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地位的范文
“曼湾视觉”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社会地位的范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社会地位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是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继1990年、第一、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后组织的又一次全国规模的调查,以12月1日为标准时点,内容包括健康、教育、经济、社会保障、政治、婚姻家庭、生活方式、法律权益和认知、性别观念和态度九个方面。为深入分析不同女性群体社会地位状况与变化,还进行了儿童、老年、大学生、受流动影响人员和高层人才5个典型群体的调查。本次调查共回收18岁及以上个人有效问卷105573份,10-17岁儿童群体有效问卷20405份。目前初步数据汇总已经完成,现将主要结果发布如下:
一、健康状况。
调查显示,在18-64岁的女性中,64.2%健康自评“良好”,比前提高了9.2个百分点,男女健康自评良好的差距从12.7缩小到7.7个百分点。60.0%的女性心理健康状况良好。
最近3年内,有42.2%的女性做过健康体检,54.9%做过妇科检查,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17.2和16.9个百分点。在中西部农村,43.4%的女性从未做过妇科检查,比东部农村女性高4.3个百分点。
调查显示,城镇35岁以下妇女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做过产前检查的为94.8%,在医院分娩的为97.2%;农村的相应比例分别为89.4%和87.7%,比20提高了13.4和40.6个百分点。
二、受教育状况。
调查显示,18-64岁女性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为8.8年,比年提高了2.7年,性别差距由十年前的1.5年缩短为0.3年。女性中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占33.7%,城乡分别为54.2%和18.2%;中西部农村女性中,这一比例为10.0%,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4.6个百分点。女性中接受过大学专科及以上高等教育的占14.3%;城镇女性这一比例为25.7%,比10年前提高13.3个百分点。
三、经济状况。
调查显示,18-64岁女性的在业率为71.1%,城镇为60.8%,农村为82.0%。在业女性在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45.3%、14.5%和40.2%。城镇和农村在业女性的年均劳动收入分别为男性的67.3%和56.0%。农村在业女性主要从事非农劳动的比例为24.9%,男性为36.8%,比10年前分别提高了14.7和17.9个百分点;有外出务工经历的返乡女性从事非农劳动的比例达到37.8%,比从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女性高16.3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9.0%的女性和14.0%的男性曾经获得过生产经营性贷款,其中,女性获得政府贴息等形式小额贷款的比例为37.3%,男性为36.9%;农村女性获得政府贴息等形式小额贷款的比例为39.9%。
四、社会保障状况。
调查表明,在非农业户口女性中,享有社会养老保障的比例为73.3%,享有社会医疗保障的比例为87.6%;农业户口女性中,享有社会养老保障的比例为31.1%,享有社会医疗保障的比例为95.0%。与2000年相比,城镇单位女性社会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享有率分别提高了25.4和46.1个百分点。近十年,87.3%的城镇单位女性生育最后一个孩子时产假时间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标准,比上一个十年提高了9.8个百分点。
五、政治状况。
调查显示,2.2%的在业女性为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为男性相应比例的一半;高层人才所在单位一把手为男性的占80.5%。数据显示,92.9%的女性关注“国内外重大事务”,54.1%的女性至少有过一种民主监督行为,18.3%的女性主动给所在单位、社区和村提过建议。83.6%的农村女性近5年来参与了村委会选举,能够“尽力了解候选人情况”、认真投票的占70.4%。
六、婚姻家庭状况。
调查显示, 85.2%的女性对自己的家庭地位表示比较满意或很满意。在生产、经营和买房、盖房的决策上,妻子参与决策的比例为72.6%和74.4%,分别比10年前提高了5.7和3.9个百分点,在家庭投资或贷款的决策上妻子参与决策的比例为74.7%,比10年前提高了14.3个百分点。数据显示,包括与配偶联名的在内,女性有房产的比例为37.9%,男性为67.1%。
72.7%的已婚者认为,与丈夫相比,妻子承担的家务劳动更多。被访者目前3岁以下孩子基本由家庭承担照顾责任,其中,母亲承担日间主要照顾责任的比例为63.2%。城镇25-34岁有6岁以下孩子的母亲在业率为72.0%,比同年龄组没有年幼子女的女性低10.9个百分点。
七、生活方式。
调查发现,在工作日,女性的总劳动时间为574分钟,男性为537分钟。在休息日,女性的休闲时间为240分钟,男性为297分钟。女性的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72.2%的女性到过本县区以外的地方,35.2%最远一次出行的目的是旅游。55.2%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20.2%参加过村街社区文体活动,29.1%上过网。女性中12.6%有宗教信仰,城乡分别为10.1%和15.4%。
八、法律权益和认知。
调查显示,83.4%的人知道中国目前有专门保护妇女权益的法律,比10年前提高了9.6个百分点。76.3%的人赞成“在都尽到赡养义务的前提下,女儿应该与儿子平等继承父母财产”。7成以上的女性对歧视现象有明确认识,认为“因性别而不被录用或提拔”、“同工不同酬”、“因结婚/怀孕/生育而被解雇”和“因生女孩被人瞧不起”的现象属于歧视。
调查显示,在就业方面遭遇过性别歧视的女性占10.0%,在工作/劳动/学习中,遭遇过性骚扰的女性占7.8%。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比例为5.5%,农村和城镇分别为7.8%和3.1%。
九、性别观念和态度。
调查显示,被调查者中有83.5%的人认同“女人的'能力不比男人差”;88.6%的人同意“男人也应该主动承担家务劳动”;86.7%赞同“男女平等不会自然而然实现,需要积极推动”。认同“男人应该以社会为主,女人应该以家庭为主” 的男女比例分别为61.6%和54.8%,比2000年分别提高了7.7和 4.4个百分点。
十、女童状况。
调查显示,10-17岁未成年人中,与父母双亲共同生活的女童占87.5%,男童占88.9%,父母都长期不在身边的女童和男童分别占3.8%和3.2%。10-15岁城镇女童和男童在学比例分别为99.3%和99.1%,农村女童和男童在学比例分别为97.6%和96.7%。
十一、老年女性状况。
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女性近3年内做过健康体检的占38.9%。54.1%的城镇老年女性首要生活来源为自己的离退休金或养老金,男性为79.3%;农村老年女性的首要生活来源为其他家庭成员资助的比例为59.1%,男性为38.8%。有23.1%的农村老年女性仍在从事农业劳动,37.5%的城镇老年女性近3年内参与过志愿服务、主动捐款等社会公益活动。
十二、女大学生状况。
调查发现,高校女生学业成绩优良的比例为62.4%,比男生高9.7个百分点。参与志愿者活动的女生占64.5%,比男生高4.8个百分点。87.5%的女生希望在事业上有所作为,83.8%愿意为了成就一番事业付出艰辛的努力。调查发现,在有求职经历的女大学生中,24.7%的人遭遇过不平等对待。
十三、流动、留守女性状况。
调查显示,目前正在外出流动的女性中87.9%从事有收入的工作;61.5%的人对在外期间的工作和生活感到满意。外出务工/经商农村女性通婚范围扩大,她们的配偶中,15.7%是“在外结识的异乡人”。流动女性在外打工期间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被人看不起”和“工资被拖欠或克扣”,分别占14.7%和14.2%;农村留守女性中,91.7%担心“丈夫在外的安全”,61.5%担心“家里有事没人商量”,60.1%担心“老人生病时没人帮忙”,56.0%担心“农忙时没人帮忙”。
十四、高层女性人才状况。
调查显示,女性高层人才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1.4%,比男性高7.1个百分点。95.9%的女性高层人才“能够主动进行知识、技能更新”;93.7%“能够经常与同事、同行交流对工作、专业的想法”;79.1%“对自己的发展有明确规划”。
调查发现,最近3年,高层人才所在单位中,20.6%存在“只招男性或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男性”的情况;30.8%存在“同等条件下男性晋升比女性快”的情况;47.0%存在“在技术要求高、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男性比女性多”的情况。
以上是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初步汇总结果。对于这次调查所获得的丰富数据资源,我们将组织专门力量,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并努力促进研究成果的社会转化。
篇2:妇女社会地位的。
关于妇女社会地位的。
In many countnes in the world, women are looked down upon.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m to get some work than men. In order to get a job, they sometimes have to tell a lie. That's unfair. In fact, women can work no worse than men. There's nothing that women can't do.Perhaps, they are better at their work than men. For example, in making telephones and computers, many companies would rather employ women, for men can't pick up the small pieces with their fingers. Like men,they can also become excellent engineers, doctors and teachers. So I am sure the day will come soon when women can really get equal rights.
篇3:儿童的社会地位的论文
关于儿童的社会地位的论文
儿童的社会地位及相应的生存状态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儿童的内在价值被尊重并获得不同于成人的独特价值时,他们在社会中就居于主体地位,也自然充分享有生活的权利、探究的权利。这既是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标志,也是社会文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反之,当儿童的内在价值被忽视,儿童就只剩下附属价值、工具价值而被动地依附于成人,他们就在社会中居于工具地位,没有生活的权利而只能为生活做准备,没有探究的权利而只能被动接受成人安排好的一切。这既是社会文明程度低的标志,同时也阻碍了社会文明的继续发展。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的基本国策,亦是我们长期努力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迫在眉睫的任务是:从市场经济功利角逐中拯救儿童。
把儿童放逐市场、任其飘摇,毁坏的是我国的未来。儿童的市场放逐带来的危害是发人深省的。首先,儿童变成了待价而沽的商品。今日的学习是为了增加明日的交换价值。学生与教师的关系由此变成以“教育服务”为买卖对象的交换关系。只要能够提高学业成绩从而在竞争中胜出,教师就可以不择手段,学生也会积极配合,教师和学生因而互为工具,由爱和理智结成的充满意义的教育关系荡然无存。其次,教育成了商品。花钱多,受好教育;花钱少,受劣质教育;不花钱,不受教育。教育成为赤裸裸的买卖对象。再次,学校之间的差异日益拉大,并成为社会阶层差异的明显写照。由于历史的原因和教育政策的`持续失当,我国的学校形成了“金字塔”结构:少数“重点学校”、“示范学校”优先选择生源、优先配置资源,消耗甚至挥霍着大部分教育资源;多数普通学校在资源紧缺的境况下惨淡经营,又不得不与“重点中学”展开不公平的竞争。支配这种教育政策的基本理念是“宁要锦上添花,不要雪中送炭”。可怜的孩子们不得不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在成人逼迫下违背天性地参加类似“奥数”的各种竞赛班,以为升入“重点学校”积累资本。
更为可悲的是,孩子们不得不在童年时期就被强制分层。只要看一看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和城市中农民工子弟学校,就会发现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阶层差异。这种阶层差异甚至在同一所学校表现出来:交钱多就可上“重点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交钱少就只能处于学校的边缘,倍受冷落。处于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我们的儿童特别是社会不利阶层的后代不得不参与超负荷的竞争,他们在9到的中小学教育中如履薄冰、惶惶不可终日,唯一的希望是通过教育实现父母的梦想,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只能成为这种残酷竞争的牺牲品。
当前,由学业竞争所导致的学生的生存危机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为此,必须采取包括立法在内的各种强有力的措施,把儿童从市场经济的洪流中拯救出来:
●废止“重点学校”政策,引导现有的“重点学校”走向大众化,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此同时,把改造薄弱学校视为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尽快出台合格学校的国家标准,以为改造薄弱学校提供尺度。
●推行强迫的、免费的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儿童流落街头,不让一个儿童由于经济原因或辍学或接受劣质教育。绝对禁止童工。
●禁止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学业成绩和升学率的恶性竞争。禁止学校中任何形式的“加班加点”现象。让每一个儿童都能好好睡觉,都能充分运动、游戏,充分享受健康的权利、生活的权利。
●各类社会义化设施(如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等)都免费向儿童开放,使之成为儿童的“社会教室”。社会其他部门和广大社区也要尽可能为儿童参与社会实践、从事社区服务提供便利。
●禁止向儿童摊派“教辅读物”。社会文化部门、高等院校要投入人力、物力研究开发适合各个年龄层的真正为儿童喜闻乐见的读物,以满足儿童的精神需求。
●学校门口要保持安全、整洁、文明的环境,交通部门要设立统一的交通标志,以切实保障儿童的生命安全。
总之,全社会都要树立“一切为了儿童”的新道德观:儿童是社会一切福祉的最先享受者、一切灾难的最后蒙难者。因为,有了儿童的美丽笑容,社会文明之花才能绚丽绽放。
篇4:社会地位真的与幸福有关吗?
哲人
社会地位影响福祉惹争议
近几十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个人的社会地位会深深影响到他的健康与幸福,这一曾经令人惊讶的理论现已得到广泛认可,迈克尔•马尔莫(Michael Marmot)以及《精神层面》(The Spirit Level)一书的两位作者——理查德•威尔金森(Richard Wilkinson)和凯特•皮克特(Kate Pickett)等社会流行病学家,为此做出了极大贡献。
社会地位影响福祉的理论也有很多批评者。但即使这一理论是正确的,我们也不清楚自己该如何应对。我们常常认为,如果有证据证实社会地位真的会影响人类的感受,那么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但是,正常或典型的现象并非总是可取或不可改变的。
举例来说,所有的跨文化分析都会发现,在抚育子女方面,母亲要比父亲付出的多得多。但如果我们就此得出结论,认为这种现象永远都不可能改变,那瑞典的父亲们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成为引领时代的楷模。即使一种行为模式是近乎普世的,我们也无法预先知道它究竟是一个我们不能改变的自然法则,还是只是一种我们能够并且应该改变的原始陋习。
改变认知即改变世界
按照“社会地位重要论”的主张,就连该理论本身就存在内在可变性。所有认真的人类学分析均表明:社会地位的内涵随地域与时代的不同而不同。比方说,在许多正统犹太社区里,人们更加推崇的是教育,而非财富。而40年前,教师对自己社会地位的自评分为4.3分(满分为5分),如今这个自评分降至2.7分左右。
因此,应对地位重要论这一“事实”的方式,不应是简单的接受我们的经济实力地位是不可避免的。更理想的策略也许是,试图改变我们对于什么应当受到珍视的假定,
地位的内涵并非天赐,而是我们赋予的。
精神科医师
人们常常对自己实现不了自我期望耿耿于怀。自感事业无成、同时念念不忘同行所取得的成就,这种心境可能毁掉即便是最成功的人生。这种现象不足为怪:我们所处的社会看重竞争,鼓励人们根据社会地位的物质标准做出自我评价。
是什么让我们一直忙碌不停
如果世界由成功者与失败者组成,那么把自己列入后者行列,会让你感到现实与期望之间存在令人不快的差距。我们经常认为,要化解这一心结,只能是取得更多成就:如果我们通过打拼获得了更丰厚的薪水、更漂亮的住房,以及更强健的体魄,那么我们就能摆脱这种攀比游戏,感到满足。
但如此一来,我们就可能走上一台永不停下的“跑步机”而不得脱身。在我们眼中,总有一些人的成就超过我们,而我们会不断“跑步”,试图赶上他们。有些研究人员把渐趋增多的精神健康问题归咎于这种追求竞争的个人主义。
追求功名是人类经过进化的工具包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能据此就认为,我们应当穷其一生,奴隶般的追求最基本的本能欲望。我们可以运用自己拥有的反省能力,帮助自己判定:哪些真的值得去做,哪些真的会让人生富有意义。
我们不必一窝蜂式的唾弃尘世,去追求冥想式的生活(虽然有些人可能想这么做)。但是,对生活做些调整或许会有所裨益。
适当调整心态让自己更幸福
心理学家保罗•吉尔伯特(Paul Gilbert)对追求功名是缘于威胁还是缘于价值观做了区分,我觉得这颇有价值。我们全力以赴的做事,应该是缘于我们看重它们,而不是为了逃避对自身所处社会地位的焦虑感。
即便某种程度的攀比是自然而不可避免的,我们也能够通过专注于自己满意的事、充分品味“小事”的乐趣、出于兴趣参与某些活动、以及寻找非竞争性的社交活动,来创造更多平衡。我们不必从幸福生活中彻底排斥社会地位,但我们应该把它放在合适的位置。
译者/何黎
英笑星患上“性嗜癖”, 苦不堪言
如何选好书
篇5: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
企业家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责任
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角,他们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因而企业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一地位同时也赋予了他们相应的发展经济、传播先进文化、促进社会道德水平提高的社会责任.
作 者:杜莹 牛习昌 牛志广 DU Ying NIU Xi-chang NIU Zhi-guang 作者单位:杜莹,DU Ying(河北经贸大学期刊编辑部编辑、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001)牛习昌,NIU Xi-chang(河北经贸大学马列教学部副教授,河北石家庄,050091)
牛志广,NIU Zhi-guang(新奥集团总经理,办公室,河北廊坊 065001)
刊 名:道德与文明 PKU CSSCI英文刊名:MORALITY AND CIVILIZATION 年,卷(期): “”(2) 分类号:B82-053 关键词:企业家 社会地 位社会责任篇6: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妇女社会地位的调查报告心得体会
带着对妇女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我们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每一户样本户家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尽管调查工作繁杂而辛苦,但基层群众的善良和纯朴却深深打动着我们,让我们在疲惫的时候受到鼓舞,让我们在寒冷的季节温暖感动。
我们入户调查的时间是在12月份,虽然是农闲时节,但勤劳的村民每天还是要放牛、割草、捡柴......;早出晚归的劳作,知道我们要去后,很多农户都是一家子人在等候;有的被调差对象住的偏远,怕我们去不方便,就主动走到村部来配合我们的调查;有的被调查对象还是在读的学生,为了合理利用时间,我们往往把这些样本户家庭放到最后,等孩子放学后再去调查,而家长们知道情况后,就在放学的第一时间把孩子接回家,说是怕孩子贪玩儿,耽误了我们的工作;我们到一个乡镇调查的时候,分管妇女工作的女副乡长虽然患着重感冒,还坚持冒着严寒陪我们一户户的访问调查......;大家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也给我们增添了动力和信心。
在入户调查过程中,我接触到许多普通、平凡的女性,但就在她们身上无不体现着女性的善良、坚韧、和勤劳。一位女性受调查对象,跟丈夫离婚后仍然悉心照料婆婆,不是老人家讲述,我们根本看不出情同母女的两人只是曾经的“婆媳”。老人讲,儿子和媳妇离婚后,她不愿意跟儿子去外地,媳妇人好又勤快,跟她感情很好,她更愿意跟媳妇一起生活。看到并不富裕的家里,却被勤劳善良的'女主人打理的漂亮温馨,三代同堂的快乐感染着我们在场的每一个人。另一位女性受访者,因为身体不好辞去工作在家操持家务,因为热情能干被居民一致推选为小组长,每天家长里短,为大家的事忙的不亦乐乎。当我问她为什么要当小组长的时候,她说,就是因为身体不好,才觉得更应该珍惜生命,而让生命有意义就是珍惜,她觉得能为乡亲们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就是有意义。我想,正是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个像她们一样平而不凡的女性,为自己更为他人努力生活、奋斗着,才有今天的社会和谐,才有今天我们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我很感谢这次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工作,让我走进基层,走进一户户普通家庭,倾听他们对这个时代两性平等的呼声,感受基层妇女生活的点点滴滴,为她们的变化而欣喜,为她们的淳朴善良而感动。作为一名妇联干部,我更有了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后我将更加努力的工作,为进一步提高妇女地位,促进男女平等做出应有的贡献。
篇7: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农民工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地位的变化
农民工既是我国城市化的产物,又是我国城市化滞后的表现,成为我国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一种独特现象.这种独特性折射出农民工的非农化并没有带动他们的社会身份转变,从而使得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如果没有社会身份的转变,农民工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融入到城市社会中去.这里的关键是只有通过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建立统一的社会流动平台和基石,才能谈得上农民工实现了真正的社会流动,我国城市化和现代化才能顺利进行下去.
作 者:王春光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刊 名: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PKU CSSCI英文刊名:THE JOURNAL OF JIANGSU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 年,卷(期): “”(4) 分类号:C913.2 关键词:农民工 社会流动 社会地位 城市化和社会融合篇8:总结半年的工作感受2---工作\社会地位
总结半年的工作感受2---工作\社会地位 -半年工作总结
1、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的初期阶段,刚从封建社会里走出来,有权的官位十足,没权的奴性十足。2、机构处处是人治,说明白点就是某些人凭自己的主观意志决定一切,谁能决定我们工作的好坏呢?当然是有权的人。“领导说你行就行,不行也行;领导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其中的关键就是你要符合治人的领导需要。不符合领导的意思办事情要低调,不然要被排斥那结果就是:穿小鞋、被放逐等人事制度掐你没商量。3、领导是这个机构的主人,我们是劳动人民的一员,只有领导才能为人民考虑问题,劳动人民是不能为劳动人民考虑的。“劳心”者贵,贵人少,“劳力”者贱,贱民多。领导是劳动人民的主人,这是领导为什么要做领导的原因,他们说得好听叫为人民做主是“责任”。 4、机构里都分两个层次的,上层是既得利益集团,下层是一般劳动者,一般中层和下层是可以局部流动的。机构存在一天上层就能享受一天,他们官大的`点有公车,小点的也会有公款吃喝,可以不用和人民币打交道了,只需要处理好发票。由于这样的生活很舒服,所以他们绝不愿意改变;为了不劳而获,他们很有自己的篱笆、自己的办法防止劳动人民的批评和反抗;他们不但官官相互,而且有足够的时间、人力、财力、诱惑来对待人民,所以劳动的下层人民没有办法、没有必要反抗,要想工作稳定,就应该积极向他们靠拢,最好就是加入他们。5、劳动人民 在面对不危及到生死存亡的压迫和侮辱要一定学会暂时忍耐。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要轻言放弃,因为放弃有时候比坚持付出的代价更大。为了心理平衡,你也可以浪费一些公家的东西,哪怕是多用一些空调、一些纸张、一些打印墨盒,甚至是多用一些水,只要能浪费的绝对不要节约。虽然你浪费的是国家的,但是海量的浪费必将影响社会财政的稳定,间接影响特权阶级的统治。只要尽可能的浪费公共资源,能贪污就贪污,能腐败就腐败就好了。但是,有一个原则,不要伤及无辜。再不行就学会麻木,积极的麻木就在机构开展钓鱼、篮球、羽毛球等活动和劳动人民打成一片,消极一点就积极开展麻将等赌博活动。6、不管在哪里必定就会形成派别,小团体。另外必然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必有人产生一种先害之而后快的冲动,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本能。篇9:职场人生 电梯里站位反映社会地位吗
大多数人都有过和一大群人挤电梯的尴尬经历,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避免眼神接触。然而,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你所站的位置可能是由一种下意识的权力斗争所决定的。这项调查结果显示,当人们走进电梯几秒钟后,他们会根据一种微观的社会阶层决定自己所站的位置。
认知科学博士生丽贝卡・劳西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市最高的两栋建筑里进行了这项电梯行为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她在两栋建筑里分别乘电梯走了30层楼,发现人们是按照一种既定的秩序选择站立位置的。她在博客中写道,年纪越大的男士,越喜欢把背靠在电梯间的里面,而年纪较小的男士喜欢站在长者的前面,各个年龄阶层的女士则喜欢站在这些年轻男士前面。
她还注意到,在乘坐电梯的过程中,人们眼神的方向也存在区别。
男士和女士均表示,他们有时会故意盯着电梯里的某个人,来引起他们的注意,特别是女士们走进电梯后喜欢脸朝着门,这会让其他人感觉很无礼。因此,人们会把一种玩笑性的确认和无意的无礼与社会等级联系起来。另一个对乘坐电梯感到不安的人说,进电梯后她通常会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认为任何的动作都可能造成电梯坠落。
劳西最后得出结论,那些比较害羞的人通常会站在靠近电梯门的位置,这样他们就看不到其他人,而胆子比较大的人则会站在后边,可以环顾四周。
[职场人生 电梯里站位反映社会地位吗]
篇10:城市农民工在城乡两地社会地位的比较分析及相关探讨
城市农民工在城乡两地社会地位的比较分析及相关探讨
我国大多数城市农民工长期流动于城乡之间,同时与其户籍所在的农村及工作所在的城市保持密切联系.分析表明,农民工在农村地区的社会地位普遍高于城市地区,并且这种社会地位的相对差异无论是对农民工自身的发展还是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均表现出一定的负面作用.要改变这种状况,相应的制度改革是必要的,但更具有现实可行性和紧迫性的应是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及各种面向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工程.
作 者:李莹 作者单位: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天津,300071 刊 名:西北人口 CSSCI英文刊名:NORTHWEST POPULATION JOURNAL 年,卷(期):2004 “”(6) 分类号:F24 关键词:城市农民工 社会地位【社会地位的范文】相关文章:
1.妇女社会地位的。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