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玛雅文明的消失
“一下吃俩庆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第六单元 玛雅文明的消失,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第六单元 玛雅文明的消失,欢迎大家收藏分享。
篇1:第六单元 玛雅文明的消失
第2课 玛雅文明的历史
教案一、教学目标 目标 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玛雅文明的历程玛雅文明起源于奥尔梅克文化,经历了形成的前古典期、全盛的古典期、衰退期1的后古典期,最后进入衰退期2的殖民地时期全面了解玛雅文明的兴起轨迹、辉煌及突然衰落的历史探讨文明的兴衰原因资料搜集、问题探究1.玛雅文明业绩辉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文化摇篮之一,体现了印第安人的独特智慧和创造力 2.培养学生获取、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和促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3.由“玛雅文明失落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玛雅人的城邦了解玛雅城邦的自然概况、政权性质、统治方式和特点、社会结构以及相互关系了解玛雅城邦文明的特点与希腊城邦文明作比较特点的归纳与比较玛雅人的社会生活了解玛雅人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和生活方式有鲜明的特色玉米为什么是玛雅人的主食购买玉米,煮熟了带到课堂分享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自主学习与体验玛雅人的宗教宗教已与玛雅人的生产和生活密不可分,也是其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自然崇拜和多神教、神灵信仰的原因讨论“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资料搜集、问题探究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重点 玛雅文明发展的若干历程、玛雅的农业文明。 难点 玛雅文明的失落之谜。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从四个方面介绍了玛雅文明的历史:玛雅文明的历程、玛雅人的城邦、玛雅人的社会生活和玛雅人的宗教。有关玛雅文明的起源和历史传说比较多样化,建议老师上课前指导同学们去图书馆、网站查询资料,增强感性了解,课堂上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丰富和提高大家对玛雅文明历史的兴趣,加深理解这一古老文明在人类历史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引言由名人用语及其评价、探究的主要问题和重要概念三个部分组成。建议老师根据中国汉语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地位与作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作为一种活的历史化石对文明发展的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古老语言是一个民族或地区悠久文明的鲜明表证。 第一目:“玛雅文明的历程” ①玛雅文明的来源: 人们常说四大文明古国,即古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但近几十年来,国际学术界倾向于更具概括力的“四大文明区”的说法,即东地中海文明区(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亚述、腓尼基、希腊以及罗马等)、南亚次大陆文明区(印度及其周边地区)、东亚文明区(中国及其周边地区)、中南美印第安文明区(玛雅、阿兹特克、印加)。以玛雅为首的印第安文明在人类文明殿堂上能获得如此重要的“常任理事”席位,其魅力何在? 美洲古老的居民是印第安人,包括玛雅人、印加人和阿兹特克人。历史上,他们曾以独特的智慧和创造力,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第安文化。其中最发达、水平最高的玛雅文化构成了绚丽多彩的玛雅文明的内容和灵魂。 玛雅文明包括渊源的奥尔梅克文化;主要发展历程的前古典期、古典期和后古典期阶段;再次失落走向失传的西班牙殖民控制期。 奥尔梅克文化,是玛雅文明和墨西哥其他地区古文明的共同渊源,被称为中美洲的“文明之母”。奥尔梅克人用整块石头雕凿了高约4米、重达30吨、面带微笑的巨大石刻人头像。他们留下许多用硬玉雕成的脸形奇特的人像。还有一些比较细致的石器陶器。为墨西哥“古典时期”文化的先驱。 ②玛雅文明的“前古典期”: “前古典期”,起止于公元前10世纪—3世纪,是玛雅文明的形成期。那时,有大量的村落开始形成,农业文明发达,勤恳的农艺家们伐林焚草,开荒耕植,培育了大量品种的高产农作物,过着定居生活。手工业发达、交换也较发达。 ③玛雅文明的“古典期”: “古典期”,起止于公元3—9世纪,是玛雅文明的全盛期。那时,文明成就主要集中在中部低地,民族融合活跃,城邦建设发达,各类文化艺术,如数学、历法、艺术、文字等发展成就均达到巅峰状态。这一时期,已知的拥有象形文字铭刻的城邦就有110个,还有许多没有文字记载的城邦。最大的城邦有危地马拉北部的蒂卡尔等。另外,有着“象形文字梯道”之称的玛雅科班城,也是玛雅学术活动的中心,它的楼道宽8米多,在90多级的石阶上刻有2 000多个象形文字符号,是世界题铭学上少见的珍贵文物。 9世纪末,玛雅文明核心区在短期内突然全面衰落,城市变成废墟,居民去向不明,留下了千古历史之谜。 ④玛雅文明的“后古典期”: “后古典期”,起止于公元10世纪—16世纪,一方面,文明更广泛传播,另一方面,文明有所退化、并逐步衰亡。最后被西班牙文明所摧残,衰亡加速。 ⑤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主义者荷枪实弹,踏上尤卡坦半岛的时候,玛雅人曾把他们当作神的使者欢迎,然而厄运也就降临到他们头上。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玛雅人似乎有天才的预见,趁侵略者的屠刀还没来得及挥向他们脖子的时候,突然间销声匿迹了。这不只使当时的殖民者震惊,尤其使今日的考古者百思不解! 现在关于玛雅文明在短期内全面衰落而消失或“失落”有以下几种原因推测: 第一种:野蛮战争说。 科学家们首先想到的是野蛮的古代战争。依据为考古学家们破译了大量文字,这些文字刻绘在石碑上、陶罐上以及城墙上。从这些被破译了文字的一座座墓碑上,翻译者们看到了一些关于玛雅人的描述,有战争策略、血腥的战场以及用被俘的敌人来进行祭祀。(注:从这一角度我们所看到的玛雅的统治者,都是些好战的武士,而不是以前人类所提出的,玛雅人是一群非常爱好和平而且具有丰富知识的人。因为大部分文字记载的都是他们的战争以及在战争中取得的胜利。)各个城邦在相互之间的连绵不断的战争中被削弱摧毁了,从他们在伯利兹的一个地方发现的武器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危地马拉北部的一次发掘中发现了成堆的人头,从这些被砍下的头颅中,考古学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并估计玛雅人在公元8前后,其数量就锐减到其以前的5%。 第二种:环境淘汰说。 有人从环境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是大自然“淘汰”了玛雅文明。依据是古气候学家在1995年研究尤卡坦半岛中部的奇彻坎努博湖时,发现有大量的沉积物沉淀在湖底。在这些沉积物中,硫酸的含量在公元800~1 0xx年的沉积物中很高。只有在湖水很少的情况下,硫酸才会沉到湖底,而且通常是在干旱时期。据此,考古学家认为,灭亡可能是因为有严重的干旱发生在这一时期,玛雅文明消亡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干旱严重的情况下,庄稼歉收、饿殍遍野、疾病盛行。 还有人认为玛雅人不断地毁林造田,以得到更多的耕地,但到最后他们将自己的土地都用尽了。还有人则认为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是造成玛雅文明消亡的原因。 第三种:殖民摧毁说。 西班牙的第一任主教迭戈·德·兰达在玛雅人辉煌的文化面前目瞪口呆,竟然宣称那是“魔鬼干的活儿”“魔鬼的作品”,下令要全部销毁。正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的野蛮摧残,导致古代玛雅知识失传,现在只存四本(有残缺)分别藏在德累斯顿、马德里、巴黎图书馆和纽约私人图书馆。也有人认为在西班牙人的征服之后,疾病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疟疾和黄热病造成了玛雅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极大倒退,亡族灭种的惨祸,使古文明毁灭殆尽。 第四种:外来文明说。 也有不少人把玛雅人同外星智慧生物联系起来,他们的依据就是玛雅文明中令科学家难以解释的“发达科技”,如系统的数学理论、精确的天文计算等。认为他们可能是“神”的后裔?宇宙中的“神”──外星人知道他们的处境,在一个没有星光的黑夜,用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把他们载入了茫茫的太空?那现在散居于各地的零星的玛雅人,是不是当年逃逸者的后裔?这更给匪夷所思的玛雅文明的消失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可是,上述说法本身也有着不少未解之节。如:如果他们怀着愤恨,集体告别了人世?那应会在殖民扩张和追捕斩杀中发现他们的踪迹。如果是一场内部纠纷?那么胜利者为何没留在原址。如果是气候异常变化?迁移350公里的距离又不足以逃避这广阔的灾难。而且他们居留地的选择也令人迷惑不解,一切古老的民族都沿着河流和海岸发展,尼罗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印度河,以及地中海的岛、岸,还有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都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尽管玛雅人生活的尤卡坦半岛三面临海,又背靠太平洋,他们却把新的城镇建靠在深深的丛林和山巅。据考察,玛雅人的120座城镇之间没有一条相连的道路,他们怎样交往?怎样运来巨大的岩石,重新建造城市、寺庙和金字塔?在蒂卡尔,他们建造了13座大水库,总容量为164 000立方米,工程浩大,他们为什么舍近求远,舍易就难,宁可修建水库,也不愿靠近水域定居? 难道是“神”的启示……总之,他们坚决地、神秘地失踪了,给世界留下了空荡荡的宏伟基业,又留下了一个个永恒的疑团!真不可思议! 教学建议: 本目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之一。建议教师(1)课前精心组织、引导同学们去图书馆、相关网站查询资料,全面了解有关玛雅文明的史实和史学研究最新成果,激发学生对玛雅文明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玛雅文明及其在人类历史演变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做好课堂相互交流、讨论的准备。(2)利用课本插图,直观的介绍作为玛雅文明的源泉──奥尔梅克文化的成就和特点。(3)以玛雅古典文明衰落的原因为主题,开展辩论赛“玛雅文明失落之谜何在?”讨论解决课本上【学思之窗】的问题。并努力试着总结:玛雅文明失落之启示。 第二目:“玛雅人的城邦” 大约在公元前一千年代初,玛雅人在尤卡坦半岛开始了定居的农业生活,于公元前后建立“城邦”。玛雅人的城邦,以供奉部族神的金字塔庙坛建筑为中心,在其附近形成居民点。玛雅文化全盛时期,人口总数达1 400万左右,仅居住在危地马拉的蒂卡尔附近森林中的玛雅人就达200万人,蒂卡尔城内就居住着5万人。城邦由祭司贵族执政,居民则组成农村公社。玛雅城邦数量多、范围小、人口10万以下,是神权基础上的小国寡民统治。 在玛雅城邦国家的发展中,奴隶占有制已有相当发展。捕获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除战俘外,小偷、未赎身的奴隶子女、杀人犯、离婚的妇女、孤儿、无力偿还债务的负债人,以及与奴隶结合的自由人都变成奴隶。奴隶买卖的风气很盛行,奴隶从事一切劳动:为贵族们耕种田地、建筑房屋,为商人搬运重物,乃至做纤夫和在海里捕鱼等等。 城邦的社会结构分为贵族、祭司、平民和奴隶四个群体。贵族和祭司是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统治方式是“家天下”,政权性质是政教合一。城邦的统治特点为大邦统治。形式上,呈现分立性、区域性和暂时性;政治上,有独立性;文化上,为同一性。这些与历史上的古代希腊城邦文明相似。 玛雅城邦的建筑,一定程度上是玛雅奴隶制文明的直接写照。1972年在一个被称为“铭记的神庙”的金字塔内部深处,发现一座布满浮雕人像的宽大墓室。石棺上盖着重达40吨的石刻板,板上刻着栩栩如生的玛雅人像和多种想象丰富的图案。根据板上所刻的象形文字判断,为7世纪的作品。死者遗体的头部覆盖着玉制的面具,并有玉制装饰品等随葬器物,这个墓葬充分说明当时玛雅地区的社会分化。这个墓室的发现,也打破了过去一贯认为古代美洲的“金字塔”,只是神庙一类建筑物的台座而非陵墓的说法。 教学建议: 提供若干幅玛雅城邦的遗址图片和玛雅城邦社会组织情况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体会独特的玛雅建筑风格及其政治的、宗教的内涵;并试着动手总结出一幅玛雅城邦社会组织形式简图,明晰玛雅奴隶制城邦国家统治的真实面貌。 第三目:玛雅人的社会生活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思考、在探索:玛雅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他们既不会炼铁,也不懂得使用车辆和大牲畜,却有着自己宏伟的城池和金字塔,有着自己的精确的历法和奇妙的文字,这不可思议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发展的?玛雅文化为什么能达到如此灿烂辉煌的程度? 其实玛雅文明经济生活的基石在于农业。玛雅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即使当地的自然环境并不有利于农业生产。玛雅文明的成就之一,就是从野生植物中培植出六十多种农作物和蔬菜新品种。在粮食作物中,有玉米、马铃薯、木薯以及各种豆类;由于玉米最适宜中美洲的光照和贫瘠的地力,加上它的高淀粉高糖的生物特性而发展了以玉米为主的农业。同时培植了番茄、南瓜以及辣椒和西葫芦等农作物。他们还栽种花生、橡胶、烟草和可可以及棉花、龙舌兰和制作兰靛的经济作物。此外,玛雅人饲养火鸡、狗和蜜蜂,也集体从事狩猎和捕鱼。近年来,人们在危地马拉的热带雨林中发现了玛雅人的水渠网和“台田”。水渠网纵横交错,与附近河流相通,以利排水;修渠挖出的泥土则被垒在耕地上堆成一块块长条形的“台田”,玛雅人在台田上精心耕作,旱涝保收,可见当时的农业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在手工业方面,玛雅人用陶土、木头和石头制造器皿,陶器讲究对称均衡;用石头制造工具和武器,但不知冶铁;有用羽毛织在布上带有艺术特色的纺织品,有棉纺、毛纺两种,衣着简朴随意。有用金、银、铜、锡等合金制成的器皿和装饰物。 作为互相交易的场所,市场上买卖各种食物和日用品,并开始用可可和豆子作为交换的媒介。玛雅人用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玛雅文化。丰富的经济内涵养育了众多的人口,奠定了玛雅人创造辉煌灿烂古文明的物质基础。 它的文化成就辉煌,包括成熟的象形文字、巨大的金字塔、精致的巨型石建筑、精确的天文历法、领先的零数字的使用等。 教学建议:(1)结合所学知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玉米神手握玉米粉蒸肉》,引导学生“看图说话”;要求学生尝一尝课前从现代市场买来的各种玉米,体会和分享古老的印第安人给我们人类创造的饮食文明。(2)补充有关资料,开展两个“奇思妙想”活动: a:5 0xx年前,中国人有可能发现过美洲大陆吗? b:印第安人可能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第四目:玛雅人的宗教 玛雅人宗教的特点是自然崇拜和多神教崇拜。还信仰法力巨大的神灵,如:羽蛇神,集天地创造者、王权化身和玛雅文明创设者为一身。虎神为一切神力的代表。它们是玛雅艺术所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这是玛雅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支柱,面对各种各样的欢乐与苦恼,他们试图寻求某种超自然的力量来支撑自己。众神繁多,神灵百余,偶像十万。宗教的畸形发展,一定程度上扼杀了文明的再创力。 教学建议:(1)出示图片《祭祀石碑》:它表现的是玛雅原始宗教中用人的鲜血乃至心脏、头颅向神献祭时作为牺牲者的痛苦表情。(2)结合课本中的【历史纵横】内容,介绍“圣井”的财宝不仅是玛雅人酬神的岁贡所然,而且同时还发掘出众多尸骨,一定程度上应和了玛雅传说中的“神泉取妻”。提出问题:那么,对于玛雅文化中其他的不可思议的带有神奇色彩的传说是不是更该加倍关注与探索了呢?也许正是它们,可能会给我们提供一些历史的真实线索。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玛雅文明的历程”这一目的教学建议: 本目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获取、筛选、重组信息的能力和促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他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建议教师利用“小组学习法”开展探究性自主学习。课前精心组织、引导学生去图书馆、相关互联网站查阅、搜集图书、报刊杂志、电子读物等资料,全面了解玛雅文明有关史实和史学研究的最新成果,激发兴趣,增强认识,做好课堂师生相互交流、讨论的准备。同时,利用课本上的两幅插图,应用“看图说话”的方法介绍归纳玛雅文明的源泉——奥尔梅克文化的成就和特点。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建议以玛雅古典文明衰落的原因为主题,开展辩论赛,探讨、总结“玛雅文明失落之谜何在?”“玛雅文明失落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最后,结合讨论内容,解决课本上【学思之窗】的问题。 关于“玛雅人的城邦”这一目的教学建议: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可提供若干幅玛雅城邦的遗址图片和玛雅城邦社会组织情况的文字描述,引导学生归纳玛雅城邦的自然概况,绘制一张玛雅城邦社会结构以及相互关系的简图,认识其奴隶制的政权性质、统治方式和特点。 也可指导有兴趣的学生将玛雅城邦文明与希腊城邦文明作比较,进一步突出印第安人城邦文明的独特智慧和创造性。 关于“玛雅人的社会生活”这一目的教学建议: “亲历历史”:出示教材插图《玉米神手握玉米粉蒸肉》,要求学生尝一尝课前从现代市场买来的曾是玛雅人主食的各种玉米,补充有关印第安人“栽培花生”和现代记者印第安“部落采访见闻与思考”两则资料,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体会和分享印第安人创造的古老的饮食文明;开展两个“奇思妙想”活动:a:5 0xx年前,中国人有可能发现过美洲大陆吗? b:印第安人可能会是我们的远亲吗?培养资料搜集、问题探究的能力。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在介绍“玛雅文明的历程”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介绍若干幅图片或资料: 图片1: 同课本上的插图《花瓶装饰画橡胶球比赛》,强调“橡胶”代表了奥尔梅克的经济特色;“橡胶比赛”不是一般的娱乐活动,而是最隆重的宗教祭奠。 图片2: 同课本插图《公元前8世纪作品:奥尔梅克石雕》,是众多的奥尔梅克文化石雕艺术之一。头像纹饰头盔,脸庞宽阔,鼻子扁平,嘴唇很厚,双眼阴沉威严,人称“虎人”。这种图象表现的是现实中的首领还是想象中的神祗,至今人们仍不清楚。 材料1:根据课本【学思之窗】的问题,补充四种有关玛雅文明失落之因的推测,引导学生讨论: 第一种:野蛮战争说。 第二种:环境淘汰说。 第三种:殖民摧毁说。 第四种:外来文明说。 案例二 在介绍“玛雅人的社会生活”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介绍若干幅图片或资料。 资料一: 最初长在南美洲的植物──花生的种子特性:既不能在鸟类的胃里存活,经水长时间浸透后也不能发芽。虽然现代中国是世界上一个主要的花生产地,但也要到本世纪才开始种植花生。那么中国沿海的江苏和浙江两省,为什么会发现公元前约30xx年生长的干瘪花生呢(经放射性碳分析,证明年代无讹)?这么说来,经过人手将花生从一个半球移植到另一个半球,难道没有可能吗?如果这一可能成立,那么太平洋两岸古时有来有往的接触与联系仿佛就必然成立。加上中国和中南美洲文化上相似的地方实在太多了,难以用巧合来解释。如:死者口中含玉,用作护符的风俗,即是一例。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和玛雅人有此风俗,中国人也有这种风俗。尤其奇怪的是,在太平洋两岸,有时人们又会把绿玉染成赭红色。固然,隔得很远、天各一方的民族,也可能有相同的风俗,但相同到如此微细就绝非寻常了。同样,中国商代和墨西哥古老文明之一奥尔梅克文化(约公元前1300—公元前9xx年),都拜大型猫科动物(中国崇拜虎,墨西哥崇拜美洲虎)为土地神,这虽不足为奇,但这两种文化在塑造崇拜的巨型猫科动物时,常常都塑成没有下颌的,就极为离奇了。 这些令人困惑不解的事情,会使你联想到了哪些问题? 资料二: 在印第安人居住的地方,那高耸的图腾柱是他们的标志物,有的色彩绚丽灿烂,有的质朴自然。不少图腾柱在接近顶端处还有两个横的“小翅膀”。初看,感到新奇;细想,还正是与我们的华表十分相似。不仅外形有相似之处:直立、高耸、雕刻图腾(华表为龙、云等,印第安图腾柱为人头、鸟头等);作用也同是吉祥物。不同的是我们是石做的,这里是木制的。而与我国民间信奉“石敢当”(虽然矮小得多)之类,在文化心理上也是共同的。中国立石崇拜也许源于夏代,传说禹生于石,禹子启又生于石。而后民间立石柱崇拜,发展到写上“泰山石敢当”已是文字以后的事了。“石敢当”有大有小,然与华表、与印第安人图腾柱,在对一种耸立的“物崇拜”上,其宗教心理、宗教思维是完全一样的。 我又想起读过的林惠祥的《中华民族史》,其中又转引张超人记东北赫哲人的一段内容:“屋前多有大方柱矗立,顶为人头形,有目有口,两面皆有人头像及动物像……”这不是图腾助又是什么?赫哲人居黑龙江两岸,他们与印第安人一样以熊为吉祥兽。 ——现代记者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资料三: 近年来国内外都有学者提出“玛雅”即中国华夏古人的一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张光直曾提出“中国——玛雅,是同一祖先所创造的文明”。 公元前21世纪建立夏王朝前已有夏族。商灭夏,夏族开始迁徙。据何光岳《夏源流史》考,夏是一个迁徙极广的民族。西迁至中亚建大夏国,南迁之泰雅人、赛雅人、达雅克人等到台湾、加里曼丹岛……而“玛雅人东迁中美洲……玛雅文化在中美洲开出光辉灿烂的花朵,成为大夏人在拉丁美洲的伟大业绩的标志”。“玛雅即木雅、姆夏的转音,原系黄河流域大夏人的一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前,玛雅人有五大家族,其中一个叫‘修’或‘熙’,其相貌与华北人亦与牛河土陶像一样。”“熙”是夏禹父的名字,“修”是夏禹母的名字,何先生认为“玛雅中的修、熙家族疑即夏族的一支后裔,不然,不会连总族名支族名都那么巧合。” 玛雅很可能是公元前17世纪的商灭夏时迁往山东的夏族一支,后北上辽东,再经白令海峡到北美,又不知经历几代人到达中美。但始终恋恋不忘是夏族之后因而立国名为“玛雅(夏)”,不忘祖先而崇大禹之父母熙与修。玛雅文化达到顶峰是在公元692年前后,自中原迁徙至此,约经历了近两千年。 从80年代以来我国报刊的一些文章看,认为包括医学、历法、习俗、音乐等方面印第安与中国古代十分相似。另外,墨西哥瓦哈卡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考古学家也宣称在美西海岸海底发现了3 0xx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总之,关于中国古人早就到达美洲的说法,差不多已持续200多年了。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现代记者钟婴《印第安人会是我们的远亲吗?》 图片1: 《玉石项链及风神形象坠饰》 玛雅人常用玉石和绿色石头制作饰品来表现自己的美感。 图片2:《印第安人的玩偶》 案例三 在介绍“玛雅人的宗教”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介绍若干幅图片或资料: 资料1: 在印第安人的传说中,把玛雅文化的突然消亡,归结为某种不可言状的、极其恐怖的劫难。历史学家猜测,这种劫难也许是天灾、瘟疫、战祸、或者是内讧。且莫漠视印第安人的传说,20世纪初,一个名叫汤姆逊的美国人,听到了一个印第安人的有趣传说。说金字塔旁有一口圣泉井,那是古代玛雅人祭祀雨神的地方。每年玛雅人都把一名美丽的纯洁的少女推入圣泉奉献给雨神,同时还把许多金银财宝投入井中,作为她的嫁妆。汤姆逊相信了这个传说,并且在圣泉井里挖掘和打捞。当时许多人都嘲笑他的天真。可是,他果然从井里打捞出了当年殉难少女们的尸骨和陪嫁的金银财宝。后来,汤姆逊又在金字塔的内部发现了传说中古玛雅帝国的宝藏。这就使人不得不相信,许多印第安传说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这种事,也激起了人们对考古发现的新热情。 ──《世界全史(上)》 图片3:《祭祀石碑》:石碑表现的是玛雅原始宗教中用人的鲜血乃至心脏、头颅向神献祭时作为牺牲者的痛苦表情。 图片4:霍奇皮伊瓮:霍奇皮伊是代表春天、鲜花与歌唱的神,以玛雅人的轮回观来讲,他又与死亡密切相连。 图片5:《绿石面具》:面部所饰的浅浮雕横带,是脸部涂绘的象征。据说这种面具罩在死者的脸上,可以得到鬼神的照顾。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在以上三种“失落”中,你认为哪一种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 解题关键:本题材料中的三个时间段划分;注意材料引用的倾向性与西班牙侵略有关。 思路引领:本题若处理成开放性问题,会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性训练与培养。 答案提示:西班牙殖民者对玛雅文明的破坏最为严重。因为史料记载:1.西班牙的第一任主教迭戈·德·兰达在玛雅人辉煌的文化面前目瞪口呆,竟然宣称那是“魔鬼干的活儿”,“魔鬼的作品”,下令要全部销毁。2.正是由于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玛雅地区后烧毁了许多写在鹿皮和树皮上的记载玛雅社会情况的手抄本,才导致古代玛雅知识失传,文明散落。现在只存四本(有残缺)祭祀礼典,分别藏在德累斯顿、马德里、巴黎图书馆和纽约私人图书馆。3.也有迹象表明,在西班牙人的征服之后,源于欧洲的疾病起了很大的破坏作用,疟疾和黄热病造成了玛雅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极大倒退,亡族灭种的惨祸,使古文明毁灭殆尽。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玛雅文明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解题关键:奥尔梅克文化、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殖民地时期。 思路引领:文明的兴衰历程:起源──形成期──全盛期──衰退期。 答案提示:奥尔梅克文化是中美洲文明之母,也是玛雅文明的源泉。自公元前10世纪—16世纪,经历了玛雅文明发展的前古典期、古典期、后古典期以及17世纪初起西班牙殖民控制玛雅文化时期。玛雅文明的兴衰史是一部奴隶制文明的发展演变历史。农业发达、城邦文明迅速兴起、发展,并开始扩张。因城邦征战,黩武不休,文明渐衰;因西班牙人入侵征服,文明再次失落,并加速衰亡。 2.玛雅地区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解题关键:贵族、祭司、平民、奴隶。大邦强国统治。 思路引领:社会结构的组成体现了社会的发展演变模式。 答案提示:玛雅社会的社会结构分为贵族、祭司、平民和奴隶四个群体。贵族和祭司是统治阶级,平民和奴隶是被统治阶级。政权性质是奴隶主贵族以家天下、政教合一的方式统治管理。统治特点:大邦统治。形式上,呈现分立性、区域性和暂时性;政治上,有独立性;文化上,为同一性。 二、学习延伸 说明:本栏目为开放性思维训练题,目的在于调动学生探究性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方法,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中第二问,要结合地理和生物上的所学知识来回答。
篇2:玛雅文明读后感
当我第一眼看到《玛雅文明之祭》这个书名时,它就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让我忍不住去翻开它的扉页,去阅读它,去感触它,去领略玛雅文明的神奇古老的魅力。
在这个地球上,演绎着许许多多的文明,例如华夏文明,埃及文明,希腊文明……有的文明,经过历史长河的洗刷,犹如明珠一般始终保持着耀眼的光芒,得以被人们保存,继承,或发展。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文明都是如此的幸运。有的文明,随着时间齿轮的不断翻转,逐渐被尘烟所覆盖,消失在人们面前,淡化为曾经。
挥飞的尘烟却并不能将灿烂的文明掩盖。璀璨的文明如同神秘的宝藏,等待着人们拂去它的灰尘,它依旧能带给人们无限的惊喜。神秘的玛雅就是一则丛林中的巨大谜语,等待着人们的探索与发现。
古老的玛雅文明,起始于西元前15,并延续了三千多年。就是在那个久远的时代,玛雅人凭借他们的聪明智慧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有些奇迹甚至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都无法作出解答。
玛雅辉煌与神秘的文明能让你惊讶的合不拢嘴。相信你曾听说过玛雅的太阳金字塔――热带雨林世界中最大的超文明金字塔,但你能想象:玛雅人在既没有金属工具,又没有运输工具的情况下,仅仅凭借新石器时代的原始生产工具,建造出如此精准的金字塔吗?相信你也曾听说过,由现代天文仪器测出的一年是365。2422天,但你能想象:玛雅人仅凭他们奇特的历法,测算地球年是365。2420天。一年的误差不过0。0002天,也就是说,5000年的误差也不过一天。玛雅人的数学采用二十进制,他们使用“零”的概念,并用到了“亿”,他们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
假如玛雅人的智慧保存到如今,我们的世界一定会是另一番模样。但假设毕竟是假设,玛雅文明,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它的衰亡和消失与它奇迹般地崛起和发展一样,充满了神秘色彩。现如今,只有热带丛林里的野藤和苔藓,悄悄掩盖起玛雅人的足迹,只有那残塌的废墟向游人眨着考问般的眼睛。究竟是什么让这个曾经那么灿烂的文化最终湮没在美洲的热带丛林中,繁华的大城市只剩下荒芜?
答案无人知晓,这个秘密的解开,有如拼图游戏一般,将一点点的展现在人们面前。
现在的研究表明,玛雅没落的原因可能有三:干旱,战争以及生态危机。
干旱:西元810到9,曾经降雨量减少长达一个世纪之久,使得玛雅地区的资源供应紧绷,而旱灾让情况更为严重,造成社会局势紧张,导致玛雅文明的灭亡。
战争:在7世纪和8世纪,当地曾发生过许多战事。现在看来,这竟然是玛雅的“世界大战”,牵涉到两大主要城邦控制下的所有城市。长年鏖战导致了玛雅文明的毁灭。
生态危机:玛雅文明在人口大发展之后,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生活资源枯竭的严重问题,作为人口主体的农民食不果腹,社会状况一落千丈。在神权政治的体制下,玛雅王族和祭司将这种种“衰败之象”都归结为神的不满。他们更多地建神庙,更频繁、更隆重地祈祷,期盼能借神力扭转乾坤。当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浪费了更多的人力和已十分贫乏的资源,直至陷入不可救药的恶性循环。
经过百年衰败动荡之后,中央低地各城邦都湮没在热带丛莽之中,绿色植物悄悄覆盖起一切,像掩藏起一个久远的秘密。
德国的西拉姆说过:人类假如想要看到自己的渺小,无需仰望繁星闪烁的苍穹,只要看一看在我们之前就存在过、繁荣过,而且已经灭亡了的古代文化就足够了。回顾玛雅文化,我们为它的成就而惊叹,更为它的衰亡而惋惜。但是,我们研究玛雅文明不仅是为了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不仅是为了填补文化的空白,更重要的是,我们得从玛雅悲惨的结局中吸取教训。玛雅文明消失在丛林中俨然已成为历史,只有在历史中不断回顾,了解历史,接受历史,把他转变为改造世界的现实力量,人类社会才会不断进步。
现如今,我们对于玛雅虽然不再陌生,但笼罩在它身上的雾霭却并未消散。对玛雅文明的研究,一切不过刚刚开始。
篇3:玛雅文明读后感
合上书页,合上玛雅高度文明的记载,那些失落的文明,不仅仅是玛雅,还有巴比伦、古楼兰、古埃及、迈锡尼却如同邈远的旧梦,迢遥又绝伦,纷至杳来,于我脑海,久不褪去。
在科潘,在那个玛雅古国的首都。饮誉世界的玛雅文明诞生于此。智慧的玛雅人分明了一种独特的书写语言,到今天必须破译后才能理解。他们能对坚固的石料进行雕镂加工;他们通过长期观测天象,已经掌握日食周期和日、月、金星的运动规律;他们的雕刻、彩陶、壁画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著名的博南帕克壁画表现贵族仪仗、战争与凯旋等,人物形象千姿百态,栩栩如生,是世界壁画艺术中的宝藏。玛雅人的历法可以维持到4亿年以后,他们计算的太阳年与金星年间的差数可以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4位数字。不知聪慧如斯的玛雅人可曾料想繁华褪尽的苍凉,可曾预见千年之后的光景?
在两河流域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巴比伦绽放光华。那里发展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颁布了第一步法典,流传着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孕育着西方文明。巴比伦以它的壮丽豪华名噪一时,它凭借着尼布甲尼撒王宫、被喻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空中花园以及那座据说让上帝又惊又怒的巴别通天塔,著称于世。那座令无数英雄为之倾倒的巴别通天塔,《旧约》中的犹太人把他看作人类骄傲的标志。那开人类社会法典领域先河的《汉谟拉比法典》,用美丽的楔形文字规定了国王、奴隶主、自由民和奴隶之间的阶级关系,具有进步性的历史意义。当然,巴比伦文明还向人类贡献了天文字、数学方面的辉煌成果,无法一一细述。但可以确证的是,法典老了,国王去了,花园坍了。此后两千多年,波斯人来了,马其顿人来了,阿拉伯人来了,蒙古人来了……谁都想在哪里重新开创自己的历史,谁又会珍视原来的巴比伦文明?
儿时读诗“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就为“楼兰”这般美丽的名字心折。“出匣龙泉血未乾,平生志气斩楼兰”,能被泱泱大国视为劲敌,挥剑而斩的,自然不是弱者。过了玉门关,沿着丝绸之路,穿过茫茫戈壁,还能望见那个水草丰茂,牛羊遍地的楼兰国吗?
惨梦,破碎。
公元前16世纪中叶,古巴比伦被赫梯人所灭,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承载了巴比伦荣辱兴衰的土地,现在叫作伊拉克,而那部赫赫有名的法典现在却遥居法国的卢浮宫,其中原委,不言而喻。
公元15世纪,最后一个玛雅城邦在西班牙人的炮火中灰飞烟灭。如今,我怎么也不敢将它与洪都拉斯联系起来,太凄凉,太悲怆。
公元5世纪,楼兰覆灭,原因至今不详,那名噪一时的国家从繁华之颠陨落,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罗布泊这个冰冷的名字,兀自静立在荒漠中。
公元前四十七年,凯撒攻占埃及时,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七十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四百多年后,罗马皇帝禁异教,驱散了唯一能读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阶层。嗟乎!古埃及文明的断残已不只是城郭的废弛,而是苍茫的文字不知其意。
如今的人们只能从荷马史诗中了解迈锡尼,了解那久远的希腊文明,了解美女海伦与特洛伊城的故事。由此想到苏曼殊,翻译拜伦《唐璜》中的一节,取名《哀希腊》,由此想到拜伦,在《唐璜》中写一位希腊行吟诗人的自弹自唱,悲叹祖国拥有如此灿烂的文明却终究败落。他说:祖国啊,此刻你在哪里?你美妙的诗情,怎么全然归于无声?你高贵的琴弦,怎么落到了我这样平庸的流浪者手中?
发达的科技,瑰丽的文化,高度的文明,最终归于无声。
这,就是历史。
突然想起泰戈尔的一句诗:今晨,我坐在窗前,世界如同一个路人似的,停留了一会儿,向我点点头,又走过去了。
其实,人生如同两个统一的永恒间留下的罅隙,是两块黑暗中发光的瞬间。
历史亦然。
篇4:托福阅读背景知识:消失的玛雅文明
公元前左右,玛雅人开始出现农业和早期的村庄,玛雅文明从此就开始了。一般学者将玛雅文明的发展主要划分为四个时期,分别是:前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后古典时期和西班牙的入侵。
前古典时期Preclassic period (c. BC–250 AD)
这一时期玛雅人约在公元前18于在太平洋沿岸的索科努斯科地区(Soconusco)建立起了定居点Settlements,主要的农作物(staple crops)有:玉米(maize)和豆类(beans)、南瓜属植物(squash)和辣椒(chili pepper)。公元前400年左右,早期的玛雅统治者开始要求子在城市广场上建立起石碑(stelae),石碑上雕刻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形象。因为在公元1-2世纪时出现了象形文字,所以石碑上就有了记述统治者历史的文字。此外,城市里还出现了大型石料建筑物(如金字塔和城市的卫城)。大型石铺广场和堤道反映了这时候的建筑已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前古典时期的文明中心在中美洲的纳克贝(Nakbe)和埃尔米拉多尔(ElMirador)。
古典时期Classic period (c.250–900 AD)
古典时期的玛雅政治格局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古典希腊时期相似,都是多各城邦(city-states)之间的相互联盟或者敌对的关系。古典时期文明发展的中心在危地马拉一带的蒂卡尔Tikal、帕伦克(Palenque)、博南帕克(Bonampak)和科潘等地。这时的文化特征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刻和绘画上。
古典时期的衰亡:在公元9世纪期间,玛雅中心地区在政治上遭受了巨大的崩溃,各城市纷纷被遗弃,人类活动逐渐向北部转移,这一原因至今没有公认的解释,但是可能是由于当时互相残杀的战争,人口过剩导致环境严重恶化、干旱。在此期间,北方城市的奇琴伊察(Chichen Itza)和乌斯马尔(Uxmal)的人口活动增加。
后古典时期Postclassic period (c.950–1539 AD)
古典时期的衰亡后,玛雅文化北移到了墨西哥合众国的尤卡坦半岛(Yucatán Peninsula),在那里进入了后古典文明时期。玛雅的后古典文明有奇钦·伊察(ChichenItza)、乌斯马尔(Uxmal)和玛雅潘(Mayapan)三大中心。
1448年玛雅人也废弃了玛雅潘,这一时期玛雅在政治,经济和环境上也是动荡不安,之后人们长期饱受战争疾病和自然灾害的折磨,最终于155年西班牙入侵结束。
公元10世纪后,势力强盛的托尔特克人(Toltecs)后裔,从墨西哥侵入尤卡坦半岛,影响了奇钦·伊察。玛雅文化与托尔特克文化在融合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已经衰落的玛雅文化重新繁荣起来,玛雅历史进入了第二个发展时期。后古典文明的文化特征是除了继承南部玛雅文明的文化遗产外主要是建立了许多比以前更大和更雄伟的神庙和大型金字塔。天文和历法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西班牙的入侵Contact period and Spanish conquest (1511–1697 AD)
15,西班牙轻快帆船(caravel)在加勒比海上被击败,约有几十个幸存者从尤卡坦海岸着陆,他们被玛雅领主捉住后,只有两人侥幸逃脱,从15-15,西班牙探险分别三次来到了尤卡坦海岸,开始和玛雅军民进行了数次战争。
1525年,西班牙殖民者蒙特霍(Francisco de Montejo)和其儿子相继对尤卡坦半岛发动了几次战役,最终占中了整个半岛的北部,玛雅王国只剩下Petén Basin独立。16,Martín de Ursúa占领了玛雅的最后一个城市,玛雅最终被西班牙统治。
托福阅读相关词汇
玉米(maize),豆类(beans),南瓜属植物(squash),辣椒(chili pepper),石碑(stelae),城邦(city-states),轻快帆船(caravel)
托福阅读考题联系
-12-1中国大陆托福阅读中,考察到了一篇关于玛雅文明的文章,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写了玛雅文明的发展壮大,先是火烧森林以耕种,后来改变农业方式,人口剧增,科技发展,中央集权,城市发展。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是玛雅文明是一种文明的发展,另一种是两种文明结合发展。此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有点像现在的卫星城,大城市周围是中等的城市,然后周围更多小城市。最后谈到中央对水的控制,来控制人民。
新托福阅读题目:玛雅文明
托福考试日期:
12月8日
托福考试内容回忆:
关于玛雅文明的—为什么会没落的原因 因为它depend on 一种soil,类似于现在的coal fuels 是不可再生的。然后造成了水土流失等一系列问题。文章最后说如果玛雅不种玉米改种其他crop是可以避免collapse,但是由于玉米对玛雅的统治者来说 在政治和宗教上都很重要,所以当时要取代corn在农作物中的地位不可能
托福阅读机经如何使用
(1)了解听力和阅读文章的话题。熟悉话题的好处使考场上能更集中文章的注意力。
(2)熟悉文章Outline(结构)。大体上的结构有助于文字信息识别和筛选。
(3)记忆重点细节。考生能回忆出的细节一定都是重要的细节,非常值得我们记住甚至背诵,细节为一些文章的知识点,带着细节的了解再去听、读文章的效果是事半功倍的。
(4)牢记考点。按照每篇文章考生的回忆考点题目,背诵答案!
(5)熟记词汇。词汇是文章最微小的元素,只有掌握了词汇,有大量词汇认识并可用,这样无论考什么就不是难事了。
托福阅读的高分注意事项
托福阅读一直深受大家的重视,考生们往往通过各种途径背托福词汇来解决问题,的确单词对于阅读来说是基础,单词会得多阅读才更有机会拿到高分,下面的托福阅读高分策略就来介绍一下这个问题,希望能给各位解决一些问题。
托福阅读部分历来被大家认为是最好拿分且最不可以丢分的地方,目标就是向着30分冲击。但事实上真正能够拿到托福阅读满分的人却绝不在多数。其实我认为近年来托福阅读部分的难度是有所增加的,尽管背过了托福红宝书,但是考试中也一定会遇见没有背过的词汇,造成小障碍。加之托福阅读是考试的第一部分,是考试的适应期,多数人都还在平复着自己的紧张心理,没有完全地进入状态,所以临场发挥也会多少受到些影响。所以在考试的复习期间,也绝不可以轻敌。
托福阅读高分策略提到首先背托福单词是必需的,某种程度上来说,托福词汇量的多少是和托福阅读的正确率成正比的。加之托福词汇大部分都是比较常用的,背熟一点有益无害。另一个问题,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时间问题。托福考试的时间限制会对考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会与紧张的心理作用产生交互作用。考试时候第一篇20min,后两篇总共 40min。一般来说,第一篇的时间是感觉最紧张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练习的时候严格控制时间,努力提高做题效率,读文章时候尽量一次读明白,避免在做题时候重复读文章浪费相当长的时间。最后一点注意就是,切勿主观臆断,答题时一切以文章为准。
篇5: 读《玛雅文明》有感
读《玛雅文明》有感
科学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上一个冰河时代结束后不久,即大约10000年前,有一种古老的人
-----玛雅人。他们发明了许多东西,他们很聪明。
玛雅人的历法和天文知识究竟精确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一年分为18个月,他们测算的地球年为365.2420天,现代人测算为365.2422天,误差仅0.0002天,就是说约5000年的误差才仅仅一天。他们测算的金星年为584天,与现代人的测算50年内误差仅为7秒。这是个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数字!几千年前的玛雅人怎么能有这么精确的计算他们还保持着一种特殊的宗教纪年法,一年分为13个月,每月20天,称为“卓金年”。这种历法从何而来,实在令人不解。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
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
玛雅文字最早出现于西元前后,但出土的第一块记载着日期的石碑却是西元二九二年的产物,发现于提卡尔。从此以于,玛雅文字只流传于以贝登和提卡尔为中心的小范围地区。五世纪中叶,玛雅文字才普及到整个玛雅地区,当时的商业交易路线已经确立,玛雅文字就是循着这条路线传播到各地。
玛雅人所使用的八百个象形文字,已有四分之一左右为语文学家解译出来。这些文字主要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称、数目字、方位、颜色以及神祗的名称。大多记载在石碑、木板、陶器和书籍上。书籍的纸张以植物纤维制造,先以石灰水浸泡,再置于阳光下,因而纸上留下一层石灰。虽然现代还有二百万人在说玛雅话,而且其文字中一部分象形和谐音字很像古埃及文字和日本文字,可能可以比较探讨出其中的异同来,但我们对整个玛雅文字的解译,依然力有未逮。
玛雅文化作为伟大的古典文化,它对世界文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农业生产中培育了对人类有重大贡献的粮食新品种;拥有超前历史的城市经济;玛雅的建筑和艺术对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玛雅人在天文历法和数学运算方面在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创造了表达人间万事万物和人的情感的象形文字;玛雅人已经有了哲学和理想化的思想;玛雅文化有着丰富的史学和文学文献。
悠悠人类史,辉煌数千年。大浪淘沙,淘尽千古岁月;朝代更替,锻造几多文明。回溯历史的长河,灿烂的古代文明让我们震惊――尼罗河畔的古埃及,黄河摇篮中的中国,恒河堤上的古印度,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岸边的古巴比伦王国,总有一些历史让我们发掘,总有一种文明让后人景仰。然而,在世界文明之苑无以计数的奇葩中还有一枝崛起在贫瘠的火山高地和茂密的`热带雨林之中的独秀――玛雅文明,一个经历了辉煌灿烂的岁月后沉落在幽暗历史深处的文明。它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震撼和惊叹,还有对人性的考量和对人类文明存亡的启迪。
在玛雅人的观念中,历史是以千万年为单位推演着的无尽轮回,人生短暂如同朝露。而他们的文明也在片刻辉煌之后湮没在中美洲的蓊郁丛林之中。玛雅文明的突变式发展和倏然消失至今仍是难以破解的谜题,这使得她成为最引人入胜的古代文明之一。
到如今,千年已逝,古老的文明留给世人的,除了稀有的文化瑰宝,便是存亡的启示。让警钟在世人耳边长鸣!
篇6:《玛雅文明之祭》读后感
当我打开这本书,就像来到了5前神秘辉煌的玛雅世界。
广受关注的玛雅文明,堪称是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因印第安玛雅人,而玛雅文明就是他们在一个完全独立的空间里所创造的伟大文明。
可以和埃及金字塔相媲美的宗教建筑、和现代精密计算的日历相差无几的历法、在石器时期就已出现的象形文字、精美绝伦的雕刻艺术、仍然是未解之谜的隧道和符号都紧紧吸引了我的目光。
而就是这样一个庞大的国度,他们迅速地崛起与衰亡都像一个谜一样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在一夜之间,玛雅文明就在这个热带丛林里消失了,消失的无影无踪,给我们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和谜团。科学家们解释说,因为国家内部不团结,导致了混乱的内战,从而大部分居民迁移,留下了破败的建筑,任凭它们被热带树木肆无忌惮地霸占。
如果没有爆发内战,那么现在的玛雅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可是, 历史是不容许修改的,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度就这样消失在了热带雨林中。
我们在感叹玛雅的高度文明时,也应该联系我们的生活。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人都会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吵大闹甚至不惜大打出手。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很可能会导致一个团体的重心偏离甚至各自走上歧途。
一本书,让我懂得许多。玛雅已经消失,从中吸取的教训会让我永远铭记。
篇7:《玛雅文明之祭》读后感
在现在的人群中,不知刮起了什么风,大家现在都对失落已久的玛雅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对他们离开自己早就创造的灿烂的人类文明呢?而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一个,所以我也开始奔走于各个书店之间洗完可以找到一些更详细的材料。最近,我翻开了老师推荐的《玛雅文明之祭》第一页……
1839年,探险家史蒂芬斯率队在中美洲热带雨林中发现古玛雅人的遗迹:壮丽的金字塔、富有的宫殿和用古怪的.象形文字刻在石板上的高度精确的历法。考古学界对玛雅文明湮灭之谜,提出了许多假设,诸如外族入侵,疾病,气候变化……各执已见,给玛雅文明涂上了浓厚神秘的色彩。
为解开这个千古之谜,20世纪80年代未,一支包括考古学家、动物学家和营养学家在内的共45名学者组成的多学科考察队踏遍了即使是盗墓贼也不敢轻易涉足的常有美洲虎和响尾蛇出没的危地马拉佩藤雨林地区。这支科考队用了6年时间,对约200多处玛雅文明遗址进行了考察,结论是:玛雅文明是因争夺财富及权势的血腥内战,自相残杀而毁灭的。玛雅人并非是传说中那样热爱和平的民族,相反,在公元300--700年这个全盛期,吡邻城邦的玛雅贵族们一直在进行着争权夺利的战争。玛雅人的战争好像是一场恐怖的体育比赛:战卒们用矛和棒作兵器,袭击其它城市,其目的是抓俘虏,并把他们交给己方祭司,作为向神献祭的礼品,这种祭祀正是玛雅社会崇拜神灵的标志……
篇8:《玛雅文明之祭》读后感
当人们提到20xx是世界末日时,我联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玛雅”。玛雅?就是那个曾经辉煌一时却又突然消失的文明?是的,玛雅宛如一个蒙着面纱的少女,许多人为它着迷。起初,我只对它略知一二,但幸运的是,一本《玛雅文明之祭》带着我走进了这已消失的文明。玛雅人是神秘的。众所周知,世界四大文明都发源于大河流域,而玛雅文明却诞生于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他们来得突然,走得也突然。有人猜测,他们来自于已消失的亚特兰蒂斯。我第一次看到时感到十分奇怪。据说在很久以前,在大西洋上有一片很大的陆地,那儿就是亚特兰蒂斯。他们的文明十分先进,后来在一场大地震和洪水之后,它便顷刻间沉入了海底。有一部分人通过海底长廊逃到了现在的尤卡坦半岛,并带来了他们先进的文明。也就是说玛雅文明是亚特兰蒂斯文明的延续。如果这是真的,那百慕大三角会不会和这消失的大西国有关?当然,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许多考古学家对玛雅人的来历做出了各种不同的猜测,但都没有什么确切的证据,这个地区曾经一度与欧亚非大陆隔离,就更增添了它的.神秘感,更激发了许多人去探索。
玛雅人是智慧的。在当时科学技术落后的情况下,他们竟然能很准确地算出了地球和金星历年。他们拥有卓越的数学才能和天文学知识,而且这些成果出现于公元前30以前,当时的中国刚刚结束落后的原始状态。也许,玛雅人在这方面有超于常人的天赋。他们对太阳非常崇拜,自称是太阳神的子民,这可能是他们为什么在天文学中如此精通,为什么预言第五个太阳纪了。当时的玛雅人在数学研究方面也颇有一套。在数学体系、历法和全部技术计算中都用了二十进制。我想,在当时那个年代,可能人类都忙于种地、建房子,吃饱、住好是他们最大的愿望,而玛雅人却在研究这些复杂的天文学、数学。无论他们研究的结论如何,预言是真是假,我们都应该拍手叫好,我们中学生也应该怀着这种探索的精神去学习。玛雅人也是野蛮的。他们对于祭祀已经达到了一种疯狂的程度。为了取悦雨神,有些小孩则在被献给众神之前按照仪式被剥皮或肢解,这是多么残忍的一件事,那些孩子的父母怎么这么狠心?我并不反对祭祀,因为他们完全可以用牲畜、水果来作为祭品,但是他们为什么偏偏用人?多少无辜的生命就这么没有了,如果这种事放在今天的法制社会,一定会遭到许多人严厉的斥责和法律的严惩。玛雅人的野蛮和他们的智慧成正比,但毕竟那时的他们还是处于一种原始的状态,所有的一切都只能祈求于天。任何文明都有它的正反两面性。
《玛雅文明之祭》这本书让我迹全面了解了这神秘的玛雅文明。我了解了玛雅,明白了我们的祖先曾经有多少灿烂的文化,有连我们现代人都无法超越的智慧,更懂得了我们要学习祖先优秀的一面,对于任何事都要有不懈探索的精神;学习考古学家,从蛛丝马中发现线索,作出大胆假设。也许,这些猜想没有一个正确,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发现,就一定能揭开玛雅文明的神秘面纱!
篇9:《玛雅文明之祭》读后感
公元前400年左右建立早期奴隶制国家,公元3~9世纪为繁盛期,15世纪衰落,最后为西班牙殖民者摧毁,此后长期湮没在热带丛林中。
1、玛雅文明属于石器文明,玛雅人没有发明使用青铜器,更不用说铁器。
2、掌握高度的建造技术,玛雅人不会使用铜铁,也不会使用轮车,轮子的概念虽然在陶器以及一种小玩具等文物中出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实用化。但是却创造了高度的城市文明。
3、农业以玉米为主食,所以又称为“玉米文明”,没有牛马猪羊,没有出现畜牧业的痕迹,农民采用一种极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法。
4、数学采用二十进制,发现并使用了“零”的概念(另一说则是由奥尔梅克人传授),掌握高度的数学和天文历法知识。
5、使用独特的象形文字:玛雅文字
玛雅人笃信宗教,文化生活均富于宗教色彩。他们崇拜太阳神、雨神、五谷神、死神、战神、风神、玉米神等神。太阳神居于诸神之上,被尊为上帝的化身。另外,行祖先崇拜,相信灵魂不灭。玛雅国家兼管宗教事务。首都即为宗教中心。玛雅文明的早期阶段围绕祭祀中心形成居民点,古典期形成城邦式国家,各城邦均有自己的王朝。社会的统治阶级是祭司和贵族,国王世袭,掌管宗教礼仪,规定农事日期。公社的下层成员为普通的农业劳动者和各业工匠。社会最下层是奴隶,一般来自战俘、罪犯和负债者,可以自由买卖。玛雅诸邦在社会发展上与古代世界的初级奴隶制国家相近,但具体情况尚无详细资料说明。
玛雅社会曾相当繁荣。农民垦植畦田、梯田和沼泽水田,生产的粮食能供养激增的人口。工匠以燧、石、骨角、贝壳制作艺术品,制作棉织品,雕刻石碑铭文,绘制陶器和壁画。商品交易盛行。但自公元7世纪中期开始,玛雅社会衰落了。随着政治联姻情况的增多,除长子外的其他王室兄弟受到排挤。一些王子离开家园去寻找新的城市,其余的人则留下来争夺继承权。这种“窝里斗”由原来为祭祀而战变成了争夺珠宝、奢侈品、王权、美女......战争永无休止,生灵涂炭,贸易中断,城毁乡灭,最后只有10%的人幸存下来。
公元761年,杜斯-彼拉斯城的王宫覆灭可视为玛雅社会衰落的一个起点。杜斯-彼拉斯是方园1500英里内的中心城邦。它遭到从邻近托玛瑞弟托城来的敌人的攻击。一个装有13个8岁至55岁的男人的头颅的洞证明该城被攻占时遭到了斩草除根的大屠杀。8天后(这些精确的细节被记录在石头刻板上),胜利者举行了“终结典礼”,砸烂了王座、神庙和刻板。一些贵族逃到附近的阿瓜迪卡城_这是一个巨大裂缝环绕的天然要塞。他们在那里苟延残喘了40年,最后还是遭到了敌人的攻占并陷落。公元800年,阿瓜迪卡已是一座鬼城。公元820年以后,玛雅人舍弃了这片千年间建立了无数城市的佩藤雨林,再也没有返回这片文明的发源地。玛雅文明的毁灭已成为历史,但它提供的警示,值得人类永远记取。
【第六单元 玛雅文明的消失】相关文章:
5.语文第六单元作文
7.四下第六单元范文
9.初二第六单元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