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爆炒蛋黄”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4篇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推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认真落实《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宗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育人效益。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上午第一节课后25分钟(初中部)30分钟(小学部),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或室内操,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2、制度措施。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有: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3、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其它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组织学生自带。
4、安全保障。学校要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5、实行激励。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星级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6、鼓励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
篇2: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制订方案的意义
健康第一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二、组织机构
组长:尤明杰
副组长:杨文建、赵继成
成员: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校医务人员、校学生会和团委会等
三、课外体育活动的要求
1、要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
2、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多样化,使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能参加;
3、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4、开展大课间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30分钟);
四、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具体内容
课间操:
组织形式: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以年级为单位,级部主任、班主任、体育教师的引领下进行跑操活动。
大课间活动:
组织形式:以学生的爱好分跑步、乒羽组、篮球组、足排球组、踢跳组。
课外体育活动:
1、全校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下午第三节课后没有课的班级进行。是在学校统筹安排下,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进行的课外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指令性,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主体。
(2)具体内容:冬季长跑活动,1500米以上,其他季节以趣味跑、技巧运动、球类运动、跳远、乒乓球、羽毛球为主。
(3)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
(4)集合地点:田径场
(5)负责老师:初一、吕明芝、孙建国。初二、魏亮、李媛媛。
初三、吴建、杨庆奎。
备注:①跑步是每位学生必须进行的练习;
②除安排的活动内容外,如果场地许可,可增加活动的项目或内容;
③为了缓解学校场地合器材的压力,鼓励学生自带练习器材;
④在开展活动时,除体育教师外,班主任也是当然的责任教师等。
2、班级体育活动:
(1)组织形式: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指导下,由班干部和锻炼小组直接负责进行的体育活动,是全校性体育活动的重要补充。
(2)具体内容:各班自定。
3、个人体育活动: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教师,特别是体育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余体育活动。
4、校运动队训练:普及与提高要相结合。体育竞赛是展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个窗口,相关教师要支持学生参加运动队训练,教练员要尽好自己的职责,不断提高训练的成效,完成学校下达的竞赛指标。
5、体育社团: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光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必须唤起学生的巨大能量。鉴于此,学校学生会和团委会要成立体育社团,设立田径、篮球、足球、排球、武术、乒乓球、课间操质量考评等支团,在校领导和体育组的支持下(主要是资金和技术方面),行使研究制定该项活动与竞赛计划;组织各单项比赛等职责。使它成为一支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力量。
6、体育教师教师分工:
星期一:魏亮、李媛媛。
星期二:吴建、吕明芝。
星期三:杨庆奎、孙建国。
星期四:吕明芝、李媛媛。
星期五:魏亮、吴建。
五、课外体育活动的医务监督和安全措施
课间操——
1、负荷量和负荷强度不宜过大;
2、应以轻松愉快的活动为主;
3、动作要正确、到位,在此基础上逐渐加大幅度。
课外体育活动——
1、一定要做好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以防受伤和便于恢复;
2、器械练习要注意保护和帮助,尽量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3、活动场地的安排要科学、合理,注意安全。
七、激励机制
1、将各年级、各班级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作为评优评先的条件之一,有关参与人员要计算工作量,对失职人员要追究责任。
2、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竞赛活动,推动课余体育活动的开展。每学期初,体育组即制订出全校的学期竞赛计划,并下达相关单位,备注:各竞赛的具体办法见相应的“竞赛规程”。
八、场地安排:
按区域划分
1、跑步(负责人)全体体育老师
2、乒羽球:(场地)乒乓球场地及排球场地周围(负责人)魏亮、李媛媛
3、踢毽子、跳绳区:(场地)小广场(负责人)吕明芝
4、“沙包类游戏”组:(场地)操场跑道周围(负责人)杨庆奎
5、篮球:(场地)操场篮球场地(负责人)吴建
6、足球:(场地)操场足球地(负责人)孙建国
篇3: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身心健康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方面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文明小康社会、现代文明城市已成为一项国际性运动。我校提出了20XX年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发展目标,这既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是丰富学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优化育人环境,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氛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1、围绕“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开展工作,增强师生的健康意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健康素质。
2、以家庭生活、心理教育和青春期健康教育作为切入点,通过宣传、调查、听讲座、设计方案等形式促进健康理念的形成,充分开发师生的健康潜能,培养师生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师生共同健康地学习、工作、生活和发展,创建人际关系和谐健康、具有良好健康服务质量的健康促进学校。
二、主要任务
1、逐步完善学校健康政策: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使学校的办学理念融会有学校健康政策,所有的文件法规都能体现健康思想。逐步建立保护师生身心健康的行为规范、处罚条例、安全制度、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环境保护条例、有关学生饮食与营养的规定,学校禁烟、禁酒和使用非法精神药物的规定、学校急救和突发事件处理措施,健康检查和预防控制常见病方面的相关政策。
2、逐步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为师生提供一个安全、满意和愉快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利用现有的设施或新建、改建健康教育宣传场所,创建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教学场地、社区环境、心理咨询室,保证学校运动场的设备、建筑物、花草树木和其它设备的安全,保证足够的卫生设备和水、营养餐供应,全力改善和保障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老师的教学环境、就餐环境。
3、建立融洽的学校人际环境:不断通过各种形式,创设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良好的人际环境;
4、完善学校与社区关系: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加强学校同家长的沟通和联系,进一步提高家长学校的功能;和周边社区加强交流,发挥我校教育优势为社区群众服务,共同组织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并利用社区特长,为师生提供基本健康服务,从而是学校和社区成为一个和睦的亲密伙伴;
5、普及个人健康技能,提供健康服务,举办健康活动:通过正式和非正式的课程,普及师生及家长所需的各种健康知识和技能,学校为师生提供直接全面的健康服务,担负起师生保健的责任,开展各种活动提高师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素质,如运动会、艺术节、篮球赛、科技节,举办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比赛,举办各种形式的师生心理、健康咨询活动等。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宣传发动工作。
组织师生认真学习“健康促进学校”有关理论、评价标准,使创建工作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组织召开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启动仪式,并分别利用校园网、主题班会、教工政治学习、升旗仪式等形式组织师生学习创建活动的内容、标准和要求。利用横幅、橱窗、班级板报宣传相关内容,让师生明确开展“健康促进学校”活动决不是一项走过场的活动,而是涉及各位师生本人、家庭、社会并有共同效应的活动,是提高自身素质、民族素质的利民之举,从而激发师生自觉投入活动,提高全体师生对创建工作的认识,增强积极开展创建工作的自觉性。
2、将“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渗透到教师的师德教育活动之中。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以“做学生喜欢的教师、教学生喜欢的学科”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倡导教与学的和谐、师生关系的和谐、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多方位的和谐。组织开展符合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时调整教师工作的心态,引导每个教师满腔热情的投入工作,倡导依法治教、廉洁从教、文明执教,自觉执行教学纪律,严格执行“三表”。
3、采取多项措施,提高校园清洁工作的质量。
进一步落实校园、教室、教师办公室的卫生包干制度,提高清洁工作质量,做到各班教室和卫生包干区每天三次打扫,每月一次大扫除,教师办公室每月一次检查;清洁工人及时清运垃圾,随时保持校园干净整洁。同时要教育学生改正随地乱丢垃圾等不良行为,加强教室、清洁区卫生、个人卫生检查评比力度,将检查结果与班级常规管理评比挂钩。
4、进一步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要定期对教室、功能室、办公室等场所进行消毒,对食堂要加大卫生检查力度,对食品卫生的把关要严格,对食堂工作人员要定期体检和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对师生的饮水卫生要监控;多渠道对师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工作,帮助师生掌握必需的卫生健康技能。
5、关心师生健康。
定期组织教师和学生体检,做好体检服务工作,建立师生健康档案。举办健康知识普及讲座,编印健康小报,不断提高师生的健康知识水平。对于师生的常见疾病,如咽喉病、近视眼等,采取措施积极预防,并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治疗工作。
6、制定传染病爆发和集体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发现传染病传染及中毒事件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上报,并按照应急预案要求采取应对措施,始终把师生的健康放在工作的第一位。
7、进一步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建设完善的体育与健康设施,要定期对学校所有的体育与健康设施以及运动场所进行安全检查,确保师生活动安全;逐步建设完善体育与健康设施,定时向师生开放。定期组织年级、班级间的体育比赛。建立教工活动俱乐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与健康活动,力争使全校师生都有较为强健的体魄。
8、注重师生心理健康,建立和谐健康的师生关系。
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实验研究、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工作,办好“紫薇小语”心理咨询室。校园文化要凸现和谐健康特色,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营造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氛围。
9、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
整体规划和开展校园物质环境建设,把校园建设成安全、满意、愉快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美丽家园;学校各部门在制定计划,开展工作时,要确立“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本”的观念,端正服务态度,确保师生人人都能享受到良好的安全与健康服务,全面提高健康服务质量。
10、把健康教育贯穿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体活动,在学科教学、班级、团队活动和班主任等工作中渗透健康教育。教务处要加强对学生健康教育课的指导,既将学生健康教育内容纳入课堂教学计划之中,并做到有计划、有教案、有考核;又将其有机的结合到平时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形成时时处处渗透“健康促进”的氛围。
11、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安全、自护意识。重点抓好校园安全工作,保证学校设施设备的安全、学生活动、游戏的安全。同时教育师生注意校外人身、交通等安全,使健康促进学校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
12、加强与社区、学生家庭间的联系。
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注意家庭和社区的参与,建立与家长经常性的互相反馈信息以及与社区定期联系的制度,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资源,为师生提供足够的基本健康服务。
四、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成立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方海宁,全面负责“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
副组长:王雁飞王七林蒋惠芬,具体负责相关部门的创建工作。
组员:政觉清张雪志金建新韩永强吴琳吉文华(家长)沈向阳(家长)杨远政(家长)孙敏玉(社区)宋月珠(社区)施丽萍(社区)杨丽(社区)沈建章(社区)等
领导小组下设四个分组:
经费与物质保障组:
组长:方海宁副组长:金建新
组员:张卫陈杰钱忠芳吴琳
师德建设及社区联系组:
组长:王雁飞副组长:韩永强
组员:顾勤良冯悦梅周伟沈斌孙敏玉(社区)等
学科教学组:
组长:王七林副组长:政觉清
组员:陆红亚屠雪芳陈晓桦冯悦梅顾群燕沈斌
宣传教育及家校联系组:
组长:蒋惠芬副组长:张雪志
组员:张洪娇陆丽君周伟吉文华(家长)沈向阳(家长)杨远政(家长)
2、制度保障。学校以国家制定的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和上级相关文件精神为依据开展各项工作,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并把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
各处室要根据《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按照《健康促进学校章程》和本方案要求,制定具体实施细则,切实贯彻落实好各项工作。
教务处要组织指导学科组及教师个人制定的工作计划要充分体现健康促进学校的理念,并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实施内容。德育处要指导班主任组织学生按照学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要求去开展各项班级工作。
3、物质保障。总务处负责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物质保障工作,为师生开展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设施等保障,做好各项活动的服务工作。
五、实施迎检和总结阶段
1、实施阶段
(1)宣传发动阶段
召开师生动员大会,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目的`意义,强化健康意识,使全体师生充分认识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组织创建“健康促进学校”业务培训。
(2)创建实施阶段
各处室按照创建健康促进学校工作目标及职责分工,落实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按照《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做好相关资料整理工作,接受“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督导检查,并以督导检查为依据,调整和加强各项工作。
(3)达标迎检阶段
各处室严格按照《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评价标准》进行自查、整改,将相关材料按要求整理,学校创建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进行检查,接受健康促进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考核验收,迎接省级验收评估。
2、总结评估阶段
对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总结创建工作的经验,提出今后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篇4:学校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推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认真落实《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宗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育人效益。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
(一) 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 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上午第一节课后25分钟(初中部)30分钟(小学部),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或室内操,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2、制度措施。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有: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3、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其它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组织学生自带。
4、安全保障。学校要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5、实行激励。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星级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6、鼓励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
小学部大课间安排
一、大课间活动程序安排
1、进场 5分钟
2、广播操 5分钟
3、分散活动 15分钟
4、集合、退场 5分钟
二、场地安排(就近,具体班级站位由本年级体育老师安排)
1、一年级:南教学楼西
2、二年级:南教学楼东
3、三年级:宿舍楼前
4、四年级:南教学楼后
5、五年级:食堂前
6、六年级:北教学楼东
三、活动内容安排: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四、活动要求
1、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2、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五、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活动全程有广播音乐指挥。
5、由于我校小学部学生人数多,人均活动面积小,户外集体活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各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鼓励创编。活动时应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如有疑问请咨询本班体育老师。
篇5:学校课间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进一步规范学校广播操,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培养、规范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树立学校的形象,特举办20xx年度春季课间操比赛。
二、参赛范围:
1―5年级各班全体学生。
三、比赛时间:
20xx年4月27日下午
四、比赛地点:
学校操场(具体要求另行安排)
五、具体程序:
(1)比赛前,提前在预备区整队等候入场。
(2)比赛时,各班成两列纵队带入规定场地,体育委员整队等候。
(3)听到《共青儿童团团歌》,进行四面转法展示。
(4)《七彩阳光》
(5)集合,退场。
(6)宣布成绩。
六、比赛顺序:
比赛顺序为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篇6:学校课间活动方案
为适应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吴兴区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把大课间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将活动与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结合季节气候特点以及传统校园体育健身活动安排,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以班级为单位,分阶段每天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经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特制定《妙西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为活动主题。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促进全区“体育、艺术2+1”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真正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基。
二、实施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的计划和内容。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的特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活动开设了接力跑、蛙跳、单脚跳接力、兔子舞等高效性体育活动。
4、安全的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长:钟金荣
副组长:陈伟蒋仲芳
成员:王慧、王志昂、谢雪莉朱梓华
职责:负责组织领导“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指导、检查和评比工作,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二)工作小组
组长:陈伟
副组长:蒋仲芳
组员:各班正副班主任
职责: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拟定方案、制作音乐、组织训练等。
四、活动内容
现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体育活动三个部分,在作息时间表规定的35分钟内进行。
(一)“大课间活动”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进行,时间为25分钟。采用广播操、各种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过程。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所以在内容安排上以便于组织,保障学生安全为前提,以接力为主要组织方式。(见附件1)。
(二)眼保健操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和下午第二节课进行,时间总共10分钟。
(三)遇雨雪等异常天气,由各班正副班主任统一安排学生在教室内和教室走廊上进行素质练习,体育组负责安排练习内容和指挥练习。
五、活动场地示意图
六、活动流程
1、大课间活动(25分钟)
⑴学生有序入场及广播操(8分钟):出操音乐响起,各班学生迅速在室外走廊站成两路纵队,随音乐依次有序下楼,到达操场指定位置做广播体操。
⑵体育活动(13分钟):由学校统一安排,各班进行各项体育活动。
⑶放松活动(2分钟):各班学生伴着音乐,统一做放松操。
⑷学生有序离场(2分钟):在音乐声中,有序地离开活动场地,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
七、实施方法
(一)明确职责
大课间活动管理与组织者是校长室、政教处、教导处、班主任和体育教师,实行责任制管理。
1、大课间活动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大课间活动由校长具体负责,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了解活动情况检查活动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班主任要教育和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所有老师要每天参与班级的大课间活动,及时检查、了解、监督、管理本班大课间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同时负责活动安全工作。
3、体育老师具体负责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引导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负责指挥和示范,协助班主任工作,确保学生活动的安全。
(二)检查评比
为了保证大课间活动质量,学校将进行不定期检查,实行量化评分。评比表(见附件2)。
(三)成果展示
学校将于每年4月―6月和11月―12月开展校园趣味运动会比赛,全面检验大课间活动的开展质量。
八、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政教处、教导处、正副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并协助体育教师指导学生安全活动。
2、各项目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活动区域进行,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学生乱串、乱跑的混乱现象。
3、负责日常管理值班的领导、值日教师和执勤教师要认真做好当天记录。
4、所有负责老师和全体班主任要及时到位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学生安全活动。
九、活动保障
1、认真学习,转变观念,达成共识
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为主旨,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吴兴区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文件,了解学生发展之需,使广大教师深刻体会到:拥有健康才能拥有明天,热爱锻炼就是热爱生命,在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质量的工作中,注入快乐体育的全新理念,确立合作、竞争、快乐、主动、健康发展的体育工作观。
2、加强领导,保证时间,形成制度
以将快乐体育、趣味体育引入体育活动为主旨,强化活动的领导与管理,在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过程与评价上形成有效管理,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体育课程资源,不断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不断提升活动水平。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学生安全(见附件3)。
3、全员参与,注重评价,强化激励
坚持学生全员参与,学校党政工团紧密配合,教职工全员协作,突出活动的评价作用,对先进班级和个人予以适时激励,并将各种评价资料存档,作为学期考核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主任、老师、学生系列考评中,以保证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篇7: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推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认真落实《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宗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育人效益。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
(一) 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 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
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上午第一节课后25分钟(初中部)30分钟(小学部),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或室内操,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2、制度措施。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有: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3、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其它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组织学生自带。
4、安全保障。学校要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5、实行激励。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星级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6、鼓励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
小学部大课间安排
一、大课间活动程序安排
1、进场5分钟
2、广播操5分钟
3、分散活动15分钟
4、集合、退场5分钟
二、场地安排(就近,具体班级站位由本年级体育老师安排)
1、一年级:南教学楼西
2、二年级:南教学楼东
3、三年级:宿舍楼前
4、四年级:南教学楼后
5、五年级:食堂前
6、六年级:北教学楼东
三、活动内容安排:分散活动时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一年级
升旗
仪式
跳绳(长短绳)
踢毽子
跳房子
跳橡皮筋
二年级
升旗
仪式
跳橡皮筋
跳房子
踢毽子
跳绳(长短绳)
三年级
升旗
仪式
跳绳(长短绳)
跳橡皮筋
跳房子
踢毽子
四年级
升旗
仪式
踢毽子
跳绳(长短绳)
跳橡皮筋
跳房子
五年级
升旗
仪式
呼啦圈
踢毽子
跳绳(长短绳)
跳橡皮筋
六年级
升旗
仪式
跳橡皮筋
跳绳(长短绳)
踢毽子
呼啦圈
四、活动要求
1、每班班主任必须到本班活动场地,选择、设计分散活动内容,
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组织安排本班学生站队和活动。分散活动时
以推荐内容为主,各班可根据实际情况操作,尽量做到顾全点面,
让每个学生活动起来,并注意安全。
2、体育老师负责本年级班级的场地安排,并对学生的站队、广
播操、分散活动进行指导与监督。
五、注意事项
1、活动必须由班主任到场负责管理,做必要的技术指导。
2、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
文明、有序的参加活动。
3、如果遇到小型体育竞赛,体育老师必须提前到达比赛场地。
各班快速、有序地进入比赛场地进行比赛。
4、活动全程有广播音乐指挥。
5、由于我校小学部学生人数多,人均活动面积小,户外集体活
动开展起来难度较大,为了能更好地开展体育大课间活动,各班老师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鼓励创编。活动时应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如有疑问请咨询本班体育老师。
 
篇8: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为适应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阳光大课间”活动,把大课间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将活动与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结合季节气候特点以及传统校园体育健身活动的实施方案,以班为单位,分阶段每天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生“阳光大课间”活动,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为活动主题。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体现校园体育文化―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等方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活动的目标和原则:
(一)目标
1.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放松学生身心,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2.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
3.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二)原则
1.教育性原则。充分发挥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管理。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
4.创新型原则。根据现有条件,创新性的组织活动开展。
三、组织机构
组长:赵俊斌
副组长:张海滨、刘伟伦、杨悦
成员:体育教师、各班班主任
活动协助教师:其余所有副班主任
四、活动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活动内容安排:
1.体育趣味游戏:跳橡皮筋、呼啦圈、跳长短绳、球类游戏、扔沙包等内容
2.球类活动(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等)
3.跑步(走跑交替、耐久跑等)
4.拔河
5.队列练习、广播操练习
五、活动流程
“大课间体育活动”在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进行,时间约为30分钟。采用徒手操和分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前10分钟为集体徒手操,后20分钟在正副班主任的指导下,分小组开展以游戏为主的.活动,体育教师为活动指导教师。
六、活动要求:
1.各班主任是第一责任人,负责活动的安排管理及安全工作。
2.各体育教师负责场地活动的指导,以及检查排除安全隐患,指导各班合理的进行活动。
3.分工领导调配好活动的内容和场地,督查各班级活动情况。
4.全校师生应高度重视,共同参与。各班级必须严格执行并落实大课间活动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时间与活动质量。
5.各组原则上必须按规定内容活动。如果在活动中有多余时间或在已熟练掌握规定内容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本班师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师生乐于参与,易于进行的简单、安全、文明健康的活动作为补充内容活动。
6.有关活动所需器材。各班每天二节课后到器材室借器材,并于当天课间活动结束后归还,借还器材必须履行学校器材管理的有关规定。各班应大力宣传,动员学生自带部分器材(如绳、毽、棋等)。
7.各班班主任应按学校规定每天填写(大课间活动情况记载表),对每天活动的内容、情况作简单的记录。
篇9: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方案
为了确保活动安全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书面计划。你知道什么样的活动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验小学大课间的学生体育活动策划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指导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结合国家体质测试的要求,根据本校的实际与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在体育大课间活动中结合《国家体质测试健康标准》系统地设计了提高全体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体系,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体育活动中来,进而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
2、大课间体育活动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集合国家体质测试要求,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
3、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4、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5、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三、活动流程和内容
(一)晴天室外活动
1、集合做操(10分钟)
(1)第一节课下课铃声响后,各班马上出教室排队。排好队伍后伴随着音乐的进行由班主任或带班老师带队,整齐有序的从指定通道排队到操场。到了操场以后迅速按点站好位置并且原地踏步走。
(2)《七彩阳光》音乐响起,集体做广播操。(负责人:班主任、带班老师)
2、集体活动(12分钟)
由体育老师统一组织每个年级段进行活动,班主任或带班老师协助体育老师帮忙管理。(负责人:体育老师、班主任、带班老师)
3、自由活动(10分钟)
由班主任或带班老师在各班活动场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各类的体育活动。(跳长绳、篮球、做游戏)等等。(负责人:班主任、带班老师)
(二)雨天室内活动
1、室内操
第一节下课铃声响后,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在教师做室内操,共两遍。体育老师进行巡查。(负责人:班主任、带班老师)
2、室内游戏
班主任或带班老师组织学生在教师开展室内游戏。(七巧板、棋类游戏、24点计算、玩魔方)等等。(负责人:班主任、带班老师)
四、活动要求:
1、体育老师,负责班级活动场地及进退场的安排;以及器材的分发工作.负责指导学生练习的动作技术。
2、班主任和带班老师组织本班学生按时、按要求出操和进行大课间活动;协助体育教师工作,正确引导并以身作则,参与活动;大课间结束,及时组织学生收拾清点器材,集合整队回教室。
3、负责检查的大队部干部要认真做好各班考勤检查。
4、各班要加强活动组织,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要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并跟班指导学生活动。
5、各班应提前准备好活动器材或及时领取器材,数量要足够。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并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与学生同娱同乐。
6、雨雪天气学生在教室内做室内操并开展棋类等智力性活动。
篇10:小学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才。我校在新课程标准的贯彻实施过程中,以“快乐体育、健康第一”为办学理念,把开展大课间活动作为作为重要途径之一,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目标和原则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能自觉锻炼。
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因地制宜,充分考滤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条件,尽力提高活动有效性,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三、组织机构
组长:谈海萍(总负责)
组员:
活动检查:
活动组织:体育组负责总体规划设计,班主任和配班老师设计好各班具体活动内容,组织好每次活动,给学生技术指导和安全教育。
器材组:
四、活动形式
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星期二至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后进行,时间为30分钟。采用集中广播操和分组自发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广播操大集体做,分组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结合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由带队老师安排,进行活泼多样的游戏、身体素质练习、器械练习等内容。
(一)场地划分
一年级在内操场从东到西依次排开
二年级在南教学楼自己班级前
三年级4班在校问口,其它三个班由纪念碑自西向东排列。
四、五、六年级在后操场,其中四年级为东边半个田径场(1班至4班由南往北排),五年级为西边田径场(1班至4班由南往北排),六1六2在篮球场,六3在铅球区,六4在器械区。
(二)大课间活动流程
1、进场:
下午第二节下课当提示音乐响起后,各班依次在走廊上排好队,听运动员进行曲后进场。(4分钟)
2、全校学生齐做《雏鹰起飞》广播操:(4分钟)
3、广播操做完后,各年级在指定场地分组活动。(17分钟)
4、放松集队进室:(3分钟)
五、活动要求:
1、强调全员参与,组织学生活动的同时,教师也要参加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
2、雨天的大课间只播放乐曲,学生在走廊、教室里适当开展一些素质练习(如矮人走路,仰卧起坐等),然后开展室内体育类游戏(项目见方案中推荐的,自由选择,也可自创)。
3、为了便于有充足的活动器材,班主任老师要鼓励学生自带器材(小皮球、手绢、跳绳、花毽、呼啦圈、羽毛拍、橡皮筋、小沙包、乒乓拍等)。
4、体育组要利用大课间时间,针对学生的练习活动内容,安排一次年级组里的体育比赛,如拍皮球比赛、跳绳比赛、颠球(乒乓球、羽毛球)比赛、广播操比赛等。以此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技术技能水平。
篇11:学校阳光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健康第一”的要求,结合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需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二、活动的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单一做操的模式,提高课间操的锻炼实效,优化课间操的时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尝试多种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根据初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积极创新,通过身体练习在强身的同时,健心育智,全面发展。
3、发挥其他教师的体育特长,充分利用学校运动场地设备,实现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全面提升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三、组织机构
组 长:
成 员:
活动指导:
四、活动安排和活动时间
阳光课间,遵循集体练习让学生舞起来,自由选择,让学生爱起来的原则。活动内容的统一,在突出趣味性、发展学生体能的同时,着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能力、集体观念、安全意识。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二、三、四、五上午第二节课后进行(周一安排升旗及一周小结),时间为25分钟。采用集体操和分班级活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全程音乐控制。每周四次大课间活动安排不同内容,循环开展;集体操集中在学校足球场进行,分组活动根据学校划定的场地进行。如果遇到雨天,有班主任组织学生在教室进行室内活动、锻炼小结、创新游戏、商讨练习方法等。天气转冷增加冬季三项活动。
篇12:学校阳光大课间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意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文件精神,推动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制定的《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认真落实《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坚持“以人为本,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宗旨,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育人效益。吸引广大青少年学生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在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确保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目标和原则
(一) 目标
1、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并形成健康意识和终身体育观,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2、让学生有选择地参与、学习、享受体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
3、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锻炼。
4、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竞争意识和交往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
(二) 原则
1、教育性原则。开展大课间活动,以达到对学生的促德、健体、调智、审美等的教育功能,重视活动过程的教育。
2、科学性原则。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及特点,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安排大课间的课程计划和活动内容。
3、全体性原则。师生全员参加,充分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全体健身的目的,促进师生间、生生间的和谐关系。
4、创造性原则。根据学校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安排一些活动内容,考虑今后将艺术、体育融为一体。
三、实施措施
1、时间安排。上午第一节课后25分钟(初中部)30分钟(小学部),任何老师不得挤占大课间活动时间,规划方案《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由于天气原因,不能进行正常室外活动时,各班在教室进行棋类游戏(器材自备)或室内操,由班主任组织安排。
2、制度措施。学校制订大课间活动时班主任、体育教师的职责,具体有:领导督察制、班主任现场督促制、艺体教师指导制、活动评比制等多种制度。使大课间活动安全有序的进行。
3、人力、物力保障。要求师生全员参与大课间活动,活动中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又是学生的保护者,同时也是活动者。这样既能体现国家所提倡的全面健身,又能融洽师生关系,有利于构建新型的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活动的器材原则上由学校购置,其它小型、易损器材由各班组织学生自带。
4、安全保障。学校要分班划定活动区域,各班学生必须在指定活动范围内活动,防止出现活动区域不明或学生乱跑的混乱现象。所有场地均安排教师进行现场活动指导,并督促学生注意安全。
5、实行激励。学校对大课间活动进行定期评比,把大课间活动开展情况作为星级班集体评选的重要依据,这样既可以树立学生的集体活动意识,集体荣誉感,又可以促进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
6、鼓励创新。大课间活动除时间有具体规定、保证外,在活动形式、内容、空间上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鼓励体育教师、音乐教师、班主任发挥自身特长,展示自身才干,开发创新体育、舞蹈、球类游戏等多种项目。
为适应新形势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好的贯彻落实《吴兴区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的文件精神,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把大课间活动纳入日常教育教学计划之中,将活动与体育课、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场地条件,结合季节气候特点以及传统校园体育健身活动安排,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以班级为单位,分阶段每天组织学生进行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学校大课间活动,经校领导班子研究决定,特制定《妙西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开展中小学“阳光大课间”活动,以“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 为活动主题。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健康第一”指导思想,落实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一小时,促进全区“体育、艺术2+1”活动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真正为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基。
二、实施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活动的开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个个都有喜爱项目。达到全体健身、全员愉悦的目的。
2、科学性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我校从实际出发,合理安排大课间活动的计划和内容。
3、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我校场地的特点,为达到锻炼的效果,大课间活动开设了接力跑、蛙跳、单脚跳接力、兔子舞等高效性体育活动。
4、安全的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制定出必要的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组织领导
(一)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职 责:负责组织领导“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实施、指导、检查和评比工作,保证“大课间体育活动”正常有序开展。
(二)工作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职 责:负责“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具体实施,包括拟定方案、制作音乐、组织训练等。
四、活动内容
现阶段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包括眼保健操、广播体操和体育活动三个部分,在作息时间表规定的35分钟内进行。
(一)“大课间活动”在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后进行,时间为25分钟。采用广播操、各种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形式,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过程。各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参加大课间活动,班主任要组织好学生有序地参加各项活动。由于学校场地有限,所以在内容安排上以便于组织,保障学生安全为前提,以接力为主要组织方式。(见附件1)。
(二)眼保健操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和下午第二节课进行,时间总共10分钟。
(三)遇雨雪等异常天气,由各班正副班主任统一安排学生在教室内和教室走廊上进行素质练习,体育组负责安排练习内容和指挥练习。
五、活动流程
1、大课间活动(25分钟)
⑴学生有序入场及广播操(8分钟):出操音乐响起,各班学生迅速在室外走廊站成两路纵队,随音乐依次有序下楼,到达操场指定位置做广播体操。
⑵体育活动(13分钟):由学校统一安排,各班进行各项体育活动。
⑶放松活动(2分钟):各班学生伴着音乐,统一做放松操。
⑷学生有序离场(2分钟):在音乐声中,有序地离开活动场地,以良好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
篇13:学校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确保每位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为工作主线,认真贯彻执行教育局关于开展“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意见的精神,本学期我校根据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和体育锻炼的需求,结合学校的实际,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体育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升服务、为专业课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宗旨,系统地设计了能切实提高全体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锻炼内容和方法体系,促使开展大课体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常态化。并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辐射点,推动学校体育及其它工作的不断深化。
二、活动目标
1、改革学校课间操,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于参加,主动的掌握健身的方法并自觉的锻炼。
2、以大课间体育活动为辐射点推行、落实“掌握一门体育运动技能,学会欣赏1-2项体育运动项目"。
3、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积极创新,力求以活动励德,以活动辅智,以活动健体,以活动塑美,以活动促劳,促进学生五育全面和谐的发展。
3、优化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设备及管理,提高其使用率,发挥其育人效益。
4、全面提高学校师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原则
1、全体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要面向全体学生、班主任及青年教师,要从学生参与面的大小确定活动项目,做到人人参与活动。
2、全面性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与中小学生合素质培养工作有机结合,与职业有机结合,坚持寓教性、健身性、趣味性、职业性。
3、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生制宜原则。大课间体育活动要根据学校规模、场地、设施、专业特色和气候特点因时、因地、因生制宜的进行。学校要挖掘体育资源的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活动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能够满足不同特长,不同兴趣、不同层次学生活动需要。
4、适度的原则。教师要掌控学生的运动量,指导学生适度进行体育活动,并组织做好放松活动。避免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活动时间相对较长、超负荷运动等原因,而带来影响下一节文化课教学效果的现象发生。
5、安全的原则。在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中,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置运动项目,开展相关活动。要加强安全教育和管理,要制定出安全措施、应急措施,避免和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但也要防止以怕出事故为由,排斥利于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等体育运动项目。
四、组织机构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学校大课间活动的领导和管理。学校成立由陈敏校长为组长的学生大课间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分工,责任到人,要充分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重要性,把开展这项活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活跃学生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组长:陈敏
副组长:谢良、李青、彭云强
成员:全体班主任
检查协调组:王鸿志、钟世斌、李旭春
体育指导组:熊红、张明富、徐连平、罗建平、严雨松、舒心、赵伟光、张强、刘德松
设施设备组:李虹、程冬云、梁长庆
医务组:黄碧英、税蜀穗
五、活动形式
我校大课间活动安排在每周的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第一节课后(时间为35分钟左右)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目前采用“集中活动”的形式为主,以音乐为背景串联活动全过程,坚持寓教性、健身性、趣味性、职业性。
六、活动内容
结合我校的实际,突出专业特色,坚持“体育为学生的基本素质提升服务、为专业课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宗旨,系统地设计了能切实提高全体学生运动技能和锻炼能力的锻炼内容如下:
(一)室外大课间活动内容
1、礼仪训练
2、第九套广播体操
3、集体跑
4、循环跑
5、放松操
(二)、室内大课间活动内容
1、眼保健操
2、拍手操
3、室内操
4、礼仪训练
5、手指游戏
七、活动流程
(一)室外活动流程
1、进场:上午第一节课下课提示音乐响起后,各班依次在走廊上排好队,听运动员进行曲后进场。
2、礼仪训练
3、第九套广播操
4、集体跑
5、循环跑
6、放松操
7、退场
(二)室内活动流程
1、整队准备:上午第一节课下课提示音乐响起后,迅速整队、调整座位距离。
2、眼保健操
3、拍手操
4、室内操
5、礼仪训练
6、手指游戏
7、完毕、归位
八、活动要求
1、注意有序开展活动,安全第一。班主任必须强调大课间活动纪律与安全,各配班教师下到班级参与活动。
2、程冬云、梁长庆老师负责准备好器材,每次大课间活动要提前到位。
3、班主任和配班教师要带领学生积极参加活动,并进行安全教育,杜绝伤害事故的发生。
5、对于开展大课间活动中表现优异的班级学校将予以奖励。
6、天气良好在室外进行大课间活动,如遇雨雪、雾霾等恶劣天气在室内进行大课间活动。
201X年4月8日
篇14:学校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
一、大课间活动目的
学校教育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终生幸福”的理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其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了配合镇文教办四月份的大课间评比,更好地开展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二、大课间人员安排
1、活动组织:体育科组
活动组长:李峻峰校长、黎勇坚副校长、李亮兴主任、李润华主任、温学深主任、潘伟主任、凌正伟大队辅导员、李艳琼老师
活动成员:全体教职员工
三、大课间活动要求:
1、活动组织由该班的班主任和副班主任负责;
2、班主任和副班主任都要参与本班活动;
3、注意课堂纪律,要求每个同学都进行体育活动;
4、注意安全;
5、各班由体育委员组织领取、交还器材;
四、大课间活动项目
呼拉圈、搬运接力、迎面接力、绕标志杆接力、二人三足、跳绳、篮球、
五、大课间活动内容、场地安排安排:
一年级:以两个班为单位,
(1)班“迎面接力”,场地:南面弯道,规则:1、把人数分均等面对面站好;2、没有拍到手的不能够跑;3、跑得最快那组为第一。
(2)班“跳呼拉圈接力”,场地:在做操原地方,规则:1、把人数分均等面对面站好;2、每个人在呼拉圈里面必须是双脚跳,没有拍到手的不能够跑;3、跑得最快那组为第一。
(3)班“搬运接力”,场地:南面两个羽毛球场,规则:1、把人数分均等;2、排头每个同学手拿一个实心球,跑到对面指定地点,然后把球放下往回跑拍第二个同学的手,第二个同学接着跑,把球抱回来交给第三个,第三个同学继续跑,依次类推;3、跑得最快那组为第一。
(4)班“换物接力”场地:北面两个羽毛球场,规则:1、把人数分均等;2、排头每个同学手拿一个小球,跑到对面指定地点,然后把球放下换回另外一个小球,往回跑把小球交给第二个同学的,第二个同学接着跑,把球抱回来交给第三个,第三个同学继续跑,依次类推;3、跑得最快那组为第一。
二年级:以级为单位,
(1)班“呼拉圈”,场地:小篮球场,规则:1、把人数分均等,在原地转动呼拉圈。
(2)班“呼拉圈”,场地:花圃东,规则:1、把人数分均等,在原地转动呼拉圈。
(3)班“呼拉圈”,场地:花圃北,规则:1、把人数分均等站立,原地转动呼拉圈。
(4)班“呼拉圈”,场地:花圃西,规则:1、把人数分均等,在原地转动呼拉圈。
三年级:以班为单位,
班“健美操”,场地:大堂下面的羽毛球场
班“健美操,场地:大堂下面的羽毛球场
班“健美操”,场地:大堂下面的羽毛球场
班“健美操”,场地:大堂下面的羽毛球场
四年级:以班为单位,
班“篮球”,场地:东篮球场
班“篮球”,场地:东篮球场
班“篮球”,场地:西篮球场
班“篮球”,场地:西篮球场
五年级:以班为单位,
班场地“二人三足游戏”,:弯塑胶跑道,规则:1、把人数分均等面对面站立;2、排头同学手拿接力棒绕过标志杆跑到对面交给对面的第一个同学,然后排到对面的排尾,对面第一同学要继续跑,依次类推;3、跑得最快的那组为第一。
班“二人三足游戏”,场地:弯塑胶跑道,规则:把人数分均等,手拿接力棒跑到对面,把接力棒交给第二组,第二组又跑到对面,依次类推,直到最后一组跑完为止,最快的为第一。
班“”二人三足游戏,场地:弯塑胶跑道
六年级:以班为单位,场地:会议厅
班“跳绳”,场地:乒乓球场
班“跳绳”,场地:舞台侧面(篮球场侧面)
班“跳绳”,场地:舞台正面(篮球场)
注:1、教师学习健美操时间是每星期三下午体育锻炼时间(大课间之后)
2、有哪个班级不明白,欢迎到体育组询问,体育组会派老师协助,谢谢!
【学校大课间活动方案】相关文章:
7.大课间活动总结
10.幼儿园大课间活动计划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