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各地斗牛节的习俗

各地斗牛节的习俗

2023-11-26 08:12:3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UchihaItach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各地斗牛节的习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各地斗牛节的习俗,希望大家能够受用!

各地斗牛节的习俗

篇1:各地斗牛节的习俗

侗族人喜欢斗牛为乐,多在春秋之季进行。虽然同是两牛相斗,但南北侗乡礼仪各异,这些不同的仪式都留下了古代征战的遗迹。“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 节前,各自约好对手,作好斗牛的准备。

节日这天清晨,铁炮三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的乐器声中进入斗牛场。这时一支支队伍,手持金瓜、月斧,举着各种旗帜,前呼后拥,绕场三周,算是“入场式”,也叫“踩场”。

接着,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举着火把,严阵以待。铁炮一响,他们便将火把往前一抛,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斗作一团,难解难分。场外人群呐喊助威,气氛紧张热烈,十分壮观。

篇2:各地斗牛节的习俗

西班牙是世界上著名的“斗牛王国”。西班牙的斗牛历史悠久,13世纪时便有了斗牛节。现在,西班牙共有大小斗牛场400多个,最大的斗牛场可容纳2万人。每年斗牛次数达5000场以上。

斗牛要举行入场式。首先奏乐乐曲雄壮奔放。乐曲声中,斗牛士入场。他们身穿绣花紧身衣,紧腿裤,头戴三角帽。斗牛士一般20来名,他们的队伍由两名骑士率领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这之后由主持宣布斗牛开始。

”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动(杀牛供神祭品)。13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开始把这种祭神活动演变为赛牛表演(真正斗牛表演则18世纪中叶)。现在西班牙300多斗牛场(最大的是马德里的文塔斯斗牛场,可容纳2.5万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斗牛节,有些时候每天都斗,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为斗牛日(使用体重四百到五百公斤的非洲纯种公牛)。

韩国清道斗牛节2

03月15日至23日,为期9天的“清道斗牛节”将在清道郡华阳邑清道常设斗牛场举行。身躯庞大的赛牛斗智斗勇的场面紧张激烈,令观众兴奋不已,不禁为之呐喊助威。这番热闹场面一直到其中一头牛扭头走开为止。其实,当今的斗牛赛可以追溯到农耕时代牧童作为休闲娱乐而进行的斗牛活动,后来又发展成为一个部落或氏族显示势力的一种手段。历史悠久的斗牛赛因为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团结精神,在日本占领时被终止,直到70年代中期,作为民俗活动重新得到再现。比赛根据牛的体重分为甲、乙、丙等不同的级别。在大会前夕,赛牛为了培养体力,要进行山路跑步、轮胎拉力等艰苦的训练,并且还要接受斗角、顶头、击腹、颈斗、勾角等技术训练。一场斗牛表演要有6头公牛出场,它们的体重在370-500公斤之间。每斗一头牛大约耗时20分钟。每头牛的名字、年龄和体重都由主持向观众进行介绍。斗牛士更少不了要介绍给观众。每当介绍到有名气的斗牛士时,全场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一个斗牛士水平的高低,不但要看他挑逗公牛的技术,而且要看他是否有一剑杀死公牛的本领。凡是能一剑结果公牛性命的,主持会当众宣布褒奖斗牛士牛耳一只;如果他挑逗动作一直出色,还奖给他牛尾一条。

起源

四月八“斗牛节”,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因这一天,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因此,女子习惯也把她们的活动叫“斗牛节”。

篇3:各地斗牛节的习俗

苗家喜爱斗牛,基本上每个集会节日都有斗牛活动,每年秋收后,还有特有的斗牛节。斗牛有几种,一种是耕牛兼斗牛,这种牛比较雄健、耕作时节耕田犁地,节日拉去斗打;一种是专业斗牛,这种牛是根据各种条件精选出来的,平常不耕作,为一个寨子或一个家族共有,由一个选定的具有丰富养牛经验的能手饲养,节日期间拉去参赛。

无论到场斗牛得斗与否,是输是赢,主人都得到亲友们的礼物,鸡、鸭、绸带等礼品。获奖的斗牛:牛王、冠、亚军或第一、二、三名的斗牛则格外光彩,牛主人扛着奖旗或者将奖旗挂在斗牛的两角上,牛与主人都得到人们极大的钦佩羡慕。

国外

篇4:各地斗牛节文化的习俗

国内

侗族的斗牛节习俗

侗族人喜欢斗牛为乐,多在春秋之季进行。虽然同是两牛相斗,但南北侗乡礼仪各异,这些不同的仪式都留下了古代征战的遗迹。”斗牛节”是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侗家喜欢斗牛,村村寨寨都饲养着善斗的“水牛王”。“斗牛节”是在每年农历的二月或八月里逢“亥”的日子里举行。 节前,各自约好对手,作好斗牛的准备。

节日这天清晨,铁炮三响,“牛王”在锣鼓和芦笙的乐器声中进入斗牛场。这时一支支队伍,手持金瓜、月斧,举着各种旗帜,前呼后拥,绕场三周,算是“入场式”,也叫“踩场”。

接着,各队牵着自己的“牛王”,举着火把,严阵以待。铁炮一响,他们便将火把往前一抛,参斗的两头牛从两端四蹄腾空,冲了上去,斗作一团,难解难分。场外人群呐喊助威,气氛紧张热烈,十分壮观。

苗族的斗牛节习俗

苗家喜爱斗牛,基本上每个集会节日都有斗牛活动,每年秋收后,还有特有的斗牛节。斗牛有几种,一种是耕牛兼斗牛,这种牛比较雄健、耕作时节耕田犁地,节日拉去斗打;一种是专业斗牛,这种牛是根据各种条件精选出来的,平常不耕作,为一个寨子或一个家族共有,由一个选定的具有丰富养牛经验的能手饲养,节日期间拉去参赛。

无论到场斗牛得斗与否,是输是赢,主人都得到亲友们的礼物,鸡、鸭、绸带等礼品。获奖的斗牛:牛王、冠、亚军或第一、二、三名的斗牛则格外光彩,牛主人扛着奖旗或者将奖旗挂在斗牛的两角上,牛与主人都得到人们极大的钦佩羡慕。

国外

西班牙的斗牛节习俗

西班牙是世界上著名的“斗牛王国”。西班牙的斗牛历史悠久,13世纪时便有了斗牛节。现在,西班牙共有大小斗牛场400多个,最大的斗牛场可容纳2万人。每年斗牛次数达5000场以上。

斗牛要举行入场式。首先奏乐乐曲雄壮奔放。乐曲声中,斗牛士入场。他们身穿绣花紧身衣,紧腿裤,头戴三角帽。斗牛士一般20来名,他们的队伍由两名骑士率领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这之后由主持宣布斗牛开始。

“西班牙斗牛”,起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动(杀牛供神祭品)。13世纪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世开始把这种祭神活动演变为赛牛表演(真正斗牛表演则18世纪中叶)。现在西班牙300多斗牛场(最大的是马德里的文塔斯斗牛场,可容纳2.5万人)。每年3月~11月是西班牙斗牛节,有些时候每天都斗,通常以星期日和星期四为斗牛日(使用体重四百到五百公斤的非洲纯种公牛)。

韩国清道斗牛节2

03月15日至23日,为期9天的“清道斗牛节”将在清道郡华阳邑清道常设斗牛场举行。身躯庞大的赛牛斗智斗勇的场面紧张激烈,令观众兴奋不已,不禁为之呐喊助威。这番热闹场面一直到其中一头牛扭头走开为止。其实,当今的斗牛赛可以追溯到农耕时代牧童作为休闲娱乐而进行的斗牛活动,后来又发展成为一个部落或氏族显示势力的一种手段。历史悠久的斗牛赛因为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团结精神,在日本占领时被终止,直到70年代中期,作为民俗活动重新得到再现。比赛根据牛的体重分为甲、乙、丙等不同的级别。在大会前夕,赛牛为了培养体力,要进行山路跑步、轮胎拉力等艰苦的训练,并且还要接受斗角、顶头、击腹、颈斗、勾角等技术训练。一场斗牛表演要有6头公牛出场,它们的体重在370-500公斤之间。每斗一头牛大约耗时20分钟。每头牛的名字、年龄和体重都由主持向观众进行介绍。斗牛士更少不了要介绍给观众。每当介绍到有名气的斗牛士时,全场会报以雷鸣般的掌声。一个斗牛士水平的高低,不但要看他挑逗公牛的技术,而且要看他是否有一剑杀死公牛的本领。凡是能一剑结果公牛性命的,主持会当众宣布褒奖斗牛士牛耳一只;如果他挑逗动作一直出色,还奖给他牛尾一条。

起源

四月八“斗牛节”,未婚女子在农历四月初八日,相好的女友们要凑些米、油盐、菜肴到野外去“打平伙”,带着“女书”去吟唱,畅谈美丽人生。因这一天,男人都赶着牛牯到野外去斗牛,因此,女子习惯也把她们的活动叫“斗牛节”。

篇5:腊八节各地习俗

天津风俗

天津人煮腊八粥,同北京近似,讲究些的还要加莲子、百合、珍珠米、意仁米、大麦仁、粘秫米、粘黄米、云豆、绿豆、桂圆肉、龙眼肉、白果、红枣及糖水桂花等,色、香、味俱佳。还有加入黑米的。这种腊八粥可供食疗,有健脾、开胃、补气、安神、清心、养血等功效。

山西风俗

山西的腊八粥,别称八宝粥,以小米为主,附加以豇豆、小豆、绿豆、小枣,还有粘黄米、大米、江米等煮之。晋东南地区,腊月初五即用小豆、红豆、豇豆、红薯、花生、江米、柿饼,合水煮粥,又叫甜饭,亦是食俗之一。

陕北风俗

陕北高原在腊八之日,熬粥除了用多种米、豆之外,还得加入各种干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通常是早晨就煮,或甜或咸,依人口味自选酌定。倘是午间吃,还要在粥内煮上些面条,全家人团聚共餐。吃完以后,还要将粥抹在门上、灶台上及门外树上,以驱邪避灾,迎接来年的农业大丰收。民间相传,腊八这天忌吃菜,说吃了莱庄稼地里杂草多。陕南人腊八要吃杂合粥,分“五味”和“八味”两种。前者用大米、糯米、花生、白果、豆子煮成。后者用上述五种原料外加大肉丁、豆腐、萝卜,另外还要加调味品。腊八这天人们除了吃腊八粥,还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粮仓。

甘肃风俗

甘肃人传统煮腊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 吃,还分送给邻里,还要用来喂家畜。在兰州、白银城市地区,腊八粥煮得很讲究,用大米、豆、红枣、白果、莲子、葡萄干、杏干、瓜干、核桃仁、青红丝、白糖、肉丁等煮成。煮熟后先用来敬门神、灶神、土神、财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再分给亲邻,最后一家人享用。甘肃武威地区讲究过“素腊八”,吃大米稠饭、扁豆饭或是稠饭,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宁夏风俗

宁夏人做腊八饭一般用扁豆、黄豆、红豆、蚕豆、黑豆、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麦面或荞麦面切成菱形柳叶片的“麦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圆蛋的“雀儿头”,出锅之前再入葱花油。

青海风俗

青海的西宁人,虽是汉族人居多,可是腊八不吃粥,而是吃麦仁饭。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草果、苗香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肉、麦交融成乳糜状,清晨揭锅,异香扑鼻,食之可口。

山东风俗

在山东“孔府食制”中,规定“腊八粥”分两种,一种是用意米仁、桂圆、莲子、百合、栗子、红枣、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还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种形状的水果,是为点缀。这种粥专供孔府主人及十二府主人食用。另一种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是给孔府里当差们喝的。

河南风俗

河南人吃腊八饭,是小米、绿豆、豇豆、麦仁、花生、红枣、玉米特等八种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红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来年五谷丰登。

江苏风俗

江苏地区吃腊八粥分甜咸两种,煮法一样。只是咸粥是加青菜和油。苏州人煮腊八粥要放入茨菇、荸荠、胡桃仁、松子仁、芡实、红枣、栗子、木耳、青菜、金针菇等。清代苏州文人李福曾有诗云:“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浙江风俗

浙江人煮腊八粥一般都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香甜味美,食之祈求长命百岁。据说,这种煮粥方法是从南京流传过来的,其中内含若干传说。

四川风俗

四川地大人多.腊八粥做法五花八门,甜咸麻辣,而农村人吃咸味的比较多,主要是用黄豆、花生、肉丁、白萝卜、胡萝卜熬成的。异乡人来此品尝,虽入乡随俗,但很难习惯,现如今城市人吃甜粥的也不少,堪称风味各异。腊八与粥可谓密切相关,而粥喝在腊八,也算是喝出了花样,喝出了水平。

国人如此钟情腊八粥,食俗之外,也确有些科学道理。清代营养学家曹燕山撰《粥谱》,对腊八粥的健身营养功能讲得详尽、清楚,调理营养,易于吸收,是“食疗”佳品,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这些已都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对于老年人说来,腊八粥同样也是有益的美食,但也应注意不宜多喝。其实,何止是腊八,平素喝粥,对老年人也是大有裨益的。粥的品种也相当多,可因人而异,按需选择,酌情食用。

[腊八节各地习俗]

【各地斗牛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1.腊八节各地习俗

2.各地中秋习俗

3.冬至中国各地习俗

4.浙江各地七夕习俗

5.各地春节习俗――广西

6.各地大寒饮食习俗

7.各地中秋的习俗

8.冬至各地的习俗是什么

9.各地春节习俗之香港

10.各地春节习俗之江苏

下载word文档
《各地斗牛节的习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