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师长的成语解释及出处
“海的橙”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尊敬师长的成语解释及出处,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尊敬师长的成语解释及出处,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尊敬师长的成语解释及出处
尊敬师长的成语解释及出处
成语标题 | 成语解释 |
一字师 | 指订正一字之误读,即可为师。亦指更换诗文中一、二字的老师。 |
出处:五代王定宝《唐摭言切磋》载李相读《春秋》,叔孙S之“S”应读“敕略切”,李误为“敕晷切”,小吏言之,公大惭愧,“命小吏受北面之礼,号曰‘一字师’”。 | |
白首北面 | 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
出处:《文中子立命》:“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 |
百年树人 |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
百世之师 | 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 |
出处:先秦孟轲《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 | |
不堪造就 | 指没有培养前途。 |
出处:茅盾《蚀追求》八:“第三是学生们既然做不出文章,便是不堪造就,应当淘汰出去──这是清校。” | |
程门立雪 | 旧指学生恭敬受教。比喻尊师。 |
出处:《宋史杨时传》:“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云。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 |
传道受业 | 受:通“授”。传授道理,教授学业。 |
出处:唐韩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
教无常师 | 受教育不必有固定的老师。 |
出处:《尚书咸有一德》:“德无常师,主善为师。” | |
口传心授 | 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 |
出处:明解缙《春雨杂述评书》:“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 | |
老师宿儒 | 宿儒:原指长期钻研儒家经典的人,泛指长期从事某种学问研究,并具有一定成就的人。指年辈最尊的老师和知识渊博的学者。亦作“老手宿儒”。 |
能者为师 | 会的人就当老师。即谁会就向谁学习。 |
出处:《礼记学记》:“能博喻,然后能为师。” | |
青出于蓝 | 青:靛青;蓝:蓼蓝之类可作染料的草。青是从蓝草里提炼出来的,但颜色比蓝更深。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 |
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青过于蓝 |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同“青出于蓝”。 |
出处:宋朱熹《答吕季克书》:“其所著书乃如此,若《原说》者,则可谓青过于蓝矣。”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山谷下》:“东坡盖学徐浩书,山谷盖学沈传师书,皆青过于蓝者。” | |
孺子可教 | 指年轻人可培养。 |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 |
师道尊严 |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出处:《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 |
师严道尊 | 本指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尊重。后多指为师之道尊贵、庄严。 |
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 |
授业解惑 | 授:教,传授。惑:疑难。传授学业,解除疑难。 |
桃李之教 | 指老师的.教诲。 |
无师自通 | 没有老师的传授就能通晓。 |
出处:唐贾岛《送贺兰上人》诗:“无师禅自解,有格句堪F。” | |
学如穿井 | 穿:凿通。求学如同凿井。比喻在学习当中,学到的知识越深也就越难,因此为了获得更深的学问,必须要有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
学无常师 | 求学没有固定的老师。指凡有点学问、长处的人都是老师。 |
出处:《论语子张》:“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 |
言传身教 | 言传:用言语讲解、传授;身教:以行动示范。既用言语来教导,又用行动来示范。指行动起模范作用。 |
出处:《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 |
一字之师 |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
出处: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 |
衣钵相传 | 中国禅宗师徒间道法传授,常常举行授与衣钵的仪式。比喻技术、学术的师徒相传。 |
出处:《旧唐书神秀传》:“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 |
尊师贵道 | 尊敬师长,尊重其所传之道。 |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儒林列传上》:“帝谓孔僖曰:‘今日之会,宁于卿宗有光荣乎?’对曰:‘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今陛下亲屈万乘,辱临敝里,此乃崇礼先师,增辉圣德;至于光荣,非非所敢承。” | |
尊师重道 | 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
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 |
名师出高徒 | 高明的师傅一定能教出技艺高的徒弟。比喻学识丰富的人对于培养人才的重要。 |
桃李遍天下 | 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同“桃李满天下”。 |
桃李满天下 | 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 |
三人行,必有我师 | 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
出处:《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
篇2:成语解释及出处
花好月圆huā hǎo yuè yuán[释义]花儿是美的;月亮是圆的。比喻美好团聚。多用做新婚贺词。
[语出]宋·晁次膺(端礼)《行香子·别恨》词:“莫思身外;且逗尊前;愿花长好;人长健;月常圆。”
[正音]好;不能读作“hào”。
[辨形]圆;不能写作“园”。
[近义]鹊笑鸠舞
[反义]花残月缺
[用法]比喻美好、圆满的生活。常用作祝人幸福美满的新婚颂辞。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联合式。
[例句]
①祝你们~;白头偕老。
②我们结婚的东西都已准备好;就等着~的那一天了。
[英译]perfect conjugal bliss
篇3:成语解释及出处
【注音】fā rén shēn xǐng
【成语故事】洛阳附近龙门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在长约一公里的山崖上,共雕刻佛像近十万尊,艺术水平最高的是奉先寺,寺内供奉的是卢舍那佛,高17米。杜甫作《游龙门奉先寺》描写僧侣的晨钟暮鼓生活:“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出处】欲觉闻晨钟,令人发深省。 唐·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
【解释】发:启发;省:醒悟。启发人深刻思考,有所醒悟。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讲话与文章
【相近词】发人深思、发人深醒、振聋发聩
【反义词】执迷不悟
【成语例句】
◎ 再次,这部电视剧直接切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的动摇和困惑,与同类题材电视剧作品相比力透纸背,发人深省。
◎ 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各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各具特点,发人深省。
◎ 这次调查还告诉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即家庭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在孩子眼里并不重要。
◎ 因为暴露出来的问题发人深省。
召父杜母
【注音】shào fù dù mǔ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的南阳太守召信臣和东汉时期的南阳太守杜诗,这两人在担任南阳太守期间都能为民兴利,开凿水利沟渠,开垦荒地与坡地,广拓耕田,注重农业的发展,深受老百姓的爱戴,被老百姓称为“前有召父,后有杜母。
【出处】《东观汉记》卷十五;《后汉书·杜诗传》
【解释】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先后为南阳太守,二人都有善政。颂扬地方长官政绩的套语。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称赞地方官
不翼而飞
【注音】bù yì ér fēi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秦昭王派大将军王稽率军攻打赵国都城邯郸,17个月没有攻下,士兵庄向王稽进言:“请嘉奖士兵,鼓舞士气,肯定会一举攻陷的。因为好消息会传播很快的。”王稽不听,结果攻城不下被秦王所杀。
【出处】无翼而飞者声也。 《管子·戒》众口所移,毋翼而飞。 《战国策·秦策三》
【解释】翼:翅膀。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东西不见了
【相近词】不胫而走、不知去向
【反义词】原封不动、失而复得
【邂逅语】气球上天;火箭上天
【英语】takewingstoitself
【成语造句】
◎ 丁勇的左耳已经不翼而飞。
◎ 几天里,我焦虑不安,我时时都在思虑,甲鱼到哪里去了?这种不翼而飞和销声匿迹,使我生出几分惶惑。
◎ 及至散席,和氏璧竟不翼而飞了。
冬日可爱
【拼音】dōng rì kě ài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晋襄公死后,公子雍即位,太子夷皋是婴儿,他母亲就找大臣赵盾论理。赵盾担心秦国会出兵干预,结果还是引发两国战争。赵盾独断专行引起大夫贾季的不满。狄国侵犯鲁国,赵盾叫贾季去责问酆舒。酆舒说赵衰是冬日,赵盾是夏日。
【典故】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释义】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近。
【用法】作谓语、定语;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
【相近词】和蔼可亲
【其它使用】
◎ 中国的古人不是说过吗?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在这一点上看来,我想,烟草花儿的姊妹们,对于太阳的感想,仿佛也有"冬日可爱,夏日可畏"的感喟吧。
子罕辞宝
【拼音】zǐ hǎn cí bǎo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宋国有人在开凿石料时发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是宝石,就抬到都城献给大臣子罕,子罕说如果给我,我们都失去了宝,我以不贪为宝。于是命人打磨宝玉到市场上卖掉,把钱交给宋人,派人护送他回家。
【出处】宋人得玉,献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献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
【解释】比喻拒绝接受别人的珍贵物品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近词】不贪为宝
三人成虎
战国时代,互相攻伐,为了使大家真正能遵守信约,国与国之间通常都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魏太子到赵国去作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一人来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不相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市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才好。”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庞葱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也了。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当然不会有老虎。说市上有虎,显然是造谣、欺骗,但许多人这样说了,如果不是从事物真相上看问题,也往往会信以为真的。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否则“三人成虎”,有时会误把谣言当成真实的。
篇4:成语解释及出处
【成语名字】
神出鬼没
【汉语拼音】
shén chū guǐ mò
【成语解释】
本指用兵神奇灵活,变化莫测。语本《淮南子.兵略》。后亦用“神出鬼没”形容出没无常,变化莫测。
【成语典故】
《淮南子.兵略》
夫有形埒者,天下讼见之;有篇籍者,世人传学之。此皆以形相胜者也,善形者弗法也。所贵道者,贵其无形也。无形则不可制迫也,不可度量也,不可巧诈也,不 可规虑也。智见者人为之谋,形见者人为之功,众见者人为之伏,器见者人为之备。动作周还,倨句诎伸,可巧诈者,皆非善者也。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星耀 而玄逐,进退诎伸,不见朕垠;鸾举麟振,凤飞龙腾,发如秋风,疾如骇龙。……运于无形,出于不意。与飘飘往,与忽忽来,莫知其所之;与条出,与间入,莫知 其所集。
【成语注解】
1、倨句诎伸:直曲屈伸,形容军队迂回进退的动作。
2、巧诈:奸巧诡诈。
3、玄逐:当作“玄运”。指天之运行。“『逐』当为『运』”,见清.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引王念孙说。
4、朕垠:征兆、迹象。
【成语出处】
1、唐.崔致远《桂苑笔耕集.卷一四.安再荣管临淮都》:“前件官夙精韬略,历试机谋,尝犯重围,决成独战,实可谓神出鬼没。”
2、《朱子语类.卷八七.礼.小戴礼》:“只如《周易》,许多占卦,浅近底物事尽无了;却空有个〈系辞〉,说得神出鬼没。”
3、《三国演义.第五五回》:“孔明分付三个锦囊与我,教我一到南徐,开第一个;住到年终,开第二个;临到危急无路之时,开第三个:于内有神出鬼没之计,可保主公回家。”
4、明.沈鲸《双珠记.第二五出》:“我想袁先生是个有道行的人,平日言语动静,神出鬼没,因此不敢问他详细。”
5、《喻世明言.卷六.葛令公生遣弄珠儿》:“谁知申徒泰拚命而来,这把刀神出鬼没,遇着他的,就如砍瓜切菜一般,往来阵中,如入无人之境。”
6、《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这四句诗,乃是国朝唐伯虎解元所作。世上有这一伙烧丹炼汞之人,专一设立圈套,神出鬼没,哄那贪夫痴客道:『能以药草炼成丹药,铅铁为金,死汞为银。』名为『黄白之术』又叫做『炉火之事』。”
【成语用法】
语义说明 形容出没无常,变化莫测。
使用类别 用在“出没不定”的表述上。
篇5:成语解释及出处
温故知新
解释:形容经常复习就会懂得旧的的东西,更好的掌握旧的东西。
出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
不耻下问
解释: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出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
柳暗花明
解释: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出处:(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
扑朔迷离
解释: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出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
熟能生巧
解释: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出处:(无他,但手熟尔。--《卖油翁》)
豁然开朗
解释: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出处:(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桃花源记》)
无人问津
解释: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出处:(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吴下阿蒙
解释: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出处:(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
刮目相待
解释: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出处:(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庞然大物
解释: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现在多用来形容外强中干的事物。
出处:(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黔之驴》)
老骥伏枥
解释:老了的好马,伏在马房中却还想去跑千里的远路。比喻人虽然老了,但仍有雄心壮志。
出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龟虽寿》)
源头活水
解释:比喻生活气息浓厚,也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出处:(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
明察秋毫
解释:能清楚地看到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比喻目光敏锐,连极小的事物都看得清楚。出处:(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闲情记趣》)
张袂成阴
解释:张开衣服袖子就能遮住阳光,形容人多。
出处:(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晏子故事两篇》)
不求甚解
解释: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在多指学习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或了解情况不深入。
出处:(好读书,不求甚解。--《五柳先生传》)
犬牙交错
解释:形容交界线很曲折,就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
出处:(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鸿鹄之志
解释:比喻远大的志向。
出处:(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披[被]坚执锐
解释:身披坚硬的护甲,手上拿着锐利的兵器。比喻投身战斗。
出处:(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尊敬师长的成语解释及出处】相关文章:
9.成语及解释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