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1K411055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的基本理论
“yangjorda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1K411055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的基本理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1K411055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的基本理论,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1: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1K411055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的基本理论
1k411055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的基本理论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它由沥青、粗集料、细集料、矿粉及外掺剂组成。由这些不同质量和数量的材料混合可形成不同的结构,并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沥青混合料按结构可分为三类:①悬浮—密实结构:这种由次级集料填充前级集料(较次级集料粒径稍大)空隙的沥青混合料,它具有很大的密度,但由于各级集料被次级集料和沥青胶浆所分隔,不能直接互相嵌锁形成骨架,因此该结构具有较高的黏聚力c,但内摩擦角φ较小,高温稳定性较差。②骨架—空隙结构:此结构粗集料所占比例大,细集料很少甚至没有。粗集料可互相嵌锁形成骨架;但细集料过少容易在粗集料之间形成空隙。这种结构内摩擦角φ较高,但黏聚力c较低。③骨架—密实结构:较多数量的粗集料形成空间骨架,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填充骨架间的空隙形成连续级配,这种结构不仅内摩擦角φ较高,黏聚力c也较高。三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由于密度ρ、空隙率vv、矿料间隙率vma不同,使它们在稳定性上亦有显著差别。篇2: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1K411033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点
1k411033改性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工艺要点
①拌制、施工温度:根据改性剂类型、改性沥青的黏稠情况,按改性沥青的黏-温关系确定改性沥青混合料拌制、压实温度。通常比《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中要求的普通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高10~20℃,特殊情况经试验确定。
②改性沥青混合料宜随拌随用,需要短时间贮存时,时间不宜超过24h,贮存期间温降不应超过10℃,且不得发生结合料老化、滴漏及粗细集料离析现象。
③改性沥青混合料运输中一定要覆盖,施工中应保持连续、均匀、间断摊铺。
④因为黏稠,所以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后应紧跟着碾压,充分利用料温压实。在初压和复压过程中,宜采用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操作,即全摊铺宽度上碾压,不宜采用首尾相接的纵列方式。
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压路机轮迹的重叠宽度不应超过20cm,但在静载钢轮压路机工作时,轮迹重叠宽度不应少于20cm。
振动压路机碾压时的振动频率、振幅大小应与路面铺筑厚度相协调,厚度较小时宜采用高频低振幅,终压时要关闭振动。
⑤接缝
纵向缝——摊铺机梯队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特殊情况时,采用冷接缝,冷接缝有平接缝、自然缝。切除先铺的旧料,刷粘层油再铺新料,搭接10cm一起碾压。
横向缝——中、下面层可采用平接缝或斜接缝,上面层应采用平接缝,宜在当天施工结束后切割、清扫、成缝。接缝摊铺前,先用直尺检查接缝处已压实的路面,切除不平整及厚度不符合要求的部分,涂刷粘层油并用熨平板预热,铺上新料后一起压实,骑缝先横向后纵向碾压,注意要考虑新料的松铺系数。
1k411040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1k411041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构造特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由水泥混凝土板、基层、垫层组成。
①水泥混凝土路的面层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直接承受车辆荷载及各种环境影响。应具有较高的抗弯、拉能力和耐久性;同时应具备良好的耐磨、抗滑、平整和低噪声的表面特性。
按组成材料和施工方法不同,可采用普通混凝土、碾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钢钎维混凝土等。就地浇筑的普通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目前广泛采用。
②在水泥混凝土板下设置基层,给混凝土提供稳定均匀的支撑,更重要的是能防止唧泥和错台,抗冰冻和抗渗水,保证路面强度和延长使用寿命。它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表面平整密实、强度均匀、整体性好、防水。水泥稳定砂砾、石灰煤渣、石灰粉煤灰混合料、石灰土等是整体性较好的基层材料。
③为改善路基湿度状况和提供均匀支撑,并为基层施工提供较坚实和稳定的基础,可在路基顶面铺设垫层。为改善基层的耐水性和耐久性,国外还在路基顶部设置一定厚度的沥青垫层。
普通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耐久性好、寿命长、夜间行车条件好、养护费用少、承受交通量大、无污染等优点。但材料(水泥和水)用量大、有接缝、开放交通较迟、修复困难是其明显的缺点。
1k411042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要点
(1)混凝土的搅拌和运输
①混凝土配合比:应保证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耐磨、耐久及拌合物的和易性,在冰冻地区还要符合抗冻性要求。按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作配合比设计,以抗折强度(标准试件尺寸:150mm×150mm×550mm直角棱柱体小梁)作强度检验。拌合物坍落度宜为1.0~2.5cm。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城市道路的最大水灰比不应大于0.50。当粗细集料均干燥时,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采用碎石时为150~170kg/m3。混凝土的砂率,应按碎(砾)石和砂的用量、种类、规格及混凝土的水灰比确定,根据不同要求,可选用适当的外加剂。
选定砂率并经试配,确定拌合物的理论配合比,在施工时,根据现场集料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
②搅拌:所用的砂、石、水泥等均应按允许误差过秤(袋装水泥要抽查),实测砂、石含水率,严格控制加水量。拌合物每拌次最短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的性能、拌合物的和易性确定。如1500l强制式搅拌机拌制低流动性混凝土最短需180s。
③运输:拌合物从出料到浇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根据水泥初凝时间及施工气温确定。城市道路施工中,一般采用连续搅拌车运送。运输车辆要防止漏浆、离析,夏季要遮盖,冬季要保温。
(2)混凝土的浇筑
①模板:宜用钢模板。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高度与混凝土板厚一致。模板应稳固,搭接准确,紧密平顺,接头及模板与基层接触处不得漏浆。模板内侧面应涂隔离剂。
②摊铺:板厚不大于22cm时,可一次摊铺,大于22cm时,分二次摊铺,下部厚度宜为总厚的3/5。应考虑振实预留高度。防止拌和物离析。
③振动(捣):对厚度不大于22cm的混凝土板,边角先用插人式振动器,再用平板振动器纵横交错全面振动,应重叠10~20cm,然后用振动梁拖平。在同一位置振动时间,应以拌合物停止下沉、不再冒气泡并泛出水泥浆为准,不宜过振。插入式振动器移动间距不宜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至模板的距离不应大于其作用半径的0.5倍。振动时应避免碰撞模板和钢筋。应随时检查模板,发现下沉、松动、变形要及时纠正。混凝土整平时,严禁用纯砂浆找平。最后采用振动梁和铁滚筒整平,铁抹子压光,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城市道路拉毛、压槽深度应为1~2mm。
④接缝:伸缝应与路面中心线垂直;缝壁必须垂直;缝宽必须一致;缝中不得连浆。缝上部灌填缝料,下部设置胀缝板并安装传力杆。缩缝采用切缝机施工,当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25%~30%时切割,深度为板厚的1/3,缝中应灌填缝料。纵缝施工缝有平缝、企口缝等形式。灌填缝料时,缝壁必须干燥、粗糙。缝料灌注深度宜为3~4cm,夏天施工时缝料宜与板面平,冬天宜稍低于板面。
(3)混凝土养护。有湿法养护和薄膜养护。养护时间宜为14~21天。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40%以后,可允许行人通过。特殊情况,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时即可开放交通。拆模时间应根据水泥品种、气温和砼强度增长情况确定。如昼夜平均气温20℃时,允许拆模时间为30h(普通水泥)。
篇3: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1K411031沥青路面对材料的一般要求
1k411030掌握沥青面层工程
1k411031沥青路面对材料的一般要求
(1)沥青
①具有适当的稠度——表征粘结性大小,即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黏度;
②具有较大的塑性——以“延度”表示。即在一定温度和外力作用下的变形又不开裂的能力;
③具有足够的温度稳定性——即要求沥青对温度敏感度低,夏天不软,冬天不脆裂;
④具有较好的大气稳定性——抗热、光老化能力较强;
⑤具有较好的水稳定性——抗水损害能力较强。
(2)石料(碎石、砂)
①石料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能,用于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面层粗集料的压碎值应不大于28%;
②石料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具有憎水性;
③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
④石料有良好的颗粒形状,接近立方体,多棱角,针片状含量≯15%;
⑤砂应是中砂以上颗粒级配,含泥量<3%~5%;
(3)填充料
填料应用石灰岩磨制,干燥、洁净,细度达到要求。
1k411032沥青砼路面施工工艺要点
(1)沥青混凝土路面对基层要求
①强度、刚度、干燥收缩和温度收缩变形、高程符合要求;
②具有稳定性;
③表面应平整密实;拱度与面层的拱度应一致。
(2)施工工艺要点
1)一般规定
①热拌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按集料最大粒径分,主要有粗粒式、中粒式、细粒式、砂粒式四种,另有适于抗滑表层铺筑的ak系列。
②沥青混凝土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1/2,中、下面层及联结层的集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采用双层或三层式结构的沥青混凝土面层中应有一层及一层以上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施工准备
①施工材料经试验合格后选用。施工机械需配套并有备用的,保持完好状态。
②沥青加热温度及沥青混合料拌制、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品种、标号、黏度、气候条件及铺筑层的厚度,按规范要求选用。当沥青黏度大、气温低、铺筑层厚度小时,施工温度宜用高限。
③热拌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分三阶段:目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验证。设计中采用的马歇尔试验技术指标包括稳定度、流值、空隙率、沥青饱和度、残留稳定度。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上、中面层还需通过高温车辙试验,检验抗车辙能力,指标是动稳定度。
④重要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宜先修100—200m试验段,主要分试拌、试铺两个阶段,取得相应的参数。
3)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拌制、运输
①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搅拌厂(场、站)采用搅拌机拌合。沥青应分品种、分标号密闭储存。搅拌厂应有良好的防雨及排水设施,并应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的规定;还应配备试验仪器齐全的试验室,保证生产质量。
②城市主干路、快速路的沥青混凝土宜采用间歇式(分拌式)搅拌机拌合。它具有自动配料系统,可自动确定每拌料的拌和量、拌和温度、时间等拌和参数。
③拌制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
④为配合大批量生产混合料,宜用大吨位自卸汽车运输。运输时应防止沥青和汽车货厢底板、侧板粘结。为达这一目的,可对货厢底板、侧板均匀喷涂一薄层油水(柴油:水为1:3)混合液,注意不得将油聚积在车厢底部。
⑤从搅拌锅往汽车中卸料时,要前后均匀卸料,防止粗细料分离。运输过程中要对沥青混合料加以覆盖,以保温、防雨及保护环境。
4)热拌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①摊铺:对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宜采用两台(含两台)以上摊铺机成梯队作业,进行联合摊铺。相邻两幅之间宜重叠5~10cm,前后摊铺机宜相距10~30m,且保持混合料合格温度。摊铺机应具有自动调平、调厚装置,具有足够容量的受料斗和足够的功率可以推动运料车,具有初步振实、熨平装置,摊铺宽度可以调整。
城市主干路、快速路施工气温低于10℃时,或其他等级道路施工气温低于5℃时均不宜施工。
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施工工艺等由试铺试压方法确定。无实际资料时,沥青混凝土混合料松铺系数机械摊铺1.15~1.35,人工摊铺1.25~1.50可供参考。摊铺沥青混合料应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用机械摊铺的混合料,不得用人工修整。
②碾压和成型:摊铺后紧跟碾压工序,压实分初压、复压、终压(包括成型)三个阶段。正常施工时碾压温度为110~140℃,且不低于110℃;低温施工碾压温度120~150℃。碾压终了温度不低于65~80℃。碾压速度应慢而均匀。初压时料温较高,不得产生推移、开裂。压路机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利用重力将料往下压,防止推移。复压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压路机,不宜少于2遍,直至无轮迹。在连续摊铺后的碾压中,压路机这得随意停顿。为防止碾轮粘沥青,可将掺洗衣粉的水喷洒碾轮,严禁涂刷柴油。
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并冷却的路面上转向、调头或停车等候。也不得在成型路面上停放任何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加强成品保护意识。碾压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压实度和平整度达到规范要求。
③接缝:摊铺梯队作业时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上下层的纵缝应错开15cm以上。上面层的纵缝宜安排在车道线上。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接缝应错位1m以上。中、下层可采用斜接缝,上层可用平接缝。接缝应粘结紧密、压实充分,连接平顺。
④开放交通: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完工后待自然冷却,表面温度低于50℃后,方可开放交通。
篇4: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1K411022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特性
1k411022不同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的特性
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人一定量的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和水,经拌合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用此材料建筑的基层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属于半刚性材料,称这类基层(底基层)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在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使用较广。其自成板体,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好,缺点是耐磨性差。(1)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石灰稳定土是由土、石灰和水组成。石灰稳定类材料适用于各种等级路面的底基层,不应用作高级路面的基层。影响石灰土强度的因素有土质、灰质、石灰剂量、含水量、密度、石灰土的龄期、养生条件等。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及其他地区的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用石灰土作基层。(2)水泥稳定类基(垫)层在粉碎土或原状松散土中,掺加适量水泥,加水拌合经摊铺、碾压、养护成型的基(垫)层称为水泥稳定类基(垫)层。水泥稳定土可用于一般等级道路的基层和底基层。影响水泥土强度的因素有土质、水泥成分、水泥剂量、含水量、工艺过程和养生等。(3)工业废渣稳定基层工业废渣材料主要用石灰与之混合,主要有石灰粉煤灰类及石灰其他废渣类混合料。常选用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做高级或次高级路面的基层或底基层。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基层具有以下优点:水硬性、缓凝性、强度高且随龄期不断增加,稳定性、成板体(整体)性好、抗水、抗冻、抗裂且收缩性小,适应各种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另外,用石灰稳定工业废渣在温度较高时强度增长快,因此最好在热季施工,并加强保湿养生。常用的工业废渣有粉煤灰、煤渣、钢渣、电石渣、煤矸石等。【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1K411055沥青混合料结构组成的基本理论】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