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女大学生开自拍馆创业
“radio44”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95后女大学生开自拍馆创业,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95后女大学生开自拍馆创业,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95后女大学生开自拍馆创业
95后女大学生开自拍馆创业
自拍照相馆诞生于21世纪初的欧美,随意的自拍风潮,在很短的时间内即遍布五洲,深受追求个性的年轻人的青睐,自拍摄影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拍摄方式。,自拍照相馆首次登陆中国,延续了欧美的自拍风潮,迅速在国内形成了一种新的娱乐诉求--自由、随性、洒脱。
在自拍馆,自己既可以当摄影师,又能当模特,选好创意道具,自己按快门,想怎么拍就怎么拍。这个新鲜事物就是--自拍馆。它迅速成为年轻人的一种新的娱乐诉求,无不体现着自由、随性、洒脱。
今天80后励志网要讲的90后创业故事,是一位95后女生玩“自拍”开自拍照相馆的故事,开自拍馆月入万元,她是怎么做到的?
自拍也能创业?这似乎有点让人不敢相信,但95后大学生路璐就通过“自拍”成功创业了。一次偶然去影楼拍照的机会让路璐有了创业的想法。路璐说:“我平时挺喜欢拍照的,但是不少影楼的收费很贵,而现在很多的女大学生都喜欢自拍,我想将二者结合,自己为自己拍的艺术照。”
3月,路璐开起了这家“咔嚓自拍馆”,在校园很受欢迎,吸引了不少女生前来自拍。
路璐为拍摄自拍的`人准备了很多服装,让同学们打扮出自己最满意的造型在棚内尽情的自拍。
创业初期人手不够,路璐一人兼任多职,还要为客人打灯光。
路璐通过学习自己设计了一个自拍棚。棚内有专业灯光、相机、屏幕、遥控器,自拍的人可以通过大屏幕看到自己,摆出满意的动作后按下遥控器拍摄,记录自己美丽的影像。
除了自拍,路璐还开设了室外约拍、礼服租借等业务。从来没操作过设备的路璐,很多问题都不懂,即使有人帮忙远程操作,调控设备,但在安装和使用上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为了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她还专门跑去武汉学习。
中午,疲惫的路璐靠在椅子上休息了一会。
创业之路走上正轨后,路璐还将自己的三个室友带上了创业之路,四个人相互帮助一起经营这家店。
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路璐经常拉上学霸室友蒋境君一起学习,不断的向她请教。室友蒋境君说:“创业上是她引领我,学习上我来帮助她。”
自拍店开店至今,一直颇受校内师生的好评,还吸引了不少校外的人前来自拍,开店一个月营业额就达到了上万余元。
“自拍”已成了路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闲暇时经常会和朋友一起自拍。除了自拍馆,路璐还注册了另一家公司,开始同时经营另一番事业。
篇2:95后大学生校园养鸡创业
95后大学生校园养鸡创业
昆明3月20日电 (王艳龙)毕业季临近,毕业大学生进入了找工作最紧张时刻。而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敬伟甫却忙于打理鸡舍,与投资人洽谈融资……这名小伙子因创业养鸡成为了该校的“校红”。
“95后”敬伟甫是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名大四学生,大二时跟随昆工老师邓先余从事“基于微生物技术的高品质蛋鸡生态养殖技术集成与应用”课题研究。课题组发表6篇论文、申请9项专利技术顺利结题,团队成员相继毕业离开,课题成果面临着被遗忘的尴尬。
“有一次老师找到我问,快毕业了,愿不愿意创业,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敬伟甫告诉记者,那次与老师面谈,让他看到了养鸡的希望,决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养鸡。
,敬伟甫与多名同学注册成立昆明益口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并任该公司CEO,在昆明理工大学校园内养无抗(生)素鸡。次年,敬伟甫团队通过路演,请人吃鸡蛋,拿到了第一笔50万元的天使投资资金,公司销售额亦达到了80万元左右。
在昆明理工大学里的养殖场内,敬伟甫团队不停地忙着处理加入板蓝根、黄芪等中草药的饲料,给小鸡仔喂水,接待来访客户,谋划着新的融资等。一旁的鸡舍里,无抗素鸡鸣声此起彼伏,映衬着鸡场的热闹。
敬伟甫说,创业以来,他们还是碰到了不少的难题,让他们饱尝创业的艰辛。但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已经从吃得饱到吃得好转变,安全生态的食品大有前景,所以他们选择了坚持,不断克服困难,将公司壮大。
“第一次跟我室友说创业时,他们很高兴,问我‘做什么?’我说,‘养鸡’,他们感到很惊讶。”敬伟甫称,社会上对大学生去养鸡仍存在着偏见,但大学生去养鸡肯定是适合的。“不管做什么,只要有价值就可以去做,且农业前景光明”。
“我们学生去推广销售鸡蛋和鸡的过程中也受到过一些人的诘问,为什么大学生来搞养鸡这种农民也能够做的事情。”敬伟甫的导师、昆明理工大学教师邓先余称,面对诘问,他和学生会向大家解释,他们养鸡与传统养鸡的不同,消除偏见,也慢慢被大家所接受。
现在,昆明益口福公司已经在昆明小哨设立了新基地。敬伟甫正与一家公司洽谈一笔500万元的投资,将养鸡扩大到1万只的.规模。
敬伟甫表示,做到1万只以后,他们将把重心转向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我们的技术也不光只是可以养鸡,还可以养猪、养牛……我们可以为更多农户、企业提供服务。”
“不管成功与失败,创业经历都会很精彩。”敬伟甫说,目前,他的女友杨雪已经放弃回老家四川一公办学校当教师的机会,与他一起养鸡,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邓先余表示,昆明理工大学学生本身就有创业的传统。学生创业养鸡,响应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也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服务大众。
据了解,在全国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昆明理工大学十分重视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目前,该校成立了昆明理工大学MAK创客孵化器、国家大学生科技园,设立“昆明理工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基金”,用于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同时,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吸引天使基金、风险投资等创投资金进入校园,帮助学生等创业,形成了独具昆明理工大学特色的创新创业工作品牌,并获得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完)
篇3:开面馆创业计划
【面馆选址】
1.住宅社区:开面馆最好的选择,住宅社区的人口组成均匀,都以家庭为单位,出门用餐机率高,每一个家庭2-6人,座位应具有能足够容纳的环境,菜色选择也要丰富,装修必须花较多成本,才能满足大人与小孩的需求,消费以午餐、晚餐与假日为主,不会出现明显淡季与旺季之分。
2.工商业区:上班族群聚的地方,活动时间以白天为主,因此消费时机在于午餐,由于午餐时间并不长,而用餐都在11- 13点之间,对供应速度要求较高,工商业区用餐环境要求不高,讲求卫生清洁,服务态度要好,座位可以较密集,以容纳更多顾客,晚餐只有加班人用餐,如讲究你的特色面食,对晚餐营业有所帮助,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是消费者集中时间,周六日则相对清淡。
3.学校园区:每年扣除休假只做九个月,以面馆只适合大学、专科学校,这类学校学生消费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费能力较高,学生消费族群容易受流行趋势改变,因此对菜色变化要求不断,对餐饮环境卫生要求较高,这是他们选择用餐地点的重要依据;午餐、晚餐、夜宵皆可做,都有生意上门;寒假暑假可能主要是周边人群消费,会相对冷清些,但利润绝对仍然能得到很好保证。
4.市场夜市:夜市人,各样各色人聚集之地,它综和娱乐、购物、餐饮等五花八门的行业,人流量较大,同时竞争也相对直接而且激烈,所以面馆要强力讲求特色,别人能做我能做,我做别人做不了!营业食间都以晚上为主,下午是准备材料:晚上从下午5点开始至零晨2点。逛夜市普通都想吃吃看,所以供应面的份量可以比一般少些,种类多些。
针对人群:时尚的年轻人、小孩、学生,以及喜欢吃面的家庭
【成本预算】
彩面投资成本小,市场广阔,基本上能够保证稳赚不赔,假定一家50平米的面馆,主要投资为:
彩面制作设备:2~4000 厨房设备:6000 店内装修及配备 :10000 人员工资:4000 流动资金:1800 水电气:1000 开业宣传:1000 房租:3000-5000 转让费:0- 60000(铺面转租后仍能回收) 总投资约为:30000~80000 【收益分析】
早餐50碗,午餐120碗,晚餐90碗.一天营业额约为1300,一个月利润约为22600元。
【经营模式】
主营营养彩面,可以结合彩色饺子、包子、馒头、馄饨等销售!篇三:咱家面馆创业计划书
企业名称:咱家面馆
创业者姓名:
日 期:
一、企业概况:
主要经营范围:面食,各种炒菜、拌菜炖菜及各种酒品。
企业类型:服务业。
二、创业计划者的个人情况:
1988年经济类大专毕业,1990年下岗开始经商,开过饭店、卖过化妆品、经营过超市、批发过烟酒和小食品及国际贸易,曾在广告公司和保健食品公司及企业策划公司打过工。1994年自学工商管理,在广州学做企业策划和电脑知识,学习syb。
三、市场评估:
本企业目标顾客是以中低收入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他们个人月收入在八百元以下,本企业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住在城市闹市区,他们选择在外面吃饭,主要以便宜的食品和酒类为主,还有一部分是家住在本企业周围五公里范围内随意而来的消费者。
针对上述城市(每个城市的百分之八十是低收入者)众多的人群,潜在的市场容量不会随社会的经济条件转好而步入高档市场,因为,社会经济好转的同时,
本企业也会相对的提高档次,反而会随社会的经济好转,会有更多的低收入者和附近地区的人群加入到消费当中。
1.住宅社区:开面馆最好的选择,住宅社区的人口组成均匀,都以家庭为单位,出门用餐机率高,每一个家庭2-6人,座位应具有能足够容纳的环境,菜色选择也要丰富,装修必须花较多成本,才能满足大人与小孩的需求,消费以午餐、晚餐与假日为主,不会出现明显淡季与旺季之分。
2.工商业区:上班族群聚的地方,活动时间以白天为主,因此消费时机在于午餐,由于午餐时间并不长,而用餐都在11- 13点之间,对供应速度要求较高,工商业区用餐环境要求不高,讲求卫生清洁,服务态度要好,座位可以较密集,以容纳更多顾客,晚餐只有加班人用餐,如讲究你的特色面食,对晚餐营业有所帮助,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是消费者集中时间,周六日则相对清淡。
3.学校园区:每年扣除休假只做九个月,以面馆只适合大学、专科学校,这类学校学生消费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费能力较高,学生消费族群容易受流行趋势改变,因此对菜色变化要求不断,对餐饮环境卫生要求较高,这是他们选择用餐地点的重要依据;午餐、晚餐、夜宵皆可做,都有生意上门;寒假暑假可能主要是周边人群消费,会相对冷清些,但利润绝对仍然能得到很好保证。
4.市场夜市:夜市人,各样各色人聚集之地,它综和娱乐、购物、餐饮等五花八门的行业,人流量较大,同时竞争也相对直接而且激烈,所以面馆要强力讲求特色,别人能做我能做,我做别人做不了!营业食间都以晚上为主,下午是准备材料:晚上从下午5点开始至零晨2点。逛夜市普通都想吃吃看,所以供应面的份量可以比一般少些,种类多些。
针对人群:时尚的年轻人、小孩、学生,以及喜欢吃面的家庭
【成本预算】
彩面投资成本小,市场广阔,基本上能够保证稳赚不赔,假定一家50平米的面馆,主要投资为:
彩面制作设备:2~4000 厨房设备:6000 店内装修及配备 :10000 人员工资:4000 流动资金:1800 水电气:1000 开业宣传:1000 房租:3000-5000 转让费:0- 60000(铺面转租后仍能回收) 总投资约为:30000~80000 【收益分析】
早餐50碗,午餐120碗,晚餐90碗.一天营业额约为1300,一个月利润约为22600元。
面馆应该怎么开?详解餐饮巨头开面馆的成功模式
在餐饮寒冬里,面食品类,似乎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深耕火锅25年的海底捞,将触角伸向了“面食”品类,继收购了一个面食品牌——Hao Noodle之后,又开出了首家快餐店!一碗面卖9.9元,人均19元!
面食赛道既有九毛九、味千拉面等上市餐企,又有融资2亿的和府捞面等后起之秀,群雄并起!那么,未来中国面食品牌出路在哪?又有哪些机会点呢?
作者白墨,有着餐饮品牌咨询经验,从一线城市的高端面食,到二三线城市的中端面食,再到下沉县城市场的接地气面食,都颇有研究,本文是他去年12月写的文章,挖掘了面食品牌的3个战略机会点,现在读来还是深受启发,希望对各位餐饮人有所帮助。
中国面食品牌林立,海底捞开的快餐店也卖面,看来老大也开始关注面馆了。那么,未来中国面食品牌出路在哪?
中国面食品牌竞争激烈,要做大做强,需要有“战略性思维”,接下来,我将火力全开,分析下中国面食的市场情况,挖掘出3个战略机会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战略机会一:
模式+文化创新,打造“面食+”
“
模式创新与文化创新:把品牌植入顾客心智。
”
面食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周期红利”消失的风险,比如5年前,北上广深的一些面食快餐活的还不错,但是现在面馆竞争也非常激烈了,随着消费升级,面馆的模式越来越偏向正餐化,其实我们看看香港的快餐就知道了,比如大家乐,人均五六十,但是菜品很丰富。
一、模式创新:从场景消费入手,快餐轻正餐化
在这一方面,嗅觉最灵敏的是九毛九,他在几年前就开始升维创新,不断改变和进化顾客的消费场景,从而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
也许是看到西贝莜面村的成功,贾总能把一碗莜面硬是进化成人均120-150的正餐。九毛九一直在摆脱身上的山西标签,从山西面馆到山西手工面,再到手工面,最后直接改成了九毛九西北菜。
从一个快餐面馆,一步步通过模式创新,变成了轻正餐模式,由解决刚需进化到解决多人群多层级消费场景。
目前九毛九开了151家直营店,去年我调研的时候刚刚108家,当然开直营店是非常烧钱的,还好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大获成功,为集团公司输入了不少血液。
“刀削面+酱卤菜+炒菜”模式
其实在这个模式探索上,走的比较早也比较稳定的是北京的好嫂子刀削面。好嫂子刀削面在8年前,就是刀削面+酱卤菜+炒菜的模式,后来根据商圈选择,对菜品进行了优化调整。
目前人均消费在55-60元之间。早在多年前,好嫂子就推出了刀削面的黄金搭档:酱卤猪蹄和大骨头,还有排骨,可以整个卖,也可以按照块卖,一块九块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民间农家菜。
当然这是很多面馆的进化趋势,但并不是唯一的道路。因为做习惯了快餐的面食企业,在融入正餐后,对供应链和厨房团队的协作掌控往往会变差。
“面食+爆品+小吃”模式
快餐进化成轻正餐后,门店就可以进社区了。但是还有一条出路,就是进商场mall或者交通驿站(机场、火车站等),这时候可以做面食+爆品+小吃的模式。在这方面已经尝到甜头的是北京的三十六味、郑州的张老炝。
这两个面馆我都去体验过几次,二者十分类似,并且现在都在上升期。北京的三十六味,全称是:三十六味[匠猪蹄手工面],之前他们团队做酱猪蹄是一绝。后来进军mall之后,加入了手工面,并融入一些简易小吃。
猪蹄做的色香味俱佳,十分诱人,我每次去吃都会打包一些,猪蹄不仅被打造成爆品,还融入了外带模式,一整套吃猪蹄的攻略都在包装盒里。这一点很佩服创始人林总想的周到。
甚至在逛商场时候,我经常看到年轻姑娘们提着三十六味的袋子。你替顾客多想一步,产品就会多卖一些。我有一次特意和他们服务员聊天,问一天能卖出多少份猪蹄?结果是将近300份!
好家伙,一个单品猪蹄的销售额达到了七八千元,这还是一家100平米左右的门店。
三十六味的人均是55元左右,跟好嫂子差不多。而位于郑州的张老炝烩面人均是35元左右,这跟城市差异有关。一走进门店内,映入眼帘的明档上摆满了猪蹄,跟三十六味很相似。与此模式类似的还有深圳的老碗会,除了招牌biangbiang面,还重点打造了烧烤档口,以小份烤羊腿和羊肉串拉动人均消费。
三十六味与张老炝通过面食+爆品+小吃的模式,非常受年轻顾客的喜欢。所以做面食品牌,如果达不到九毛九的境界,倒是可以参考这两个品牌,但前提是,你的爆品一定要足够好才行,那些本身看家菜品都做不好的餐饮人,就不要怪市场无情了。
二、文化创新:新国潮文化
说完面食品牌的模式创新,我再谈谈文化创新。比如无敌家,塑造的是日式文化,而和府捞面则塑造了十分流行的新国潮文化。
在此,我重点分析下和府捞面。
在和府捞面之前,中国的主流中高端面条,应该算是味千拉面和康师傅私房牛肉面了,很多人想不到是,一碗捞面条竟然可以卖到40多元?吃碗捞面条的代价也太高了吧!
和府捞面的文化格局是非常大的,加上背后资本的助力,它将来一定是要走到海外的。其实捞面本身是非常稀松平常的食物,怎么包装都觉得不够高大上。
然而和府捞面另辟蹊径,将中国的传统书房场景搬到了餐厅,你想啊,人们大多都是附庸风雅的,就像每个老板的背后都有一个书架。
顾客在和府吃饭,似乎可以沾染文化气息,似乎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品味。家长带孩子去吃饭,感觉可以教育下一代。这种错觉,会让很多人无形中被催眠,会加大对自我的认同感。如果有两家餐厅,价格一样,一个环境很普通,那你很有可能会选择和府捞面。
和府捞面之前的风格还相对传统,最新升级的品牌形象,直接走国潮风路线了。深受都市白领们的喜爱。
其实和府捞面的创始人李学林是个跨界者,他之前是做手机连锁专卖店的,估计很多开面馆的会愤愤不平,一个卖手机的也能干餐饮?
他们整个运营团队基本上都是跨界者。李总从一开始的格局就是全球化,正如他所说的:“和府绝对不是一个卖面条的,而是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播者,和府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虽然是外衣,但是和府的产品研发是非常苛刻的,至少在我这里,如果无敌家可以得95分,那么和府的面条至少可以得85分。
其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中国还有很多文化可以挖掘包装,可以嫁接到美食上。如果你的面馆在产品上非常强,又想做出差异化,不妨在文化上大力创新。
和府的扩张战略是:2023年12月,门店突破1000家。我们拭目以待吧。
战略机会二:
看清城市格局,把握人口红利
“
城市格局和人口红利:让品牌跃迁成为可能。
”
其实每一个段位的面食品牌,都有自己的领地,毕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特别是北方,比如:山西、陕西、河南都有很多特色面食,因此形成了很多区域面食品牌。
一、人口流动红利,要做“改良派“走出去
后来去广东出差,发现深圳、广州、东莞有很多陕西特色面食品牌,比如深圳的老碗会,东莞的秦关面道,广州的大师兄,这几个品牌动辄都有十几家,甚至是几十家直营店,并且是在一个城市。反而是广东本地的竹升面、牛杂面并没有形成品牌规模。
很多人判断一个品类能否有生存土壤,总是说“南方人不吃这个东西,北方人不吃这玩意儿”,这就是观察者偏差形成的认知陷阱。
比如深圳、广州的外来人口特别多,这里聚集了大量南下的北方人,加上这两个城市每天的流动人口又非常大,有大量的商旅人群,足以支撑这些北方面食在此扎根生存。
还有东莞的秦关面道,在东莞一个城市就有40多家直营店,分布在城区以及28个乡镇。东莞一共有800多万人,但是外来流动人口排名全国第一,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如果你在东莞大街上遇到10个人,那么就有7个是外地人。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东莞本地户籍人口仅占24%,大概是211万人。外来人口比例如此之高,让这座城市包容性特别强,这里诞生了不少非本地美食的品牌,除了秦关面道,还有湘菜代表品牌“湘阁里辣”,依然开了几十家门店,年营收破10个亿(数据来自我另一个湘菜客户口述,因为湘阁里辣创始人是他姐夫)。
秦关面道和湘阁里辣在东莞已经深耕了十几年了,发展到几十家门店比较正常,但是深圳的老碗会成立于,短短5年,在深圳就开出了几十家直营店。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一个臊子面或者油泼面规模化的品牌,它一定不在发源地陕西,一定在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比如油泼面代表品牌,是北京的陕味食族油泼面,有70+门店。
二、发力人口密集大城市,品牌规模化的流量基础
你想啊,整个陕西省那么大面积,但是只有3800多万人口,而西安就将近1000万人。人口分布如此不均匀,餐饮就不可能规模化发展。所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让品牌规模化发展有了流量基础。
从陕西入函谷关,就到了河南。河南跟陕西相比,人口密度足够大,所以能够诞生阿利茄汁面这样的规模化餐饮品牌,在河南以及周边城市,可以开出200家店来。
阿利茄汁面可以规模化发展,一来是做的时间长,二来是直营+加盟模式同时发展。但更重要的因素,是郑州及周边的人口红利。郑州不仅河南人多,外来流动人口依然非常大,比如海底捞从成都北上西安后,紧接着就开启东进战略,把大本营放到郑州了,郑州的火锅市场非常发达,因为这里有很多四川人。同样这里还有很多河北人、山西人、湖北人、山东人等。
巴奴毛肚火锅的创始人杜总,就是从河北邯郸先去河南安阳发展,然后做了好多年后,战略中心转移到了郑州。
郑州的人口红利和包容性,让巴奴可以快速发展起来。后来巴奴去无锡开店、去北京开店、又去上海开店,一样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包容性和人口红利。郑州本地的传统面食是烩面,但是门店最多的却是做刀削面的阿利。
为什么阿利可以做出规模化?因为在郑州,没有刀削面领导品牌,但是却有庞大的吃刀削面的人群。为什么这么说?比如我老家登封市是郑州的下辖县级市,但是这里的炒刀削面非常有市场,甚至很多外地人来登封,都要吃一碗炒刀削面,我从小吃刀削面次数比烩面次数多。
在河南,烩面竞争就比较激烈了,满大街都是,老派烩面和新派烩面都有代表性品牌。
三、在品类发源地开面馆,要选择错位竞争
再说个例子,是我倾注好几年心血,服务的另一个面食品牌,叫“谷鹏麻鸭面”,为了扶持该品牌,我甚至把这个案例放到了我已出版的《餐饮品牌塑造》一书中。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从它有两家店的时候我就介入了,现在发展了20多家门店。虽然门店数不多,但是谷鹏的门店基本上都在河南安阳周边的县城,并且盈利能力还很不错。
谷鹏麻鸭面诞生在河南安阳下面的县城:滑县。滑县距离郑州不远,属于豫北地区,这里的传统面食依然是烩面。滑县虽然是县,但是人口基数非常大,有多大哪?我们知道普通的县城一般是30-50万人口,甚至一些小县城只有十几万人,但是滑县有138万人。滑县在河南县城中,人口还不是最多的,排名前三的是:邓州(178万人)、固始(177万)、永城(156万),对,它们都是一个县城而已。
其实,作为创新面食,人口红利是基本流量,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外出流动人口比例。滑县的外出流动人口有30万,固始的外出流动人口达到了70万!有了庞大的流动人口,他们走到祖国的天南地北,适应了很多地方的美食,这让他们对很多美食有了更强的包容性,他们对新事物的接触意愿就比别的地方强很多。
麻鸭面,其实是谷鹏的品类名称,是谷鹏先生自己发明的。本质是麻辣的鸭肉面。我当时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感觉他的品类切入点太牛了,因为麻辣味道是大众味道,而麻辣鸭肉就根本不用教育市场了,看看绝味鸭脖和周黑鸭,就知道这个品类有多大的粉丝群。
谷鹏的麻鸭面是在河南烩面基础上改良的,这是为了进行本土化改造。
比如保留了烩面熬汤的工艺,烩面用羊骨头熬汤,麻鸭面则用大骨和鸭架熬汤,同时保留了烩面里经常放的配菜:粉条和豆皮(河南人叫千张)。结果这种改良面食,在滑县大受欢迎,一个300平米的门店,巅峰时期,曾经卖出一天3万的营业额。而该门店房租一年不到10万元。
因为谷鹏,麻鸭面火遍安阳。后来谷鹏新开的门店,好几个都是接手的倒闭烩面馆,谷鹏的火热,让豫北地区诞生了很多麻鸭面品牌,让品类市场更加繁荣了。
他四次跳槽后创业开面馆,三年只涨一次价,生意火爆
来自高密的刘砚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他在跳了四次槽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决定自己创业,在汶水路开了一家不到20平米的面馆,从刚开始的门可罗雀到后来的门庭若市,他经历了无数艰难。
刘砚强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本科毕业后,面对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四次跳槽。那时他已经28岁,想想未来,他开始失眠。一次聚会时,他听朋友说有人在江西路开着一家小面馆,一个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平时爱做饭的他就萌生了开面馆自己创业的念头。
“门店不能开得太偏,那样没人去吃,开在闹市区,又付不起高额的房租。”刘砚强说,房租一年一万五,地方虽有些偏,但周围有很多货代公司,上班族不少,还靠近学校,这样能保证顾客的数量。
刘砚强去别人的面馆参观取经,又从朋友家借来光盘学习,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窍门。他掏光了所有的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凑够3万块钱后,面馆开张了。房租、冰箱、桌凳、锅碗瓢盆花光了剩余的资金。简简单单不到20平米的面馆,除去厨房,只能放下5张桌子,他找来朋友的摄影作品挂在墙上,还有朋友特意给他写了一幅“一碗汤面”的书法,面馆的角落里摆着鱼缸养着巴西龟,小小的面馆在他的布置下渐渐有了温馨的味道。
刚开始创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天早晨7时,他都要去团岛早市采购新鲜的蔬菜和牛肉,创业资金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节约成本,会和菜贩子一分一分钱地砍价。
为了让自己的面好吃,他在面里加鸡蛋增加口感,用洋葱、西红柿炖汤增加营养,自己去市场挑选牛肉回来炖制,为了能做好卤蛋他用光了两箱鸡蛋做实验。
刚开始时就他一个人干活,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的面馆。“面馆开着才能赚钱,关门就一分钱也赚不到”,每次想到这,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头。所有这些,还都不算大问题,最让他焦虑的是物价,佐料、牛肉、煤气……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实在拿不出钱来雇人,只有在中午忙不过来时,他会用一中午20元钱的工资请个大姐来端面。
随着物价上涨,他开始在牛肉面涨价与否的问题上纠结,然而,他扛住了一切,这3年中他只涨了一次价,回头客越来越多,除了平时的常客,周末常有一家三口开车专门来吃他的面。
3年前,开连锁店或者分店曾是刘砚强很遥远的梦想。“每月能赚个七八千块钱,我就很知足了,到时候能有钱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岛定居,再有钱了就买辆车。”这是他当时最现实的目标。现在,他的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每个月都有5万左右的净收入,整体收益比较可观。刘砚强买房买车这些都已经实现了。也希望他将来的生意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篇4:开面馆创业计划
面馆创业计划书
一、前言
俗话说的好“民以食为天”。又有“食在广州 ,味在四川”之说。说明四川美食是大家非常喜欢吃的美食之一。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另一种四川美食,也就是我们这个项目的主角——特色川味面,也称怪味面。它是以自制面条加以各种调料和配料精致而成。产品制作好之后具有色、香、味俱全的特点。是四川人民一种很有特色的小吃加主食。吃起来味道好极了,它是一种投资小,利润高,风险低,回报快的好项目。
‘面条’在我国某些地区一直是人们主食之一。品类繁多。口味多达几百上千种。比如老北京炸酱面,河南烩面,新疆拉面,沙县拌面,四川担担面等都是非常有名的。但是真正把‘面条’当作主营业务来经营的没有几家。真正形成规模经营而有比较成功的恐怕只有‘味千拉面’和‘马兰拉面’这两家拉面馆。但是‘味千拉面’的市场定位比较中高档,一碗拉面的价格最便宜都是20多块。而且他们都是以经营拉面为主,和我们形成不了什么竞争。所以一开始我们的项目就是一个市场空白,是非常有市场前景的。
二、产品介绍
特色川味面的产品口味多达30几种,分为有汤和无汤两种。特别是主打产品——干绍面。可谓是百吃不厌,味道太好了。吃完之后让人回味无穷,我们现在这家店有很多顾客吃过一次之后,都成了这里的回头客了。还介绍很多朋友过来吃。而且还有好多外国人也很喜欢吃,有一位美国人被朋友带过来吃过一次之后,竖起起大拇指,,然后拿出手机把产品拍下来,以后每次来就把照片给老板看,就吃这个。还把他的美国朋友介绍过来吃。从中可以看出,川味面是非常受欢迎的。
三、产品价格定位,目标消费人群及市场定位
产品规格分为大分,中分和小分三种。我们目前的定价是6元,5元,4元。因为我们没有怎么装修。地方也小。环境太简陋。如果我们重新装修,扩大经营面积,把环境搞好一点,那我们的价格定位就是在8元,7元,6元。和其他餐厅相比。我们定价是比较合理的,处在中,低档方位。这样我们就把目标消费人群来了个大包围。从普通工人到公司白领和老板都是我们的目标消费人群。产品口味独特,目标消费人群庞大。那我们开店选址的范围包括车站旁边,商业写字楼旁边,步行街,学校附近,居民区,大型批发市场和大型购物中心都是我们开店选址的好地方。基本上没什么区域限制等不利因素。
四、投资计划
本项目投资金额120万人民币。分前、后两次注入资金。第一次到帐50万,用于公司注册、商标申请注册、设计统一的门店形象。购买服装、餐具、和桌椅等,也包括筹建总部研发中心和配送中心。第二次到帐金额为70万,用于公司扩张。公司注册为股份制有限公司。持股人分别为投资商、项目运作人、和技术拥有者,持股比例为50%、30%、20%。如有异议,可另外协商。
五、公司发展战略(分为两个3年计划,开店数400家)
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个3年计划)
第一年以广州为中心。把现在这家店重新装修,扩大营业面积,设计统一的门店形象和装修风格,给顾客一种轻松,开心的就餐环境,员工着装统一,突出地方色彩。同时招聘人员,培训人员,储备人才。马上在开两家店,最好同一天开业。至于开店选址已经有地方了,同时我们还要筹建自己的面条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和配送中心。因为我们面馆的面条都是我们自己生产,这样既保证了质量也节省了成本,也为我们以后发展打了很好的基础。因为后勤有保障了。前方发展才会更快更好。等车间的运转正常之后。我们就要马上在开3家店。等这3家店开好之后。我们就要向深圳和东莞发展了。目标40家。因为我们的投资小,开店地方好找,经营比较灵活,所以没有什么困难。第二年。以广州、深圳、东莞三地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展。比如中山、珠海、佛山、潮汕地区和粤西地区。目标60家(不包括去年的店)。覆盖广东80%的地区。第三年我们的目标就是向全国扩张。目标80家。
(第二个3年计划):
当我们把全国这盘大棋铺开之后,我们就要去巩固和占领这些市场了。各分公司以各省会为中心,向周边地区扩展。实行自营和加盟两条腿走路。还可以收购和兼并各地小的饮食公司。另外我们的面条半成品可以用包装包好,用我们的品牌直接进各大超市销售,就像‘味千拉面’一样。这个市场也比较大。利润也很可观。第一年的目标总店数250家。第二年我们的目标是向香港和澳门这两个城市发展。这个过程会比较久一点,因为这两个城市的餐饮市场我们不了解,包括开店选址,目标消费群。饮食文化等,我们都要详细的做一份市场调查和详细的开店计划才可以去开店的。做到因地制宜、灵活经营的方式。用一年时间在这两个城市各开5家店。包括建立自己的配送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内地开店总数达到320家。第三年就是我们战略计划的目标数400家。
这个时候投资商会问,开店速度那么快,6年400家。会不会风险很大,店面管理,人员储备方面能不能跟的上。是不是有点方夜谭。那么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不是。因为我们的经营模式,管理方式和人才招聘、培训、管理、储备都是不一样的。究竟是什么不一样呢。下面我就来详细的说一下。
经营模式:
本项目所有的连锁店都是以自营为住,不提倡开加盟店,如果开加盟店也可以,控股权必须要在我们手里。这样我们就可以保证我们的所有店面的管理的统一性。也不会对我们的品牌带来负面影响,如果控股权在加盟商手里的话,我们就不能保证了。但是加盟商好的建议我们就要认真去听。
人员管理和招聘:我们的人员招聘工作可以请专业的餐饮服务公司针对我们的要求进行招聘、培训。但是在人才管理上我们就实行财富倍增计划和老板培训计划。员工就是合作伙
伴,员工就是老板。具体如下:当一个员工进来我们公司之后。成为了我们的正式员工。而且表现优秀,比如他一个月的工资是1000元,他可以拿500元,剩下500元放在公司的账户上,那么一年就有6000元放在公司,而我们给他的就是7000元。当他在经过公司的培训和考核之后能够胜任分店主任一职(管理10家店)。那他就可以拿出8万人民币来入股这10家店,回报是这10家店一年纯利润的2%的分红。以我们每家店年盈利24万来算,那么10家店就是240万。他就可以得到差不多5万块的分红。那么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以次类推。让公司的管理层和优秀员工都可以持有公司的股份。这样一来,我们的管理不仅更加顺畅,而且盈利还会大幅度的提高。因为我们的盈利越高,员工的分红就越多。所以他们就会更加用心的去工作,还会激励其他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努力的工作才会得到更多的回报。只有区别对待,才会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才会让他们有更好的工作表现。这是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前ce的ceo——杰克、韦尔奇的名言和管理方法。
六、投资回报及风险控制
投资人把资金拿出来投资。主要是看这个项目有没有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回报率高不高,回报周期是多久。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我的这个项目为什么值得你投资,就是因为它的回报高,市场前景好。
以我们现在这家店来算。我们这家店大概25个平方。四张桌子。店里没怎么装修。我们现在每天的营业额在700元左右,本来不指这么多的,因为地方小,顾客来了一看没位子坐就走了,但是没办法,地方小,到了吃饭高峰期还厉害,顾客就站在那里等。因为这里的面好吃。他们愿意在这等,没办法。我们每个月的纯利润是9000左右。没有请服务员。我们的房租是2500元,水电是800左右。材料费是9000元。各种杂税是500元。 30 ×700 (元)=21000元(月总销售额) 21000-2500-9000-800-500=8700元(纯利润)
如果我们把这家店重新装修,扩大经营面积。形成统一的门店形象。包括员工着装。服务用语等。给顾客一种开心,轻松的就餐环境。增加外卖服务和大量宣传。那么我们每天的营业额按2500一天来计算。那么我们来算一下我们的盈利。 30×2500=75000元(月营业总额) 75000-5000(房租)-15000(员工工资)-5000(员工伙食和住房)-28000(原料费)-2500(水电)-500(各种杂税)=24000元(纯利润),这还是一家店的。如果是10家,100家、200家呢。如果按照我们的战略计划,我们来看下表:
第一年 开店数 店利润 合计
40 0元(月利润)×12 9600000元(年利润)
第二年 开店数 店利润 合计
100 20000元(月利润)×12 24000000 元(年利润)
第三年 开店数 店利润 合计
180 20000元(月利润)×12 43200000元(年利润)
第四年 开店数 店利润 合计
250 20000元(月利润)×12 60000000元(年利润)
从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回报是巨大的,如果我们的店数达到400家,那么我们的年纯利润就有1亿人民币。而且我们的品牌也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了。还有我们的面条半成品还可以进超市销售,这也是个利润空间很大的市场。而且这个回报还会越来越大,因为我们还在向前发展,还在向前走。我的理想是把它打造成中国式的麦当劳。向全球发展。希望我们能做这个行业的领头羊。
既然是做生意,就肯定有风险。——的亚洲金融风暴,让很多知名的大公司一夜之间消失或破产。包括韩国知名的三星电子也不例外。当时它的负债率是它净资产的4倍。一个月亏损近2.13亿美元。公司命运危在旦夕。随时都有破产的可能。但是这场风暴没有挤跨三星。经过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大胆变革,三星电子活下来了,而且越来越强大,现在已经成为移动通信、数字电视、打印机等领域的世界领航者。有时候风险也是一种机遇,它让你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让你想方设法去改变那些对你不好的东西。其实风险有时候不仅仅是在摧毁一个人,更多的时候是在锻炼一个人,考验你有没有能力去化解这些风险。勇敢的活下去。比如我们在开店的过程中,可能有的店的生意不理想。有的客人抱怨品种单一。开店过快导致人员短缺,店数多了,管理跟不上去。导致管理混乱等,都有可能遇上。那么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1.加强我们的品牌宣传力度。做好顾客服务工作,多与客人去沟通,了解他们的口味和就餐环境的要求。
2.批量引进新产品和新品研发力度。比如武汉热干面,各种营养粥,小米粥。如玉米粥、燕麦粥、地瓜粥等,还可以引进一些各种地方有名的小吃。
3.在人才招聘、储备上,可以和各大中专院校和政府再就业工程联系。实行人才阶梯培训计划。保证我们在人才上的优势。
4.建立完善的管理条例。加强员工在执行力方面的培训。实行半军事化的管理。篇二:实用面馆创业计划书
实用面馆创业计划书
【面馆选址】
1.住宅社区:开面馆最好的选择,住宅社区的人口组成均匀,都以家庭为单位,出门用餐机率高,每一个家庭2-6人,座位应具有能足够容纳的环境,菜色选择也要丰富,装修必须花较多成本,才能满足大人与小孩的需求,消费以午餐、晚餐与假日为主,不会出现明显淡季与旺季之分。
2.工商业区:上班族群聚的地方,活动时间以白天为主,因此消费时机在于午餐,由于午餐时间并不长,而用餐都在11- 13点之间,对供应速度要求较高,工商业区用餐环境要求不高,讲求卫生清洁,服务态度要好,座位可以较密集,以容纳更多顾客,晚餐只有加班人用餐,如讲究你的特色面食,对晚餐营业有所帮助,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是消费者集中时间,周六日则相对清淡。
3.学校园区:每年扣除休假只做九个月,以面馆只适合大学、专科学校,这类学校学生消费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费能力较高,学生消费族群容易受流行趋势改变,因此对菜色变化要求不断,对餐饮环境卫生要求较高,这是他们选择用餐地点的重要依据;午餐、晚餐、夜宵皆可做,都有生意上门;寒假暑假可能主要是周边人群消费,会相对冷清些,但利润绝对仍然能得到很好保证。
4.市场夜市:夜市人,各样各色人聚集之地,它综和娱乐、购物、餐饮等五花八门的行业,人流量较大,同时竞争也相对直接而且激烈,所以面馆要强力讲求特色,别人能做我能做,我做别人做不了!营业食间都以晚上为主,下午是准备材料:晚上从下午5点开始至零晨2点。逛夜市普通都想吃吃看,所以供应面的份量可以比一般少些,种类多些。
针对人群:时尚的年轻人、小孩、学生,以及喜欢吃面的家庭
【成本预算】
彩面投资成本小,市场广阔,基本上能够保证稳赚不赔,假定一家50平米的面馆,主要投资为:
彩面制作设备:2~4000 厨房设备:6000 店内装修及配备 :10000 人员工资:4000 流动资金:1800 水电气:1000 开业宣传:1000 房租:3000-5000 转让费:0- 60000(铺面转租后仍能回收) 总投资约为:30000~80000 【收益分析】
早餐50碗,午餐120碗,晚餐90碗.一天营业额约为1300,一个月利润约为22600元。
【经营模式】
主营营养彩面,可以结合彩色饺子、包子、馒头、馄饨等销售!篇三:咱家面馆创业计划书
企业名称:咱家面馆
创业者姓名:
日 期:
一、企业概况:
主要经营范围:面食,各种炒菜、拌菜炖菜及各种酒品。
企业类型:服务业。
二、创业计划者的个人情况:
1988年经济类大专毕业,1990年下岗开始经商,开过饭店、卖过化妆品、经营过超市、批发过烟酒和小食品及国际贸易,曾在广告公司和保健食品公司及企业策划公司打过工。1994年自学工商管理,20在广州学做企业策划和电脑知识,20学习syb。
三、市场评估:
本企业目标顾客是以中低收入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他们个人月收入在八百元以下,本企业大多数消费者不会住在城市闹市区,他们选择在外面吃饭,主要以便宜的食品和酒类为主,还有一部分是家住在本企业周围五公里范围内随意而来的消费者。
针对上述城市(每个城市的百分之八十是低收入者)众多的人群,潜在的市场容量不会随社会的经济条件转好而步入高档市场,因为,社会经济好转的同时,
本企业也会相对的提高档次,反而会随社会的经济好转,会有更多的低收入者和附近地区的人群加入到消费当中。
1.住宅社区:开面馆最好的选择,住宅社区的人口组成均匀,都以家庭为单位,出门用餐机率高,每一个家庭2-6人,座位应具有能足够容纳的环境,菜色选择也要丰富,装修必须花较多成本,才能满足大人与小孩的需求,消费以午餐、晚餐与假日为主,不会出现明显淡季与旺季之分。
2.工商业区:上班族群聚的地方,活动时间以白天为主,因此消费时机在于午餐,由于午餐时间并不长,而用餐都在11- 13点之间,对供应速度要求较高,工商业区用餐环境要求不高,讲求卫生清洁,服务态度要好,座位可以较密集,以容纳更多顾客,晚餐只有加班人用餐,如讲究你的特色面食,对晚餐营业有所帮助,每星期一至星期五是消费者集中时间,周六日则相对清淡。
3.学校园区:每年扣除休假只做九个月,以面馆只适合大学、专科学校,这类学校学生消费水平并不高,但是消费能力较高,学生消费族群容易受流行趋势改变,因此对菜色变化要求不断,对餐饮环境卫生要求较高,这是他们选择用餐地点的重要依据;午餐、晚餐、夜宵皆可做,都有生意上门;寒假暑假可能主要是周边人群消费,会相对冷清些,但利润绝对仍然能得到很好保证。
4.市场夜市:夜市人,各样各色人聚集之地,它综和娱乐、购物、餐饮等五花八门的行业,人流量较大,同时竞争也相对直接而且激烈,所以面馆要强力讲求特色,别人能做我能做,我做别人做不了!营业食间都以晚上为主,下午是准备材料:晚上从下午5点开始至零晨2点。逛夜市普通都想吃吃看,所以供应面的份量可以比一般少些,种类多些。
针对人群:时尚的年轻人、小孩、学生,以及喜欢吃面的家庭
【成本预算】
彩面投资成本小,市场广阔,基本上能够保证稳赚不赔,假定一家50平米的面馆,主要投资为:
彩面制作设备:2~4000 厨房设备:6000 店内装修及配备 :10000 人员工资:4000 流动资金:1800 水电气:1000 开业宣传:1000 房租:3000-5000 转让费:0- 60000(铺面转租后仍能回收) 总投资约为:30000~80000 【收益分析】
早餐50碗,午餐120碗,晚餐90碗.一天营业额约为1300,一个月利润约为22600元。
面馆应该怎么开?详解餐饮巨头开面馆的成功模式
在餐饮寒冬里,面食品类,似乎蕴含着巨大的机遇:
深耕火锅25年的海底捞,将触角伸向了“面食”品类,继收购了一个面食品牌——Hao Noodle之后,又开出了首家快餐店!一碗面卖9.9元,人均19元!
面食赛道既有九毛九、味千拉面等上市餐企,又有融资2亿的和府捞面等后起之秀,群雄并起!那么,未来中国面食品牌出路在哪?又有哪些机会点呢?
作者白墨,有着10年餐饮品牌咨询经验,从一线城市的高端面食,到二三线城市的中端面食,再到下沉县城市场的接地气面食,都颇有研究,本文是他去年12月写的文章,挖掘了面食品牌的3个战略机会点,现在读来还是深受启发,希望对各位餐饮人有所帮助。
中国面食品牌林立,海底捞开的快餐店也卖面,看来老大也开始关注面馆了。那么,未来中国面食品牌出路在哪?
中国面食品牌竞争激烈,要做大做强,需要有“战略性思维”,接下来,我将火力全开,分析下中国面食的市场情况,挖掘出3个战略机会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战略机会一:
模式+文化创新,打造“面食+”
“
模式创新与文化创新:把品牌植入顾客心智。
”
面食品牌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遇到“周期红利”消失的风险,比如5年前,北上广深的一些面食快餐活的还不错,但是现在面馆竞争也非常激烈了,随着消费升级,面馆的模式越来越偏向正餐化,其实我们看看香港的快餐就知道了,比如大家乐,人均五六十,但是菜品很丰富。
一、模式创新:从场景消费入手,快餐轻正餐化
在这一方面,嗅觉最灵敏的是九毛九,他在几年前就开始升维创新,不断改变和进化顾客的消费场景,从而满足更多顾客的需求。
也许是看到西贝莜面村的成功,贾总能把一碗莜面硬是进化成人均120-150的正餐。九毛九一直在摆脱身上的山西标签,从山西面馆到山西手工面,再到手工面,最后直接改成了九毛九西北菜。
从一个快餐面馆,一步步通过模式创新,变成了轻正餐模式,由解决刚需进化到解决多人群多层级消费场景。
目前九毛九开了151家直营店,去年我调研的时候刚刚108家,当然开直营店是非常烧钱的,还好九毛九旗下的太二酸菜鱼大获成功,为集团公司输入了不少血液。
“刀削面+酱卤菜+炒菜”模式
其实在这个模式探索上,走的比较早也比较稳定的是北京的好嫂子刀削面。好嫂子刀削面在8年前,就是刀削面+酱卤菜+炒菜的模式,后来根据商圈选择,对菜品进行了优化调整。
目前人均消费在55-60元之间。早在多年前,好嫂子就推出了刀削面的黄金搭档:酱卤猪蹄和大骨头,还有排骨,可以整个卖,也可以按照块卖,一块九块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民间农家菜。
当然这是很多面馆的进化趋势,但并不是唯一的道路。因为做习惯了快餐的面食企业,在融入正餐后,对供应链和厨房团队的协作掌控往往会变差。
“面食+爆品+小吃”模式
快餐进化成轻正餐后,门店就可以进社区了。但是还有一条出路,就是进商场mall或者交通驿站(机场、火车站等),这时候可以做面食+爆品+小吃的模式。在这方面已经尝到甜头的是北京的三十六味、郑州的张老炝。
这两个面馆我都去体验过几次,二者十分类似,并且现在都在上升期。北京的三十六味,全称是:三十六味[匠猪蹄手工面],之前他们团队做酱猪蹄是一绝。后来进军mall之后,加入了手工面,并融入一些简易小吃。
猪蹄做的色香味俱佳,十分诱人,我每次去吃都会打包一些,猪蹄不仅被打造成爆品,还融入了外带模式,一整套吃猪蹄的攻略都在包装盒里。这一点很佩服创始人林总想的周到。
甚至在逛商场时候,我经常看到年轻姑娘们提着三十六味的袋子。你替顾客多想一步,产品就会多卖一些。我有一次特意和他们服务员聊天,问一天能卖出多少份猪蹄?结果是将近300份!
好家伙,一个单品猪蹄的销售额达到了七八千元,这还是一家100平米左右的门店。
三十六味的人均是55元左右,跟好嫂子差不多。而位于郑州的张老炝烩面人均是35元左右,这跟城市差异有关。一走进门店内,映入眼帘的明档上摆满了猪蹄,跟三十六味很相似。与此模式类似的还有深圳的老碗会,除了招牌biangbiang面,还重点打造了烧烤档口,以小份烤羊腿和羊肉串拉动人均消费。
三十六味与张老炝通过面食+爆品+小吃的模式,非常受年轻顾客的喜欢。所以做面食品牌,如果达不到九毛九的境界,倒是可以参考这两个品牌,但前提是,你的爆品一定要足够好才行,那些本身看家菜品都做不好的餐饮人,就不要怪市场无情了。
二、文化创新:新国潮文化
说完面食品牌的模式创新,我再谈谈文化创新。比如无敌家,塑造的是日式文化,而和府捞面则塑造了十分流行的新国潮文化。
在此,我重点分析下和府捞面。
在和府捞面之前,中国的主流中高端面条,应该算是味千拉面和康师傅私房牛肉面了,很多人想不到是,一碗捞面条竟然可以卖到40多元?吃碗捞面条的代价也太高了吧!
和府捞面的文化格局是非常大的,加上背后资本的助力,它将来一定是要走到海外的。其实捞面本身是非常稀松平常的食物,怎么包装都觉得不够高大上。
然而和府捞面另辟蹊径,将中国的传统书房场景搬到了餐厅,你想啊,人们大多都是附庸风雅的,就像每个老板的背后都有一个书架。
顾客在和府吃饭,似乎可以沾染文化气息,似乎也能够提升自己的品味。家长带孩子去吃饭,感觉可以教育下一代。这种错觉,会让很多人无形中被催眠,会加大对自我的认同感。如果有两家餐厅,价格一样,一个环境很普通,那你很有可能会选择和府捞面。
和府捞面之前的风格还相对传统,最新升级的品牌形象,直接走国潮风路线了。深受都市白领们的喜爱。
其实和府捞面的创始人李学林是个跨界者,他之前是做手机连锁专卖店的,估计很多开面馆的会愤愤不平,一个卖手机的也能干餐饮?
他们整个运营团队基本上都是跨界者。李总从一开始的格局就是全球化,正如他所说的:“和府绝对不是一个卖面条的,而是中国美食文化的传播者,和府代表的是一种生活方式”。
文化虽然是外衣,但是和府的产品研发是非常苛刻的,至少在我这里,如果无敌家可以得95分,那么和府的面条至少可以得85分。
其实,这就是文化的力量!中国还有很多文化可以挖掘包装,可以嫁接到美食上。如果你的面馆在产品上非常强,又想做出差异化,不妨在文化上大力创新。
和府的扩张战略是:2023年12月,门店突破1000家。我们拭目以待吧。
战略机会二:
看清城市格局,把握人口红利
“
城市格局和人口红利:让品牌跃迁成为可能。
”
其实每一个段位的面食品牌,都有自己的领地,毕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特别是北方,比如:山西、陕西、河南都有很多特色面食,因此形成了很多区域面食品牌。
一、人口流动红利,要做“改良派”走出去
后来去广东出差,发现深圳、广州、东莞有很多陕西特色面食品牌,比如深圳的老碗会,东莞的秦关面道,广州的大师兄,这几个品牌动辄都有十几家,甚至是几十家直营店,并且是在一个城市。反而是广东本地的竹升面、牛杂面并没有形成品牌规模。
很多人判断一个品类能否有生存土壤,总是说“南方人不吃这个东西,北方人不吃这玩意儿”,这就是观察者偏差形成的认知陷阱。
比如深圳、广州的外来人口特别多,这里聚集了大量南下的北方人,加上这两个城市每天的流动人口又非常大,有大量的商旅人群,足以支撑这些北方面食在此扎根生存。
还有东莞的秦关面道,在东莞一个城市就有40多家直营店,分布在城区以及28个乡镇。东莞一共有800多万人,但是外来流动人口排名全国第一,说句毫不夸张的话,如果你在东莞大街上遇到10个人,那么就有7个是外地人。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东莞本地户籍人口仅占24%,大概是211万人。外来人口比例如此之高,让这座城市包容性特别强,这里诞生了不少非本地美食的品牌,除了秦关面道,还有湘菜代表品牌“湘阁里辣”,依然开了几十家门店,年营收破10个亿(数据来自我另一个湘菜客户口述,因为湘阁里辣创始人是他姐夫)。
秦关面道和湘阁里辣在东莞已经深耕了十几年了,发展到几十家门店比较正常,但是深圳的老碗会成立于20,短短5年,在深圳就开出了几十家直营店。
也就是说,如果你想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一个臊子面或者油泼面规模化的品牌,它一定不在发源地陕西,一定在一线或者新一线城市。比如油泼面代表品牌,是北京的陕味食族油泼面,有70+门店。
二、发力人口密集大城市,品牌规模化的流量基础
你想啊,整个陕西省那么大面积,但是只有3800多万人口,而西安就将近1000万人。人口分布如此不均匀,餐饮就不可能规模化发展。所以人口密集的大城市,让品牌规模化发展有了流量基础。
从陕西入函谷关,就到了河南。河南跟陕西相比,人口密度足够大,所以能够诞生阿利茄汁面这样的规模化餐饮品牌,在河南以及周边城市,可以开出200家店来。
阿利茄汁面可以规模化发展,一来是做的时间长,二来是直营+加盟模式同时发展。但更重要的因素,是郑州及周边的人口红利。郑州不仅河南人多,外来流动人口依然非常大,比如海底捞从成都北上西安后,紧接着就开启东进战略,把大本营放到郑州了,郑州的火锅市场非常发达,因为这里有很多四川人。同样这里还有很多河北人、山西人、湖北人、山东人等。
巴奴毛肚火锅的创始人杜总,就是从河北邯郸先去河南安阳发展,然后做了好多年后,战略中心转移到了郑州。
郑州的人口红利和包容性,让巴奴可以快速发展起来。后来巴奴去无锡开店、去北京开店、又去上海开店,一样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包容性和人口红利。郑州本地的传统面食是烩面,但是门店最多的却是做刀削面的阿利。
为什么阿利可以做出规模化?因为在郑州,没有刀削面领导品牌,但是却有庞大的吃刀削面的人群。为什么这么说?比如我老家登封市是郑州的下辖县级市,但是这里的炒刀削面非常有市场,甚至很多外地人来登封,都要吃一碗炒刀削面,我从小吃刀削面次数比烩面次数多。
在河南,烩面竞争就比较激烈了,满大街都是,老派烩面和新派烩面都有代表性品牌。
三、在品类发源地开面馆,要选择错位竞争
再说个例子,是我倾注好几年心血,服务的另一个面食品牌,叫“谷鹏麻鸭面”,为了扶持该品牌,我甚至把这个案例放到了我已出版的《餐饮品牌塑造》一书中。
为什么举这个例子?从它有两家店的时候我就介入了,现在发展了20多家门店。虽然门店数不多,但是谷鹏的门店基本上都在河南安阳周边的县城,并且盈利能力还很不错。
谷鹏麻鸭面诞生在河南安阳下面的县城:滑县。滑县距离郑州不远,属于豫北地区,这里的传统面食依然是烩面。滑县虽然是县,但是人口基数非常大,有多大哪?我们知道普通的县城一般是30-50万人口,甚至一些小县城只有十几万人,但是滑县有138万人。滑县在河南县城中,人口还不是最多的,排名前三的是:邓州(178万人)、固始(177万)、永城(156万),对,它们都是一个县城而已。
其实,作为创新面食,人口红利是基本流量,还有一个关键因素,是外出流动人口比例。滑县的外出流动人口有30万,固始的外出流动人口达到了70万!有了庞大的流动人口,他们走到祖国的天南地北,适应了很多地方的美食,这让他们对很多美食有了更强的包容性,他们对新事物的接触意愿就比别的地方强很多。
麻鸭面,其实是谷鹏的品类名称,是谷鹏先生自己发明的。本质是麻辣的鸭肉面。我当时接触这个项目的时候,就感觉他的品类切入点太牛了,因为麻辣味道是大众味道,而麻辣鸭肉就根本不用教育市场了,看看绝味鸭脖和周黑鸭,就知道这个品类有多大的粉丝群。
谷鹏的麻鸭面是在河南烩面基础上改良的,这是为了进行本土化改造。
比如保留了烩面熬汤的工艺,烩面用羊骨头熬汤,麻鸭面则用大骨和鸭架熬汤,同时保留了烩面里经常放的配菜:粉条和豆皮(河南人叫千张)。结果这种改良面食,在滑县大受欢迎,一个300平米的门店,巅峰时期,曾经卖出一天3万的营业额。而该门店房租一年不到10万元。
因为谷鹏,麻鸭面火遍安阳。后来谷鹏新开的门店,好几个都是接手的倒闭烩面馆,谷鹏的火热,让豫北地区诞生了很多麻鸭面品牌,让品类市场更加繁荣了。
他四次跳槽后创业开面馆,三年只涨一次价,生意火爆
来自高密的刘砚强毕业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他在跳了四次槽仍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后,决定自己创业,在汶水路开了一家不到20平米的面馆,从刚开始的门可罗雀到后来的门庭若市,他经历了无数艰难。
刘砚强从山东财政学院外贸专业本科毕业后,面对扩招后越来越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他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四次跳槽。那时他已经28岁,想想未来,他开始失眠。一次聚会时,他听朋友说有人在江西路开着一家小面馆,一个月能有近万元的收入,平时爱做饭的他就萌生了开面馆自己创业的念头。
“门店不能开得太偏,那样没人去吃,开在闹市区,又付不起高额的房租。”刘砚强说,房租一年一万五,地方虽有些偏,但周围有很多货代公司,上班族不少,还靠近学校,这样能保证顾客的数量。
刘砚强去别人的面馆参观取经,又从朋友家借来光盘学习,慢慢摸索到了做面的窍门。他掏光了所有的积蓄又找亲戚借了一些钱,凑够3万块钱后,面馆开张了。房租、冰箱、桌凳、锅碗瓢盆花光了剩余的资金。简简单单不到20平米的面馆,除去厨房,只能放下5张桌子,他找来朋友的摄影作品挂在墙上,还有朋友特意给他写了一幅“一碗汤面”的书法,面馆的角落里摆着鱼缸养着巴西龟,小小的面馆在他的布置下渐渐有了温馨的味道。
刚开始创业,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每天早晨7时,他都要去团岛早市采购新鲜的蔬菜和牛肉,创业资金并不富裕的他为了节约成本,会和菜贩子一分一分钱地砍价。
为了让自己的面好吃,他在面里加鸡蛋增加口感,用洋葱、西红柿炖汤增加营养,自己去市场挑选牛肉回来炖制,为了能做好卤蛋他用光了两箱鸡蛋做实验。
刚开始时就他一个人干活,他一天,哪怕是一刻也不敢离开他的面馆。“面馆开着才能赚钱,关门就一分钱也赚不到”,每次想到这,他就打消了休息的念头。所有这些,还都不算大问题,最让他焦虑的是物价,佐料、牛肉、煤气……一切都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实在拿不出钱来雇人,只有在中午忙不过来时,他会用一中午20元钱的工资请个大姐来端面。
随着物价上涨,他开始在牛肉面涨价与否的问题上纠结,然而,他扛住了一切,这3年中他只涨了一次价,回头客越来越多,除了平时的常客,周末常有一家三口开车专门来吃他的面。
3年前,开连锁店或者分店曾是刘砚强很遥远的梦想。“每月能赚个七八千块钱,我就很知足了,到时候能有钱付上房子首付,在青岛定居,再有钱了就买辆车。”这是他当时最现实的目标。现在,他的生意也逐渐走上正轨,每个月都有5万左右的净收入,整体收益比较可观。刘砚强买房买车这些都已经实现了。也希望他将来的生意蒸蒸日上,越来越红火。
开面馆创业计划
篇5:女大学生自主创业成功开火锅店
重庆最有名的是什么?当然是火锅了。但是重庆的火锅店很多,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味道。“想在重庆城创业搞火锅,这里面水深得很,这忠县小妹子真是勇气可嘉!”《我要自己闯出一片天》讲诉了1.35米的女大学生李密的创业故事,感动了很多读者,而且大家也愿意帮助她度过创业初期的难关。
其中,有读者向她捐酒,有读者要去照顾生意,还有好几个火锅店老板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生意经”传授与她。
选址和装修都需要改
重庆市火锅协会的副秘书长朱江渝经营着一家著名的火锅企业,在全国有近200家分店。
昨天下午2点,在火锅行业摸爬滚打20多年的朱江渝来到李密经营的火锅店中。此时,李密正在前台算账,空荡荡的店里没有一个客人,几个服务员站在角落里打着哈欠。“你好,我叫朱江渝,是重庆火锅协会的,也是家福火锅的老板。”由于火锅店实在太出名,着实把李密吓了一跳,赶紧跑上前握手欢迎。
“首先选址不是很好,这个地方客流量较少,而且消费人群注定了火锅店只能走中低档消费标准路线。”客套话不多说,朱江渝直奔主题,指出了店里存在的问题。
李密听得很认真,并不时地将朱江渝的话记在本子上。由于李密开的是老火锅,所以,朱江渝建议李密逐步将店内原有的装修风格变成古典风格,这样会更吸引顾客。
手把手地教她炒锅底
“汤太黑了,沫子太多,而且味道不鲜不香,这是锅底没炒好的缘故。”尝了一口火锅汤,朱江渝又立即指出了汤色和味道上的缺陷。
他告诉李密,锅底不宜炒太久,不然颜色就会发黑,而且没有香味。“一般都炒4个小时,算不算久?”在大师面前,李密一下子显得很外行。朱江渝笑着告诉她,一般炒1个半小时就足够了。
朱江渝还来到厨房,手把手地教李密配制锅底。只见他一手挖出油料,放到电子秤上一过,准确无误的一斤重,随后各种配料有序而精确地倒入锅中。“油和水按2:3的比例,这是最标准的,否则吃着不脆爽!”这压箱底的诀窍,朱江渝也毫不保留地说了出来。
不一会儿,朱江渝配制的火锅端上桌,汤色明亮清澈,不仅没有沫子,还飘着一股子浓香。“差得太远了。”尝过了大师“作品”后,李密不禁感慨道,自己还要好好地向大师学习,做出更加完美的火锅来。
重庆好人送来30件啤酒
“光是味道做好了还不行,还要有宣传营销策略才能吸引人。”朱江渝建议李密先搞打折优惠活动,进店客人每人赠送一瓶啤酒。“啤酒我给你提供,全部免费,这个你甭担心。”正当李密还在盘算成本时,朱江渝的慷慨让她喜出望外。
就在这时,“重庆好人”魏茂和带着价值2000多元的啤酒(30多件)来到了店中。原来,老魏也是看到李密的故事后前来的。“看来我们都想到一块去了!”得知对方的来意,朱江渝和老魏不禁相视一笑。随后,两人又开始为李密“出谋划策”。
“在创业初期,我也曾经因为经营不善而亏本,所以现在特别能理解小李的心情,这个时候就需要前辈的指点和帮助。”朱江渝称,“她还是个小女娃儿,有这种精神就一定会成功,我只想帮她少走弯路。”
“能够得到这么多好心人的帮助,我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李密告诉记者,自己由于身体的缺陷,比较要强,不喜欢在别人同情的目光中生活,但是热心人的真挚和诚恳深深地打动了她,“冲着大家对我的帮助和鼓励,我也要把店好好开下去,一定要闯出名堂来!”
建议改名“1·35老火锅”
昨日打进重庆晨报966966热线的还有不少火锅馆老板。
王先生在沙坪坝经营火锅馆四五年了。听了记者的介绍,王先生说:“她店里请的伙计太多了,这不利于控制成本。像我的店10多张桌子,5、6个工人就足够了。”
杨先生经营火锅馆也有几年了,他的建议是“要开发两个特色菜才行”,同时把店名改为“1·35老火锅”,特色荤菜定价35元,挑选几个时令蔬菜定价1元。“这样把老板的特色和菜品的特色结合起来。”
李密听了这些前辈的话,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之前我还很迷茫,对创业有些灰心,现在心里又充满了信心。”
【95后女大学生开自拍馆创业】相关文章:
6.面馆创业计划书
7.按摩馆创业计划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