精妙,并且明确了此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此外,“长江”和“浪”也是内涵丰富的意象。孔子曾有“逝者如斯夫”之叹,感叹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因此,“长江”和“浪”字除了字面意义外,还有何意味?
明确:“长江”乃历史的长河之喻,“浪”既是长江之浪,又比喻历史长河之浪。
师:好。由上文的写景出发,作者生发感叹:江山如画,地灵人杰,如此美景,自然孕育出众多豪杰,启出下阕对英雄人物的'描写。让我们进入深度阅读的第二板块:英雄人物的塑造。方法:在比较阅读中领会词人塑造英雄人物形象的方法。
先请一位男同学为我们朗读有关周瑜的诗句。
板块二:下阕 怀古
比较:英雄诗篇。
互动探究式阅读:
1.《八阵图》中前两句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侠客行》中前两句着重从哪方面刻画了这位侠客的形象?
2.是否已经获得了一些启示?想想苏轼是怎样塑造周瑜形象的? 链接:历史上的周瑜一、周瑜二(链接的内容可课后阅读)
明确:
1、美女衬英雄,表现出周瑜的风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小乔初嫁了”)
2、面描写周瑜气概风度,表现周瑜风度翩翩,志气昂扬。(“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3、描写功绩韬略,表现周瑜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的非凡才华。(“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面对这滚滚东去的江水,感受着雄浑壮阔的赤壁景色,自然而然地要想到此处曾经涌现出的无数英雄人物,尤其是周瑜。此时,苏轼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情感呢?
四.进入合作、探究阅读板块,理解词人的思想感情。
师:“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是说周瑜如果死后有知,魂魄回到当年的赤壁来,一定会笑我多情善感,头发早早地斑白了吧!这里有种政治理想落空的悲哀。
师:阅读离不开批判
篇5:《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常规演讲
导入:
我们星期天到长江去采风,大家都写了不少作文,谁愿意交流?
(3--4名同学交流)
面对浩瀚长江,苏轼和我们一样感慨万千。(多媒体范读《赤壁怀古》)
尽管地点不同,但我们和大文豪还是有不少共同的情愫。接下来请大家一边阅读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边拿自己的作文与之比较,看看有什么收获。(学生阅读、比较)
我们还是老规矩,按学习小组先小范围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问题abc)
分组讨论
写景
哪几句好?(学生读)
我们比较一下自己的作文是如何写景的,看课文写景好在哪?(讨论)(写景:用词、修辞)
再看几句同样写水的诗句。(多媒体“写水”)
学生讨论3。
写人
文中怀古的对象?(周瑜)
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众说纷纭、介绍周瑜)
我们应该如何把人写好?(讨论)(写人:特征、典型)
解答问题a:作者为什么先写“小乔”?(讨论)
人生得意2、裙带关系3、和自己对比)
(三)伤今
谁来介绍苏轼的生平?(介绍苏轼)
填表:
项目
年龄
婚姻
外貌
篇6:念奴娇 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虏)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
【注释】
⑴念奴娇:词牌名。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赤壁:此指黄州赤壁,一名“赤鼻矶”,在今湖北黄冈西。而三国古战场的赤壁,文化界认为在今湖北赤壁市蒲圻县西北。
⑵大江:指长江。
⑶淘:冲洗,冲刷。
⑷风流人物:指杰出的历史名人。
⑸故垒:过去遗留下来的营垒。
【译文】
大江浩浩荡荡向东流去,滔滔巨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那就是三国周瑜鏖战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谈笑之间,强敌的战船烧得灰飞烟灭。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赏析】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同时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谪居黄州时所写,当时作者四十七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两年余。苏轼由于诗文讽喻新法,为新派官僚罗织论罪而被贬,心中有无尽的忧愁无从述说,于是四处游山玩水以放松情绪。正巧来到黄州城外的赤壁(鼻)矶,此处壮丽的风景使作者感触良多,更是让作者在追忆当年三国时期周瑜无限风光的同时也感叹时光易逝,因写下此词。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八载东坡语:“黄州西山麓,斗入江中,石色如丹,传云曹公败处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曹公败归,由华容道,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蒹葭,若使纵火,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因以小舟载酒,饮于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
篇7:《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
1、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2、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多媒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
常规演讲
导入 :
我们星期天到长江去采风,大家都写了不少作文,谁愿意交流?
(3--4名同学交流)
面对浩瀚长江,苏轼和我们一样感慨万千。(多媒体范读《赤壁怀古》)
尽管地点不同,但我们和大文豪还是有不少共同的`情愫。接下来请大家一边阅读苏轼的《赤壁怀古》,一边拿自己的作文与之比较,看看有什么收获。(学生阅读、比较)
我们还是老规矩,按学习小组先小范围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分组讨论、提交问题abc)
分组讨论
写景
哪几句好?(学生读)
我们比较一下自己的作文是如何写景的,看课文写景好在哪?(讨论)(写景:用词、修辞)
再看几句同样写水的诗句。(多媒体“写水”)
学生讨论3。
写人
文中怀古的对象?(周瑜)
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这是一个什么形象?(众说纷纭、介绍周瑜)
我们应该如何把人写好?(讨论)(写人:特征、典型)
解答问题a:作者为什么先写“小乔”?(讨论)
篇8: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外研版”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中职语文教材的拓展模块古典诗文诵读 “诗词四首”的第四首。拓展模块中的两首宋词虽都抒发伤感之情,却风格迥异。《一剪梅》深情缠绵,《念奴娇·赤壁怀古》恢弘雄放,两词分别代表宋词婉约与豪放的较高成就,学生可在对比中加深对宋词的感性认识。
《念奴娇·赤壁怀古》描述了词人被贬黄州游“赤壁”时所见、所闻、所感,词人怀古伤己,并不消极悲观,凸显身处逆境却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这尤其值得自信心不强、有畏难情绪的职高生借鉴。
“外研版”教材的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共有七首宋词,呈层进式编排,“古典诗文诵读”单元强调诵读,学生学习本课,要反复诵读感悟,与《一剪梅》比较不同,领悟苏轼这首词的风格特点,提升阅读赏析能力。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国际商务专业二年级2班学生。
学生特点:活力四射、思维敏捷、乐于表现、交际能力强。
专业学情:国际商务专业的学习以英语和HND课程为主,专业课的学习中,学生养成了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因此,本课采用组内合作、组间交互的学习形式,实现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学习效果。
学科学情:学生在“外研版”基础模块中学习了12首古诗词,具备了诗词知识和诵读基础,阅读赏析能力有所提高,但拓展模块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帮助学生在诵读分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诗词意象,通过分析语言、意象、人物、情境,走入诗人感情世界,获得精神的感染和启迪。
三、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意象内涵,鉴赏用词精妙,通过对比归纳豪放词特点。
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诗词意象、语言特色,把握词人内心情感的能力。
3、情感目标:理解词人复杂的情感,学习词人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4、教学重点:理解意象内涵,鉴赏用词精妙,理解词人怀古时的复杂情感,通过对比归纳豪放词一些特点。
5、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诗词意象、语言特色,把握词人内心情感。
四、教法、学法、教具准备
教法:指导阅读法、情境教学法、悬念法。
学法:诵读品味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准备:PPT,MP3,相关图片、视频、文字资料,可联网多媒体教室。
五、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一课时,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两部分。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定朗读评价标准和小组学习评价表,布置、检查个人预习作业,把学生异质分为4组,布置小组预习任务,检查并指导各组整合资料。
学生准备有三:上传个人预习作业;各组完成录音评价任务;各组按要求搜集整理资料,做PPT,准备课堂3分钟发言。
预习为课堂小组探究性学习准备资料,锻炼合作能力、搜集整合信息能力和评价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
环节一:情境导入(3分钟)
播放全班最优朗读录音,展示小组学习评价表。学生听录音,感受韵律,进入课堂学习;了解各组预习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环节二:感知设疑(3分钟)
首先,学生回忆并列出《一剪梅》的意象。之后,学生默读并找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意象,描述其画面。老师提出悬念:相比《一剪梅》意象的婉约,《念奴娇赤壁怀古》豪放意象的背后会是怎样的感情?
对比两词意象不同,关注意象背后隐藏的感情,实现由“文”到“情”的过渡;设疑贯穿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环节三:品读解疑(25分钟)
1、赤壁之景
首先,小组朗读上阙,体会赤壁之景。之后,分析意象和语言,主要提出四个问题。其一,江水是什幺样子?词人为什幺写江水?其二,可否将“人道是”改为“曾经是”?其三,可否改为“乱石向空,惊涛击岸,堆起千堆雪”?为什幺?其四,上阙中的意象共同体现出赤壁什幺特点?最后,男生朗读,读出赤壁气势。
分析上阕,体会意象特点,理解作者用词的豪放大气与准确生动。明确豪放词意象的整体特点,提高学生的对豪放词的感性认识。
2、怀古之情
首先,齐读下阙,感受词人情感。之后,分析豪放意象背后词人复杂的情感,主要提出五个问题。问题一,周瑜是谁?问题二,词中周瑜是什幺样子?问题三,作者实际情况如何?问题四, “笑”词人什幺?问题五,寄托词人哪些情感?最后,全班齐读下阙,体会词人复杂的情感。
品读下阕,走入词人内心世界;对比周瑜和苏轼的人生际遇,理解苏轼当时处境和复杂心态,从而培养学生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3、对比朗读
请课前全班朗读最优者配乐朗读,其他组各派一名代表配乐朗读。得分记入小组成绩。各组按朗读标准评价,并进行点评。
通过再次诵读,学生更好地表达出对本词的理解;同学的点评,可以检测学生对本文的理解程度。
环节四:归纳破疑(5分钟)
比较《一剪梅》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两首词,引导学生从意象、意境、情感、题材等方面比较,归纳填表。通过比较两词不同,初步了解两词派的一些特点。
环节五:拓展阅读(4分钟)
同学展示整合资料:苏轼豪放词作品《定**》《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拓展阅读,深入理解苏轼豪放词题材广的特点。
环节六:课后作业(1分钟)
比较学习:秦观的《鹊桥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中的内涵,感受其中的婉约之美和豪放之气。以小组作业形式上交。进一步理解两个词派的风格特点。
板书设计: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追慕赤壁之景 怀古之情 伤己
(气势宏大、险奇壮阔) 旷达
教学反思:
1、根据学生特点和专业学习需要,课前组内分工整合信息,课上组间展示分享信息,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建构了知识。
2、根据职高生自信心不强和畏难情绪,指导学生借鉴和学习本词人文信息——词人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结合学生知识储备和朗读基础,反复品读文本,感悟用词之精妙和词人复杂情感,比较两首词的不同特点。
在合作学习、感悟文本中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口语和书面语表达能力、整合信息能力、欣赏能力。
本设计体现了“外研版”教材“感悟文本——生成能力——指向应用”的基本理念。
篇9:念奴娇赤壁怀古古诗
大漠东去,碧空净,沿路驱车急赶。
前旗西边,朋友说,蒙人赛马开幕。
道路畅通,直达赛场,欢乐大草原。
绕过恰特,那达慕刚开演。
观景台上坐满,各地人汇聚,声影噪杂。
视野开阔,转瞬间,一局赛事结束。
起身离去,亲友都笑我,耐性不足。
如此无聊,不如去逛公园。
附: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苏轼【宋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 (高二必修四)】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