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分析
“小甜甜爱包”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分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分析,欢迎您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篇1: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分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分析
《过故人庄》这首诗,诗人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平铺直叙,将朴实的农家气氛,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真诚的情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巧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言语,勾勒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的境界。
中国古诗词中,描写乡村景色,表现乡村生活题材的数不胜数,最早从《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田园农事的诗歌,反映日常农业生产,表现田园情感。一直到东晋陶渊明时期,田园诗走向成熟,谢灵运、王维更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山居生活的诗歌。众多田园诗中,真正能勾勒出真实乡村景色,表现乡村生活的,首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清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读孟浩然的诗,应该透过它平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平铺直叙,讲述了一个毫无卖点,平淡无奇的故事,全诗没有一句夸张的句子,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情节。它既没有李白诗的豪放飘逸,也有别于王维诗的恬淡宁静,它用最朴实无奇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朴实的语言,平淡的故事,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让人倍感亲切的淳朴真实的画面。画里没有名山大川,没有深山古寺,没有枯藤老树。有的,也只是故人、农家、青山、绿树等平淡无奇的日常景色。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然而就是这样一首“平淡无趣”的诗,却流传几千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唱,“语淡”是公认的,那么它的“味终不薄”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的是故人招待诗人,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初读之下,这哪是什么诗,分明是随手写下的一则记事,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任何悬念,很直白的道来。细细读来,一股真诚亲切之感却油然而生。因为是“田家”,所以没有山珍海味,同样因为是“田家”一盘鸡黍更体现出故人的厚道与好客,鸡黍可能是故人能拿得出招待我最好的佳肴了。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友谊真诚,不客套,不拘虚礼。同时,反映出田园生活的清淡。细细品味,平淡之中让人感到格外亲切,格外温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入村庄时的所见。上句描绘近景,一棵棵的绿树环绕在村庄周围,这里诗人用了“绿树”一词,点出了村庄的整体环境,是明朗的,充满生命力的,整个村子显的是那样清新宁静,使人不觉得有一丁点幽暗、孤僻;下句勾勒远景,“青山郭外斜”,举目远眺,远处青山依依相伴,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用平凡而自然的景物,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山村景色的真实与宁静。诗人在这里没有使用田园诗里经常形容山居生活孤寂、宁静的“深山、孤寺、竹林、落花”等词语,也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东篱、南山”等给人以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而是用了最为普通的“绿树、青山”这两个景物,给整首诗定下了清新与明朗的格调,给人以生命感和真实生活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敢于面对、乐于面对现实生活。正是因为“故人庄”所处在这样清新、自然、明朗的大环境中,所以下一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更加温馨、自然。前面两句所写的是村庄的外景,这两句写的是内景和近景,诗人与朋友在室内饮酒,透过小轩窗,房屋前几块菜地里,种着几样农家日常食用的蔬菜,紧靠菜地的`是一小块光秃秃的打谷场,远处青山环绕,村子周围绿树成阴。房屋内,一对老朋友,喝着米酒,拉着家常,诗人看到窗外青葱的菜园和不远处的打谷场,不觉询问起年景的好坏,就这样诗人和故人拉拉家常,话话桑麻,朋友之间的那种温馨、融洽、真诚的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读到此处,真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很普通、平常的几句话,一幅乡村初秋的景色便跃然于纸上。青山相依,绿树环绕的村庄里,诗人与故人相坐于窗下,把酒言欢。屋外是几块菜地,一个打谷场。我们甚至听到庄外树上的鸟叫蚕鸣声,嗅到了窗边菜地里的泥土味儿,看到了地里劳动着的男女老人和散学归来的儿童。“怡然自乐”不见得一定有,“黄发垂髫”却是真实的。青山、绿树、村庄、农舍、菜圃、谷场、桑麻这些和谐的构成了一幅山村景色图。它不同于桃花源的虚幻,给一种真真切切的真实感。农家特有的环境和与故人和谐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诗人。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乡村的景色,真诚的友谊,朴实的话题,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了。
在这样一个天地里,什么政治失意,什么名利得失都会抛之脑后,不再想起。就连归隐山林这样“高雅”的话题都显的是那样多余和娇情。“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深深被乡村生活所吸引,于是临别之际,向故人表达在重阳之日还来赏菊花的心愿,很直白,没有丝毫拘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诗人与故人之间真诚而深厚的友谊的基础之上的。故人的真诚,诗人的率直,跃然于纸上。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重阳之日,菊花盛开,故人再次杀鸡做食,诗人再次来到故人的家里把酒言欢。一个普通的村庄,一顿农家饭,一对老友对饮,几句家常话题。描写直白,语言简单,文风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每个句子都几乎没有费力锤炼的痕迹。朴实的农家气氛,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真诚的情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是那样的自然、和谐,不炫奇、不卖弄,是那样的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语言风格与描写的内容是那样的和谐一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之中见功夫,平淡之中见真情。
就是在这无雕无饰的“天然”之中,诗人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巧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言语,勾勒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的境界,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篇2: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
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
中国古诗词中,描写乡村景色,表现乡村生活题材的数不胜数,最早从《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田园农事的诗歌,反映日常农业生产,表现田园情感。一直到东晋陶渊明时期,田园诗走向成熟,谢灵运、王维更是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山居生活的诗歌。众多田园诗中,真正能勾勒出真实乡村景色,表现乡村生活的,首推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清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读孟浩然的诗,应该透过它平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这首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平铺直叙,讲述了一个毫无卖点,平淡无奇的故事,全诗没有一句夸张的句子,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情节。它既没有李白诗的豪放飘逸,也有别于王维诗的恬淡宁静,它用最朴实无奇的语言,讲述了一个平淡无奇的故事。朴实的语言,平淡的故事,浮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让人倍感亲切的淳朴真实的画面。画里没有名山大川,没有深山古寺,没有枯藤老树。有的,也只是故人、农家、青山、绿树等平淡无奇的日常景色。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然而就是这样一首“平淡无趣”的诗,却流传几千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唱,“语淡”是公认的,那么它的“味终不薄”究竟体现在哪里呢?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写的是故人招待诗人,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我到他家去做客。初读之下,这哪是什么诗,分明是随手写下的一则记事,或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没有过多的渲染,没有任何悬念,很直白的道来。细细读来,一股真诚亲切之感却油然而生。因为是“田家”,所以没有山珍海味,同样因为是“田家”一盘鸡黍更体现出故人的厚道与好客,鸡黍可能是故人能拿得出招待我最好的佳肴了。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之间的友谊真诚,不客套,不拘虚礼。同时,反映出田园生活的清淡。细细品味,平淡之中让人感到格外亲切,格外温馨。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入村庄时的所见。上句描绘近景,一棵棵的绿树环绕在村庄周围,这里诗人用了“绿树”一词,点出了村庄的整体环境,是明朗的,充满生命力的,整个村子显的是那样清新宁静,使人不觉得有一丁点幽暗、孤僻;下句勾勒远景,“青山郭外斜”,举目远眺,远处青山依依相伴,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用平凡而自然的景物,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了山村景色的真实与宁静。诗人在这里没有使用田园诗里经常形容山居生活孤寂、宁静的“深山、孤寺、竹林、落花”等词语,也没有陶渊明笔下的“东篱、南山”等给人以超然物外,不食人间烟火的虚幻。而是用了最为普通的“绿树、青山”这两个景物,给整首诗定下了清新与明朗的格调,给人以生命感和真实生活感。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敢于面对、乐于面对现实生活。正是因为“故人庄”所处在这样清新、自然、明朗的大环境中,所以下一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显得更加温馨、自然。前面两句所写的是村庄的'外景,这两句写的是内景和近景,诗人与朋友在室内饮酒,透过小轩窗,房屋前几块菜地里,种着几样农家日常食用的蔬菜,紧靠菜地的是一小块光秃秃的打谷场,远处青山环绕,村子周围绿树成阴。房屋内,一对老朋友,喝着米酒,拉着家常,诗人看到窗外青葱的菜园和不远处的打谷场,不觉询问起年景的好坏,就这样诗人和故人拉拉家常,话话桑麻,朋友之间的那种温馨、融洽、真诚的氛围体现的淋漓尽致。读到此处,真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很普通、平常的几句话,一幅乡村初秋的景色便跃然于纸上。青山相依,绿树环绕的村庄里,诗人与故人相坐于窗下,把酒言欢。屋外是几块菜地,一个打谷场。我们甚至听到庄外树上的鸟叫蚕鸣声,嗅到了窗边菜地里的泥土味儿,看到了地里劳动着的男女老人和散学归来的儿童。“怡然自乐”不见得一定有,“黄发垂髫”却是真实的。青山、绿树、村庄、农舍、菜圃、谷场、桑麻这些和谐的构成了一幅山村景色图。它不同于桃花源的虚幻,给一种真真切切的真实感。农家特有的环境和与故人和谐的气氛,深深的感染了诗人。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乡村的景色,真诚的友谊,朴实的话题,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样美好的氛围中了。
在这样一个天地里,什么政治失意,什么名利得失都会抛之脑后,不再想起。就连归隐山林这样“高雅”的话题都显的是那样多余和娇情。“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深深被乡村生活所吸引,于是临别之际,向故人表达在重阳之日还来赏菊花的心愿,很直白,没有丝毫拘泥。这一切都是建立在诗人与故人之间真诚而深厚的友谊的基础之上的。故人的真诚,诗人的率直,跃然于纸上。读到这里,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重阳之日,菊花盛开,故人再次杀鸡做食,诗人再次来到故人的家里把酒言欢。一个普通的村庄,一顿农家饭,一对老友对饮,几句家常话题。描写直白,语言简单,文风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每个句子都几乎没有费力锤炼的痕迹。朴实的农家气氛,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真诚的情谊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是那样的自然、和谐,不炫奇、不卖弄,是那样的信手拈来却浑然天成。语言风格与描写的内容是那样的和谐一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之中见功夫,平淡之中见真情。
就是在这无雕无饰的“天然”之中,诗人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巧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言语,勾勒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的境界,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篇3: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友情是酒,日久弥香。多年的好友一朝重聚,总让人感觉温暧。殷
勤的一句问候,抚慰了几许疲惫的心灵。田家陈酿,酒香弥漫中会深深
感受到那份淳朴真挚的情谊。没有了名利的纠缠,没有了尔虞我诈的困
惑,在这里,只有酽酽的酒,眷眷的心。尽情畅饮吧,醉后还来,在那
菊盛开的重阳时候!
篇4:《过故人庄》孟浩然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诗鉴赏:
首联“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叙述老朋友杀鸡做饭,邀请诗人到他家去做客。“田家”没有山珍海味,一盘肥鸡就成了老朋友待客的佳肴。这朴实自然的诗句,既表现了诗人与故人的“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诚友谊,又表现了田园生活的清淡,开篇就给人以亲切友好的感觉。
颔联“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写的是诗人进庄之所见。这两句,上句描绘近景,葱茏茂密的绿树环绕村庄,清幽宁静;下句勾勒远景,雄伟的青山给田园筑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给人的眼界以开阔感。诗人就是用这平凡而自然的景物,表现出山水的美丽和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另外,这两句诗也暗示了孟浩然与其故人的友谊是建立在对理想和生活情趣的共同追求之上的,为下文的开怀畅谈作了感情的铺垫。
颈联“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写的是宴饮。
诗人在老朋友家中,临窗把盏,看到窗外的打谷场和青葱的菜园,不觉引起了诗人和老朋友对田园农作物收成的关切之情,年景收成也就成了饮宴的主要话题。
这里,家常的菜肴,家酿的美酒,田园的风光,再辅之以家常的高谈,就使诗境完全沉浸在亲切、自然的氛围中。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这不禁又使人联想起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诗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诗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之郁结与孟之恬淡之别,从这里或许可以窥见一些消息吧。
诗歌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连描述的层次也完全顺乎自然,就是在这无雕无饰的“天然”之中,诗人大巧若拙地把艺术美巧妙地融入整个诗篇的血肉中,用平淡而蕴含着深厚韵味的口头语,勾勒了一个浑然天成的诗的境界,读后令人心旷神怡,回味绵长。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也就是说,读孟诗,应该透过它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过故人庄》在孟诗中虽不算是最淡的,但它用省净的语言,平平地叙述,几乎没有一个夸张的句子,没有一个使人兴奋的词语,也已经可算是“淡到看不见诗”(闻一多《孟浩然》)的程度了。
篇5:过故人庄孟浩然诗意
过故人庄
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意:
老朋友准备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田舍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一脉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
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共饮美酒,闲谈农务。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还要来这里观赏菊花。
《过故人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一首五律,写的是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老朋友家做客的经过。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抒发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这首诗初看似乎平淡如水,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篇6:读孟浩然《过故人庄》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127002-0011-01
唐朝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此句真切地表达了知心朋友,情谊深厚,即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显示出友谊的真挚,胸怀的旷达。可见人生中拥有真诚的朋友,心中便不会孤独,当代人也常说:多一个朋友,便多一条路。是啊,真正的友谊就是不顾及对方的社会地位,富贵贫贱,美貌与丑陋,而注重双方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注重自然,注重默契。很多唐诗中体现了这种情感:王昌龄的《送魏二》“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维的《山中送别》“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而我最欣赏的友谊之情,是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体现出的那种“淡”“真”“切”的淳朴自然的朋友之情,让我带领大家共同赏读: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邀一至”,文字上毫无渲染,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好似小学生在日记本上写得一日行程一样的朴素而平淡,再加上“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而随意,这样,客人和主人彼此的心扉毫无顾及地向对方敞开,客人不嫌弃你农舍之主而降低身份,主人不谄媚你达官显贵而升官发财,那就盘腿而坐,促膝而谈,气氛融洽而平静,不讲虚礼和排场,如此幽静而祥和,这不仅是主人和客人的真挚情谊所至,也有清新愉悦的坏境所衬托,你看那外景DD“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一近一远,近景绿树环抱,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荡开笔锋,展示一片开阔的远景: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让村庄不显得孤独。一“合”一“斜”,静中含动,景都活跃着,人怎能闲坐,于是主客敞开胸怀,娓娓而谈DD“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轩窗一开,放眼望去的不仅是主人和客人,而且也将读者的眼球引向这一特定情境当中去,随着主人和客人一起欣赏: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映入眼帘,让人心旷神怡,那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荫怀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适的感觉。于是,话桑麻中,主人与客人的欢声与笑语都仿佛萦绕在我们耳际,正是在这种情景氛围中,客人忘记了仕途的荆棘丛生,名利得失,他从主人的笑语中寻到了安然,坦率,真实,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中,盼到了已久的向往之地,从他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他心境平和,思绪舒展,举措灵活,自然省净,这样的坏境,谁愿意离去,谁不渴望再来,虽然没有说出自己乐而忘返的想法,但客人和主人的情谊无需再遮掩,淳朴而诚挚溢于言表,于是,再不虚客气,我想我做客人即主人,主人即客人,下次的约会,定在了---“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不请自到,那种率真,那种理直气壮的情怀,好比小女孩在父亲跟前撒娇:“我要,我要,我就要”。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悦,不分主客关系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此句看似信笔写来,却首尾衔接。首句“一邀一至”尾句“还来就菊花”,此处既感到篇法圆紧,又体会到客人的洒脱自然。
当然,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也有用张扬和比喻的手法体现的,如李白的《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意更有多少深呢?李白毫无掩饰地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他与汪伦不一般的情意:“不及汪伦送我情”。耐人寻味。清朝的沈德潜很欣赏这一句,他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显然,秒就秒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意为生动的形象,空灵而有余味,自然而又情真。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与《赠汪伦》相比较,纯属于平淡的叙述之词,没有一句夸张之句,没有一个兴奋之词,淡到了平头百姓的谈话,让我们觉得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场景DD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诗词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虽只有鸡黍,但那份友谊之情,却读孟浩然《过故人庄》一点都不薄,而是主客情深的精妙之处。
沈德潜称孟浩然的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的确不薄,语淡仅仅是外表,主客之间的情谊,由淡初到情真最后清切。这是内在的韵味散发出来的醇香,淡中有味,含而不露,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正是谢榛语的那种“清音有余的感觉。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将主人与客人之间的情宜演绎的淡中含真,真中含深,深中含切。孟浩然的《过故人庄》体现出的人际之交,让这个物欲横流,唯利是图的社会中生活的人慨然相叹。
【参考文献】
[1]《唐诗别裁》。
篇7: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
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
【原文】
过故人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赏析】
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通过写田园生活的风光,写出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全文十分押韵。诗由“邀”到“至”到“望”又到“约” 一径写去,自然流畅。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作者以亲切省净的语言,如话家常的形式,写了从往访到告别的过程。其写田园景物清新恬静,写朋友情谊真挚深厚,写田家生活简朴亲切。
全诗描绘了美丽的山村风光和平静的田园生活,用语平淡无奇,叙事自然流畅,没有渲染的雕琢的痕迹,然而感情真挚,诗意醇厚,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情趣,从而成为自唐代以来田园诗中的佳作。
一、二句从应邀写起,“故人”说明不是第一次做客。三、四句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五、六句写山村生活情趣。面对场院菜圃,把酒谈论庄稼,亲切自然,富有生活气息。结尾两句以重阳节还来相聚写出友情之深,言有尽而意无穷。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这一开头就像是日记本上的一则记事。故人“邀”而作者“至”,文字上毫无渲染,开门见山,招之即来,简单而随便。这正是不用客套的至交之间所可能有的形式。而以“鸡黍”相邀,既显出田家特有风味,又见待客之简朴。正是这种不讲虚礼和排场的招待,朋友的心扉才往往更能为对方敞开。这个开头,不是很着力,平静而自然,但对于将要展开的生活内容来说,却是极好的导入,显示了气氛特征,又有待下文进一步丰富、发展。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村里,作者顾盼之间竟是这样一种清新愉悦的感受。这两句上句漫收近境,绿树环抱,显得自成一统,别有天地;下句轻宕笔锋,郭外的青山依依相伴,则又让村庄不显得孤独,并展示了一片开阔的远景。由此运用了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景物。这个村庄坐落平畴而又遥接青山,使人感到清淡幽静而绝不冷傲孤僻。正是由于“故人庄”出现在这样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所以宾主临窗举杯。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才更显得畅快。这里“开轩”二字也似乎是很不经意地写入诗的,但上面两句写的是村庄的外景,此处叙述人在屋里饮酒交谈,轩窗一开,就让外景映入了户内,更给人以心旷神怡之感。对于这两句,人们比较注意“话桑麻”,认为是“相见无杂言”(陶渊明《归园田居》)。但有了轩窗前的一片打谷场和菜圃,在绿阴环抱之中,又给人以宽敞、舒展的感觉。话桑麻,就更让读者感到是田园。于是,读者不仅能领略到更强烈的农村风味、劳动生产的气息,甚至仿佛可以嗅到场圃上的泥土味,看到庄稼的成长和收获,乃至地区和季节的特征。有这两句和前两句的结合,绿树、青山、村舍、场圃、桑麻和谐地打成一片,构成一幅优美宁静的田园风景画,而宾主的欢笑和关于桑麻的话语,都仿佛萦绕在读者耳边。它不同于纯然幻想的桃花源,而是更富有盛唐社会的现实色采。正是在这样一个天地里,这位曾经慨叹过“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的诗人,不仅把政治追求中所遇到的挫折,把名利得失忘却了,就连隐居中孤独抑郁的情绪也丢开了。从他对青山绿树的顾盼、与朋友对酒而共话桑麻中可以看出,他的思绪舒展了,甚至连他的举措都灵活自在了。农庄的环境和气氛,在这里显示了它的征服力,使得孟浩然有几分皈依了。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深深为农庄生活所吸引,于是临走时,向主人率真地表示将在秋高气爽的重阳节再来观赏菊花和品菊花酒。淡淡两句诗,故人相待的热情,作客的愉快,主客之间的亲切融洽,都跃然纸上了。杜甫的《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中说:“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杜甫诗中田父留人,情切语急;孟浩然诗中与故人再约,意舒词缓。杜甫的郁结与孟浩然的恬淡之别,读者从这里可以窥见一些消息。
一个普通的农庄,一回鸡黍饭的普通款待,被表现得富有诗意。描写的是眼前景,使用的'是口头语,描述的层次也是完全任其自然,笔笔都显得很轻松,连律诗的形式也变得自由和灵便了。这种淡淡的平易近人的风格,与作者描写的对象——朴实的农家田园和谐一致,表现了形式对内容的高度适应,恬淡亲切却又不是平浅枯燥。它是在平淡中蕴藏着深厚的情味。一方面固然是每个句子都几乎不见费力锤炼的痕迹,另一方面每个句子又都不曾显得薄弱。比如诗的头两句只写友人邀请,却能显出朴实的农家气氛;三四句只写绿树青山却能见出一片天地;五六句只写把酒闲话,却能表现心情与环境的惬意的契合;七八句只说重阳再来,却自然地流露出对这个村庄和故人的依恋。这些句子平衡均匀,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境,把恬静秀美的农村风光和淳朴诚挚的情谊融成一片。这是所谓“篇法之妙,不见句法”(沈德潜《唐诗别裁》),“不钩奇抉异……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皮日休《郢州孟亭记》)。他把艺术美融入整个诗作的血肉之中,显得自然天成。这种不炫奇猎异,不卖弄技巧,也不光靠一两个精心制作的句子去支撑门面,是艺术水平高超的表现。正是因为有真彩内映,所以出语洒落,浑然省净,使全诗从“淡抹”中显示了它的魅力,而不再需要“浓饰盛妆”了。
【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意境分析】相关文章:
1.过故人庄 孟浩然
5.过故人庄 赏析
7.过故人庄翻译
10.过故人庄扩写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