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伊丽莎白-赫莉个人资料

伊丽莎白-赫莉个人资料

2023-04-20 08:21:14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好似漫游宇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伊丽莎白-赫莉个人资料,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伊丽莎白-赫莉个人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伊丽莎白-赫莉个人资料

篇1:伊丽莎白-赫莉个人资料

伊丽莎白-赫莉

姓名:伊丽莎白-赫莉

本名:elizabeth hurley

性别:女

生日:1965年6月10日

出生地:英格兰汉普夏郡

身高:175厘米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王牌大贱谍》、《与魔交易》

当今好莱坞众多女星中,美艳和性感的象征非伊丽莎白-赫莉莫属。这位魔鬼的代言人,是诱惑和邪恶的化身,那张幽雅精致的面孔蕴涵着高贵的气质,俏脸的背后却深藏着聪睿、轻狂、略带反判的性格。她是个最擅长利用服装展示自己美丽曲线的女演员,有着令人难忘的美艳,难怪世界顶级化妆品“雅诗-兰黛”多年来一直以她作为形象代言人。这位浑身带着醉人香味的女人,已日益成为好莱坞的宠妃。

1965年6月10日伊丽莎白-赫莉出生于英格兰汉普夏郡。父亲是一位军官,母亲是小学音乐教师。赫莉从小跟母亲学过钢琴和唱歌,儿时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舞蹈演员,并于12岁时她进入一所舞蹈学校接受芭蕾舞学习。16岁时赫莉开始为朋克摇滚乐队伴舞,她把自己打扮成标准的朋克青年,粉红色的头发,戴着鼻环,相当前卫。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兴趣便转向表演领域。进入伦敦影视中心学习舞蹈和戏剧表演,开始了职业演员的生涯。

伊丽莎白-赫莉21岁时参加了布鲁斯-贝利福德的影片《咏叹调》(“aria”)的拍摄,首次在银屏亮相。1986年在西班牙影片《风中划船》(“rowing with the wind”)中,她第一次认识了后来给她带来名声和伤心的男友休-格兰特。赫莉开始逐渐有了一些名气,但人们更多地把她称作“休-格兰特的女朋友”,赫莉多少有些心堵。1988年开始,赫莉在英国bbc电台的微型连续剧《christabel》中担纲主角,得到了广泛好评,成为英国电视剧的红星,出演过多部英国电视剧。

在英国本土有了些名气之后,赫莉开始进军好莱坞。她的首部好莱坞影片是1992年韦斯利-斯奈普斯的动作片《乘客57》(“passenger 57”),赫莉在片中扮演一个恐怖分子。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赫莉一直在试镜、选角,可没有令她满意的角色,于是她又返回了英国。

1994年伊丽莎白-赫莉与休-格兰特二人成立了simian电影制片公司,与美国城堡石娱乐公司合作制作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影片是医学惊险片《权力极限》(“extreme measures”),影片讨论了人与伦理的关系,阐述了人可不可以以科学进步的名义控制别人的意志和生命,该片的票房成绩不错。特别是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令赫莉感到乐趣无穷,她想要当一个真正的女制片人。

1995年夏天,伊丽莎白-赫莉为拍《危险之地》(“dangerous ground”),来到了非洲南部,就在影片紧张地拍摄时,她的男友休-格兰特在美国因招妓而被媒体曝光,丑闻传遍世界各地,她立刻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众多的闪光灯和摄影机镜头顿时把她搞得晕头转向。“那是一种死亡的体验”,感情上的打击、精神上的压力令她一度消沉。但赫莉没有因男友的丑闻而与之分手,被媒体赞为“宽容女孩”,她的这份“忠诚”赢得了不少人的好感。出人意料的是赫莉反而借助男友的丑闻出了名,在好莱坞迅速走红;而丑闻的中心人物休-格兰特也没有因此给他的事业带来负面影响,推出爱情浪漫故事片《诺丁山》后,东山再起,人气反而蒸蒸日上。在19制作了《权力极限》后,赫莉又参加了多部影片的拍摄。在影片《奥斯汀的力量》(“austin powers: international man of mystery”)中扮演维妮莎-肯辛顿,将真实生活中的美艳绝伦进行了完美的展现,这种性感迷人的形象塑造对她来说真是得心应手。这是她从影以来最成功的一部影片,赫莉也因此名利双收。

19,赫莉的演艺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她先后参加了3部风格迥异的影片演出,还出品了一部由休-格兰特主演的票房极佳的影片《蓝眼睛米奇》(“mickey blue eyes”)。她先在影片《埃德电视频道》(“ed tv”)中扮演一位深深吸引男主人公(马休-迈康纳西饰)的性感模特。接着在影片《奥斯汀的力量》的续集《王牌大贱谍》(“austin powers: the spy who shagged me”)中再次出演维妮莎一角。同年在《外星人报到》(“my favorite martian”)中扮演性感的女友。年simian电影制片公司推出其制作的第二部影片《蓝眼睛米奇》,该片由休-格兰特担纲主演,赫莉亲自监制,一发行便登上了美票房前10名,观众反映良好。这一年的成功,使她成为90年代以来在好莱坞发展最成功的欧洲演员之一,她的商业眼光和演艺天赋得到了界内人士的一致肯定。

赫莉的新片是《与魔交易》(“bedazzled”),这是一部浮士德式的影片,是根据1967年的同名影片改编而成,讲述的是一个把灵魂出卖给魔鬼以换取七个愿望的小伙子所经历的奇妙故事。赫莉在剧中扮演的就是那位身着红衣、外表艳丽而又性感邪恶的美艳魔鬼,片中她有多达二十套的性感美艳的造型,令人心不守魂。果然《与魔交易》在美国一上演,就以1300万美元的票房收入,排名第二,创下了赫莉电影事业的颠峰。英国人惊呼:“撒旦真的给了她什么权利?她也许真的变成了魔鬼”。

有了《与魔交易》叫好又叫座的成绩,伊丽莎白-赫莉的片约也如潮水般涌来,目前敲定她将与马修-派瑞主演新片《servicing sarah》,预计12月圣诞节过后就在洛杉矶开镜,片中赫莉将扮演一名想跟老公离婚的纽约太太,马修-派瑞则是帮她办离婚的律师。明年,赫莉的拍片计划也是排得满满的,将主演《double whammy》、《dawg》等。最近她又答应拍摄改编自美国电脑游戏的新片《no one lives forever》,将扮演60年代英国性感女间谍cate archer,赫莉将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惊喜。

伊丽莎白-赫莉的本行是演员,但自从1994年她同男友休-格兰特一起出席获得当年英国电影票房第一的影片《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的首映式后,她又受到时尚界的关注。在首映式上,休-格兰特温文尔雅,而伊丽莎白-赫莉则身穿裸露大胆的“范思哲”长裙显得美艳性感,两人的风采征服了所有的人,从此被誉为好莱坞的“金童玉女”。“范思哲”的这件长裙使赫莉的人生发生了转折,一夜走红。从此“范思哲”时装公司常常找她做模特儿,品牌加美貌使伊丽莎白-赫莉从无名小演员开始了超级名模之路,并迅速成为90年代最佳摄影模特,身影经常出现在报刊杂志上。1995年时尚界的老大“雅诗-兰黛”公司(estee lauder)决定聘用她担任该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她的脸、腿、胸部、眉毛等都成为昂贵的“雅诗-兰黛”的象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她。日前,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公司主席伦纳德-兰黛(leonard lauder)签署了一份新协议,同意继续让模特兼影星的伊丽莎白-赫莉作为该公司的形象代言人,并为此每年支付赫莉300万美元。但兰黛身边的人认为赫莉的某些行为太“低级”,越来越把自己装扮为性的象征,公开露面时穿的衣服越来越少,她为《谈话》(talk)杂志拍摄的与蛇共抚的照片几近全裸,实在有损公司的形象。但现在看来伦纳德-兰黛自有他自己的盘算。

作为模特、演员兼制片又具有魔鬼身材的伊丽莎白-赫莉近来有喜有忧,喜的是可能将与生产“ultimo”牌胸罩的苏格兰mjm国际公司,签订一份价值达420万美元的广告合同。如果合作成功,赫莉就将成为世界上身价最高的内衣模特。忧的是受到了同行--演员工会的制裁。事情是这样的,今年5月开始,美国演员工会(sag)为抗议广告商不合理薪酬而举行了长达5个月的罢工活动,成为电影史上最漫长的一次罢工行动。但在7月纽约市举行的罢工示威活动中,赫莉公然穿越这些举牌子示威的演员同业,去拍她所代言的“雅诗-兰黛”香水广告。从而激怒了演员工会,有的工会会员甚至威胁说要对她进行制裁,不准她再在美国拍电影。对此,她声称自己是英国演员,对美国演员工会罢工一事不是很清楚,还责怪了经纪人没有言明。事后尽管她多次公开道歉,并向演员工会支付了二万五千美元捐助工会的救援基金。但在随后不久的新片《与魔交易》首映式上,还是被罢工的演员骂为“工贼”,甚为难堪。12月初由工会的一个审查委员会在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听证会之后,确定赫莉需支付该工会10万美元的罚金。她说:“我尊重他们的决定,对于在此次罢工事件中受到伤害的人,我诚心地向他们道歉”。

伊丽莎白-赫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要她选世界上三位最帅的男人,她毫不犹豫地选休-格兰特、布兰登-弗雷泽和乔治-克鲁尼。今年5月,赫莉与休-格兰特正式宣布结束已持续了的情侣关系,由于两人合开的simian电影制片公司与华纳公司还有两年片约,两人目前仍保持着良好的工作关系。但就在8月份,二人在地中海渡假时的亲热镜头又被人偷拍曝光,不禁让人们对他俩到底保持着什么样的关系大起疑问。魔鬼般的女人,就是有魔鬼般的作法。

主要影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20《与魔交易》(“bedazzled”)

年《the weight of water》

1999年《外星人报到》(“my favorite martian”)

1999年《王牌大贱谍》(“austin powers: the spy who shagged me”)

1999年《埃德电视频道》(“ed tv”)

《永久的午夜》(“permanent midnight”)

19《奥斯汀的力量》(“austin powers: international man of mystery”)

年《危险之地》(“dangerous ground”)

年《萨姆森和黛利拉》(“samson and delilah”)

1995年《疯狗和英国人》(“mad dogs and englishmen”)

1995年《无耻之徒》(“shameless”)

1994年《极度混乱》(“beyond bedlam”)

1994年《夏普的敌人》(“sharpe is enemy”)

1992年《el largo invierno》

1992年《乘客57》(“passenger 57”)

1991年《death has a bad reputation》

1990年《der skipper》

1989年《act of will》

1989年《christabel, part 2》

1989年《christabel, part 1》

1989年《christabel》

1986年《风中划船》(“rowing with the wind”)

1986年《咏叹调》(“aria”)

篇2:凯瑟琳-赫本个人资料

凯瑟琳-赫本

姓名:凯瑟琳-赫本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5月12日-6月29日

出生地: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

国籍:美国

出生于一个富有而且思想开明的家庭的赫本从小就性格直爽、思想开放而且行为不拘泥于传统。她的穿着一向非常随意和休闲,经常穿很宽松的裤子和休闲上衣,而且大多将一头红发随便挽个发结弄在脑后。她仅结过一次婚,而且这段婚史仅维持了较短的时间,虽然她的名字曾经与霍华德-休斯和其他名人联系在一起,但她一生当中最爱的人只是斯宾塞-屈塞,他们两人合作演出了9部影片,而且一直到tracy于1967年去世两人都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赫本最早在百老汇剧场上演的《warrior is husband》一剧中扮演的角色使她吸引了电影公司rko的星探的注意,随后她就到了好莱坞寻求发展,并在1932年与john barrymore搭档拍摄了《a bill of divorcement》一片,当时的片酬是每周1500美元。这部电影公映之后,身材修长、明显受过良好的家教的赫本立即成为好莱坞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

赫本主演的第三部影片《惊才绝艳》就让她尝到了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喜悦滋味。随后,赫本更是一发不可收拾,相继主演了《小妇人》、《mary of scotland》、《stage door》以及《bringing up baby》等。

但这时一家连锁影院却将赫本和其他几名影星列入了“票房毒药”的清单上,结果赫本的银幕事业开始有些星光暗淡。但赫本并没有退缩,她在纽约主演了一部喜剧舞台剧《费城故事》,而且极受欢迎。于是赫本重返好莱坞,参加了1940年《费城故事》电影版的拍摄,与她搭档的包括詹姆斯-史都华和加利-格兰特。

很快,赫本再次成为好莱坞的明星,并随之主演了《keeper of the flame》、《without love》等一系列影片。赫本与屈塞搭档的第一部影片是1942年拍摄的《woman of the year》。一位影评人士将赫本与屈塞描述成“一匹受过良好训练的良种马和一匹杂交的驮马”,用来形容两人之间迥然不同的外表和气质。

屈塞一直没有与他的妻子离婚,他的妻子在屈塞去世后也随他而去,赫本虽然与屈塞关系密切,但她从未在公开场合谈论过两人的私人关系。赫本在1963年说:“屈塞是男人中的姣姣者,我有幸与他保持着的完美的关系,他就象一块磬石一样坚韧,给别人以保护,我从未对与他之间的关系感到后悔。”在另外一次接受采访时,赫本谈到了她和屈塞之间在拍电影时有着默契的配合,声称他们两人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他们代表了“最完美的美国夫妇的形象”。

赫本说:“理想的美国男人的形象肯定是屈塞那样的,他喜爱体育运动,外表强壮,头脑敏捷,我想我代表了理想中的美国女人的形象,即试图以柔克刚来征服tracy那样的男人,但却总是无法在与他的争斗中占到上风,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罗曼蒂克式的,也是美国观众想像中期待的那种关系。”

1951年之后,赫本开始在舞台剧和拍电影之间分配她的时间,她曾与伊丽莎白-泰勒和蒙哥马利-克里福特合演了《suddenly last summer》,与简-芳达合演了《金色池塘》,这部电影使得她和简-芳达同时获得了奥斯卡大奖。赫本还说服当时身体不是太好的屈塞与她合演了《猜猜谁来吃晚餐》一片,但屈塞在这部电影公映之前就去世了。

赫本是一个意志非常顽强的女性,虽然也曾受过批评和指责,但她在舞台上与在电影银幕上一样活跃。1976年在演出舞台剧《a matter of gravity》时她脚踝骨折,但却坚持坐着轮椅上台演出。赫本性格非常直率,1982年在波士顿演出舞台剧时,一位观众给她拍照被赫本赶出剧院,赫本说这么做是因为这位观众干扰了她的演出同时也影响了其他观众。

1982年下半年,赫本差一点儿在一次车祸中失去一只脚,她在医院里住了三个星期才保住了自己的脚。但到那一年年底时,她又精神焕发地出现在记者的摄像机镜头前,而且还参加了喜剧片《grace quigley》的拍摄。赫本说:“我不想在观众面前显示自己是一个弱小的女性,如果有一天我认为自己对大家都没有任何用处,我会找到合适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我这么说绝对不是危言耸听。”

即便是70多岁高龄时,赫本仍然充满了活力,在不拍片时她每天凌晨就起床,晚上7点准时睡觉,这样的生活节奏让她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晚年时的赫本还开始进行创作,她的第一本书使得她在77岁时成为一位畅销书作家,随后在1991年她又出版了自己的第二本书。

1994年,沃伦-比蒂说服并不情愿的赫本飞往洛杉矶在一部名为《爱情故事》的喜剧中扮演他的姨妈,随后赫本还演出了另外一部电影《一个圣诞节》。1999年,美国电影学院在进行的一项电影明星受欢迎度调查当中,赫本被选为最受欢迎的女演员。

赫本于1907年5月12日出生于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拥有5个兄弟姐妹,她的父亲托马斯-赫本是一位医生,年轻时的赫本上的完全是私立学校,毕业后她到一家位于巴尔的摩的股票公司工作。

1928年,21岁的赫本在纽约首次演出了《these days》,同年她与费城的社会名流ludlow ogden smith成婚。1934年赫本与smith离婚,她后来说:“我并不相信婚姻,婚姻并没有给我带来幸福和爱情。”

在谈及自己在事业上的成功时,赫本说:“我并非一开始就是一个穷女孩,所以我到纽约时并没有想过自己会到餐馆当女招待,我知道自己成功了,但我的成功是基于我有一个良好的出身,这决定了我就应该获得成功。”

晚年时的赫本身体健康状况不太好,各种疾病都找到了她,包括进行过髋部手术,另外她还患过与帕金森症类似的疾病。在1990年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赫本说:“我现在的身体正在慢慢衰退,我并不害怕到另外一个世界去,我不怕地狱,我也不期待着自己能够进入天堂。”

赫本说:“人的一生当中总会有受到别人爱戴的时候,我当然喜欢这种感觉,而且事实上,我一直在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这种爱。但说老实话,我是一个性格不太柔顺的人,这么多年来可能很多人都因此而受了我的气,也许这些人都在想我可能不会再活很久了,但我想,也许如果我真的死了,他们可能还会想念我。”

朋友mcfadden表示,根据赫本的遗瞩,她死后将不举行任何纪念活动,葬礼也将以私密形式进行。赫本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均建在,另外她还有13个侄女、侄子、外甥和外甥女。

美国东部时间29日下午二时五十分,曾经四次夺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大奖的好莱坞女演星凯瑟琳-赫本辞世,享年96岁。这一消息是由赫本的朋友辛西亚-麦克费登公布的。麦克费登表示,最近几年身体健康状况一直不佳的赫本完全是因为年龄的原因而去世的,她弥留之际很多家人都陪伴在身边。

麦克费登说:“这是一个令人难过的日子,但也是对赫本一生伟大成就的一个总结。”美国戏剧和制片商联盟的发言人则表示,为了纪念赫本,周二当地时间晚上8点,百老汇大街上将不亮灯。

在她60年的演艺生涯当中,赫本共获得了12项奥斯卡大奖提名,这一纪录直到20才由另一位知名的女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打破。赫本曾四次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次纪录至今无人能破。四部获奖影片分别是1933年的《惊才绝艳》、1967年的《猜猜谁来吃晚餐》、1968年的《冬狮》以及1981年的《金色池塘》。

尽管她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赫本始终认为自己应该可以扮演更多的角色。她曾经说:“我完全可以取得比现在多两倍的成功,我还没有发挥自己全部的潜力,这让我感到有些遗憾。”但赫本也表示:“生活也是很重要的,散步、收拾房间以及家人,这些都很重要。每个人都会经历出生、痛苦、快乐以及死亡这些阶段,作为演员,我比普通人多了很多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这已经让我很开心了。”

主要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年表

1994:love affair(风流韵事)

1990:tales of helpmann,the(赫本故事)

1987:hollywood the golden years:

the rko story

1984:george stevens:a filmmaker sjourney(乔治·斯蒂芬:一个制片人的生活历程)

1984:grace quigley(格瑞斯·奎格里)

1981:on golden pond(金色池塘)

1978:olly,olly,oxen free(欧利,欧利,自由的公牛)

1975:rooster cogburn(公鸡考格本)

1973:delicate balance,a(优雅的平衡)

1971:trojan women,the(特洛伊的女人)

1969:madwoman of chaillot,the(狂女查洛特)

1968:lion in winter,the(冬狮)

1967: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猜猜谁来赴晚宴)

1964:mgm's big parade of comedy(米高梅公司的喜剧电影回顾)

1962:long day's journeysintosnight(长夜旅行)

1959:suddenly,last summer(去年夏天)

1957:desk set(约柜)

1956:iron petticoat,the(铁娘子)

1956:rainmaker,the(造雨人)

1955:summertime(夏日时光)

1952:road to bali

1952:pat and mike(帕特和迈克)

1951:african queen,the(非洲皇后号)

1949:adam's rib(亚当的肋骨)

1948:state of the union(美利坚)

1947:song of love(爱之歌)

1947:sea of grass,the(草之海)

1946:undercurrent(暗流)

1945:without love(没有爱)

1944:dragon seed(龙种)

1943:stage door canteen(小卖部后门)

1942:keeper of the flame(跳动的火苗)

1942:woman of the year(而立之年的女人)

1941:women in defense(警戒的女人)

1940:philadelphia story,the(费城故事)

1938:holiday(假日)

1938:bringing up baby(育婴奇谭)

1937:quality street(特色街道)

1937:stage door(通往舞台之路)

1936:woman rebels,a

1936:mary of scotland(苏格兰的玛丽)

1936:sylvia scarlett(塞莉娅·斯卡利特)

1935:alice adams(爱丽丝·亚当)

1935:break of hearts(破碎的心)

1934:little minister,the(小头领)

1934:spitfire(烈性子)

1933:christopher strong

1933:little women(小妇人)

1933:morning glory(牵牛花)

1932:bill of divorcement,a(离婚清单)

以上1《冬狮》、5《牵牛花》、8《猜猜谁来赴晚宴》和10《金色池塘》使凯瑟琳·赫本赢得了四次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这个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篇3:奥黛丽.赫本个人资料

奥黛丽.赫本

姓名:奥黛丽.赫本

英文名:audrey hepburn

出生年月:1929年5月4日--1993年1月20日

身高:172cm

籍贯:比利时布鲁塞尔

成名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罗马假日》

奥黛丽.赫本1929年5月4日生于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父亲是一位银行家,母亲是苛兰的男爵夫人,当奥黛丽还是孩子时他们便离婚了。奥黛丽曾在伦敦的女子私立学校学习,但后来便与母亲回到了荷兰。这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纳粹军队的占领的日子里,奥黛丽患上了忧郁症和营养不良,奥黛丽那瘦削的身材便来源于此。 战后,奥黛丽到英国学习了芭蕾,并成为一名模特。此后她又成为一名演员,并来到百老汇演出。她在舞台剧上小有成就,于是好莱坞的制片人邀请她拍电影,她的第一部电影就是著名的《罗马假日》。在这部经典的电影里,奥黛丽扮演了美丽顽皮的安妮公主,这位在国事活动中开小差的公主,迷倒了世界各地的影迷,她在影片中俏丽的短发,风麾世界。她的表演如此出色,与她合作的大明星格里高利.派克在影片未公映前就预见到了她一定会成功。果然奥黛丽第一次拍片就拿了奥斯卡金像奖。从此奥黛丽成了五六十年代最走红的大明星。她主演的喜剧片轻松幽默,她的银幕形象美丽动人,深受观众喜爱。《蒂凡尼的早餐》、《窈窕淑女》、《龙凤配》(莎布琳娜)等都是电影史上经久不衰的著名影片。 晚年的奥黛丽积极参加人道主义活动,她曾是联合国派往非洲慰问灾民的亲善大使。

1989年她拍摄了她的最后一部电影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的《直到永远》,在片中她是下到凡间点化凡人的天使。

1993年一直受癌症折磨的奥黛丽离开了人间,这位被认为是女人与孩子的混合体的美丽女性始终是人们心中完美的明星,她的31部影片几乎都是经典之作,部部令人难忘。

生前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好莱坞部分)

1953《罗马假日》(roman holiday )

1954《龙凤配》(sabrina)

1956《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1957《甜妞儿》(funny face)

《黄昏之恋》(love in the afternoon)

《绿厦》(green mansions)

1959《修女传》(the nun`s story)

1960《恩怨情天》(the unforgiven)

1961《第凡内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2《孩子们的时刻》(the children`s hour)

1963《谜中谜》(charade)

1964《巴黎假期》(paris when it siaales)

《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6《偷龙转凤》(how to steal a million)

1967《丽人行》(two for the road)

《等到天黑》(wait until dark)

1976《罗宾与玛丽安》(robin and marian)

1979《血统》(bloodine)

1981《哄堂大笑》(they all laughed)

1989《直到永远》(always)

篇4:吴小莉个人资料

吴小莉

姓名:吴小莉

性别:女

英文名:sally wu

学力:台湾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

籍贯:浙江省新昌县

星座:处女座

血型:o型

身高:170公分

喜欢的颜色:粉绿、粉蓝、粉紫色

喜欢的衣服:简单大方能表现高挑的身材

喜欢的事:旅行、看电影、看书、听音乐

讨厌的事:早起

现任:香港凤凰卫视有限公司中文台主持人,节目统筹经理。

吴小莉在台湾华视担任新闻主播、记者兼主持人至今,已从事电视行业10个年头了。

小莉在1993年加盟卫视中文台,先后主持了多个风格迥异的节目,在东南亚华人观众中名气甚响。卫视中文台摇身变为凤凰卫视中文台后,吴小莉更见忙碌,综艺和经济节目都由她主持,并专访了后任香港行政长官的董建华。,香港回归的重头节目《柯受良飞越黄河》和《香港回归世纪报道--60小时播不停》的主持工作都是小莉负责。

凤凰卫视中文台节目大革新,吴小莉当然要负担重任,逢星期日晚的《小莉看时事》中,她凭着多年的新闻工作经验,以敏锐的触角、灵巧的头脑以及对两岸三地社会情态的深入认识,诚意为观众奉上一个全新风格的时事追击、深入报导的专题节目。节目选题以一周重大新闻和社会焦点为对象,挑选一个或两个主题深入追踪解密式报导,配以各方面有关的片断资料,从多角度去剖析事件真相,让大众对事件来龙去脉一目了然。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心疼父亲了,不只是因为我的长相、个性都很像他,更因为我没有弥补他没有儿子的遗憾。

我想,我是家中少数会耐心听父亲谈谈浙江老家,聊聊年轻时往事的人,虽然我的个性像男孩,也会和他辩论天下大事,但我终究不是男孩,永远无法和他有属于男人的men’stalk。

吴小莉曾在朱镕基当选为总理后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崭露风采,此后这位凤凰卫视当家花旦的举手投足备受关注。在她的自述中我们看到了她鲜为人知的童年故事。

一个风和日丽的秋日,一位中等身材、相貌英武的男士在台北和平医院的产房外来回踱步,口中喃喃地念着:“母女平安,母女平安!”忽然,“哇!”的一声,娃娃落地。如他所愿是个女孩,更重要的是母女平安。这个企求母女平安的男士就是我的父亲。

我是父亲的第五个女儿,我的姊姊的名字都是“莉”字辈,所以父母给我取名叫小莉。因为一直希望生个男孩的父亲终于认命,决定不再努力。谁知道5年后,他们不小心又为我添了个妹妹,只好取名莉莉。自此,家中再加上母亲一人,正好是“七仙女”,父亲美其名为女生宿舍“舍监”,实际上他却是家中的绝对少数。

至于,为什么说我是父亲唯一一次期待的女婴还有一段故事。在母亲怀我的时候,一向“重男轻女”的父亲,兴致勃勃地跑到台北著名的金龙寺抽签。第一签上面写着:“六甲生女”,父亲不服气,心想我已经有四个女儿了,怎么还是女儿呀。于是当下决定再试试手气,结果第二签上写着:“六甲生女,吉”,不会吧!父亲想再试试,可是第三签上清清楚楚地写明:“六甲生女,吉,生男,凶。”这一看,把父亲吓坏了,他立刻改变了生个男孩的愿望,从此每天祈祷着只要生个健康的女孩、母女平安就好。

这段故事是在我刚刚懂事的时候,父亲带着一家大小到寺中还愿时才告诉我的。从此,我的头上像戴上了光环一般骄傲无比。再长大一些,我知道父亲想要男孩,不是因为不喜欢我们这群娘子军,而是因为他只身到台湾,艰苦奋斗了一辈子,希望能在台湾传宗接代。我当时立刻拍胸脯说:“不怕,爹地,长大后,我也找个姓吴的老公,这样,我的小孩也姓吴啦,别人分不清楚是他的吴还是我的吴!”虽然是童言童语,但却使父亲乐了半晌。

父亲与女儿们

尽管父亲期盼着有个儿子,可是他从来没有对女儿成群抱怨过。相反,父亲在工作中严谨、古板,不轻易流露感情的个性,则在我们这群没大没小的女孩子们的捣蛋下被破坏无遗。

父亲眉宇间流露出的英武之气总是给人威严的第一印象。记得小时候,来家中作客的小朋友总被父亲粗眉大眼、似乎不苟言笑的外貌给震住,毕恭毕敬地听父亲训话后,再转头偷偷问我们:“你爸爸是不是说……”哈,其实父亲难改的浙江话,不是人人听得懂的,再加上父亲威严的外表,不使初访者更加紧张,才怪。

但是对于我们来说,父亲根本不可怕。

“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这是父亲儿时最常拿来教训我们的话。原因是家中女孩多,一群女孩子在家中,就不甚“规矩”了。

夏天,台北天气热,姊妹们常是一件长衫套头穿下后,就别无“长物”,我们轻松自若地在家中走来走去,倒是保守的父亲,坐立难安,看着“衣冠不全”的女儿们直呼:“没有规矩!没有规矩!”

夏天到我家拜访,只要父亲在,应声开门的一定是他,因为门铃一响,但见家中一群女孩子往房间里逃窜,穿外裤,披外套,整装去也,只有永远穿戴整齐的父亲可以从容地立即会见客人。

原本对父亲的“大惊小怪”并不在意,因为从小如此。一直到我长大后,和初中老师聊天时,才知道在我的儿时,父亲受了多大的“委屈”。初中老师家中几乎都是男孩,他向我抱怨说,新嫂子入门后,在家中极不自由,因为一向在家中袒胸露背惯了的兄弟们,即使天气再热,都不能再“坦诚相见”了。我这才恍然大悟,当家中姊妹个个贪图舒服,不肯穿着整齐时,父亲为什么永远衣冠端正。

父亲的苦肉计

随着女儿们长大和家中环境的好转,父亲脸上刚毅的线条,逐渐软化,幽默感也不时流露。

进入青春期,姊妹们各个说要减肥,只肯吃菜,拒绝吃饭,这对早年当兵,习惯每餐必须吃到米饭才算吃饱的父亲,简直是“大不赦”的罪过。

看着我们刚添上米饭,就“几可见底”的饭碗,他不再责怪我们,而是解嘲地说:“哎呀!你们吃这么‘多呀!’我都要养不起你们了!”

吴家有女初长成后,父亲担忧的不只是我们减肥、饿肚子会伤了身体,他更担心我们的未来。父亲知道长大的我们再也不会相信灰姑娘的故事了——如果午夜12点钟声响起前不赶回家,一切会变回原形。于是聪明的父亲开始使用“苦肉计”:每晚10点半过后,他就在家门口等我们。明着说是怕楼梯间太暗,单身女孩上楼危险。真正的目的却是希望我们早些回家,顺便看看有没有男孩子送我们回家。我们了解父亲的苦衷,于是到了晚上10点半,吴家门口就会出现这样的景象:朋友送我回家的车刚刚停妥,就看见家门前又停了一部车,四姊也赶在这时到家,接着后方又有一部车驶近,想来是妹妹回来了。

这个苦肉计,父亲一直用到了放心地把女儿们交到另一名男士手中为止。

儿时的“吴氏童话”

长大后,常常会听到友人客气地说:“喔!你是浙江人,难怪,浙江出美女!”而我总把这些话归功于父亲。

父亲和浙江老家,对儿时的我来说都充满着神话色彩。小时候,我最爱听父亲兴致勃勃地讲起他在家乡教书的故事,听他讲如何拉着已出家做尼姑的姑婆的手,送她最后一程,再勇敢地通知其他亲人姑婆去世的消息。

正是长期受父亲口音的熏陶,我现在闯荡大江南北,什么江西、湖北、四川口音,基本都难不倒我。

儿时对父亲的崇仰不仅有他那些神话般的往事,还有他的“土法”治疗术。

记得有一次,我眼睛上长了针眼,就对父亲叫道:“爸爸,我长针眼了!”父亲二话不说,拿起条红线就往我手上绑:“来!我帮你治!”只见父亲煞有其事地检查一下,是哪一只眼睛发炎。如果是右眼,就在左手食指上绑上红线。一面绑,一面做出将眼中小肿脓摘下来的动作,嘴里一面念念有词,大意是“把针眼摘下来,绑在红绳中,打个死结,结死它”,每到这个时候,我总是屏住呼吸,深怕打扰父亲施展“魔法”。不知是否真的有效,总之,两三天后,针眼的确消失了。

父亲还是“口水治疗法”的忠实信奉者。

每当妹妹哭着说:“爸爸,我被蚊子咬了!”时,父亲就立刻用唾液涂在被叮咬处,妹妹就不再因为被咬得发痒而乱抓伤口。

但是,等我们长大了,开始信仰科学疗法,就不再找父亲“土法炼钢”了,因为嫌唾液不卫生,对“红线疗法”也找不出理论依据。

直到有一次,我在香港,因为长期戴隐形眼镜,眼睛发炎,长起了“针眼”,曾下乡做过“行脚大夫”的北京同事,热心地说:“你试试在你的手指上绑上线吧!”

多么熟悉的一段话,时光仿佛倒转至儿时,我哭丧着脸,要父亲对我的“针眼”施咒语的日子。我惊讶地反问:“真的有效吗?”

同事一本正经地说:“这是‘本草纲目’上记载的,叫‘指经扬目’,就是手指上的这些筋穴可以清眼扬目,所以要绑得稍为紧些,刺激到这些经穴。”

我的天呀,儿时对父亲的崇仰之心,又重拾了回来,虽然不一定要有红线,不一定要念咒语,但它真的是有凭有据,只是流传下来,父亲可能也不知道它真正的原理,倒是他添加用来哄小孩的“魔咒”,成为我儿时的“吴氏童话”。

父亲圆了带带小男孩的心愿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心疼父亲了,不只是因为我的长相、个性都很像他,更因为我没有弥补他没有儿子的遗憾。

父亲有一段时间喜欢集邮,我刚好在台湾跑新闻时,和台湾邮政总局熟稔,每逢新邮票发行,我总有好几套纪念品,什么大全张、小全张、首日封,一应俱全,不懂得整理邮票的我,一股脑全移交给父亲,他也乐得为自己的集邮品添新货。

一次我回台湾休假,父女俩促膝聊天,他搬出过去的集邮品,如数家珍地告诉我:“这是十二生肖纪念邮票!”“那是你带回来的环保邮票……”合起集邮本,他说:“将来这些都留给你的孩子,我先帮你保管着!”

我想,我是家中少数会耐心听父亲谈谈浙江老家,聊聊年轻时往事的人,虽然我的个性像男孩,也会和他辩论天下大事,但我终究不是男孩,永远无法和他有属于男人的men’stalk。那次出差,我顺便回了趟台北,少见地看到父亲赤着膊高呼:“热!”我哈哈大笑:忍耐了50年,他终于“自由”了。

随着小妹出嫁,我远住香港,家中又出现了“男女平等”的机会。白天,四姊的一双儿女是家中访客,父亲负责带小外甥,母亲陪外甥女,彼此“势均力敌”。已退休在家的父亲,对小外甥只愿腻着他,感觉颇为得意。小外甥不肯上幼稚园,父亲就拿着份报纸,陪他到学校,“伴公子念书”。午睡时间到了,小外甥嚷嚷着要外公陪着睡,父亲也就名正言顺地告诉母亲:“我睡午觉去了!”看来,父亲终于如愿以偿地圆了带带小男孩的心愿。(吴小莉)

故事跟帖:

亲情如花

一个乖巧的女儿与父亲之间的各种趣事,其实也曾经发生在如我之类的普通父女之间。在我读初中的时候,某一次到俱乐部看电影,散场了,穿过黑夜要走一段路回家,那是70年代末,我已是一个14岁的大姑娘了,父亲突然牵了我的手,我万分地不好意思,一个大姑娘还被父亲牵着,又在那还不甚开放的年代,即使是父女,一种正常不过的亲昵关爱都要背着别人。我生怕父亲牵我手这事“正好”被同学看见,到班上乱说一气什么的,因而想从父亲的大手里抽出自己的小手来,然而父亲紧攥着我,说了一句:黑灯瞎火的,你眼睛又近视,崴着脚怎么上学?

现在父亲是古稀老者,且有老年痴呆症的种种症状,像个小孩时时要我哄他高兴。周末回家我总要陪父亲散步,现在是我牵他,不,是挽着他的臂弯。

读一个名人的亲情故事,我们或许只是验证了美好的亲情在所有的人之间都存在,它永远在记忆深处,它或许只是忘了浇水的老根,它不会死去,活着,当我们的记忆再次浇灌它时,它就开花了。(半夏)

女儿为什么不能期待

记得上中学时,我们班上有个女生叫王招弟,她上面有三个姐姐,依次叫“盼弟”、“拉弟”、“要弟”,下面有个妹妹叫“领弟”,姐妹五人被称做“五朵金花”。我见过她们年近半百的母亲,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我奇怪她家里挤得连落脚的地方都快没有了,干吗还要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招弟悄悄告诉我:“我妈早就不想生了,是我爸觉得没儿子传宗接代不甘心。”我当时想:这个女人好可怜,若嫁给个自私的男人,弄不好会被他当作“生育机器”。

尽管吴小莉的父亲从未对女儿成群抱怨过,但他一直期盼着有个儿子,直到晚年带上了外孙,才感到一些安慰。“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当然不止招弟和小莉的父亲才有,即使现在,每年仍有一些女婴仅仅因为自己的性别就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利。女孩为什么不被期待?只因为下一代无法继承她的姓?还是因为女性在社会中仍处于弱势地位?男女平等,任重道远,女同胞应该先从保护自己的身体做起——别做他的“生育机器”。(滴答)

也谈父爱

吴小莉笔下的父亲形象无疑是非常感人的,可是,由于她于我的生活相差太远的缘故,我读起来时却觉得远没有读“80后写手”李傻傻写的《火光》来得震撼。在文章中,这个原名叫蒲荔子的男孩写道:“出外打工多日的父亲在树下突然抱了我一下,我的眼泪差点儿就掉下来了。”

我和李傻傻一样,都是农村孩子。农村孩子的父亲不会如小莉父亲那样细细地揣摩子女的想法。父亲由于家庭负担重,对子女是没多少客气的,教育子女的方式常常是扯过来暴揍一顿,更别说为了儿女自己使用“苦肉计”了。也许真得像贾平凹说的那样吧,“富人常常温柔,穷人容易残忍。”所以父亲极其偶尔的一个爱抚动作,就会牵动得我的鼻子酸起来。

在过去,我总是不厌其烦地控诉父亲的暴力和不理解,为了离开他,我一个人从广东跑到北京来闯荡。可是,当我开始了自己的人生,看过了形形色色的人们的脸孔,经历了生活的粗粝之后,才真正理解了父亲的困苦和不易,以及对我的付出和无私,而我又为父亲做了什么?(赖沛才)

家庭教育也需要父亲参与

人们常常认为,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其实父亲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美国心理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有65%的女儿在成年后会按照父亲的模式选择男友以及丈夫。难怪刘仪伟在一次综艺节目里问一位嘉宾:为什么大部分女名人在公众场合都喜欢提起自己的父亲?

周国平说,父亲用特有的爱与女儿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就像吴小莉的父亲一样,他只身来到台湾,想必未能给小莉的出道打下多大的江山,但是吴小莉却在自述中说,自己的成功离不开来自父亲的精神财富。

父母的坚毅、勇敢、独立、自信、果断会在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方面发挥作用。心理学家就发现,父母的品质会直接影响到孩子青春期的提前或滞后。

在很多家庭里,父亲把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了母亲,以为教育子女都是女人的事,自己只要挣钱养家就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其实不然,在教育子女的责任上,父爱是不能缺少的。

篇5:凯特·赫德森个人资料

凯特·赫德森

姓名:凯特·赫德森kate hudson

本名:kate garry hudson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9年4月19日

出生地:美国洛杉矶

职业:演员

宗教:犹太教

母亲:戈尔迪·霍恩goldie hawn

父亲:比尔·哈德森bill hudson

在前不久结束的美国第58届金球奖上,当凯特·哈德森从汤姆·克鲁斯手中接过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杯时,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俨然一副自信得意、阳光女孩的模样。确实,凯特有理由骄傲,她出道三年不到,总共也没拍几部电影,就实现了众多好莱坞明星一生所追求的梦想,不愧为好莱坞“最具明星潜质的女演员”。

凯特·哈德森1979年4月19日出生于美国洛杉矶的一个演艺世家,母亲是好莱坞著名的搞笑天后戈尔迪·霍恩(goldie hawn),父亲是音乐家兼导演比尔·哈德森,凯特是他们的第二个孩子。1980年,在凯特出生后的几个月,这个家庭就破裂了。凯特从此便在她母亲的关爱下长大。1983年,好莱坞动作明星库尔特·拉塞尔(kurt russell)加入了她们的家庭,与她们母女俩在一起生活了。凯特儿时的梦想是当一个歌手或舞蹈家,当她从戏剧学校毕业后,并未进大学深造,而是象许多美国女孩一样把目光投向了“梦开始的地方”——好莱坞。

凯特与母亲戈尔迪·霍恩不仅容貌相似,就连在银幕上那充满活力的演技也如出一辙。在凯特早期的演艺经历中,都带有她母亲的影子。但迷人的凯特并不仅仅是她母亲的简单翻版,她在寻找自己的表演方式,想超越她那位给人留下了美好回忆的母亲。

凯特的第一部电影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是的剧情喜剧片《沙漠蓝调》,她在剧中扮演一位好莱坞新秀,自恃清高,但却陷入了困境。青春亮丽的形象使她获得了不少好评,甚至连此片的导演摩根·j·弗里曼(morgan j. freeman)也对这位新秀的表演赞赏有加。

凯特参加了黑色喜剧《爱情万人迷》的拍摄,此片是描写80年代除夕之夜,单身男女感情的期待与思索。凯特扮演一名花花公子的女友——美丽的仙蒂,演来娇柔迷人,亮丽的扮相令她脱颖而出,首次引起了好莱坞的关注,该片虽有本·阿弗莱克、克里斯蒂娜·里奇等众多影星加盟,但多位影评人却点名表扬凯特,称“凯特的演出是这部电影中唯一抢眼的地方”。从此,凯特正式跨入了好莱坞的大门,片约不断。

,凯特先是参加了戴维斯·古根海姆(davis guggenheim)执导的处女作——悬疑片《流言蜚语》的拍摄,扮演剧中“流言”的主角,一位受伤害的富家女大学生内奥米,与偶像明星乔舒亚·杰克逊(joshua jackson)大演对手戏,迷人的魅力和对角色的准确把握又一次为她迎来了喝彩。

紧接着,受导演卡梅伦·克罗(cameron crowe)之邀,凯特出演其自编自导的半自传式音乐艺术片《成名之路》。这是一部描述70年代一名音乐发烧少年威廉(卡梅伦的化身)与当时一支著名摇滚乐队的故事。此片充满着青春情怀与怀旧情绪,生动地再现了美国的摇滚文化而引起巨大反响,成为了评论界的宠儿,也赢得了许多观众的青睐,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在第58届金球奖上荣获最佳音乐/喜剧片奖,凯特也因在片中扮演甜美迷人的“乐队助理”潘妮一角,而荣获了最佳女配角奖。

其实凯特原本在剧中被安排饰演男主角威廉的姐姐爱妮塔,但在影片即将开拍之际,其中一位女演员临时退出,导演卡梅伦·克罗慧眼独具力邀凯特接任潘妮一角。凯特的表现果然未让恩师卡梅伦·克罗失望,她全心投入《成名之路》的拍摄工作,并以精彩的演出得到众多演员奖项的殊荣,包括今年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并因此入围奥斯卡和其他四位前辈们一同角逐今年最佳女配角宝座。一般预测,凯特将是得奖最热门的人选。

今年尚不满22岁的凯特为何能轻松赢得别人努力多年才能取得的成功?除了年轻甜美的外形和出身演艺世家的优越条件外,与生俱来的明星气质、遗传自母亲的演艺细胞和不可缺少的运气也是凯特事业一帆风顺的原因。在凯特性感迷人的外表下,骨子里却同时蕴涵自信而又脆弱的特质,与自然流露的甜美气息一起交织成极具感染力的独特魅力,在不知不觉间就把人轻易俘获。作为新生代美女的代表,凯特跃入好莱坞a级明星的日子已指日可待。与此同时,凯特却表现出超常的冷静与成熟,她说:“我还不够成熟,只不过是个小孩子,但我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并且如何去做。”

生活中的凯特虽然青春亮丽,但并不着意修饰自己,对好莱坞的帅哥们也似乎不感兴趣。20的最后一夜,她嫁给了美国南方摇滚乐队“黑乌鸦”(the black crowes)的主唱克里斯·罗宾森(chris robinson)。摇滚歌手克瑞斯·罗宾森平时沉缅于酒精与毒品,34岁的他,高高的个子、瘦瘦的身材,并且离过婚,居无定所,在常人的眼中是如此的不起眼,但凯特对他却是宠爱有加。许多朋友对凯特的这段婚姻不可理解,但凯特却说:“爱只不过是一种心动的感觉,我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

《飞跃河流》、《沙漠蓝调》、《爱情万人迷》、《关于亚当》、《流言蜚语》、《成名之路》、《甜心医生》、《四根羽毛》等

篇6:海儿-贝莉个人资料

海儿-贝莉

姓名:海儿-贝莉

英文名:halle berry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8年8月14日

出生地: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

婚姻状况:已婚

海儿-贝莉1968年8月14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她名字来源于克利夫兰的海儿大厦(halle building),这个大厦以前曾是海儿兄弟百货店(halle brothers department store)。海儿的父亲杰罗姆-贝莉(jerome berry)以前是一家医院的护工,是非洲裔美国人。母亲朱迪思-贝莉(judith berry)是一位退休的精神病医院护士,高加索人。她的姐姐海蒂(heidi)已婚,育有2个孩子。海儿4岁时父母离异,她后来一直跟随母亲生活。高中时海儿就是学校里的活跃分子,高中毕业后在克里夫兰的凯霍加福尔斯社区学院就读。

与众多明星一样,海儿-贝莉的演艺之路起自选美和模特。1985年海儿代表俄亥俄州参加全美20岁以下小姐竞选,并被选为全美青少年小姐,1986年参加美国小姐选美竞选,当选为“俄亥俄小姐”和“美国小姐”。随后这位青春气十足的少女偶像,开始走上了模特之路。80年代后期海儿与卡梅隆-迪娅兹(cameron diaz)、查莉兹-塞隆(charlize theron)一样从成功的模特职业转向影视业发展,凭着美丽这块敲门砖顺利跨入了好莱坞,她接下来要走的只是一步步成为银幕的宠儿。

1989年,海儿在美国国家广播公司电视喜剧影集《living dolls》中首次出演了一个小角色埃米莉。1991年,她拍摄了个人的第一部电影,在斯派克-李(spike lee)执导的剧情片《热带丛林》(“jungle fever”)中扮演维维安,与老牌黑人影星塞缪尔-l-杰克逊(samuel l. jackson)配戏,并有上好表现,表明她不仅能做好模特职业外,还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同年,她首次担纲主演,在浪漫喜剧片《strictly business》中担任女主角,后又参加了布鲁斯-威利斯(bruce willis)主演的影片《最后的童子军》(“the last boy scout”)的拍摄,扮演戴蒙-韦恩斯(damon wayans)的那个跳脱衣舞的女朋友科瑞。1992年,她又在雷金纳德-哈德林(reginald hudlin)执导影片的《偷心情圣》(“boomerang”)中扮演一个年轻的职业女性安吉拉,因疯狂地爱上了男主角埃迪-墨菲(eddie murphy)而受到广为注意。

1993年,海儿在家庭剧《头号公敌》(“father hood”)中扮演一个敬业的女记者,在片中她整天跟着帕特里克-斯威兹(patrick swayze)的身后转。1994年,在《石头城乐园》(“the flintstones”)中扮演一个性感的女秘书莎伦-斯通,1995年在《失踪的艾赛亚》(“losing isaiah”)中则又扮演一个改过自新的瘾君子,试图找回她对孩子的监护权。同时,她还参加了其它一些影片的拍摄,但是反应一般。

,海儿-贝莉应邀参加了斯图亚特-布莱德(stuart baird)导演的军事动作片《最高危机》(“executive decision”)的拍摄,她与库尔特-罗素(kurt russell)以及在好莱坞有“杀不死的硬汉”之称的斯蒂芬-西格尔(steven seagal)联袂出演,在剧中扮演美丽勇敢的空中小姐吉恩,给人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此片在全球获得了巨大的票房收入,海儿也因此确立了在好莱坞的地位。

这之后,海儿竞令人不可思义推掉了《生死时速》(“speed”)的女主角,而转战小银幕发展。现在想来,可能是当时海儿与前夫大卫-贾斯蒂斯(david justice)的关系正处在微妙期,她在有意躲避什么。这段时间,她继在斯派克-李那部令人失望的《6号应召女郎》(“girl6”)中成功地脱颖而出之后,又打破了肤色的障碍在艾米-霍尔顿-琼斯(amy holden jones)执导的《魔鬼交易》(“the rich man is wife”)一片中扮演年老富有的克里斯托弗-麦克唐纳(christopher macdonald)不幸的妻子,她因克里斯托弗-麦克唐纳被杀案而被人陷害。她在剧中鲜明的个性和真情把握,使她获得好评。

19,海儿又与沃伦-比蒂(warren beatty)在政治喜剧片《选举追击令》(“bulworth”)中大演对手戏,一举成名,当年海儿又一次被评为“年度50位最美丽的女人”。19主演了美国著名有线电影频道(hbo)的自制电影《红颜血泪》(“introducing dorothy dandridge”),此片描述了美国第一位获得奥斯卡奖提名的黑人女星多萝西-丹德里奇一生奋斗的故事,海儿扮演的多萝西-丹德里奇真情感人,再现了当年受人爱戴的黑人女星。此片使她连获第57届金球奖与第52届艾美奖电视影片类最佳女主角奖,并与著名黑人影星丹泽尔-华盛顿(denzel washington)分享了美国“有色人种权益促进会”颁发的“99之星”。

年,海儿参加了布赖恩-辛格(bryan singer)执导的科幻票房大作《x-战警》(“x-men”)的拍摄,在剧中扮演x战警的副队长、具有控制气候能力的暴风女神----一个开罗孤儿奥罗罗,黑肤匀称的身材配以一头银白的长发,发功时双眼也变成了白色,绝酷!此片讲述一群具有特异功能的遗传变异人,在x教授(帕特里克-斯图尔特饰,patrick stewart)的带领下,成立了保护人类与地球的“x战警小组”。不料,金钢狼(休-杰克曼饰,hugh jackman)与万磁王(伊安-麦克莱恩饰,ian mckellen)的出现,使人类对变异人的恐惧弥漫于地球的每一个角落,x战警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危机中,开始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战斗。这部暑期强档大片是根据斯坦-李(stan lee)创作于60年代的全球漫画史上最畅销的漫画故事改编而成,上映后即风靡全球,大受各地《x战警》漫画迷的喜爱,创造了票房神话,以1亿5700万美元,成为全美十大卖座片第六名,海儿也再创演艺事业新高峰。

,海儿-贝莉的新片是多米尼克-西纳(dominic sena)执导的网络动作片《剑鱼》(“swordfish”),讲述了一个间谍诱惑超级黑客利用网络盗窃90亿政府基金的故事。海儿在剧中扮演前政府间谍约翰-特拉沃塔(john travolta)的漂亮秘书金杰(ginger),是这起阴谋的帮凶,她赋予了角色的最佳发挥,并和超级黑客----《x-战警》的搭挡----澳大利亚影星休-杰克曼(hugh jackman)有着抢眼的性感场面,上映首周就夺得票房排行榜第一。今年5月2日,海儿-贝莉第5次被评为“年度50位最美丽的女人”。

海儿-贝莉对生活有着认真的态度,简朴,热衷公益活动。作为曾是风光无限的模特和著名的露华浓(revlon)化妆品的代言人,海儿对自我有着清醒的认知:“我已经不演那些总担心自己是否看起来美丽的角色了,因为时刻想着自己是否漂亮的压力太大了。摆脱模特那种炫耀美丽的形象真是太重要了。虽然有些人认为我永远都只是个模特,不值得做个女演员,但有些人却接受了我。我不再为别人怎么看我而烦恼了”。

海儿拥有号称“好莱坞出价最高的胸部”,但她的爱情生活并不是很顺。1993年1月,海儿与亚特兰大勇士队(atlanta braves)职业棒球运动员大卫-贾斯蒂斯结婚,但四年后两人因不合终于离婚。海儿一度陷入极端沮丧中,去年2月间,心不在焉的她甚至驾车将另一车主撞伤后擅自离开,备受公众批评,被对方告上法庭,处以一万美元的罚金并付出了头缝20针的代价。但好人一生平安,年8月14日,海儿-贝莉与节奏蓝调(r&b)音乐人埃里克-贝尼特(eric benet)订婚,今年1月,两人在洛杉矶的一个秘密结婚典礼上互许终身,婚礼非常低调,符合海儿的性格。

电影:

《巴尔沃斯》

《介绍多萝西-丹德里奇》

《x战警》(x-men)

《剑鱼行动》(swordfish)

篇7:裘莉·安德鲁丝个人资料

音乐之声(节选)教学设计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其剧情梗概是:在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喜爱歌唱的姑娘玛丽亚,由修道院院长派去给海军上校冯·特拉普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特拉普上校失去了妻子,他像统领军队一样严格死板地管理孩子们,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玛丽亚来了以后,给孩子带来温暖,带来欢乐,带来歌声,受到孩子们的爱戴,也改变了上校的沉闷心境。玛丽亚与上校结婚,全家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德国军方胁迫上校接受任命,为他们服务。上校一家在音乐会上演唱歌曲,表达他们对祖国的热爱,并激起全场人们的爱国之情。在音乐会尚未散场之际,全家摆脱了监视,开车驶往国外,逃离了德国军方的魔爪。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

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写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她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庄重的宗教礼仪时,跑到野外放声歌唱、忘情游玩,后来猛然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于是匆忙赶回修道院。而在同时,修道院里正乱作一团,嬷嬷们在到处寻找玛丽亚,院长就玛丽亚当修女的资格问题征询意见,众嬷嬷议论纷纷,她们都十分喜爱玛丽亚,但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回到了修道院时,众嬷嬷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课文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却十分生动和相当完整地刻画了玛丽亚的性格,完成了剧本开篇对女主人公的介绍,为剧情的展开做了充实的铺垫。继课文的节选部分之后的剧情是:修道院院长介绍玛丽亚给冯·特拉普上校的七个孩子当家庭教师,她离开修道院,开始新的生活。

课文分为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在第一个场景中,以富有奥地利特色的地方风光的描写起始,由远而近,层次渐进,向人们展现了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漫山遍野的挺拔的松树,声声啼唱的云雀,高高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斑斑点点的残雪,阵阵呼啸的山风,乐声回响的旷野;山麓下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鳞次栉比的房屋,座落在绿树浓阴中的庄严肃穆的修道院,以及山坡上的草地、小树林和小溪。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致中,让主人公渐次“亮相”:推出玛丽亚活跃的身影,响起玛丽亚动人的歌声,呈现玛丽亚细部的动作、表情。使人们在剧本中初识女主人公玛丽亚,就感受到她生动鲜明的形象。

在这一场景中,开头的环境描写,作为主人公出现和活动的背景,与玛丽亚的纵情歌唱相映衬,情景交融,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玛丽亚的歌唱具有很强的抒情性,不仅表现了她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而且展露了她丰富的情感、美好的心灵,内在地揭示了她活泼自由的天性;玛丽亚“远眺群山,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这两段动作性、跳跃性极强的描写,则表现了她活泼自由的性格。

第二个场景,着重以院长和众嬷嬷的对话与对唱,道出她们眼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并简练地描写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景,使人更深入、更真切地感受到玛丽亚的个性。院长与众嬷嬷在议论中历数玛丽亚种种异乎寻常的举动:她缺席每日必做的功课;她喜欢牲口;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她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她上教堂不准时,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就是吃饭挺准时;她爱唠叨,叫人难捉摸;她总是坐不住,听不进别人的话。这一切,使人感到她是那么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嬷嬷们都十分喜爱她,是因为她纯真快乐的天性,她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来快乐,是她给循规蹈矩、死气沉沉的修道院带来生气,总叫嬷嬷们“笑哈哈”;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则是因为她不同寻常的举止和个性,与修道院的环境和教规形成强烈的反差,极不协调。课文临近结尾,描写玛丽亚突然闯进来时的一连串匆忙、快捷的动作,以及在众修女注视下她的举止变化,虽然短短数语,却是颇能显示玛丽亚个性的生动文笔。

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

二、问题研究

1.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

第一个场景描写玛丽亚在野外歌唱的情形,其中歌词的内容着重展示了她的内心感情和精神世界;第一、二个场景中都有对玛丽亚的动作、表情的描写,则从外在形象上展现了她的性格。第二个场景中描写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着重于玛丽亚的日常行为举止,由她们口中道出玛丽亚的种种表现,以及她们对她的看法、态度,从她们的眼中映现出玛丽亚的形象。

课文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侧面描写很见艺术功力: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2.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音乐故事片是以音乐为重要表演形式的故事片,它在欧美以及其他一些地区和国家,早已是一种相当成熟的电影艺术类型。《音乐之声》被誉为“新风格”音乐故事片的杰作。在这部影片中,音乐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演形式和剧情发展的重要表现手段,并与女主人公的生活、命运紧紧相连。影片中有独唱、合唱、对唱等大量的演唱,以及载歌载舞的表演,具有活泼欢快的情调。《铃儿响丁当》《朵、来、米》《再见》以及主题歌《音乐之声》等歌曲,优美动听,脍炙人口,其中有的已经成为经典歌曲,深受人们喜爱,在世界广泛流传。这部影片的巨大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其音乐的艺术感染力。

课文作为电影剧本的节选,其中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则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而后者突出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

练习说明

一、众修女七嘴八舌评说玛丽亚,概括一下大家的意见,说说在众人眼中玛丽亚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题旨在理解众嬷嬷对玛丽亚的态度和评价,把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

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是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的,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二、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你也试着用一两个比喻去形容一下玛丽亚。

本题旨在理解比喻句的比喻义,并运用比喻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修道院院长的原唱词是:“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意思是说拿玛丽亚毫无办法,这就如同人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生动而恰当地表现了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以及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此外,课文中还有两句唱词:“玛格丽塔(唱):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众修女(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意思相同。

三、阅读影视剧本要注意体会它的画面感。你觉得画面感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本题旨在体会影视剧本具有画面感的艺术特点。

画面感,是影视剧本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基本特点。影视作为视觉艺术,是由画面构成的。与之相应,影视剧本除了人物语言描写之外,主要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动作、表情描写,来刻画人物和表现事件,使之能转化为影视中实际的视觉形象或读者头脑中想像的视觉形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影视剧本的画面感。因此,影视剧本注重可以转为视觉形象的描绘性语言,而较少使用不能转化为视觉形象的叙述性语言和心理描写。课文中对玛丽亚在野外放声歌唱时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玛丽亚和众嬷嬷的动作、表情描写,都具有生动的画面感。

四、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注意观察,写一段话描写这个人。

本题旨在训练学生日常生活中对人的观察能力,以及人物描写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建议

一、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

二、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像,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

三、可以观看《音乐之声》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内容,并体会影视剧本的特点。

有关资料

一、《音乐之声》拾零

《音乐之声》是根据百老汇一出上演四年而盛况不衰的歌舞剧改编的。该剧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在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这个故事曾被摄成德国影片《菩提树》。1960年“二十世纪福斯公司”以一百万美元购得歌舞剧的改拍权,但附带一个条件:在百老汇未结束演出之前,影片不得上映。拍摄工作从1963年开始,起先由威廉·惠勘执导,后来则由制片人罗伯特·怀斯兼导演。

影片是在萨尔茨堡市内及周围的山区、平原拍摄的,耗资一千万美元。当时招致了一些非议,但很快就被大加赞扬。影片上映后,单在北美,头十个月就收入二千万美元,首创最高的票房价值。影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奖。两年内放映收入剧增至四千二百五十万美元,超过《飘》。许多观众,多半是妇女,连看十余次。到1971年,《音乐之声》仍然脍炙人口,在美国历年来票房收入最多的影片中占第三位。

(安可编译《〈音乐之声〉拾零》,选自《外国电影丛刊》,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

电影《音乐之声》是一个真实人家的经历,可是真实的鸿·特拉普一家人在此之后到哪里去了呢?1938年,这家人出走奥地利的时候,玛丽亚正怀着冯·特拉普家的第十个孩子约翰尼斯。没有了花团锦簇的家园,成了一文不名的逃亡者,一家十几口人的生活立刻就是个大问题。但是冯·特拉普一家人并不气馁,也不在意一切都要从零做起。

这个家庭组成了合唱团,浪迹天涯,苦苦为生。从生日婚嫁的宴会到乐馆皇家的演出,无所不为。1939年,当他们来到美国演唱旅行时,发现了佛蒙特州小镇斯托附近的一片农庄。小小的农庄让他们记起了奥地利的家园,立刻爱上了这片土地。他们用积攒下来的钱买下了这片土地,并建成了自己远离故乡的家。在此之后的几十年间,冯·特拉普一家每年都要到世界各地去演出,足迹遍布30多个国家,但是,他们一直把斯托丽的这处农庄当成自己永久的家。

1947年,玛丽亚在斯托丽成立了特拉普家庭音乐营。随着音乐营的扩展,她家提供过夜的客房渐渐不敷使用,于是就建起特拉普山庄。

他们也曾因为不谙社会环境而大吃苦头。1949年玛丽娅的传记获得强烈的社会反响,但是当首次有人出价收购她的故事改编电影时,玛丽亚却被欺骗,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和报酬。

不尽如人意的际遇并没有使他们生出怨天尤人的哀叹,挫折和教训也不能使这个移民家庭倒下来。

1965年,电影《音乐之声》在全世界发行,演出了“真善美”的一幕,玛丽娅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但在1980年,一把大火把辛辛苦苦建造盖起来的特拉普山庄化为灰烬,一年半之后,在原来的房基上又是一幢崭新的特拉普山庄,并且在山麓和湖边还建造了星罗棋布的客舍接待游人。如今特拉普山庄已经远近闻名。

人生一世,还有什么比从无到有开创事业更让人感到欣慰的呢?至今,特拉普山庄这个家族经营的企业每年接纳成千上万对冯·特拉普家的经历和他们的歌声情有独钟的游客。冯·特拉普家在逃亡路上出生的小儿子约翰尼斯正是打理这个企业的总管。

(维一《〈音乐之声〉以后的故事》,选自6月25日《北方新报》)

二、《音乐之声》的导演及女主角

1.《音乐之声》导演罗伯特·怀斯

罗伯特·怀斯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兼制片人。19生于印第安纳州温彻斯特市,19岁时进入电影界,最初担任音响剪辑,后来曾与奥迪·威尔斯剪辑影片《公民凯恩》《安培逊大族》。升为导演后曾尝试拍恐怖片,如《诅咒》《月球大血战》等。他熟悉省钱拍片的诀窍,又善于运用悬念技巧。不久便转向社会现实题材,拍了暴露拳击界只顾赚钱、玩忽人命的影片《圈套》,获得成功,从而使他确立了社会电影导演的地位。后来又拍《武器的报酬》,通过失业工人抢劫银行巨款案件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美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即暴力与种族歧视。罗伯特·怀斯还是音乐片巨匠。1961年拍了音乐巨片《西区的故事》,从摄影棚布景圈子内跳出来,把观众引到纽约街头,以曼哈顿西北部贫民区为背景,展现了现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以及阿飞流氓的日常生活情景。许多歌舞场面在真实环境中展开,具有一定的现实色彩。怀斯导演处理的社会气息和罗宾斯设计的豪放舞蹈动作浑然一体,使该片大获成功,被授予十一项“奥斯卡”金像奖。《音乐之声》是罗伯特·怀斯的新风格音乐片的又一巨作。脍炙人口的插曲《朵、来、米》《再见》以及主题歌《音乐之声》等,生动刻画出主人公热情活泼的性格,而且也抒发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歌舞构成剧情发展的有机部分。另外,怀斯大胆运用直升飞机拍摄法,从很高处用大远景摇摄阿尔卑斯山麓或萨茨堡全景,然后急剧下降,一直推至人物的特写或半身,有力地烘托出人物的内心状态,使影片充满诗情画意。接着《音乐之声》,又拍了仍由安德鲁丝主演的描写女星格特鲁德·劳伦丝艺术生涯的《明星》一片。怀斯创作的另一特点是有比较鲜明的社会政治观点。在越南战争时期,他拍了《炮舰圣巴勃罗号》,借中国20世纪代上海市民反对外国殖民者斗争史实暗示美国的侵略行径。越战后期又拍了逃兵题材《同伙》。正如评论界指出的,“怀斯喜欢政治”,“他属于具有政治见识的娱乐派导演”。

2.《音乐之声》女主角裘莉·安德鲁丝

裘莉·安德鲁丝是英国著名演员兼歌唱家。1935年生于瑟里郡华登地方。父亲是喜剧演员,经他悉心培养,她从小就显示出表演才华。12岁时赴伦敦登台演出。后转美国百老汇,参加歌舞剧演出,获得成功。特别是在根据肖伯纳名剧改编的《窈窕淑女》里,以轻盈活泼的演技把女主角艾丽莎演得风采奕奕,因而轰动了美国舞台,成为百老汇的名角。29岁时演拍歌舞片《玛丽·波宾丝》,即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奖。接着在《音乐之声》里,安德鲁丝充分发挥轻歌舞剧演员的特长,生动刻画了女主人公开朗豪爽的性格,因而博得了广大观众包括儿童在内的喜爱,一跃而居电影明星宝座。除了歌舞剧、音乐片之外,还擅演正剧片,例如《明星》。安德鲁丝不是单靠丽容风韵吸引观众的,她作为个性演员具有自己独特的魅力,以明朗乐观的色调刻画角色,力求传达童心美与天真烂漫气息,动作奔放、富于舞蹈美,歌喉优美且抒情味浓。这位红星感到终身遗憾的是,她声誉满载的《窈窕淑女》搬上银幕时,自己却得不到主演,而让奥黛丽·赫本逐鹿了。当时影剧界许多人都同情她,为她说话。安德鲁丝创作态度严肃,她认为“把电影看作自己芳名百世的途径,这是相当狭隘的看法。”所以当拍满十部时,一度退出影坛,专心致志于儿童教育事业,她曾以“袭莉·爱德华”的笔名写了几本童话读物,也曾很关心越南孤儿与柬埔寨难民情况。最近又重返影坛,风韵不减当年。

(选自《外国电影丛刊》,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年版)

篇8:安伯·瓦莉塔个人资料

安伯·瓦莉塔

姓名:安伯·瓦莉塔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74年

籍贯:美国

出生地:土孙(tucson),亚利桑那州

现住址:纽约

眼睛:绿色

头发:棕色

身高:5’9"

三围:34/23/34

代理公司:(纽约)elite公司、(巴黎)elite公司、(英国)boss公司

她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模特之一。在她被发掘并开始了模特生涯之后,移居巴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为意大利的《时尚》杂志所写的一篇社论,很快她成为法国的《elle》杂志的封面女郎。到处都有她的身影,包括在电视上。安伯生于亚利桑那州,但是在她父母离婚后,她与母亲搬到了俄克拉亥马州。

安伯·瓦莉塔15岁时,她的母亲为她在一所模特学校报了名,很明显这所学校开创了她非常成功的模特生涯。

安伯·瓦莉塔几乎为所有名牌服装作过无数次的时装展表演。包括versus donna,卡文.克莱(calvin klein),dkny,瓦伦蒂诺(valentino),吉尔.桑德(jil sander),gueeci,夏奈尔(chanel),斯坦利希(strenesse)和普拉达(prada)。

和伊莉莎白.阿登签约,成为其首席模特,出现在印刷品和电视的广告中。

·,出现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在许多时装杂志中也能看到她的形象。

在她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之后,最近她又与捷伊.内诺(jayleno)出现在“今夜表演”节目中。

继辛迪.克劳馥之后成为mtv的“风格屋”(houseofstyle)节目的合作主持人,与她合作的主持人是她的模特同行和最好的朋友谢洛姆.哈洛(shalomharlow),但很明显她在节目中比起她的同行以及电视节目主持人daisy fuentes大为逊色,因此她最终失去了这份工作,人们说安伯和谢洛姆在时装表演中已经变得同样出类拔萃。

1994年她与男模特herele bihan结婚,但是在18个月后,婚姻以离婚告终。

篇9:安琪·艾沃赫特个人资料

安琪·艾沃赫特

姓名:安琪·艾沃赫特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69年9月7日

出生地:美国俄亥俄州

籍贯:美国

头发颜色:红色

眼睛颜色:淡褐色

身高:178cm

体重:54公斤

三围:90/60/89(cm)

服装尺寸:38(欧码)

鞋号:40(欧码)

代理公司:(纽约)karin、(巴黎)karin

少女时代的安琪就拥有迷人的外表,后来,她果然出落的无比美丽,是那种所有男人都抗拒不了的美丽。不到17岁,安琪就开始出现在巴黎和意大利的一些著名时尚杂志上。不管你信不信——安琪一双性感的美腿拥有百万美元的保险。可惜的是,这个美女已经厌倦了在镜头前被摆弄的生活,从t型台上消失了……

篇10:普茜亚·赫特曼个人资料

普茜亚·赫特曼

姓名:普茜亚·赫特曼

性别:女

出生日:1972年5月13日

出生地:德国慕尼黑

国籍:德国

头发颜色:深棕色

眼睛颜色:棕色

身高:175cm

三围:85/58/88(cm)

衣服尺寸:38(欧码)

鞋号:39(欧码)

代理公司:(纽约)elite、(巴黎)elite、(米兰)elite

赫特曼在用自己身体展示服装的职业中,更能让你记住她的面孔,因为她清新、自然,看到这张面孔就像看到邻家女孩一样舒服和亲切。这个美丽的德国女孩也是摄影师们的宠儿,因为她风格变幻莫测,在镜头前能绽现无限风情。

星路历程:

·为alberta ferretti、anne klein、cento x cento、gap、gucci、istante、directory、senscience、valentino等品牌做广告代言人。

·是著名化妆品牌欧莱雅(loreal)的广告代言人。

·1996年,成为《cosmopolitan》、《elle》、《marie claire》杂志的封面人物。参加claude montana、joan vass、lanvin、ocimar versolato等品牌春夏、秋冬时装发布会。

·1997年,成为《marie claire》杂志的封面人物。

·1998年,成为《cosmopolitan》杂志的封面人物。

【伊丽莎白-赫莉个人资料】相关文章:

1.刘佳莉简历(刘佳莉个人资料简介)

2.张少莉简历(张少莉个人资料简介)

3.何晓莉简历(何晓莉个人资料介绍)

4.周曼莉简历(周曼莉个人资料和简介)

5.赫本座右铭

6.文正赫

7.朱莉老师

8.赫夫纳爱语录

9.穆赫兰道影评

10.伊莉雅语录

下载word文档
《伊丽莎白-赫莉个人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