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

2023-01-04 07:53:4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未婚妻未成”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3篇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

篇1: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注释

①关:指潼关。盘豆馆:在河南灵宝县境,距潼关四十里。相传汉武帝过此,父老以牙盘献豆而得名。诗作于开成四年夏由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赴任途中。

②梢梢:状风动草木之声。

③邮亭:即驿馆,指盘豆馆。

④关外心:用汉杨仆耻为关外民事。暗指己由校书郎之清职出为弘农尉,心情有如杨仆。

⑤《汉书·戾太子传》:“上怜太子无辜,乃作思子宫,为归来望思之台于湖。”颜师古注:“其台在今湖城县之西,阌乡之东。”

⑥王士祯《秦蜀驿程后记》:“过阌乡盘豆骤,涉郎水,即义山所云之玉娘湖。”未详其所本。但湖应离盘豆馆不远。二句似暗寓母一子夫妻怀念之情。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或8~约858年),中国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祖辈迁荥阳(今属河南)。初学古文。受牛党令狐楚赏识,入其幕府,并从学骈文。开成二年(837),以令狐綯之力中进士。次年入属李党的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王爱其才,以女妻之。因此受牛党排挤,辗转于各藩镇幕府,终身不得志。

李商隐曾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张采田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没有官方的属籍文件证明此事,因而可以认为李商隐和唐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非常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不过,很显然他并没有因此得到任何的现实利益。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最高级的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一作叔洪),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今 河南获嘉县)县令。

李商隐的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数量位列第4。李商隐诗现存约600首。其中政治诗感慨讽谕,颇有深度和广度。直接触及时政的`诗很多,尤其是《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从农村残破、民不聊生的景象,追溯唐朝2的治乱盛衰,风格接近杜诗。他的抒情诗感情深挚细腻,感伤气息很浓,如“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登乐游原》)。李诗抒情,较少直抒胸臆,而特别致力于婉曲见意,其诗往往寄兴深微,余味无穷。但刻意求曲有时也带来晦涩难懂的弊病。他的咏物诗体物工切,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作者的情怀。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独创。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如 “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二首。也有的托喻友朋交往和身世感慨,如“待得郎来月已低”和“何处哀筝随急管”二首。还有一些诗寄兴难明。此外,有少数艳情篇什,轻薄浮艳。这些诗并非作于一时一地,亦无统一思想贯穿,多属于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意绪复杂无法明言的情况,因而统名为“无题”。由于它们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纷纭。

李商隐诗歌的基本风格是情深词婉,能于秾丽中时带沉郁,流美中不失厚重,对后世的诗坛和词坛影响很深。其诗继承面较广。其七律成就最高,继承了杜甫精严顿挫的特点,又融合了齐梁诗的秾艳和六朝民歌的清丽,以及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 ;其词旨隐晦的作风受阮籍影响 ;一些长篇古风如《韩碑》接近韩愈的歌行;一些抒情写景小诗淡语天成,绰约多姿,不失盛唐绝句风味。李商隐是晚唐骈文的代表作家。其骈文属对工整,用事精切,疏密相间,气韵自然。名作《奠相国令狐公文》、《重祭外舅司徒公文》、《上河东公启》,情真意切,委婉动人。但其骈文多官场应酬文字,内容较贫乏。其散文现存较少。此外,还有一些意在讽世的杂文体短赋。

篇2: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的意思,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赏析 -诗词大全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  体裁:七律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昔年曾是江南客,

此日初为关外心。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篇3: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原文及赏析

[唐代]李商隐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译文

芦叶萧萧作响,已经到了盛夏时分,暂且在驿馆里洒扫一下满身风尘。

从前我曾经是半纪漂泊的江南客,今日第一次成为弘农县的关外民。

听思子台边晚风唿唿急吹,遥想玉娘湖上明月应已经西沉。

行人都己归去,只有芦叶的清音不绝,久久地在荒城中应和着那凄凉的砧声。

注释

关:指潼关。盘豆馆:在河南灵宝县境,距潼关四十里。相传书武帝过此,父老以牙盘献豆而得名。

梢梢:状风动草木之声。

邮亭:即驿馆,指盘豆馆。

关外心:用书杨仆耻为关外民事,暗指诗人自己由校书郎之清职出为弘农尉,心情有如杨仆。

赏析:

首联“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平平写起,写芦叶,写邮亭,紧贴题面。既点明时令和驿馆,时逢深夏,地处荒僻,一路征尘,景物与行状的描写即透出内心的烦燥郁闷。

颔联“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回顾自己漂泊流离一生。这联以昔年的“江南客”与今日的“关外心”作为鲜明对比:昔年江南之客,年少气盛,充满自信,自然也洋溢着许多美妙的希望;想不到二十年后仍要出关,去从事微不足道的弘农尉之职,这才令人深深体会到汉代楼船将军杨仆何以耻为关外之民的心态。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仆仆风尘,来到这荒野孤驿,让老母思子,娇妻念夫,人生至此,百感交集。

颈联“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思子台边”等近景,“风自急”与首句“梢梢”和下句“清声”唿应,渲染夕暮景色的凄凉。“玉娘湖上月应沉’’,从“应”字可见不是写近景。这句应是承三句“江南客”,因此“湖”应指“浙水"而言,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由近景联想到远地,“风急”与嚣月沉”都是凄清昏冥之景,仍是喻半生生涯坎坷不顺和暗淡无光。

尾联“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归结到“丛芦”,以行人断绝只有丛芦喧响应和着荒城的砧声,抒写途中的寂寞和郁闷。诗题是对丛芦有感,因而全诗写“丛芦”贯穿始终,通过映衬渲染,萧瑟的芦叶喧声的描写蕴含深远的情致,抒发了诗人不尽的怅惘。

诗的前四句由丛芦而忆及江南,再由江南折出“关外心”,在曲折的`思绪活动中,回溯了漫长悠远的时间、空间和有关生活内容。这种回忆,以及暂时因环境清幽而尘烦乍释的心境,对于逐渐萌生的“关外心”,起着引发和映衬的作用。后四句则由“关外心”扩展开去,思绪连绵,融合了对亲人的思念和长夜难眠之中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使“关外心”表现得更加充分和形象。纯粹写因丛芦触发而引起的种种感慨,这就为诗营造出一种哀感优柔的意境,体现出李商隐诗情绪色彩的特征所在。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相关文章:

下载word文档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李商隐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