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周不胖”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蒲公英的种植技术有哪些,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后的蒲公英的种植技术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篇1:蒲公英的种植技术有哪些
蒲公英的种植技术
1、整地施肥:选土质肥沃,平坦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沙壤土,深翻土壤25-30厘米,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000千克左右,三元复合肥20千克。将士耙细、搂平,做成宽1.2米的畦,以待栽培。
2、定植方法:育苗畦内苗高达到10厘米以上、幼苗4片真叶以上时可以定植,按不同的栽培目的采用不同的株行距。作药用与食用栽培时株行距一般为25厘米×25厘米,较好的地块还可以减小密度。作观赏用时可定植于较深的花盘,也可根据绿化带形状适当调整密度来定植。定植后浇定植水和缓苗水,然后中耕锄草。
3、温度控制:进入冬季前,覆上塑料布,当室内温度增高后,一般当地温达5-7℃,气温达6-8℃时,幼苗渐渐开始生长。室温保持1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10-20℃,温度不能太高,太高不利于蒲公英生长,品质下降,容易老化,降低嗜口性。
4、施肥控水:蒲公英移栽结束后不要浇太多的水,防止徒长和倒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生长过程中,适当追施1-2次叶面肥,一般每平方米追施尿素15克,磷酸二氯钾10克,在每次采收完后,在畦面上施1-2厘米充分腐熟的厩肥,同时覆上一层旧熟料布,搞好保湿遮阴。
5、沙培处理:蒲公英发芽以后,进行培沙处理3-5次,每次培细沙1厘米厚,通过培沙处理不仅降低蒲公英苦味、纤维减少外,还可以增加其商品性,脆嫩、口感好。
6、适时采收:经过沙培后,当叶片长出沙面8-10厘米以上时,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收割出售,收割时常沿地表下l厘米处水平下刀采收,地下根部保留,没有遭到破坏,经过后期认真管理,20天以后还可以再收割一次,如果管理的好还可以收割第三次,每次采收后,在2-3天内不宜浇水,以防腐烂。
蒲公英的播种育苗
1、种子采集:在春季蒲公英种子成熟后,大约5-6月份,于每天上午8-9点露水没干之前采收好种子,晒干,弄掉冠毛,稍微风选一下,放置阴凉通风地方存放。
2、浸种催芽: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在15-20℃条件下保湿催芽(催芽温度不可超过25℃),否则发芽困难,甚至不发芽,经5-8天发芽率可达95%以上,此时可播种,也可不催芽进行直播。
3、播种方法:条播,撤播均匀,播种量每平方米2-4克,上覆0.3-0.5厘米细土,一般7天左右出苗。
4、育苗管理:出苗后松土促进生根,在2-3叶期定苗,或分苗,株距5-8厘米,行距10-15厘米,一穴双株,也可不分苗直接于畦床上疏苗、株距5-8厘米,行距10-15厘米,当蒲公英长到6-7叶期,进人莲座团棵期,因下部叶片平铺地面生长,所以要适当控水,更不可积水,以防烂叶,如果追肥,可随水追施腐熟农家肥。
蒲公英的种植价值
1、营养价值:生蒲公英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C及钾,也含有铁、钙、维生素B2、维生素B1、镁、维生素B6、叶酸及铜。具体的元素含量主要是水分,每60克生蒲公英叶含水分86%,蛋白质1.6克,碳水化合物5.3克,热量约有108.8千焦,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2、药用价值: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无毒,入肝、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利尿散结的功效,对治疗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症有疗效。
3、观赏价值:蒲公英具有绿化、美化环境的作用,无论是地被种植还是盆景栽培都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4、美容价值:蒲公英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论是干性皮肤、油性皮肤、老化皮肤,还是雀斑、色素斑、皮肤炎、粉刺以及痤疮、须疮、白发、脱发等,都能帮你消除“美中不足”,摆脱烦恼,使你“白壁无瑕”,容光焕发。
篇2:有哪些关于蒲公英的种植技术
蒲公英的种植技术
1.整地施肥:选土质肥沃,平坦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或沙壤土。
深翻土壤25-30cm,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3000kg左右,三元复合肥20千克。将士耙细、搂平,做成宽1.2米的畦,以待栽培。
2.育苗栽培
2.1采种直播栽培法:在春季蒲公英种子成熟后,大约5-6月份,于每天上午8-9点露水没干之前采收好种子,晒干,弄掉冠毛,稍微风选一下,放置阴凉通风地方存放。
2.1.1催芽:将种子用清水浸泡2小时后,捞出,在15-20℃条件下保湿催芽(催芽温度不可超过25℃).否则发芽困难,甚至不发芽,经5-8天发芽率可达95%以上,此时可播种,也可不催芽进行直播。
2.1.2播种:条播;撤播均匀,播种量每平方米2-4g,上覆0.3-0.5cm细土,一般7天左右出苗。
2.1.3田间管理:出苗后松土促进生根,在2-3叶期定苗,或分苗.株距5-8cm,行距10-15cm,一穴双株。
也可不分苗直接于畦床上疏苗、株距5-8cm,行距10-15cm,当蒲公英长到6-7叶期,进人莲座团棵期。因下部叶片平铺地面生长.所以要适当控水,更不可积水[www.nczfj.com],以防烂叶,如果追肥,可随水追施腐熟农家肥。
2.2采挖母株栽培法:一般在4月上旬或9月上旬-10月上旬。到野外山坡沟边、路旁采挖蒲公英母根,定值到温室中,或把春天露地育的蒲公英选长势良好,根系发达定植在温室中。株距5-8cm,行距10-15cm,一穴双株,根部覆好土,要浇透地水,利于缓苗成活。
3.定植后管理
3.1温度控制:进入冬季前,覆上塑料布,当室内温度增高后,一般当地温达5-7℃,气温达6-8℃时,幼苗渐渐开始生长。室温保持10℃以上即可正常生长,生长最适温度为10-20℃,温度不能太高,太高不利于蒲公英生长,品质下降,容易老化,降低嗜口性。
3.2施肥控水:蒲公英移栽结束后不要浇太多的水,防止徒长和倒伏。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在生长过程中,适当追施1-2次叶面肥,一般每平方米追施尿素15克,磷酸二氯钾10克。在每次采收完后,在畦面上施1-2cm充分腐熟的厩肥,同时覆上一层旧熟料布,搞好保湿遮阴。
3.3沙培:蒲公英发芽以后,进行培沙处理3-5次,每次培细沙1cm厚。通过培沙处理不仅降低蒲公英苦味、纤维减少外,还可以增加其商品性,脆嫩、口感好。
4.适时采收
经过沙培后,当叶片长出沙面8-10cm以上时.就可以进行第一次收割出售,收割时常沿地表下lcm处水平下刀采收,地下根部保留,没有遭到破坏。经过后期认真管理,20天以后还可以再收割一次。如果管理的好还可以收割第三次。每次采收后,在2-3天内不宜浇水,以防腐烂。
5.蚜虫防治
蒲公英栽培管理得当,很少发生病害,虫害发生也比较轻。如有蚜虫危害发生,可用烟剂熏蒸办法来防治,防效极好。
蒲公英的药用价值
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性味甘,微苦,寒。归肝、胃经。有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功效。治热毒、痈肿、疮疡、内痈、目赤肿痛、湿热、黄疸、小便淋沥涩痛、疔疮肿毒,乳痈,瘰疬,牙痛,目赤,咽痛,肺痈,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治急性乳腺炎,淋巴腺炎,瘰疬,疔毒疮肿,急性结膜炎,感冒发热,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等。
蒲公英的药用附方
1、治乳痈:蒲公英(洗净细锉),忍冬藤同煎浓汤,入少酒佐之,服罢,随手欲睡,是其功也。
2、治急性乳腺炎:蒲公英二两,香附一两。每日一剂,煎服二次。
3、治产后不自乳儿,蓄积乳汁,结作痈:蒲公英捣敷肿上,日三、四度易之。
4、治瘰疬结核,痰核绕项而生:蒲公英三钱,香附一钱,羊蹄根一钱五分,山茨菇一钱,大蓟独根二钱,虎掌草二钱,小一枝箭二钱,小九古牛一钱。水煎,点水酒服。
5、治疳疮疔毒:蒲公英捣烂覆之,别更捣汁,和酒煎服,取汗。
6、治急性结膜炎:蒲公英、金银花。将两药分别水煎,制成两种滴眼水。每日滴眼三至四次,每次二至三滴。
7、治急性化脓性感染: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煎服。
8、治多年恶疮及蛇螫肿毒:蒲公英捣烂,贴。
9、治肝炎:蒲公英干根六钱,茵陈蒿四钱,柴胡、生山栀、郁金、茯苓各三钱。煎服。或用干根、天名精各一两,煎服。
10、治胆囊炎:蒲公英一两。煎服。
11、治慢性胃炎、胃溃疡:蒲公英干根、地榆根各等分,研末,每服二钱,一日三次,生姜汤送服。
12、治胃弱、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胀痛:蒲公英一两(研细粉),橘皮六钱(研细粉),砂仁三钱(研细粉)。混合共研,每服二至三分,一日数回,食后开水送服。
13、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
14、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克,丹参25~30克,白芍15~30克,甘草10~30克,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
15、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川楝6克,刺针草30克。水煎服。
16、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克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
17、治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克,水煎服。
18、治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克,山甲、当归、赤芍各10克,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19、治目赤红肿:蒲公英30克,黄芩10克,水煎,熏洗患眼。
20、治尿路感染:蒲公英30克,萆薢、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克,水煎服。
篇3:盆栽蒲公英的绿色种植技术
盆栽蒲公英的种植技术
一、育苗技术
蒲公英的种子细小,因此播种时可将种子与细土混匀,进行撒播。在播种前,花盆里的营养土需浇足底水。然后将混匀的种子与细土均匀地撒播在花盆里,上面再覆盖0.3-0.5公分的过筛细土。每天可用喷壶浇小水,保证表面湿润。由于早春温度还比较低,最好使用塑料膜覆盖保温,在温度为15-20℃条件下,大概5—8天就可出苗。
二、健身栽培技术
(一)温湿度与光照管理
蒲公英适应能力很强,既耐寒又耐热,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蒲公英对光照要求不严格,在中等强度的光照和短日照下均能生长良好;蒲公英对水分要求也不高,既抗旱又耐涝,但在水分充足的条件下生长得更好;蒲公英可在任何类型的土壤中生长,但在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发育良好。
(二)肥料管理
蒲公英喜欢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因此,在底肥充足的前提下,可结合浇水追施1-2次有机肥。
(五)叶片采收
在种植密度较大时,在间苗时可整株采收食用。在种植密度适宜时,可采收蒲公英的外层的叶片食用,保留下根部,以长新芽。
蒲公英的药用
1、用于烧伤合并感染:以鲜蒲公英捣烂,加入少许75%酒精调敷患处。(《中西医结合杂志》1987;(5):301)
2、治疗胃痛:蒲公英20~30g,丹参25~30g,白芍15~30g,甘草10~30g,日1剂水煎服,1个月为1疗程。(《上海中医药杂志》1984(2):33)
3、治疗急性胆道感染:蒲公英30g,柴胡10g,郁金12g,川楝6g,刺针草30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33页)
4、治疗腮腺炎:以鲜蒲公英30g捣碎,加入1个鸡蛋清中搅匀,加冰糖适量,捣成糊状,外敷患处。日换药1次。(《中药现代临床应用手册》1993;12)
5、急性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等: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金银花各12g,水煎服。
6、乳腺炎、阑尾炎、疮疖疗肿:蒲公英、金银花、连翘各15g,山甲、当归、赤芍各10g,水煎服,或单用其鲜品捣烂局部外敷。
7、目赤红肿:蒲公英30g,黄芩10g,水煎,熏洗患眼。
8、尿路感染:蒲公英30g,萆薢、生蒲黄、木通、车前子各10g,水煎服。
蒲公英的传说
据说在很久以前,有个十六七岁的女孩患了乳痈,结果乳房又红又肿,十分的疼痛。不过她不好意思开口,只能强忍着。后来,她母亲知道了,却又缺乏知识,认为女儿患乳痈是因为她做了见不得人的事。姑娘因为母亲怀疑自己的贞节,既羞愧又气恼,觉得没脸见人,就在晚上逃离了家里,想要投河自尽。正好,当时在河边有一艘渔船,船上有一个蒲姓的老公和他的女儿正在船上捕鱼,他们发现了姑娘,就把她救了。他们问了姑娘为什么要跳河,姑娘告诉了他们。
在第二天的时候,老公的女儿就按照父亲的指示,在山上挖了一种草,叶子绿绿的,呈现披针状,开长着一个个松散的白色的绒球,风一吹绒球就飘散开来了。她将草采了回来,洗净之后捣成泥,敷在了姑娘的乳痈上,没几天姑娘就痊愈了。后来,姑娘就将这种草带回家里栽种。为了纪念这对父女,就把这种野草叫做蒲公英。
篇4:蒲公英如何实现高产种植
蒲公英高产的种植方法
一、采收种子
蒲公英一般二年生就能开花结籽。野生5-6月份开花,有单株也有群落生长。蒲公英年龄越长开花越多,最多开花20朵以上。开花后种子成熟期短,一般13—15天种子即可成熟。种子成熟与否主要看花盘外壳由绿色变为黄色,每个花盘种子也由白色变为褐色,即为种子成熟期,便可采收。种子成熟后,很快伴絮随风飞散,可以在花盘末开裂时抢收,这是种子采收成败的关键。
花盘摘下后,放在室内后熟1天,待花盘全部散开,再阴干1一2天,种子半干时,用手搓掉种子先端的绒片,然后将种了晒干。大叶型浦公英千粒重2克,小叶型品种为1—1.2克。
二、整地做床
1.选地:蒲公英适应性强既耐旱又耐碱,喜疏松肥沃排水好的砂壤土。
2.施肥:每公顷施有机肥,最好是马粪,30000-45000千克,混合过磷酸钙225-300千克,均匀铺撒地面,再深翻20厘米。
3.做床、做垄:地面整平耙细后,做宽100厘米、高15厘米、长10米的播种床或做高30厘米、基宽30厘米,肩宽20厘米小垄。
三、播种与埋根
1.床上播种:横向开深1厘米、宽5厘米的小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沟内,用细土覆盖,用木磙镇压,行距15厘米。
2.垄播:顺垄开深1厘米,宽5厘米的小沟。播种后覆盖细土,用木磙镇压。
3.埋根栽植:为了提早上市,增加收入,野外挖根到温室埋根栽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深秋(10月中、下旬)蒲公英第一次遭霜打,叶色由绿变红时,要抓紧野外采挖蒲公英根系,全根最好。在温室内作床,规格如上述。按行距15厘米,株距5厘米栽根,埋到原根地表位置为宜,使根顶在地面似露非露,用手压实即可。温室温度控制在20℃左右,蒲公英就能正常生长。如使蒲公英在市场需求旺季上市,要控制温室温度,使植株生长受到限制,即可收到满意效果。
4.催芽促苗:为了使播种后提早出苗,可采用温水烫种催芽,即把种子置于50-55℃温水中,搅动到水凉后,再浸泡8小时,捞出,种子包于湿布内,放在25℃左右的地方。上面用湿布覆盖,每天早晚用50℃温水浇1次,3—4天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每公顷播种量11.25千克。
四、田间管理
1.松土除草:蒲公英出苗后半月,进行1次松土除草。床播的用小尖锄于苗间刨耕;垄播的用镐头在垄沟刨耕。以后每10天进行1次松土中耕。封垄后要不断人工除草。
2.定苗:浦公英地上植株叶片大,管理要充分考虑植株生长有一定的空间,不可贪密恋苗,影响生长。一般在出苗10天后即可定苗,株行距5—10厘米。
3.浇水施肥:蒲公英生长期间要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蒲公英出苗后需要大量水分,因此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是蒲公英生长的关键。
五、采收
播种的蒲公英当年不能采收。入冬后,在床(垄)上撒施有机肥每667平方米千克,最好是腐熟的马粪。这样,既起到施肥作用,又可保护根系安全越冬。不提倡施化肥,施化肥虽然嫩株及叶片色黑突长,但失去绿色植物的内涵,也失去了蒲公英的野味风格。一般每公顷可产9000—10500千克。
蒲公英的作用
药用价值高
蒲公英能治病疗疾,古籍早有记载。长期大量事实证明,蒲公英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性味甘、苦、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消炎、凉血、利尿、利胆、轻泻、健胃、防癌等多种功能,主治急性乳腺炎、腮腺炎、淋巴腺炎、瘰疠、疗毒疮肿、急性结膜炎、咽炎、感冒发烧、急性扁桃体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支气管炎、胃炎、肝炎、肺炎、胆囊炎、急慢性阑尾炎、泌尿系统感染、骨髓炎、阴道炎、盆腔炎、十二指溃疡、痤疮、粉刺、结石症、以及多种癌症等数十种病症。
食疗效果好
蒲公英不论是野生的还是人工栽培的,均为营养丰富的特种蔬菜,鲜嫩蒲公英全草的可食部分约为84%,而每100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质4.8克、脂肪1.1克、糖类5.0克、粗纤维2.1克、钙216.0毫克、磷93.0毫克、铁10.2毫克、胡萝卜素7.35毫克、维生素B10.03毫克、维生素B20.39毫克、维生素C47.0毫克、尼克酸1.9克,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美容作用好
蒲公英不仅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高,是食疗佳蔬、疗疾良药,而且也在美容上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不论你是干性皮肤、油性皮肤、老化皮肤,还是雀斑、色素斑、皮肤炎、粉刺,以及痤疮、须疮、白发、脱发等,蒲公英都能帮你消除“美中不足”,摆脱烦恼,使你“白壁无瑕”,容光焕发,如蒲公英与连翘、木贼配伍可用于皮肤保健,蒲公英与马齿苋配伍可用于治疗油彩皮炎,蒲公英煎汁后过滤取汁涂抹面部可以用于治疗干性皮肤,蒲公英捣烂后掺入蜂蜜可以用于治皱老皮肤,蒲公英鲜花煮汁早晚涂面部可用于治雀斑、色素斑,蒲公英汁、香芹菜汁混匀后作润肤液可用于治疗白化色素斑等。
用作兽药
蒲公英不仅是人类的食疗佳蔬和疗疾良药,而且也能在畜牧兽医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既可作为珍贵的饲料添加剂,又可治疗多种家畜的多种疾病。如蒲公英全草加水煮汁灌服可治疗家畜上呼吸道感染,蒲公英煎水热洗患部可治疗家畜乳房炎,蒲公英、紫花地丁、冬瓜子配伍可治疗家畜肺气肿、发烧气喘,蒲公英与茵陈蒿配伍可治疗羊尿涩疼、发烧肚胀,蒲公英、王不留行共研细末以黄酒、红糖为引可治疗母畜缺乳,蒲公英煎汁加白糖调服可治疗牛、马鼻出血,蒲公英、杏仁、明矾煎汁温服可治疗牛、马喉炎,蒲公英、黄菊花共捣烂敷患处可治疗家畜痈肿疗疮等。
观赏价值
1、蒲公英的内秀表现:
①朴实无华,长势极旺,颇为状观。
②春、秋两次开花,春季花期极早。
③花虽不大,不及牡丹、玫瑰、樱花之艳丽,但其花量大而纯,别具一格,也颇受人们喜爱。
④用途广,可一举多得,事半而功倍。
2、生命力极强的表现:
①种植一次,可利用多年。
②花罢成絮,因风而飞,落湿地即生。
③不择土壤,虽瘦薄之地,也可茁壮成长。④耐寒、耐热、耐旱、耐涝、抗病虫,自然灾害极少。
⑤可与各种杂草抗争,并战而胜之。
蒲公英泡水喝的功效
1、美容养颜:蒲公英中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叶子中含有改善湿疹和舒缓皮肤炎的成分,花朵还有去除雀斑的功效。
2、清热解毒:蒲公英泡水能够缓解口干舌燥的症状,对于治疗热毒症、目赤肿痛、化脓性疾病以及清肝热有较好疗效,泡上一杯茶,加入蒲公英,惬意地享受这份甘甜湿润吧!
3、抗菌作用:蒲公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有抑制作用,没事的时候合上一杯蒲公英茶还是不错滴。
4、抗肿瘤:蒲公英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泡上一杯茶,不仅可以清热解毒、润肠清肺,还可以起到其他辅助作用。
5、治疗疾病:对于感冒伤风、慢性胃炎、便秘、跌打损伤、皮炎等也有一定疗效。
篇5:棉花种植技术
棉花种植技术
主要栽培技术 3.1 选用良种 种子质量要求发芽率 86%以上,净度 99%,纯度 97%,健籽率 95 以上,
3.2 适期早播、一播全面 适期早播、全苗、壮苗时夺取棉花高产的关键环节,实现全苗壮苗的基础是 适墒和适时, 头年冬季进行冬灌为棉花早播和壮苗稳健生长提供足够 的底墒。在三月底当 5cm 地温稳定通过 10℃时播种,采用膜上精量 点播,三膜十二行,播量 1.9kg,做到播行笔直,播深适宜,行距一 致。
3.3 科学调控 棉花化控坚持“早、轻、勤”的原则,在水肥运筹得当的基础 上,利用化学调控进行补调,通过合理的调控措施,协调好个体与群 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 塑造理想株型。 全生育期化控 6 次, 第一遍化控在 5 月 2 日即一叶一心时进行,用缩节胺 0.5g/亩,达到 防止高脚棉,促进棉花扎根。
3.4 增加肥料投放 实行高密度栽培后,群体增大,产量提高,耗肥多,需要加大肥 料的投放,全生育期投肥量 74kg /亩,冬前全层施肥 40kg。
3.5 早灌头水 将传统的见花浇水提早到现蕾期浇水,肥料分 4 次滴,为棉花早 搭丰产架子,而且不会使棉花旺长。全生育期滴水 9 次,滴水时间 6 月 6 日,为棉花提早结铃打下基础,停水时间 9 月 2 日,确保后期部 早衰。
3.6 早打顶、早整枝 早打顶、打顶坚持“枝到不等时”的原则,在 6 月 23 日至 6 月 25 日打顶 结束。早打顶有利于促进棉花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由于早打 顶后导致下部赘芽萌发, 抽出油条枝消耗养分, 所以要做好整枝工作, 打群尖,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保证棉花壮而不旺。
3.7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在棉花生育期重点防治了蚜虫、红蜘蛛和棉铃虫,对于蚜虫的防 治,在 5 月底摆放黄板,减少有翅蚜向棉田迁飞的数量,降低田间虫 口基数。红蜘蛛主要以点片防治为主,做好中心株的标记工作,减少 在发生虫害的地点走动,防止人为传播。对于棉铃虫的防治一方面做 好杨树枝把诱娥, 领一方面根据连队技术员在田间调查的棉铃虫卵量 和幼虫基础,适时化防,亩用赛丹 150g 兑水 30kg 进行防治,有效的 防治了棉铃虫的数量,减少蛀铃率。
棉花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棉花发芽的最低温度为 12℃,最适温度为 28-30℃,出苗温度需要 16℃以上,随着温度 的增高, 出苗速度也随之加快。 在我省, 最佳播种期在 4 月中下旬抢冷尾暖头晴天播种为宜。 包衣精棉种,播种必须做到: “一干三湿”“三边” 、,即干籽、湿钵、湿盖籽土、趁湿覆膜; 边下籽,边盖土,边覆膜。
2.2 制钵 选用高 10cm、内直径 7cm 的大钵育苗,制钵数量按计划密度再加 20%。营养土的适宜干湿 度是:手捏成团,平胸落地即散为宜,制成的钵要松紧适度,高矮一致,具体方法是用营养 土在苗床内沿苗床平堆。制钵前一天将营养土洒水湿透, 清除杂物。 :排钵前将床底整平、拍实、均匀撒适量呋喃丹防虫。边制边摆,以苗床直边为准,按“梅花”(三角)摆紧,上平下不平(垫土),达到床面平整。
2.3 播种方法 每钵播健籽一粒,用手指轻轻按入穴内,防止“带帽”出土,然后用细土盖籽,盖土厚度 为 2 厘米,填满钵间空隙,以利保温保湿。播种天气要情好,不要在阴天、雨天播种,播种 后要有连续几个晴天,以保证播后光照充足,苗床温度高。
2.4 苗期管理 一是播种后到出苗前,保湿保温促全苗,总的原则是出苗前宜湿,出苗后宜干。出苗前宜 湿不能显“白” ,以利种子吸水萌动,发芽出苗;出苗后
宜干,不仅能促进根系生长,利于: “扎根” ,而且还能有效抑制病害和防止“高脚苗” 。二是齐苗后要求抢晴天揭膜“晒床” , 晒到盖籽土现白、苗径 1/3 现红,阴雨天只要不降温,也要打开苗床两端封口,使之通风换 气。通风在上午升温时进行,先开两端、再开两侧,即开下风、再开上风,交错开洞。避免 直吹。要先通风再揭膜,防止棚内外温差大,陡揭伤苗。三十晒床到炼苗前,掌握保湿保温 管理, 一般天气只通风不揭膜, 以开洞大小来调节温度, 下午适时早封洞, 以保持暖床过夜, 以温促快增叶。晴天高温仍要揭膜,以防高温烧苗。揭膜也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雨后 陡晴陡升温,通风调温要跟上。 3 适时移栽
3.1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指再单位面积上棉花群体充分利用光能、地力、水分、肥料等资源,发挥品种 最佳生产潜力,从而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一般密植原则为地力较高的棉田稍稀,地力较差 的棉田稍密: 棉花品种株型松散的稍稀, 紧凑的稍密。 杂交棉花由于个体发育好, 生长势强, 种植密度应比常规棉花稍小,一般控制在 1200―1600 株/667 O。有利于提高群体产量。
3.2 移栽质量 苗龄不超过 35d、地温达到适宜根系生长时时为移栽最佳时期。移栽时要求做到“爽土” 移栽,绝不能在雨天或土壤水分过多时“抢湿”移栽。杂交棉花的行距对群体质量的影响同 等重要,一般田块行距 1―1.1m, 肥力较好的棉田可达到 1.2m 以上。株距则根据需要而定。 移栽后及时浇水,可有效地加速返青、活棵、促进早发。结合浇活棵水,施好“安家肥” 。 土壤干旱的棉田要加大浇水量,防止形成干僵苗。
4 肥水管理
4.1 肥料运筹 施肥应遵循“轻施苗肥,稳施蕾肥,重施花铃肥,补施盖顶肥”的原则。 4.1.1 施肥量 按每 667 O产皮棉 90kg 计算需尿素 23―36kg、磷肥 30―45kg、钾肥 18―24kg、硼肥 1―1.5kg。 4.1.2 施肥方法 在施足有机肥的基础上,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期的需肥特点和各种肥料的特 性,要求基肥:尿素 12kg、磷肥 30-45kg、硼肥 1―1.5kg; 苗肥:移栽后 10d 左右追施尿 素 2kg;蕾肥:尿素 4kg、钾肥 10kg; 花铃肥:尿素 20kg、钾肥 15kg; 盖顶肥:尿素 2kg。
4.2 水分管理 棉花的`生育期长,枝多叶大,蒸腾系数大,需水较多。每生产 1kg 干物质,约耗水 300― 1000kg, 高于一般旱地作物的需水量。苗期需水较少,蕾期需水逐渐增多,到盛花期需水最 多,吐絮后又日趋减少。根据棉花不同生育期对土壤适宜水量的要求不同进行合理排灌。发 芽出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 70%左右为宜,过少种子易落干,影响发芽出苗;过多 易造成烂种,影响全苗。苗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 55%―60%为宜,过少影响棉苗早发; 过多面秒扎根浅,过少抑制发棵,延迟现蕾;过多会引起棉株徒长。花铃期是棉花需水最多 的时期,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 70%―80%为宜,过少会引起早衰;过多棉株徒长,增加 蕾铃脱落。吐絮以后,土壤水分以田间持水量的 55%―70%为宜,利于秋桃发育,增加铃重, 促进早熟和防止烂铃。
5 精细整枝 去枝叶:当第一果枝现蕾时,除保留果枝以下 1―2 片主茎叶外,其他各节的主茎叶和所 有枝叶都全部除去。 打顶:一般在小暑与大暑之间,7 月 15 日前后进行。 打群尖:摘除果枝的顶芽,打顶前先打下部果枝的群尖,打顶后再分次打中、上不果枝的 群尖,一般在 8 月 15 日前分次打完群尖。 抹赘芽:打掉 2 级腋芽。
6 合理化调 化学调控的作用一是协调棉苗体内有机养分的分配, 增强养分向生殖器官转向和流入, 促 进多现蕾多结铃;二是增强根系养分的转向和流入,促
进根系生长,根壮苗健;三十增强光 合作用,提高光合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掌握好“前轻中适后量,低量多次”和“打大 不打小、打高不打低” “打湿不打干”的原则,合理进行化学调控。
7 病虫害防治 危害棉花的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枯萎病、黄萎病等。近几年来,棉花病害发生较 为严重,主要是苗期病害及中后期黄萎病、红叶茎枯病,尤其是中后期病害逐年加重。为了 控制其发生,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合理间套;科学施肥、平衡养分 和科学用药等几种措施配合使用。 8 适时收获 棉花从吐絮到采收结束,一般需要 60―70d,故必须多次采收,要求在一批棉铃充足分开 裂吐絮后及时采摘。
济南睿瞀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蒲公英的种植技术有哪些】相关文章:
3.林下山参种植技术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