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回忆的叙事散文:端午凉茶
“haowen”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生活回忆的叙事散文:端午凉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生活回忆的叙事散文:端午凉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生活回忆的叙事散文:端午凉茶
为寻找一片清凉,我回到了久违的老家。进门后,哥哥递上一杯凉茶,说是自己挖来的端午日的凉茶。我一饮而尽,一种凉凉的爽,一袭淡淡的香,一丝微微的甜,夹带着些些的醇沁入心脾,润人肺腑。忍不住又续了一杯,情不自禁地说:过瘾!
记得小时候在家过端午节,除了从初一起家家买包子外,就是端午日这天挖凉茶了。挖凉茶一定要上午,不能过午时,这是古训,什么原因?谁也说不清,反正大家都是上午挖好的。
早晨起床后,吃过妈妈蒸好的包子,就跟在爸爸身后,到小河边,山脚下,山墈里去采凉茶了。走在散发着泥土芳香的田堘上,时时见到扛着锄头撬着一只高系撮箕挖凉茶的人。
爸说:我们走远一点,去犁头坪挖独脚丝毛根。越过田堘,翻过一座小山坡,就到犁头坪了。这是一个小小的山坡,大概是形状像犁头而得名吧,不过还真有一块比较平坦的山地,稀稀拉拉地长了毛草和不很高大的马尾松。爸爸蹲下身子,指着茅草中一株绿绿的叶子说:这就是独脚丝毛根。只见长长的三四片叶子,离地面也就四五寸高的样子,没有枝桠,也没有花苞,叶的根部有些像棕片的毛毛。爸爸用锄头将它很容易地挖出来,形状极像一个小小的红萝卜,但不是红色,而是棕绿色。我想它的名字就代表了它的形状。爸爸说别看它其貌不扬,这可是清热解毒的好东西。另外还有“淡亲婆”(大青根)也挖不少。离开犁头坪,沿捞刀河东岸上溯,什么水灯芯、路边黄荆、夏枯球、野菊花、阴成等等,满满一撮箕。回家后洗干净,一把把扎好挂在屋檐下晾干备用。需要时每样品种取一些,再到中药铺买点点甘草,放炉罐煎约半个小时,正宗的凉茶就制好了。
这种凉茶不仅色泽漂亮,味道甜美,而且消暑、清热解毒的效果特佳。如果身上长了痱子什么的,只要喝上几碗,就什么事都没有了。村民们夏季不论有什么大的活动,比如请人建房呀,做酒呀都要备好这种凉茶。
这种凉茶色泽近似于药酒的颜色。当年有一家三伏天摆生日酒的,用的是比较好的“五加皮”酒,这酒和凉茶的色泽酷似。几个精明的将凉茶当酒,将外号叫“酒桶”的喝得烂醉如泥,送到医院打吊针。
这些年走南闯北,钱虽没多赚,茶倒没少喝,甚至是身价不菲的名茶;更有超市品种繁多,品牌各异,包装精美的各类凉茶,罐装的瓶装的袋装的目不遐接,满目琳琅。但终没有家乡自制的凉茶好喝。只是现在山里都搞了开发,野生的凉茶少了,端午日去挖凉茶的人更少了。只有像我哥哥这样的老年人才有兴趣在端午日去挖挖,自然数量也少了很多。要喝上一杯地道的家乡自制凉茶还真是难得哟!
篇2:乡村生活回忆的叙事散文:墙
昨天同学发过来她的暑假力作《墙》,想打开图片,网速慢,也没打开,她的文笔很好,也是我们班里的尖子生!
今天我也写写墙。
墙是用来阻隔人与人,房与房,物与物的。
小时候都是土墙,两块木板一夹,夹层添土,用夯砸实一层,再往上提木板,再往里添土,再砸夯,就这样一层层的垫高,就成了墙了。
土墙也能经历风风雨雨。那天和发小二英聊天,她说:“你忘了,墙西的墙,让我们搬得一块块的”。又把我拉回了儿时的记忆。一堵堵矮墙,一个个篱笆院子,夏天雨大,土墙渐渐变矮了,像一个沧桑的老人,腰越来越弯,个子就矮了。
以后就有了砖,盖房子,垒院墙,都用砖,青砖碧瓦,再后来烧出的是红砖,盖上房很洋气,后来人们再盖房垒院时,干脆用水泥抹住了砖,冷冰冰的,没有了色调,也看不到整齐的砖一行行,一排排贡献的力量了。
时代在变迁,土墙成了砖墙,又成了水泥墙。没有了土墙的暖色,也没有了红砖的火烈,剩下的全是冷色的水泥,铸在人们心里的墙也越来越厚,你看不到我的心,我也看不到你的心。
人与人之间,应该没有墙的。
以前很穷,就算道土墙也是公家的,一个大杂院住满了人家,连篱笆都不用扎,你吃好的,给他一碗,他换伙食,给你尝尝,就那么融洽的生活着,孩子都是大杂院的孩子,亲戚也都是孩子们的亲戚,热乎的不少,小脑壳也是为了讨得亲戚的一粒糖果或是一小块奶酪,舍不得吃,用舌尖舔了又舔,直到那糖果或奶酪粘得厉害,才肯放进嘴里,舍不得让它溶化,使劲回味着那香甜的滋味,甚至长大的理想就是做个糖果或奶酪老板,开一家食品厂。
土墙被推倒了,再看不到它的影子,倒怀念爬上土墙奔跑的淘气模样,浑身土,抖落满是土呛就开饭喽。
现在的人们,在各自的心上树上一道墙,人与人淡了,除去金钱利益,再也看不到那温暖的土色,树在心里的是冰墙,有时候撞上去,很疼,很冷。
篇3:生活回忆叙事散文:顶针,让我回想起从前的岁月
这个园园的亮晶晶的小东西是我的宝贝,它跟了我四十多年。它就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顶针一一一个帮助我做针线活的小物件。
现在的很多女孩子都不认识顶针,因为她们不用做针线活儿。各种各样漂亮的衣服都是买现成的,袜子破了就扔掉,新袜子一打一打的,不用缝补破旧的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生活工具在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顶针也是其中的一个。
我很小的时候,就戴着顶针跟姐姐学习针线活。结婚以后,做了家庭主妇,针线活是必须要做的。那时候是在孤店子住。在供销社的柜台里,我一眼就相中了这个顶针。它是铜质材质做的,金黄色,亮晶晶的,戴在中指上大小正合适,便买了回来,到现在四十多年了。那个时候穿的棉衣服都是自己动手做,开始笨手笨脚的,慢慢地就学会了,做得越来越好。后来还学习裁剪,给孩子们缝制的小衣服穿上都挺合身。记得给儿子缝制的海军服穿上可好看了。
手工缝缝补补好几年,每一针一线都要用到顶针。那时候我跟婆婆学会了绣花,这个小顶针就更闲不着了。直到添置了缝纫机,小顶针才得以休闲,可是已经磨得铮亮,有的坑坑都受了创伤了,但我舍不得扔掉,一直珍藏着。
一九九九年,我因为眼底出血,不再做针线活了,缝纫机也处理了。直到两千零三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戴上了顶针。
那年六月,老父亲仙逝,我回去奔丧。之后我们去了妹妹家,在那里我看到了一个用废布角拼制的床罩十分漂亮。这激起了我的兴趣,回来后便开始手工缝制,小顶针又派上了用场。两个月以后,床罩缝制成功,心里特别高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大大小小的床罩、被面、枕套、椅垫……缝了很多,有些还送给了亲戚朋友,她们也都喜欢。
因为眼睛不好,年龄也大了,精力不比从前,从去年开始,我不再做针线了。可是每当看见这个小顶针,我总会不自禁的回想起以前的一些岁月,姐姐,老祖母、老姨、二姨在灯下为我们这几个没娘孩缝衣做鞋的情景历历在目。现在除了姐姐健在,其他人早已做古,我怀念她们,感念她们的恩情,永世不忘,我也希望我的恩姐健康长寿。那个小小的黄铜顶针,我会继续保存,视它为朋友。
【生活回忆的叙事散文:端午凉茶】相关文章:
2.回忆现代叙事散文
3.回忆端午作文
4.端午的叙事作文
5.过端午叙事作文
6.端午粽子散文
7.小学生端午散文
8.端午屈原散文
9.回忆爷爷叙事作文
10.回忆如烟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