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

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

2023-03-14 08:11:46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方便面的青春”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7篇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

篇1: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

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 -白居易的诗

湖亭与行简宿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体裁:七绝   浔阳少有风情客,招宿湖亭尽却回。

水槛虚凉风月好,夜深谁共阿怜来?

篇2:白居易唐诗《钱塘湖春行》简析

白居易唐诗《钱塘湖春行》简析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诗歌简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篇3:白居易诗作《钱塘湖春行》简析

白居易诗作《钱塘湖春行》简析

《钱塘湖春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描写西湖颇具盛名的七律。此诗通过写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早春游湖的喜悦和对钱塘湖风景的`喜爱,更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尤其是中间四句,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形象活现,即景寓情,准确生动地表现了自然之物的活泼情趣和雅致闲情。全诗结构谨严,衔接自然,对仗精工,语言浅近,用词准确,气质清新,成为历代吟咏西湖的名篇。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诗歌简析:

这首诗是白居易于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任杭州刺史时写的。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 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中间两联是分写。

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篇4:钱塘湖春行原文与赏析

唐代: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

行至孤山寺北,贾公亭西,暂且歇脚,举目远眺,但见水面平涨,白云低垂,秀色无边。

几只黄莺,争先飞往向阳树木,谁家的燕子,为筑新巢衔来春泥?

鲜花缤纷,几乎迷人眼神,野草青青,刚刚遮没马蹄。

湖东的景色,令人流连忘返,最为可爱的,还是那绿杨掩映的白沙堤。

注释

⑴钱塘湖:杭州西湖。

⑵孤山寺:南北朝时期陈文帝(522~565)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华。孤山:在西湖的里、外湖之间,因与其他山不相接连,所以称孤山。上有孤山亭,可俯瞰西湖全景。贾亭:又叫贾公亭。西湖名胜之一,唐朝贾全所筑。唐贞元(唐德宗年号,785~805)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湖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该亭至唐代末年。

⑶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岸齐平,即春水初涨。初:在古汉语里用作副词,常用来表示时间,是指不久。云脚低: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的时候。云脚:接近地面的云气,多见于将雨或雨初停时。“脚”的本义指人和动物行走的器官。这里指低垂的云。

⑷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鹂。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暖树:向阳的树。

⑸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侧重禽鸟。

⑹乱花:纷繁的花。渐:副词,渐渐地。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⑺浅草:浅浅的青草。才能:刚够上。没(mò):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侧重花草。浅浅的青草刚够没过马蹄。

⑻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行不足:百游不厌。足,满足。

⑼阴:同“荫”,指树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白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

赏析

《钱塘湖春行》从孤山北面到现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诗人一路走来向人们告知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树上春莺争鸣、空中春燕衔泥、堤岸春花渐开、春草刚绿,诗人敏锐细腻的笔触,让人们从中体会到西湖正在舒展地着上春装。诗人赞美西湖的春色,并且指出他最爱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两边是水,堤两旁种满了柳树、桃树。春天走在白堤上,澹澹的湖水就在你的脚边,你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烟如雾,如丝如缕,飘拂在你的脸上,使你心中涌生无限温柔无限爱,你像在梦境、在仙境。当春天走在白堤上时,你就更能体味到诗人写这首诗时的感觉和心情了。

全诗的题意主要在一个“行”字上,扣紧“春行”二字来描写景物的。但西湖面积太大,行程太长,所以诗人只截取其中一段来写——从孤山寺的北面写起,至白沙堤止。读这首诗,我们自然就有了随着诗人饱览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觉。

篇5:杨载《宿浚仪公湖亭》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杨载《宿浚仪公湖亭》的阅读答案及赏析

宿浚仪公湖亭

杨载

两两三三白鸟飞,背人斜去落渔矶。

雨余不遣浓云散,犹向山前拥翠微。

(1)从写景状物的角度赏析前两句。

(2)本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首句从飞鸟着笔,不仅说明了飞鸟的数目,而且刻画了飞鸟那种不慌不忙、优悠闲散的飞翔情态。次句进一步描写飞鸟。“斜去”二字准确地刻画了白鸟那轻盈优美的飞翔姿势。(意对即可)

(2)本诗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不遣浓云散”写出了“浓云”好像非常依恋浚仪公湖亭一带的湖光山色;“犹向”“拥”又把这云团写成了具有灵性的活物,颇有情致。(意对即可)

二:

(1)诗歌的一、二两句是如何描写“白鸟飞”的?表现了白鸟飞翔的什么特点?

答:第一句用叠词,一方面表现了飞鸟的数量,另一方面刻画了飞鸟不慌不忙、悠闲自在的飞翔情态;第二句用“背人”表现飞鸟的顽皮、可爱,用“斜去”刻画飞鸟轻盈、优美的飞翔姿态。

(2)“犹向山前拥翠微”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犹”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运用了拟人(比拟)的手法。这句诗把“浓云”写成了具有灵性的活物,它从湖水上慢慢扩展开去,涌向群山,使山峦显得更加葱茏。“犹”,“仍然、还”的意思,写出了“浓云”温柔多情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喜爱之情。

三:

(1) 诗中的“斜”与“拥”字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本诗在抒发情感方面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指出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斜”写出了鸟儿欢快的身姿,“拥”写出了云雾围绕青山的神韵。

(2)借景抒情。本诗通过描绘雨后山间水滨清新秀美的图景,表现了诗人恬淡的心境和怡然自乐的心情。

作者:

杨载(1271—1323)元代中期著名诗人,与虞集、范梈、揭傒斯齐名,并称为“元诗四大家”。字仲弘,浦城(今福建浦城县)人。延祐二年进士,授承务郎,官至宁国路总管府推官。杨载文名颇大,文章以气为主,诗作含蓄,颇有新的意境。

【赏析】

诗人以清新隽永的笔调,描绘出雨后山间水滨的美妙图景。澄澈的天际,三三两两的白鹭展开翅膀自由翱翔,飞向水边渔矶;雨后浓云收起雨幕,纷纷飘向山间,聚集在青葱的山峦周围。境界扩大而富于生动的细节。“斜”字逼现鸟儿欢快的身姿,“拥”字则提点出青山云雾的神韵。从这幅图景中,我们仿佛可以体味到诗人宽广的胸襟、恬淡的心境。

篇6:江行野宿寄大光,江行野宿寄大光陈与义,江行野宿寄大光的意思,江行野宿寄大

江行野宿寄大光,江行野宿寄大光陈与义,江行野宿寄大光的意思,江行野宿寄大光赏析 -诗词大全

江行野宿寄大光

作者:陈与义  朝代:宋 樯乌送我入蛮乡,天地无情白发长。

万里回头看北斗,三更不寐听鸣榔。

平生正出元子正,此去还经思旷傍。

投老相逢难衮衮,共恢诗律撼潇湘。

篇7: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全诗翻译与赏析

李商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注释:

⑴崔雍、崔衮:崔戎​的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

⑵竹坞:生长竹的池边高地。水槛:临水阑干。

⑶迢递:遥远。

⑷秋阴不散霜飞晚:秋日阴云连日不散,霜期来得晚。

⑸枯荷听雨声:雨滴枯荷,大约只有彻夜辗转难眠的人才能听到。[2]

译文:

园亭里竹林环绕,经过一场秋雨的洗刷,景物焕然一新,空气十分惬意。和崔雍、崔衮兄弟分别已经多日,思念之心远隔千山万水,不知他们现在怎么样了。时已深秋,天空一片阴霾,迟迟不肯散去,霜竟然也来得迟了。天下起了雨,淅淅沥沥,打在枯荷之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似乎让人略慰情思。

句解: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坞”,是四面高中间低的山地,可引申指四周筑有围障养花种草的地方。“水槛”,指临水而建有栏杆的亭轩。诗人置身其间,只见骆氏亭翠竹环抱,纤尘不染,一池清水,静澄照影。这样远离尘嚣、幽静清寥的境界,往往使人性情自适,但对客游独宿的诗人来说,触动的是故旧之思。诗人眼下所在与崔氏兄弟所居的长安,路途遥遥,中间隔着万千高城,但他的相思之情,不绝如缕,倏忽间越过万水千山,飞向远方。相思本无形之物,而说“隔重城”,则道出迢迢千里、情意绵绵的思念形态,极为形象。“隔”字在这里不只是表明“身隔”,而且曲折地显示了“情通”。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时已深秋,天空一片阴霾,迟迟不肯散去。诗人于孤旅相思中,本就有些惆怅。现在,阴沉迷蒙的天色,沉沉地压在心头,更让他心绪黯淡。因为秋霜晚降,水面的荷花虽已零落,尚还有几茎枯枝。天下起了雨,淅淅沥沥,打在枯荷之上。诗人于孤寂寥落中,静夜独听。尽管秋雨萧瑟,枯荷残败,给人以凄清衰飒之感,但错落有致的声韵,似乎让诗人略慰情思,稍解寂寥。一个“留”字,有庆幸之意,蕴含着淡淡的不期而遇的惊喜。一个“听”字,见出诗人寄情其中的神形。

秋雨打残荷,自有一种别样的情趣,然而这反过来又烘托出旅夜的清寂,诗人的孤独。诗人不仅描绘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景象,而且巧妙地暗示出自己夜不成寐的雨夜情怀。纪昀评点说:“分明自己无聊,却就枯荷雨声渲出,极有余味。若说破雨夜不眠,转尽于言下矣。”

《红楼梦》里林黛玉说素来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却独独欣赏这两句,大概那种落寞凄清的景象特具情味和诗意吧。这两句确实是隽永精致,情味悠长。那低沉深远的意境与羁旅漂泊的情怀,不免使人想到凄冷的人生风雨。

评解:

这首诗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除了一个十分平常的中性词“相思”之外,其他都是景物的描写,没有一个字是直接抒发诗人自己感受的,然而却意在言外,无处不见诗人的情感。

“竹坞无尘水槛清”本来给人一种清幽静寂之感,而“相思迢递”带来一种绵绵的情思,“相思”与“迢递”的组合,音律上圆润婉转。“隔重城”三个字下得比较重,字里行间的失落之情又带来了诗歌情绪上的变化。而到了“秋阴不散霜飞晚”,诗境转向抑郁悲凉,夹杂着些许烦躁不宁的心绪。最后一句突然变得轻盈了许多。虽是枯荷,在夜雨声中却别有一番情趣。而夜雨的清音恰恰又衬托出夜的沉静、骆氏亭的清幽。这样一来,几经起伏,诗人的情绪又慢慢地回到了第一句的境界。“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短短的四句诗,情绪多变,气韵生动,回环往复,内涵丰富。

“竹坞”与“枯荷”,一荣一枯;“水清”与“雨声”,一静一动;“隔重城”与“霜飞晚”,一远一近,景色的搭配也颇见匠心。“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千古名句,于衰飒凄清之中发掘出一种别样的优美、一份浓厚的诗情,因而意韵丰厚,兴味悠长。

背景:

崔雍和崔衮,是崔戎的两个儿子,李商隐的从表兄弟。公元834年(唐文宗大和七年),李商隐应试不中,投奔做华州刺史的表叔崔​戎​。第二年,崔戎调任兖州观察使,没想刚到兖州就病故了。崔戎对李商隐不仅有亲戚之情,还有知遇之恩。崔戎的两个儿子崔雍、崔衮和李商隐也是情深义重。这首诗大概作于公元835(唐文宗大和八年)诗人离开崔家,旅宿在骆姓人家的园亭里,寂寥中怀念起两位朋友,写下了这首很有情韵的小诗。

赏析: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抒写对朋友的思念,也寄予了诗人自己的身世冷落之感。全诗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用笔极为简练,以竹坞、亭槛、水流、枯荷等极其普通的景物,勾勒出清幽绝妙的意境,并且把作者对崔雍、崔衮两兄弟丧父之悲的同情以及诗人自己的寂寥之感含蓄的传递出来。

此诗首句写骆氏亭:翠绿的修竹环抱着一尘不染的船坞,骆氏亭外临着清澄的湖水。翠竹、清水把这座亭轩映衬得格外清幽雅洁,诗人置身其间,颇有远离尘嚣之感。

接着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诗人眼下所宿的骆氏亭和崔氏兄弟所在的长安,中间隔着重重的城池,路途迢迢,诗人的思念之情宛如随风飘荡的游丝,悠悠然飘向友人所在的长安。诗人因境界的清幽而倍感孤寂,因无好友共赏幽胜而微感惆怅。“秋阴不散霜飞晚”,又回到眼前景物,渲染气氛,烘托情绪。时令已届深秋,但连日天气阴霾,孕育着雨意,所以霜也下得晚了。天色一片迷蒙,本来就因相思而耿耿不寐的`诗人,心情不免更加暗淡,而这种心情又反过来更增加了相思的浓度。

诗人是旅途中暂宿骆氏亭,此地近一段时期的天气,包括霜期之晚,自然是出之揣测,这揣测的根据就是“秋阴不散”与“留得枯荷”。这句一方面是为末句作铺垫(由于“秋阴不散”故有“雨”;由于“霜飞晚”故“留得残荷”),另一方面又兼有渲染气氛、烘托情绪的作用。

末句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写诗人聆听雨打枯荷的声音和诗人的心情变化过程。诗人原来是一直在那里思念着远隔重城的朋友的,由于神驰天外竟没有留意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间,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点点点滴滴地洒落在枯荷上,发出一阵错落有致的声响。诗人这才意外地发现,这萧瑟的秋雨敲打残荷的声韵竟别有一种美的情趣。枯荷给人一种残败衰飒之感,本无可“留”的价值;但自己这样一个旅宿思友整夜不眠的人,却因聆听枯荷秋雨的清韵而略慰相思,稍解寂寞,所以反而深幸枯荷之“留”了。“留”蕴涵有一种不期而遇的喜悦。而诗人“听”到的,也不止是那凄楚的雨声。枯荷秋雨的清韵,常人难解其中滋味。这单调而凄清的声音却又更增加了环境的寂寥,从而更加深了对朋友的思念。

沈义父《乐府指迷》云:“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此诗之结语:“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正是以景结情,不仅景中含情,且有声有情、声情并茂,声、景、情谐和合一而收余音缭绕之致,使诗歌境象迷茫,旨义含隐深曲。

这首诗虽然写了秋亭夜雨的景色,写得历历如画,但它并不是一首写景诗,而是一首抒情诗。“宿骆氏亭”所见所闻是“寄怀”的凭借,“相思”二字微露端倪,后两句暗藏彻夜不眠之意,诗人的思友之情暗寓其中,可以说是以景寄情、寓情于景的。诗的意境清秀疏朗,而蕴涵其中的心境又是极为深远的。

李商隐是开一代诗歌风气的天才。在李杜韩白这些大师的后面,创造显然是难事。也许可以说,李商隐有他自己不得不然的独特选择。较之前辈而言,他也许不够开阔宏大,不够积极乐观,但是他终究开辟了一条新路。这不仅意味着他拨转了诗歌的创作方向,使之内心化与个人化了,更意味着他在心象的驰骋与物象的驾驭之间,寻求到了一种新的审美的均衡,一种新的创造意象的方式。如果一言以蔽之,则可以说李商隐的诗,尽得曲涵含蓄之美,而这正好体现了中国文化所特有的艺术精神。

【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相关文章:

1.《钱塘湖春行》简析

2.《钱塘湖春行》简案

3.白居易 《湖亭望水》

4.《钱塘湖春行》简案(教师中心稿)

5.湖亭望水,湖亭望水白居易,湖亭望水的意思,湖亭望水赏析

6.《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7.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8.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9.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10.钱塘湖春行 赏析

下载word文档
《湖亭与行简宿,湖亭与行简宿白居易,湖亭与行简宿的意思,湖亭与行简宿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