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恐怖故事
“爱护小狗”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0篇中国的民间恐怖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国的民间恐怖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篇1:中国民间恐怖故事
“看一下我们的洗发水,祖传偏方,治脱发很有效!”连明被不远处一个婉转悠扬的叫卖声吸引。
这个摊位很特别,脱离了人多的地方,连明心想:叫卖的小姑娘应该是个学生来这里做兼职,不然不会选这样的地方摆摊,叫卖声还这么小声。
连明走到摊位前,感觉小姑娘愈发像自己去世几个月的前女友宋晓了,一头及腰际微卷的长发,如瀑布倾泻一般。想当初女友对他百般温柔,而这个小姑娘越看越感到一丝寒意。
“先生,你要吗?”清晰的声音拉回连明的思绪。“嗯? 我买一瓶把。”连明说道。
自从前女友去世后,连明就开始脱发,有时候睡醒第二天 枕巾上有不少小发丝。他早就想解决这个问题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借此减轻一些对前女友的愧疚。小姑娘拿起一罐黑红色的罐子递给连明说“104元,谢谢。”连明付了钱就往家中走。
到了家中,连明拿出今天刚买的洗发水。黑红色的罐子仔细一看罐子外身四分之一画着一张隐约的人脸,剩余画的都是飘起的秀发。
连明心想:包装真特别,不知道效果如何,随即连明走向的浴室。
翌日清早起身 发现枕巾上没有了小发丝。连明暗感到神奇。连用了好几天。
这一天连明的现女友刘唯约连明陪她去做头发,尽管连明再不愿意也得去。谁让那个是他老板的女儿,连他现在工作职位都是托这位千金的福才得以升职。
当初刘唯第一次说喜欢自己的时候,真的非常吃惊。自己何德何能让一位大小姐看上自己,更何况那时候自己还不是单身。
但刘唯毫不在意,此后还常常约连明,久而久之连明也习惯了,加上那段时间公司里有一个不错的职位空缺,公司里有能力的人也不止自己一个,就更加与刘唯接触平常。后来宋晓的去世 更加成全了他俩的情侣关系,也顺利成章升了职。
刘唯也有一席长发 可没有宋晓的黑亮。这次刘唯烫了微卷波浪,酷似宋晓生前的发型,这使连明心里一怔却也不敢说些什么。
刘唯先开口道:“连明 你想什么呢? 你看你头发这么长了也不知道打理。正好现在也剪剪把。”
连明看着镜子的自己说道:“长得真快。理理把。”从理发店出来后,下起了暴雨。刘唯也没了逛街的兴趣 便让连明先送自己回家了。
连明开车送刘唯到家后,雷声大作,在闪电劈下来的时候,连明仿佛看见自己车前有个人,急忙踩刹车,下车查看,可连个人影都没有。
连明暗骂到:真邪门!就赶快开车回家了。到家后洗了澡就赶紧睡了。
半夜,轰!连明被风吹过关门声惊醒。连明呼了口气准备继续睡觉 忽然觉得手触到枕头上有丝滑冰凉的感觉,一个激灵打开灯,竟然发现自己的头发有到腰际那么长,正巧这时电闪雷鸣家中断了电。
连明更加害怕了。突然连明感觉有人拽他头发,不断的撞向墙壁。连明大呼“宋晓宋晓!你放过我把!”渐渐的连明感觉她松了他的头发。
回过头来。更是毛骨悚然。面前是一个长长的头发,额头全是血,血沿着脸边,好像整张脸都被血浸过般的女鬼。“啊~ 宋晓对不起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打死你的!只是有你在我就不能和刘唯在一起,就不能升职。你知道的 我不想我的努力白费。本想给你一笔钱与你好聚好散,可你不同意 还和我大打出手,我真的不是有意的!“连明害怕的说道。
女鬼发出阴恻恻的声音说道“若不是你,我怎会这般。你打死了我却将我的尸体剁碎喂给当年我捡回来的小土狗吃。最终还将狗狗扔在河中淹死!使我不得投胎!今天我就要你死!”
说罢。连明再次被扯住头发撞墙,连明仿佛感觉到自己当初这样对宋晓,宋晓承受的疼痛感。只是现在连明多一种惩罚 就是被狗撕咬着身体。接受着死亡的到来。
这时候那个叫卖的小姑娘拿着宋晓当年给她的钥匙进入连明的家中。对女鬼说:“姐姐,几年不见你我天隔一方。不过没事现在你能安心了,爷爷传下来的蛊真厉害。”她摸了摸手中黑红色罐子的“洗发水”接着说:“能使你寄身报仇!”
宋晓幻化成原来的样子说:“姐姐走了,你快离开这里把。”
三日后刘唯在连明家中发现了连明的惨死,地板上全是黑红色干了的血迹,尸体上有无数的蛆虫钻来钻去。
篇2:中国民间恐怖故事
我小的时候住在一个叫做大荒沟的小山村里,小村四面环山,只有几十户人家,各家都有宽敞的菜园,因此相隔甚远。
从我家向北走,隔了两家就是我姥姥家。再继续向北走,直到村子的尽头,与村民的坟地相隔不远的,在半山腰上一栋低矮的茅草房里,住着一位白发皤皤满脸核桃纹的干瘪精瘦的老太太,我叫她太姥。
太姥孤身一人。倘若我家包饺子,或是我姥姥家做了什么好吃的,大人们就会打发我去给太姥送一碗。每隔一段时间,我妈还会带我去太姥家打扫卫生。
我总是蹦蹦跳跳,一进大门就喊:
“太姥,我给你送好吃的来啦。”
“太姥,我们给你打扫卫生来啦。”
太姥有时蹒跚着迎出门来,有时坐在屋里喊:
“进来吧,小兔羔子。”
我走进她黑黢黢的屋子,太姥盘腿坐在炕上。倘若是冬天,炕上就会放一个火盆。太姥总是在摆弄一副小牌,窄窄的长长的那种,有“条子”、“万子”,和现在的麻将很相似。
太姥的手里握了一把牌,她的对面和左右各摆了一把牌。太姥每天都在玩牌,我妈和我姥姥都已经司空见惯,说太姥自己在和自己打牌。
太姥下地来接我的碗,临下地前小心地把牌倒扣在炕上,眼神犀利地向对面看一眼,似乎在警告人家不许偷看。太姥匆匆把碗放好,干枯的手抚过我毛茸茸的头发,然后便去大板柜里掏出一块已经快化掉的水果糖来塞给我,打发我赶快回家。
村子里没有路灯,夜里伸手不见五指,山林里常常传来枭鸟的惊啼。女人和孩子都害怕夜晚,一到夜里就关门闭户。太姥家住得僻远,所以我妈从来不让我在天黑之后去太姥家。
长白山的冬天,夜晚来得特别早,才四点多钟,黄昏就翩然而来。我那天好像睡了一觉,从炕上爬起来时发现家里异常冷清,妈和小弟都不在家。我先去姥姥家找,没找到,就一直向北,往太姥家走去。
还没到太姥家大门口,就见山路那边来了两个穿青衣的老太太。两个人脚步轻盈,有说有笑,到了太姥家门前还不忘抿抿头发,扯扯衣襟,也不知道她们怎么开的门,转眼间两人就闪身进屋,没了踪影。
我想太姥家有客人,我妈也一定在这里,便连忙跑过去,可是太姥的门已经插得死死的,我推了几下,纹丝不动。
没找到我妈,没有叫开太姥家的门,我很是不甘,便绕到菜园里,扒开棉窗帘向屋里看。
屋子里似乎没点灯,却并不黑暗。太姥坐在炕上,我刚刚看到的那两位老太太一左一右坐在她的身边。太姥的对面还坐着一个和我妈年龄差不多的陌生女人,四个人正一边说笑,一边认真地看小牌。
“和了。”太姥乐滋滋地喊了一声,把手中的小牌一套套地摆开,三个人看一眼,纷纷把手伸到屁股底下拿出钱来交给太姥。看着那么大一把花花绿绿的票子,我很想拿在手里帮太姥数一数。
我拱进棉窗帘里抻着脖子往里看,既想看太姥赢了多少钱,又想看看我妈在不在,不想一脚踢在一块木头上。
只听“咕咚”一声,屋子里的人立刻警觉起来,坐在太姥对面的女人说:“我得回家看看,可不能让别人占了我的房——我可是花了大价钱的。”
太姥笑呵呵地说,“对对,你租了我的房,可得好好保护着,要是糟蹋了,那可得双倍赔偿。”
说着话,年轻女人已经一溜烟出了门。
我躲在窗帘后面,呆呆地看着这个陌生女人,不知她家在何处,租的是太姥的哪所房子。我认真想了一下,好像没听说太姥有别的房子。
奇怪的是,女人并没有走出院门,却飞速地向房头奔去,那里是用四根粗壮的木头支起来的苞米楼子:阁楼上储藏苞米,下面只有四根柱子,四周全无遮挡。
那里放着的,是口漆成紫檀色的棺材,我妈说那是太姥百年之后的住处。
一股冷风刮过,棺材在老北风里咯吱咯吱地响起来,沉重的棺盖慢慢向一侧移去,露出带了白茬儿的缝来。
一眨眼的功夫,女人已立在棺材前,只见她身子一软,就像一幅画一样流进了棺材里。
我傻住了……
这时屋里的人开始说话。一个老太太说:“你这老鬼,把棺材租给这些孤魂野鬼,挣了不少阳寿吧?要不,你早该搬到东山上和我们住在一块了。”
说完咭咭地笑起来,笑声很刺耳。
另一个老太太用尖削的下巴指了指门外说:“咱们是老姊老妹了,我俩不会把你怎样,你就不怕她把你拽走?”
太姥扁了扁嘴巴,一边洗牌一边说:“我这个年纪,一脚在阴一脚在阳,想上哪边都是我自己说了算,谁也拽不走喽。”
这时,我又听见棺材轧轧地响,浑身不由得战栗起来。忽然吹来一股阴风,我一回头,坐在太姥面前的那个女人的脸几乎贴在我的脸上。她只向我轻轻吹了一口气,我就什么都不知道了……
“有鬼啊!”我终于大喊一声,一骨碌爬起来。炫目的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睛,等我适应了环境,左右一看,才发现我躺在自家的炕上。太姥和姥姥都在,正和我妈唠准备过年的事。
听到我的喊声,姥姥嗔怪说:“这孩子,又做噩梦了。”
我妈还在探讨她关心的问题,根本没有理我。我偷眼去看太姥,她也正在看我,目光里满是慈爱……
篇3:中国民间经典故事
浙江湖州有个白鱼潭的故事。相传吕纯阳到湖州来卖汤团,他想看看世界上有多少人孝敬爷娘,因此,来买汤团的他都要问一声买给谁吃的啊?回答都是儿子吃的。卖了三天,没有一个说是买给爷娘吃的。
有一天清早,有一个人急急忙忙来买汤团,吕纯阳又问买给谁吃的呀?那人急火火地说:“我的老子吃么!”吕纯阳心想:难得碰到这个孝子,于是把有仙丹的三个汤团舀给他。
过了三天,鬹大清早来买汤团的人愁眉苦脸走到吕纯阳面前,有话想说又不好开口,吕纯阳就问:“有啥事啊?”那人说:“前天来买三个汤团,吃了下去既吃不下饭又不开口,已三天了,把人急煞了!”吕纯阳笑笑说:“你不是买给阿爸吃的么?”那人苦笑着说:“我那天是说气话,我儿子睡到半夜醒来哭着吵着要吃汤团,我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来买。我这讨气儿子,你看能想想啥办法?”吕纯阳叫他把孩子领来。不一会,孩子来了。汤团担就在河边上,吕纯阳在孩子颈上轻轻拍了三下,孩子吃下的三个汤团一下子吐到了河里。原来,如果一片孝心买给爷娘吃,吃了要成仙;不是给爷娘吃,吃了不消化,就要吐出来。
仙丹汤团吐到河里,河里恰恰有一条千年老白鱼精,它吞了仙丹变成了人,后来到湖州府当了府官。白鱼精当了府官,到了夏天也不洗浴,差人觉得奇怪:“天这样热,老爷为啥不要洗浴?”白鱼精说:“我洗浴有个怪脾气,你排满十大缸水,我才洗哩。”
差人遵照他的吩咐挑了十大缸水,说:“老爷,水已准备好了,请用吧。”白鱼精就在屋里把门关了洗浴。差人觉得奇怪,在在门缝里张望。他一看,吓一跳:这老爷衣裳一脱,变成一条银光闪闪的大白鱼。只见他在十只大缸的水面上窜来跳去。
差人心想,这是个妖怪,于是跑到江西龙虎山上请教张天师。
张天师赶到湖州和白鱼精斗法,一时电闪雷鸣,乌云密布,狂风大雨。白鱼精斗不过张天师,现了原型,钻到河浜的泥潭里去。张天师以为白鱼精会闯祸,其实白鱼精当府官还是太太平平,五谷丰登,蚕花丰收。可张天师不放心,怕它打一个滚就要变水灾,因此封住他,不让它出来。白鱼精苦苦哀求:“天师,我啥辰光能出头?”张天师说:“今后我到湖州来你可以出头了。”可是张天师没有到湖州来,当时是骗白鱼精的,白鱼精因而没有出头之日。
中国民间经典故事:状元榜下捉老婿
话说宋朝的时候,有个书生叫韩南,一生皓首穷经,却在京城大比中屡试不中,索性留在汴梁城中,在京师九门提督家中谋了私塾先生的差事,一边暂且安身,一边等待下一场春帏大比。
这一天,正好是宋真宗赵恒的生日,各路官员极尽所能,搜罗奇珍异宝,前来贺寿。作为据守京师重地的九门提督当然也不例外,他精心准备好礼品之后,就犯难了。按例规,礼品中应附上一封写着祝寿贺词的拜帖,可他是一个行武出身的粗人,只好把韩南请出来,捉刀代笔。
这韩南略一思忖,就从宋真宗御制诗中挑选了一首: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屋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行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韩南极尽谄媚之词,对宋真宗以文治国,不拘一格选拔英才进行歌功颂德,末尾还作一首打油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真宗一看到九门提督送来的拜帖非常高兴,立即召见他,并给予奖励。九门提督不敢隐瞒,就坦白说,这拜帖是家里的私塾先生韩南代作的,并将韩南屡试不中的情况也面呈了一遍。宋真宗听后,当即就吩咐九门提督,让韩南次年一定要参加会试。
第二年春季会试如期举行,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当朝宰相王旦,他听说此事后,韩南的卷子他看都没看,就将他选入了前三甲。真宗皇帝看到会试录取的名单时,龙颜大悦,说:“朕欣赏的人果真不错。”当即就钦点他为头名状元。第二天,就是礼部放榜的日子。一大早,韩南就忐忑不安地赶到礼部门口,榜前已经被众举子围得水泄不通,他挤都挤不进去。一位同乡的举子一看是他,连忙倒头就拜说:“恭喜状元公,贺喜状元公!韩兄真是不负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啊!”
众举子一听,哗的一下让开,韩南上前一看,自己的名字果然在榜首。他一下子目瞪口呆,喜极而泣。这时,从礼部走出一帮衙役,他们大喊一声:“新科状元韩南听令!”就上来三下五除二地脱去他的布衣,换上大红的状元袍,戴上双翅乌纱帽,系上大红花,扶他上马,敲起锣鼓家伙,打马游街。
正在他得意洋洋的时候,突然,从街旁冲出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家丁,上前就不由分说地把他拉下马,架着就跑。随行的礼部衙役一看,跟在他们身后喊:“你们干什么?这是新科状元!”家丁们头也不回地丢下一句话:“捉的就是新科状元!”
韩南也不知自己刚中了状元,又犯了啥法,吓得面无人色。没过多久,众家丁就将他架进了一个高门楼的府第。他抬头一看,这不是当朝宰相王旦的相府吗?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位高权重的相爷?正当他吓得大气也不敢出时,宰相王旦从后堂急步走了出来,连忙将他请进堂内,早就准备了一桌喜宴侍候。
韩南一见,受宠若惊地说:“宰辅大人有什么差遣,差人支使一声就行,何劳大人亲自动步相迎,真是罪过!罪过!”二人礼让了一番之后,就分宾主坐下,酒过三巡之后,王旦就问:“韩状元现在贵为天子门生,将来前程不可限量,不知家里可有妻室?父母是否安在?”
这位韩南父母早亡,本有家室,由于他一心攻读诗书,不事农桑,家里一贫如洗,原配已先他而去,连一个子嗣也没给他留下来。王旦听他如此这般一说,喜出望外,当即就向他提亲,愿意招他为婿,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韩南一听,真是喜不自禁,到这时,他才明白,自己真的碰上了传说己久的“榜下捉婿”的好事儿。
原来,自宋太祖开国以来,重文抑武,大兴科考举仕,朝中的官员大多是青衫文人出身,素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说。这样一来,天下官绅富户,就把这些上了皇榜的书生,列为择婿的首选对象。更有急性子的人家,就在放榜这一天,当街把新及第的进士举人,半请半拉地捉进家门,央媒说合,玉成好事。老百姓笑称“榜下捉婿”!
王旦一见韩南答应了,就高兴地回到内室,和夫人商量起来。可这一商量不打紧,内室一下子闹翻了天。王旦膝下有五个女儿,都是待字闺中,她们一听父亲将状元郎捉回家中,都争先恐后地嚷嚷着要嫁给他。还是夫人在情急之下,想出了个馊主意,王旦一听,眼睛一亮,觉得权宜之下,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即就吩咐夫人火速安排。
没过一会儿,王旦从后面出来,将韩南请进后堂。韩南一看傻眼了,只见五位美貌小丫头,每人都从门里牵出一根红丝线,笑盈盈地站在那里。而宰相夫人却笑容满面地对他说:“韩状元,实话告诉你,我家有五个女儿,我也不知把谁嫁给你好,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所以我就让五个女儿各执一根红线,拉到门外,让你来选,你牵中哪根,我就把哪个女儿嫁给你。”
古人说:雾里看花,越瞧越艳。一时间,他感觉到帘子后面的五位小姐一个个都是貌美如花,选这一个又舍不得那一个。韩南略一思忖,鬼点子就出来了。他想,这五位相府千金肯定是从大到小排着,既然这五个都到了及笄之年,那么,大小姐说不定年龄已大了,有一点色衰。最小的可能太小,父母又过于娇惯,不好相持。于是,他把中间的一根红线一拉,选定三小姐,不大不小正好。
篇4:中国民间经典故事
浙江湖州有个白鱼潭的故事。相传吕纯阳到湖州来卖汤团,他想看看世界上有多少人孝敬爷娘,因此,来买汤团的他都要问一声买给谁吃的啊?回答都是儿子吃的。卖了三天,没有一个说是买给爷娘吃的。
有一天清早,有一个人急急忙忙来买汤团,吕纯阳又问买给谁吃的呀?那人急火火地说:“我的老子吃么!”吕纯阳心想:难得碰到这个孝子,于是把有仙丹的三个汤团舀给他。
过了三天,鬹大清早来买汤团的人愁眉苦脸走到吕纯阳面前,有话想说又不好开口,吕纯阳就问:“有啥事啊?”那人说:“前天来买三个汤团,吃了下去既吃不下饭又不开口,已三天了,把人急煞了!”吕纯阳笑笑说:“你不是买给阿爸吃的么?”那人苦笑着说:“我那天是说气话,我儿子睡到半夜醒来哭着吵着要吃汤团,我好不容易等到天亮来买。我这讨气儿子,你看能想想啥办法?”吕纯阳叫他把孩子领来。不一会,孩子来了。汤团担就在河边上,吕纯阳在孩子颈上轻轻拍了三下,孩子吃下的三个汤团一下子吐到了河里。原来,如果一片孝心买给爷娘吃,吃了要成仙;不是给爷娘吃,吃了不消化,就要吐出来。
仙丹汤团吐到河里,河里恰恰有一条千年老白鱼精,它吞了仙丹变成了人,后来到湖州府当了府官。白鱼精当了府官,到了夏天也不洗浴,差人觉得奇怪:“天这样热,老爷为啥不要洗浴?”白鱼精说:“我洗浴有个怪脾气,你排满十大缸水,我才洗哩。”
差人遵照他的吩咐挑了十大缸水,说:“老爷,水已准备好了,请用吧。”白鱼精就在屋里把门关了洗浴。差人觉得奇怪,在在门缝里张望。他一看,吓一跳:这老爷衣裳一脱,变成一条银光闪闪的大白鱼。只见他在十只大缸的水面上窜来跳去。
差人心想,这是个妖怪,于是跑到江西龙虎山上请教张天师。
张天师赶到湖州和白鱼精斗法,一时电闪雷鸣,乌云密布,狂风大雨。白鱼精斗不过张天师,现了原型,钻到河浜的泥潭里去。张天师以为白鱼精会闯祸,其实白鱼精当府官还是太太平平,五谷丰登,蚕花丰收。可张天师不放心,怕它打一个滚就要变水灾,因此封住他,不让它出来。白鱼精苦苦哀求:“天师,我啥辰光能出头?”张天师说:“今后我到湖州来你可以出头了。”可是张天师没有到湖州来,当时是骗白鱼精的,白鱼精因而没有出头之日。
篇5:中国民间经典故事
话说宋朝的时候,有个书生叫韩南,一生皓首穷经,却在京城大比中屡试不中,索性留在汴梁城中,在京师九门提督家中谋了私塾先生的差事,一边暂且安身,一边等待下一场春帏大比。
这一天,正好是宋真宗赵恒的生日,各路官员极尽所能,搜罗奇珍异宝,前来贺寿。作为据守京师重地的九门提督当然也不例外,他精心准备好礼品之后,就犯难了。按例规,礼品中应附上一封写着祝寿贺词的拜帖,可他是一个行武出身的粗人,只好把韩南请出来,捉刀代笔。
这韩南略一思忖,就从宋真宗御制诗中挑选了一首:富贵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安屋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行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韩南极尽谄媚之词,对宋真宗以文治国,不拘一格选拔英才进行歌功颂德,末尾还作一首打油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宋真宗一看到九门提督送来的拜帖非常高兴,立即召见他,并给予奖励。九门提督不敢隐瞒,就坦白说,这拜帖是家里的私塾先生韩南代作的,并将韩南屡试不中的情况也面呈了一遍。宋真宗听后,当即就吩咐九门提督,让韩南次年一定要参加会试。
第二年春季会试如期举行,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是当朝宰相王旦,他听说此事后,韩南的卷子他看都没看,就将他选入了前三甲。真宗皇帝看到会试录取的名单时,龙颜大悦,说:“朕欣赏的人果真不错。”当即就钦点他为头名状元。第二天,就是礼部放榜的日子。一大早,韩南就忐忑不安地赶到礼部门口,榜前已经被众举子围得水泄不通,他挤都挤不进去。一位同乡的举子一看是他,连忙倒头就拜说:“恭喜状元公,贺喜状元公!韩兄真是不负寒窗苦读数十载,一朝金榜题名天下知啊!”
众举子一听,哗的一下让开,韩南上前一看,自己的名字果然在榜首。他一下子目瞪口呆,喜极而泣。这时,从礼部走出一帮衙役,他们大喊一声:“新科状元韩南听令!”就上来三下五除二地脱去他的布衣,换上大红的状元袍,戴上双翅乌纱帽,系上大红花,扶他上马,敲起锣鼓家伙,打马游街。
正在他得意洋洋的时候,突然,从街旁冲出十几个如狼似虎的家丁,上前就不由分说地把他拉下马,架着就跑。随行的礼部衙役一看,跟在他们身后喊:“你们干什么?这是新科状元!”家丁们头也不回地丢下一句话:“捉的就是新科状元!”
韩南也不知自己刚中了状元,又犯了啥法,吓得面无人色。没过多久,众家丁就将他架进了一个高门楼的府第。他抬头一看,这不是当朝宰相王旦的相府吗?自己什么时候得罪了位高权重的相爷?正当他吓得大气也不敢出时,宰相王旦从后堂急步走了出来,连忙将他请进堂内,早就准备了一桌喜宴侍候。
韩南一见,受宠若惊地说:“宰辅大人有什么差遣,差人支使一声就行,何劳大人亲自动步相迎,真是罪过!罪过!”二人礼让了一番之后,就分宾主坐下,酒过三巡之后,王旦就问:“韩状元现在贵为天子门生,将来前程不可限量,不知家里可有妻室?父母是否安在?”
这位韩南父母早亡,本有家室,由于他一心攻读诗书,不事农桑,家里一贫如洗,原配已先他而去,连一个子嗣也没给他留下来。王旦听他如此这般一说,喜出望外,当即就向他提亲,愿意招他为婿,把自己女儿嫁给他。韩南一听,真是喜不自禁,到这时,他才明白,自己真的碰上了传说己久的“榜下捉婿”的好事儿。
原来,自宋太祖开国以来,重文抑武,大兴科考举仕,朝中的官员大多是青衫文人出身,素有“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之说。这样一来,天下官绅富户,就把这些上了皇榜的书生,列为择婿的首选对象。更有急性子的人家,就在放榜这一天,当街把新及第的进士举人,半请半拉地捉进家门,央媒说合,玉成好事。老百姓笑称“榜下捉婿”!
王旦一见韩南答应了,就高兴地回到内室,和夫人商量起来。可这一商量不打紧,内室一下子闹翻了天。王旦膝下有五个女儿,都是待字闺中,她们一听父亲将状元郎捉回家中,都争先恐后地嚷嚷着要嫁给他。还是夫人在情急之下,想出了个馊主意,王旦一听,眼睛一亮,觉得权宜之下,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即就吩咐夫人火速安排。
没过一会儿,王旦从后面出来,将韩南请进后堂。韩南一看傻眼了,只见五位美貌小丫头,每人都从门里牵出一根红丝线,笑盈盈地站在那里。而宰相夫人却笑容满面地对他说:“韩状元,实话告诉你,我家有五个女儿,我也不知把谁嫁给你好,俗话说千里姻缘一线牵,所以我就让五个女儿各执一根红线,拉到门外,让你来选,你牵中哪根,我就把哪个女儿嫁给你。”
古人说:雾里看花,越瞧越艳。一时间,他感觉到帘子后面的五位小姐一个个都是貌美如花,选这一个又舍不得那一个。韩南略一思忖,鬼点子就出来了。他想,这五位相府千金肯定是从大到小排着,既然这五个都到了及笄之年,那么,大小姐说不定年龄已大了,有一点色衰。最小的可能太小,父母又过于娇惯,不好相持。于是,他把中间的一根红线一拉,选定三小姐,不大不小正好。
篇6:中国民间经典故事
玉皇爷听说人间有老两口在世上行善积德,尽干好事,连个蚂蚁的命也不忍心害死,就装扮成一个要饭的老汉来到世间,他要看看虚实。
一天,老两口来庙里烧香还愿,见一个要饭的老汉倒在路边,就急忙把他抬回家,给喂饭,请人给看病。两天后,老汉病好了,硬是要走,老两口说:“你年纪大了,在外面挨饥受冻的咋么能行呢,你还是住下吧!”老汉拗不过他们就住下了。他就是玉皇爷。
玉皇爷在他们家里住到第九十九天,老两口要出远门,就对他说:“老哥,你住下给娃做个伴,我俩明日就回来。”玉皇爷答应了,当天晚上他对老两口十九岁的儿子说:“我今晚要走,你到了三更时把窗打开,喊一声‘雨水姐姐’,就有人给你作伴。”说完就飞上天宫去了。
到了三更时候,小伙子打开窗喊了一声“雨水姐姐”,一个身着绿衣,长着柳叶眉、杏子眼的姑娘从窗口飘了进来,给小伙作伴。
第二天,老两口一进门不见了要饭的,心想:老哥在外面又要受罪了。晚上,小伙子不愿再跟父母睡。他父亲说:“娃大了,你就独自一个睡吧。”晚上雨水姐姐又给小伙作伴了。
等到第二个九十九天的晚上,雨水姐姐对小伙子说:“我要回天宫了,你到腊月二十三的晚上在窗上喊我,你就能来天上。”说完就走了。
到了腊月二十三日晚上,小伙子对着窗口喊:“雨水姐姐!”窗口里伸进一条白绸带,小伙子沿着白绸带走去。走着,走着,见一个人拉着牛耕地,他问那人该怎么走?那人让他往右拐。走着走着,他又见一个老妇人在涝池边洗衣服,他问该怎么走?老妇人说往右拐。走了一段路,他到了雨水姐姐的家里,雨水姐姐含羞地推着一个小男孩说:“叫爸呀!”小伙子知道自己有了娃,也很高兴,就住了下来。
雨水姐姐住的房子有四个窗户,有一天雨水姐姐对小伙子说:“你在东窗看,西窗看,在南窗看,千万不可在北窗看。”小伙子一天禁不住好奇心,悄悄地走向北窗,刚一伸头就眼前一黑,咚的一声掉进了人间。
每年腊月二十三小伙子都要在窗口喊雨水姐姐,窗口却再没有出现绸带,小伙子再也上不了天了。
一年天闹旱灾,地皮都裂口了,小伙子边走边说:“今天有大雨。”正好县令路过,就要抓小伙子问罪。小伙子焦急地喊:“雨水姐姐,雨水姐姐救救我。”轰的一声,天空一声雷响,接着大雨落了下来。县令见他料事如神,给他封官加禄,当了他的师爷。后来,他娶了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日子倒也过得挺美满。
中国民间神话故事
篇7:中国民间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民间传说故事篇一
乐天龙用力地攀过了一块巨岩石,站在山崖之上,两眼贪婪地看着这个隐蔽的山洞,嘴里喃喃地道:“找到了……”那受了剑伤扎着麻纱的左臂好像不太痛了。乐天龙右手抽出腰间钢刀,削去遮蔽着山洞的藤蔓,眼前露出了一个山洞。乐天龙将钢刀交到左手,然后从怀中取出了一片羊皮笺看了又看,脸上浮现出坚定的神色。
山洞很浅。乐天龙很快便走到了山洞尽头。漆黑中,乐天龙用手摸到了一道铁门,却没有上锁,乐天龙用力一推。铁门便开了,里面竟然是一个足可容纳百人的大洞,洞底很高,四面也很宽敞,而且上面有几个小洞,日光从小洞直射进来,照得里面光可视物。显然这是经过人工细心设计的。
“嗖嗖嗖”三声,三柄飞刀从通道飞快射出,直逼乐天龙的面门。乐天龙虽然心中一凛,却立即停步使出一招“铁板桥”,飞刀才从他的面部一一擦过,打在洞壁上。接着,两个身影飞进洞来,其中一个魁梧老者提腿便往乐天龙的面上踏去,乐天龙仍是一个“铁板桥”,又躲开了老者的突然袭击。乐天龙翻身正想站定,另一个同行的老者亦冲上前来,乐天龙提出钢刀,准备另一番厮杀。可是那个魁梧老者忽然道:“你知道为什么你从洛阳抢到藏宝图西来祁连山,一路上不断遭到群雄追杀,却在出了嘉峪关以后,所有追踪你的人忽然都不见了吗?”
乐天龙的确曾经感到奇怪,但他总是以为是自己躲藏得好而已。
那个魁梧老者继续道:“从嘉峪关到五门峡短短的二百余里路,黑马寨、天池双怪、陵川剑侠、笑佛天玄和尚和洛阳七剑,一共是五起三十二人,都被我们截下了。”
乐天龙无话可说,因为那老者说的人都曾经追杀过他。那个魁梧老者诡异地笑了笑道:“你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帮你去杀那些人吗?”不等乐天龙回答,他已先说了出来:“那是因为我们希望能通过你来找到这个宝藏。”
乐天龙冷冷地道:“也好,让我先找出埋下的金银珠宝,然后你们可以顺手牵羊地抢走……”
那两个老者同时哈哈大笑,“嗯,差点忘了告诉你,老夫复姓令狐,单名一个正字。”
乐天龙脸色一变,看着另一个老者道:“你姓罗还是姓朱?”
身后传来了冷冷的声音:“老夫是罗四海,咱们正是‘祁连三鹫’!”
乐天龙大吃一惊,正想向侧跃开时已是慢了一步,只觉背心一阵剧痛,一柄长剑已从他的背心刺入,直透胸口穿了出来。
不知从何处又窜出一位老者,冷冷地道:“老夫朱侠。”
令狐正环顾四面洞壁,摸索了好一会儿仍没发现什么。罗四海也试着敲打地面,地下却是坚硬的岩石。令狐正看了洞壁上插着的三柄飞刀,两道眼眉微微皱起,向罗四海和朱侠道:“老二、老三,你们搜一搜姓乐小子的身,取出那张藏宝图再看看,有没有其他的蛛丝马迹。”
两人应了一声便走到乐天龙身旁蹲下来,朱侠取出了那张藏宝图看了又看,再交给了罗四海,罗四海也看了好一会儿,也没有看出什么。两人正想将那张藏宝图交给令狐正,却听得“嗖嗖嗖嗖”四声破空之声,罗四海和朱侠哼也没哼一声便气绝身亡。
正当令狐正兴奋之极时,忽然一些江湖传说在脑际闪过:有十二人在山西寻得宝藏宝箱,却被宝箱射出的短箭杀光,结果宝箱内的金银珠宝让一个路过的小樵夫得了;四十多人在湖广交界寻得前朝末帝的宝藏,却被涂上的剧毒弄得相互啮咬,疯癫神丧,其他寻宝客只得将宝藏焚毁;还有很多宝藏机关的传说……
令狐正看着那个铁箱想了一会儿,觉得还是应该小心点,免得辛苦了一场却要命丧荒山。令狐正退了几步,扬手使劲向铁箱射出了三柄飞刀,“叮叮叮”三响,飞刀射在铁箱的盖子上,铁箱盖子“吱”地一声被飞刀的劲力揭起了,令狐正也乘机倒退出去,侧身躲在破墙之后,竟不敢抬头张望。过了好一会儿,洞内并没有什么异样声响,令狐正才一步步地走近铁箱。
铁箱似乎没有机关!
令狐正并没有放松戒备,却见箱中没有金银珠宝,只有一只很精致的木盒子,令狐正微有失望,心里想道:“一定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宝物!”于是便用飞刀轻轻地挑起了小木盒的盖子,盒子里只有一张羊皮笺。
令狐正喃喃地道:“难道是另一张藏宝图?”
令狐正用飞刀轻轻挑起那张羊皮笺,走到大洞的光亮处细细阅读,却是愈看愈怒,脸色大变,到后来忍不住大吼一声将羊皮笺掷于地上,在狂笑声中冲出山洞,走得不知所踪。
原来羊皮笺上是这样写着:
贤兄:
你我各藏一物并相约比试寻宝之戏,若你先得此笺则小弟甘拜下风,请携此笺到洛阳小弟之居处来,以共同享用美味酒宴。
愚弟聂宏仁敬上
篇8:中国民间流传故事
从前有哥弟俩,父母去世了,留给他俩一头牛,一条狗。
阿哥很自私,喜欢欺负阿弟。有一天,阿哥把阿弟叫到跟前,对他说:“阿弟,俗话说,树大分杈,人大分家——我要跟你分家了,我是阿哥,我要牛,你是阿弟,你要狗。”
就这样他们分家了,哥哥带着一头牛,弟弟带着一条狗。
“旺旺旺!”
“旺旺旺!”
弟弟跟他的狗相依为命,度过了寒冷的冬天。冬去春来,到了春耕时节。春阳一照,春雨一洒,田野变得又湿润又松软,马上就要春耕了。家家户户拉牛去耕田。阿弟没有牛,只好去问阿哥借:“阿哥,我没有牛,耕不了地,你可以把牛借我一天吗?”
阿哥摇头又摆手:“牛是我的,不是你的。不借!不借!”
阿弟好委屈,好伤心,哭着回家了。回到家,家里小黄狗见他流眼泪,便摇着尾巴跑上来:“阿弟你不要哭不要哭,没有牛不要紧,我也能耕田。”
“你?你不过是一条小黄狗——”
“别小看我,旺旺,旺旺旺!”
阿弟没办法,只好拉着小黄狗去耕田了。
没想到,黄狗虽然小,力气可真不小,它拉着犁耙,走得又快又稳,把几块薄田耕得平整又细致。阿弟很高兴,他在田里种上水稻,种上花生,种上甘蔗。
庄稼们长势很好,阿弟和黄狗日日到田里去,忙了一天又一天,稻米成熟了,要收割了。可是好奇怪,阿哥田里的稻子又少又瘪,看着让人好发愁;阿弟田里的稻子却又多又饱满,一粒粒金灿灿的,光看着就让人好欢喜。阿哥种的花生只长苗不结实,拨出来一看,根底下空空的;阿弟的花生却又多又棒又漂亮。阿哥种的甘蔗又硬又干;弟弟的又甘甜又多汁,吃起来还有花蜜的味道。
阿哥心里憋闷得受不了,傍晚,他偷偷跑到阿弟窗外,阿弟正在吃饭呢,黄狗蹲在他跟前,也在吃饭,阿弟对黄狗说:“今年收成特别好,都是你的功劳,你多吃点儿。”
阿哥这下明白了,原来狗耕的田收成特别好——好啊,我也要用这条狗来耕田。
很快又到了耕田时节,阿哥装出一副笑脸,来向阿弟借狗:“亲阿亲,好阿弟,牛生病了,耕不了地,你把狗借我吧!”
阿弟是个老实人,没多想就答应了:“好吧,黄狗这就借给你。不过,耕田的时候,你要让它自己走,千万别打它。”
“不打不打,我疼它还来不及,怎么舍得打呀!”
阿哥牵着黄狗,架上犁耙,去耕田了。
耕了一会儿,阿哥性子急,嫌狗走得慢,一手举起鞭子,狠狠打了黄狗一鞭子:“亏你还是狗呢,怎么走得比牛还慢!快走!再偷懒,打死你!”
没想到,他越催,黄狗走得越慢。打狠了,那只小黄狗干脆停下脚步,不走了。
“快走!快走!再不走,我真要打死你啦!”
黄狗还是一动不动站在田里,再怎么骂,怎么吓,也不肯往前挪一挪。
阿哥怒火冲天,他举起锄头,一锄头把狗打死了。
阿弟抱起死去的黄狗,哭得好凄凉,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把黄狗抱回自家田头,在田头挖了个坑,把狗埋了。
没过多久,黄狗的坟头长出来一棵树,树越长越大,越长越绿,很快长得比弟弟还高。弟弟在田里干活,累了就到树下歇息乘凉。
有一回,他握着树干摇了几下,只听见树上“哐哐啷哐啷”一阵响,紧接着,树上叮叮当当掉下来数不清的金币银币和铜钱!
阿弟这下可发财了,他捡起金币银币和铜钱,到市集去买柴买米买衣裳,生活一下子变得又富裕又光鲜。
阿哥一看,眼红得了不得。第二天晚上,天黑漆漆的,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阿哥偷偷跑到弟弟的田头,也学着弟弟的样子,伸手去摇那棵树。“沙啦沙啦”,树叶响了!树上掉东西下来了!阿哥心花怒放,他打开大布袋,正打算捡钱。谁想到,树上落下来的根本不是什么金币银币和铜钱,而是狗屎!
嗯,这一回,树上落下来的,每一坨,都是狗屎!
一团又一团,湿漉漉、粘糊糊、臭烘烘的狗屎,落在阿哥的头上,眼上,鼻子上,糊得他呼吸困难,喘不过气来。
阿哥气得眼睛喷火,头顶冒烟,他沾着满身狗屎跑回家,二话没说,拿起一把柴刀就往那田头跑,三下五除二,对着那棵树一通猛砍。
“卡嚓!卡嚓!卡嚓!……”
一直吹到整棵树倒在地上,阿哥才气呼呼、骂咧咧地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阿弟出田干活,看到摇钱树被砍倒在地,不由得放声痛哭。哭累了,眼泪流干了,他把树拖回家,用这段木材做成一只小渔船。
渔船做好了,阿弟摇着橹,到湖里捕鱼。没想到,这艘小木船一跟湖水相接,就发出了叮叮咚咚的木琴声,琴声十分柔和,十分动听,就像有神仙在船上弹琴。水里的鱼听到音乐,纷纷从湖水深处游上来,浮在水面上,听着听着,鱼一条接一条跳起来,跳到小渔船的船舱里去。
阿弟把鱼挑到集市去卖,挣了一大笔钱。
阿哥看到阿弟挣了大钱,嫉妒得眼睛都绿了,他赶忙跑去湖边,解开那条小渔船的缆绳,摇起橹,驾着小渔船去到湖中央。
可是这一回,一去到湖中央,小渔船就翻了。
阿哥掉进水里,淹死了。
小渔船在水里翻了一个身,变成了一条小黄狗,跟阿弟原先那条小黄狗一模一样。
小黄狗四条腿哗啦哗啦划水,很快游到岸边,它爬上岸,摆摆头,摆摆尾,甩干身上的水滴,然后撒开蹄子,跑呀跑,一路跑回到阿弟的家里。
篇9:中国民间流传故事
从前有座山,它看起来跟别的山没啥两样,人家有山泥山石山树山花山泉水,这山也有山泥山石山树山花山泉水;人家有山雀山鹂山狐狸山老虎,它也有山雀山鹂山狐狸山老虎……人家别的山有的它一样不缺,可是它没耐心。身为一座山,没有耐心后果很严重,因为你知道,作为一座山,总得安安稳稳坐在一个地方是不是?但那座山坐着坐着就坐不住了,它每隔一段时间就感到无聊,它一每感到无聊就要搬家,它一搬家就要从一个地方飞去另一个地方。因为这个缘故,人们都叫它“飞来峰”。
那会儿杭州有座寺庙,叫灵隐寺,寺里有个疯和尚——这疯和尚整天疯疯癫癫的,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大声唱歌,他又爱喝酒,又爱吃狗肉,所以大伙儿都叫他“花和尚济癫”。
这济癫和尚很喜欢到山下的灵隐村去,跟村里的小孩子玩,他鼻子很灵,谁家煮狗肉,他闻到肉香味就去跟人家一道吃了,谁家打开陈年老酒,他闻到酒香味就去跟人家一道喝酒。他吃了狗肉喝了酒就跟村里的小孩讲故事、说笑话,孩子们都很喜欢他。
在山下玩累了,济癫和尚就会回到灵隐寺门前的老松树下,有时躺下睡觉,有时坐着捉虱子,寺里的正经和尚也不怎么理会他。
有一天,济癫正捉虱子呢,忽然抬头一望,见西边天际有一朵小黑云,正慢慢飘过来呢。
“这朵云有点怪。”
济癫掐指一算,马上知道那不是黑云,而是飞来峰,他大吃一惊,立马跳起来,一手提着酒坛子,一手摇破蒲扇,冲进灵隐寺的僧堂里。
“不好啦,山要飞来啦!要压在咱这里啦!”
寺里的和尚一个个坐得端端正正,敲着木鱼,念着经,正开水陆会做法事,忙着呢。
“济癫,别说胡话,你快走开,到外头玩去,别耽误咱做正经事。”
“正经事,大正经事,要出大事,山要飞来啦,要落咱们这啦!”
可是,无论济癫怎么说,都没有人理会他。
济癫没办法,只好跑到山下灵隐村,去到最热闹的人家,大声喊:“不好啦,山要飞来啦,要压在咱们这里啦!”
“别闹啦,咱办喜事,正忙着呢!”
那济癫喊破喉咙,村里头也没有人理会他。
就在这时,山路上传来“滴滴答答”的锁呐声,一行人正抬着花轿子,吹吹打打,热热闹闹,正送新娘子到夫家来哩!
济癫一看,不由得眉开眼笑,急忙摇着蒲葵扇上前去。
“新娘子来啦,哈哈,你们把新娘子给花和尚送来啦,哈哈哈!”
轿夫把花轿抬到娶亲人家的门前,刚把花轿放下,济癫和尚便跳着舞着来到轿门前,他把破蒲扇和酒坛子往花轿里头一塞,然后往里面伸手一捞,把个新娘子拦腰抱起,往背上一扛:“哈哈,我光头和尚今日大喜啦!哈哈哈,我光头和尚有新娘子啦!”
济癫背着新娘子冲开人群,绕着村路跑起来,他一边跑,一边高声唱:
你敲锣,我打鼓
我光头和尚也要娶媳妇
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灵隐寺的疯和尚竟然跑下山抢人家新娘,这怎么得了?
煮喜宴的人拿着锅铲锅盖追上来,准备放鞭炮的人举着鞭炮追上来,喝喜酒看热闹的人吵着嚷着追上来。
“疯和尚抢新娘子啦,快堵住他啊,疯和尚抢走了我家新娘子啦,快堵住他啊!”
济癫背着新娘子跑到田间,田里干活的人拿着锄头,举着扁担,追了上来;
济癫背着新娘子跑到山间,山间的樵夫拿着柴刀,举着斧头,追了上来。
“捉住他,快捉住他,疯和尚抢人家新娘子啦!”
所有的孩子都拍着手追上来,所有的老人拄着拐杖追上来。
灵隐寺做法事的和尚也坐不住了,拿着木鱼,举着经书,浩浩荡荡追上来。
“不得了啦,疯和尚抢走了新娘子啦!”
那济癫和尚背着新娘子,飞一般向前跑,刚跑出灵隐村,狂风刮起来了,乌云升起来了,天给遮住了,天一下子黑得像个锅底。
“好了,好了!累死我了。”
济癫和尚把新娘子往地上一放,举起宽袖子抹了一把汗,大笑着坐在地上。
大伙儿正要冲上前去揍他,就在这时,他们身后传来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轰隆——”
大地剧烈地震动,天地间尘土飞扬。
“山来啦,没事啦。”济癫笑嘻嘻摇着扇子,长长舒了一口气。
大山压在他们身后,压下去,又跳起来,又再压下来,又再跳起来,最后终于稳稳当当地坐下,一动也不动了,那灵隐村一下子给压碎了,成了泥尘。
人们个个吓得目瞪口呆。
“原来济癫和尚抢新娘子,是为了救我们啊!”
“这济癫和尚能算出飞来峰飞来,他真是活神仙啊!”
“这济癫和尚不疯不癫,他是我们的大恩人啊!”
人们感激济癫,便不再叫他“济癫”了,个个恭恭敬敬叫他“济公”。
济公绕着飞来的山峰走了一圈,对大家说:“我看这座山不接地气,说不准什么时候又要飞。我们一人做一个罗汉,把它镇住。”
济公一共救了五百人,这五百人每个人到山上凿出一个罗汉,那飞来峰上就有了五百罗汉。
有了五百罗汉坐镇,飞来峰从此安安稳稳坐在灵隐寺前,再也不飞了。
篇10:中国民间民间传说故事
中国民间民间传说故事篇二
潘亮是一个镖师,此次他送的镖,是朝廷将军程廉卫临终所托。程廉卫感念少林寺教授自己武艺,特意定制了一尊释迦牟尼玉佛像,赠送给少林寺以图报恩。
玉佛就在背上的包袱里,这一路上,潘亮都感到自己的身后隐隐约约有不少江湖人士跟着,看来这趟镖真是凶多吉少。
这天,潘亮骑马来到一处偏僻小道,突然,前方出现了四个人,正是江湖上臭名远扬的“黄河四狼”:九爪狼李闵、快刀狼孙真、红眼狼徐路和独眼狼高大超。黄河四狼神秘地出现在眼前,潘亮知道一场恶战即将来临。他在马上一抱拳,说:“借光,请四位让个道。”九爪狼李闵说道:“只要你把玉佛留下,我兄弟四人立马让道,绝不为难你。”潘亮正色道:“玉佛是客人所托重镖,人在镖在!”
李闵阴笑着说:“程大将军送出的玉佛,必是价值连城。你不把玉佛留下,那就把小命留下!”说话间,黄河四狼举着刀剑跃到了马前,潘亮在马上拔剑相迎。一阵激烈的兵器碰撞声之后,潘亮被逼下了马,背上的包袱也被李闵一剑挑断,滚落于地。
李闵冲过去撕开包袱,露出了里面的玉佛。这一看,黄河四狼惊呆了:玉佛高不过二尺,浑身近似透明,里面不可能藏物,玉质普通,一看就不值钱。李闵发出了一声怪笑:“我就说送什么狗屁玉佛,这下清楚了,你押的镖其实是《武经》吧!交出来!”
“我看你们办不到—”突然一声喝叫,一个人影如大鸟般掠到。潘亮定睛一看,来者是个中年人,他出手敏捷,不过几招,就将黄河四狼一一击退。
潘亮冲中年人一抱拳:“多谢大侠解围,敢问大侠尊姓大名,日后还好相报。”中年人淡淡地回道:“雷一浩。”潘亮问道:“可是江湖上人称金翅大鹏的雷一浩?”
雷一浩点点头,走到一边,捡起地上的玉佛仔细察看一番,说:“差点就让这四个歹人抢去了,还你吧!”潘亮接过玉佛,仍旧用那块布把玉佛包了,捆到背上。
雷一浩说:“天已落黑,你不妨到前面客栈休息一晚,明早再走,也省得那些护送你的朋友摸黑赶路。”潘亮一听此言,赶紧往后看去,果然,有些人影躲在树后、藏在草里,他知道那正是一路上尾随自己的江湖人士。
潘亮随雷一浩来到客栈,要了两间上房。吃过晚饭,潘亮在屋里想,这个雷一浩的用意何在?到底是真的保护我,还是另有所图?一会儿,雷一浩晃了进来,说:“也不知九爪狼说的《武经》是否真有其事?”潘亮没吭声,雷一浩继续说道:“江湖上传说当年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并不是五千言,而是八千言,后三千言乃是至高武功秘籍《武经》,谁能得到,谁就能称霸武林。”潘亮说:“我也听人这么讲过。”雷一浩信誓旦旦地说:“我若得到《武经》,定能一统江湖,结束各派纷争,还江湖一个宁静,不知潘兄可否帮我?”
潘亮惊愕道:“怎么,你也相信《武经》在我手里?可我真没有啊!”雷一浩摇了摇头,没再说话,回房睡觉去了。
子夜时分,潘亮似乎听到了打斗声,蓦地惊醒,发现包袱不见了。他赶紧抓起剑,从窗口跃上了屋顶。屋顶上,雷一浩正和一个瘦猴样的人打得热闹,包袱孤零零地放在屋脊上。潘亮大喝道:“何人大胆,竟敢盗我玉佛?”雷一浩一边和对手过招,一边说道:“我面前这位就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妙手神偷空空儿,他是来盗玉佛的。”
潘亮冲过来,挥剑直刺空空儿。空空儿见情势不妙,不敢恋战,身子往后一纵,立马消失在夜色里。潘亮赶紧拿起包袱察看,玉佛还在里面。一抬头,他见夜色里,远远近近的屋顶上似乎立着不少人,他知道肯定又是那些尾随自己的江湖人士。
潘亮背着玉佛包袱回到房间,雷一浩跟进来,说道:“我知道玉佛就是个幌子,送《武经》去少林寺才是你的真正目的。我跟他们一样,也想得到《武经》。”潘亮笑了,说:“原来你屡次帮我,只是怕别人抢走《武经》,可惜我真的没有。”“不,你有。”雷一浩忽地出手,一把扣住了潘亮的右手腕,“就在你的贴身内衣里。”潘亮左手一按自己的胸脯,说:“你想怎样?就算我有,我也毁了它,你照样得不到。放手—”雷一浩“嘿嘿”笑道:“你交出《武经》,我就放手,免得夜长梦多,一拨又一拨的人前来找你麻烦。”
话刚说完,从窗外飞进几个黑影,雷一浩定睛一看,傻眼了,来的居然全是武林一等一的高手,有生铁佛董七、云中雁郭笑言、追风无敌韩越,还有几个女侠。
生铁佛董七把手中的拂尘冲雷一浩轻轻一拂,一股暗劲冲来,雷一浩不由松开了紧扣潘亮的手。董七说:“雷一浩,难道你一个人想独吞《武经》?我们跟了他一路,到头来这香饽饽可不能让你夺了去。”雷一浩知道自己没有胜算,索性不说话了。屋里人都不说话,眼光如刀般盯住了潘亮。到了这时,潘亮无奈地说道:“好吧,《武经》在我这里。不过,你们若想得到它,除非答应我一件事。”
“什么事?”
潘亮说:“你们负责把我送到少林寺,让我把玉佛交到方丈手里,到了那时,我一定拱手交出《武经》,否则我就毁了它。”
生铁佛董七走到桌前,端起玉佛细细察看,雷一浩说:“不用看了,我已看了好几遍,就是一块劣质的玉,《武经》不在里面。”几个人互怀敌意地嘀咕了几句,终于同意护送潘亮去少林寺。
至此,这一路上有了八九个武林高手的护送,潘亮顺利到了少林寺门口,他从贴身内衣里掏出一本发黄的书,说:“这就是《武经》,我交给谁?”
“交给我,交给我—”几个声音同时响起,几双手同时伸了出来,潘亮把书往空中一抛,头也不回地走向少林寺大门。书在空中展开,封皮上“武经”两个字格外醒目,霎时,一片刀剑交击声响了起来……
少林寺方丈室内,玉佛端端正正地被供在桌上,潘亮对着方丈恭恭敬敬地施了一礼,说:“幸好不辱使命,玉佛送到,请方丈过目。”
方丈仔细审视过玉佛,不由摇了摇头,这玉佛完全是个劣质品。就在这时,只见潘亮拿起一把榔头,重重地砸在了玉佛的头顶上。佛头碎了,“哗啦”一声,玉佛碎了,不过,碎的只是一层外皮,就像是蟒蛇蜕皮那样,刹那间,现出一尊全新的玉佛!
潘亮舒了口气,说:“程将军临终之前告诉我,这尊玉佛采用了包玉术,就是在真正的释迦牟尼玉佛像外,包了一块质地一般的玉皮,再重新雕琢另一个佛像,就好像给人蒙了一层人皮面具一般。”
方丈看得目瞪口呆,他轻轻地摩挲着玉佛,说:“阿弥陀佛,这可是真正的新疆和田羊脂白玉。”
潘亮喜滋滋地说道:“对,这尊玉佛价值非凡,它就是我这趟镖里的暗镖。”方丈问:“外面那些武林高手又是咋回事?”
潘亮笑了,说:“他们在抢《武经》,江湖人都知道我要为程将军送一尊玉佛来少林寺,所有人都认为这尊玉佛会不同凡响,可结果令他们很失望,于是传出我送的镖其实是《武经》……他们也不想一想,老子哪有写过什么《武经》,他们昏了头,都想称霸武林……”方丈微笑道:“阿弥陀佛,你那本假《武经》上写的又是什么呢?”潘亮回道:“老子的《道德经》,让他们慢慢去体会吧!”
【中国的民间恐怖故事】相关文章:
1.中国民间谚语故事
3.恐怖故事
4.一分钟恐怖故事
5.万圣节恐怖故事
6.北京恐怖故事
7.鬼故事恐怖故事
8.恐怖故事:鬼婴
9.短篇推理恐怖故事
10.给我讲个恐怖故事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