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刘长卿的“长”字读什么?

刘长卿的“长”字读什么?

2023-08-19 09:15:3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Ich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刘长卿的“长”字读什么?,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刘长卿的“长”字读什么?,欢迎您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刘长卿的“长”字读什么?

篇1:刘长卿的“长”字怎么读?

不少人将刘长卿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 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 “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 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 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 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皇帝制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官员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饯别王十一南游

唐代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译文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注释

⑴饯别:设酒食送行。王十一:名不详,排行十一。

⑵烟水:茫茫的水面。

⑶飞鸟:比喻远行的人。没何处:侧写作者仍在凝望。没:消失。

⑷空向人:枉向人,意思是徒增相思。

⑸落日:指王十一到南方后,当可看到夕照下的五湖春色。五湖:这里指太湖。此句与下面“谁见”两句均出自梁朝柳恽《江南曲》:“汀洲采白蘋,落日江南春。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故人何不返,春花复应晚。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

⑹汀(tīng)洲:水边或水中平地。

⑺白蘋(pín):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篇2:刘长卿的“长”字读什么?

不少人将刘长卿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 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 “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 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 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 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皇帝制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官员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刘长卿的作品集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送灵澈上人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送方外上人 / 送上人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新年作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饯别王十一南游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送李中丞之襄州

流落征南将,曾驱十万师。

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

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

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古台摇落后,秋日望乡心。

野寺人来少,云峰水隔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至今。

送李侍御贬郴州

洞庭波渺渺,君去吊灵均。几路三湘水,全家万里人。

听猿明月夜,看柳故年春。忆想汀洲畔,伤心向白蘋.

篇3:刘长卿的“长”字发音

刘长卿的“长”字发音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他写下无数的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更是为人们所熟知,对于刘长卿本人,我们也比较熟悉,但很多人对于刘长卿的长字每次总是困惑不解,是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呢?

刘长卿的`“长”字是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呢?

不少人将刘长卿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 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 “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 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 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 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皇帝制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官员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知识延伸】

刘长卿著名的诗

送顾长 唐 · 刘长卿

由来山水客,复道向新安。半是乘槎便,全非行路难。

晨装林月在,野饭浦沙寒。严子千年后,何人钓旧滩。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唐 · 刘长卿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桃叶宜人诚可咏,

柳花如雪若为看。心怜稚齿鸣环去,身愧衰颜对玉难。

惆怅暮帆何处落,青山无限水漫漫。

夏口送长宁杨明府归荆南,因寄幕府诸公 唐 · 刘长卿

关西杨太尉,千载德犹闻。白日俱终老,清风独至君。

身承远祖遗,才出众人群。举世贪荆玉,全家恋楚云。

向烟帆杳杳,临水叶纷纷。草覆昭丘绿,江从夏口分。

高名光盛府,异姓宠殊勋。百越今无事,南征欲罢军。

至德三年春正月,时谬蒙差摄海盐令…… 唐 · 刘长卿

天上胡星孛,人间反气横。风尘生汗马,河洛纵长鲸。

本谓才非据,谁知祸已萌。食参将可待,诛错辄为名。

万里兵锋接,三时羽檄惊。负恩殊鸟兽,流毒遍黎氓。

朝市成芜没,干戈起战争。人心悬反覆,天道暂虚盈。

瓜洲驿奉饯张侍御公拜膳部郎中,却…… 唐 · 刘长卿

太华高标峻,青阳淑气盘。属辞倾渤澥,称价掩琅玕。

杨叶频推中,芸香早拜官。后来惭辙迹,先达仰门阑。

佐剧劳黄绶,提纲疾素餐。风生趋府步,笔偃触邪冠。

骨鲠知难屈,锋芒岂易干。伫将调玉铉,翻自落金丸。

送许拾遗还京 唐 · 刘长卿

万里辞三殿,金陵到旧居。文星出西掖,卿月在南徐。

故里惊朝服,高堂捧诏书。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送薛据宰涉县 唐 · 刘长卿

故人河山秀,独立风神异。人许白眉长,天资青云器。

雄辞变文名,高价喧时议。下笔盈万言,皆合古人意。

一从负能名,数载犹卑位。宝剑诚可用,烹鲜是虚弃。

昔闻在河上,高卧自无事。几案终日闲,蒲鞭使人畏。

按覆后归睦州,赠苗侍御 唐 · 刘长卿

地远心难达,天高谤易成。羊肠留覆辙,虎口脱馀生。

直氏偷金枉,于家决狱明。一言知己重,片议杀身轻。

日下人谁忆,天涯客独行。年光销蹇步,秋气入衰情。

建德知何在,长江问去程。孤舟百口渡,万里一猿声。

酬滁州李十六使君见赠 唐 · 刘长卿

满镜悲华发,空山寄此身。白云家自有,黄卷业长贫。

懒任垂竿老,狂因酿黍春。桃花迷圣代,桂树狎幽人。

幢盖方临郡,柴荆忝作邻。但愁千骑至,石路却生尘。

酬灵彻公相招 唐 · 刘长卿

石涧泉声久不闻,独临长路雪纷纷。

如今渐欲生黄发,愿脱头冠与白云。

篇4:刘长卿怎么读

刘长卿怎么读

【诗人生平】

刘长卿,中国唐代诗人。字文房。因官至随州刺史,亦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祖籍宣城,郡望河间,后迁居洛阳。姚合《极玄集》卷下云刘长卿为“宣城人”;又中唐林宝《元和姓纂》卷五分述诸郡刘姓云:“考功郎中刘庆约,宣州人;孙长卿,随州刺史。”林宝稍早于姚合,所记一致,足消人疑。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九诗集类著录《刘随州集》十卷,并云:“唐随州刺史宣城刘长卿文房撰”,当据林、姚二氏之说。然《新唐书·艺文志》云称刘长卿为河间(今河北河间)人,《唐才子传》袭云:“河间人”,又同卷李季兰条:“知河间刘长卿有阴重之疾”。河间大概指其郡望而言。长卿一族,何时迁洛阳,殆不可考。及观刘集,知洛阳故业萦怀于中,感情甚深,断非居日浅短者可比。刘长卿《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传记,关于他的生卒年,一直未有确考。闻一多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傅璇琮认为是7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90(唐贞元六年)前后。

【作品一览】

刘长卿作品有集,称《刘随州集》,《唐诗汇评》称10卷,《唐诗大辞典修订本》称11卷。有《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通行于世。今人注本有储仲君《刘长卿诗编年笺注》、杨世明《刘长卿诗编年校注》。

《全唐诗》收刘长卿诗5卷,《全唐诗外编》及《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评价影响】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刘长卿)工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唐诗大辞典.修订本》: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平生致力于近体,尤工五律,自称“五言长城”,时人许之。诗中多身世之叹,于国计民瘼,亦时有涉及。其诗词旨朗隽,情韵相生。故方回云:“长卿诗细淡而不显焕,观者当缓缓味之。”(《瀛奎律髓》卷四二)方东树云:“文房诗多兴在象外,专以此求之,则成句皆有余味不尽之妙矣。”(《昭昧詹言》卷一八)唐人评长卿诗,尚多微辞。如高仲武云:“(刘)诗体虽不新奇,甚能链饰。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中兴间气集》)其后则评价日高。陈绎曾至谓:“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唐音癸签》卷七引《吟谱》)王士禛则云:“七律宜读王右丞、李东川。尤宜熟玩刘文房诸作。”(见何世璂《然镫记闻》)。

《唐诗归》:钟云:中、晚之异于初、盛、以其俊耳,刘文房犹从朴入。然盛唐俊处皆朴,中、晚人朴处皆俊。文房气有极厚者,语有极真者。真到极快透处,便不免妨其厚。

篇5:刘长卿的长你读对了吗

刘长卿的长你读对了吗

刘长卿是唐代盛中之交的著名诗人。一生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那刘长卿的长,你读对了吗?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诗人,尤其擅长五言诗,被称为“五言长城”。然而一个人的名气大,不等于他的名字就一定能被读对。犹如清代的名诗人赵执信,这个“信”字大多数人读成“xin”,其实是要读“shen”的,他的名字来自《周礼》的“侯执信圭”,汉代的郑康成早就说“信圭”的“信”要读成“身”,一直到唐朝的《经典释文》还是说:“信,音身。”因此,赵执信到京城,人家把他名字里的“信”读成“身”,他就感叹道:“京城毕竟是京城,到底还是识字人的!”可见当时人大多也是将“执信”的“信”读成“书信”的“信”了的。

刘长卿的“长”,主要有两个读音,表示长短的意思读如“常”,是个平声;表示大小的意思读如“掌”,是个仄声。“长卿”这个名字,来自汉朝司马相如,司马相如的字就叫“长卿”,长,表示排行的大小,因此,长卿的.“长”要读成“掌”,是个仄声。古代人表示排行大小,或者用“孟仲叔季”,或者用“伯仲叔季”,孟、伯都表示大,汉朝人表示孟、伯的意思,还经常用“长”,比如汲长孺、韩长孺、韦长孺、司马长卿以及近代的史学家唐长孺,这些名字里的“长”都读如“掌”,是个仄声。

长卿、长孺的“长”,表示排行的大,都读成仄声的“掌”,不能读成平声的“常”,这个道理,可以唐人律师为例,比如杜甫《赠陈二补阙》诗中有一联:“献纳开东观,君王问长卿。”上联的格律是仄仄平平仄,下联是平平仄仄平,可见这个“长”字不读“常”,而应读“长”。再如王维《送严秀才还蜀》有一联云:“香草为君子,名花是长卿。”以格律而论,“名花是长卿”也是平平仄仄平,如果此句的“长”字读成“常”,便就不合诗律了。王维还有诗云:“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按照格律,同样的道理,这里的“长”还是读成仄声的“掌”。

综上所说,唐朝诗人刘长卿的“长”,严格来说,应该读成“掌”,而不能读成“常”。当代,文字的读音是约定俗成的,大多数人把“刘长卿”的“长”读成了“常”,则不妨从众了。比如说以小龙虾著名的“盱眙县”,倘若大部分人读成了“于台”,相信以后的《新华字典》是必然会改变注音的。

刘长卿一生大事

刘长卿为年轻时在嵩山读书,742-746年(唐玄宗天宝)间登进士第。一说755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刘长卿可能才登进士第,但是还没有揭榜,便爆发安史之乱了。

756年,唐肃宗即位,刘长卿被任命到苏州下属的长洲县当县尉。不久被诬入狱,遇大赦获释。

758年(唐肃宗至德三年)正月,摄(代理)海盐令。

760年(上元元年)春,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电白)尉,但刘长卿并未到南巴实际任职。

761年(上元二年)秋天,他又奉命回到苏州接受“重推”,旅居江浙。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世称“刘随州”。

784年(兴元元年)和785年(贞元元年)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刘长卿即在此期间离开随州。

刘长卿离开随州后,大约流寓江州,晚岁入淮南节度使幕。约卒于788(唐贞元四年)前后。

刘长卿的作品

刘长卿在随州任刺史期间,写有9首诗,1篇文。这些诗文真实地反映其在随州的心情和处境。

淮南摇落客心悲,涢水悠悠怨别离。

早雁初辞旧关塞,秋风先入古城池。

腰章建隼皇恩赐,露冕临人白发垂,

惆怅恨君先我去,汉阳耆老忆旌麾。

这是刘长卿到随州第一年所作。其僚友虞某,调动工作,离任返京,刘长卿得到消息后,登汉东城楼抒发感想以寄僚友的。诗中表达了惜别之情以及叨恩未报白发先垂的人生感慨。

不敢淮南外,来趋汉将营,

受辞瞻左钺,扶疾抗前旌。

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

水流余断岸,烽至掩孤城。

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孔璋才素健,早晚檄书成。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随州刺史任上所作。该诗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随州的处境。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大大削弱,藩镇割据愈演愈烈。军阀梁崇义割据襄阳。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淮西南节度使李希烈奉诏讨伐,大军进驻随州。随州人民“壶浆鹤发迎”,尚书吕某眼见随州“邻寇贼”,“有水火”而又“迫于征税”,写诗慰勉时任随州刺史的刘长卿,于是刘长卿作诗酬答。

该诗前四句表明自己积极支前,未敢懈怠,带病工作,对朝廷一片忠心。第三联:“井税鹑衣乐,壶浆鹤发迎”寓意极深,耐人寻味。表面上看,随州人提供军需,欢迎王师,是朝廷的顺民,正在为朝廷的讨逆战事作贡献。然而,纳税人衣裳褴褛,何乐之有?而夹道欢迎,担茶送水者,又都是一些老翁,那么,青壮年哪里去了?当然是充当兵丁役夫了。战争带给随州人民的贫困、灾难,从字里行间透露出来。“水流余断岸,烽至掩孤城”洪水消退之后,只留下断岸残滩,兵火之后,只剩下孤城掩闭,寥无人烟。哪有一点生气呢?“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拼死搏杀的士兵在秋风日落之间归合,一片悲凉,令人心碎。尾联虽托以赞扬,寄以希望。但整首诗毕竟写出了连年战祸民不聊生的实况,应该说是现实主义的好作品。

刘长卿在随州任刺史三年。由于时局动荡,战火燃烧,63岁的他只好离开随州,前往扬州去了。

现在随州城区烈山大道北段涢水饭店一带,是古随州城墙的北门遗址。唐朝在此城墙上曾建有谯楼,名迁仁楼。城门外护城河上有桥名迁仁桥。现今古城墙及护城河已毁,仅能在市消防支队院内见到城墙残址遗留。刘长卿任随州刺史的第二年,登迁仁楼感慨系之。写了一首酬子婿李穆的诗,全诗如下:

临风敞丽谯,落日听吹铙,

归路空回首,新章已在腰。

非才受官谤,无政作人谣。

俭岁安三户,余年寄六条。

春芜生楚国,古树过隋朝。

赖有东床客,池塘免寂寥。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篇6:刘长卿的“长”字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

刘长卿的“长”字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

刘长卿是唐代诗人,他写下无数的著作,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更是为人们所熟知,对于刘长卿本人,我们也比较熟悉,但很多人对于刘长卿的长字每次总是困惑不解,是应该读cháng还是读“zhǎng”呢?

刘长卿的“长”字发音

不少人将刘长卿名中的“长”读成“cháng”,“常青”听起来也蛮顺耳的。不过,好听归好听,事实上刘长卿的“长”正确的读音是“zhǎng”。

一方面,古代敬羡历代的`先贤,有用古人的名或字给自己孩子起名的风俗。要讲刘长卿的名,这要先从战国时期赵国的蔺相如和西汉的著名辞赋家司马相如谈起。 司马迁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云:“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蓬州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也,更名相如。”蔺相如是 赵惠文王之相,而相又是百官之长,故司马相如又取字为长卿。 “百官之长”的“长”毫无疑问读“zhǎng”。

另一方面,从古人的字也 能旁证其名。刘长卿字文房,《梁书·江革传》载,建安王为雍州刺史,以江革、江观兄弟二人为记室参军,掌文书。当时著名诗人任昉于是写信对江革说:“此段 雍府妙选英才,文房之职,总卿昆季,可谓驭二龙于长途,骋麒麟于千里。”《北史·柳庆传》亦载:“尚书苏绰谓柳庆曰:‘……相公柄人轨物,君职典文房,宜 制此表,以革前弊’。”后世遂以“文房”喻称掌管皇帝制诰敕诏或是负责帮助高级官员起草命令文书之官职。刘长卿以字“文房”对应名“长卿”。

当了解了刘长卿之名和字的由来时,刘长卿之“长”字的读音应该就可以确定为“zhǎng”了,如我们不加辨别地读成“cháng”,那就抹杀了刘长卿名字背后的文化意义。

【知识延伸】

诗人刘长卿简介

刘长卿(~786至791)唐代诗人。

字文房。

宣城(今属安徽)人,一作河间(今属河北)人。

年轻时在嵩山读书,玄宗天宝中登进士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得罪,贬为岭南的南巴尉。

经过江西时,与诗人李白、李嘉等有诗往还。

上元二年(761)从南巴返回,旅居江浙。

这时江南刚经历过刘展之乱,本来繁华富庶的吴郡一带变得破败萧条。

刘长卿有诗纪其事:空庭客至逢摇落,旧邑人稀经乱离。

(《自江西归至旧任官舍》)代宗大历五年(770)以后,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

因为性格刚强,得罪了鄂岳观察使吴仲孺,被诬为贪赃,再次贬为睦州(今浙江淳安)司马。

在睦州时期,与当时居处浙江的诗人有广泛的接触,如李嘉、皇甫冉、秦系、严维、章八元等都有诗酬答。

德宗建中二年(781),又受任随州(今湖北随县)刺史。

世称刘随州。

兴元元年(784)和贞元元年(785)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割据称王,与唐王朝军队在湖北一带激战,

刘长卿即在此时离开随州。

刘长卿曾两次遭到贬谪,旅居各地期间多次遭到战乱,因此他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也反映了安史之乱以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如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鸟雀空城在,榛芜旧路迁(《送河南元判官赴河南勾当苗税充百官俸禄》),以及《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

内容具有时代特征。

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权德舆《秦征君校书与刘随州唱和集序》)。

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

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都是精工锤炼之作。

七律也多秀句,如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别严士元》)、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历来传诵人口。

绝句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则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

宋张戒《岁寒堂诗话》说:随州诗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诘、孟浩然之胜绝,

然其笔力豪赡,

气格老成长城之目,盖不徒然。

但他的大部分诗作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容易使人感到字句雷同。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评他的诗大抵十首已上,语意稍同,于落句尤甚,思锐才窄也,大致近似。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他的集子10卷,《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同。

据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唐刘随州诗集》11卷,为明翻宋本,诗10卷,文1卷。

现在通行的如《畿辅丛书》本的《刘随州集》,《四部丛刊》本的《刘随州文集》,都为这种11卷本。

《全唐诗》编录其诗为5卷。

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刘长卿的“长”字读什么?】相关文章:

1.长津湖观后感字

2.读我们仨有感字

3.读《朝花夕拾》有感字

4.刘长卿 五言长城

5.读《无字图书馆》有感

6.早读没读检讨书字

7.读长腿叔叔有感600字

8.读《阿长与山海经》有感

9.读长袜子皮皮有感300字

10.读《大长今》有感作文

下载word文档
《刘长卿的“长”字读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