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婆婆的好散文

婆婆的好散文

2023-02-07 08:01:50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尚在酝酿”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9篇婆婆的好散文,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婆婆的好散文,欢迎阅读分享。

婆婆的好散文

篇1:家有好婆婆散文

家有好婆婆散文

我家婆婆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细致做事,大气做人。

嫁到婆家后,我蓦然发现,无论是公公的健朗慈祥、大姑姐的美丽善良、老公的文明有礼、小叔子的细心精明,还是婆家跟邻居相处的那份融洽,都缘于家中有位“大写”的婆婆。婆婆就像香馨的薰衣草让家人的身上时刻弥漫着一种淡淡的香气……

我的公公,一直在青州的老齿轮厂工作,所以家里所有的农活家务都由矮小瘦弱的婆婆承担。听老公说,早年婆婆为了补贴家庭的收入,一个人种了好几亩的大葱,长成后,一个人出葱,一捆捆的捆好,然后一个人拉着去集上卖。据说一车葱得好几百斤沉,现在想想,真不知道婆婆当时是怎么把这些葱运到了集市上的。

而今,公公快七十岁了,身板硬硬的,说起话来,声音像洪钟一样雄浑有力,走起路来蹬、蹬、蹬地,连小伙子也追不上。公公始终认为自己的好身板是缘于婆婆的任劳任怨,所以公公待人处事时就多了几分宽容与体贴。

我的大姑姐,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宛如一朵粉红色的荷花上落着两滴大大的水珠,那清澈的眸子像是清水出芙蓉般洁白无暇,不带有丝毫瑕疵。她笑起来,像是一朵太阳花,阳光灿烂。一头长长的直发,像海草一样轻盈,如瀑布一般美丽。姐,犹如灵动仙子,美丽如花,美丽如画。

最令人温暖的是每每到她家做客,姐都会把最好用的留给你,把最好喝的带给你,把最好吃的拿给你。最令人感动的是姐身上的那份善良,姐眼中见不得悲伤,姐看电视剧,经常陪着主人公一起悲伤,一起落泪;姐眼中见不得伤亡,哪怕是家中的一只鸡,一条鱼死了,她都会难过很久。我总觉得姐美丽善良的性格,是因了婆婆的遗传,更因了婆婆的熏陶和教导。

我的小叔子,是家里的小儿子,上完大学留在了上海的一家大公司,现在已是公司的主管。小叔子一家十月一休假时,来我家待了几天的时间,度假结束回到上海,小叔子就为女儿网购了一双鞋,为老公网购了一把剃须刀,为我买了一副手套。收到这些礼物的时候,我和老公感到非常吃惊,我们吃惊的是,他竟然买了大小那么合适的鞋子,他竟然知道老公的剃须刀该换了,我的手套旧了。

我在想,小叔子精明、心细、能干,又是家中的小儿子,而他的身上却没有“娇”的味道,也没有“宠”的影子,除了小叔子本身就是一身正气之外,更多的应该是因为婆婆那无微不至的晕染和感化吧。

我的老公,在镇政府工作,不抽烟,也不喝酒。他最讨厌的是为老百姓办事情时总爱摆出一副官架子。老公在外,更是注意自身的形象,比如无论走到哪里都绝不会乱扔垃圾,尤其是在行车的路上,老公总是叮嘱我们不要把垃圾随时扔到路上。他教育我们说:环卫工人在马路上清扫垃圾非常辛苦,最重要的是他们去捡拾马路中的垃圾时,车来车往的充满了危险。

老公大我几岁,生活中无论大事小事,我都能看到他对我忍让的影子。我总觉得老公的文明有礼,正直宽厚,绝对是婆婆“在外做事,别让人家戳脊梁骨”的再三叮咛,更是婆婆“小事不挂怀”的君子风范的印染。

除了这些,我还特佩服婆婆的心灵手巧。她尤其喜欢在鞋垫上画上各种美丽的图案,然后为每个人缝制既漂亮又绵软的'鞋垫。那图案远处的白云犹如凤凰展翅,又如孔雀开屏,那座座青山,高高的峰顶如利剑插入云霄。近处高耸入云的山脚下,是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河面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粉粉淡淡的荷花,娴静、素洁,真是“出污泥而不染”。

鞋垫上的图案,在婆婆那五颜六色的针线穿梭下,顿时变得五彩斑斓、栩栩如生。看着婆婆做出来的鞋垫,你就再也不舍得把它垫到鞋底下,而是把它当作一件绝美的艺术品珍藏在一个最温暖的角落。

当然婆婆也有自己的缺点,那就是婆婆爱唠叨,而且唠叨起来,就会没完没了。可理解了这些唠叨之后,就会懂得,婆婆对子女的唠叨里面包含了多少牵挂和担忧,包含了多少呵护与关爱;婆婆对儿媳的唠叨,那根本就不是唠叨,而是一种和朋友之间的聊天,是一种知己之间的倾诉。

我家婆婆,没有幽兰的清幽,但有夜来香的暗香,没有青松的挺拔,但有寒梅的坚强。婆婆,就如同一把古典的琴,弹奏着王家一生的美妙;婆婆就如同一只长长的笔,书写着王家一世的清香;婆婆更如一首动听的歌,高唱着王家一家的温馨。

家有好婆婆,幸福一大家,衷心祝愿婆婆永远快乐健康!

篇2:婆婆的好散文

婆婆的好散文

婆婆60多岁,是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勤俭持家、热情善良、通情达理,是亲友眼中的贤妻良母。婆婆待我就像亲闺女,她常对我说:“媳妇进了门,就是一家人。这辈子我们能成为婆媳是前世修来的'缘分!”我俩相处得很融洽,从来没有红过脸。

自打结婚后,由于我和老公工作忙,婆婆对我们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她知道我最爱吃红薯,就经常蒸红薯、煮红薯、熬红薯稀饭、炸红薯甜饼,变着花样做给我吃。每次我们换下来的衣服,刚放在沙发上就“不翼而飞”了,都是她偷偷地拿去洗了,晒干后再叠好放进衣柜里。她还经常帮我晒被子,整理房间。

我偶尔跟老公吵嘴或闹别扭,婆婆总是毫不犹豫地和我结成“统一战线”,一起“声讨”老公,让他向我赔礼道歉。婆婆会说:“这么好的媳妇是用来疼的。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需要的是包容,是奉献,家和万事兴嘛!”

我坐月子期间,身体不好,胃口差,婆婆就精心地给我做可口的饭菜,晚上还陪着我睡。儿子夜间换尿布、喂奶粉,都是她一个人做,从不叫醒我。儿子时常哭闹,婆婆为了不影响我休息,就把儿子抱到另一个房间哄睡。

我是一名老师,经常和孩子打交道,对一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有时也是束手无策,只好向婆婆“取经”。她虽然没受过高等教育,但说的话句句都在理儿。每当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烦恼时,我都会向婆婆倾诉,她总是温和而又耐心地开导我,安慰我。

十多年来,婆婆点点滴滴的爱温暖着我,感动着我。在这爱的海洋里,我快乐,我知足,我幸福。我想真诚地对婆婆说一声:“妈,谢谢您!做您的儿媳,真好!”

篇3:婆婆经典散文

婆婆经典散文

第一次见到婆婆是一个冬天。那时,我在教书。

清晰记得那天我穿一件绿色的防寒服,头发高翘着,偏在左侧。很流行的紧身健美裤,一双黑色半高靴,很少有人穿的那种。一对蓝色的小皮球,一半白色,一半蓝色,在我的马尾上轻轻荡着。我的青春骄傲也张扬,如同我的性格。

保媒的是我的校长。我就像履行他交给我的教学任务,在董老师的陪同下,来这个农家小院相亲,当时的感觉很像滑稽剧中的小丑,我藏在心灵的大柱子里,偷偷唏嘘着,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觉。

风,也像闻到什么味道,在树枝上跳跃着,一会儿缠住我的发梢,一会儿缠住我心底那脆弱的一角,我知道自己即将走入一个千百年来女人都要走入的角色,不管是责任还是规则,我是逃脱不了的。当风再次挑逗我的时候,我的眼泪慢慢变得咸涩起来,风竟然被感动了,在那个普通的小院子的房顶上悲愤的怒号。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农家小院。四间小房子比我家的还矮,我对房子一直是盲区,居家对我来说,只要整洁安静温馨足矣。面积对我没有任何诱惑力。今天,挤居在城市的一角,沦为房奴,当我深刻体味到一个城市边缘人的辛苦无奈时,我才知道自己的愚蠢和悲哀。当我再次扬起高傲的头颅,无法面对自己的心灵时,我对自己说:收起你的盔甲,收起你的虚伪,脚踏实地的走每一步路吧。

这个院子唯一不同的是一个四合院。东屋西屋南屋北屋,当我踏入的第一步起,我就知道今生我与这个院子有割不断的缘分了。那种被监禁的感觉笼罩着我,让我窒息。那棵梧桐树长在北屋的西窗下,枝干在北风中张牙舞爪,似乎想抓住什么。我一直担心被它抓住我的裤角,我再也迈不动四海之路,可冥冥中的注定是你我改变的了吗?东屋门口一棵槐树,白白的树干,像我前世里的一条路,我只有沿着它走下去,至于出口,不是我的事情,也不是我说了算的事情。现在回想起来,对这个院子的记忆,只有这两棵树,树,是我生命足迹的唯一见证。

婆婆和公爹坐在炕上。第一眼看到婆婆,我想到自己的娘亲,她的眼神给我这种感觉。我也认定她是我的婆婆,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直感很强,强大到见到亲人时,我的血液会加速,会盲目的钻进某个套子,某个我心甘情愿跳进的陷阱。

我的娘亲是个高大的女人,在我的眼里她可以吞进一切苦难,可以用她宽大的翅膀遮挡来自四面八方的风雨。婆婆娇小,一米五几的个头,瘦弱。咖色的上衣,身边两个可爱的孩子,后来知道是大伯哥的孩子。女孩在给奶奶梳头,调皮的在奶奶的头上扎起几个小辫子,婆婆温柔的笑着。男孩在玩积木,很专注。土红色的炕席上,一个茶盘,公爹悠闲地喝茶。公爹是个粗厚的汉子,看上去很冷漠,右脸角一个肉瘤,匆忙中,我只注意到这点。我的父亲是个平和的男人,公爹给我的感觉,在我的记忆里非常陌生。

婆婆微笑着给我和董老师让茶,女孩亲切的来到我身边,叫我姑姑。一声姑姑,拉近了我和这个家的距离。之后,大伯嫂进来,还有姑婆,还有好多人,我没有抬头看,像一只走街串巷的猴子,我终于在女人的舞台上闪亮登场。

依稀记得那间小屋子的墙上有男孩女孩用粉笔涂抹的痕迹。当我告诉校长那家太脏时,校长说,你不是庄户孩子吗?我最清醒的就是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庄户孩子,所以,默许了自己的婚事。其实,我唯一看中那家的就是那个女人的眼神:忍隐。

谈婚论嫁,对每一个女人也许很重要。对我来说,不过是梧桐树上那片没被风吹走的叶片,即使再坚强,叶片上的伤痕也累累的像走过一个世纪,剩下的只有孤单的叶脉,只有心了。

母亲极力反对我的婚事,也许只有她知道我在自己和自己较劲。孩子的心思,娘知道;娘的心事,女儿会理解吗?我在和整个季节较劲,和自己的生命较劲。当春天来临时,叶片知道我的心事,那棵槐树也知道我的心事,每一片叶子油光闪闪的,我要结婚了。

我鄙视物质,就像我鄙视我自己。同学的爸爸赞成我找个公办教师,有很多人为我介绍对象,在介绍的人群中,有军官,合同工,这些对我一点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自己嫁了,完成这个过程,给母亲一个交代,给自己的角色一个交代。

母亲拗不过我,说总得为你翻盖一下房子吧,老公答应翻盖。我想买一台洗衣机,中午去婆家吃饭时,婆婆说我村的河水清澈,全村的人都去那里洗衣服,洗衣机就是聋汉耳朵----摆设。婆婆的一句话,我的洗衣机泡汤了。我对老公说,想买一个席梦思床垫子,公爹插话了,你大嫂的弟弟结婚时的席梦思床垫子,因为不舒服,在墙边立着呢。公爹的一句话,我的席梦思床垫子随风跑了。我一直在想,他家娶个媳妇怎么这么简单?记得我二哥结婚时,二嫂因为一条头巾,纠结了半天。

不知是公爹开玩笑还是当真,他在我去他家吃饭时说,把家中的.大站橱找木匠修理一下,给我结婚用。婆婆看看我,小声说为我买新的,公爹瞪一眼,婆婆不说话了。公爹说这话时,老公出发,我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可没有掉出来。

因为公爹这句话,我不再去婆家吃饭。学校没有食堂,我一直怀疑我是找婆家还是找食堂。一个叔伯堂哥是我的同事,婆婆让他传话,为我买新的家具。我告诉堂哥,如果我母亲陪送我这样的大站橱,我也给她扔到沟里,我的忍耐力终于爆发。我是个俗人,却清高着。婆婆看懂了我,也看透了我。

最后,公爹说给我两千元钱,什么事也不管。我自己买一辆凤凰自行车三百五十元,买一款进口电子表一百二十元。剩下的一千五百元,去几趟城里,我也不知道买什么,都说好事成双,我买的东西是单件,记得一件羽绒服,一双皮鞋。为老公买了最贵的皮鞋:五十二块五毛钱。给公爹,婆婆每人一双棉鞋,还有大姨婆的,这些是无偿孝敬的。

母亲说:宁穿娘家一身,不带娘家一头。我说,心上的东西不计论,还计较头上的东西。母亲惊愕的看着我。我自己为自己买一串粉红的头花,结婚那天,缠在头上,紧紧地缠住自己的心。那串头花,美丽的像一串梧桐花,在这个小院子的上空,娇艳的盛开着。

结婚的日子也是个冬天。屋子还是那个小屋子,院子还是那个小院子。墙粉刷过,家具是我自己设计的组合橱,小而精致。录音机我自己用自己的工资买的,电视机,老公用自己的工资买的。

也许因为我在这个村子教学,也许因为这个村子的人喜欢我。结婚那天,满街筒子是人。走下婚车时,我的视野里全是人影,晃得我睁不开眼,先自晕了。

是个周末。学生很多。一屋子全是学生的嬉笑声。母亲叮嘱过,少分喜品,明天还要分盘子。我记不住这些,一会儿,两箱子喜品被我一分而光。有的小学生把我的嫩手硬是抓去一块肉,看热闹的多是小学的学生,他们知道我是教初中的老师,跟着起哄。满眼是学生,满眼是学生的影子,头昏脑涨。

过后,我自家的大嫂说,看到你的婚床上赤裸裸的,竟没有床垫子,就把你妹妹给你的花毛毯铺上了,然后大嫂撇撇嘴说,怎么嫁这么个家庭,什么都没有。我说什么都会有的。母亲忧虑的看着我无心无肺的样子,叹口气。

母亲告诉我,结婚的第二天,你婆婆会让你起床掏灰,就是“掏福”。不知是婆婆忘记了还是婆婆不懂,我在等待中,没有这一步程序,我竟庆幸婆婆是一个随性的女人。幸福是一种感觉,婚姻也是一种感觉。不是掏来的。跟着感觉走吧。

在我怀孕的日子,一直是婆婆照顾我。我反应的厉害,吃什么也吐。婆婆为我做清淡的东西吃。每天的饭菜变着花样,她知道我爱吃饺子,几天就包一顿饺子。有时,我的衣服刚脱下,还没来得及洗,下班回家,婆婆为我洗了。一到村子大集,为我买好多水果,说孕妇吃水果好。那时,我嗜睡,婆婆就说,睡吧,女人在睡眠中成长。

公爹脾气不好,说话声大,还兼带粗话。他喜欢喝酒,吃饭时,我先为公爹烫好酒,再为他沏好茶,公爹烟酒糖茶俱好,老公也是。他家的男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只是他们一点没有意识到,是他们的悲哀,还是我和婆婆的悲哀?当公爹无意识的指责我时,婆婆要我不要介意,我会介意吗?公爹是一个直爽的人,当一个公爹无意识指责时,是因为他把你当作了自己的女儿,在闲谈中,发泄自己的做人见解。这点,我懂。从婆婆的身上,我学会了宽容。

生女儿的时候是个炎热的夏天。我一直上课。那段时间,大伯哥家收拾房子,婆婆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几天的假痛,我一直忍着。那天晚饭后,我开始阵痛,大伯哥和老公坚持要我去医院,婆婆坚持要我在家生,说是有自家人在场,便于照顾。我痛得没有任何主张。大嫂让我在炕下走动,我在炕上滚动,无法坚持。老公喊来接生婆,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身体很健朗。二十多年前,老公就是她接生的。

接生婆来的时候,是傍晚六点多。她很轻松的试试我的脉搏,说早呢,得亮天的时候生。我算了算,疼得更加厉害,继续在炕上翻滚,我想到自己的娘亲,一边咬紧牙,一边难受地滚动。

剧痛。婆婆握紧我的手,老公在我身边。我在心里呐喊,下辈子我不再做女人,做女人太痛苦了,剥掉我的无数层皮。可是我要求自己坚强,像我的母亲。母亲在生我的时候,是孤单的,也是痛苦的。现在我的痛苦就是偿还母亲,是应该的。在我选择这个院子时,我是有准备的,准备忍受痛苦。

这时,婆婆为我做好蛋汤,让我吃点,有劲生孩子,我一点吃不下。我看到接生婆拿出她古老的接生器具,我惊叹自己在这个环境里生孩子,我的浪漫我的任性,在生命面前,一样是手足无措。

婆婆说,不能见生人,否则生的更慢。大嫂和婆婆,还有老公陪着我。在剧烈的阵痛中,我睡眼朦胧。醒来时,还是痛。我的手脚麻木,孩子要出生。接生婆用酒精消毒,我的双手勾住老公的脖子,人像死去一般。

在接生婆严厉的叫声中,我张开有点睡意的眼睛。我不知道自己是否还活着。接生婆告诉我要用足劲,孩子的头挤住了。我必须蹲着生。我的两手继续勾住老公的脖子,两只胳膊肘倚在大嫂和婆婆的身上。不痛的时候,我的手就松松,担心弄痛老公的脖子,在我摁倒婆婆时,我多想邻家的二嫂过来,因为我知道她身体好,我担心婆婆的身体,被我求生的力量,不知摁倒多少次。我虽然在生命的搏斗中,但我依然提醒自己,善待别人。

女儿亮丽的哭声在这个世界上高唱时,我像一个胜利者,打败了我的虚荣,打败了我所有的虚无。生命竟是如此高傲,像朵朵绽放的槐花,馨香着。

婆婆说,女儿像我。眼睛像一个小月亮。

女儿的眼睛一直睁着,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母亲说像我下生时一样,也是个淘气的孩子。

做月子的日子,婆婆精心的照顾我。孩子的尿布还有我的脏衣服都是她洗的。每天为我做小米干饭,夹带着各种各样的青菜。我的月子做的有声有色。我被婆婆养得胖胖的。一个月子下来,我出门看太阳都晕,眼睛也胖了。

女儿的小衣服都是婆婆做。棉衣都是三套,从没有穿过过大或过小的衣服,从没有穿过尿湿的棉衣。我的孩子是幸福的,有一个这样的好奶奶。

婆婆喂孩子也细心,孩子的事,几乎婆婆包了。

四年后,我生儿子,在人民医院。痛苦是一样的。只是没有婆婆在身边,但她的力量一直鼓舞着我,我一直坚强。

依然是婆婆照顾我,照顾得更好。我感恩婆婆对我的一切好处。在我忍受婚姻的误解和困惑时,我对自己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想想婆婆,那个母亲不希望儿女幸福。为婆婆活一次。

每次回家,婆婆会和我说很多心里话,比和女儿说的还多。这是我唯一成功的一点。在我喊她娘亲时,我的感觉和自己的亲娘一样。我从没有和婆婆红过一次脸,也没有指责过婆婆一次,如果我的一生是失败的,遇到婆婆是我最真实的。婆媳不是个传说,是种缘分,是命中注定的过往。

我最幸福的是,我有两个娘。她们对我一样的亲,一样的真。

篇4:好婆婆事迹材料

我叫**,是古城办事处杨吴村的妇女主任。不折不扣完成党交的各项任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家庭和和睦睦,儿子出去挣钱,儿媳上班,丈夫在村附近干零活,我在家接送两个孙子上学。我在家操持家务,任劳任怨,用自己的爱和汗水让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我好说:“婆媳之间在思想上有很大差异,因此,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和理解。”平时在生活中我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要求他们年轻人。

我也算是跟得上时代的步伐的婆婆,儿媳穿戴时尚啊、发型时髦啊等等,都能接受。和儿媳相处八年从未红过脸,儿媳错了,我耐心说服,你虽然是儿媳,可我把你当作闺女看待,有错就给你指出来,教你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小俩口吵架了,我是明事理的人,儿子有错我就耐心批评,媳妇有错了我耐心说服。

常言说,找个好媳妇难,找个好婆婆,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难上更难。我认为做一个好婆婆并不难,只要用自己的汗水和心血来减少他们烦琐的小事,他们上班、干活都走了,我开始做起家务(洗衣、刷锅、洗碗、拖地、抹桌),区区烦琐家务就能营造婆媳融洽关系。

婆媳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叮叮当当响,我觉得只有两好才能搁一好,只有真心真意,象待亲闺女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比如,清早把饭盛出来凉一凉,把鸡蛋剥好放到碗里。下班迟了,把饭温在火上,以心换心没有不好处的。

家里一日三餐,洗衣做饭,任劳任怨,你用真心待儿媳,就能换来儿媳孝顺,每次和儿媳外出,营业员看到的是母女和睦情景,过年过节,平时添置衣服都是媳妇买的,“这样好儿媳我上哪里找”,我说在嘴上,甜在心里。

我不仅对媳妇是个好婆婆,而且还是一个好儿媳,我还有一位80多岁的婆婆。平时改善生活,吃顿饺子、炸个菜角都给婆婆送上自己的一份孝心,同时也教育自己的儿媳,孝顺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多年来,持家有方、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受到群众的好评。我愿全身心的爱让家庭始终拥有保持着一种和睦祥和气氛。

篇5:好婆婆事迹材料

尹月英,原是七九四社区的工作人员,现年55岁,中共党员,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妇女,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三十多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她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善良、纯朴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是邻里羡慕的家庭。她在家庭生活中,尽量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做一名合格的婆婆与儿媳,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始终以“平等、宽容”的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一 婆媳关系融洽视儿媳如亲生女儿

儿媳进家已经有两年了,她们婆媳俩从没红过脸,吵过一次嘴,她们之间互敬互爱,相互关怀,婆媳关系处得胜似亲娘俩。她和儿媳经常说贴心话,在生活中她身为长辈,总是率先垂范、无微不至地照顾儿媳,给她零用钱、为她买漂亮的衣服,工作中支持她,遇到困难鼓励她。在生活上对媳妇的照顾也很周到,做饭洗碗的事从来不让儿媳妇干,洗衣、打扫卫生都是她一个人干,逢年过节的时候总是买很多礼物,让儿媳妇回娘家看望父母亲戚。去年儿媳妇怀孕了吃饭不好,她每天下了班赶紧回家,做饭时总是要问一问儿媳妇想吃什么,只要儿媳妇想吃就尽量满足,只要偶尔一次看到儿媳妇吃的少些就去买好多新鲜的蔬菜变着法的做,而且每次做好饭都是盛好递到儿媳妇手上,总是把肉挑到儿媳妇碗里,经常为儿媳妇买来新鲜的水果、各种坚果给儿媳妇增加营养,有时候儿子工作忙,她还陪着儿媳妇散步、去医院产检。平时相处,她严格要求儿子,宽容对待儿媳。每次儿子和媳妇吵架,她总是埋怨儿子,支持儿媳。有时儿子儿媳吵架,媳妇情绪激动,朝她发脾气,她不针锋相对,而是笑眯眯地听完媳妇的意见,然后找适当的时机与媳妇沟通。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像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她觉得这种事,只有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已快到儿媳妇的预产期了,她辞掉了现在的工作,专心在家伺候儿媳妇,期待孙子的降临。

二正确处理家族成员、邻里关系

她不仅是一个好婆婆,还是一个好儿媳、好女儿。他家是一个大家庭,四世同堂,丈夫是家中的老大,家中不管是公婆有病、还是弟媳有病她都到场陪护。几年前婆婆得了带状疱疹,住院期间是她照顾婆婆输液、为婆婆做可口的饭菜。每次婆婆感冒需要输液都是她陪同,去年婆婆脸的一侧长了一片黑斑需住院治疗又是她日夜陪同直到婆婆好了出院。休息日或者逢年过节的时候,她还要到婆婆家帮婆婆料理家务,蒸馒头、做饭、打扫卫生样样都干。同时她的老母亲已将近**岁了,有时候她会做些老人爱吃的蒸菜、花卷、包子等给老人送去。每个星期她都要抽出时间到母亲家里带母亲去洗澡,洗完澡后给母亲洗衣服,每次去的是时候都要买些老人爱吃的东西。自家和睦的同时,她注重邻里关系的处理。与邻里的关系聚也处得十分融洽。邻里的老人们说起尹月英一个劲的竖大拇指“那可是个好人啊!”邻里有困难她总是热心帮助。邻居家有什么活动,她总是积极参加,就是她不能参加也会鼓励孩子们参加。尹月英说参加活动不仅图个热闹和高兴,邻里在一起也是个交流的好机会。她是婆婆眼中的好媳妇、母亲眼里的好闺女,也是儿子眼里的好妈妈,更是儿媳眼里的好婆婆。

常言道家和万事兴,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好婆婆、好媳妇、好女儿。不仅家里的关系相处得和睦,邻里的关系相处的也很融洽,对待家庭全力以赴尽心为家人,对待邻里热心帮忙倾心尽力,赢得了家人的一致称道,更赢得了居民的广泛赞誉。

篇6:好婆婆事迹材料

好婆婆年轻的时候必然是一个好媳妇,姚水珍从南张乡孙庄村嫁到范村牛家已经27年了,这27年来她丈夫从未吵过假,没有闹过大的别扭,夫妻之间举案齐眉,远近闻名,她善待自己的公公婆婆,妯娌间也和睦融洽,同时她也是个好母亲,丈夫平时上班忙,总不在家,尤其是在1994年到丈夫赴晋中师专进修的两年里,她一个人拉扯着一对儿女,劈柴,跳水,做饭,耕种,除草……忙完家里忙地里,照顾完小的照顾老的,真真正正做到了一个好媳妇,好母亲应尽的职责。

好媳妇到老了终究会是个好婆婆,女儿出嫁,儿子结婚后的三年里,家里的大事小事基本全靠姚水珍操持,大家难当,尽管她只有小学毕业,她的身上却具有家庭农妇的纯朴,她用自己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

婆婆好不好还得是亲家和儿媳妇说了算。她的亲家袁印明也是村里有名的好人,他说嫁闺女其实是挑婆婆,婆婆好相处,闺女嫁过去就不会受委屈,就会有享不完的福。而对儿媳妇袁国娟来说,姚水珍就是这样一个好婆婆,她说当初选择嫁过来,跟姚水珍的好媳妇名声有很大关系,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没有错,三年多来,姚水珍一直像对待亲闺女一样对待她,甚至是比亲闺女还亲:她是个教师,平时很忙,但是不论什么时候吃饭,婆婆做好的饭菜永远是热的,无论什么时候穿衣,家里的衣服总是洗的干干净净的;尽管她和丈夫都有固定工作,但是逢年过节,她总是多多少少要给儿媳妇塞点零花钱,还总是说:你们的是你们的,这是我和你公公的一点心意,你嫁到咱家里来,婆婆和公公希望你们能百年好合,不会让你受委屈……”。尤其是她怀孕期间,婆婆对待她呵护备注,什么活都不让干,做饭的时候总是问想吃什么,然后再做饭……儿子出生后,婆婆又一个人承担起照看孙子的责任:喂奶粉,哄孩子,把屎把尿……儿子现在2岁了,活泼可爱,健健康康,还是婆婆一个人照看着,儿子和奶奶也特别的亲,她觉得姚水珍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婆婆。

都说好婆婆难做,但在姚水珍的眼里,做个好婆婆并不难。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媳妇、孙子都是自己的亲骨肉,都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在心上。她认为婆媳之间如果相处融洽,自己的儿子那就会少很多的烦恼,她还说,都是有闺女的人,辛苦二十几年将闺女拉扯大,嫁到别人家,谁不指望闺女能碰到个好婆婆啊,将心比心,我能不对儿媳妇好吗?况且我和老伴不能动弹了还指望儿媳妇照顾呢,等将来我和老伴入了土,儿子就要靠儿媳妇照顾下半辈子了,对儿媳妇亲,其实是对儿子好啊……这是多么质朴的道理啊。

她是老人眼里的好媳妇,是丈夫眼中的好媳妇,是儿子眼里的好妈妈,更是儿媳妇眼里的好婆婆,她就是姚水珍。

篇7:好婆婆事迹材料

她,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一个平凡的农家婆婆;她叫余华胜,1943年9月生,现生活在桥头集镇小韩村唐岗组。与千千万万个天下母亲一样,是一位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她虽没有文化,但识大体、顾大局,有着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与丈夫生活几十年来,操持家务,任劳任怨,有一个三代同堂之家,她的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勤劳、善良、纯朴是她们一家做人的标准,是邻里们羡慕的家庭。人们常说,世上的关系最难相处的就是婆媳关系,但在她看来却不然,她常说:“我与媳妇之间的关系是很和谐融洽的。我们之间与其说是婆媳关系,不如说是母女关系。”因为她给予媳妇的关心与爱并不亚于一位母亲对女儿的爱,她常常对儿子说:“儿子呀,你得了个好妻子,我得了个好媳妇,你不准欺负她。

余华胜,是左邻右舍出了名的好婆婆。问起她对于如何做个好婆婆有些什么窍门时,她说:“人和人之间哪会没有什么矛盾呢?更何况老年人和年轻人在思想上又有着很大差异。因此,和睦相处主要靠彼此宽容,平时我也尽量不拿自己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年轻人。”

其实,她算是跟得上时代步伐的老人,儿女们的穿戴时尚啊、发型时髦啊等等,她都能接受。和儿媳相处几十年从未红过脸。儿媳错了,她耐心说服,儿子错了他耐心批评。儿子和媳妇吵架时,她从不说儿媳妇不对,总是从儿子身上找缺点。前几年儿女们家庭不是很富裕,她总是帮了这家帮那家,哪家需要她她就去帮忙,大儿媳带着刚满周岁的孙子回娘家吃饭,在路上被车撞成了植物人,孙子也不幸的骨折了。当时大儿子还在外地打工,一时间照顾媳妇和孙子的重担一下就落到了余华胜的肩上。

每天,不但要照顾年幼的孙子,还要给病床上生活不能自理的媳妇端茶倒水,送吃送喝的。起早贪黑,从没半句怨言。她媳妇常常眼含泪花的望着年迈的婆婆,每当这时,余华胜就安慰媳妇:“孩子,别难过,一切都会过去的.,你会慢慢好起来的妈妈有信心,我们都要有信心。”

她一面操持家务,一面照顾儿媳妇,在忙里忙外的同时,她抱着治好儿媳妇的希望,四外投医问药给她治病。媳妇住院期间她亲自护理,平时按时给儿媳妇服药,合理安排儿媳妇的生活,饮食起居精心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亲自扶儿媳妇上厕所,亲自给儿媳妇穿衣服、梳头、洗脸、端荼送水,她千方百计让儿媳妇吃好、住好、使儿媳妇生活的开心,每周她定期给儿媳妇洗头、洗脚、剪指甲、洗衣服、被褥、勤洗勤换、即使遇到农忙时,她仍抽空推着儿媳妇出门散步谈心,就这样,她热心照顾儿媳妇,从没叫过一声苦,也没说过一声累。

为了能让儿媳妇早日康复,余华胜咨询了很多医务人员,掌握了不少护理知识,通过多年来的精心护理,目前儿媳妇的病情和精神状态大有好转。来探视儿媳妇的亲属都说:多亏了你婆婆的细心照顾,余华胜每次都腼腆的笑着说:“照顾她是我该做的事”,媳妇也时常激动地说:“很幸运有这样一个好婆婆照顾我、鼓励我、陪伴我、我感到生活得很幸福”。

生活中这样的细节还很多,不少人问她:“你为什么这样照顾儿媳妇”?余华胜回答说:“她是我儿媳妇,就是我的女儿,我的孩子.我们长辈谁不想孩子们好啊?他们过得好了,我们做长辈的心里才觉得踏实些,好受些”,这就是质朴、善良的余华胜。

人们常说找个好媳妇难,其实找个好婆婆更难,找一个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难上加难,余华胜认为做一个好婆婆并不难。用她自己的话说,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象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她觉得这种事只有两好才能搁一好,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余华胜不光持家有方,和邻里的关系也处得十分融洽。邻里的老人们说起余华胜一个劲的竖大拇指: “那可是个好人!”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多年来,她通情达理,持家有方,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的事迹广为邻里所称道。她用家庭妇女特有的勤劳、善良、纯朴,用她全身心的爱让她的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篇8:好婆婆事迹材料

胡小林,58岁,芜湖县陶辛镇保太村王村村民组村民。她通情达理、持家有道、孝敬老人、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家庭和睦、婆媳关系相处融洽,成为村里公认的好婆婆。她用传统妇女的纯朴、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的气氛。

人们常说找个好媳妇难,其实找个好婆婆更难,找一个既善良又能干的婆婆难上加难,但胡小林认为做一个好婆婆并不难。婆婆和媳妇的关系不好处,就象锅和勺,没有不叮叮当当响的,但她觉得这种事只有两好才能搁一好,媳妇迈进门,就是咱家的人,她看的比闺女还珍贵。只要真心实意待儿媳,像亲闺女一样,人心都是肉长的,以心换心就没有处不好的。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用胡小林的话说,人这一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她什么也不图,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过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是自己的亲骨肉,同是一家人,十个指头不一般长但咬咬哪个都疼,有着割不断的亲缘,真心实意疼她们,是一个婆婆也是做长辈的基本道德标准。她对孩子们的付出也换来了儿子儿媳的孝心,特别是儿媳,知道婆婆一向是把自己当闺女看待,也都一直得到婆婆的关爱,都能理解婆婆的苦心。

胡小林不光持家有方,和邻里的关系也都处得十分融洽。村里的老人们说起胡小林,都竖大拇指:那真是个好人哪!老人说,这么些年没有见她和媳妇吵过一次架。邻里有难,她总是热心帮助,家里下来新鲜蔬菜就送给邻居尝鲜,村里有什么活动,更是积极参加。就是她不能参加,她也会鼓励孩子们参加,说参加集体活动不光是图个热闹和高兴,乡亲们聚在一起也是个交流的好机会。

篇9:好婆婆先进事迹

好婆婆先进事迹

好婆婆先进事迹

陈红英

她是一个通情达理、持家有道、爱护晚辈、团结邻里、婆媳关系相处融洽、邻里公认的好婆婆。她有着传统妇女的纯朴和善良,她用自己全身心的爱让这个家庭始终保持着一种祥和温馨的气氛。

她平时很注重节俭,从不浪费一点粮食,也深知挣钱不容易,从不乱花一分钱,不仅自己如此,也教育自己的儿子儿媳也要这样做。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体谅,家里有什么事情都互相商量,共同解决,平凡的点点滴滴却无不展现一个好婆婆的形象。

有一次,雨下的很大,儿媳忘了带雨具,她冒着雨趟着水去给儿媳送伞,她当时虽然打着伞,但全身还是被雨水打透,当时儿媳正站在单位门口徘徊着怎么回家,突然看到一个熟悉而瘦小的身影朝自己走过来,她赶快上前说:妈下这么大的雨你怎么来了?她看到儿媳的第一句话是雨下这么大怎么在门口呢?赶快把伞递给了儿媳。每当想起这件事,儿媳都觉得很感动,说婆婆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的对她。

还有一天晚上,儿媳突患重感冒,发高烧,作为老人,她着实不放心,当时儿子刚好不在,她急急忙忙下楼找的车,把儿媳送到医院,并连夜输上液。在儿媳生病的.日子里,虽说自己还患有高血压、高血脂、脑梗等病。但她还是不分白天黑夜陪伴在媳妇身边,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儿媳很快康复了。每当提起这事,儿媳老觉的过意不去,说叫婆婆为自己操了这么多心,受了这么多累。()陈红英却说,人这一辈子,少不了沟沟坎坎,有困难咬咬牙就过去了。她什么也不图,只要孩子健康,全家平安,和和睦睦过日子,吃再多的苦,受再多的累,她也心甘情愿。更何况儿媳也是她的孩子,有着割不断的亲缘,真心实意疼她们,是一个婆婆起码的做人做长辈的道德标准。俗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事实证明她的辛苦也得到了回报。儿媳对她们也很孝顺,通情达理,逢年过节,都给老人买点补品,送件服装。特别是她有个头痛感冒,不愿动弹的时候,孩子们都吓的不得了,催她去医院,恐怕她出大毛病。想想这些,心里觉的挺踏实。

人们常说做个好婆婆难,但是她却认为做个好婆婆不难,只要不把儿媳当外人,用心疼爱,真心包容,家庭就会和谐美满,儿子和儿媳刚从外地回来的时候,她鼓励和支持他们,家里的活都承担下来,让他们专心学习,用儿媳的话说:只因婆婆当初的鼓励和支持才有他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儿子儿媳偶尔发生矛盾了,她从不偏袒儿子,等双方心平气和后,再问原因,谈心、解疙瘩。她总说,媳妇虽说不是亲骨肉,但她是背井离乡来到这里要和儿子过一辈子的人,就应当自己的女儿去处。

她还常说,媳妇迈进咱家的门就是咱家的人,她说,孩子们大了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我不缺胳膊不缺腿的,趁现在自己还能自食其力,多干一天是一天,多干一点是一点,只要能动弹,就不要耽误他们的日子,街坊都说陈红英是个好婆婆,在儿媳的眼里婆婆也是一个好榜样。

【婆婆的好散文】相关文章:

1.好婆婆事迹材料

2.好婆婆先进事迹

3.婆婆走好散文

4.好婆婆表彰发言稿

5.好婆婆先进事迹材料

6.好婆婆评选范文

7.我的婆婆的散文

8.婆婆的年货散文

9.婆婆给我的母爱散文

10.与婆婆相处的散文

下载word文档
《婆婆的好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