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哲理散文
“iikikasete”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郭沫若哲理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郭沫若哲理散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郭沫若的哲理散文
清晨往松林里去散步。我在林荫路畔发见了一束被人遣弃了的蔷薇。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朵紫红,一朵嫩红,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着几分血晕。
我把蔷薇拾在手里了。
青翠的叶上已经凝集着细密的露珠,这显然是昨夜被人遣弃了的。
这是可怜的少女受了薄幸的男子的欺绐?还是不幸的青年受了疯狂的妇人的玩弄呢?昨晚上甜蜜的私语,今朝的冷清的露珠……
我把蔷薇拿到家里来了,我想找个花瓶来供养它。
花瓶我没有,我在一只墙角上寻着了一个断了颈子的盛酒的土瓶。
─—蔷薇哟,我虽然不能供养你以春酒,但我要供养你以清洁的流泉,清洁的素心。你在这破土瓶中虽然不免要凄凄寂寂地飘零,但比遣弃在路旁被人践踏了的好吧?
篇2:郭沫若的哲理散文
这是我五六岁时的事情了。我现在想起了我的母亲,突然记起了这段故事。
我的母亲六十六年前是生在贵州省黄平州的。我的外祖父杜琢章公是当时黄平州的州官。到任不久,便遇到苗民起事,致使城池失守,外祖父手刃了四岁的四姨,在公堂上自尽了。外祖母和七岁的三姨跳进州署的池子里殉了节,所用的男工女婢也大都殉难了。我们的母亲那时才满一岁,刘奶妈把我们的母亲背着已经跳进了池子,但又逃了出来。在途中遇着过两次匪难,第一次被劫去了金银首饰,第二次被劫去了身上的衣服。忠义的刘奶妈在农人家里讨了些稻草来遮身,仍然背着母亲逃难。逃到后来遇着赴援的官军才得了解救。最初流到贵州省城,其次又流到云南省城,倚人庐下,受了种种的伤害,但是忠义的刘奶妈始终是保护着我们的母亲。直到母亲满了四岁,大舅赴黄平收尸,便道往云南,才把母亲和刘奶妈带回了四川。
母亲在幼年时分是遭受过这样不幸的人。
母亲在十五岁的时候到了我们家里来,我们现存的兄弟姊妹共有八人,听说还死了一兄三姐。那时候我们的家道寒微,一切炊洗洒扫要和妯娌分担,母亲又多子息,更受了不少的累赘。
白日里家务奔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母亲因为这样过于劳苦的原故,身子是异常衰弱的,每年交秋的时候总要晕倒一回,在旧时称为“晕病”,但在现在想来,这怕是在产褥中,因为摄养不良的关系所生出的子宫病吧。
晕病发了的时候,母亲倒睡在床上,终日只是呻吟呕吐,饭不消说是不能吃的,有时候连茶也几乎不能进口。像这样要经过两个礼拜的光景,又才渐渐回复起来,完全是害了一场大病一样。芭蕉花的故事是和这晕病关连着的。
在我们四川的乡下,相传这芭蕉花是治晕病的良药。母亲发了病时,我们便要四处托人去购买芭蕉花。但这芭蕉花是不容易购买的。因为芭蕉在我们四川很不容易开花,开了花时乡里人都视为祥瑞,不肯轻易摘卖。好容易买得了一朵芭蕉花了,在我们小的时候,要管两只肥鸡的价钱呢。
芭蕉花买来了,但是花瓣是没有用的,可用的只是瓣里的蕉子。蕉子在已经形成了果实的时候也是没有用的,中用的只是蕉子几乎还是雌蕊的阶段。一朵花上实在是采不出许多的这样的蕉子来。
这样的蕉子是一点也不好吃的,我们吃过香蕉的人,如以为吃那蕉子怕会和吃香蕉一样,那是大错而特错了。有一回母亲吃蕉子的时候,在床边上挟过一箸给我,简直是涩得不能入口。芭蕉花的故事便是和我母亲的晕病关连着的。
我们四川人大约是外省人居多,在张献忠剿了四川以后─—四川人有句话说:“张献忠剿四川,杀得鸡犬不留”─—在清初时期好像有过一个很大的移民运动。外省籍的四川人各有各的会馆,便是极小的乡镇也都是有的。
我们的祖宗原是福建的人,在汀州府的宁化县,听说还有我们的同族住在那里。我们的祖宗正是在清初时分入了四川的,卜居在峨眉山下一个小小的村里。我们福建人的会馆是天后宫,供的是一位女神叫做“天后圣母”。这天后宫在我们村里也有一座。
那是我五六岁时候的事了。我们的母亲又发了晕病。我同我的二哥,他比我要大四岁,同到天后宫去。那天后宫离我们家里不过半里路光景,里面有一座散馆,是福建人子弟读书的地方。我们去的时候散馆已经放了假,大概是中秋前后了。我们隔着窗看见散馆园内的一簇芭蕉,其中有一株刚好开着一朵大黄花,就像尖瓣的莲花一样。我们是欢喜极了。那时候我们家里正在找芭蕉花,但在四处都找不出。我们商量着便翻过窗去摘取那朵芭蕉花。窗子也不过三四尺高的光景,但我那时还不能翻过,是我二哥擎我过去的。我们两人好容易把花苞摘了下来,二哥怕人看见,把来藏在衣袂下同路回去。回到家里了,二哥叫我把花苞拿去献给母亲。我捧着跑到母亲的床前,母亲问我是从什么地方拿来的,我便直说是在天后宫掏来的。我母亲听了便大大地生气,她立地叫我们跪在床前,只是连连叹气地说:“啊,娘生下了你们这样不争气的孩子,为娘的'倒不如病死的好了!”我们都哭了,但我也下知为什么事情要哭。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我挨掌心是这一回才开始的,我至今也还记得。
我们一面挨打,一面伤心。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该讨我父亲、母亲的气。母亲病了要吃芭蕉花。在别处园子里掏了一朵回来,为什么就犯了这样大的过错呢?
芭蕉花没有用,抱去奉还了天后圣母,大约是在圣母的神座前干掉了吧?
这样的一段故事,我现在一想到母亲,无端地便涌上了心来。我现在离家已十二三年,值此新秋,又是风雨飘摇的深夜,天涯羁客不胜落寞的情怀,思念着母亲,我一阵阵鼻酸眼胀。
啊,母亲,我慈爱的母亲哟!你儿子已经到了中年,在海外已自娶妻生子了。幼年时摘取芭蕉花的故事,为什么使我父亲、母亲那样的伤心,我现在是早已知道了。但是,我正因为知道了,竟失掉了我摘取色蕉花的自信和勇气。这难道是进步吗?
篇3:郭沫若散文读后感
郭沫若散文读后感
【读后感一】
《郭沫若散文》是一本不错的书,我读了之后对里边的每一篇文章都有一些小感触,先来说说郭沫若,郭沫若是我们大家都很喜欢的一位作家,在学术上也很有贡献。在图书馆看到这本,抓过来看看,感觉郭沫若比较关心下一代的成长,许多文章有寓言的感觉,非常适合青少年阅读,此外鸡、猫、花、树经常是他的题材,我们写不出周记之类的都可以用到。
《郭沫若散文》中的作品,回忆中的点滴,感觉《我的童年》《我是中国人》和《孤山的梅花》还是充满了喜感的,可能不能这么说,就是充满了生活气息,里面还有其他很多其他的生活小事,说明了郭沫若是经常写日记,喜欢思考生活的好孩子,其中《浪花十日》中关于为了女儿小章鱼撒谎的故事,后面又反省了“不该,真是不该。”恩,果然是好孩子,时刻三省我身。关于屈原里面就只提到关于演出什么的,下雨啊,作诗啊,以及作品要反映时代精神,而历史要还原,即“史学家是发掘历史的精神,史剧家是发展历史的精神。”从这一点来看,他倒是遵循了自己的想法。
郭沫若的作品还是很值得大家去读一读的。
【读后感二】
《银杏》是郭沫若写过的一篇文章,在我读完这篇文章时,情不自禁的心里总觉得有种东西在升腾,虽然说不出来是因了什么,可又一字一句地映在脑子里,慢慢的有了些顿悟,而且越来越清晰。
作者文中虽然在描述银杏,但却是另有所指。难道他不是在借银杏表述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明?不是在表述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民族精神吗?端直、蓬勃、坚牢、庄重代表着他的气质;媚妩、青翠、莹洁、精巧代表着他的魅力;滋养、燃料、云冠、华盖则代表了他的美德。然而就是这样的精神,人们渐渐淡忘了,他们吃着白果,却想着洋槐和幽加里树。难道不是指他们喝着黄河母亲的乳汁,却在依阿取容,做着媚外降敌的勾当。作者忧心忡忡,长此以往,中国会不会从地面上隐遁下去。因此作者包含深情、发自肺腑地呼喊:爱银杏吧!爱我们的国家吧!不要让我们中国几千年所传承下来的历史文明和民族精神隐遁吧!
在当今的社会里,也存在这样的蛀虫、垃圾。有的披着奉公为民的外衣,拿着国家的俸禄,背地里却做着贪腐敛财、出国享受,祸害百姓的伎俩;还有的冷漠麻木、自私自利,成了金钱的奴隶。一个人如果没有了气节,就会被别人看不起,就会变成社会的弃儿,同样,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了民族精神,就会挨打,就要受气,也必将退出这个强敌如林的世界大舞台。所以,这篇文章也是告诫我们每一位的中国人,勿忘国耻,牢记使命,把我们中国的历史文明传承下去,把民族精神发扬下去,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像一个巨人,永远屹立与世界的东方。
在被郭沫若的深深的赤子之情感染的同时,我还感受着他不拘一格的语言魅力。如:端直、葱茏、媚妩、依阿取容。这些都折射出作者独具匠心,不取已成的个性与丰富的想象力。确实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郭沫若的作品就是耐人寻味,不管是感情的体验,心灵的洗礼,还是写作技巧的纯熟,语言的魅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读后感三】
《郭沫若散文》给了我很多的感触,让我们对诗,对诗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弯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象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的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想象。这些东西,我想是诗的本体,只要把他写了。出来的时候,他就体相兼备。大波大浪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杜的歌行,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的绝诗。日本古诗人西行上人与芭蕉翁的歌句,泰戈尔的《新月》。这种诗的波澜,有他自然的周期,振幅,不容你写诗的人一毫的造作,一刹那的犹豫,硬如歌德所说的连摆正纸位的时间也都不许你有。说到此处,我想诗这样东西倒可以用个方式来表示他了:
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照这样看来,诗的内涵便生出人的问题与艺底问题来。Ihalt便是人的问题,Frm便是艺的问题。归根结底我还是佩服你教我两句话。你教我:“一方面多与自然和哲理接近,以养成完满高尚的”诗人人格:“一方面多研究古昔天才诗中的自然音节,自然形式,以完满”诗的构造。“我们心中不可无诗意诗境,却不必定要做诗。”
我想说,郭真天才也!
篇4:《郭沫若散文》介绍
《郭沫若散文》介绍
图书:《郭沫若散文》
作者:郭沫若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1-1
主要内容: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里,不仅得到了全面传承,且不断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为了展示二十世以来中华散文的创作业绩,我们在新世纪之初即编辑出版过“中华散文珍藏本”凡三十种。自二○○五年始,我们在此基础上先后选出二十六种,作为“中华散文插图珍藏版”第一辑、第二辑出版。此次又选出十种,作为第三辑出版。
本丛书每册二十万字,另辅以反映其人生历程的珍贵照片若干幅。可谓美文与华照相得益彰,既是伴君品味欣赏之佳作,又为珍藏馈赠之上品。
篇5:郭沫若散文鉴赏
郭沫若散文鉴赏
清晨往松林里去散步。我在林荫路畔发见了一束被人遣弃了的蔷薇。蔷薇的花色还是鲜艳的,一朵紫红,一朵嫩红,一朵是病黄的象牙色中带着几分血晕。
我把蔷薇拾在手里了。
青翠的叶上已经凝集着细密的露珠,这显然是昨夜被人遣弃了的。
这是可怜的少女受了薄幸的男子的欺绐?还是不幸的青年受了疯狂的妇人的玩弄呢?
昨晚上甜蜜的私语,今朝的冷清的`露珠……
我把蔷薇拿到家里来了,我想找个花瓶来供养它。
花瓶我没有,我在一只墙角上寻着了一个断了颈子的盛酒的土瓶。
─—蔷薇哟,我虽然不能供养你以春酒,但我要供养你以清洁的流泉,清洁的素心。你在这破土瓶中虽然不免要凄凄寂寂地飘零,但比遣弃在路旁被人践踏了的好吧?
郭沫若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幼名文豹,原名开贞,字鼎堂,号尚武,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从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2月因被国民政府政府通缉,流亡日本,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重要学术著作,1958年9月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编组品有《中国史稿》和《甲骨文》,全部作品编成《郭沫若全集》38卷。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篇6:郭沫若散文《鹭鹚》
郭沫若散文《鹭鹚》
【作者简介】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铜河沙湾,毕业于日本九州帝国大学,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
19,郭沫若留学日本,在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发表第一本新诗集《女神》。1930年,他撰写了《中国古代社会研究》。 1949年,郭沫若当选为中华全国文学艺术会主席。
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等要职,当选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二、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鹭鹚
鹭鹚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鹭太大而嫌生硬,可不用说,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鹭鹚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鹭鹚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鹭鹚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着美中的不足,鹭鹚不会歌唱。但是鹭鹚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鹭鹚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
篇7:郭沫若散文的550字读后感
郭沫若散文的550字读后感
《郭沫若散文》给了我很多的感触,让我们对诗,对诗人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诗不是做出来的,只是写出来的。我想诗人的心境譬如一弯清澄的海水,没有风的时候,便静止着如象一张明镜,宇宙万汇的印象都活动着在里面。这风便是所谓直觉,灵感,这起了的波浪便是高涨的情调。这活动着的印象便是想象。这些东西,我想是诗的本体,只要把他写了。出来的时候,他就体相兼备。大波大浪便成为雄浑的诗,便成为屈子的《离骚》,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李杜的歌行,但丁的《神曲》,弥尔顿的《乐园》,歌德的《浮士德》。小波小浪的涟漪便成为冲淡的诗,便成为周代的国风,王维的绝诗。日本古诗人西行上人与芭蕉翁的歌句,泰戈尔的《新月》。这种诗的'波澜,有他自然的周期,振幅,不容你写诗的人一毫的造作,一刹那的犹豫,硬如歌德所说的连摆正纸位的时间也都不许你有。说到此处,我想诗这样东西倒可以用个方式来表示他了:
诗=(直觉+情调+想象)+(适当的文字)
照这样看来,诗的内涵便生出人的问题与艺底问题来。Ihalt便是人的问题,Frm便是艺的问题。归根结底我还是佩服你教我两句话。你教我:一方面多与自然和哲理接近,以养成完满高尚的诗人人格:一方面多研究古昔天才诗中的自然音节,自然形式,以完满诗的构造。我们心中不可无诗意诗境,却不必定要做诗。
我想说,郭真天才也!
篇8:参加郭沫若先生名家散文
参加郭沫若先生名家散文
(一)
作一个现代的中国人,有多么不容易啊!五千年的历史压在你的背上,你须担当得起使这历史延续下去的责任。可是,假若你的热诚是盲目的,只知“继往”,而不知“开来”那五千年文物的重量啊,会把你压得窒息而亡。你须有很大的勇气去背负它,还须有更大的勇气去批判它;你须费很大的力量去认识它;还须呕尽心血去分析它,矫正它,改善它。你必须知道古的,也必须知道新的;然后,你才能把过去的光荣从新使世界看清,教世界上晓得你是千年的巨柏,枝叶仍茂,而不是一个死尸啊!
(二)
没有努力,天才或许反是个祸害。看,多少个自命不凡的才子,作了几句诗,或画一笔“山水”,便到处大言不惭的自称“时代之奇迹”,得志呢,便把艺术推在一旁,只在茶余酒后略作吟咏,以傲俗人;不得志呢,便一把鼻子一把泪的.逢人便道:“怀才不遇”!这种人的确有点小聪明,而绝对的没有真诚。他们把摇头吟哦,皱眉低笑,代替了血汗;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没有努力,真的,天才是祸害!
(三)
不要以为一个人能发表些文章,都是因为善于勾结出版家,或有巧妙的手段使别人捧场啊。沫若先生对我讲过一个故事:当他在国外的时候,穷得已快断炊。他给现在已经故去的一个出版者写信索要积欠的版税,好买些粮米。回信来了,说:“你不要这样作事啊,将来大家还要见面的呀!”看看,这是何等狠心的话呢!可是,沫若先生并没有饿死,而且今天还为文艺活着。那个狠心的人到哪里去了呢?文艺是一辈子的事,是玩命的事,是硬碰硬的事,用不着手段,更不准取巧!
(四)
只把热情写在纸上,大概算不了诗人,我想,一个真正的诗人,必是手之所指,目之所视,都能使被指的被视的感到温暖。诗人是一团火,文字、言语、行动,必有热力;若只在纸上写些好听的,而在作人上心小如豆,恐怕也就写不出最光辉的东西来吧?好听与伟大还相距甚远。
【郭沫若哲理散文】相关文章:
3.郭沫若屈原
4.郭沫若简介
5.哲理 散文 随笔
6.生活哲理散文
8.脱轨哲理散文
9.经典哲理散文
10.林清玄哲理散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