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了,那不是巧合
“KoK”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6篇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了,那不是巧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后的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了,那不是巧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了那不是巧合作文
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了那不是巧合作文
从电影院出来后,我的左手仍然紧紧攥着那张电影票和叠得整整齐齐的宣传册,尽管它们早已被我捏皱,我的左手早已麻木。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大片阿凡达我早有耳闻,但当戴着两副眼镜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依然陶醉在梦幻版的3D效果中,而影片中极尽渲染的潘多拉星球神秘迷人的景象还历历在目。
故事的内容说不上新意,有人将这个故事恶搞为无良的房地产开发商与善良的保卫家园领土的钉子户的故事。事实上也的确形象生动——若干年后,人类用尽了地球上的资源,将目光对准了浩瀚太空中的潘多拉星球,它蕴藏着丰富而昂贵的金属矿,可以缓解地球上的能源危机,于是,人类用当地原住民纳美人的基因与人类基因混合,造出了一种叫做阿凡达的生物以探听纳美人内部机密。
杰克,一个残疾的退役老兵,不愿向残缺的命运低头,也自愿成为了一名阿凡达,被指派接近纳美人并取得他们的信任,说服他们自愿离开世代居住的家园。可渐渐的,他爱上了自己的阿凡达的健全躯体,爱上了潘多拉星球奇异美丽的风景,爱上了纳美人的生存技能与对待自然的态度,也爱上了与他朝夕相处的善良的纳美人。于是,在人类强迫纳美人搬离潘多拉星球不成后,恼羞成怒欲意发动战争时,杰克在双重身份的抉择中站入了纳美人的阵营,决定帮助纳美人捍卫家园。最后,纳美人凭借自己对家园的热爱,赶走了入侵者。
也许这个故事被赋予了许许多多的现实意义,但对我产生强烈震撼的,还是纳美人对于自然以及一切生物的态度。他们信仰自然,万物即是他们的神灵。每当杀死了一只动物,他们总会说一句“I see you,圣母与你同在”,并尽早结束它们痛苦的挣扎。在人类为了采矿而炮轰纳美人的家园树时,当那棵树轰然倒塌时,他们那悲戚的'眼神,撕心裂肺的呐喊更是在控诉人类的残暴行径。
其实导演始终都在讲述同一个故事,那就是人性的贪婪和堕落必将导致毁灭,而只有爱才能永存甚至拯救人类的灵魂。就像现在的一句网络流行语: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纳美人告诉我们,我们向大自然索求的能量其实只是暂借的,最终是要偿还给大自然,因此人类肆意破坏环境掠夺资源导致的最终结果必然将与电影的结局一致,那就是在大自然的力量下不堪一击,最终面临被驱逐淘汰的命运。
如果真有一天世界末日了,那绝对不会是巧合,因为那是我们人类咎由自取的,但是自然也从来都相信,只要人类能够及时醒悟,一切都还来得及。
篇2:如果有一天我转身了…
,
资料
问问你自己,为你我付出过多少?为我你又付出过什么?可现在你又把我当什么了?你的保姆还是什么?和你一起那么久,你有和我逛过一次街吗?你有陪过我一次吗?我有要求过你什么吗?我是人,我也会有感觉,我也会累的,面对你这样的'对待我真的无语了。谁没有过去,只要你愿意为了我而去改变,我愿意去相信你,可我一次次的去相信你,但你给我看到的又是什么?我努力地去包容你,但你呢,只会变本加利,或许对你越好越纵容你,你就越不在乎越不懂得珍惜吧!
累了,面对你我真的累了,如果有一天我转身了,请记住不是我不够爱你,也不是我爱上了别人,而是你的不在乎让我感到心痛,是你的不珍惜让我没有勇气坚持下去…
篇3: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什么初中作文
我从小生活在江南,对江南的小巷总有着一股熟悉与亲切感。
江南的小巷是用厚重的青石板铺砌而成的。虽厚重,却不失江南独有的童趣与惊喜。你可以在石板的缝隙找到几片柔软细腻的青苔,或者在墙角下不起眼的草丛里,找到几朵白色的小蘑菇。
在我的记忆里,小巷里总是“嘀嗒嘀嗒”的,渐渐地,小巷的石道湿了,屋檐也湿了。这时,总有那江南的姑娘,撑着伞穿过小巷;或见那少年站在巷口,眺望那远方的荷叶丛里,渔夫撑着长篙隐没在其中。
江南的小巷,那是我儿时最爱探索的地方。它往往隔绝了尘世的喧嚣,你可以静听自己的足迹,与青石板中合成一道江南情怀的幽曲,直至那石板深处,试着扒在矮墙上,看那围墙外的世界。
江南的小巷就这样一点点的融入我的生命之中,不仅仅是景,还有韵。
江南的小巷是有一种莫名的愁绪的,就像戴望舒笔下那结着愁怨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让人在那绿了芭蕉,红了樱桃的时光流逝中,不自觉的深陷其中。
江南小巷的韵味也在那墨香的醇芳。走在那夜间的小巷,看那夜里点点星火的江南,听着寺庙的钟声,是否也感受到了“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或在那烟雨朦胧之际,靠着小巷的青石墙,看那水中的接天莲叶映衬着娇容的荷花,看那在其中穿行的采莲小舟,也不禁让人想起那诗句“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日,也能遮却美人腰。”
江南的小巷,载了江南的歌舞升平与悲欢离合,还有很多、很多……
但江南的小巷在消失,我心中的江南在消失……
再回那江南,那份记忆早已变了模样。原本的巷已变成了高楼大厦,像我见过的所有的城市那样,规矩,死板,毫无生机……眼前的灰白,触在指尖,冷在手里,也冷在心上;那份雅韵也没有了,仅存的几条小巷变成了商业街、步行街,带来了金钱,带来了繁华,但也带来了喧闹与肮脏。人们想要的是什么?又为此失去了什么?可还有人想起那曾经的优雅闲适的江南小巷?
我那江南的小巷渐行渐远了,我那童年的记忆,那片童趣,那份安宁,那一首首的雅韵与诗意一起渐行渐远了……
哦,不!我要如何告诉父母,那记载着他们半生的.江南小巷将要不在?我要如何为我将来的孩子描绘我们的童年?我又要如何说服自己,那最后的乡愁,终将是回忆,当回忆不再,一切终将不在?我似乎看到了,那混凝土所铸造的怪物,正张开它的血盆大口,吞噬着江南的小巷,吞噬着江南的记忆,吞噬着那仅存的文化与诗意,吞噬着一切与一切……
谁又能救救江南?愿你我不会永别,我最爱的江南……
篇4:如果有一天没有了什么初中作文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旧的红砖土瓦轰然崩摧,新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工业巨兽正咆哮着吞噬着这座城市,但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胡同,那么有一些古老而又珍贵的东西也会随之消失吧!
初次认识胡同是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那是在我姥姥家。那里的胡同,并不如城中心的胡同一般横平竖直、方方正正;而是曲折回旋、横纵交错,仿佛是一个谜宫,深深吸引了我。于是,在胡同中追跑玩闹就成了我儿时的一件乐事。等到累了、倦了,随时可以向相熟的邻居讨个玉米、粽子什么的,便觉得格外香甜。夜深了,我坐在房顶,识那漫天的繁星。忽然一道火光闪过,随着一声巨响,天空中绽放出五彩斑斓的巨幅夜花。每每随长辈出门,他们似乎认识每一位迎面而来的邻里……这份惬意、安心、亲切与逍遥,正是胡同给我的童年记忆。
第二次认识胡同是因学业问题搬进了城里,此时,我眼中的胡同,不单单是那份童年的欢乐了,而是脱变成了千百年来智慧的结晶。城中心胡同井然有序的布局,让我体会到设计者的独具匠心,以及帝都设计之初便已存在的威严;胡同的一个个名字,或是按形状,或是按标志物,或是按其功能,或是按其间的名人轶事,让我觉得格外顺耳。胡同中时隐时现的吆喝声,也是一种岁月深处的悠长记忆。走进胡同中的宅子,我便被一间间四合院深深折服——墙的高低薄厚,是先人们经验的汇集;其中屋的分配,又是华夏尊老传统思想的体现……
当然,我也曾去那护国寺,品一品那可口的小吃;也曾去那南锣鼓巷,瞅一瞅老北京夜生活的绚丽多姿;亦曾逛过北京的乐器街……无论是哪里,都不难让我看到老北京胡同文化的丰厚美丽。
瓦砾、碎片、红砖块……昔日的青砖红瓦化为一片废墟,散落在白色的地基旁。就连以前曾见过的那颗参天古树,也不知了去向;耗费百年建立起来的秩序,最终沦为了一片虚无……目睹这一幕,来调查胡同保护情况的我们,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远处,挖掘机仍在轰鸣着、咆哮着,又一座古迹被现代化的洪水冲得支离破碎、荡然无存。几个工人在废墟上围起了巨大刺眼的广告布,昭示着取而代之的是一座高档别墅区……我们呆若木鸡地举起相机,想留下它们最后的身影。然而我们能如何呢?回到学校,向全体师生做一次研学报告?这又能挡住正在施工的工人还是能牵制住背后巨大的房地产利益链条?我默默俯下身去,拾起一个破碎的瓦片,悄悄揣在兜里,像是拾起了一片历史——破碎的历史。
也许发展是时代的必然,是改变生活条件的必经之路;但是,我们可不可以在果腹之后保留些属于我们东方独有的韵味;可不可以不要让几代之后的年轻人遥望四方,却找不到一丝精神的故乡?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胡同,那么可以说我们便失去了生长的根系。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根系,我们和广袤大地上的其它民族还有何区别,而早已忘本的我们又以何宣称,我们是炎黄子孙?
如果有一天没有个胡同——我不敢想,也不愿想……
篇5: 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散文
当时我找到这个地方的时候,门口都长满了茅草,这个上面堆满了破铜烂铁。
――碧山书局创始人钱小华
上午九时,开往碧山方向的公交车沿着田边的公路稳稳地行驶。车里多是当地的村人,外来的旅人就只有独行的我和另外的三人,聊天中,知道他们也是慕“碧山书局”之名而来,便相邀同行。
碧山的村民一提到自己的家乡和“碧山书局”,精神气儿立刻就足了,说起话来也是眉飞色舞。他们跟我们说碧山好吃的腊八豆腐,跟我们说平易近人的老钱(钱小华先生,碧山村民都亲切地称他“老钱”),跟我们说一天只开放七个小时的碧山书局,样样道来,如数家珍。
后来我明白,那种对自个儿家乡的荣耀,对碧山书局的自豪,是每一个碧山人的共性,他们打从生命里热爱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之上的书店。
我们随碧山的村民在碧山村村口下了车,老阿姨告诉我们,沿着通向村子里的一条主道一直往上走再右转弯,就能看到“碧山书局”。因为碧山书局十点钟才开门,时间尚早,我们临时组合的一行四人便先在村子里四处走走。
村子不大,背山而建的民宅高矮不一、错落有致,有新翻盖的楼房,有旧时徽派的建筑,也有坍圮成一片的废墟,无论新或旧,都是典型的白墙黑瓦马头墙。
像所有不发展的中国式乡村,这里以留守老人和稚童为多。坐在家门口的老人会好奇地盯着我手中的相机,跑在路上的孩子会害羞地躲过我伸展的镜头。我看着他们,竟有一种打扰了这座古朴的村庄的抱歉之感。
碧山村有本土风味的民宿,也有闻名国内外、一次消费动辄上千的“猪栏酒吧”,可我在这里却丝毫嗅不出商业的味道,或许是因为民风太过淳朴,也可能是因为商人精明的目光尚未触及这座传统的村落。
从曲折幽深的街巷里东拐西走地绕出来,不经意间地一回头,看到一块旧木板上写着“碧山局“四个大字挂在斑驳的墙壁上。我一动也不动地站在蒙蒙的细雨里看了它很久,内心里明明已是波涛汹涌,面上却又表现得无比沉静。
我呆愣的片刻,后寻来的人已走进碧山书局,我压慢了脚步跟在他们身后走进去。
尽管此前已看过不少碧山书局的照片,读过不少关于碧山书局的文字,这一刻自己身临其境时,内心里充斥着的'惊喜和感动却也是汹涌澎湃,无以言表。
古朴,厚重,是我对碧山书局的印象。
走进书店正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叫“牛圈咖啡馆”的空间,我直奔过去,以为会有牛或者“圈”之类的,进去后才发现,是一处敞亮的休闲阅读空间,原木搭起的建筑,是有徽派建筑的韵味,又嵌入了现代的气息。
在书店入门处见一老者背着双手站在右侧,我心想这位应该就是汪寿昌老先生了:碧山书局的管理人,手绘碧山的艺术家。
走近了询问老先生贵姓,知道确实是汪寿昌老先生没错儿。
“从碧山书局刚开始创办的时候我就在这儿了。还是蛮开心的,碧山能有自己的一家书店。”老先生说。
早前会担心,碧山书局会不会因为远在山村,来访的游人便多把它当做一处景点,来此拍拍照写写明信片,即使是能坐下来看一会儿书,也是带着某种仪式感。
汪老先生对待这种现象明显比我乐观:大多数游客初次到碧山书局都是先拍照,楼上楼下、里里外外地拍,也有真正爱读书的人,会因为碧山书局而多留在碧山几天,每天都来看书。我们的村民也会来看书,一本一本地看。
碧山书局创始人钱小华先生曾在碧山书局的宣传片里说过:“书业遇到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书店成为一个时代没落的挽歌。”书店难做,或许不仅仅是因为互联网的冲击,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内心里的坚守在缺失,阅读的坚守,本真的坚守,实实在在的坚守。
拜别汪老先生,我绕过天井里的花台进入书店里面,细细地看书架上满满的书。其中有一面书墙,大部分都是关于安徽本土文化的书,从文化史到人物志,应有尽有。店里其它的书也多为经典文学作品,我们所熟知的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龙应台的散文,毛姆的小说,都是书架上的贵客。
踩着窄窄的木梯拐个弯儿上到二楼,是极清爽的阅读空间,站在窗前,可见远山层层叠叠,古老的云门塔高高耸立。
斜阳渐晚,我坐在书店二楼临窗的位置给远在繁华都市中的朋友写明信片:此时窗外是细雨蒙蒙,绵绵的雨线不断地从天空落进天井再落下。这里和我想象中的模样相差无几,她古旧,安静,乖巧地偎在大山的怀中。如果有一天我消失了,记得到碧山来找我。
留宿碧山村的那晚,正赶上村里的黄梅戏戏团表演,在民宿阿姨家里吃罢晚饭便匆匆赶去听戏。去了才知道,黄梅戏戏团里多为五十岁以上的老人,老团长都八十七岁了,身体硬朗,言谈清晰。村民们在台上吹拉弹唱,脸上的笑容是如此真诚动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人,大抵都是懂得生活快乐的本质。
“我们碧山美,山美水美人也美。”为我们几个外来的旅人介绍碧山的吴老师最后说道。碧山人说起碧山村,眼睛都是发光发亮的,他们说碧山是他们的根。我想,他们对家乡的热爱该是祖祖辈辈传承在血液里的,在骨子里真真切切。
碧山之行回来,会不时地想念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还有那里的书店。
篇6: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水作文
如果有一天没有了水作文
水,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没有水,人类将无法生存。
这个道理大家都懂,但我们大多数人并未因此而觉得水有多么珍贵。虽然在电视上见过偏远农村的贫水情况,村民们吃水得到十几里甚至几十里地外去担。滴水贵如油,绝大多数村民一辈子都不知洗澡是什么滋味。但是,对我们这些居住在城镇的人们来说,自来水一开,清水哗哗来,仿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吨水才几角钱,浪费一点仿佛没有什么。所以我们可以打一壶水喝不了两杯就倒掉,洗一件衣服漂上几遍十几遍,涮拖把哗哗猛冲上十分钟。尤其是公共场所,“水漫金山”无人过问,入厕洗完手水龙头不关就扬长而去,诸如此类的事情俯拾皆是。
在肆意挥霍水资源的同时,我们似乎没有听见,“缺水”的脚步正在日益逼近!大自然是有情的,她馈赠给我们人类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大自然又是无情的,破坏性掠夺和滥用资源的人类必将遭到她的报复。当今地球上的沙漠面积以惊人的'速度扩张,就是她给予人类滥砍滥伐森林资源的惩罚,随狂风肆虐逞威的沙尘暴,是她向我们人类发出的警告。如果我们再不珍惜水资源、对用水加以节制,缺水必将成为我们人类生存的一大困扰。引滦入津、引黄入津,那些兴师动众的庞大工程,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就是为了解决天津的缺水问题。而现在,我国的很多大城市也都面临缺水的威胁,不得不采取分片限时供水、到外地调水等措施暂时应付难题。
如果没有了水,人类将会怎样?这是一个电视公益广告提出的问题,随后屏幕上展示的是:一片片干涸、龟裂的土地,一群群蓬头垢面的人们,向天空伸出干枯的双臂,翕动同样干涸龟裂的嘴唇,嗫嚅着绝望的呻吟和企盼。这景象触目惊心。如果我们再肆无忌惮地浪费水资源,也许我们中的一部分,就将“有幸”经历这想象的惨景了。我们的后代子孙,也将“拜我们所赐”,遭受贫水的困境折磨。
有一个广告说道:如果再不节约水,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将是我们人类的泪水。读后振聋发聩,令人如醍醐灌顶。为了我们子孙后代的未来,为了人类的繁荣昌盛,为了不让我们绝望的泪水成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让我们每一个人,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珍惜每一滴水。
在我们的生活中,水与我们息息相关。水是重要的,是必不可少的。它滋润着田地,让它结出五谷杂粮;它滋润着花草树木,让我们拥有树的荫凉,享受着花的芬芳。水滋润着一切万物,一直滋润进我们的心田……
我们离不开水,可设想一下,假如世上真的没有水了,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没有了水,禾田将会干枯,那么秋天迎接我们的就不是五谷杂粮,而是迸裂开的一道道裂纹;没有了水,就没有了东西来滋润花草树木,失去了它们,我们就得永远忍受着太阳的炙烤,同时也就失去了沁人心脾的花香……
更为之严重的是,水乃万物之灵,没有了水,就没有了粮食;没有了粮食,就没有了动植物,甚至连人类也会一起灭亡。最终生灵一起灭绝,整个地球将会一片荒凉。
如果没有了水,大地将不再湿润,整个大地尘埃飞舞、满地裂纹;没有了水,树木便会抵挡不住大风,使得大地常常狂风怒号吹得整个世界黄沙漫天,整个世界将会变得昏灰一片。
那样我们就再也看不到五彩缤纷的色彩了,进入我们眼帘的只有灰……有水的世界,多么好……
可是,现在全国每年都要浪费水多少万吨,据科学预测,再这样下去,约摸再过几百年,世界上的资源将会被耗光。在此我想呼吁大家,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为了我们的未来,请保护水资源吧!
【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了,那不是巧合】相关文章:
1.如果有一天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