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苦难,生活的苦难与追求生活的苦难杂文随笔
“juroq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直面苦难,生活的苦难与追求生活的苦难杂文随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直面苦难,生活的苦难与追求生活的苦难杂文随笔,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直面苦难,生活的苦难与追求生活的苦难杂文随笔
我忘记是从什么时候起了,同情贫困,贫苦好像是一件很自然的事,而对于生活富裕的人则有一种本能的反抗和不屑。小时候一个朋友说我有点仇富心理,当时我一愣,因为在当时我发现自己并没有仇富心理,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价值观去觉得生活贫苦的人是理所应当被同情的。大概是源于我小时候看过的无数童话,其中的主角一边倒的都是生活贫困,被富裕的继母欺负的对象,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好好想过,为什么即使是这样,拯救公主的王子也还是富裕的人呢?而故事为什么还是以“从此王子和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为美满结局呢?再加上家人大多都有比较强烈的“坚持正义感”的个性,所以从小我莫名地有一种感觉,我们不该变得富裕,因为那是可耻的。不管因为什么,这样的价值观还是深深地影响了我。
或许这本来也是一种普遍的,不问理由的情感。除了小时候看的童话以外,其他的书籍作品中也鲜有以弘扬富裕为主题的,无论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或许嘲讽富人更加符合理想主义的价值观,或许文学本身是有社会性的,这样的主题影响了群众。或许文学作品的作者本身也有很多是过于感性的理想主义者。我至今也不大认同拜金和享乐的价值,是因为我自身觉得它是不够好的,或者其实追求物质和金钱,享乐的同时不能违背一些底线,这是我一直认同的。
小时候那种被朋友误以为是仇富心理的感情,就好像类似于想象自己是罗宾汉,楚留香一样的心情,其实直到现在,贫穷与富有,这之间仍旧有说不清的矛盾冲突,而到底是善还是恶,这一点却是说不清的。
特别想到了关于文学,关于作家。下午室友在看《萧红》,我也在一旁纠结着看了。那是一种既不想看,又想看的心情。我总不喜欢这种拍作家故事的电影,一方面对于作家的私生活进行展示到底好还是不好先另说,另一方面,每次只要将作家、艺术家,音乐家这类人的故事拍成电影,就会刻意地营造出一种痛彻心扉、伤感无奈却又美丽斑斓的文艺色彩,可我觉得这种色彩是会误导很多人的。
很多人觉得作家就多半是生活清贫,艰苦,对于苦难有巨大的感触,要一人承受很多苦难,敏感又多愁善感,命运悲惨的人。但是其实就连萧红自己也觉得,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写作风格,每个作家都不一样。要知道萧红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也有它自身的特征。而对于作家的典型形象的塑造和传达很多时候不过是旁人眼中的形象。而对于作家本人来说,或许他有沉浸和挖掘苦难的特征,但是他自身,大部分当然还是想要挣脱苦难的,认为苦难是一种美好的价值,那是一种审美上的感觉,或者不过是一种心理平衡(作家能写出那样的作品,他的性格也一定有与众不同的地方,我之所以写不出来,是因为我心理健康),而每个人其实除去自己的身份以外,也都是活生生的普通人,除去这个作家的身份,每个人也都追求幸福,追求爱,因而对作家苦难生活,悲惨的结局进行刻画本身就有种窥探隐私,偏激之嫌。
而或许大约也因为这种心理,有的人在心中是认同苦难,认同伤害,认同痛苦的,因为他多少觉得这才符合自己清高的,清白的作家、艺术家身份。但实际上显然不是这样,心理健康,家庭富有的作家也大有人在。人并不是因为要写作,要作画而去追求不幸,追求痛苦,而是因为已经经受了痛苦,而在摆脱的过程中更加依赖文字。文字不是痛苦的象征,而是让作家心灵释然的方式之一,很多时候如果没有文字,或许这个人的痛苦命运要更多也说不定。可是不管是否写作,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爱的权利和渴望。
因而那种误解,认为作家一定是要生活在贫困的地方,从外形到经历都应是经历过全方位磨难的洗礼的想法,和简单地认为生活贫苦,物质水平低下就等于善良,等于道德的想法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美好的权利,因而富裕在很多时候比贫困更善良,而人们不敢认同它,不过是因为实际的情况的确有很多人是达不到罢了。而我个人觉得,文学用于抚慰贫困者的心灵,让他们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生命的价值,有更多的快乐,要比抨击富人,批判社会,把富人都拉下马要更加有意义,当然,批判本身也有自身的价值,任何有病态的地方都需要批判,但盲目的批判就有问题了。批判本身是要建筑在一种冷静和理性的认识上,而盲目的批判很多时候是一种感性的冲动,它不能发现真正的问题,自然也很难促进社会的进步。
或许这的确是一种让人自然会产生同情和伤感的事情。五道口购物中心,熙攘的人群中树立着一个小红人雕像,他没有穿衣服,笑容傻气又可怜,双手抱胸,看上去饥寒交迫,却还在微笑。我每次路过不自觉地还是会产生一种感情,是啊,有那么多人都过着奢侈的富裕的生活,而他却这样的可怜。或许这种同情总是自然而然的,或许怜悯之情是人的本性。可是如果把怜悯之情夸张为拯救之情,就有了问题。
就好像有些悲天悯人的人,男人或者女人,总把怜悯进而升级为拯救。有的男人以拯救凄苦的,孤独的女人为名,一直做着花心,用情不专的事,最终也下不了决心减少自己的“英雄主义”。因为他能从这种拯救中获得好处,他能够感觉到自己作为英雄的伟大,骄傲,也就获得了自尊和力量。有的女人以关怀,关心为名,收留那些自身能力根本无法救助的人,实际上是因为对方能够给自身一些情感上的安慰,而自己也可以借由付出关心体会到爱,因而放不开,走不掉,实则那却并不是真正的爱情。不管是怎样的拯救,都是对于自身能力的夸大,或者说也是一种过分高估自己的自恋。(虽然看上去很像自卑,因为他常常是说“我很孤独,没有自信的”)正是因为无法估计自身的力量到底有多大,自我膨胀以为自己像上帝,圣母一样力大无穷,施爱无边,所以才不断做着所谓拯救的事情。其实不光对自己不好,对于被拯救的人来说,很多时候拯救者一边拯救,一边控制,一边无形中说服对方放弃自我,全然依赖自己,最终对方也变得更加孱弱。说到底拯救者有时并不知道到底什么能帮助对方,并不考虑自己的拯救是否会让对方越来越糟。而只是盲目地觉得“我是为他好”“我是要拯救对方”。
拯救者的那种挫败感也是常有的,很多时候就像老奶奶不想过马路,自己却非要扶过去一样,一般人当然会拒绝,所以拯救者会去寻找不会拒绝的对象。当然,尽管初衷有时是善意的。
我觉得爱之中多少是要给予对方自由,独立,鼓励和支持对方,使得对方更加强壮,自我更强健,而不是让对方更依赖,更脆弱,更不是控制和操纵,更不是那种内心感觉自己是拯救者的优越感,压制。
所以至今为止,我并不认同苦难就能带来崇高和节操。失败使人成长,不是因为失败本身是一件好事,而是因为失败有时能促成人的反省,还有的时候小的失败意味着可能意味着躲开了更大的失败。爱迪生失败无数次,发现了无数不能成立的'假设,但绝不是说沉浸于失败本身是有价值的。
健康的心态,价值观,人生希望,当然和美丽的诗篇,成熟的作品有着联系。即使是作家,艺术家,也是向往幸福的凡人啊。丑陋的外表或许只有在和美丽的内心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才有某种美感。而颓废本身的好的价值,当然也在社会真的都是黑暗不堪,或者是在营造作家、艺术家不完美的性格上。
不管怎么说,善良、爱、追求幸福的权利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即使是贫困也可以快乐,即使是富有也会有困扰的地方,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烦恼。富裕人的烦恼并不比贫穷人的少。世界表面上就是不公平的,在内心和灵魂上却是平等的。而这个选择权在于每一个人,富人和穷人都会面临爱意和仇恨,幸福与不幸,正义和邪恶等等选择。并没有谁一定更加善良,或更加邪恶,或许这就是平等的地方。
也正因如此,有的时候我个人觉得,或许人的感情有时应该节制,止于怜悯或止于自己能够尽量做的地方。你拯救一个人,你或许一时拯救了他的感情,却伤害了他作为一个人,一个人的独立,尊严,灵魂的平等。慈善事业当然不应止步,可是既不应冷漠地停止,也不应夸大为救苦救难的救济。关怀不应超越关怀本身。
过于愤世嫉俗,显得超凡脱俗,有时其实就是过于情绪化和缺乏分辨力吧。因而,我想说,富裕,优秀,成功,健康,追求幸福和美好,本身其实都是无罪的。贫穷,落后,病弱的身体等等本身不该被意味纯洁,纯净,崇高等等价值。人真正需要的,我也说不清,或许是心态的平衡吧。或许前者本就容易引发人的妒忌,仇恨,不平衡的心情,自知如此,更应收敛。而后者即使如此,或许会发现自己确实更容易追求到真正的尊严,纯洁,纯净和崇高。因为在更加艰难的时候,对于道德和底线的坚守确实显得让人震撼。同时,即使是贫困,坚持良善是自然而然,坚持正义感和道义,更是让人钦佩。所谓人穷志不穷,自有清贫的硬骨,即使到了谷底,却坚持着人性的底线,正是如此吧。那更是一种坚强的力量。
也正因如此,我想我还是更喜欢那些刻画在贫苦的生活环境中的道德,良心的故事。(当然有人提出犀利的质疑,比如没有面包就没有道德,这点我还是反对的,因为实际的情况可能往往不是没有面包,而是面包少,但可以果腹。)那是因为在阴霾天气中的一线阳光,更想让人抬头仰望。
篇2:苦难铸就辉煌生活随笔
苦难铸就辉煌生活随笔
“咚咚……咚咚……”这是扣击命运之门的声音,来自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读罗曼·罗兰《名人传》的过程中,这声音始终萦绕在我的耳畔。书中写道的其中两位传主——贝多芬和米开朗基罗,似乎有着相似的命运,他们无一不是饱经沧桑,罹患苦难,然而他们都能与命运抗争,在抗争中迸发出巨大的生命能量,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
对一个人来说,听力衰退无疑是一种不幸;对一个音乐家来说,则更是“毁灭性”的大不幸。而这种大不幸,偏偏降临在了天才音乐家贝多芬身上。
他的创作渐入佳境,甚至可以说达到了“井喷”状态,然而,他的重听症开始严重起来,耳朵昼夜不停地嗡嗡作响,直至全聋。他生怕自己的残疾被人发现,渐渐疏离朋友,最后甚至“把自己封闭起来,离群索居”。听力的衰退,让他深受其苦。“在剧院里,我得坐得特别靠近乐队才行,否则听不见演员说什么……当别人轻声说话时,我几乎听不见,但要是别人大声喊叫时,我又难以忍受……我常常诅咒自己的一生……”试问,这种人生之劫和锥心之痛,一个正常人又怎能体会其中一二呢?
作者告诉我们:“心灵极其需要欢乐,当它没有欢乐时,就得自己制造欢乐。”从忧伤的深渊深处,贝多芬着手歌颂欢乐了。于是,他“一辈子都在想歌颂欢乐”的愿望化作了人类的绝唱——《欢乐颂》。“用自己的苦难铸就欢乐。”贝多芬的.这一豪言壮语,也正是对《欢乐颂》的最好诠释吧!
同样,米开朗基罗也绝非是命运的宠儿。他的一生,总是与对创作的冲动和艺术的痴迷结缘,然而“九十年间,他强迫自己去做那巨大的工作,没有得到一天的歇息,没有享受一天真正的生活”。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说:“我几乎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我生活在极端恶劣、极其劳累的状况下。我什么都不想,只知道夜以继日地干活儿。”他的一生,也似乎总是处于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之中。
他在创作西斯廷教堂的拱顶时,更是将自己弄成了“残疾”。他的工作量可谓不堪其重,连续好几个月,仰着头画教堂的拱顶。繁重的工作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眼睛弄坏了,以致好长一阵儿看一封信或一件东西时,必须把它们举到头顶上方才能看得清楚一点儿……他曾如此自我解嘲道:“艰难困苦使我得了甲状腺肿,像是水把伦巴第的猫灌了个够儿。”
是的,历尽苦难,却无怨无悔;人生有志,永不言愁。他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如果我此刻放手不干了,那此作将功亏一篑,于我则是莫大的耻辱,于我的灵魂,也将是很大的罪孽。”就是这种高度的责任感和崇高的使命感,使他力尽劫难,却成就了一番大事业。人,不是让艰难困苦压垮自己,而是通过艰难困苦的磨砺捶打,走向坚强和成熟。
是的,我们这位可敬的传主,从不向困难低过头。苦难可以分泌灵感和诗歌,他一生一直在做诗。做诗是他迫切的需要,以至于他的素描、信件、散页都写满了反映他思想的诗句。写诗是他心灵的密钥,是他燃烧的激情和灵魂的高蹈,也是他人生信仰之所在。
在与苦难命运的博弈中,贝多芬与米开朗基罗战胜了自我,正如作者所言:“伟大的心灵俨如高高的山峰……当云开雾散时,你俯临着人类!”
是的,他们用苦难铸就了事业的辉煌,他们“巍峨的身影”将永远定格在人类艺术的浩瀚星空,让我们永世崇敬、仰望!
篇3:苦难与直言面对的生活
若为梦想而活,何畏艰辛路,坎坷成就有作为者,磨难历练能锲而不舍者。
经历的事情多了,我们才会慢慢成长起来,很多事情是学校教不会的,单纯的孩子从学校出来,吃亏是必然的,身为一个男人,应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忍常人所不能忍,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慢慢就会懂的,现在没有资格做的事,没有资格说的话,等有一天成功了,你才知道不经历苦难,就像唐僧取经一样,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不付出劳动就成功的捷径,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做人。
不管是小事还是大局,有细心周密的计划,才能马到成功,一针见血,世间的丑恶,黑暗,很多是我们所看不到的,当你感觉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可以依靠的人,你才算是真正的学会了独立,学会了自力更生,古往今来,成大事者能忍,胸怀是男人的致命区,古语说得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成家立业,太多的历练,如果你胸襟容不下常人所不能忍受的,那么你注定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你的一辈子也不会有什么大的跌宕起伏,很多人遇到大事挫败了,可能会一蹶不振,抽烟酗酒,慢慢的整个人都荒废了,家庭,工作随着自己的堕落消耗殆尽。
父母,就是力量和后盾,生活中各式打击太多了,就看人是如何面对和解决的,无论是慌神,崩溃还是惊恐,貌似每个人都一样,是啊,人是感情最多的高级动物,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百般滋味,百味人生,剖析人的一辈子,有强大的,有懦弱的,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男人哭,男人下跪都是被人所不齿的,老人说的,男人下跪,上跪天,下跪地,还有就是父母,当你拼搏的累了,当你有了委屈没人理解你,没人体谅你,当你感觉坚持不了的时候,你还有家,你还有父母,他们在支持你,谅解你,无条件信任你的一切,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永远还是那个疼了会哭,饿了会喊得孩子,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无论你身在何处,他们期待的眼神,沧桑的面容,那是挥之不去的感动。报恩,难报父母恩,他们不求我们给他们多么奢侈的生活,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只要一家人在身边,那就是幸福,当我们哇哇大哭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能报答他们的只有在他们年迈的时候,当他们不能自己擦洗身子的时候,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帮你洗衣服,做饭,送你上下学,为你奔波劳累赚钱供你上学的时候,我们才能孝敬他们,整整一辈子,为了孩子在活,为了自己的儿女在活,当我们结婚的那一刻,主婚人会说,给你的父母一个拥抱吧,感谢他们把你带到这个世界,感谢他们把你抚养到成家立业,在那一刻,你想过没有,多少年了?多少年没有拥抱爸妈了,我相信很多人都触动了心灵,我记得,以前有一位大学导师做过一期关于孩子和父母代沟的街头访谈节目,他在节目的最后,让所有孩子,拥抱一下旁边坐着的父母,摸一摸他们满是老茧的双手,布满皱纹的写满沧桑岁月的脸颊,那时候我也哭了,我突然发现自己也很多年没有拥抱父母,他们起早贪黑在赚钱的时候,我总是一百,两百的和朋友们过生日,为什么那时候会花钱花到心安理得呢,如果父母不给,我会顶撞他们,在朋友面前骂他们,我知道几乎每个孩子都做过这样的事情,后来,我懂了,慢慢所有人都会懂的,当我们工作了,知道钱难赚的时候,才能醒悟。我相信有一天我会抱着我的父母,哭着和他们说“爸,妈,你们累了,歇歇吧,我长大了,我照顾你们”为了父母,我愿意抛弃我的一切换他们年寿安康。
朋友,友情,父母之外就是一起疯,一起闹的兄弟姐妹了,年少的记忆每个人都历历在目,生命中总有几个不离不弃,知心知底的好朋友,不论是在学校还是进入社会,朋友是一个不可磨灭的主力军,沮丧的时候,我们会一起度过,一起想办法,因为一些话,一些事不能和父母说,朋友就是唯一可以倾诉的对象,不需要太多的安慰,只要能陪在我身边,在安静的地方,听我诉说我的难受,陪我安静的坐着,就够了,朋友之间其实没有太多的言语表达,或许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朋友之间也会互相攀比其实那是在互相鼓励加油,一起努力为美好的明天,每一个孩子都有几个永生难忘的好兄弟,他们就是父母经常唠叨的坏小子,总会说“你离他们远点,不要和他玩”当时我们也会顺着父母答应他们,好了,以后不玩就是了,不过我们还是永远在一起,朋友就是这样,认定了就是一辈子,我们不会为了谁是谁非争吵理论,朋友就好像人生路上的探照灯,总会一路陪着你,时刻提醒自己,累了不要一个人扛着,难受不要一个人承担着,不管怎么样,你还有大家。
当你感觉到所有一切都破灭时,当你孤独绝望想到轻生时,请你想想你的父母,想想你的朋友妻子,这个世界没有过不去的坎,所有的一切磨难只是我们必须要经历的,或许它会是心灵的创伤,或许它会是一辈子难以掩饰的疤痕,苦难终会过去,但是自我放弃就是向它低头,轻言放弃了不该放弃的才是一个人最大的悲哀。
人生做人处事篇:说到做人,无论是书籍还是讲坛,一直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它关系到一个人的成败,做人无疑人际交流与为人处世直接影响到了一个人的交际圈与事业线。世界这么大,会发生无数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许会中彩票一夜暴富,从此风光无限,也有可能炒股让自己一无所有,从此家道没落,更或许一场地震让你失去你的一切,从古至今,从来没有一个人看透了自己的一生,因为谁都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这些会让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对人对事的处理方法明显改变,在这个时候,意志力就是我们唯一的依靠,执着的忍耐力,努力度过这些黑暗时期,如果把持不住心态,你会失去的更多,只会陷入无尽的痛苦,做人的道理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大概归结为四点:点头握手面微笑,心善嘴甜能扛事,遇事不慌从容对,思想长远不苟且。很简单的话,但想想其实就是这样,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有人豁达,有人狭隘,有时候我们无意识的一句话可能都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豁达的人不会为小事计较,因为他知道自己行得正走得直,别人的议论与非议只是暂时的,所有的嘲笑讥讽在“豁达”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而狭隘的人,他会感觉所有人都在议论他,他会为小事而勃然大怒,旁人的行为举止他都格外小心,这种人无法自由的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注定他不会有很多的朋友,性格是决定一个人前进道路的绊脚石,利用正确他会帮你更上一个台阶成为一块垫脚石,利用错误他只会让你苦不堪言。人有人之间行为摩擦也是不可避免的,普遍一点的,公交车上的难免碰撞,拥挤的街道汽车的剐蹭,虽然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是人与人的处理方法就大相庭径了,或许双方会互表歉意,或许会大打出手,处事的方法与态度也是影响一个人一生的转折点,人际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只要交流后才能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对事对人的态度,与人交流看似很简单,其实不然,每个人性格不同,说话也不同,所谓八面玲珑方能如鱼得水,总而言之,任何事情可能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成功是不会眷顾粗心的人,心思缜密的往往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学会享受过程,成功离不开艰辛,每个人都不会一步登天,只有在成功路上的稳当执着,好多人都感叹活着很累,一辈子为了琐事操劳拼博,直到成功的那一天,所有的努力都没有白费,我们追求的并不是拥有万贯家财,位居高官远瞻,而是在通向成功的路上不抛弃,不放弃的过程,不论成功与否,至少我们追求了自己所想,经历了成功的一路风雨历程,学会厚积薄发,不论现在的情形是多么的不乐观,坚持自己所想,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生感悟篇:佛教讲一个“禅”字,心境的意思,看淡一切世俗,心境,我的观点是让内心与脑海变成一片湖泊,没有涟漪,平静且透明,轻投一粒石子,波纹过后恢复平静,与人的情绪很相似,谩骂,诽谤,冤枉这些都只是一时的,终会有“拨开乌云见明日”的一天,再大的波纹也会恢复平静,好似在教育人一样,有一个宽仁大度的胸怀,可以吞没世间丑恶,容忍无关紧要的烦恼,是一个人必须学会的处世之道,学会包容才能有博爱的心,才会让人认同你,理解你,用包容感化做错事的人,让他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真正含义,沉默是无声的语言,用运恰当则是利,一度的沉默只会表露自己的懦弱,将自己的成功放低一个台阶,才会感受到别人成功后的态度,过度的自信就是骄傲,俗话说骄兵必败,真正有底气的人,是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成功以后不需要如何显示自己的身价,自认而然就会被人口口颂赞,当一个人落魄的时候,或许身边的人会渐渐远离你,这时才会浮现出真正的朋友,当你终有一天翻身的时候,所有的人又会趋炎附势,声称自己是如何如何看好自己,其实这些只是人之本性,我们无需去理会他,依然做自己,不骄傲,不自满,不会看不起任何人,这样别人才会感受到我们的大度,他们的内心才会谴责自己的过去,而我们既不失身份而又得到想要的,大度者往往可以扶摇直上,更会获得旁人的口碑与赞赏,从而提高自己的修养。
理智面对一切,冷静从容才会获得别人的赞赏,急躁只会破坏情绪,影响周围人的心情,自古成大事者,一直以成竹在胸,冷静从容而着名,学会“稳”,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别人都喜欢稳当的人,别人才会放心自己,急于求成只会后悔莫及,运筹帷幄才是不变真理。
人生成长篇: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我们要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我们想要什么,我们的理想是什么,想过吗,我只知道我现在很茫然,我不知道自己的理想是什么,是当一名守卫国家的军人,还是一个人人皆知的大明星,总之很遥远,很茫然,无厘头的思绪太多了,尽管每天依旧忙碌着,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我想一个人去“飞”,去闯自己的一片天,但是能做些什么呢,总是自己感觉自己长大了,在父母,亲人的眼里,我们只是个孩子,没有好好上学已经走错一步路了,如果在成家立业之前,还是懒散放荡,老人会说没出息了,是啊,在社会立足已经很不容易了,想要在城市扎根发芽很难,自己一无是处,仍然需要父母的帮助,依然会向父母要些零花钱,总在别人面前说自己长大了,真正长大了吗?没有,其实我们还活在父母的庇护下。遇到挫折了,只会埋怨老天的不公,遇到难题了,只会一声声的唉声叹气,感觉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去做,活在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时代,没有经历过70年代的苦,只会肆无忌惮地挥霍,别人的一句赞扬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就是我们!总是自我感觉良好,不在意别人的感受,我们应该拿起心了。每个人都会感叹命运的不公,其实怨天载道以后,生活还是要继续,为什么不做自己想做的,努力改变一如既往的平淡生活呢,如果有了自己的理想,就去拼搏,去闯,去奋斗,管它结果怎么样,起码努力了就不会后悔,即使前方崎岖坎坷,还是要一往直前的铺出一条铿锵大道,每次感到自己平凡无奇的时候,我们只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无能,一声声唉声叹气,一句句怨声载道,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懒惰,到头来思想和行动的脚步还是停滞不前,眼看时光流逝,青春转瞬即逝,只剩后悔莫及。
把握年轻的每一分钟,时间不会等人,我们只有努力奔跑,用自己的朝气蓬勃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基础,风雨后才有彩虹,年轻苦点累点只是挥洒汗水,年老苦了累了那是作茧自缚,所以为了自己的明天,为了自己的前程,不要轻言放弃,坚持自己的信仰,抓紧自己的追求,成功不再是咫尺天涯。
高一:李炎杭
篇4:只有苦难才能孕育伟大的生活随笔
只有苦难才能孕育伟大的生活随笔
本书梗概: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基罗、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伟人充满苦难和坎坷的一生。
罗曼·罗兰在这部书中所描写的三人:贝多芬、米开朗基罗、列夫·托尔斯泰都是天才式的人物,但他们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三人的共同点便是孤独。作者写他们是为了鼓舞生活在黑暗时代的人们。
我认为,那些创造美妙艺术品的人,即使不经受肉体或精神上的.苦难,也可以是伟人。如果贝多芬得到那些王公贵族的钱,如果他没有耳聋,那他就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不必为面包而发愁,他就可以更好地去创作乐曲、去演奏、去指挥,可以与人正常地交往,不必因耳聋而感到羞怯;如果米开朗基罗没有夜以继日地工作,如果他没有让本身富有的自己贫穷地生活,如果他的家庭和睦,如果教皇没有令他工作,他就不会总是患上重病,生活得又郁闷又痛苦,他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艺术,随心所欲地进行创作,也不会毁掉他自己的作品。
但在读这本书时,我发现这观点似乎有点不对。人本身是向往快乐的,除非为了梦想,为了科学与艺术,他可以选择痛苦。人在快乐时,会尽情地享受它,快乐不会多余,但痛苦与悲伤是多余的。人们以各种方式宣泄痛苦,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品中与痛苦悲伤有关的远比与快乐多,且欣赏者似乎更容易体会悲伤的情感并被其感染。
如果贝多芬过上幸福美好的平静生活,就不会有《热情奏鸣曲》《命运交响曲》等铿锵有力的声音响起;倘若米开朗基罗过上幸福美好的平静生活,就不会有西斯廷天顶与墙壁上那巨大的画作出现。它们都将消失在美好中,连影子都没有。
技艺高超的艺术家本身就是人类的杰作,在苦难中更显他们的伟大。这三人的内心都是善良的,他们同情贫苦的人民,蔑视不劳而获的王公贵族,他们热爱家人,为兄弟的死感到悲伤,他们珍视友谊,与朋友倾诉心声。
正如列夫·托尔斯泰在书中所说“惟有痛苦与烦闷中方能产生精神的境界”。因此,只有苦难才能孕育伟大!
【直面苦难,生活的苦难与追求生活的苦难杂文随笔】相关文章:
1.直面苦难 说课稿
4.苦难议论文
5.感谢苦难-
6.苦难与智慧作文
7.苦难辉煌读书笔记
8.苦难和经历
9.苦难辉煌读后感
10.苦难辉煌心得体会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