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红绣鞋.晚秋》原文及翻译参考

《红绣鞋.晚秋》原文及翻译参考

2023-10-06 07:49:32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fend131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1篇《红绣鞋.晚秋》原文及翻译参考,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整理后的《红绣鞋.晚秋》原文及翻译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欢迎阅读!

《红绣鞋.晚秋》原文及翻译参考

篇1:《红绣鞋.晚秋》原文及翻译参考

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车华。

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作者简介]

李致远(生卒年不详),江右(今江西)人。至元中,曾居溧阳(今属江苏),与文学家仇远相交甚密。据仇远所写李致远有关诗文,可知他是个仕途不顺,功名坐蹭蹬,一生很不得志的穷书生。《太和正音谱》列其为曲坛名家。散曲今存小令二十六首,套数四套。

[注解]

陈王:指曹植。其封地为陈郡,谥号为思,故称陈王或陈思王。

情伤学士琵琶:学士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任翰林学士。他所作的.长诗《琵琶行》对琵琶女寄予深切的同情,也抒发了自己失意的心绪。

添泪酒:化用范仲淹词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句意。

[译文]

从与洛神相会的梦中醒来,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样感伤。秋风又起流年易逝。几杯酒下肚勾起伤心的眼泪,黄花几点送走了秋光,独自一人浪迹天涯。

篇2:《红绣鞋》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

朝代:元代

作者:贯云石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赏析

元曲中的一些题情的作品写得很大胆,这和诗的含蓄不太一样。其实诗文中也有这样的内容,不过因其含蓄,就显得不那么刺眼,于是就有了后人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史记·屈原列传》这样的评语。

词要露一些,但也有一定的限度,“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秦观《满庭芳》,大概也就只能写到这个尺度了。就这样,秦观还受到他老师苏东坡的批评。

元曲更接近市民口味,因此在表现上更为大胆一些,也确实有一些低级趣味乃至赤裸裸的色情描写,但是,绝大多数的作品,这让我想起汉代张敞画眉的故事。

有人向皇上举报,说京兆尹张敞不老成,早上居然为妻子画眉。汉宣帝就把张敞找来问。张敞承认确有此事,但是补充了一句说:“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皇上都笑了,自然也不会再怪罪张敞了。见《汉书·张敞传》。

这首曲前面写了那么多,其实是在为最后一句合于情而不合于理、但又是这对恋人实实在在的想法作铺垫。“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听足,情听足夜如梭。”天快亮了,又快到了分别的时候,怎么办?他们甚至希望老天爷“闰一更儿妨什么”。

译文

互相挨着互相靠着在窗下一同坐着,互相依偎着互相拥抱着枕着月一起哼歌。细心听着,一下一下地数着,怀着烦恼与害怕,四更已经敲过了。四更过了,欢情还没有享够,觉得夜过得飞快像俊子一样。天啊,再加上一更有什么不可以啊!

注释

云窗:镂刻有云形花纹的窗户。

月枕:形如月牙的枕头。

四更过:意为即将天明。

夜如梭:喻时光犹如梭织,瞬息即逝。比喻光阴飞快地过去。

闰一更儿:闰:指延长(的`愿望)。延长一更:公历有闰年,农历有闰月,岁之余为“闰”,更次当然没有“闰”的说法,此处是恋人欢会尤恐夜短才有此想法。

篇3:《中吕·红绣鞋·郊行》原文及翻译

《中吕·红绣鞋·郊行》原文及翻译

原文

茅店小斜挑草稕①,竹篱疏半掩柴门。一犬汪汪吠行人。题诗桃叶渡②,问酒杏花村③,醉归来驴背稳④。

雪意商量酒价⑤,风光投奔诗家,准备骑驴探梅花⑥。几声沙嘴雁⑦,数点树头鸦,说江山憔翠杀⑧。

注释

①草稕(dun):旧时酒家的标志。用草或布缀于竿头,悬在店门前,招引游客。俗称“望子”。

②题诗桃叶渡:《古乐府注》:“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正迎接汝。’”

③问酒杏花村:杜牧《清明》:“借问酒家何处有?牧音遥指杏花村。”后因以“杏花村”指酒家。

④“醉归来”句:这里暗用孟浩然、李贺等人骑驴寻诗的故事。

⑤“雪意”句:言有了下雪的象征,估计酒价要提高一些。商量,估计。

⑥“准备”句:这里用孟浩然骑驴踏雪、寻梅咏诗的故事。

⑦沙嘴:沙洲突出水中的地方。

⑧江山憔翠杀:言江山寂寞、荒凉到了极点。憔悴,这里作寂寞、荒凉讲。

赏析

第一首写秋日郊行所见景色,反映秋色的绚丽和年景的美好。突出“风”,静景动写,神形俱全。情调爽朗明快,清新可喜。

第二首写冬日工资郊行所见景色,表现了写诗寻梅的逸兴和对“江山憔悴”的感慨。能突出冬景特征。用拟人手法,意在言外。

篇4:任昱《红绣鞋.春情》原文翻译与赏析

任昱《红绣鞋.春情》原文翻译与赏析

【原文】

暗朱箔雨寒风峭,试罗衣玉减香销。落花时节怨良宵。银台灯影淡,绣枕泪痕交。团圆春梦少。

【译文】

昏暗了朱帘雨寒风急,试穿罗衣身体消瘦。落花时节怨恨良宵。银台的.灯影暗淡,绣枕上泪痕交加,团圆的春梦少。

【赏析一】

此曲写在一个雨寒风冷的春夜,一位少妇被离情折磨得不能成眠,满腹思念,满腔幽怨,却无人诉说。只有淡淡的灯影,沾满泪痕的绣枕陪伴着她,想做个与情人团圆的梦,也未能如愿。

【赏析二】

任昱(生卒年不详),字则明,四明(今浙江鄞县)人。与散曲作家张可久、曹德同时。年轻时好狎游,所作小曲流传于歌妓之口。

【赏析三】

中年功名不获,晚年锐志读书,工七方诗,与杨维贞等名士相唱和。散曲由华丽转为沉郁,多唱叹人情淡薄,仕途险恶。今有散曲小令五十九首,套数一套。

篇5:张可久《红绣鞋·湖上》诗歌原文翻译赏析

张可久《红绣鞋·湖上》诗歌原文翻译赏析

红绣鞋·湖上

张可久

无是无非心事,不寒不暖花时,妆点西湖胜西施。控青丝玉面马,歌《金缕》粉团儿,信人生行乐耳!

[注解]

控:驾驭。

青丝:指用青丝做的马缰绳。

玉面马:本为唐玄宗的名马玉花骢,又名玉面花骢。此处借指名马。

《金缕》:曲调名,又名金缕衣、金缕曲,亦名贺新郎。

粉团儿:指浓妆艳抹的`歌妓,年轻的美女。

信:的确,确是。

⑴无是无非:《庄子·齐物论》:“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是乎哉?果且无彼是乎哉?”

⑵不寒不暖花时:言不冷不热,正是酿花时节。

⑶青丝:指用青丝做的马缰绳。玉面马:本为唐玄宗的名马玉花骢,又名玉面花骢。此处借指名马。控:驾驭。一说这句是倒装句式,意即玉面郎控着青丝马。

⑷金缕:即《金缕曲》,词牌和曲牌的名称。词牌又名《贺新郎》、《乳燕飞》。曲牌又分南曲和北曲。粉团儿:浓妆艳抹的歌妓,年轻的美女。这句是倒装句式,意即粉团儿唱着《金缕曲》。

⑸信人生行乐耳:辛弃疾《洞仙歌》:“人生行乐耳,身后虚名,何似生前酒一杯?”。信:的确,确是。

[译文]

心境恬淡没有是没有非,不审不暖时节百花绽开,把西湖装扮得美如西施。驾青丝玉骢马,听粉团儿般美女歌唱《金缕曲》,确是人生行乐的美事。

元代张可久做的一首曲,写的是在西湖边游玩的感受。

张可久

(约1270—1348后)元曲作家。一说名久可,号小山。庆元(今浙江宁波)人。多年任下级官吏,时官时隐,足迹遍及江、渐、皖、闽、湘、赣等地,一生坎坷不得志。他是元代散曲清丽派的代表作家,与乔吉并称为元散曲两大家。

篇6:红绣鞋·晚秋

元代 李致远

梦断陈王罗袜,情伤学士琵琶。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译文

从与洛神相会的梦中醒来,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样感伤。秋风又起流年易逝。几杯酒下肚勾起伤心的眼泪,黄花几点送走了秋光,独自一人浪迹天涯。

注释

中吕:宫调名。红绣鞋:北曲曲牌名,又名“朱履曲”,入“中吕宫”,亦入“正宫”。首二句对。第四、五句多作五字对句。与南曲不同。晚秋:曲题。

梦断:梦被截断。指从梦中惊醒。陈王:指三国魏文学家曹植。他最后的封地是陈郡(今河南淮阳),谥号“思”,故被称为陈思王、陈王。罗袜:丝袜。

学士琵琶:指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琵琶行》诗,诗中对琵琶女寄予深切的同情,并有感于自己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而格外伤感。

西风换年华:秋风萧飒,一年将尽。

添泪酒:化用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词中“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句意。

天一涯:天各一方。指相隔遥远。

赏析

此曲以“晚秋”作题,描写送别时的伤感。晚秋本身有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更加快衬出伤感离别之痛,反映出作者与洛神失之交臂的无限痛苦。

运用典故闪示意象而不加详述,从而启动读者的经验和联想,是古代文学作品常用的表意手法。文章开头连用陈王罗袜、学士琵琶两个典故,开篇点题。接着又用“泪酒”和“秋花”两个意象,来加强文章的伤情色彩。面对漂泊天涯的处境,只能酒泪齐下,有着无限的哀思。挥手自此去,天涯两地人,加上作品中着意突出深秋的肃杀,收到令人了黯然神伤的效果。

从曲子起首两句的两则典故来看,内容都同异性之间的萍水相逢有关,这种邂逅引出了一段动情的故事,然而其悲剧性正在于情缘的昙花一现。诗人已明知“梦断”,却依然禁不住“情伤”,可见他的一往情深,这种注定无法再现的情梦,便为全曲定下了一种惆怅与失落的基调。值得一提的是,曹植的《洛神赋》记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虽未说明具体的时日,但赋中有“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语,可知他与洛神的相遇正值秋季;而白居易《琵琶行》,则明言“枫叶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两个典故都符合“晚秋”的题面,在本作中恐怕不是偶然的。这样一来,“又见西风换年华”,既是作者的真切感受,又与前述的典故照应相合,就更觉意味深长了。

在秋天的悲凉气氛中,作者又以苦酒与残花为陪衬,叙出了自己“天一涯”的漂泊现实。一场情梦本就无凭,再加上时间的.暌隔(“又见西风换年华”)与空间的距离(“行人天一涯”),就使人倍觉不堪了。作品的每一句都不啻为一声叹喟,诗人将这种种内容纳于“晚秋”的题目之下,其处境与心境的悲凄,就是呼之欲出的了。

此曲的主要艺术特色是大量引用前人离别伤感的诗句,来表现作者的离愁别绪,堪称一首写离别的佳作。文章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全文写离别却无一“离”字,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

篇7:《红绣鞋·晚秋》赏析

梦断陈王罗袜[一],情伤学士琵琶[二],又见西风换年华。数杯添泪酒[三],几点送秋花,行人天一涯。

【注释】

[一]“梦断”句:言梦不到想象中的.美人。陈王,指曹植。他在《洛神赋》中形容宓妃的神态是“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二]“情伤”句:言有沦落天涯之感。学士,指白居易。他在《琵琶》中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三]数杯添泪酒: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又《御街行》:“酒未到,先成泪。”所以说“添泪酒”。

【译文】

从与洛神相会的梦中醒来,有如白居易作《琵琶行》那样感伤。秋风又起流年易逝。几杯酒下肚勾起伤心的眼泪,黄花几点送走了秋光,独自一人浪迹天涯。

【赏析】

此曲以晚秋做题,晚秋本身有一种凄凉萧瑟的气氛,更加快衬出伤感离别之痛,反映出作者与洛神失之交臂的无限痛苦。曲中大量引用前人离别伤感的诗句,来表现作者的离愁别绪。文章开头连用洛神和琵琶女两个典故,开篇点题。接着又用“泪酒”和“秋花”两个意象,来加强文章的烦请色彩。面对漂泊天涯的处境,只能酒泪齐下,有着无限的哀思。

文章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全文写离别却无一“离”字,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一首写离别的佳作,须细细品味。

篇8:红绣鞋原文及赏析

红绣鞋原文及赏析

原文: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译文

互相挨着互相靠着在窗下一同坐着,互相依偎着互相拥抱着枕着月一起哼歌。细心听着,一下一下地数着,怀着烦恼与害怕,四更已经敲过了。四更过了,欢情还没有享够,觉得夜过得飞快像俊子一样。天啊,再加上一更有什么不可以啊!

注释

云窗:镂刻有云形花纹的窗户。

月枕:形如月牙的枕头。

四更过:意为即将天明。

夜如梭:喻时光犹如梭织,瞬息即逝。比喻光阴飞快地过去。

闰一更儿:闰:指延长(的.愿望)。延长一更:公历有闰年,农历有闰月,岁之余为“闰”,更次当然没有“闰”的说法,此处是恋人欢会尤恐夜短才有此想法。

赏析:

元曲中的一些题情的作品写得很大胆,这和诗的含蓄不太一样。其实诗文中也有这样的内容,不过因其含蓄,就显得不那么刺眼,于是就有了后人所谓“《国风》好色而不淫”《史记·屈原列传》这样的评语。

词要露一些,但也有一定的限度,“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秦观《满庭芳》,大概也就只能写到这个尺度了。就这样,秦观还受到他老师苏东坡的批评。

元曲更接近市民口味,因此在表现上更为大胆一些,也确实有一些低级趣味乃至赤裸裸的色情描写,但是,绝大多数的作品,这让我想起汉代张敞画眉的故事。

有人向皇上举报,说京兆尹张敞不老成,早上居然为妻子画眉。汉宣帝就把张敞找来问。张敞承认确有此事,但是补充了一句说:“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皇上都笑了,自然也不会再怪罪张敞了。见《汉书·张敞传》。

这首曲前面写了那么多,其实是在为最后一句合于情而不合于理、但又是这对恋人实实在在的想法作铺垫。“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快亮了,又快到了分别的时候,怎么办?他们甚至希望老天爷“闰一更儿妨什么”。

篇9:《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原文及欣赏

⑴中吕:宫调名。红绣鞋:曲牌名。天台:山名,在浙江省天台县北。瀑布寺:未详。内容与寺庙无涉,“寺”字疑为衍文。

⑵攒:聚积。雪剑:寒光闪灼的宝剑,喻群峰。

⑶冰帘:指瀑布。

⑷哀猿:叫声凄厉的锆猿猴。弄云尖:在白云缭绕的山巅帝叫、嬉戏。

⑸“血华”句:即“杜宇啼血华”,谓杜鹃帝血,鲜血变成了鲜红的'杜鹃花。华,同“花”。

⑹飞廉:风伯,传说中的风神,此指风。

⑺“比人心”二句:谓同人心相比,这山峰并不算险恶。

篇10:《红绣鞋·天台瀑布寺》原文及欣赏

此曲题作“天台瀑布寺”,写的实为登寺之所见。从曲中“血华啼杜宇”句,可知时节已是春天,但作者找不见半丝温馨之意,占据他心头的感受就是一个“险”字。全曲写天台瀑布的壮观,突出天台的高险,从多方位表现了这一“险”字的内涵,并连类取譬,针砭世情,将写景和讽世巧妙而自然地结合在一起,独出一格。笔势峭拔雄健,景观瑰奇,针砭有力。末句画龙点睛,振起全篇,近乎词中豪放一派。

全曲可分两层:前五句为一层,突出天台山和天台山飞瀑之险,从而为第二层(“比人心山未险”)的议论作好铺垫。

第一层:写山与瀑布之“险”。前两句分明写实,写雪剑‘‘峰攒”,写冰帘“悬崖”,突显这两种实景之险峻高寒。继之三句,对前两种实景作进一步的渲染烘托。猿之哀,鸟之啼,风之吼,三种声音之出现,使“险恶”的天台山染上更为悲凉凄厉的氛围。通过这奇妙并层层深化的景物描写,酿造一种一触即发的“险恶”势态,第二层写人心更加险恶便显得意味无穷。

第二层:写人心之险。这层就一句:“比人心山未险”,并且以之煞尾,颇出人意外。不过,上下观照,读者恍然大悟,原来前面所写的天台山之“险”全在于托出这一句。也因为有了这一句,才使全曲艺术境界大大超出一般的写景之作,成为格高意深之杰作。真乃豹尾。

作者将写景与议论巧妙结合,寓情于景,情与景交融,构成作者所要表现的某种意境。张可久善于写景,他的写景意念极为高超,所酿造的“险恶”意境非常奇妙。天台山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因其险,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然而,作者用意不在写景,而是通过写景去揭露险恶的人心。在作者看来,实现这目的,由“议论”手法去完成最得当,于是便出现“比人心山未险”这一收煞句,从而达到写景为议论服务、议论深化写景的艺术效果。正由于两者紧紧相连,结合得当,于是一种针砭世情、痛斥奸心的愤恨之情表现得既鲜明又新颖。

此外,此曲立意奇特,构思奇妙:名为写“寺”,笔墨并非在“寺”;看似写“山”意又不在“山”。当险恶的天台山染尽恐怖气氛时,笔锋一转,“比人心山未险”一句推出戛然而止,看似突兀,实则意味无穷。其发人深思并痛恨人心险恶的力度,实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从中见出作者对元代世道危艰、人心险恶的社会现实的慨叹与愤满。

作者张可久简介

张可久(约1270~约1350),字小山(一说名伯远,字可久,号小山)(《尧山堂外纪》);一说名张可久肖像(林晋生作)可久,字伯远,号小山(《词综》);又一说字仲远,号小山(《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庆元(治所在今浙江宁波鄞县)人,元朝著名散曲家,剧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与张养浩合为“二张”。现存小令800余首,为元曲作家最多者,数量之冠。

篇11:齐安郡晚秋原文及翻译

唐代:杜牧

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

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注释

散后;一作欲散。

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

【《红绣鞋.晚秋》原文及翻译参考】相关文章:

1.难忘曾祖母的红绣鞋作文

2.世说新语原文及翻译

3.《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4.自相矛盾原文及翻译

5.智子疑邻原文及翻译

6.寒食原文及翻译

7.观沧海翻译及原文

8.琵琶行原文及翻译

9.古文观止原文及翻译

10.老马识途原文及翻译

下载word文档
《《红绣鞋.晚秋》原文及翻译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