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苏世长,嘲苏世长李渊,嘲苏世长的意思,嘲苏世长赏析
“serendipity”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嘲苏世长,嘲苏世长李渊,嘲苏世长的意思,嘲苏世长赏析,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嘲苏世长,嘲苏世长李渊,嘲苏世长的意思,嘲苏世长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篇1:嘲苏世长,嘲苏世长李渊,嘲苏世长的意思,嘲苏世长赏析
嘲苏世长,嘲苏世长李渊,嘲苏世长的意思,嘲苏世长赏析 -诗词大全
嘲苏世长作者:李渊 朝代:唐 体裁:杂言 名长意短,口正心邪。弃忠贞于郑国,忘信义于吾家。
篇2:苏世长讽谏阅读及答案参考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答案】 19、C
20、BD
21、(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2、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篇3:苏世长讽谏 阅读答案
请认真阅读下面诗文,完成19~23题。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yin,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遂笑而释之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yin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答案:
19.C
20.BD
21.(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2.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附录:文言文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每次都给他好的脸色。苏世长前前后后多次进谏,高祖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苏世长讽谏 阅读答案
篇4:苏世长讽谏 阅读答案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①,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遂笑而释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B.后从猎于高陵 相与 步于中庭
C.实谓惩其奢淫 其如土石何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苏世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9.(3分)C 20.(4分)B D
21.(4分,各2分)
(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 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样奢华呢?
22. 能言善辩、勇于直谏、劝谏讲求方法的忠臣。(没有结合材料最多只得2分)
【参考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收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
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 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抛下许多国家大事,专来打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 :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 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得这样奢华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 合适呀!我曾是一介武夫,有幸陪侍着您。曾看见您的房屋仅能蔽风霜,那时候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您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
篇5:苏世长讽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侍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篇6:苏世长讽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责备他归顺迟了。苏世长叩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用擒鹿作比喻,就是一个人得到了,其他人便收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释放了他。
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丰富,(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的诸位大臣问:“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陛下打猎,停止了政务,不过是一百来只猎物,没什么太值得高兴的'!”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然后笑着说:“你发疯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装饰雕刻都很相像!”高祖回答说:“你擅于进谏,是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何(佯装不知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 苏世长回答说:“我真的不知道,只是看见高耸的披香殿的鹿台,是用琉璃做的瓦片,这不是一位崇尚节俭的君王所应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应当呀!我过去在武功,有幸做您的侍从,见到您的住所只不过能够用来遮蔽风霜,在那时您也认为那样的住所也就足够了。如今因为隋炀帝的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您自己也应)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革除隋的暴政,又怎么办得到?”
篇7:苏世长讽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苏世长讽谏》主要叙述了苏世长善辩的三件事,一是归顺后,巧言回复李渊的责怪。二是谏止李渊去武功围猎,以免践扰百姓。三是在披香殿陪李渊宴会,直劝其以隋炀帝为戒,制止奢侈浪费。从三件事中可以看出苏世长是一个能言善辩、敢于直谏、劝谏讲求方法的忠臣。
作者通过三件事的叙述表现人物性格,虽没有对人物性格的特点的具体概括,但读者却能在头脑中描绘出苏世长那鲜明的形象。文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展现出来的。对话描写是本文的特色。
篇8:苏世长讽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1)平:平定。
(2)以:带着。
(3)责:责备。
(4)后:迟,晚。
(5)服:降服,归顺。
(6)稽首:叩首。
(7)自古:从古至今。
(8)受命:受天命,意为登基。
(9)敛:收,停。
(10)而:表修饰。
(11)于:在。
(12)是:这。
(13)陈:陈列。
(14)畋:打猎。
(15)废:停下。
(16)万机:各类繁杂事务。
(17)十旬:百天。
(18)为:凭借。
(19)狂:发狂,发癫。
(20)何须诡疑:哪里必要假装。
(21)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披香殿的台。
(22)节用:节约开支。
(23)宜:应当。
(24)才:只能。
(25)亦:也。
(26)以为:认为。
(27)侈:奢侈。
(28)于:在。于此。
(29)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30)尝:曾经。
(31)但:只是。
篇9:《苏世长,京兆人》阅读以及答案
《苏世长,京兆人》阅读以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世长,京兆武功人。十余岁,上书周武帝,帝异其幼,问读何书,对“治《孝经》、《论语》”。帝曰:“何言可道?”答曰:“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帝曰:“善。”令于兽门馆读书。
入隋,为长安令,数条上便宜。后为王世充太子太保,与豆卢行褒戍襄阳。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洛阳平,世长始与豆卢行褒归,帝诛褒而诮世长,顿首谢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禽之,万夫敛手。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且武功旧人,乱离以来,死亡略尽,唯臣得见太平。若杀之,是绝其类。”帝笑释之。授玉山屯监。与语平生,调之曰:“卿自谓佞邪,直邪?”对曰:“愚且直。”帝曰:“若直者,何为背贼归我?”对曰:“洛阳平,天下为一,臣智穷力竭,乃归陛下。使世充不死,臣据汉南,尚为勍敌。”帝大笑,嘲曰:“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世长曰:“名长意短,诚如圣旨。口正心邪,不敢奉诏。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臣举汉南以归,唯蒙屯监。”帝悦,拜谏议大夫。世长有机辩大率如此。
从猎泾阳,大获。帝入旌门,顾谓朝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曰:“陛下废万机,事游猎,不满十旬,未为乐也。”帝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邪?”曰:“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侍宴披香殿,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帝曰:“卿好谏似直,然诈也。岂不知此殿我所营,乃诡云炀帝邪?”对曰:“臣但见倾宫、鹿台,非受命圣人所为者。陛下武功旧第,才蔽风雨,时以为足。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今乃即其宫加雕饰焉,欲易其乱,宁可得乎?”高祖深然之。
世长简率无威仪。初在陕,邑里犯法不能禁,乃引咎自挞于市,五伯疾其诡,鞭之流血,世长不胜痛,呼而走,观者咸以为笑,议者方称其诈。
贞观初,使突厥,与颉利争礼,不屈,拒却赂遗,朝廷壮之。后出为巴州刺史,舟败,溺死。
赞曰:始唐有天下,惩刈隋敝,敷内谠言,而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藉以劝天下,虽触禁忌,而无忤情。及祸乱已平,君位尊安,后者视前人之为,犹以鲠论期荣,故时时遭斥让,为所厌苦。非言有巧拙,所遭之时异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世长有机辩”的一组是( )
①为国者不敢侮于鳏寡。为政以德。
②岂有获鹿后忿同猎者,问争肉罪邪?
③为臣计则狂,为陛下计则忠。
④酒酣,进曰:“此炀帝作邪?何雕丽若此!”
⑤何名长而意之短,口正而心之邪?
⑥世长仇然献忠,时主方褒听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世长少小爱读书,有胆魄,十余岁就上书皇上,谈治国之道,深受周武帝赏识。后历经隋唐两代,以机辩敢谏著称。
B.苏世长曾出使突厥,与突厥首领抗争,拒绝对方索礼的要求,朝廷认为他勇敢。
C.苏世长在陕引咎自挞,围观的人讥笑议论他诡诈,他不能忍受人们的讥笑议论,就逃跑了。
D.作者认为苏世长敢于进言,且多被采纳,而后来不少人进谏却多遭斥责,是时代情况不同了,而非劝谏技巧有高低。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祖与之旧,数遣使者谕降,褒杀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昔窦融以河西降汉,十世侯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因隋之侈,民不堪命,以归有道,陛下宜刈奢淫,复朴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解析】 A.认错,道歉/告诫;B.却,竟,反而;C.憎恶/大;D.改变/交换。
【答案】 B
(2)【解析】 ①句为苏世长向周武帝陈述治国之道。⑤句为高祖对苏世长的嘲讽。⑥句为作者的评论,并且作者认为“非言有巧拙”。
【答案】 C
(3)【解析】 C项苏世长因忍受不了疼痛而逃走。
【答案】 C
(4)【答案】 ①高祖(李渊)与他们有交情,多次派遣使者劝降,豆卢行褒(总是)杀掉使者。
②过去窦融率领河西归降汉朝,十代封侯。
③现在因隋朝奢侈,百姓不能承受驱使,因而归顺有道之君(或“您”)。您应当割除奢侈,恢复朴素。
【参考译文】苏世长是京兆武功人。十几岁时,上书周武帝,周武帝对他年幼(敢上书)感到很奇异,问他读什么书,回答说:“研究《孝经》、《论语》。”周武帝说:“有什么话值得说?”回答说:“治理国家的人连鳏夫寡妇都不敢怠慢。以德治国。”周武帝说:“好。”让他在兽门馆读书。
进入隋朝,做长安令,多次上书陈述治国办法。后来做了王世充的太子太保。与大将豆卢行褒驻守襄阳,高祖(李渊)与他们有交情,多次派遣使者劝降,豆卢行褒(总是)杀掉使者。
洛阳平定后(高祖平定王世充后),苏世长才与豆卢行褒归顺。高祖杀了豆卢行褒并责备苏世长。苏世长叩头认错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况且武功故旧,**以来,死亡的.差不多了,只有我得以见到太平盛世,如果杀了我,是灭绝我们这些故人。” 高祖笑着释放了他。封他为玉山屯监。与他叙谈平生经历,调侃他说:“你认为自己是邪佞之人还是正直之人?”回答说:“愚鲁且正直。”皇帝说:“你如果是正直的人,为什么背叛王世充归顺我?”回答说:“洛阳平定后,天下统一,我智穷力尽,才归顺陛下。假使王世充不死,我占据汉南,还是劲敌。”皇帝大笑,嘲讽他说:“为什么你名叫长而意气这样短,口中说正直之言而心中却这样邪曲?”世长说:“名长意短,确实如圣上所说。口正心邪,不敢领旨。过去窦融率领河西归降汉朝,十世封侯;我带领山南来归顺您,只封了屯监。”皇帝高兴,封他为谏议大夫。苏世长有智灵活善于辩论,大都如此。
后来苏世长跟随皇上在泾阳围猎,收获很多。皇上进入旌门,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停下纷繁的政务,来围猎,不到百日,不算是十分快乐!”皇上变了脸色,后来又笑着说:“你发狂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华丽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却假装说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只是看见倾宫、鹿台,不是一位受天命的君王所做的。您在武功所住的房屋仅能够遮住风雨,当时您也认为很满足了。现在因隋朝的奢侈,百姓不能承受驱使,因而归顺有道之君。您应当割除奢侈,恢复朴素。现在却在他的宫殿又大加装饰,难道可能吗?”高祖认为十分正确。
苏世长生活简朴,为人直率,缺乏威严。刚到陕州的时候,城里的人做违法的事,不能禁止,于是在市井中引咎自责,役卒讨厌他的虚伪,用鞭子打得他鲜血长流,苏世长忍受不了疼痛,呼叫着逃走了。观看的人都大笑,议论的人都说他诡诈。
贞观初年,出使突厥,与颉利抗争礼金,不妥协,拒绝向突厥献礼,朝廷认为他勇敢。外出做巴州刺史,船翻了,溺水而死。
评论说:在唐朝刚拥有天下的时候,鉴戒割除隋朝弊端,采纳忠正之言,苏世长直言进谏,当时的皇帝正要开阔言路,借以勉励全国,即使触及禁忌,却没有触怒皇帝。等到祸乱已平定,君位稳定,后来的人比照前人的做法,还想用鲠直的言
论获取荣耀,所以常常遭到斥责怪罪,被讨厌困辱。不是言辞有巧拙之分,而是遇到的时代不同了。
篇10:《苏世长讽谏》的阅读答案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19.C
20.BD
21.(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2.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附录:文言文译文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他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自古以来帝王登基,都是用擒鹿来作比喻,一个人获得了,其他众人便放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过。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错过了许许多多的猎物,今天围猎,不过收获一百来只,不算十分快乐!”皇上吃惊得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颠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上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高祖回答说:“你好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倾宫、鹿台、琉璃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是一介武夫,有幸能在这里陪侍。看见皇上的房屋能蔽风霜,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拨乱反正,难道可能吗?”高祖每次都给他好的脸色。苏世长前前后后多次进谏,高祖从中得到极大的好处。
更快更好地背下文言文的方法
一、文言文背诵方法
抓关键词语背诵
所谓关键词语,一是指需要背诵的文句、语段的领头字词;二是紧紧抓住容易联想背诵内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大任的人遭艰难情状的句子,可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意义、用法独特和在文中作用显著的词语来记忆。
按写作顺序背诵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按照写作顺序来梳理文章的思路,寻找利于背诵的策略也是常见的背诵途径。
例如《核舟记》的写作是空间顺序,背诵时就可以按照这个顺序来处理:整舟→船中→船头→船尾→船背。文章中的每一段都有一个暗示空间顺序的语句,同学们可以先将这些语句记熟。然后再拆分每一段的结构,梳理每一个段落的背诵思路。
整分联背诵法
整分联背诵法是指整体背诵法、分段背诵法与联合背诵法,这几种方法各有不同的特点、用途,并有一定的联系。
一般而言,整分联背诵法要求学生先对课文进行整体阅读,然后对每个语段进行分别背诵,将每个段落背熟记牢,然后再将所有的段落联合起来进行记忆。
对于较长篇幅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如《曹刿论战》、《出师表》等篇目,这种方法是切实、有效而便捷的。
尝试回忆背诵法
朗读有助于背诵,但若一遍又一遍地单纯重复,记忆效果还是欠佳的,最好的办法是在朗读到一定程度后,合上书试背,尝试对记忆内容进行回忆,这样能增强背诵的效果。
二、文言文虚词顺口溜
之
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
1、用作代词
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2、用作助词
a、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
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b、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例:宋何罪之有?(《公输》)
c、结构助词
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例: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d、音节助词
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例:顷之,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3、用作动词
可译为“去、往、到”。例: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其
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
1、用作第三人称
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
2、活用为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3、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
相当于“难道”、“怎么”。例:其真无马邪?(《马说》)
4、指示代词
相当于“那”“这”之类的词。例: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核舟记》)
5、指示代词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例: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以
“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
1、作为介词
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法,译为“用、拿、把、按照”。
例: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以”后省略介词宾语。)策之不以其道。
表示时间处所,译为“在、从”。
2、作为连词
表示目的译为“来、用来”。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表示范围,译为“到”。
“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
于
于字可译到、在、从,也可翻作对、与、同;形容词后表比较,动词之后表被动。
1、对,对于。例:贫者语于富者曰。
2、在,从。例: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3、与,跟。例: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4、到。例: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放在形容词之后,表示比较,一般可译为“比”,有时可译为“胜过”。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6、被。例:受制于人。
而
而作连词要分清,并列承接与转折;承译“接着”转译“但”,状语后头表修饰。
1、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动词和状语,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例: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醉翁亭记》)。
篇11:苏世长讽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苏世长讽谏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①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选自《唐语林》)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③欲拨其乱,宁可得乎?:想革除隋的暴政,怎么办得到?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4分)
A.遂笑而释之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B.今因隋之侈 无案牍之劳形
C.实谓惩其奢淫 既克,公问其故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从第二段苏世长的两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4分)
19、C
20、BD
21、(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么像呢?”
22、敢于直谏,耿直无私,胆魄过人。
篇12:《苏世长讽谏》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苏世长讽谏》阅读答案及原文译文
苏世长讽谏
武德四年,王世充平后,其行台仆射苏世长,以汉南归顺。高祖责其后服,世长稽首曰:“自古帝王受命,为逐鹿之喻。一人得之,万夫敛手。岂有猎鹿之后,忿同猎之徒,问争肉之罪也!”高祖与之有旧,遂笑而释之。
后从猎于高陵,是日大获,陈禽于旌门。高祖顾谓群臣曰:“今日畋①,乐乎?”世长对曰:“陛下废万机,事畋猎,不满十旬,未为大乐。”高祖色变,既而笑曰:“狂态发耶?”对曰:“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尝设宴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高祖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吾所造,何须诡疑是炀帝?”对曰:“臣实不知。但见倾宫鹿台②,琉璃之瓦,并非帝王节用之所为也。若是陛下所造。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当陪侍,见陛下宅宇,才蔽风霜。当此时,亦以为足。今因隋之侈,人不堪命,数归有道,而陛下得之,实谓惩其奢淫,不忘俭约;今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注】①畋:打猎 ②倾宫鹿台:高耸的宫殿和楼台。鹿台,纣王所修的台,这里指披香殿的台。
1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高祖责其后服(降服) B.万夫敛手(收)
C.陛下废万机(废除) D.诚非所宜(应当)
20.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4分)
A.遂笑而释之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者
B.后从猎于高陵 相与步于中庭
C.实谓惩其奢淫其如土石何
D.今于隋宫之内 骈死于槽枥之间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句话的意思。(4分)
(1)为臣私计则狂,为陛下国计则忠矣。
(2)此殿隋炀帝之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是也!
22.苏世长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阅读答案:
19.(3分)C
20.(4分)B D
21.(4分,各2分)
(1)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2)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这样奢华呢?
22. 能言善辩、勇于直谏、劝谏讲求方法的忠臣。(没有结合材料最多只得2分)
【《苏世长讽谏》文言文翻译】
武德四年,高祖平定王世充后,王世充的行台仆射苏世长带着汉南来归顺。高祖指责他归顺迟了。苏世长深深作了一个揖说:“夺取帝王的`至高宝座(受天命而称帝),自古以来都被比喻为(群雄)逐鹿。某个人获得了(鹿,宝座,天命),其他人便收手了。哪里有捕获鹿以后,还忿恨其他同猎的人,追究他们争夺鹿的罪名呢?”高祖和他有旧交,便一笑而放过他。
后来苏世长与高祖在高陵围猎,那天收获很多,高祖命令将捕获的禽兽陈列在旌门。高祖环顾四周后问众位大臣说:“今天围猎,快乐吗?”苏世长回答说:“皇上您抛下许多国家大事,专来打猎,没(打猎)打够100天,不算十分快乐!”皇帝脸色都变了,后来又笑着说:“你发狂了吗?”苏世长回答说:“如果仅从我的角度来考虑便是发狂了,但如果从您的角度来考虑则是一片忠心呀!”
苏世长曾经在披香殿侍候皇帝用餐,酒喝到高兴的时候,上奏道:“这座宫殿是隋炀帝建的吧?为什么雕刻装饰得这样奢华呢?”高祖回答说:“你喜欢进谏,像个直率的人,其实内心狡诈。你难道不知道这座宫殿是我建的,为什么要假装不知道而怀疑是隋炀帝建的呢?”苏世长回答说:“我实在不知道,只是看见高耸的宫殿、鹿台、琉璃瓦等如此奢华,不是一位崇尚节约的君王所做的。如果真是您建造的,实在不合适呀!我曾在武功(武功为岐州治下,李渊曾任岐州刺史,编者注),有幸陪侍着您。曾看见您的房屋仅能蔽风霜,那时候就认为足够了。隋炀帝因为竭尽奢靡,百姓不堪忍受而造反,天命归于有道者。您得到了江山,其实是对他竭尽奢靡的惩罚,您自己也要不忘节俭呀。现在您在他的宫殿内又大加装饰,想改正隋炀帝的错误,可能吗?”
【嘲苏世长,嘲苏世长李渊,嘲苏世长的意思,嘲苏世长赏析】相关文章:
9.长歌行 赏析
10.《长歌行》赏析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