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角活动准备与投放随笔
“今天想吃芒果”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13篇区角活动准备与投放随笔,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区角活动准备与投放随笔,供大家参考。
篇1:区角活动准备与投放随笔
区角活动准备与投放随笔
区角活动是一个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而活动中材料的制作与投放是一项既重要又复杂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教育目标,是否符合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就成了影响区角活动质量的关键。我们本学期在区角活动中主要开展的是蒙氏数学的课题研究,活动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使每个幼儿在与材料愉悦的互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首先,我们注重投放材料的适宜性,使材料与孩子本阶段发展的目标保持一致。区角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应是具有目的性的,并不是随意投放,应充分让操作材料满足幼儿实际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剪贴格纸”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一些综合性的材料,有格子纸、操作纸、剪刀、糨糊、小毛巾等。让他们把已剪好的4个格子沿格线剪成两份,如:1、3,然后贴在操作纸上,再将另一条沿格线剪成两份,如:2、2,再贴好,依次类推,发现有重复的就拿掉。并在操作纸的后面记录数字,来表示有几个格子。最后请孩子们说说“4”可以分成几和几,几和几和起来是“4”。这次活动,练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孩子们体验了数是可以分的',初步感知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次,操作材料的投放有层次性,要兼顾幼儿的个别差异。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也就是指材料的“细化”。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操作材料,用自己的方法愉快的投入活动。例如:“剪贴格纸”操作活动,我们还准备了3——5份的操作卡,将延续在自主性游戏活动的区角中,进行个别操作活动。因此,孩子们总是能在区角活动中找到自己发挥的场地,总会在活动的过程中看到他们品尝成功喜悦的表情,随着活动开展的层层递进,孩子们的能力水平也相应提高。最后,我们投放的材料还具有多样性的功能。“剪贴格纸”的操作活动并没有结束,我们其他的数字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进行练习,让孩子们在多次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本学期,为了较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我们还预设了不同类型的区角,并根据不同区角的不同教育功能,投放了不同的操作材料,我们还将把材料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进行匹配,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篇2:区角活动中英语材料投放初探
幼儿双语教学是一门刚刚起步的学科内容,它就象是一股清新的空气,为幼儿教育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双语活动最关键的是让幼儿能喜欢说、大声说英语,区角活动是一种轻松自由,而又不是松散、无序的非正式活动,在区角活动中教师仍然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而这种过程更多的是一种自主的游戏。在区角活动中渗透双语教学的内容,不仅可以为幼儿创设更多练习的机会,而且可以使双语教学的过程更多元化,更丰富多彩,也更适应幼儿学习双语的需要,它是幼儿双语学习的必要形式。
区角活动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了积累的空间在使用幼儿牛津英语教材近一年的时间里,我发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的学习关键是在反复的练习,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语言的大好时机,通过不同形式的听、说和感知英语的练习,从而达到熟练运用的效果。在区角活动中,孩子们可通过多人游戏的方式相互学习,这是一种幼儿自发的学习,有人曾这样说过‘同伴之间的学习,是一种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我本人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区角活动为幼儿双语学习提供多种途径在正式活动中,由于幼儿人数较多,时间受到限制,因此活动的形式多以幼儿的听和说为主,但是正如幼儿母语的学习一样,听和说只是学习途径的很小一方面,很难让幼儿多角度、多通道的感受英语,其实幼儿喜欢的撕贴、涂色以及玩沙等活动也可以参与进来,于是我将一些有趣的英语游戏融进区角活动。
像不像
材料投放:①字母镶嵌板和相应的字母沙盒②沙盒、小扫帚和小簸箕。
玩法:①在字母盒中找出相应的字母镶嵌在字母镶嵌板中。②用手指划划字母镶嵌板中的凹陷处,用手指在沙盒中画出字母。
给字母宝宝穿衣服。
材料投放:①在纸上勾勒出幼儿所学英语大写字母的轮廓,各色蜡笔;②用虚线画出字母,在虚线的边上用箭头和数字表示笔划的方向和顺序。
玩法:①请幼儿为字母涂色;②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笔划描画字母。
幼儿可以通过涂色更进一步的了解所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外部特征,帮助幼儿更好的记忆字母。
字母找家
材料投放:所学单词镶嵌板和相应的字母。
玩法:幼儿根据现有的单词字母外轮廓,选择字母拼单词的简单操作游戏。
在游戏中幼儿通过观察、比较从而认识不同字母的外形,帮助他们熟悉单词。
字母(单词)宝宝找妈妈
材料投放:①幼儿所学字母制成大字母各一张、小字母若干张、浆糊和抹布。②将小字母换成与打头字母与大写字母相同的单词(每一种相同的字母若干张)③将相同的单词换成不同的单词(打头字母与大写字母相同的单词)。
玩法:幼儿找出与大字母相同的小字母,用浆糊粘在大字母上(小字母摆放方向与大字母相同)。
走迷宫
材料投放:设计一幅迷宫,上标有单词和插图、各种小动物的指偶。
玩法:可以供两人以上的多位幼儿共同游戏,幼儿手持指偶走迷宫,边走边说出所学单词。(可以根据幼儿熟悉情况变换单词)
根据单词的分类,我为幼儿设计了动物、身体部位等不同的迷宫,这样可以帮助孩子们系统地记忆单词。
卡片找朋友
材料投放:画有单词及插图的卡片、字母卡片、打洞机、线。
玩法:幼儿将单词卡片与字母卡片用线串在一起。
这个游戏既能帮助幼儿熟悉单词和字母的关系,又通过打洞和串线的活动锻炼了幼儿的小肌肉,深受幼儿的欢迎。
小班幼儿好玩、好动,应尽量使幼儿在玩中学;在我尝试将幼儿双语教学融进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始终将English 的学习看成是一种幼儿主动参与的Game,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学的主动,学的轻松。
篇3:区角活动随笔
区角活动随笔
本学期我们根据班级人数、活动室空间的状况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重新布置了各种“区角”。如:美工角、自然角、语言角、图书角、玩具角、益制角等;这些“角”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充分发挥了区角活动的教育功能。每天区角活动时,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落,在这块自由的天地里,尽情的发挥、尽情的宣泄、尽情的想象,的确是其乐无穷。
今天的区角活动刚开始,王娱小朋友要求到玩具角,我答应了她的要求,只见她选择了小雪花插塑积木,小手开始忙了起来。瞧!小小的积木在王娱的手中一会变成了小花和蝴蝶、一会儿变成花篮、一会儿又变成了大树。在玩的过程中,又逐渐把这些零碎的东西拼合起来,组成一了个主题“美丽的春天”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在美工角里,孩子们用农作物种子粘贴的小动物(金鱼、熊猫、小ji等)栩栩如生;用橡皮泥捏的茶具、交通工具形象逼真;用ji蛋壳制作的猫头鹰、大公ji、不倒翁、小兔等活龙活现,仿佛把你带入了动物世界,让你留恋往返。
娃娃家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每逢区角活动轮流由一位孩子当小主人,邀请其他孩子到他家做客、做游戏。惠丽是我们班最小、个子也较矮的孩子,平时不爱讲话。今天轮到惠丽当小主人,我一进娃娃家便看到了孩子们活跃的身影,听到孩子们欢快的.笑声。看到惠丽小朋友特别兴奋,嘴里嚷嚷着:“这个苹果给刘悦、这个布娃娃给秋鸽玩”我从没见过惠丽小朋友如此兴奋,这样惦记着小朋友。我问她:“你今天当小主人,有什么感觉?”她说:“一开始盼望着小朋友快到我家来做客,小朋友来了我高兴的又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好象长大了很多。”看到每个孩子,特别是惠丽还沉浸在愉快的氛围中。我想,这也许就是区角活动的魅力吧。
总之,各种“角”的设置,丰富了幼儿的一日生活,满足了幼儿的求知愿望和爱动的天性。幼儿在“角”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丰富了知识,发挥了创造性,交往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幼教同行们,让我们一起用先进的理念精心编制育儿的“摇篮”吧!相信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长成明天的“雄鹰”遨游于广阔的蓝天。
篇4:教育随笔:区角活动随想
五月,我班区角活动在繁忙中而有序地开展着,一次次,这么大规模的对所有孩子开放,一开始,我们老师们的心理有些担忧,担心活动过程中孩子们能不能很好地利用材料去操作,玩后能否收拾整理好操作材料。
然而万万也没有想到区角活动开展的出奇的好。首先,孩子们有了足够的东西可操作,就不会在教室里乱跑。每个孩子都很投入地玩自己喜欢的东西,开心的笑容洋溢在孩子们的脸上。其次,对于我们老师们来说,孩子们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很少需要我们老师言语的教导,我们老师显得轻松多了。
看着班上忙碌的孩子们,此时此刻,才真正的感觉到,这种局面才是我们的孩子们正迫切需要的,正是我们老师们所追求的真正之幼儿教育-------玩中学,学中玩。因为我们是在玩的当中去学习、去积累生活经验,从而内化为自身的知识能力,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所服务。此时此刻,才真正的感觉到,我们老师们的每一个付出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孩子们在玩我们的区角是多么的开心、多么的投入、多么的有话可说,从而我们再去谈什么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的培养,似乎在这些玩当中,已经得到了发展,孩子们的各方面知识正在慢慢的积累、能力正在慢慢的提高,这才是我们最最想要的。
当孩子们玩得真尽兴时,我忍不住给孩子们拍了些照片,那些可爱、充满童真的笑脸无不让我们老师们感到欣慰。我想:当家长们看到他们的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是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快乐且无忧无虑的学习,是多么的放心和安慰。
篇5: 《区角》活动反思
《区角》活动反思
区角活动有着它独特之处,它不仅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幼儿,而且还使幼儿在其中得到发展。因此重视区角活动,合理开展丰富的区角活动,必将使每一位幼儿得到更深的发展。因此我对这次本班开展的区角活动有以下几点认识。
1、投入新的材料应做较为详细的讲解和示范,讲解要生动、简单、形象,过多的讲解会使幼儿失去游戏的兴趣。
2.其实小班的孩子想象力极其丰富,模仿能力、自我的意识还是很强的。只要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材料加以适当的引导他们就会玩出自己的特色。
3.应该巧妙设计问题引导幼儿学会思考,把思考的`空间返给孩子,只做他们的引路人。
总之,通过区角游戏活动的开展和研讨活动的学习,使我感受到区角游戏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对区角游戏活动做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使班级的区角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区角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使区角游戏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篇6:大班区角活动初探
班级由于人数过多,教师把大量精力耗散在教学组织上,失去了与幼儿接触和交流的机会,无法做到面向全体及大面积的指导。幼儿在集体面前表现的机会减少,使因材施教成为难题,理想的教学理念在大班教学的制约下难以成为现实。由于人数多,教具、学具准备量大,活动评价量大,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不堪重负,抽不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也抽不出时间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教育教学质量难于突破。用统一的方式要求孩子,让幼儿统一、平均发展,忽视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对特殊幼儿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进行个别指导。幼儿年龄小,好奇好动,安全自护意识差,班级人数增多,安全系数自然降低,加大了幼儿日常管理的难度。在大班的现实状况下,如何使区角活动做到有效,最大限度地让幼儿身心发展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开展“大带小”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大带小活动及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由教师巧妙提示大孩子,大孩子一对一指导小孩子,使孩子们都得以发展,既能方便教师的组织,又能促进幼儿互动学习,有效地解决大班问题。如创设“宝宝社区”内设各种角色游戏区(银行、小医院、超市、服装店、110、车行等),由大班幼儿扮爸爸妈妈,小班幼儿扮孩子。大班一部分幼儿为“上班”爸爸妈妈,分别自选角色到各游戏区“上班”,另一部分幼儿则扮“下班”的爸爸妈妈,自由带2~3个小班的孩子进入社区自由游戏。又如,在组织户外体能活动时,把两个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各分成两半,再重新组合成两个混龄班进行活动,这样做,人数还是原来班级的人数,但幼儿非常感兴趣。解决了大班户外活动时,教师难组织的问题,更确保了户外活动的安全。把男孩和女孩各分为两组,让幼儿根据性别特征及共同爱好自选游戏,并尝试大孩子作为组织者,小孩子和教师作为参与者。实践证明,活动中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快乐,老师也感到轻松。当小孩子做一些危险动作时,大孩子会主动提醒,也会主动控制自己的行为。男孩组喜欢玩诸如《老狼老狼几点钟》大班的孩子扮“羊”,小班的孩子扮“狼”,之后又角色互换的游戏,喜欢《足球射门》之类的追逐、竞技类游戏,女孩组则喜欢玩《丢手绢》《踢毽子》之类的歌舞、技巧类游戏。增强了幼儿的性别意识和个性发展。“大带小”活动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创造了机会,大大缓解了区角活动中教师难以全面指导的压力,而且“大带小”既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同时也能让幼儿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以儿童教儿童,培养了幼儿的爱心和责任感;既满足了“大”孩子那种想当小老师、大哥哥大姐姐的需要,增强自信及角色意识,又满足了小孩子对大哥哥大姐姐的崇拜而产生的好模仿、想和大哥哥大姐姐玩的心理需求。
二、充分观察幼儿活动幼儿人数多,教师组织难,要做到充分观察更难。但意大利教育 家蒙特梭利对观察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曾强调:唯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以决定如何协调环境,并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的需要。”这一观点启示了大班教学中,教师在区角活动中不能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观察,既不是施令的权威者,也不能在活动中忙碌地穿梭,其结果只会使教师更累。因此,教师要改变自身在教育过程中的职能,要站在幼儿的背后,耐心而细致、沉静而全面的观察,真正从观察中获取幼儿个体与群体、环境与材料等的准确信息。在充分观察、分析幼儿的游戏后,应该在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参与游戏、介入指导,应该对哪些幼儿给予帮助,给予什么样的帮助,如何做最为恰当等。教师在观察过程中对随时捕捉到的问题,如在幼儿探索问题难以深化时,发生纠纷、缺少材料学具、有破坏性行为等情况下,要适时地给予指导。
三、注重活动中的隐性指导在活动的指导中,有的教师喜欢在做游戏的幼儿之间随意走动和提问,似乎很满足于“维持秩序”和向幼儿表示“关心”。然而,只要观察幼儿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对这样的“指导”未必满意。因为这在客观上分散了幼儿的注意力,打断了幼儿思维,干扰了幼儿之间的交往,影响了幼儿的情绪。当然,这也不等于说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走动”和“提问”是不可取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该不该走动和提问,而在“为什么”和“怎样”走动和提问。任何教育方法的采用都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不能太呆板,也不能太随意。为了不让幼儿觉察到教师的控制,保证幼儿活动的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应将自己的活动计划和要求,通过所提供的活动材料、所营造的环境氛围、所展示的范例和榜样行为等隐蔽性方式间接影响儿童,而不是直接提出自己的活动计划与要求。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幼儿活动事件的指导方式也应采取隐蔽的材料暗示法、行为影响法、情绪渲染法等方式暗示幼儿,让其轻松自如的、有选择的、主动的接受教师的影响,获得发展。例如,在开展“小医院”的角色游戏中,可利用教师角色的转变来进行游戏的指导。当“小医生”在给“病人看病”的过程中,很少说话或不知怎么说话时,教师可扮成“病人”或“病人”的妈妈主动与“小医生”交谈,让幼儿在自然而然中知道“医生”该做些什么,有了一定的经验,使他能成功地当好“医生”。这样,既指导了游戏,又使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逐步提高。当有的“医生”不遵守职责,到处走动,教师可扮成“医院院长”指导他应该遵守医院规定,做好自己的工作,使幼儿在很容易接受的情况下,既继续参与到游戏中,又懂得要遵守游戏的规则,避免游戏活动的盲目性和放任自流的现象。当然,教师还可以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既指导了游戏,又发展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四、必要的显性指导区角活动强调的是自主游戏和幼儿的主体活动,但并不是对幼儿游
戏的放任。必要时,教师也要恰如其分的插入显性指导。这种指导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获得一定的经验,了解游戏规则,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推进游戏的开展。例如,游戏中出现不安全现象,幼儿之间发生争执,出现过激行为,破坏玩具,影响别人正常游戏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指导。教师也可根据情况适时改变角色,创设一些轻松愉快的氛围,把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挥其活泼好动的天性。如在一次角色游戏活动中,我发现有几个小男孩不是在进行游戏,而在一旁“捣乱”,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他们回答说:我们很想和他们玩,可他们不让我们玩!”如何既让他们不捣乱,又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游戏中?我深知这几个“小调皮”平时很喜欢做“警察”“打仗”的游戏,于是,我试着说了一句“现在我是警长”,随之而来的是一阵“嗯?”的声音,有的鼓大眼睛、张开嘴巴惊奇地看着我,有的在偷偷地捂着嘴笑,似乎有些不相信。我接着说:但我没有警员和我一起维持秩序,有谁愿意呢?”出乎意料,他们全都举起了手,并挺起胸脯,做立正姿势,有的还把小手翻起来敬礼。这样,他们既能接受我的“命令”,又能充分地参与到游戏中,玩得尽兴、开心。这种角色游戏所形成的心理状态是轻松自在的,其结果带给了幼儿认识上的无限收获,它比教师煞费苦心教导下强迫开展的活动,或是直接责骂孩子一顿效果好得多。
可见,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不可少,要把握时机、方向,因地制宜地转换自己的角色,丰富其游戏内容。新课程为教师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提供了保证。教师不再是课程被动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因此,在大班现状下开展区角活动,是极富挑战性、灵活性、创造性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合理运用不同的组织和观察指导形式,有效缓解因人数过多引发的难以组织及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篇7:区角活动反思
区角活动反思
区角案例1:
在一次区角活动中,小朋友们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角在尽情地游戏,我也在认真地进行巡回指导,做好幼儿活动的观察记录。
“咦,娃娃家原来应该是有五个小朋友的,怎么少了一个?”我询问了一下,原来嘉怡也在娃娃家做游戏,不知什么时候就不见了。几个热心的小朋友跟着我四下寻找,发现嘉怡把娃娃抱到了午睡室。我看见了又气又急,对嘉怡说:“跟你讲过多少遍了,娃娃家的东西怎么能到处乱放呢?赶快把娃娃抱回去。”只见嘉怡嘟着嘴巴,两眼红红的,不情愿地照着我的要求去做。我很纳闷,是不是我的语气太重了,还是……
像上述案例中师幼互动的情况在幼儿园也许是普通存在的,我想这种师幼互动并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对在幼教实践中如何“捕捉幼儿的兴趣,领悟幼儿的行为”,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给予幼儿充分探索和主动发展的空间
幼儿的探索行为随时都可以发生,如:雨为什么从天上掉下来?为什么打电话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幼儿各种各样的好奇心都是基于他们对事物认知的兴趣,即使有很多问题在教师看来都很简单甚至是荒诞离奇的,教师也应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尝试,使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帮助和引导下,重组自己的认知结构。教师不再是以灌输的方式传授“真理”给幼儿,不再急于给予孩子、代替孩子,而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着孩子在探索中主动学习。这种“等待”绝不是袖手旁观,而是要通过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幼儿探索过程的需要,通过对幼儿探索中的环境、材料以及精心组织设计的提问等途径给予幼儿隐性指导。此外,教师还应创设开放的空间,让幼儿自由自主地活动。
2、参与到幼儿的“工作”当中去,帮助、引导幼儿发现、解决问题
当教师以幼儿的“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感兴趣的项目中去,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一颗童心去理解他们的发现和探索行为时,这种以平等关系提供的支持最易与幼儿沟通,也最易被幼儿接纳。在这其中,教师对待事物科学认真的态度,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有利于帮助幼儿形成探索和创新的品质。当孩子在工作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并不急于把知识呈现给幼儿或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帮助、引奇幼儿发现解决问题,并有目的地使“问题”更加复杂,以引发、促进幼儿更有价值的学习行为发生。
3、与幼儿共同分享“工作”成果
这种做法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动力和创造潜能,有利于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增强幼儿对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的兴趣。当幼儿感到教师认可自己的成果时,幼儿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强烈的.学习欲望,树立更强的自信心,有利于其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进。
4、提高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
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最重要的一点在于理解孩子,这种理解不仅是要观察幼儿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幼儿的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幼儿某一种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涉及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由于受身心发展水平的限制,更由于摄于教师的权威,孩子自己很少能够借助语言把自己的真实想法直接表述给教师,这时更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尽可能弄明白孩子行为的意义与理由。如在上述区角案例1中,教师因为嘉怡把娃娃家的餐具搬到了午睡室上,违背了活动区的“规则”,就视嘉怡的行为是违反规则,不守纪律,由此强迫嘉怡把娃娃家的餐具放回去。这时教师如果能站在嘉怡的角度,多去观察、留意嘉怡作出这一行为的缘由,以平和、友善的态度直接询问了解嘉怡内心的真实意图――是想让娃娃睡觉,那么嘉怡也就不会感到委屈了。嘉怡此时最应该得到的是教师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受到批评。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也认识到在师幼互动行为进程中,教师的本意或许是出于履行教育者职责的施动行为,但由于教师一时可能缺乏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就变成了伤害幼儿的一个根源。由此可见,提高幼儿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显得极为重要与迫切。
5、教师应增强对自身行为的反省能力
在一项旨在探讨影响师幼关系的若干要素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在教师众多的自身特征中,对教师与幼儿关系状况最有影响力的不是教师的学历水平或性格倾向,而是教师个人所具备的反省能力。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注意思考幼儿园内发生的每一件事情对幼儿发展的意义,留心自己的行为对幼儿情感体验的影响的话,那么,教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对幼儿采取积极的支持性的行为,从而与幼儿形成和谐的师幼关系。
篇8:区角活动反思
周次:第一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 李蕾蕾
开学前我在教室的区角中开设了娃娃家、手工区、建筑区、阅读区, 因为是开学的第一周,很多幼儿的情绪还不是很稳定,所以有的幼儿 在区角活动时是边哭边玩的。小班的幼儿很喜欢毛绒的玩具,特别是 女小朋友抱第一文库网着娃娃就不哭了,嘴里还念念有词“宝宝不哭啊,妈妈下 班后就来接你。 ”小朋友对小乐器也很感兴趣,叮叮咚咚地忙的不亦 乐乎。虽然小朋友玩的很开心,但是到区角游戏结束后,教室就一片 狼籍了,许多幼儿把玩具随手一放就进教室了,都没有归放到原位, 在以后的区角活动中,在这方面要多加培养。 区角活动反思
周次:第二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李蕾蕾
本周区角活动我开设了图书区、手工区、娃娃家。小朋友都很感兴 趣。本周我着重指导的是图书区的小朋友,小班的幼儿看书还只是走 马观花,他们喜欢看图片多的图书,但是他们还不会翻书,于是我就 教小朋友要一页一页的翻书,不能频繁地换书,许多幼儿都能按照老 师的要求去做,也有个别幼儿拿着书在玩。经过对幼儿的教育,幼儿 在收拾玩具时能把玩具放回原位了,也有少数幼儿做不到,在今后的 活动中将多加提醒。
篇9:区角活动反思
周次:第三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李蕾蕾
在本周的区角活动中, 经过小朋友的教育, 许多幼儿都能做到爱护 玩具,在游戏结束时也能把玩具收拾好。本周新开设了数学区,在计 算课中幼儿已经学会了认识标记图, 幼儿在计算角中经过老师的指导 能够自己进行操作了,但是操作卡片损坏较严重,一周下来,各种圆 片片少了很多,有的被小朋友撕碎了,有的小朋友拿去当玩具玩了, 出现这样的情况,也给我提了一个醒,我把放操作卡片的箩筐换成了 有盖的盒子,这样幼儿就不容易把片片弄丢了。 区角活动反思
周次:第四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李蕾蕾
在本周的户外体育活动中,大多数幼儿对体育游戏都非常感兴趣, 小班幼儿在活动中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喜欢东看看、西望望,看见别 的班的小朋友在玩其他的就把自己手里的东西一仍, 到别的班里去玩 了。在遵守游戏规则方面,小班的小朋友还是做的不够好,老师讲完 后就忘了,需要在游戏中反复提醒,才能记住。在游戏《高人走、矮 人走》中,有的小朋友不听老师的口令,想什么时候站起来就什么时 候站起来,不遵守游戏规则。在今后的游戏中,我将针对这样的情况 着重指导,培养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篇10:区角活动反思
周次:第
五、六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李蕾蕾
在本周的户外活动中,小朋友玩的很开心,蹦蹦跳跳非常活跃。只是 在玩的时候,我觉得有的小朋友只会一个人玩,不善于和其他小朋友 交往。老师发的沙包也只是拿在手里捏来捏去,于是我就提醒他们, 你可以找一个好朋友一起玩的呀,你把沙包扔给他,他再把沙包扔给 你,这样比你一个人玩有趣啊!我拿起一个沙包就扔给一个小朋友, 再请那个小朋友把沙包扔给我。果然,活动效果不一样了。通过这个 细节, 我认识到在活动中教师在幼儿被动时, 应及时给予一定的指导, 让他主动地参加活动。
篇11:区角活动反思
周次:第七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李蕾蕾
在小班幼儿的生活活动中, 我们观察到不少孩子进餐时存在不会使用 调羹的问题,不少孩子是用手抓着拿调羹。为此,我们及时在区域活 动中投放进喂瓶娃娃的内容,通过漂亮的瓶娃娃,吸引幼儿主动来喂 娃娃,并在投放材料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不同需求,如,瓶娃 娃的嘴巴有大有小,提供的调羹也是大小不一。有效地提高了小小班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同时使幼儿手部的小肌肉也得到发展。
篇12:区角活动反思
周次:第九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李蕾蕾
本周区角活动配合教学活动, 我添置了一些水果、蔬菜、玩具的图片, 幼儿非常感兴趣,他们拿着卡片,既可以认上面的东西,幼儿可以和 其他小朋友交流,什么是我最爱吃的,哪个是我最喜欢玩的,有时我 也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和孩子们谈谈我喜欢吃的东西,孩子们把 我围了个水泄不通,把自己的小秘密都告诉我,这样小朋友不仅巩固 了知识,还和老师交上了好朋友。
篇13:区角活动反思
周次:第十周 区角活动反思 班级:小五 组织者:李蕾蕾
在音乐角中,我设立了一个小舞台,就是让幼儿自己上去表演,可以 唱歌也可以跳舞。开始,只有几个小朋友上去表演,许多小朋友都扭 扭捏捏的坐在小椅子上不敢上来表演,于是我想了一个办法,用五角 星来激励他们,如果哪个小朋友愿意
上来表演节目,那个小朋友就可 以得到一颗五角星,果然,五角星的吸引力还是很大的,许多小朋友 都跃跃欲试,上来表演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虽然有的小朋友唱歌的 声音不是很响,但是我想他们毕竟经历一次锻炼,这对他们提高自己 的表现力和自信心会有很大的帮助。
【区角活动准备与投放随笔】相关文章:
3.语言区角活动方案
6.大班区角计划
7.区角游戏开场白
10.幼儿园托班区角活动总结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