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的邀请函
“人间乐园”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院士的邀请函,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院士的邀请函,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院士的邀请函
赵春枝 同志:
鉴于您在医学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以及您在医学领域的影响力,经中国医促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全国名医理事会”专家委员会研究决定,邀请您加入“全国名医理事会”并担任 副理事长 职务,自证书颁发之日起生效。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成立于1987年,是卫生部业务主管、民政部登记注册的(登记证号:4178可在民政部官方网站查询),全国从事医疗保健科技工作者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法人社团。“全国名医理事会”(以下简称本会)是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发起,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相关领导及院士、全国各大医院院长、科室主任、教授、学术界权威专家学者、医药界精英等自愿组成的专家队伍。宗旨是: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学术水平,推荐及宣传全国各地治学严谨、德艺双馨的专家学者;宣传我国医疗卫生战线的政策法规,及时传递本行业最新专业资讯和科研成果信息,构建学术交流平台,构架医患沟通桥梁,使我国医学界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世代传承,发扬光大;为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组织工作由北京慈爱医学技术中心负责。
入会办法详见附件:
附件一:入会须知
附件二:机构名单
附件三:入会申报表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中老年保健专业委员会
20xx年5月26日
篇2:浏览院士广场
浏览院士广场600字
暑假的一天上午,我与比我长三岁的细叔参观浏览了象征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景点——院士广场。
我俩共骑一辆自行车,从家里出发经过东山大桥、东山中学、沿东山大道直奔院士广场。广场四周绿树成阴、绿草如毡,鲜花盛开,落地音箱传来阵阵优美的轻音乐,十多处喷泉水柱拔地而起,像在歌唱又像在跳舞,热情欢迎前来浏览的人们,真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许多游客都比我们提早赶到,成群结队涌入广场参观游览。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黄色巨大石头上的“院士广场”,四个大字刚劲有力,显得特别醒目、别具风格;大理石铺成的台阶逐级通向广场中央,显得豪华气派;通道两边的专栏,分别刻印了梅州籍古德生、李国豪、王佛松等22位院士的主要简历和丰功伟绩;广场中央矗立着三根粗壮的.石楣杆直指云霄,非常引人注目,石楣杆均为花岗岩石质,工艺精美,构思巧妙,分别雕刻有莲花、蛟龙、鲤鱼等图案,其中:莲花象征客家人纯洁向上,蛟龙象征客家人自强不息,鲤鱼象征客家人才辈出的意义。宽阔的广场正中是一幅客家先贤石雕群象,有黄遵宪、丘逢甲等老一辈的光辉形象;广场的两边还有建筑风格特别的亭台楼阁,可供游客躲避风雨或休息。
院士广场为文化之乡、世界客都增添了一个新景观,在这优美的环景中浏览,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在这里我们尽情地享受优美的自然环境、陶冶心境,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一次生动具体的传统教育,让我们进一步认识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也更加深对可爱家乡的了解,激起勤奋学习的意志,树立起从小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篇3:大学院士讣告
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xx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11月11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0岁。
xx先生祖籍浙江舟山,1945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市,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81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xx先生生前任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担任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第九届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常务委员,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数学及其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务。
为沉痛悼念xx先生,兹定于20xx年11月17日上午11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xx先生遗体告别仪式。
谨此讣告。
xx先生治丧办公室
20xx年11月13日
篇4:大学院士讣告
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重庆大学十分沉痛地宣告: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光学工程和仪器科学与技术专家、重庆大学优秀教师的杰出代表、博士生导师、教授xx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xx年7月21日17 时06分逝世,享年72岁。
xx院士1936年8月1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54年毕业于重庆大学机械工程系并留校任教。历任重庆大学光电精密仪器系主任、原国家教委光电技术及系统开放实验室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微米纳米学会荣誉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国际光学工程学会会员及光纤工作组、智能结构工作组成员,国际仪器与测试技术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评审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第二届人大代表等。
xx院士长期从事光电技术及系统、仪器科学与技术等学科的科学研究,在智能结构、光纤技术、微系统、文字图象识别以及智能化仪器及机械等研究方向上,为国家现代化建设解决了一批重大理论和技术难题,获得了多项重大科技成果,其中获国家级、部省级奖励13项,发表论文290余篇,对我国精密仪器及机械、光电技术及系统学科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988年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并于同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获重庆市政府首次设立的科技最高奖励--重庆市科技突出贡献奖,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xx院士十分重视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以他为首开辟和创建的重庆大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精密仪器与机械”获国家级重点学科,“光电技术与系统”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及“211工程”与“985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微纳器件及应用”成为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已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11名、博士研究生48人(含全国优博论文获得者1名),并为学校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出了杰出贡献。
xx院士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几十年如一日奋斗在教学、科研第一线,为我国光电与仪器领域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襟怀坦荡,甘为人梯;潜心研究,锲而不舍;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xx院士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光辉的学术成就,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景仰的丰碑,他将永远激励我们为祖国的科教事业而努力奋斗!
xx同志永垂不朽!
中共重庆大学委员会
重 庆 大 学
二〇〇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篇5:当选院士贺信
尊敬的廖万清教授:
欣闻您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共梅州市委政策研究室、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办公室受中共梅州市委﹑梅州市人民政府的委托,特向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致于崇高的敬意!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称号和最高荣誉称号。
您获此殊荣,是您从医执教48年来取得辉煌成就的标志。
这不仅值得您个人骄傲,也值得家乡人民骄傲!您走出梅州,服务国家。
虽长期在外,但心系梅州,去年欣然受聘市发展战略顾问。
家乡人民为您的热情而深受感动和鼓舞。
当前,梅州正在深入实施“推动绿色崛起,实现科学发展”战略,全力推进生态、文化、平安名城和绿色现代产业基地建设。
家乡的发展,迫切需要在外乡贤的'支持。
我们殷切期望您一如既往热爱家乡、关心家乡、支持家乡,常回乡看看,多为梅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言献策!
祝身心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共梅州市委政策研究室
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办公室
20xx年12月3日
篇6:当选院士贺信
尊敬的夏照帆教授:
欣闻您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我们谨代表南方医科大学全体校友向您致以最热烈的祝贺。
作为我国著名的烧伤领域的权威,您在烧伤的治疗、伤后瘢痕防治、心理康复、功能康复等方面潜心钻研,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烧伤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为全体校友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你是我校近年来毕业生中第二位荣膺两院院士的校友,这不仅是对您和您领导的团队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母校赢得了荣誉,必将鼓舞母校师生和海内外校友不断进取。
您作为南方医科大学的杰出校友,多年来一直关心和支持着母校的建设和发展,对母校发展的每一步倾注了无私的帮助和爱心。
期待您经常回母校指导工作,并衷心祝愿您事业长青、身体健康!新年即将到来,祝您新年快乐,工作顺利。
南方医科大学校友会
20xx年十二月二十日
篇7:中科院院士寄语
中科院院士寄语
作为北大校友,我国目前最年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邵峰在致辞中寄语毕业生:“回归根本,做简单纯粹的自己”。
邵峰说,和前人相比,当前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加开放和自由,但也更加浮躁和急功近利,“在大量信息及各种干扰和诱惑面前,你们也可能很容易迷茫、不知所措,甚至做出错误的选择。”
“作为学长,我想提醒你们的是,抓住事物的本质,排除干扰,做最简单合理的推断,你们就更有可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事实上,最简单的、最纯粹的往往才是最深刻的,也是最持久永恒的。”
邵峰于1991年进入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他说,大学毕业时,他就从自身性格特点出发,树立了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规划。基于“人对生命活动的本质和对健康的追求是永恒的,但我们对此却知之甚少”的“简单想法”,原本从事化学研究的他毅然决定转向生物学领域进行研究。
大学毕业后,邵峰选择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学习研究生物物理和蛋白质结构,在密西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又转向了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回国后,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先是建成了病原细菌感染的遗传研究体系,后又拓宽至分子免疫学及相关疾病研究。去年12月,中国科学院公布院士增选结果,年仅43岁的邵峰成为最年轻的新科院士。
“回顾来的职业发展经历,其中有被动的坚持,但更多的是自己主动、甚至可以说固执的坚持。”邵峰说,“我坚持了最初的自我判断和事业选择,坚持做最优秀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坚持向疾病相关基础医学研究方向不断拓展,坚持不投机、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
当然,坚持也意味着在众多选择和诱惑面前有所放弃。邵峰告诉师弟师妹,为达到目标,他曾放弃了在生物物理所继续研究一年即可拿到博士学位的机会,在密西根大学也曾放弃可让他顺利拿到博士学位的机会,而选择了一个不确定能否毕业但研究方向更符合目标的实验室。之后,他放弃了留美,选择回到中国继续研究。几年前,他将实验室的研究重心从已做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细菌感染方向转到没有基础且并不熟悉的免疫学。
“其实,我的这些选择和放弃都是基于对事物本质属性的判断,简单又纯粹。”邵峰坦言,由于“急于求成”“担心失败”,他也曾做出错误选择。例如,在选择博士后实验室时,他做了大量调研,各方面反复权衡,但最终还是选错了,差一点毁了学术前途。“究其原因,就是我担心失败,不再把科学研究内容作为选择的最重要依据,而完全受安全感和功利心所驱使。”
因此,邵峰认为,回归根本,做一个简单纯粹的自己,不仅是做好研究的必需品质,也是做人做事的原则。“很多时候,人们会不知不觉忘记初衷、忘记本职、忘记应担负的责任,不再遵循努力付出才有回报,总想走捷径或故意绕弯子,从而把人和事弄得很复杂,导致自己纠结甚至痛苦,令周围的人感到无所适从,整个社会也因此乱象丛生,是非观和价值观不清。”
“同学们,回归根本,做一个简单纯粹的人,我相信这将有助于你们的成长,也会有助于我们这个社会的有序和健康。”邵峰如是说。
篇8:中科院院士讣告
2017中科院院士讣告
讣告即是对某人逝世的公告,以下是关于2017中科院院士讣告,仅供阅读。
中科院院士讣告
中科院院士吴文俊逝世
讣 告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我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文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5月7日7时21分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98岁。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出生于上海。194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46年到中央研究院数学所工作。1947年赴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留学,1949年获得法国国家博士学位,随后在法国国家科学中心任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吴文俊于1951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所、中国科学院系统所、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任职。曾任中国数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理学部主任、全国政协常委、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系统所名誉所长。195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吴文俊对数学的主要领域—拓扑学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引进的示性类和示嵌类被称为“吴示性类”和“吴示嵌类”,他导出的示性类之间的关系式被称为“吴公式”。他的工作是1950年代前后拓扑学的重大突破之一,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1970年代后期,他开创了崭新的数学机械化领域,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吴方法”,被认为是自动推理领域的先驱性工作。他是我国最具国际影响的数学家之一,他的工作对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研究影响深远。
吴文俊曾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2000)、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首届求是杰出科学家奖(1994)、有东方诺贝尔奖之称的邵逸夫数学奖(2006)、国际自动推理最高奖Herbrand自动推理杰出成就奖(1997)。他培养的许多学生已成为所在领域的领军人物。他建立的数学机械化重点实验室是国际符号计算领域最主要的'研究中心之一。
吴文俊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于1951年放弃在法国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认识,并通过自己的科研工作为复兴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文俊先生永垂不朽!
吴文俊先生悼念网站:www.amss.ac.cn/wwj/
吴文俊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7年5月11日上午10:30在八宝山殡仪馆东厅举行。
吴文俊先生治丧办公室
2017年5月7日
吴文俊先生治丧办公室:
主 任: 王跃飞、席南华
副主任: 汪寿阳、高小山、武艰
成 员: 巩馥洲、高军、潘建中、胡晓东、戴彧虹、张纪峰、杨晓光、李洪波、冯雷、丁晓蕾
联系人: 周代珍、李佳、牛园园、王林
电 话: 010-82541802;82541809;82541870;82541889 。 传 真: 010-82541972
电子邮箱: wu-commemorate@amss.ac.cn(唁电唁信请发至此邮箱)
手 机: 13693282978,18710049810,15801187618,18201550405。
地 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55号,数学院南楼417室 邮 编: 100190
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同志请于2017年5月11日上午9:15在思源楼上车前往殡仪馆。
【院士的邀请函】相关文章:
1.院士报告会主持词
4.邀请函
8.制作邀请函
9.车展邀请函
10.公文邀请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