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新闻发布会简报
“幸福满分董昀昀”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2篇政策新闻发布会简报,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政策新闻发布会简报,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
篇1:政策新闻发布会简报
长沙“真金白银”引人才!6月2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长沙市全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系列政策新闻发布会,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文浩发布《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简称“长沙人才新政22条”)。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迎春,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张宏益现场回答记者提问。发布会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夏建平主持。
多年来,长沙先后实施“313”、“3635”人才引进计划,并配套出台一系列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110万。“长沙人才新政22条”从加快引进培育、支持创新创业、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大胆创新,如深入实施“芙蓉英才星城圆梦”推进计划,实施高精尖人才领跑、紧缺急需人才集聚、青年人才筑梦、“长沙工匠”铸造、国际化人才汇智五大工程等。新政重点指向三类人群,即针对长沙产业创新发展需要,引进一批高层次领军人才;着眼培育未来之星,引进和留住一大批大学生;围绕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引进和培育一批蓝领工匠,打造高端人才“顶天立地”、青年人才和技能人才“铺天盖地”的人才格局。
根据新政,未来五年,长沙将投入上百亿元奖励人才、扶持发展。其中近40亿元用于高精尖人才、高技能人才、紧缺急需人才、国际化人才、高校毕业生的引进培育、奖励补贴等。同时,组建规模不低于80亿元的各类产业扶持基金,对人才创办企业实施动态支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据统计,政策的实施将使两百万以上人才受益。
特别是长沙首次对高校毕业生发放生活补贴和购房补贴,实施“零门槛”落户,让大学生留在长沙、奉献长沙;给予国际顶尖人才最高1亿元项目资助,通过领军人才带动产业发展;既奖励人才,也奖励用人单位、创新创业平台和人才“伯乐”。
陈文浩指出,长沙出台“人才新政22条”和科技创新“1+4”等相关政策,是要通过行动达到以政策突破带动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释放人才红利、以人才红利打造创新高地的目的。“人才新政22条”政策体系更系统、引进重点更突出、奖励补贴更到位、体制机制更灵活。长沙将坚持平台思维吸引人才集聚,坚持市场思维发挥人才作用,坚持创新思维优化人才服务,让人才在长沙安居乐业、安心创业。
篇2:防汛抗旱新闻发布会简报
7月20日上午,湖南省永州市召开防汛抗旱工作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市上半年雨水灾害情况、今年以来防汛抗灾主要工作以及下半年防汛抗旱工作意见。
至6月底,永州市共有170个乡镇受灾
今年全市降雨总量偏多,极端降雨多发,上半年已发生10次强降雨过程,累计降雨1214.6毫米,较历年均值偏多32%,总体呈现南多北少的不对称状态,且今年强降雨过程时空分布不均,局部降雨高度集中,引发严重灾害。截至6月底,全市共有170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55.19万人,转移人口2.39万人,失踪1人,死亡1人,受淹城镇2个,倒塌房屋170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80.08万亩。
面对严峻的防汛形势,永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天灾要化解,人祸要杜绝”的指导思想,提前安排部署防汛任务。各县区、相关部门注重强化预报预警,第一时间发送灾害预警信息,掌握防汛抗灾主动权;防汛相关部门严抓值班巡防,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加大对湘江干流电站的协调调度,督促大中型水库和主要电站严格执行汛期运行方案,坚持科学调度,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灾情发生后,各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保障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被盖、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所、有基本医疗保障。
下半年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
今年永州市主汛期降雨集中,后汛期会受台风影响,总体呈前涝后旱格局。据气象部门预测,永州市7至9月总雨量偏少4到6成,有中等强度以上的夏秋干旱发生;今年盛夏气温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偏多,日最高气温超过35℃,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
针对前涝后旱的天气情况,市防汛抗灾指挥部通报了下半年防汛抗旱工作意见。意见指出,全市要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两手硬”,立足防大汛,确保水利设施安全,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着眼抗大旱,做好抗大旱、抗长旱的准备,在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好蓄水保水,科学调度水资源,抓好人饮工程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农民增收和人畜饮水安全。
篇3:防汛抗旱新闻发布会简报
7月15日,山西省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召开20**年防汛新闻发布会,省水利厅、气象局、国土资源厅、住建厅的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通报今年全省防汛总体形势、汛前准备工作、入汛以来的防汛工作及下一步防汛重点。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水利报等**家新闻媒体参加了发布会。
通报指出,入汛以来,全省发生5次较大的降雨过程,平均降雨量达**0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45%。其中吕梁、长治、晋城三地平均降水量都超过200毫米,分别偏多127%、112%、74%。大同、朔州两地平均降水量分别为65.2毫米和44.1毫米,较历年同期分别减少35%和53%。受降雨影响,三川河、汾河、沁河、湫水河等9条河流发生不同程度洪水。今年防汛气候复杂多变,强降雨发生概率较大。局地突发性、短历时强降水和较大范围的连续降雨可能引发的中小河流洪水、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同时,全省旱涝急转、旱涝交替、旱涝并存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针对近期山西省部分地区出现的强降雨过程,国家防总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防总派出工作组会同省防指组成工作组赶赴吕梁、临汾实地指导防汛工作。骆惠宁书记做出重要批示,李小鹏省长、郭迎光副省长坐镇指挥,科学研判,响应有力,部署及时到位;吕梁、临汾两市和各县党政主要领导及各级干部亲临一线,指挥抗洪救灾,及时排除隐患,果断转移受威胁群众,保证了整个抗洪工作有力有序进行,确保了大雨无大灾、无人员伤亡。
省委、省政府和国家防总对此高度重视,全省各地严阵以待,全力做好山洪、泥石流及地质灾害和淤地坝、水库等防汛安全的防范,以及应急抢险等准备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重大工程和重大设施安全。坚决杜绝群死群伤事故发生,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今年,山西省防汛的工作重点是突出抓好山洪灾害防御、水库安全度汛、中小河流防洪、城市防洪排涝、黄河干流防洪五大重点。全省防汛部门始终本着“有汛无汛按有汛准备,有灾无灾按有灾应对;晴天雨天全员值守,旱区涝区一同防控”的'指导思想,加强防范措施,以百分之一百的准备应对百分之一的可能,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目前,山西省各级政府按照《防洪法》和国家防总的规定和要求,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为核心的各项防汛责任制,对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予以进一步明确。对重点防汛区域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员名单在媒体予以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水利厅已对所有水库开展了年检制和标准化建设并派出6个督查组对全省防汛备汛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一批安全隐患,要求各市在主汛期前限期整改。
截至目前,全省完成河道清淤清障678万方,完成隐患整改1078处,占排查隐患总数的90%,一时难以整改的全部落实了应急度汛措施。同时,全省储备或代防汛物资总价值达1.53亿元,并组建了59支专业抢险队**25人,群防队伍4106支约20万人。此外,山西省防汛相关部门还密切关注天气、雨情、水情动态变化,对全省雨情、水情进行监测预警。
篇4:电网建设新闻发布会简报
6月8日,国网怀化供电公司“改造农村电网 助力扶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在怀化召开,发布了改造贫困村电网全力脱贫攻坚整体情况,以及“十三五”农网改造规划与项目安排、扶贫光伏电站配套电网工程和驻村扶贫等工作举措和成效。
会上国网怀化供电公司新闻发言人孟德军表示,农网改造,目前在全市1025个贫困村中,处于国网怀化供电公司供电营业区的有995个,截至底,已累计完成118个贫困村的电网改造,共计投资7080万元。
今年,国网怀化供电公司将再投资1.95亿元,计划改造326个贫困村电网,预计10月底竣工投产,于完成贫困村电网改造任务。光伏扶贫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国网怀化供电公司已完成第一批201个村光伏配套接网项目的设计,预计同样于10月底竣工投产。
记者还了解到,在驻村扶贫工作上国网怀化供电公司打造了不少公益亮点,其中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的地坪村、长坡村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确保帮扶帮到点上,帮到百姓心上。
篇5:电网建设新闻发布会简报
28日上午,我县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以来全县用电情况以及如何采取措施保障今夏电力平衡。
今年以来,如东电网保持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需相对平衡,未发生错避峰和拉限电等情况,民生用电和重要用户用电未受到影响。1至5月份,全社会用电196417万度,同比增长3.52%,其中第一产业用电9213万度,同比增长15.84%;第二产业用电144394万度,同比增长1.60%;第三产业用电13676万度,同比增长6.24%;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134万度,同比增长8.77%。
今年,如东电网调度最高负荷预计将达到92万千瓦,目前来看,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但电力供需方面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电网的正常运行,为此,如东供电公司将采取多项措施保障广大用户的.安全可靠用电。按照“保发展、保民生”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调度、运行和应急管理工作,全力确保居民生活、重要客户、重点场所、基础设施、农业生产、重点工程可靠用电;密切跟踪用电走势,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强化电网薄弱运行方式下的措施防范,确保夏季负荷高峰及重要时段电网全接线、全保护、高可靠性运行;积极做好电力平衡工作,持续优化完善有序用电方案及电力供应应急预案,确保在极端天气下出现电力负荷缺口时,电力平稳有序供应。
同时,做好突发灾害性天气应急保障措施,进一步健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抢修队伍建设,全面梳理各单位防汛装备物资,开展防汛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加强防汛应急演练,确保圆满完成今年迎峰度夏任务,营造安全、和谐、有序的供用电环境。
会上还通报了今年全县电网建设及规划情况、项目供电服务质效提升情况和一流电网改造实施情况。针对媒体提出的“夏季用电具体最突出的矛盾和压力是什么”、“高压电力设施的电磁辐射是否对人体有伤害”、“少数农村地区为什么会频繁跳闸”等提问,如东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答。另外,他们还向媒体赠送了《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和南通供电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报告披露书》。
篇6:食品安全监管新闻发布会简报
6月27日上午,锡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盟行署新闻发布中心召开了20上半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闻发布会。
新闻发布会上,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阿穆古朗首先从“五个方面”对年上半年食品药品监管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切实做好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记者了解到,2017上半年,全盟各级食药监管部门共检查食品生产企业893家次、小作坊113家次、食品经营主体3751家次、餐饮服务单位6440家次;检查药械经营主体1364家次、医疗机构126家次。
责令整改685家次,责令6家食品生产企业、28家小作坊、15家食品经营主体、47家餐饮服务单位停产停业整顿。查办食品违法案件154起、药械违法案件7起,罚款49.225万元。免费培训从业人员6000人次。围绕“放、管、服”,全面实施食品药品许可、备案、登记网上申请、网上办理、审批、公示,优化审批流程,审批期限进一步缩短。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药品零售许可、食品生产许可分别由40个、45个、60个法定日缩短至30个、19个、20个工作日发证,同时抓实抓好现场核查,确保企业准入合法合规。
锡盟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李长赞副局长对2017年全盟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安排做了简要介绍和安排部署。根据国务院、自治区食品安全委员会要求,盟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决定于6月29日—7月13日,与全国、全区同步开展2017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篇7:食品安全监管新闻发布会简报
6月29日,临沂市召开食品安全监管情况新闻发布会,临沂市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永凤主持发布会,临沂市食安办副主任、食药监局副局长朱俊春发布了2017年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情况。
临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将食品安全作为促进社会平安和谐、提升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内容,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食品安全工作,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一是品牌引领及示范创建成效明显。
2017年,全市以“食安山东”为统领、继续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食品安全先进县(区)创建工作,大力打造与“大美新”临沂相适应的品牌方阵。截至目前,全市获证食品生产企业1442家。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6个,省级4个,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个,省级5个。农产品“三品一标”有效认证企业169家、产品337个,培育品牌价值过10亿元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个、企业品牌5个,取得省级农业标准化基地挂牌70处;建成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23家,省级122家,市级1101家,无公害畜产品认证企业83家,产品85个;省、部级水产健康养殖场39处,认证无公害、有机水产品产地23处、产品33个;建成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1处,省级标准化示范园8处,省级十佳观光果园2处,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173处,无公害、绿色、有机林产品认证244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14个。“食安山东”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已创建食品生产加工示范企业35家、食品流通示范单位492家、餐饮服务示范单位(街区)285家,沂水、莒南两县申报了“全省放心食品生产基地”创建,兰山区已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先进区”。
二是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全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加大抽检力度,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计划抽检食品42625批次,农业部门计划抽检4700批次,畜牧部门计划抽检6760批次,渔业部门计划抽检200批次,林业部门计划抽检100批次。检测项目涵盖农药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非法添加、致病菌、重金属、污染物质等指标,并适当增加其他相关指标。截至今年5月份,全市共完成抽检监测8739批次,发现不合格产品176批次,对不合格产品各级各部门正在按法定程序进行处置。
三是安全监管效能不断提升。
强化源头监管,加快全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建设,实行高毒、剧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两项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着力实施严惩重处,继续开展“守护舌尖安全”系列整治行动,主动出击、重典治乱,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先后开展了打击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百日行动”,毛皮动物胴体肉专项整治,农资打假和禁限用农药专项治理行动,围绕“三鱼两药”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治理,集中开展瘦肉精、生鲜乳、兽药抗菌药等专项整治,开展植物油、肉制品以及罐头、蜜饯等重点品种整治,农村食品安全、“地沟油”专项整治等。今年以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共查办各类违法案件875件,入库罚没款1125万元,取缔无证生产经营2家,移送司法机关23起,有力的震摄了违法犯罪分子。同时,着力推进协同共治,积极推动落实企业、消费者和社会各方责任,实现相互联动、共同治理。
篇8:食品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简报
6月26日下午,山东菏泽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了食品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菏泽10余家媒体代表参加了发布会。
从发布会现场了解到,菏泽市20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消夏晚会将于6月28日19时在菏泽火车站站前广场举行。届时,菏泽市“食安山东”示范创建成果展也将在三信文化广场(菏泽火车站站前广场地下厅)拉开帷幕。
据了解,菏泽市“食安山东”示范创建成果展拟定4天(6月28日至7月1日),活动期间,将集中展示菏泽市21家“食安山东”示范生产企业及部分管理较规范的生产企业的`食品品牌、企业理念,并设产品品鉴区,供参观者直接品鉴食品企业有关产品。
通过采访了解到,所有参展企业在近期监督检查中均未发现违法违规生产,在食品安全抽检中均未发现不合格产品。此外,所有参展产品均要提供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同时,在宣传周期间,菏泽市还将举办透明工厂体验日、学校食堂开放日、食品检验机构开放日、双安双创集中展示、快检车进市场等主题宣传活动,菏泽市食药监局、市农业局等18个市直部门单位将结合各自职责,分别开展主题日宣传活动。
据悉,食品安全宣传周自6月29日至7月13日,历时15天。
篇9:食品安全宣传周新闻发布会简报
6月27日,以“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为主题的临沭县食品安全宣传周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举行。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了上半年临沭县食品安全工作总体状况以及年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相关工作安排。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今年以来临沭县食品安全形势持续向好,抽检合格率稳步提高,1-6月临沭县抽检粮食加工品、乳制品、肉制品、饼干、婴幼儿配方食品等各类食品样品合格率为95.1%。未发生等级食品安全事故,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上半年,共受理12345、12331投诉举报172起,办结率100%,群众满意率100%。“食安山东”品牌创建工作凸显优势。全县域初步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食安地图”引导作用持续发挥;创新模式全面贯彻落实“三小”管理条例;多形式搭建起食品安全宣传立体化格局。
在启动仪式上,还对开展2017年全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相关工作进行了安排。随后,在答记者问环节,相关负责人就记者提出的“如何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以及“宣传周活动如何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篇10:世界气象日新闻发布会会议简报
3月14日,莱芜市气象局召开20世界气象日新闻发布会,向社会众媒体通报活动安排,邀请媒体参加世界气象日各类科普宣传活动。
新闻发布会上,该局向媒体通报了“3·23”世界气象日活动安排和去年以来重要天气事件及天气展望,发放了2017年气象重点工作计划材料,并针对媒体和社会公众关心问题,包括局地小气候的影响、秋季连阴雨天气、航空节气象服务、气象灾害等级划分依据等,回答了记者提问。此次新闻发布会共有莱芜日报、莱芜电视台、莱芜电台、莱芜市政府网、大众网、鲁中晨刊、齐鲁网、山东电视台驻莱芜办事处等媒体的记者参加。
篇11:世界气象日新闻发布会会议简报
3月23日,吉林市政府召开3.23专题新闻发布会,纪念第56个世界气象日。吉林市政府新闻办、吉林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参加了发布会,江城日报、市电台、市电视台、市政府网站等十余家媒体对此次新闻发布会进行了报道。
会上,吉林市气象局副局长张玉珍围绕今年世界气象日主题——“直面更热、更旱、更涝的未来”,详细介绍了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面对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事件,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报了吉林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情况,同时指出,“十三五”时期,气象部门将面向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民群众期盼,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与生态气象保障综合观测体系,农业与生态气象预报预测和预警体系、现代农业和生态建设气象服务体系等“五大体系”,重点实施气象为农服务业务率先实现现代化气象保障工程、生态建设与保护气象保障工程、大气污染防治和城市气象服务保障工程、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工程等“八项工程”;要全面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全面做好气象服务工作,努力提升气象服务“三农”水平,加强公众和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气候安全气象保障工作,为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吉林市气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就今年天气趋势预测、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问题进行了现场解答。
篇12:世界气象日新闻发布会会议简报
今年3月23日是第55个世界气象日,3月19日,江苏省气象局、省气象学会以及南京市气象局等单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气候知识服务气候行动”这一主题向社会公众传播气候知识,宣传气候科学进步,倡导公众关注气候变化。省气象局副局长刘聪出席新闻发布会并作主题发言,省气象学会、省局办公室、预报处以及省气候中心、气象台等单位领导和专家参加。江苏省、南京市30余位媒体记者出席新闻发布会。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在主题发言一开始,刘聪副局长就从这个基本概念入手,向记者们生动解释这些与百姓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他表示,“气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托的外在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存在都依赖于一个适宜的气候环境。一方面,地球气候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影响并决定着人类为生存和发展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包括影响人类对食物和水的获取,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气候在人类的文化、生活和社会福利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系列气候变化的数据让每个人觉得气候变化就在自己的身边。近年来,气象部门在气候科学领域和气候服务方面一直不懈努力。随着气象科学向多学科交叉融合与综合集成发展,以及高新技术在气象领域广泛应用,气候监测诊断、预测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气候变化应对研究正在深入开展,气候应用服务技术取得了新成就。
目前,气象部门正在积极运用气候技术为社会各行各业提供服务。如提供年、季、月和关键农时及重大活动期的气候监测、预测产品和信息,为不同部门的决策者制定发展计划和规划提供科学支撑。针对行业需求,制作高质量、可信赖的气候信息。今年开始,《江苏省气候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依法规范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活动,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增强气象防灾减灾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闻发布会上,刘聪倡导记者和社会公众能够共同分享并应用气候知识,支持节约用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爱惜资源,绿色出行等活动,让每一位社会公众成为保护气候环境的一员。
省气象学会秘书长贾延安向公众介绍了今年世界气象日系列活动安排,其中包括与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站联合开展世界气象日主题在线访谈、北极阁气象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以及气象科普进校园、走基层等活动。会上,省气象台、气候中心专家还就公众关心的天气气候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政策新闻发布会简报】相关文章:
1.新闻发布会讲话稿
2.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3.新闻发布会邀请函
4.新闻发布会策划书
5.新闻发布会流程
6.新闻发布会新闻稿
7.新闻发布会流程.
8.新闻发布会方案
10.战争新闻发布会发言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