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你爱我我爱你”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欢迎大家分享。
篇1: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关于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引言:现今美术技法课训练大都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进行高中工美专业的风景写生教学中碰到不少问题,尤其是学生对取景写生这一过程的理解,还处于盲目状态。教科书中关于取景构图技巧的说明很多: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上轻下重、上重下轻等等。在本文中谈谈笔者对风景写生教学中取景构图的理解。关键词:取景构图 自然界的亮点 思维定式 俗套 创新意识
正文: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风景写生教学函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可以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这一问题。
绘画之别于摄影,就是忠实于自然的同时,又在作品中渗入作者的感受,将感兴趣的,经大脑提炼的景色表现出来,而不是面面具到。怎样做才不会面面具到,构图取景在这就体现出重要地位。
1. 端正学生取景时的心态,去寻找自然界的亮点。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1〉有的学生对自然界的景色很感兴趣,什么都想画,再加上一些风景名画的影响,总想画出雄伟气魄的画来,有了这种想法后,导致构图取景时取很大一个角度,里面什么都有,对什么都感兴趣,结果完成后画面很平庸,甚至有些空荡。这就是“什么都想画,什么都画不好”〈2〉与之相反,也有学生总觉的景色很平庸,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挑不起作画的欲望,并且以此为借口,敷衍了事,画出来的还是平庸的作业。
以上两种情况是风景写生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此情况笔者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此两种情况都导致画面平庸无奇。前者的问题在于构图取景时过大,而往往太大就会画不出东西来。笔者认为构图中需要有一两处亮点,而这些亮点就是你想画这张画的根本因素,把这些亮点画得精到,做到详略分明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取景时取大而平庸的角度不如小而精美的角度,而且小角度更能让学生倾注全身心的注意力。在把亮点作为主体的同时,结合其他东西作为一种辅导的衬托,把主体表达地更完美。
而后者的情况是孰不知成不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是种不错的选择,这是认识上的错误。譬如:凡高的《卧室》一画,以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凡的.小角度为对象,把床、地板、墙等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大自然中一些不起眼的树木、建筑等都可以作为做画对象,关键在于作者怎样观察,如:西斯莱的《塞纳河小景》,把很平凡的岸边、树木、流水、游人,加之于光感的处理,使得画面是那样的微妙和谐。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感慨为什么画家之谓画家而不是我们的时候,是否想到画家眼中的景色也是很平常的,关键在于构图取景时,有否去挖掘自然的亮点,组成耐人寻味的画面。
2. 培养学生在构图上的创新意识。
“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就是对取景构图的诠释。这里所谓的理想并非是固定的审美标准。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
譬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著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方法在那个时代是种创新,使得他流芳百世。社会发展至今,肖像画的构图并不局限于正面、侧面、3/4面,每种派别、风格都有自己的构图标准。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也得有创新精神。当然,要突破传统和已先入的理念产生与众不同的新意,对大多数画者来说还很难,有些画家倾注毕生精力于这方面上,也未能如愿。这一点与个人的修养、耳濡目染等分不开。现今的美术教育,并不是让学生背会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构图框式作为风景写生的手段,而是怎样让学生清楚构图的理念――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思维定式状态,这就是素质教育在美育中的体现。
〈1〉 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
绘画中的思维定式是指业已牢固地存在于画者的脑中,并且时刻影响着画者的绘画意识。这种意识在构图中的体现就是某种固定的方法或框式。譬如:在素描构图中,平常大多数人都会受到构图要靠左或靠右、头朝的那边五官旁要空一点等观念的影响,也就是画面的四平八稳。这种苏派的模式影响着中国几代人,每每初学者都接受此模式的教育。初学者那种对学习的饥渴使其很容易落入这样的俗套,消磨着他们的灵气。当那些幸运者做出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构图及习作时,他们就会惊奇地感到一种灵感的发掘,这就是作画者的乐趣。
现如今,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有点“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只强调怎样画,只要照这样就能产生效果。以某种固定的标准来衡量学生,不仅消磨了学生的灵气,更能让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某种思维定式。俗语讲:画无定法。教师应该让学生不仅明白为什么这样构图,而且明白现在所学习的仅仅是适合初学阶段,此方法旨在培养基础能力等。总之。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学这种方法。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课本中所界定的完美构图如: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对于初学者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不能全盘否定,但作为教师不能强行灌输某种构图方法,而应是清醒地引导学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理念,努力去创新。谈到了创新就得说说何谓“俗套”,平时我们所谓“俗套”的构图,就是指平常人脑中的完美构图,那种构图取景往往把什么东西都画得很完整,四平八稳。这样的构图在大多数人脑中已形成思维定式,成为一种构图的审美标准,也就是“通俗”。如果你是那少数的绘画有识之识,你就会觉的这样的构图,这样的作品,不能引起你的冲动,因为看的太多了,一千张只有一种感觉――四平八稳。譬如:在风景写生中,将房子、树木、桥等因素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也没有仰视、平视、俯视的区别,这样的作品在视觉冲击上就变得很弱。然而学生们碰到这样的景色,往往是不假思索地开始构图,几十个学生一个样,这时候就是应试教育的失败了。所以在引导学生用固定的构图模式构图的同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尝试去冲破这种局面,特意改变空间层次关系、变化透视关系、改变视觉角度,从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
〈2〉 培养创新意识,欣赏优秀作品的构图方法,鼓励学生自由创作
学生产生思维定式的另一原因是对于优秀作品欣赏、理解得太少,限定于教
师所给予的范围之中,久而久之就形成固定的审美标准。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强调练的同时,还要加强各时期名作及风格的讲析。譬如:莫奈的《阿根德尔桥》一画,画中的桥只是画了桥头一段,并置于画面右上角,而空出一片空间用于对河水及帆船的描绘。帆船又有一部分在画面之外,给予人强烈的空间变化,这时就要引导学生看这画的构图,去想一座桥在只看到桥头与看到整座桥的区别,使他们联想自己置身于这样的景色中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从而让他们认识到,追求完美构图的同时“残缺”构图也是一种美,一种悬念。所以,进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名作赏析,可以积累学生多元化的构图知识,为他们的创新打下深刻基础。
教学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风格定式来评价学生的作品,要正确引导,鼓励学生自由创作。促使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多进行小构图,尤其是对同一景色进行不同的取景、不同角度、不同
空间透视等关系的观察与构图。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及思维方式。
风景写生的构图很难,要画出新、奇就更难了,而我们的教学是对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在进行取景构图训练的同时,学生的绘画意识与创造意识也能得以培养,这才是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
篇2: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关于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
引言:现今美术技法课训练大都以应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笔者在进行高中工美专业的风景写生教学中碰到不少问题,尤其是学生对取景写生这一过程的理解,还处于盲目状态。教科书中关于取景构图技巧的说明很多: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上轻下重、上重下轻等等。在本文中谈谈笔者对风景写生教学中取景构图的理解。关键词:取景构图 自然界的亮点 思维定式 俗套 创新意识
正文:在风景写生的过程中,首先碰到的问题是:如何在连绵不断的视野中截取最理想的部分,使之成为一张画的画面,以及怎样进行画面的安排,这就是取景构图。风景写生教学函盖着取景构图、色调选定、塑造、修改等众多过程的训练,而取景构图处于最前端,又可以将取景溶入构图的内容,也就是解决:怎样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这一问题。
绘画之别于摄影,就是忠实于自然的同时,又在作品中渗入作者的感受,将感兴趣的,经大脑提炼的景色表现出来,而不是面面具到。怎样做才不会面面具到,构图取景在这就体现出重要地位。
1. 端正学生取景时的心态,去寻找自然界的亮点。
在风景写生教学中常出现这样两种情况:〈1〉有的学生对自然界的景色很感兴趣,什么都想画,再加上一些风景名画的影响,总想画出雄伟气魄的画来,有了这种想法后,导致构图取景时取很大一个角度,里面什么都有,对什么都感兴趣,结果完成后画面很平庸,甚至有些空荡。这就是“什么都想画,什么都画不好”〈2〉与之相反,也有学生总觉的景色很平庸,没有气吞山河的气势,挑不起作画的欲望,并且以此为借口,敷衍了事,画出来的还是平庸的作业。
以上两种情况是风景写生教学中最常见,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此情况笔者有自己的看法。
首先,此两种情况都导致画面平庸无奇。前者的问题在于构图取景时过大,而往往太大就会画不出东西来。笔者认为构图中需要有一两处亮点,而这些亮点就是你想画这张画的根本因素,把这些亮点画得精到,做到详略分明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所以取景时取大而平庸的角度不如小而精美的角度,而且小角度更能让学生倾注全身心的注意力。在把亮点作为主体的同时,结合其他东西作为一种辅导的衬托,把主体表达地更完美。
而后者的情况是孰不知成不了“大家闺秀,小家碧玉”也是种不错的选择,这是认识上的错误。譬如:凡高的《卧室》一画,以生活中看似简单平凡的小角度为对象,把床、地板、墙等关系表现的'淋漓尽致。大自然中一些不起眼的树木、建筑等都可以作为做画对象,关键在于作者怎样观察,如:西斯莱的《塞纳河小景》,把很平凡的岸边、树木、流水、游人,加之于光感的处理,使得画面是那样的微妙和谐。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感慨为什么画家之谓画家而不是我们的时候,是否想到画家眼中的景色也是很平常的,关键在于构图取景时,有否去挖掘自然的亮点,组成耐人寻味的画面。
2. 培养学生在构图上的创新意识。
“收集最理想的景色进行最理想的安排”就是对取景构图的诠释。这里所谓的理想并非是固定的审美标准。绘画中的理想不是固定的,因个人的理念、时代、民族而异。
譬如:文艺复兴时著名画家达芬奇,以肖像画而著名于世。当时的肖像画流行正面或侧面为构图标准,而达芬奇却取3/4面来构图,这就是他理想的构图理念。而事实也证明了他的方法在那个时代是种创新,使得他流芳百世。社会发展至今,肖像画的构图并不局限于正面、侧面、3/4面,每种派别、风格都有自己的构图标准。社会在不断发展,美术创作作为一种意识活动也得有创新精神。当然,要突破传统和已先入的理念产生与众不同的新意,对大多数画者来说还很难,有些画家倾注毕生精力于这方面上,也未能如愿。这一点与个人的修养、耳濡目染等分不开。现今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并不是让学生背会三角构图、对角线构图等构图框式作为风景写生的手段,而是怎样让学生清楚构图的理念――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处于无思维定式状态,这就是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美育中的体现。
〈1〉 培养创新意识就要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
绘画中的思维定式是指业已牢固地存在于画者的脑中,并且时刻影响着画者的绘画意识。这种意识在构图中的体现就是某种固定的方法或框式。譬如:在素描构图中,平常大多数人都会受到构图要靠左或靠右、头朝的那边五官旁要空一点等观念的影响,也就是画面的四平八稳。这种苏派的模式影响着中国几代人,每每初学者都接受此模式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初学者那种对学习的饥渴使其很容易落入这
[1] [2]
篇3:人像构图取景功力如何提升
摄影讲究构图,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却不是谁都知道要怎么去构图,在本文中我们就来看看说说人像构图取景功力如何提升吧!
学构图,从“黄金比例”开始
刚学习摄影时,不免看了很多有关构图观念的书籍,一直在所谓的黄金比例的法则里,学习着二分、三分、井字、螺旋式构图等制式而历史恒久远的旧规,才发现这些精准的数学公式,也是完美构图的基础概念,
这时期的我,也大量的阅读着影像图片,并试着去解析著作者对于影像结构的描述与刻画,主体与背景和点、线、面之间的关联性,而这样的组合又带来观者什么样的感受?如何的视觉引导?在这样探讨和学习的过程中,从观察生活中的枝末细节、街头的一隅、路过的自然景观中,我彷芬仓匦碌娜鲜读苏飧鲇缮阌把鄞蚩的精采世界,那是你我生活中处处可见、随手可取的小小美好。
该怎样才能将一个完美的画面构的精采、构的唯美、构的和谐、构的让人回味无穷、拍案叫绝呢?
培养美感,增进构图功力
其实学好构图没有太多捷径,当然从生活中累积美感是最好的方法,试着去观察各种物体的线条曲线、建筑物的几何结构、电影里的人景物的远近比例等,都是增加构图美感的好方法。慢慢的从平面到立体之间,你会发现影像里的前、中、后,景深、浅该如何搭配应用,主体和背景之间的透视比例如何呈现,
以及利用对比色彩的和谐与冲击性等,而在学习与感受的美妙过程里,训练出直觉性的构图反应,养成敏锐的观察力,在布列松大师说的那决定性的一瞬间来临时,才有更多的操控力捕抓那珍贵、完美的一刻,并且要勇于的去尝试各种创意,发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相信也能让你跟 POKI 一样,重新爱上了这个 3D 的新鲜世界。
在按下快门时,你的构图点就该已决定好,而不要再去裁切他,那会破坏照片的质量,也会养成你回家再裁切的坏习惯,我能给你的建议就是多拍几张不同的构图吧,而且不要站在原地拍照,要一直的去寻找变换着视野。
我喜欢趴着、蹲着、甚至是躺着,因为这样与众不同的叙事角度,往往能带给你最特别又惊奇的结果,所以,不要吝啬移动你的双腿,也尽可能的弯曲你的身体,去取得更丰富的构图要素。
尝试不同的拍摄景点,勾勒不同的作品氛围
拍风景的前辈们总说:“好的风景就在你的脚下”,而近年来受欢迎的人像摄影范畴,也自半身、全身的美美人像糖水照,渐渐的走向了以景色带出人物的情绪堆栈,这样的组合更容易令整体影像的氛围,因背景与主体的搭配得宜,而感动了观者!
而这样的趋势所产生的,是一幅幅让人赞叹的作品,即使在抽离了人物之后,这画面依然会是一片带的走的绝美风景,寻找一些既新奇而又有地方特色的景点,这样取来的景,更能吻合拍摄主题的氛围设定,也更能加深作品欲表达的情感面。
篇4:一次风景写生
一次风景写生
一次风景写生正文:一次风景写生一次风景写生
宜昌市隆中路小学 303班 刘念
有一天,青少年宫的老师带我去儿童公园写生。到了儿童公园,老师说:“就在这里画,可以画飞机、风景。”
我和爸爸来到池塘边,坐在石头上。我想了想,对爸爸说:“我来画柳树旁边的风景”。我拿起铅笔三下二下就画完了。爸爸看了看说:“不像,要重新画。”这时,我仔细的观察风景,认真的画起来。画了一会,爸爸看了看说:“可以用勾线笔勾线了。”勾线时,我看清了才动笔,生怕画错了,用油画棒涂色的时候,充分发挥自已的想象,用了二十几种颜色。不一会,彩色的石板路、红色的蜻蜓、弯弯的.柳树、蓝蓝的天空、火红火红的太阳……,出现在画面上。老师这时走了过来,笑着对我说:“你画的不错。”我听了,高兴极了。
这次写生,我知道了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也使我更喜欢画画了。
(投稿:ln980724 于 -10-7 15:45:35 编审: jandao)
篇5:静物素描,静物写生,静物的配置与构图
静物写生,是学习基础素描的重要内容之一,静物的形体、结构、色调、质地的多样性.为基础素描的造型训练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课题和内容。同时,静物因其“静”的状态,又为素描造型训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静物写生对于提高素描造型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审美判断能力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静物的配置与构图 静物配置,是指为赋予静物以一定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所进行的静物搭配与布置。构图.则是指画面的结构。 将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的静物配置,通过构图能动地表现于画面,这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其意义远远超出一般的技能训练。
(一)静物配置的原则
静物的配置,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的因素。在充分适应学习的渐进性要求的前提下,一要讲究构思立意;二要讲究形式美感。具体地讲,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渐进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的静物配置,从注重基本技能训练到注重艺术情趣表现的静物配置等,都要注意训练课题的针对性,要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以利于静物写生的技能训练,为提高素描造型能力奠定基础。
2情感性原则
所谓情感性原则,就是说静物配置要适应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心理要求。概括而言,即一要合理;二要合情。“理”,是指物与物的关系。配置静物的选择要注意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特别是使用功能与使用环境的联系。例如,将菜刀、蔬菜、鸡蛋、土陶油罐配置在一起,使人感到是合理的;如果把蔬菜、陶土油罐和一本书、一支笔配置在一起,就使人感到不合理了。
“情”,是指物与人的关系。静物本无所谓“情”,但当按照一定的目的性,将不同的静物配置在一起。就有了一定的思想内涵。例如,可以通过形体大小、高低的变化,点、线、面的穿插,组织构成错落有致、富有节奏感的画面。可将罐、土碗、草帽、镰刀配置成一组静物;也可将小提琴、琴谱、高脚玻璃杯配置成一组静物。以上两组静物给我们的心理感受是截然不同的,表现于画面.必将唤起不同的心理联想,而产生某种亲切之感和思想共鸣。 富于情感性的静物配置,将增强我们作画的兴趣和表现欲望,促进造型技能技巧的提高。
3审美性原则
静物的配置要讲究形式美感,要善于发现静物自身的美感特征,依据变化统一的原理进行配置,
1)形体
静物的门类丰富,形体多样,或趋于立方体,或趋于圆球体等。同组静物中,基本形体类别既要有变化,又要有主次,以“主”求统一,以“次”求变化,同时注意大小、高低、长短的配置。形体搭配的变化统一,是静物配置的基本原则。决不可只见方不见圆,或只见长不
见短。要做到形体有变化,大小有呼应,高低有错落。
2)色调
素描是通过明度的变化来组织色调、塑造形体的。在静物配置中,要注意准确把握静物固有色的明度基调,所选择的物体要有黑、白、灰的对比。 在配置中,要善于从而积的大小和空间位置两个方面把握黑、白、灰色块的均衡关系。面积大小要有主次,切忌等量;对比强烈的物体,要适当偏离画面中心;注意黑、
白、灰的穿插和衬托。
3)质地
静物的质地多样,如陶罐的粗糙、瓷器的光洁、丝绸的柔软、毛呢的厚重等。在静物配置中,通过恰如其分的质地对比,在比较中呈现不同质感的视觉特征,有利于增添画面的美感,也有利于素描造型的技能训练。在静物的配置中.除写生训练课题的特殊要求外,不宜过多地将质地相同、质感强
烈的静物配置在一起,如晶莹的瓷器、透明的玻璃制品、不锈钢制品等。要善于把握质地的对比,如在粗而厚的衬布上配置晶莹的瓷盘茶具,或在粗而重的陶罐旁配置乳白色的鸡蛋 ··在变化而统一的质地对比中,将会增添画面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4)布局
如果说静物的形体、色调、质地等是趋于客观性的因素,布局则是体现主观能动性的因素。前者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能否体现静物配置的渐进性、情感性、审美性,主要取决于布局。布局中主体与陪衬的关系要明确。要综合形体、色调、质地等各种因素,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比较,权衡布局。在布局形式上,要注意分散与集中的疏密聚散关系,前后纵深的空间关系.位置、大小、轻重的均衡关系等,为画面构图的多样性创造条件。
5)光与衬布
以灯光作为光源.能在统一而稳定的光线下,使静物的体积关系和质感特征得到鲜明的体现.写生中也易于比较和把握。在柔和的自然光下,静物的形体、色调及空间层次微妙,和谐而富于变化,给人以亲切感,有利于培养素描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衬布的质地和色调,对于静物配置的情调气氛、画面空间、色调表现和画面的构图,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样一组静物,往往因为衬布色调、质地和配置形式的改变.而使静物的情调气氛及画面的构图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衬布的色调一般应避免黑白两极的颜色,应多选用明度介于两者之问的颜色.使静物在其衬托下呈现不同的虚实变化。衬布的布纹应避免杂乱.布纹的方向、疏密应依据静物配置的聚散、均衡关系而定,力求和谐、自然
篇6:风景写生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以色彩写生为主,加强自己的表现能力,形成良好的色彩感觉,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及感受力。
过程及感想:
也就是我们开学的第一天,我们艺术一班和二班两班开始了我们的风景写生实习,我们去的地点是长春南湖公园。
由于是我们刚开学,老师没能提前告诉同学们先画什么,所以同学们的画画工具都没准备齐全。第一天老师告诉我们接下来将进行为期两周的风景写生实习,第一周画水粉,第二周画水彩,今天就先准备好画画所需的工具,然后在画室临摹,练一练手,找找画画的感觉。明天开始去南湖写生,最后几天再去。但不幸的是在我们写生的第一周结束的时候就因为学校里面出现了甲流病例,学校实行了封校管理,我们便遗憾的结束了我们的写生实习计划。因此我们只去了南湖。很想在学校恢复正常了还可以把我们的第二周写生实习补回来。
从空中俯瞰南湖公园,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全貌,形似哑铃状,东西窄,南北长,水域面积96公顷,与北京颐和园水域面积相似。南湖公园是长春市区内面积最大的公园。位于长春市内,总面积222万多平方米。水面面积达92万平方米,湖水清澈,岸柳低垂、曲桥亭榭,胜似江南。
我们在石拱桥附近集合的,老师告诉了我们一些写生要注意的事项,然后大家就在石拱桥附近的地方画开了。每天的上午南湖写生,下午在画室进行临摹练习。在石拱桥附近画了两天,后两天又在风景秀丽的白桦林进行练习。
南湖很美,风景秀丽,微风和煦,很适合画画,它给了我们很多的创作灵感,大家在一笔一画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一点一点的提高和完善自己,在这四天里我们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当然在我们画画的过程中不免有很多好奇的过路人凑过,偶然还有人说两句,“他们是来写生的,在这画画不错”。刚开始我还很不自在,画画也很猥琐,不敢下笔,害怕别人会嘲笑自己,可是当老师说画画要大胆,不要怕,要敢于尝试,才能画好。于是我试着忘记旁边的路人,慢慢的大胆的画起来,效果真的不错,到最后即使旁边有路人过来给我说话我也可以挥笔自如了。
通过这次的写生,我收获还挺多的。
首先在画画前的选景是件挺关键的事。不能选择太简单的景,那样画完的一幅画会显得很空,表达的内容太少,没有可以回味的东西;也不能选择太难太复杂的景,因为毕竟我现在的画画水平还很有限,画一片树林,肉眼望去一片绿色,但又不能一幅画单用一种绿色,虽然看上去只是一片绿色,但其实这中间的绿色还是又分很多种的,要准确的判断出这景中有哪几种绿色,然后还要准确的调出所需要的绿色,用不同的绿色来表现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同中景物在不同地点所显现出来的景象,这要求就更高了,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练习才能达到这种水平,至少我现在还是不行的。老师说白桦林是很优美的地方,几乎长春各高校写生的都会选择来这里,可惜因为封校的原因我们在这只待了两天,面对着挺拔的白桦树,开始还真有些无从下笔,但看完老师做的范画,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老师的指点让我感觉到白桦林其实也不难画,对于我们学风景画的人来说,先由远及近的画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样画可以很好的把握空间。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在这短短的四天内,同学们相互学习,互相帮助,我们学会了用笔技法和色彩的表现与水分的控制。我们都明显的感觉到进步,对于远景也能顺利的把握了,近景和细节也可以很好的去表现。色彩方面我们更大胆了,更有了自己的想法。在南湖美丽的熏陶下,我们对艺术,对生活都有了些与以前不同的看法。对于美的审核,比以前会更多更深一层的去欣赏去思考。
篇7:谈色彩风景写生
谈色彩风景写生
色彩风景写生是训练色彩感觉,把握色彩变化规律,感受自然界美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具有其他训练手段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在具体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要对写生前期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学生有备而来.其次,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教师必须有系列循序渐进的教学安排,培养学生用整体的眼光比较地观察自然,且不局限于简单地模仿对象,而是以客观自然为依据,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创造性地再现自然美.实践证明,此项课程,如有一个完整有效的活动方法,会对一系列的教学活动的成功奠定基础,并为以后此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开拓方向.
作 者:鲍时东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刊 名: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ISTIC英文刊名:JOURNAL OF EAST CHINA JIAOTONG UNIVERSITY 年,卷(期): 21(z1) 分类号:G0346.1 关键词:色彩 风景写生 整体 感觉篇8:《风景写生》教学反思
《风景写生》教学反思
美术教学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做为一名美术教师,我认为首先要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要让学生接受我,自然而然就接受了我的教学,并能主动的参与。
昨天,我上了一节《风景写生》课,课后反思起来,这节课成功主要得益于课堂教学中把新课标中的新理念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使学生想学,乐学。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转变了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
以往课堂多体现教师的讲解示范,学生总是打不开思路老是围着教师转,这种方式束缚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我首先以学生的自主尝试、合作探究为主,教师讲解示范为辅。通过学生尝试、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方法,出色的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为学生营造了和谐共进的互动氛围。
在教学中,我与学生共同学习、交流,成为朋友。如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中,我走近学生,和他们一块画,帮助他们难以表现出来的地方进行辅导。加强教学中师生的双边关系,既重视教师的教,也重视学生的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惟一主角的现象,提倡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让课堂成为我们师生共同展示才华的'舞台,也让学生真切感受我是他们的学习伙伴。
虽然这节课我觉的是上的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时间把握的不理想,色彩对比讲解的不够详细等等。
以上是我在教学《风景写生》这课后进行的反思。通过这次课堂教学,让自己感到收获不少。
篇9:风景写生美术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可视为前两节课的延续,既可以作为“近大远小”的实践,又是对“线”造型能力的“举一反三”。而本课所增加的内容也一目了然——取景框。在“学习要求”中虽然提到了自制取景框,但是,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取景框更为重要。这其实涉及“构图”问题。和“焦点透视”一样,其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的死知识,而是借助取景感受和体会“构图”对作品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学习提示”中特别强调“注意主体突出,线条组织疏密有序”。
教学思路:
本课首先展示三幅不同题材的线描风景写生作品,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景物的选取,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出示学习要求和学习提示。在课后拓展中,展示了两幅创作风景作品,意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教师在新课导入中运用抒情的音乐和美丽的风景给学生营造出温馨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绘画热情,同时展示几幅线描风景写生的作品,让学生对线描风景写生绘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自然地引出课题。在新课讲授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理解在风景写生绘画中,应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的变化来处理画面,其次安排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取景框的制作方法以及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取景框的使用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利用取景框,将自己喜欢的风景有主次地进行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取景以及线条的运用进行指导。在作品讲评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评、同学之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使学生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进行修改,使作品更完美。课后拓展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通过利用学生们对熟知的诗句、文学作品或者音乐的联想,进行绘画。
教学建议:
(一)引导阶段
教师:播放歌曲视频《乌苏里船歌》,让学生感受乌苏里江的美景。
学生:听音乐,欣赏美景。
教师:很多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很喜欢家乡美丽的景色,老师这就有几张赵喜云老师的风景写生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教师展示赵喜云老师的线描风景作品四幅,带领学生欣赏线描风景绘画作品)
教师:这些风景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看出来了吗?
学生:是用线的方法画出来的。
教师:这些作品都运用了哪些线呢?
学生:有直线、曲线、弧线、折线……
教师:这些简单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将美丽的风景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也用线描的方法画一画美丽的景色吧!
(教师出示课题——《风景写生》)
(二)发展阶段
1.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自学提示。(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教师小结:通过学生的回答,讲解在绘画时要灵活地运用线条,注意线条的轻重、疏密的排列,同时要注意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面对远处的景物要用较虚的线条,近处的景物线条则要实一些。
2.小组合作:制作取景框。
教师出示一张庞大的建筑群的图片,提出问题:当遇到这样多而繁杂的景物时,我们应如何绘画呢?
学生:可以只画出其中的一部分。
教师:面对很庞大很复杂的景物,我们绘画时,对景物应进行取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法宝,有了这件法宝,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选取我们需要的景物了。(教师出示取景框,并将若干取景框分发到各小组)
教师:下面请各小组成员研究一下取景框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
教师补充:如果在野外写生,没有取景框,我们可以拇指和食指交叉成一个四边形,做一个临时取景框。
3.师生共同研究取景框的使用方法。
教师小结:首先用取景框选取出最喜欢的一处风景,将最喜欢的建筑或者风景中的主要物体放在画面接近中间的位置,注意水平构图或者垂直构图时,景物的排列以及前后的遮挡关系。
【教师展示风景以及画好的风景写生作品(课件展示“风景1”“风景写生1”“风景2”“风景写生2”)】
4.课堂练习:下面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风景图片,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风景进行绘画,在绘画构图时应注意取舍,主体要突出。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展评:(1)自评——谈谈自己选取了风景图片中的哪一部分景物,如何进行构图的。(2)互评——谈谈作品的优点。(3)师评——教师运用鼓励式的语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或者提出修改意见。
教师进行小结:只要你用心就能体会到,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拿起画笔,将我们身边的美景表现出来!
(四)拓展阶段
请同学们在课下由文学描述或音乐展开联想,创作一幅风景画。
评价建议:
1.能否灵活地运用取景框进行绘画。
2.能否自己构图,画一幅线描风景写生作品。
3.能否运用美术语言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做出评价。
篇10:风景写生美术教案
课型:造型.表现(线描写生练习)
教学目标:1.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形成正确的写生习惯;学习表现景物的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
2.进一步加深对线条美的理解,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艺术。
教学重点:掌握基本的写生方法,提高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习构图规律和用线方法,用速写的方式画风景画。教学方法:欣赏、讨论、练习
教具:线描作品图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当你走过大街小巷,有时你会发现,身边发生了许多有趣的事情。同学们说说你认为有趣的事,让大家也来分享一下。(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只要我们去留意观察,细心体味,你就会发现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卷。(揭题:《身边的风景》)
二、讲解如何构图。(以课本第8页范图为例)
1.当我们看风景时,能看见的风景很多,如何来取景呢?
2.学生思考、讨论。
3.取景:双手组成镜框,先观察周围的景色,选取吸引你的部分,仔细观察,确立主体。
4.把你看见的景象用简单的线条画下来。再在此基础上进行修
改。
三、分析范图:课本第9页吴冠中作品和两幅学生作品
1.吴冠中的《山村新居》:从画面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发言)
2.你能用美术的语言说说画家吴冠中是用了那些绘画手法体现出你们所感受到的美丽?
四、多媒体展示线描写生作品,学生欣赏。
五、讲解描绘步骤:
1.起稿:根据画面主体勾画草图,可适当进行取舍和位移。
2.深入:对定好的草图进行深入的刻画,可整体考虑也可从局部画起。
六、风景写生练习
1.要求:能勾画出草图并简单对主体进行描绘。
2.指导学生选景写生:
(1)选好要表现的风景,确定画面主体景物、安排好构图。
(2)先用简单的线条勾出整体轮廓图。一次画不好,可以反复修改。
(3)细节刻画,注意线条的疏密简繁。
七、课堂小结:作品展评。
板书设计:
第4课身边的风景
取景方法:双手组成镜框取景
【风景写生取景构图的几点看法】相关文章:
2.写生心得
3.写生心得体会
5.写生美术教案
6.写生实习总结
7.写生报告总结
8.写生四年级作文
9.写生教学反思
10.公园写生作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