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做产品等于找对象 ――由《非诚勿扰》想到的交互设计

做产品等于找对象 ――由《非诚勿扰》想到的交互设计

2023-01-28 08:36: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陈弯弯”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做产品等于找对象 ――由《非诚勿扰》想到的交互设计,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做产品等于找对象 ――由《非诚勿扰》想到的交互设计,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做产品等于找对象 ――由《非诚勿扰》想到的交互设计

篇1:做产品等于找对象 ――由《非诚勿扰》想到的交互设计

最近被同事和家人拉了看了几集非诚勿扰,确实挺热闹,最近仔细想想做产品和这个过程有些类似,

要有亮点

没有外在亮点,《非诚无扰》连一关都过不了,进入“20俱乐部”的一定是初次见面给女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者特别帅、或者特别有个性等等;同样,一个没有让你留下印象的产品不可能有机会占领你的桌面。

IE8刚出来的时候,大家对webslice、activity…什么的都没有什么感觉,但是“成人模式”一下子让大家都记住了它。Vista现在证明不是个成功的产品,想当年有多少人为了它的毛玻璃效果而纷纷安装了。

产品适合不适合用户,这个要长期使用后才知道,但是如果没有第一次的印象分,后面“再好的戏也出不来”。

要有内在

很多“20俱乐部”的嘉宾最终以淘汰离场,原因是什么?没有一些内在品质的支撑,例如上进心、爱心、互相尊重等等,这些在节目的后面几关介绍中会体现出来。

做产品也一样,没有内在品质即使一开始靠亮点吸引到用户,也没有办法把用户留住。用户从Vista换到Win7之后,界面上没有“毛玻璃”这么大的变化点,但是性能、稳定性这些品质让用户越用越喜欢,Vista再也没有机会“复辟”了。Google的Chrome浏览器提出了“4S”的核心产品理念(Speed Stability Simplicity Security),其中有两个“S”是关于产品的内在品质的。遨游3刚出来的时候有崭新的界面效果,有“国内第一个比较有分量的双核浏览器”的概念…,但这些噱头都不足以让用户忍受大数据量下恶劣的性能表现以及经常异常,

对象是交往出来的,产品要留住用户,内在品质一定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要有离开门槛

这个超出了节目的范围,但是相信生活中大家都见得不少:“内外兼修”的mmgg也有可能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所以mmgg们还需要有一些抓住对方的东西,例如做一手好菜、把握家庭的财政大权、共同的感情经历等等。

浏览器是个竞争极其激烈的领域,优秀产品层出不穷,没有一些抓住用户的东西,用户很容易被新的竞争者抢走,例如只在自己浏览器上提供的网络收藏夹、独特的操作习惯等等。浏览器不能只定位于一个工具软件,还需要提供一些独有的服务。QQ的离开门槛相信地球人都知道。

三者的动态平衡

理想的情况下,我们做产品的时候自然是希望把这三个方面做到极致,但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在路上”,这个过程如何平衡三者就很重要:

重要的版本要有亮点功能,可以提供给媒体写软文,可以让用户有兴趣安装体验一下版本。

内在品质很重要,大部分的情况下产品的其他工作是不可以影响到它,但是也要注意性能稳定性不能影响功能的正常使用,例如一个渲染很快但是不能提供正常功能操作的网页带来的影响也是灾难性的。

离开门槛,要在前两者达到一定成熟程度的时候再提供,一见面就谈财政大权的归属问题的男女是不会走到一起来的。

有门学科叫仿生学,做产品的时候不妨联想下生活场景也会带来有益的启发,“产品”无处不在 :)

篇2:怎样做出好产品?交互设计

如何做出好产品,这是一个很大的话题,大到我从来都不敢触及,但是当我们结束TOP开发者聚会,翻看很多开发者的会议感想的时候,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些开发者会认真的记下我们给出的建议,很认真,很细致。昨天通过电话跟一些其他地区的ISV沟通,当和他们沟通和分享到一些经验的时候,发现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可以帮助很多ISV少走很多弯路。所以想到把自己能够想到的一些经验写下来,也是为了那些在其他地区,不方便参加聚会的ISV。同时也希望这些话题的提出,能够引发更多的开发者对这些问题进行关注和探讨。

1、(需求挖掘)不同人的眼里,有不一样的世界。

好店铺流量统计让很多开发者看到了流量统计在淘宝的市场,所以一时间平台上涌现了一大批做流量统计的开发者,很多开发者都看到流量统计其实并没有技术实现难度,他们也发现通过自己的技术其实可以做到更精准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这是从技术人员的角度看到商机和解决方案。但事实真的如此嘛?流量统计sale的真的是数据分析嘛?卖家愿意每月付费购买的是更加精确和先进的统计方法,以及更加全面的报表展示嘛?

按照我个人的理解,流量统计核心解决的其实是营销问题,卖家并不需要完整的数据分析,他们只想通过数据帮助他们判断,如何让给定的资源实现更多成交。产品实现者的全面准确,对卖家很可能变成了不必要的负担,产品实现者所追求的精确细致,在卖家看到可能是不必要的较真。

建议所有的开发者,对产品的理解和判断,不要停留在产品本身,而是回归到终端用户(淘宝卖家),如果你真的想做卖家工具,那么建议你一定要自己开店,否则很多产品盈利的秘密你可能永远无法领悟,如果你没有自己的店铺,至少你应该很了解卖家这个群体,至少你的家人、或者你的朋友,他们做过卖家,并可以对你提供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体验感受,盲目的效仿,只会让你离用户实际的需求越走越远。不同人的眼里,看到不一样的世界,让自己置身于卖家的世界,真实得去体会他们的艰苦和付出,才有可能做出他们愿意为之买单的产品。

在这里有一些之前工作的积累,想在这里跟大家一起分享:

1、把握卖家的需求,一定要从卖家的在线行为入手,这里可以分享一个我以前用于产品分析的线框图,当然卖家的在线行为也许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但是我想这样的思考方式应该仍然适用。

图一 淘宝卖家交易行为分析

2、基于卖家的在线行为,可以在进行扩散式思考,学会分析卖家的心态,寻找现状和期待值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就是产品机会。

图二 淘宝用户”卖”需求扩展

与此问题相关的还有一个我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很多开发者会问我”在TOP上面,是否考虑过创意保护,和预防抄袭的方案”,我的回答是”的确没有相应的机制去保障平台上产品之间的相互效仿”。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互联网并不同与传统的软件行业,互联网从诞生那一天起就是为共享而服务的,共享和垄断原本就是两个完全对立的词。今天我们看到在互联网的产品或者商业模式,并不是也无法依赖创意保护而成功,淘宝做了C2C交易平台,我们无法申请让其他人都不去涉足这一领域,腾讯做了QQ,也无法通过任何保护机制,去杜绝其他人去开发和运营IM工具。互联网的成功不是保密,不是特权,不是垄断,而是将这个看似普通的事情做到无微不至。如果你发现一个好创意,我想你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快、准、狠-”快速占领市场,准确细化需求、对自己狠一点”。互联网上的很多成功看到去都很成功,但是如果不能够把产品、把服务做到无微不至,你就无法生存。

2、(产品设计)请不要让你的产品经理发布产品,请让一个不懂产品的人来决策最后的发布

在平台上我看到很多产品拥有很好的创意。比如淘快讯,是为买家量身定制的信息订阅服务 比如淘地图,是用于各个地图网站的网店查询的插件。而且这些产品功能完整,流程顺畅,但是却很容易造成用户的流失。产品经理的角色对产品有天生的敏感和直觉,而且产品经理通常会关注产品内在逻辑,却容易忽略产品面向终端用户的交互,所以当产品经理对一个产品认可之后,并不代表这个产品可以交付市场,我们需要一个完全不懂产品设计的人来做最后的验证。千鸟在UCD年会的时候说”互联网上80%的知识是常识”,这句话我很认同,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没有愚蠢的用户,你的产品本身应该具备傻瓜式操作的能力。

拿淘快讯这个产品为例:

图三 淘快讯当前界面

我觉得从产品本身的创意来说,是很不错的,但比较可惜的是交互流程上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可能会导致一些感兴趣的用户直接流失,

对于这种用户可用可不用的服务来说,交互体验的顺畅往往是产品灵魂。

只做一些简单的优化,产品完全会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对于淘快讯,我做了几点优化:

1、添加操作导航,让用户进入操作界面之后,可以清晰的了解操作流程。

2、设置通知方式常常会切断用户正常的使用和操作流程,所以采用了弹出层的方式展示。

3、”订阅”是核心功能,所以采用了强化处理,原来的布局方式,很容易让用户将”订阅”归结为”发送消息给您的”这个信息模块。

4、在通知方式设置的界面上做了调整,由于这几种通知方式本身就是并且的,所以为每个通知方式设置了独立的”编辑”和”保存”功能。

优化后的界面:

图四 淘快讯的优化方向

3、(产品运营)酒香也怕巷子深,学会装扮好你的”产品的描述页面”

产品运营,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问题,只能Case –by-case得去分析和寻找解决方案,我这里只分享一些通用的问题和技巧。

1、做好产品描述页面的优化工作:漂亮女孩总是可以得到更多机会,原因是美好的外表常常可以为她们赢在更多的关注。这个道理放到产品上也是一样的,你的产品logo,你的产品描述,就是外表,有很多开发者会去了解好店铺的产品功能、产品界面、使用流程,但是我不知道有多少开发者看过好店铺的软件详情页面,对于好店铺,我始终觉得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更懂卖家,他们更了解互联网营销。

图五 好店铺详情描述(局部)

站在卖家的角度,好店铺的详情描述,更像是一种交谈,而且交谈的逻辑和语言都是卖家的逻辑和语言,我会很轻松也非常清楚得知道这个产品对我的价值。

2、SNS口碑营销:易拉客的景爱辉告诉我,他发现最有效的营销方式是卖家的口碑营销,卖家有自己的圈子,当他们觉得一个产品好的时候,他们会快速得将这个产品推广给其他卖家。所以在产品功能和营销方式上,他都做了一些设置。

图六 易拉客积分激励机制

4、(使用引导)互联网产品比其他所有的产品更需要体验营销。

其实”赢在淘宝”里面有很多好的创意和产品,但是初次进入产品内部,用户容易迷失,因为既不知道这个产品是做什么的,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再加上在”赢在淘宝”的测试环境里,数据并不完整的,功能无法完全展示。如何在这种情况下,增强用户的体验。

拿淘地图来说,由于地图的搜索和展示,本身就需要依赖数据库的丰富和完整,所以在数据不完备的情况下,使用体验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我的建议是,开发者可以加强产品内部的引导和说明。比如:

1、采用体验引导的方式,向使用用户说明应用处于测试阶段,引导用户进行命题式使用。比如针对北京东城区的搜索,让用户可以清晰得了解产品价值,完整体验产品流程。

比如:淘乐通过提供”友情提示”引导用户进行给定关键字搜索,有效避免由于测试数据缺失导致的产品异常。

图七 淘乐的命题式引导

2、采用视频说明的方式,在产品的帮助中心提供视频演示,让首次进入的用户,可以清晰简明的了解产品的功能和操作流程。

如:易拉客通过提供”快速上手”视频,帮助用户直观快速得了解产品。

图八 易拉客的视频体验

以上两种方法,既可以用于在大赛中提升产品展示,也可以用于后续在正式环境中产品运营。

这次就先分享这么多,希望以上的建议可以对开发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启发,TOP的发展需要我们一起努力,感谢所有开发者对我们的支持和关注!

注:此篇文章中,所有的经验分享,为杜娟个人观点,仅供各位参考。其中拿了一些开发者产品作为案例,如果这些产品的开发者对此有意见,可以随时与我联系,我将保护您的权益和隐私,及时对内容进行更新。感谢。

本文来自:blog.open.taobao.com/archives/522

篇3:用什么视角做产品交互设计

昨天在书友会上讨论信息分类和方法,有位朋友问:“大家现在讨论的还是几年前那套web2.0的东西,有没有一些新的东西可以分享?”

我当时确实感觉很诧异,在没有深入理解那位先生想沟通的意图的前提下,针对这个发问我就感慨,信息分类或者说信息学本身是一个知识领域,本身无所谓新旧,tag标签和分类目录本身也是信息组织的一种方式,不是对立关系,也没有优劣之说,以至于千鸟的回答更加直率“tag本身就是很新的东西了。”

更有甚者,我不认为产品设计师要区分web1.0和web2.0的特征和区别,那是媒体宣传的需要“捏造”起来的概念,作为产品设计师,眼睛里的应该是需求而非概念,不管你2.0不2.0,我只看你满足用户什么样的需求,信息如何组织架构的,

或许昨天的讨论(中途有事提前离开了讨论),应该围绕一些垂直的领域来谈信息分类会更加有效,比如说商品信息,甚至更加细化到某一类商品信息。或者某一种信息属性的领域,探讨如何分类才有意义。以至于直到现在,很多网站在根本不了解信息维度和属性的情况下,因为2.0,因为UGC,所以要用tag标签。

媒体的很多报道都只关于产品的表象,即使是官方的说明,基本不涉及产品的规则以及架构逻辑,用这个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很难得到有用的结论。

最后分享我的PPT:信息分类和方法

篇4:产品、做产品的人与用产品的人交互设计

故事的起因是一个微博:

@iamsujie:@SharkUI提到,社区运营,运营人员的特质会反过来决定核心用户,比如55bbs的例子,随着那帮女运营从小姑娘变成少妇,几年间,最活跃的版面从服饰、到装修、到婚嫁、到孕育~~~

然后,有不少人跳出来认同了这个现象:

Lena_Zhang:还真是眼睁睁地看着55BBS就这样了,。。还好多死忠用户活跃着呢,真不容易,最早铺软文的阵地。

粒透碗:真的,我智齿发炎的时候会推荐拔牙的帖子。

但也有人说,这其实是核心用户的变化导致的:

ZEAL:也不见得是运营人员在主导变化。要看活跃版面上的活跃用户是不是那帮最早混55BBS的忠实用户,随着这些忠实用户从小姑娘变成少妇,关注的话题自然也在改变。社区,很容易陷入的困境就是新用户的融入问题。一旦新用户不容易融入,随着老用户的淡出,社区自然瓦解衰退。

上面两种观点,其实无所谓对错,产品运营人员与核心用户是通过产品本身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一方面,产品运营人员的特点会决定产品的方向,从而选择性的服务用户,这批被优待的用户更容易成为核心用户;另一方面,核心用户的特点会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运营人员的方向,从而改变产品。

这倒是衍生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对“锁定核心用户”的理解,到底是锁定有ABCD特点的人群,还是锁定abcd几群人,于是,我提出了一个命题:

现在的产品都还太短,等生存了5年、的产品越来越多之时,就有个问题了:是保留自己产品的定位(锁定有ABCD特点的人群)而服务另一批用户呢?还是跟着用户长大(锁定abcd几群人)改变产品的定位?或者说,这个选择要考虑哪些因素?

我同意这个观点,产品不成熟的时候,比较容易跟着人(做产品的人与用产品的人)走:

Blueonline:这只是因为55bbs没有自己的核心内容,如果有的话,当运营人员的特质改变以至于不能维持核心内容,就会被自然淘汰或者被核心内容改变,而不是反过来核心内容被运营人员改变,

所以这种情况并不会发生在一些成熟的商业化社区里,比如汽车,财经,旅游,数码等等。

我的观点很简单:成熟的产品应该保持定位,如果发现之前的核心用户已经改变,有能力的话,不妨用另外一个产品来满足,否则,随他们去吧。比较明显的就是某些游戏,多少人上学时玩,工作后不玩,然后一群群新的学生补充进去。

55BBS其实是渐渐的变成了另一个产品,对于不成熟的产品,这也可以看做一种探索产品定位的过程,最终,它会稳定下来。

呃,或者,这是废话,成熟产品的定义之一就是有明确的用户定位?成熟的产品是人喂出来的系统,已经有了自我意志,已经不是产品运营人员或者用户可以改变得了的了。

最后,话题继续延伸,当一个产品成熟以后,到对产品、运营人员的选择有什么考虑:

@SocialBeta:社区运营人员的自身特质对于社区本身的影响是明显且强烈的。因此,对于运营人员的HR管理其实是社会化媒体运营成功的逻辑前提,关键在于运营人员的年龄 段、兴趣点与社区的核心定位之间是否能够在同步成长中产生高度契合。一句话,没有好的社区HR管理,就没有好的社区商业运营。

这也说明,我们只能为“似我者”做好产品(特别nb的人不在讨论之列啊),这也是为什么游戏公司经常招游戏发烧友,无线产品喜欢招随身带三五个手机的人。

那么,提个问题:为什么帮我们审电影的人都是中老年呢?与其说管事儿的不懂这个道理,不如说是我们自作多情了,我们本来就不是核心用户,核心用户也是一帮中老年呢,审电影的是要挑出他们喜欢的,和我们没关系。

以上,是我从一条微博出发,对“产品本身、做产品的人、用产品的人”三者关系的杂乱思考——三者一起成长,从不稳定逐渐明确,哎,废话啊~~~

VN:F [1.2.0_562]

篇5:产品经理,做将军还是做诗人交互设计

我心目中产品经理的成长有三个阶段:

产品帮人:新人,做任何产品都能学到很多,产品离开你换一个人没什么区别,

产品和人互相帮助:信仰自己在做的产品,尽心尽力辅佐产品,和产品一起成长。

人帮产品:有能力创造产品,离我还很远。

书出版之前,我在PM的第一阶段。我觉得,每个人,一开始都想打一番江山,但因为各种原因,有些人无能为力的“被”做了诗家,所以,现在我给别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说“我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作者”。希望三年后我再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可以说“我是_________的产品经理”。所以,待我把这本书上市后差不多3个月左右的营销做完之后,希望自己可以进入产品经理的第二阶段。

这个填空题,我想了很久,现在只能给出比较模糊的答案:相对于软件,我更想做互联网;相对于2B(企业应用),我更想做2C(个人应用);相对于后台,我更想做前台。走到第四年,我深知自己的软肋是没有一个成功案例,而最近说得太多,想得太多,看得太多,唯独做得不够。

继续写诗还是打江山?任何一种选择并没有好坏之分,并且也都能向着我的理想前进——“和同学们一起,用好产品改变世界”,而那个好产品是不是我做的,越来越不重要。只不过,我现在认为,认真地做个产品,是我的大目标分解后,最近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否则我写的、我说的,自己都会不相信,后面的路会越走越窄。

端午假期补记:

转岗到淘宝已经2个多月,回顾自己转岗前所写,现在产生了一些困惑。因为碰到了很多新问题,翻开自己的书,根本没有涉及,新的业务、新的团队、新的规则……我觉得很吃力,也许我是受了那本书所累,让周围的人对我期望太高,连自己都高估了自己,说实话,我在想,正是因为工作仅仅3、4年就写了一本书,所以我的实战经验会反而不如踏踏实实做了3、4年产品的人!于是,我也越来越觉得那本书应该定位于“-1到1岁的产品经理”,而不是“-1到3岁”,

更可怕的是,也许我已经不习惯去攻城拔寨,反而更乐于作为一个观察者去总结周围或成功或失败的经验,禁不住想说一句KAO……但我并不想就此放弃,总得再试几个月吧,如果走出来了,就照着原来给自己的规划继续下去,如果不成,就理性的接受现实,用诗人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理想。

压力是自己给的,想通以后,最大的风险,其实在公司,就是这样。所以,聚焦一点吧,闭关一段时间。

前两天,推掉了手头部分的业务,专注一点;

除了已经答应下来的分享,原则上不再接;

那本书的营销工作,差不多就这样,不再投入大精力了;

传说中的第二本书,是不存在的;

各种IM已经很少上线,各种网站也上得越来越少;

GReader里,尽量减少关注面,只看那些“有用的”;

IM、邮件抛过来的各种问题和咨询,我无能为力的,就不回了;

给我简历的朋友&问我要人的公司,如果我发现很匹配,一定帮着牵下线,其他的就不一封封瞎给建议了;

猎头的电话和邮件,最近也不再搭理,勿怪;

博客,也放任一段时间吧,正好还有个世界杯……

Over

呵呵,不得不承认,对于文章标题的自问——“做将军还是做诗人”,一年多过去了,我还是没想清楚,不过仍然在坚持第一条路,并且还会坚持下去,毕竟,第二条路,貌似比较简单,没意思啊。

篇6:浅谈一下,做网站产品应该知道哪些?交互设计

浅谈一下,做网站产品应该知道哪些?

1、知道用户哪里来,方便做用户来源数据分析,

1)自然用户注册的

2)站内用户邀请过来

3)搜索引擎过来的

4)广告媒体过来的

5)代理商提交的

发问:

如果你作为一个产品人员,你需要最这些做什么工作?相应的管理员后台应该做怎么样的设置或整个入口的业务流程设计。哪些来源的需要审核,哪些来源直接注册成功。以及注册以后,转到哪到页面,会员各自的状态,以及拥有的业务或默认开通的业务都有哪些。

2、因为用户要进来,那要应该设计注册提交表单,right?对于不同的来源用户,是不是注册表单也是一视同仁?注册表单风格也是千篇 一律?需要对用户名、Email等占用情况做一些合法做已占用的校验?很多情况下,为了多拉进用户,Email都不需要校验,那一般情况下怎么说服用户很高兴的去填写自己的Email?你可以告诉他,可以通过它找回密码。

3、正好说到Email说到邮件,这是网站很必要的一个工具,通常采取邮件服务器给客户发过去。到到底哪什么,其实通常有以下几种。

1) 注册成功,告诉用户,你注册了xx网站,xx是提供什么的,它用户名是什么,登录地址是什么

2) 一个月或多长时间不登录,提醒他,很常时间没来了,建议他可以去看看,体验一下。

3) 真正这个用户忘记了密码,可以通过邮件告诉它,点击这个链接重置密码。

4) 作为网站活动或营销之用,告诉它xx网站有什么活动,去参与。

5) 账户余额提醒之用,当用户的一个很重要的付费产品余额不足以及到期的,邮件续费提醒。

6) 网站的动态提醒,说xx加了他好友,xx给他留了言,SNS交友类网站用的比较多的。

7) 顺便提到了,邮件模板问题,设置统一的,一个用户喜欢的,清晰的,言简意赅的模板尤为重要,这一点,也是做产品的一个规范性问题。

4、作为一个很重要的与用户沟通的手段,邮件的功能功不可没,此外很多网站也通过“站内信”、“网站反馈”2个途径,和用户建立起一个很好的桥梁沟通。 站内信,作为一个公用通道,网站可以很灵活的发布信息,到用户网页端,甚至指定的消息未读置顶功能等等;相比来说,“网站反馈”可以更具体的搜集到用户的“建议、投诉、举办”所以作为网站产品人员,网站的更具体的联系方式放到哪个模块可以看用户,点一下就能看到是个细节了。也就是说,一些入口是用户想就能想到的,你千万不要让用户费心思再去找,要不然我感觉也是挺失败的。

5、有了注册,自然想自然的有登录,因为很多页面是需要授权后,访客才有权限可以看的,

电脑资料

登录页,自然便赋予了这个最重要的功能。现在很多登录页的做法也是差不离,一般是提供一个很明显的登录输入框,让用户提交表单信息,登录进去,另外还有一个很明显的按钮就是“还不是用户,请先注册”,不用寻思该链接肯定到的是指定的注册页面。而页面还有一半区域,作为引导之用,肯定写是:网站有哪些很直观的功能特点;大家请注意,现在新出的一种主流的做法,是当登录信息没有通过校验,会到另外一个登录错位页,那为什么还要多设计这样一个页面呢?为了多流量?为了吸引用户?其实说白了,还是登录页,再加一个引导,广告页嘛,哈哈 多一点介绍,吸引用户,引导用户,不误坏处。

6、网站的信息体现,这是网站一个好坏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很多信息,用户不知道,你怎么设计给它详尽的展示?通过搜索?通过类别?还是搜索&类别,这是考验一个产品设计人员的很重要的指标。忌讳的是,千万不要让用户来了,找不到信息又走了。所以无论怎么样,让用户一直点点点,就是点着不关闭你的网页。你可以想一想,怎么样方便用户多维度的检索到他想要的信息,用户为了检索到他想要的信息,可以通过几种方式?用户最多需要几步操作才可以检索到他想要的信息?用户点击某个链接或类别过来了,他还能很好的回去么?页面有明确的标记么?页面有热门的信息推荐么?页面上有他曾经的浏览记录的显示么? 用户是不是,可不可以很方便的切换当前频道,他自己同时很清楚的,他当前在哪个位置?对于输出的数据,有没有提供给用户高级搜索或叫进一步缩小数据检索范围的功能,例如,缩小到地区、类别等等。而且用户可以换个他愿意看的视图方式。目录列表形式,或图文列表形式。这些直接关系到用户对网站总的体验。用户是干嘛来着?来找信息的,他找不到信息了,他就会走了。如果系统做的人性化一点,“找不到信息?快去……”做个引导,引导用户通过另外一种途径去检索信息,这时候用户肯定是喜欢的。于是“相关关键词、相关类别、相关热门信息”也是成为产品人员重点推敲的功能点。

7、说到提示问题,本来提示就是一个快捷功能,目的很方便的告诉用户,现在怎么了,现在是什么情况,现在网站建议他可以怎么样操作。随着web2.0概念的深入,DIV+axja的运用越来越多,事实上证明,很多地方的提示,“错位提示”、“回跳提示”、“成功提示”等越来越多。层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包括页面上有些地方可以直接用层弹出遮掉区域做反黑等处理。但大家注意过没有,什么时候需要用层处理,什么时候用其它的提示处理,什么时候不该用层处理。其实话说回来,还是要落在产品人员身上,我定义上当系统碰上什么样规则的时候用层出现,还是用某种样式的层处理。要是处理不好,用户会很反感的。搞不好事与愿违,那就麻烦了。我总结的一点是,信息处理状态提示可以用层,但这个站点多处用层时,一定要注意风格统一,不要这个地方是这个样式,FF兼容不了,那个地方又是那个样式,JS还有问题。层一定要兼容性好,可以适应当前浏览器,不能错位;2、可关闭,不能太占页面地方;3、视觉上不能和页面造成页面冲突或色彩叠加。在雅虎关系上看到一个地方,层的外边狂做点部门透明处理,这点还是比较好的。

8、404/505/无结果页,帮助中心,一般怎么处理?……

本文来自:www.kuliqiang.com/?p=27

篇7:做产品的4个角度和9个关键词交互设计

做产品的9个关键词

1.市场分析:调查、分析、总结

2.产品用户:定义、策划、筹备

3.运营调整:执行、反馈、修正

做产品的4种工作角度

1.要以用户的角度来考虑如何设计产品

2.要以运营的角度来考虑如何高效运作

3.要以企划的角度来考虑如何售卖产品

4.要以老总的角度来考虑如何拓展产品

做产品的3个态度

1.不要因为他们的失败而告退——他们失败的主因不会是单纯的产品问题

2.要坚信并坚定的贯穿执行 ——因为路,是走出来的,坚持的终点往往是光明

3.要勤于沟通和总结 ——这是让你参与“前线”和快速成长的最好办法

篇8:产品思考:百度新闻可做的事交互设计

话说百度新闻是个老产品,是个相对成熟的产品,是个可能有点落伍的产品,那么当你面对这样一个产品的时候,你会如果规划它的明天和它的未来呢?而且当你站在这个产品的外面,只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只通过经验做判断的时候,你该如何做呢?它的竞品可能是新浪,也可能是太平洋电脑,也可能是开心,也可能是微博,你如何保证它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目前的市场份额甚至更强一步呢?百度新闻是垂直搜索产品也是门户产品,百度新闻是web1.0产品也是web2.0产品,百度新闻是互联网产品也是移动互联网产品,百度新闻是大众产品也是小众产品,那么百度新闻到底是什么产品?带着这些问题,这几天我对百度新闻有了一些思考。www/wap/app,产品核心价值趋同,不同平台/应用形式/目标用户,只是在规划和实施上有所侧重。我主要从浏览端、搜索端、服务入口以及增值服务,四个方面列了一下最近两天思考的内容,有些粗糙,还没有具体细分。

一,浏览:

1,高质量专题

现状:产品锐度不够,专题质量不高,编辑水平不高。

计划:

新闻覆盖面广、人机结合,是优势。

创造高质量专题,以此打品牌。

2,专业挖掘

现状:垂直行业

计划:

非垂直行业,打造专业品牌,做别人做不好的,如政策新闻。

创造其他维度的专业内容,以此打品牌。

3,城市(身边)新闻

现状:国家社会大事小情、行业新闻、娱乐八卦。无重点,不身边。

计划:

做和身边生活有关系的新闻内容,主推城市新闻,更细的颗粒度交给搜索去做。

以此打品牌,也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用户步长。

4,兴趣阅读

现状:定制个性化新闻、订阅、高级搜索、偏好设置。简单、入口少、用户使用量小。

计划:

完善现有过滤筛选机制,更方便贴心

和首页融合

增加入口,引导用户主动定制

分析用户行为,智能推荐

提升用户满意度和用户步长

5,用户使用场景定制

现状:通过wap/app/www进行粗略服务

计划:

各类用户场景的挖掘和服务,如:快速阅读/深度阅读,新闻本身/舆论分析,早/中/晚,家里/上班路上,gprs/wifi

6,点出贡献

自己做内容浏览型服务,保证与新闻源、合作伙伴的关系,

不做强盗。

二,垂搜:

1,网页搜索需求

持续提升用户对新闻搜索的需求满足,以及大搜索对新闻垂搜的需求满足

及时性、覆盖面、准确度、去重……

2,人机结合

满足浏览段,包括:低成本产生高质量专题、专业挖掘、用户行为分析等。

培训高水平编辑

3,专业服务

现状:邮件、历史、app中的财经指数

计划:基于浏览端需求提供垂搜专业服务

4,垂搜阿拉丁

为高质量专题服务,弱化单篇新闻,强化专题。

为点击贡献服务,站内、外的专题资源。

5,,新闻源扩展

现状:正规新闻站点

计划:

网民获取、阅读、传播新闻的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用户的需求在变化,需要扩展新闻源。

SNS、微博中每天都在传播着大量用户感兴趣的新鲜事,其中的关注热度也很有价值。

通过开放平台接口、打造app、抓取首页等方式,无论产品表现如何,目的只是获取用户正在关心什么内容。用户更重要、信息更零散

三,服务入口:

1,大搜索

2,站外服务,新闻代码、垂搜服务

四,增值服务

1,大客户/中小企业广告服务。深入耕耘。

2,企业级舆情监控

目前还无法构成收费服务,仅作为广告主、公关团队的附加增值服务提供。

3,榜单、报告

基于新闻搜索和新闻门户内容、用户行为的榜单和报告。

4,其他前向、后向收费业务。

【做产品等于找对象 ――由《非诚勿扰》想到的交互设计】相关文章:

1.非诚勿扰征婚启事

2.非诚勿扰台词

3.非诚勿扰-歌词

4.非诚勿扰经典台词

5.非诚勿扰2 台词

6.非诚勿扰1经典台词

7.非诚勿扰的个人简历

8.非诚勿扰观后感500字

9.非诚勿扰2台词

10.非诚勿扰二经典台词

下载word文档
《做产品等于找对象 ――由《非诚勿扰》想到的交互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