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养生之霜降节气进补知识
“卡旺卡”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霜降养生之霜降节气进补知识,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整理后的霜降养生之霜降节气进补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篇1:霜降养生之霜降节气进补知识
十二四节气分为每个月两个节气,秋季节气有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而霜降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节气是进补的关键时刻,霜降节气人们一般多食疗进补。那么为什么霜降进补比冬季好?
过完霜降,我国大部分地区就正式开始进入冬季,动物正式开始进入冬眠,人也需要适当地补充能量以度过寒冷的冬季,民间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入冬时节,气温下降、空气干燥,是最容易引发人身体不适的季节过渡期。为了迎接冬天的到来,按照习俗,人们会在霜降前后吃一些生津润燥、补气养生的食物。霜降多进补也是为渐入严冬天气做准备。民间素有“补冬补秋不如补霜降”、“霜降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
霜降进入深秋,天气逐渐转凉,秋燥现象十分明显,由于燥邪易伤人体津液,就会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结、皮肤干燥甚至皲裂等状况,《饮膳正要》中元代大医家忽思慧写道:“秋气燥,易食麻润其燥”。因此,霜降时节应多食用柔润的食物,如芝麻、蜂蜜、白菜、甘薯、萝卜、苹果、梨、柚子、甘蔗、橄榄等,以丰富体液,滋阴润肺。起居上应早睡早起,因为早起有养阴之效,可使机体津液充足,使人整天都精力充沛。
霜降除了除了需要养肺之外,养脾胃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霜降时节是溃疡病高发的时候,此时,溃疡病发病率猛增的原因主要是冷空气的刺激、胃酸分泌过多和饮食不合理,冷空气会刺激人体使胃酸分泌增多,进而刺激胃黏膜,引发溃疡病。同时,人们在室外吸入的凉气会引起肠胃黏膜血管收缩,导致黏膜缺血、缺氧,大大削弱了肠胃黏膜的保护作用,影响溃疡处修复,甚至引发新的溃疡。此外,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喜欢吃火锅、热粥、烧酒等,实际上过烫的食物会给胃黏膜造成很大的刺激,恶化原有的溃疡,甚至导致消化道出血。
霜降进补宜过冬
过完霜降,我国大部分地区就正式开始进入冬季,动物正式开始进入冬眠,人也需要适当地补充能量以度过寒冷的冬季,民间有谚语“补冬不如补霜降”。
入冬时节,气温下降、空气干燥,是最容易引发人身体不适的季节过渡期。为了迎接冬天的到来,按照习俗,人们会在霜降前后吃一些生津润燥、补气养生的食物。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价格适宜的食物。据营养学者介绍,通常萝卜上半段靠近叶子的部分味道较甜、辣味较少且水分最多,可生食,因此餐厅会选择用这部分做沙拉或凉拌;中间部位,辛味及甜味程度相等,用来煮、蒸或熬炖最适合,是煲汤的首选;尾部辛味极浓的部分则适合炒或油炸。不过养生专家也提醒,萝卜性凉,食用萝卜切忌过量,特别是脾胃虚寒者,华北地区就流传着霜降吃萝卜的习俗。
芋头也是人们常选择在霜降食用的食物之一,芋头蒸熟、煮熟即可食用,也可料理成菜肴或是点心。芋头蒸熟后,蘸糖或酱油吃各有风味;做菜则有经典的扣肉、仔鹅,往往芋头吸收了肉的香味,比肉更受欢迎;点心有反沙芋头、香煎芋头糕,甚至有芋头雪糕,香甜可口。
“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是闽南地区流传的一句俗语,表示一年之中人们会注重在霜降这一天进食一些营养价值高的食品。相传,每到霜降时节,闽南地区的鸭子就会卖得异常火爆,甚至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
此外,栗子、柿子、花生、杏仁、山药、以及百合、白果等生津润燥、补气养心的食物也是霜降之后适宜进食的食物。
霜降养生之霜降节气进补知识
篇2:霜降节气养生知识
霜降节气养生知识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寒露后,气温逐渐降低,市民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同时凉鞋可以收起来了,以防“寒从足生”。晚上用热水泡脚,可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脚自古就有“人体第二心脏”之说。从养生理论看,脚离人体心脏最远,而负担最重,最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好,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保温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适时添衣
寒露过后,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俗话悦“春捂秋冻”,但老人和患有各种慢性疾病者则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冻”出病来。
换季穿衣别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养生的重要一点。研究认为,当环境气温降低后,人体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因此,为预防感冒要适时更衣。
3、朝盐晚蜜
寒露是热与冷交替的秋季的开始。养生专家提出,对付秋燥的最佳饮食良方就是“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还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对神经衰弱、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肺病等均有疗效。秋天常服蜂蜜还可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
4、早睡早起
寒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便是人们保养阳气之时,因此,起居时间也应相应调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论断,就是告诉人们秋季养生的道理。专家说,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展。
5、灸脐养秋
如果因脾胃寒凉而腹泻,可用艾灸的方式解决,艾灸肚脐的方法多种多样,你可将燃烧的艾条直接悬在肚脐正上1厘米左右处施灸,以有温热感为宜。
每次灸半小时左右,每天1次,连灸10次为1疗程。一般来说,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体质虚弱而出现的胃肠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等病,用此法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现代人常用的一种艾灸方法。取一块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几个眼儿,放在脐上,点燃艾炷,在姜片上进行雀啄灸(就像鸟啄食一样),以感温热且舒适为宜。
6、养阴防燥
寒露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许多人相继出现中医上所说的“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
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类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和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7、适当养胃
秋天气温渐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因此,寒露以后的养生特别要注意养护好胃部。
首先要特别注意胃部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间睡觉要盖好棉被。另外,消化道溃疡的发生、发展与情绪也有一定关系,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
8、适当运动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
秋季是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锻炼,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选择,但开始时强度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加运动量。
9、扫除抑郁
秋季,临床上抑郁状态的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指出,深秋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常会勾起凄凉之感,使人们情绪不稳,易于伤感。
登山扩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症的有效办法。中医早就认识到,登山是治疗秋季抑郁症之良方。重阳登高,就是给秋季抑郁症打一剂预防针。
篇3:霜降节气养生进补宜过冬
霜降节气养生进补宜过冬
10月24日进入霜降节气,这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由秋入冬的过渡节气,天气将进一步转凉,昼夜温差加大,气候干燥。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南沙医院(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副主任中医师邓聪介绍,中医称此时为“晚秋”,干燥相关症状、呼吸系统疾病、腰腿痛、心脑血管意外多发。这段时期的饮食可以进行适当的调补,为迎接寒冬做准备。起居上,这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凡起居、情志、运动,皆应顺应“秋收”的原则。
防病
邓聪介绍,霜降节气的天气特点造成这段时间有几种疾病高发。首先,霜降节气,秋冬交替,气候干燥。中医认为,肺为“娇脏”,其性喜润而恶燥;“燥”为秋天主气,燥胜则干,最易伤肺。故常出现口唇干裂、鼻干咽燥、皮肤干燥、干咳少痰、大便秘结等“秋燥”症状。此时要注意润肺、养阴、防燥。同时,在深秋时节要注意保暖,防止“凉燥”感冒(外感燥证),出现发热轻、恶寒重、头痛、无汗、鼻干、咽燥、咳嗽、痰少等“燥邪”与“寒邪”合而为患的症状。
由于这段时间冷暖空气交错频繁,气温变化大,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易发或加重,人们应重视预防,尤其是老年人和婴幼儿,由于适应性差、抵抗力弱,更易发病。生活中应注意防寒保暧,防止“冻”出病来,在气温突降的早晨要稍晚些出门。她建议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改善肺功能,提高抗病能力。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应该注意增减衣服,外出时可戴口罩,避免空气寒冷、过敏物质等对呼吸道的刺激,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
霜降节后,天气渐凉,秋雨渐多,此时也应该格外重视腰、腿部位的保暖,尤其是老年人。邓聪说,中医认为“寒性收引”,霜降时气温下降明显,寒冷、潮湿等因素作用于机体,侵袭腰府导致经脉受阻、气血不畅而发生腰痛。腿部的膝关节也是易受寒邪侵袭的部位之一,民间常说的“老寒腿”就与感受风寒之邪密切相关。因此,霜降后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添衣服,尤其应注意腰、腿部的保暖。
随着天气转冷,血管也“热胀冷缩”,特别是温度突然变冷或温差过大时,患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如果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死、脑卒中而祸及生命。邓聪提醒,中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安度金秋。
饮食:补冬不如补霜降 “平补”是原则
邓聪介绍,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来讲,霜降应进行适当的调补,为迎接寒冬做准备,正如俗话所说“补冬不如补霜降”。此时的进补应以“平补”为原则,选择具有滋阴润燥、益气固表作用的食材。一方面,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对抗寒冷气候变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顺应秋季补肺的时令要求,缓解由于肺燥引发的各种疾病。符合平补原则的食材很多,如枸杞子、大枣、百合、北沙参、玉竹、甜杏仁、银耳、蜂蜜、红薯、淮山、南瓜、萝卜、栗子、小麦、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等。
霜降时节,由于受到寒冷的刺激,胃肠蠕动减弱,加之进食增加,胃肠负担加重,容易损伤脾胃,诱发胃肠疾病的发生。此时,饮食应注意有所节制,做到饮食平衡。并可适当进食理气、健脾的食材,如莲子、茯苓、芡实、扁豆、薏米、陈皮、春砂仁等。
同时,应少吃辛辣的食物,如辣椒、生姜、葱、蒜等,特别是麻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伤及阴津。可适当多吃秋季盛产的梨、苹果、杨桃、柿子、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水果以润燥生津。
起居:秋冬养阴 顺应“秋收”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邓聪提醒,霜降秋冬交替之际,更应注意保养体内阴气。当气候变冷时,正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凡起居、情志、运动,皆应顺应“秋收”的原则。
起居上,最好的调养方式就是要睡眠充足,早睡早起。早起能让人提前觉醒,精力充沛,使体内的阳气舒畅;早点睡觉,可顺应阴精的收藏。同时,人体应顺应此时自然界主收的规律,节制房事,蓄养阴精。
精神调养也不容忽视,应收敛神气,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尤其中老年人,要注意不宜动怒,以免火气内郁,耗伤阴津,阴不制阳,出现肝阳上亢,从而诱发高血压、中风等疾病。
另一方面,霜降时运动量可适当加大,但不宜剧烈,以微微出汗为宜。可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选择广播操、打太极拳、散步、慢跑、登山等体育锻炼。但运动前应注意做好准备活动,伸展一下全身的肌肉和关节,促进血液循环,避免急剧运动损伤筋骨。
篇4:霜降养生进补原则
补冬不如补霜降 霜降养生很重要
深秋之季的霜降于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属肺。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说是的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很明显,这三候都指向了一件事:霜降时节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冬天打基础。养生也是如此,秋补基础牢固,到了冬季人体才能够抵御风雪严寒的侵袭,达到预防疾病、保健强身的目的——因而有了“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如此一说大家便知,霜降养生的意义有多重要,而其中的重中之重正是进补。不过,这如此重要的进补,说的并不是大补特补,而是顺应秋季环境和人体特性的平补,同时结合当地此时节的天气因素,在平补的基础上偏于温和润。
食补远胜于药补 原则在平偏温润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补呢?因个人体质、情况有所不同,进补重点不尽相同。像晚秋很多人易生抑郁,遇此情况时,便可将合欢皮与郁金煮水每天代茶饮,若为了清润,还可加些麦冬。而每至深秋即会脾胃不适的人,则适宜将桂圆、花生、红枣、黄豆、白米、薏米和茯苓熬粥,如想清热除湿,这款“七宝粥”里还可或多或少加一些红小豆或绿豆。这款材料丰富、口感颇佳的粥,对于大众的晚秋养生也有一定功效。针对防秋燥,芝麻、蜂蜜、银耳都不错,适当多吃益处多多。
于平补来说,适合的食材很多,比较典型的有山芋、红枣、豆腐等豆制品、白菜、胡萝卜、牛奶、鸡肉、猪肉、海带、紫菜、黑豆、黄豆、苹果、柚子、梨、葡萄、香蕉……它们看似杂乱,其则选择时有章可循——总的特点都是温润,这样才不会补出火来。当然,中医讲究进补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如想补得完美,最好辨清体质,酌情而补。
重点保护呼吸道 严防感冒和贼风
除进补外,此时其他方面的养生也同样重要。像近几日的降温让人感觉格外冷,其实查看相关气象资料可以发现,并非是本市出现了极端天气,让冷的感觉突出的原因是天气时阴时晴,气温忽上忽下,特别是降温常常骤然发生,这种时候呼吸道尤易受伤,因此,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就成为重点。预防呼吸道疾病,头一条便是少去人多、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此外还应注意保温。当然,一些生活细节也当有所注意,比如晨练不要起得过早,再早也别早过太阳,理想的时间是等太阳出来后一小时再出门;平时适当锻炼,多做腹式呼吸;保证休息,避免劳累。对于有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补身防病,如有病发苗头,最好及时就医。
霜降时节早晚温差大,冷热失常,贼风常会乘虚而入,使人生病,此时严防贼风也是保养身体的一环,这对于体质较弱的人,有呼吸道慢性病史、心脑血管疾病病史、骨关节疾病患者及“笑傲秋风”吝惜加衣的青年人来说更应有所警觉,不可掉以轻心。
篇5:霜降要吃什么养生进补
大枣
大枣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P以及钙、磷、铁和环磷酸腺苷等营养成分。大枣的维生素C含量很高,每100克鲜枣肉中含量超过400毫克,有人称其为“天然维生素C丸”,有抗氧化和抗衰老的作用。民谚说:一日吃三枣,终生不显老。大枣是霜降养生水果的首选之一。
柿子
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
栗子
栗子具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的功效,是霜降节气的进补佳品。中医认为栗子能补脾健胃、补肾强筋、活血止血。对肾虚有良好的疗效,故又称为“肾之果”。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缓解脾虚。将板栗仁蒸熟、磨粉,制成糕饼,适用于饮食少、身体瘦弱的儿童,以增加食欲,调理肠胃。用板栗和粳米熬粥,既有利于脾胃虚寒所致的慢性腹泻患者早日康复,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气虚乏力的食疗验方。
牛肉
霜降前后要多吃牛肉。牛肉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有“肉中骄子”的美称。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效,霜降养生吃一些牛肉,可以治疗中气不足、气短体虚、筋骨酸软、久病贫血、面黄体瘦、头晕目眩等症状。不过,牛肉不可过食,每餐约80克即可。
霜降的节气由来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结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
“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豺狼开始捕获猎物,以兽而祭天报本也,方铺而祭秋金之义,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基本释义
霜降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在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位于黄经210°时为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是指初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气温降至0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在地面凝结成白色结晶体,称为霜。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般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不耐寒的植物将停止生长,呈现一片深秋景象,为欣赏枫叶的好时机。《逸周书·周月》:“秋三月中气:处暑、秋分、霜降。”《国语·周语中》:“火见而清风戒寒。”三国吴韦昭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魏巍《东方》第一部第十五章:“论节气,还不到霜降,这里已经下了好几场霜。”
霜降节气概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或24日。这时中国黄河流域一带出现初霜﹐大部分地区多忙于播种三麦等作物。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此节气中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是水气凝成的,水气怎样凝成霜呢?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陆游在《霜月》中写有“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秋晚没有云彩,地面上如同揭了被,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靠地面不多的水汽就会凝结在溪边、桥间、树叶和泥土上,形成细微的冰针,有的成为六角形的霜花。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说“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霜降的谚语
1、霜降无霜,主来岁饥荒。
2、寒露收割罢,霜降把地翻。
3、红薯半年粮,好好来保藏。
4、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
5、霜降萝卜,立冬白菜,小雪蔬菜都要回来。
6、霜降前,薯刨完。
7、霜降有雨,开春雨水多,霜降无雨,冬春旱。
8、霜降没下霜,大雪满山岗。
9、霜降不摘棉,霜打莫怨天。
10、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
篇6:24节气霜降节气养生知识
霜降节气养生知识
1、调“点”神
霜降节气天气比较寒冷,此时人们的情绪会低落。比较好的'改善方法,就是大家应该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常见的就是慢跑、打球等这种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运动都是能够帮助人们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2、早“点”睡
霜降的时候,昼短夜长,这个时候人们应该要早一点睡觉,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所以想要护理好自己的身体,做好养生,首先应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平时也要减少熬夜的情况,这样身体会更好。
3、进“点”补
人们在平时应该要将古方紫葡茶作为日常的补给茶饮,这种茶类能够起到改善内环境,旺盛器官功能的效果,这样能够让身体有个全新的感觉,经常为身体进补能够为身体补充精力,让人们的体力充沛,还有助于提高思维灵敏,不易疲劳。
4、多“点”水
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3000毫升。
5、出“点”汗
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6、防“点”病
此时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霜降吃柿子的来历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办法,只好拿起讨饭碗、扯起打狗棍四处讨饭。
有一年霜降节,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当他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时,顿时眼前一亮,发现村边的一处烂瓦堆里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
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心里想着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一整个冬天没有流鼻涕,也没有裂嘴唇。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节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
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他仰望着这棵平平常常的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霜降为什么要吃柿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为霜降。在我国一些地方,霜降这天有吃柿子的习俗。当地人认为“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另外一些地方的人则说,霜降这天不吃柿子的话,冬天嘴唇就会裂开。
事实上,柿子并没有这么神奇的效果。至于为什么要在这天吃柿子,主要还是因为柿子的最佳成熟期就在霜降前后,有谚语为证:“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这个时候的柿子皮薄、肉厚、汁多、味甜,口感达到了全盛状态,当属该时节最应景的水果。所以就有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柿子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果糖等多种糖分,还含有大量维生素、纤维素、胡萝卜素以及微量元素钙、碘、磷、铁等营养素,常吃不仅能补充人体每日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还具有生津润肺、凉血止血的功效。如果一天吃一个柿子,所摄入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求量的一半,柿子中含有的糖分还能快速为人体提供能量。除此之外,适量食用柿子,还能起到改善便秘、保护视力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同时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帮助。
篇7:霜降节气养生小知识
霜降养生小知识
运动调神
霜降节气天气比较寒冷,此时人们的情绪会低落。比较好的'改善方法,就是大家应该要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常见的就是慢跑、打球等这种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运动都是能够帮助人们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养阳早睡
霜降的时候,昼短夜长,这个时候人们应该要早一点睡觉,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所以想要护理好自己的身体,做好养生,首先应该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平时也要减少熬夜的情况,这样身体会更好。
进补
人们在平时应该要将古方紫葡茶作为日常的补给茶饮,这种茶类能够起到改善内环境,旺盛器官功能的效果,这样能够让身体有个全新的感觉,经常为身体进补能够为身体补充精力,让人们的体力充沛,还有助于提高思维灵敏,不易疲劳
多水
虽然排汗排尿减少,但维持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正常运作依然需要水分滋养。冬季一般每日补水应很多于2000~3000毫升。
出汗
养生要适当动筋骨,出点汗,这样才能强身体。锻炼身体要动静结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似汗出为度,汗多泄气,有悖于冬季阳气伏藏之道。
防病
此时气候寒冷,容易诱使慢性病复发或加重,应留意防寒保暖,尤其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霜降的传统习俗
吃柿子
在我国的一些地方,霜降时节要吃红柿子,在当地人看来,这样不但可以御寒保暖,同时还能补筋骨,是非常不错的霜降食品。泉州老人对于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是: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有些地方对于这个习俗的解释是: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柿子虽然美味,但一定注意不要空腹吃;吃的时候也要适量,每次最好不要超过100克;未熟的柿子不要吃;患有糖尿病、慢性胃炎、排空延缓、消化不良等胃功能低下者不宜食用。
登高
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登高既可使肺的功能得到舒畅,同时登至高处极目远眺,心旷神怡,可舒缓心情。天高云淡,枫叶尽染,登高远眺,赏心悦目,但也要有所讲究。
登高的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时,要沉着,速度要慢,以防腰腿扭伤;下山不要走得太快,以免膝关节受伤或肌肉拉伤。登高过程中,应通过增减衣服来适应温度的变化;休息时,不要坐在潮湿的地上和风口处;出汗时可稍松衣扣,不要脱衣摘帽,以防伤风受寒。
对于老年人来说,应带根手杖,这样既省体力,又有利于安全。在爬山时要注意力集中,并注意脚下石头是否活动,以免踏空。在陡坡行走时,最好采取“之”字形路线攀登,这样可缓解坡度。
赏菊
古有“霜打菊花开”之说,所以登高山,赏菊花,也就成为了霜降这一节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上有记载。“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视为“候时之草”,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霜降时节正是秋菊盛开的时候,我国很多地方在这时要举行菊花会,赏菊饮酒,以示对菊花的崇敬和爱戴。
送芋鬼
霜降送芋鬼是广东高明地区地区流行的习俗。每年在霜降时节,人们会用瓦片堆砌成河内塔,在塔里面放入干柴点燃,火烧得越旺越好,直至瓦片烧红,再将河内塔推倒,用烧红的瓦片热垠芋头,这在当地称为“打芋煲”,最后把瓦片丢到村外,这就是“送芋鬼”。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辟凶迎祥。
扫墓祭祖
我国是礼仪之邦,以孝为先是我国传统美德,很多节日庆典都是为了祭祖缅怀先人。在霜降这个季节,有的地区也有扫墓祭祖的习俗。据《清通礼》中说:“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
霜降三候
一候豺乃祭兽
豺狼将捕获的猎物先陈列后再食用。
二候草木黄落
大地上的树叶枯黄掉落。
三候蛰虫咸俯
蜇虫也全在洞中不动不食,垂下头来进入冬眠状态中。
【霜降养生之霜降节气进补知识】相关文章:
4.霜降节气歌
5.霜降的养生寄语
6.霜降时节如何养生
7.霜降节气的谚语
10.24节气霜降演讲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