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随笔300
“短腿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戏曲随笔300,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戏曲随笔300,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篇1:戏曲《春江花月夜》的杂文随笔
戏曲《春江花月夜》的杂文随笔
喜欢戏曲,那得从我小时候说起,而不是现在的跟风,附庸风雅。那是我还没开始启明读书,乡下看电影还是游走露天电影。第一次看所谓的电影,就是戏曲版《梁山伯与祝英台》。后来好长一段时间,以为所有电影里的人说话都是用唱的方式与人对话。后来大人干活去了,一个人披着铺盖田心在屋里咿咿呀呀,学着电影里腔调和兰花指,也来几个溜步圆场。再后来,我跟父亲一块送当兵的大哥到县城,父亲又一次带着我去了川剧团。也许,喜欢戏曲就是在几次相遇里加深印象,从此就在记忆里扎下了根。
骨子里喜欢的东西,不管你是怎样人生,在你不经意场景再次相遇,终成魔。记得前几年去苏州旅游,无意走进昆曲的发源地。一个见方的戏曲舞台,让我一下子想起了,苏州的张家五姐妹们。一起斗曲场景,若不是一种热爱,八十岁的张元和与七十三岁的张充和还能联袂在北京演出《游园》?她们那种热爱,是真爱,爱到骨髓里,荣辱共体。记得刚结婚那会儿,还流行买DVD放流行歌曲时,而我家播放的戏曲。每每有客人到我家来,都是用诧异的眼光问我:“你怎么喜欢这些?”我总是习惯性回答:“我心已老。”其实,我喜欢曲里咿咿呀呀,说话的慢,走路的灵巧的颠慢,怯中带喜,掩面一羞。一个离去,水袖的微颤,仿若是水墨丹青里的唯美,空灵,诗意,韵味绵长,不管是唱腔还是装束,给人总是精雕细琢后唯美的`享受。
前几天,在电视戏曲频道看到《角儿来了》采访昆曲王子张军,张军《春江花月夜》唱段,着实让我诧异。《春江花月夜》这一首张若虚的诗,我看到过用歌唱、用小提琴、琵琶、二胡、朗诵的形式演绎,还从来没看到过用戏曲,而且还是昆曲方式演绎。一下子就将人带入到梦境,一场词与美的对决,曲的婉转与现代乐曲勾兑,词与昆曲行云流水的交锋。让你不得不赞叹戏曲的博大精深,让你爱到骨髓。
篇2:有关戏曲文化的随笔:戏曲地方戏
我曾经说过,方言和戏曲是一个身份和城市的身份证明。普通话和现代化的杀伤力极大。当我们身边日益充斥劲歌劲舞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我们已经丧失了证明自己文化的能力。
中国几千年来,汉族的文化不仅同化了周边的少数民族,甚至外来民族(华夏文化圈)也在亦步亦趋,学习模仿。而今,汉文化元素丧失衰落极多。各省份城市文化也日渐趋同。这恐怕并不是我们谋求发展的初衷吧!
关于地方文化性格与戏曲的关系,我举两个例子。一是东北二人转,这是一种小戏。然而它却能以小见大。你看东北人遭受外辱时间最早最长,却依然能如此乐观。二人转的剧情往往极具生活情味,人们可以极少顾忌地开玩笑,爱情生死有哭有笑,战乱流亡有悲有喜,但最终都会落在喜和笑上。因为他们知道,即便人生生活充满苦难,我们也要笑着去面对。
东北的那些笑星和二人转天然不能分割。一个喜剧演员可以通过他的特质天赋和对喜剧效果的研究,赢得观众。然而,你要和一个拥有深厚地域文化作为后盾的演员相比,就会立即显得逊色。
四川出丑角。四川人和东北人在能出洋相上,大概不相上下吧。而东北人是他想开心,也想逗你开心。四川人却在诠释:我们祖辈不出夔门,一旦出去,就难免洋相百出。所以,至少从表面上看,四川人更多是用动作来做笑话,他们自己却极严肃。包括川剧里的丑角儿演员,也是这个样子。
我们也可以试着猜测一下川剧里变脸的文化成因。四川盆地,天府之国,自古易守难攻,常作退保之地。因为历代的封疆割据,战乱频仍,于是,四川人便须常常迎接一批又一批的陌生面孔。所来之人面孔不一,主人(其实已经是外来者的仆人)自然也须换一副面孔。这样主仆之间的面孔便变来变去,煞是好看。
戏曲地方戏之所以不能轻易被遗弃,不仅仅因为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因为它是一种文化载体,甚至就是文化本身.
公众号:沁中文艺
篇3:戏曲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不同于西方的歌剧、舞剧、话剧等,它是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目录概念内涵特点种类收缩展开概念戏曲(traditional opera)以演员表演为中心,以唱、念、做、打等手段为基础,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它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各种地方戏。 戏曲是中国汉族特有的民族艺术,历史上也称戏剧。中国戏曲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门传统艺术。是汉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国戏曲虽然产生的比希腊、印度晚一些,但是早在汉代就有了百戏的记载,在13世纪已进入成熟期,其鼎盛时期是在清代。新中国成立之初,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世界上把它和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而在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依次称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内涵中国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名句、明清传奇、近现代京剧和豫剧、越剧等各种地方戏。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宋元南戏、元杂剧和明清传奇。
特点戏曲是汉族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又说又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汉族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汉族的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一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戏曲始终扎根于汉族民间,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看戏至今仍然是汉族的主要娱乐活动之一。一般说来,北方人多喜看京剧,南方人则多爱好越剧,各种地方剧种都有其自己的观众对象。远离故土家乡的'人甚至把听、看民族戏曲作为思念故乡的一种表现。
种类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依次为:京剧、评剧、豫剧、黄梅戏、越剧。 中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豫剧、越调、越剧、黄梅戏、评剧、曲剧、昆曲、秦腔、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赣剧、潮剧、闽剧、庐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绍剧、婺剧、四平调、等五十多个剧种。 此外还有:柳琴戏等许多剧种。
篇4:戏曲
戏曲
戏曲xì qǔ[释义]①(名)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曲、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②(名)一种文学形式;杂剧和传奇中的'唱词。
[构成] 并列式:戏+曲[例句] 二人转是东北的一种地方~形式。(作定语)篇5:戏曲的
关于戏曲的750字
“台上花开又一季,台下风雨几时起,凭谁问,花解语,笑春风,数传奇。”
记得我儿时在家乡生活时,有一个规模不大的戏班子。
那时的戏曲早已无明清时的盛行了,老百姓也只是把它当做再寻常不过的消遣娱乐。
戏班里为首的花旦名叫容娘,真名早已无处考证,长相极是秀美,年龄也不是很大,黄鹂般的软嗓,仿佛注定为戏而生。
妇女们仿佛对戏子有着偏见。总是警告孩子莫与戏子来往太深。我问祖母为何,她总是摇摇头,道“戏是融进他们血液里的,会把生活也当戏来看待。”
我自然是不懂她说的话的,家中管束不严,我便常常去戏班逛逛,拉弦的老师父磨拭着自己的京胡,对我略略点头示意。武生与刀马旦在台后舞蹈练枪,十分热闹。我前去找容娘,她端坐在锦凳上,一笔又一笔的.描眉,给自己画上粉墨戏妆,她的头面是点翠的,据说是用翠鸟的尾羽制成,很是珍贵。
小城的戏便在节日如水的月色中拉开了帷幕,戏台下坐了许多观众,都是手捧瓜子与点心,心思浑然不在戏上,家长里短,热热闹闹地聊着。
我总是坐在最靠近戏台的位置,随着细密的锣鼓声,云锣声响起,容娘便轻移莲步上台,谨然有致,步子不出丝毫差错,大小云手翻飞,水袖轻舞,唱腔优雅甜润,像是一捧水,伸手就能掬了去。
我那时年纪尚小,不大能知道那是哪个角色,只依稀记得几句唱词。
“海岛冰轮初转腾,见玉兔,玉兔又早东升……”
那应当是《贵妃醉酒》吧,艳绝的红颜,在最灿烂的年华逝去。
后来,小城里的人不再听戏,他们觉得这再寻常不过的,不需要了。
戏班子似乎要去远方,临了,容娘想再唱一曲,她说,戏不寻常,这是流在她骨子里的血液,她今生无法舍弃的命。
在低扬的琴中,在高亢的胡中,在清脆的云锣声中,盛世的繁华,终究是落了幕。
容娘离开了这座城,大山挡住了戏班子的身影。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戏中繁华,戏腔婉转,眉眼盈盈,锦瑟年华,尽前世今生。
篇6:戏曲谚语
1.嘴上没有功,吐字听不清。
2.字不正听不清,腔不回不中听。
3.字不清,唱不明。
4.一台无二戏,救场如救火。
5.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6.一天不练就回,两天不练就生,三天不练就没。
7.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8.艺术是件宝,不学得不了.
9.有板有眼叫戏,没板没眼叫屁。
10.有劲使在功上,有功用在戏上.
11.早扮(戏)三光,晚扮(戏)三慌。
12.台上一声啼,台下千人泪;台上一声笑,台下万人欢。
13.台上一张口,便知有没有。
14.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5.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16.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17.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18.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19.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20.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篇7:《 戏曲大舞台》
一、课题:七年级(下)四单元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
二、教学对象分析:戏曲对于此阶段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对于我国传统戏曲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此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更加系统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
三、活动目标:
1、课外收集资料,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理解戏曲中的脸谱,行当等含义,并通过学戏,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
3、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为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药方。
四、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要选编的是与文化艺术有关的文章,学生学习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文化艺术,还有很多关于戏曲方面的文化内容。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四)出谋划策:
(五)作业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六、教学媒体设计
教学困难
媒体设计
对戏曲的系统认识
利用幻灯片展示戏曲知识及配合学生表演的戏曲影视
课堂气氛的活跃
七、课程实施
(一)导入:(激发学生了解戏曲文化的兴趣,认识戏曲大舞台博大精深,从而增强学生对戏曲文化的热爱)。
师:中国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主义,全国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剧种,可谓百花齐放,异彩分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的风情,如京剧的雍容华贵,昆剧的典雅精致,梆子戏的高亢悲凉,越剧的轻柔婉转,可以说一方水土造就一方戏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板书:戏曲大舞台)
(二)戏曲知识知多少:检验知识的收集,整理,有学生来主持。
1、介绍戏曲的起源和形成。
2、介绍戏曲的行当:生、旦、净、丑。由屏幕展示其画面,学生介绍。
3、主要戏曲剧种简介:
昆剧:介绍其形成及特点。
京剧:
A、京剧的形成及特点。
B、京剧旦角流派。
C、自制脸谱欣赏。
D、模仿秀:“斗智”选段,“红灯记”选段,学生点评。
黄梅戏:
A、黄梅戏的特点。
B、模仿秀“女驸马”选段,“天仙配”选段。
豫剧:
A、豫剧的特点。
B、模仿秀“花木兰”选段。
(三)考考你:检验学生对戏曲知识的了解,掌握。
1、与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戏曲剧是什么?(中国戏曲)
2、中国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3、享有“中国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4、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5、我国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6、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京剧)
7、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手法(手,眼,身,法,步)
8、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没有实物的表演:虚拟)
9、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10、京剧“四大名旦”是(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四)出谋划策:刚才我们听了同学们的介绍,也欣赏了戏曲的名段,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了它博大的内涵,悠长的韵味,可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同学们面对此现象,你们开动脑筋,谈一谈,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引导。
(五)作业
1、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2、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趣的经历,把它写下来。
(六)全班齐唱“唱脸谱”。
《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由本站会员分享,版权归作者所有,请注明出处!
篇8:戏曲大舞台
很多剧中,都有其独特的演变过程。如大家都知道的京剧,就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二人转衍化而来的。 来自:作文大全 中国的戏曲和西方戏剧不同,他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表演体系。比如我们经常在洗礼看见的大花脸,那就是戏曲中的一个行当。戏曲剧种人物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行当来充任。表演上也具有中国传统美学的协议特点,比如用几个龙套表演就代表千军万马,舞台上开门关门等也往往用虚拟的动作来表下。 中国的戏曲,真是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戏曲大舞台》这篇优秀的“初一作文”由收集,来源于互联网和会员投稿,仅供参考和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篇9:戏曲倡议书
新时代的青年人: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它不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如今的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中华文化也从几千年前的单调,发展到现在的辉煌。
特别是中国的戏曲,它在世界的舞台上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在世界的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戏曲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国社会长期孕育而成的,是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积淀而成的。在中国拥有几百个剧种、多达上万个剧目的戏曲,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扎根在广大群众之中。正是由于戏曲表达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和它浓厚的乡土气息,以及说、唱、表兼重的戏剧形式,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当今世界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也是一个文化交流、冲击、甚至冲突异常激烈的时代。在东西方文化较量中,作为世界最早的三大戏剧体系之一的中国戏曲,无疑是最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成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组成内容,对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戏曲出现衰退现象,戏曲团体萎缩,戏曲走进低谷。有许许多多的年轻人将这“国粹”抛在了脑后,他们宁愿往耳朵里灌国外的流行音乐,也不愿聆听自己国家的瑰宝。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节目,记者到街上进行随机采访,对象都是一些年轻人,记者说出一些老戏曲艺术家的名字,问他们知不知道,而大多数被采访者都表示没有听过。现在,新一代的文化如浪潮般席卷而来,新一代的偶像受到众多粉丝的追捧,新一代的歌曲、舞蹈在人群之间流传。有许许多多的现代偶像的粉丝对中华传统文化不屑一顾,认为那样的艺术、文化不适合喜欢追赶潮流的自己;对老一辈艺术家和传统节目一无所知,认为父母那一代人知道,并不等于他们也应该去知道。这是多么令人心寒啊!因此,我向广大青年人提出以下倡议:
一、了解中国戏曲的历史及基本知识
二、多鉴赏中国优秀戏曲,感受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三、业余时间多与身边的老一辈戏曲艺术者聊聊戏曲,从中学习。
四、加入戏曲协会向协会中有名的一些戏曲艺术者学习。
五、多开展些关于戏曲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舞台剧表演等。
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它应该得到发扬光大,它的未来有了我们这群富有创造力、富有激情的年青人的参与,必然会更加美好!让我们大家共同携手,把我国的国粹发扬光大!
篇10:戏曲大舞台
备课之前,我认真研读了关于“构建主题课堂,实施大量阅读”的研究方案。其中提到:随着我省新课程计划的规范落实,语文中高年级课时大大缩减,按照以往的教学方式,在现行教材内容不发生调整的情况下,每篇课文的学习习近平均不足一课时。
课标要求,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如果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恐怕鞭长莫及,落实起来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传统课堂上一节一课或多节一课,又完成不了阅读任务。因此改革我们的课堂教学,“减时求效,去粗求精,追求学习的主题性、整合性、综合性”势在必行。
基于此,在教学设计时,我确定了以“戏剧大舞台”为本节课的主题,以藏戏为载体,并与京剧、黄梅戏、吕剧等地方戏进行有效组合与整合,努力探索尝试一条全新的“主题课堂”的语文教学之路。
《藏戏》是小学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的一篇文章,本组文章主要介绍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藏戏,是祖国百花艺苑中一个独具特色的剧种。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
因为这篇文章极具民族特色,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因此在课前预习时,我给学生设计了一张“自主学习读书卡”,围绕《藏戏》一课进行自主学习:课前搜集藏戏的有关知识;了解藏戏的形成与特色;搜集你知道的其他地方戏的有关资料。
课堂上,我首先“播放戏曲,激趣导入”,让学生欣赏喜闻乐见的豫剧《花木兰》选段,从中感受戏曲的魅力,激发喜爱戏曲的情感,同时也为本节课的学习营造浓郁的戏曲氛围。
接着在下一环节中,我充分挖掘连接语的作用。在略读课文中,连接语所起的作用就如同精读课文中的课后题,它是学生学习略读课文的领路人,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但这些要求和方法又往往不是特别清楚明显的摆在学生面前,所以在学生从连接语中提取出信息之后,我又引导他们从找到的信息中梳理加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大气、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
接下来学生便带着浓浓的兴趣走进了文本,朗读课文,弄懂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自主研读“藏戏形成”部分,通过朗读――复述――评价――感悟等方式,学生感受到藏戏形成的传奇色彩以及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同时也重点训练了学生对信息的提取、概括能力和复述的能力。
在自主研读“藏戏特色”部分,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并在小组内交流,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学生针对此环节谈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对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全班交流,尤其是藏戏的面具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学生再次朗读感悟藏戏的面具特色之后,教师相机引入京剧脸谱的有关知识,为了使学生对国粹――京剧有初步的了解,又让学生欣赏《说唱脸谱》中的京剧选段,根据脸谱知识提示,感受京剧的脸谱同藏戏的面具一样也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此环节的学习,同学们一下子热情高涨,兴趣盎然,尤其是当《说唱脸谱》的音乐一响起,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随音乐唱了起来。
当播放戏曲黄梅戏《天仙配》时,同学们的演唱声再次响彻课堂,伴随着悠扬的黄梅戏曲调,同学们进入了《配套练习册》第15课《黄梅戏》这篇文章的自主阅读。
在阅读《黄梅戏》时,充分体现了默读的优势。我想默读是一种非常有成效的读书方式,对语言文字的感悟,需要在默读静思中完成,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沉浸其中,才能真正独立的体会情感,理解文本。同时还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标注自己的阅读收获。
在本节课即将接近尾声时,又增设了一个“小戏迷,展才艺”的环节,再掀学习的新高潮。看到同学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登台表演,当时,我觉得自己突然间真正体会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能让学生们感兴趣、真正动起来的环节是多么的重要,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兴趣,他才愿意主动动脑去学习,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乐此不疲。
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自主权留给学生自己。教师没有过多的干预,只是一个欣赏者,评价者,鼓励者。
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在感受藏戏的特色时,如果能让学生观看一段藏戏演出时的录相,我想比只阅读文字资料会更直观一些,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反思,努力提高。
通过本节课的研讨,我受益匪浅,让我知道了如何上好一节语文课,如何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思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需,不断的探索语文教学新规律,深入理解高效课堂,改进教学,加大语文课堂容量,以大量阅读代替空洞的说教,引导学生进行主题性、研究性、综合性学习。
新课改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新的语文教育观,建立单元主题教学意识,具有重组文本的气魄,具有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精神,努力探索构建主题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
相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主题课堂”语文教学之路会走得更长更远。我也相信在我们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随着“构建主题课堂,实施大量阅读”的开展与不断深入,一定会燃起学生读书的热情,整个课堂会充满了浓郁的油墨书香,书香也将为孩子的一生插上飞翔的翅膀!
篇11:戏曲大舞台
1.关于我国的戏曲剧目。我国的戏曲,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很多的剧种,都有独特的演变过程。如有“东方歌剧”美誉的国粹是由安徽的徽调与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东北的吉剧是由民间说唱艺术衍化而来的。(填戏曲名称)
2.我国传统戏曲中,很多段子都是脍炙人口的名曲。如《天仙配》是,《穆桂英挂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是。(备选戏曲:湖南花鼓戏、豫剧、越剧、昆曲、黄梅戏、川剧)
3.中国戏曲虽然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但是很多的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戏曲都濒临“灭亡”,如何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请你出几招切实可行的办法。(两种方法即可)
4.为发扬光大中国地方戏曲,让世界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让中国的戏曲文化走向世界。
【答案】1.京剧、二人转
2.黄梅戏、豫剧、越剧
3.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宣传;培养传承人才;政策优惠,减少税收或实行补贴。
4.如,生旦净末演百态,字正腔圆唱古今;中华戏曲,世界文化园林的奇葩;中华戏曲,世界因你而精彩;东方戏曲,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
篇12: 戏曲谚语
戏曲谚语
1.戏无情不动人,戏无理不服人,戏无绝不惊人
2.学到知羞处,方知艺不高。
3.演员上了台,一步值千金。
4.要想戏路通,全靠幼时功。
5.千斤话白四两唱,三分唱念七分作。
6.腔好唱,味儿难磨。
7.勤学通百艺,苦练出真功。
8.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9.日月灯,云霞帐,风雷鼓板,天地间一场大戏;汤武净,文武生,桓文丑末,古今人俱是角色
10.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11.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12.要想艺深,就得用心。
13.要想学好艺,先得做好人。
14.南京到北京,人生活不生。
15.没有君子,不养艺人。
16.台上无大小,台下立规矩。
17.玩艺儿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
18.私下练,台上见。
19.以熟为巧,以巧为妙。
20.知戏文戏理,才能唱出好戏。
21.五人能当千军万马,
22.十几步能走海角天涯。
23.生意不得地,当时就受气。
24.一台戏得合手,不合手戏准丢。
25.好花得绿叶配,好角得众人扶。
26.台下静,声小也能听得清。
27.台下动,声音再大也没用。
28.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戏曲随笔300】相关文章:
1.优美随笔300
8.戏曲作文
9.戏曲教学计划
10.关于爱国的随笔300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