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2022-11-23 08:41:58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aa6785”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欢迎阅读与借鉴。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篇1: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

利用我国地面观测站降水资料以及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MWF)的月平均再分析资料, 研究了在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偏冷和偏暖阶段, 我国东部降水开始和结束时间以及雨带南北移动的变化, 并分析了与东部降水变化相关联的大气环流特征. 结果表明:近40年, 20世纪60-70年代全球平均表面气温处于一个相对偏冷时期, 而80-90年代处于偏暖时期;在这样的变暖背景下, 我国东部地区年总降水量呈现出“南涝北旱”异常特征, 与冷位相比较, 在暖位相阶段长江流域年总降水量明显增加, 而华北地区降水量减少, 其中长江流域降水的增加主要是由夏季降水增加引起的`, 3月长江中下游降水增加也很重要, 北方的降水减少主要是由从盛夏到初秋的降水减少引起的.平均而言, 暖位相阶段我国南方强降水开始时间较早、结束较晚, 持续时间较长, 而北方强降水开始较晚, 持续时间较短. 从春末到夏季, 冷位相时我国东部强降水带表现出从华南、经过长江流域向华北移动的特征, 而在暖位相时强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 从华南向华北移动的特征不明显. 雨带的这种异常变化与东亚大气环流有关, 在暖位相时夏季东亚大陆低压比冷位相时弱, 而鄂霍次克海高压偏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 使夏季东亚副热带地区的西南风减弱, 梅雨锋加强, 导致雨带滞留在长江流域, 使长江流域降水增加、北方降水减少.

作 者:赵平周秀骥 Zhao Ping Zhou Xiuji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刊 名:应用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APPLIED METEOROLOGICAL SCIENCE 年,卷(期): 17(5) 分类号:P4 关键词:全球变暖   降水持续时间   雨带移动   年代际变化  

篇2:近40年我国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近40年我国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利用1961~全国61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暴雨定义, 分析我国近40年暴雨发生频率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夏季暴雨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四川中东部、黄淮地区和华北东部, 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且各地区暴雨的年代际变化有一定差异.分析结果还表明,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暴雨与洪涝的关系非常密切, 特别是90年代江淮流域暴雨对洪涝的.贡献明显增大.作者还初步讨论了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年代际变化的气候背景, 指出: 70年代末开始的华北暴雨减少可能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而90年代长江以南暴雨增多则可能与热带西太平洋偏东方向热对流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作 者:鲍名 黄荣辉 BAO Ming HUANG Rong-Hui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北京,100080 刊 名:大气科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年,卷(期):2006 30(6) 分类号:P468 关键词:暴雨   年代际变化   季风   海表面温度  

篇3:中国近4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差异

中国近4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差异

利用全国119(154)站1961-20逐日平均气温(降水)资料,采用世界气象组织(WMO)最近公布的极端气候指数,分析了中国近40 a来极端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40 a气温极端冷指数整体呈下降趋势,极端暖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表现为气温变暖,与全球变暖一致,北方地区极端气温指数变化最大;比较了1961-1975年和1976-年2个子时段各极端气温指数的`变化趋势,第一时段表现为气温变冷趋势,第二时段为气温变暖趋势.全国年降水量、中等雨日指数(R75%)、强降水日指数(R95%)和强降水比率指数(R95%tot)的整体线性变化为上升趋势,前2个指数地理差异明显,后2个指数地理差异不明显.在上述2个时段中,第二时段较第一时段的年雨日数减少,但强降水日数和平均降水强度增大,且极端降水正线性变化趋势范围比第一时段也增大.

作 者:刘学华 季致建 吴洪宝 于秀晶 LIU Xue-hua Ji Zhi-jian WU Hong-bao YU Xiu-jing  作者单位:刘学华,季致建,LIU Xue-hua,Ji Zhi-jian(金华市气象台,浙江,金华,321000)

吴洪宝,WU Hong-bao(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江苏,南京,210044)

于秀晶,YU Xiu-jing(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130062)

刊 名:热带气象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年,卷(期): 22(6) 分类号:P423.3 关键词:极端指数   变暖   年代际差异  

篇4:北极涡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我国春季降水的关系

北极涡年代际变化及其与我国春季降水的关系

基于NCEP/NCAR的500 hPa再分析高度场资料计算出多年北半球及各分区的极涡面积和强度,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小波分析及二项式滑动平均分析极涡及我国春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并采用奇异值分解讨论同期及前期极涡对我国春季降水的影响.各季节极涡面积及强度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前有上升趋势,而后出现下降的趋势;但极涡面积总体上有显著的'线性变小趋势.在60年代中前期极涡位置偏向亚欧大陆,在90年代中后期极涡位置有偏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一带趋势.我国160站平均春季降水量经历较明显的3次上升过程和4次下降过程;华南、西南地区春季降水趋势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呈现两种相反的分布型;在20世纪60年代中前期、90年代初及末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春季降水量偏多,而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中期及本世纪初,华南、西南地区出现偏多.在春季,若Ⅱ区(150°E~120°W)极涡面积异常大,Ⅰ区(60~150°E)、Ⅲ区(120~30°W)极涡强度异常弱,长江、黄河之间中游地区的降水出现负距平,广东、福建沿海降水出现正距平.前期冬季极涡比夏、秋季极涡对我国春季降水的影响更明显,特别是前冬北美区、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的影响.

作 者:张恒德 高守亭 张友姝 ZHANG Heng-De GAO Shou-Ting ZhANG You-Shu  作者单位:张恒德,ZHANG Heng-De(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高守亭,GAO Shou-Ting(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

张友姝,ZhANG You-Shu(空军气象中心,北京,100843)

刊 名:气候与环境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年,卷(期):2006 11(5) 分类号:P466 关键词:极涡   春季降水   年代际变化   奇异值分解  

篇5:近40年韶关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变化特征

近40年韶关地区可利用降水资源变化特征

利用韶关地区8个国家气象观测站1968~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资料,讨论了该地区40年来降水以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韶关地区降水及可利用的降水资源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 主要集中于春夏两季,分别占各自全年的75%和85%;可利用降水系数全年平均为0.46,其中春季最大,为0.64;秋季最小,为0.14.40年来,全韶关地区平均可利用降水资源的'总体趋势以0.5 mm/年的线性倾向减少,这是由于北部和南部地区降水减少趋势的幅度大于中部降水增多趋势所致.

作 者:杨万春 YANG Wan-chun  作者单位:韶关市曲江区气象局,广东曲江,512100 刊 名:广东气象 英文刊名:GUANGDONG METEOROLOGY 年,卷(期): 31(2) 分类号:P46 关键词:气候学   降水资源   蒸发   韶关  

篇6:1880-中国夏季雨带类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1880-中国夏季雨带类型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利用1880-20中国东部地区夏季降水量及1951-年中国160个站夏季降水量和北半球大气环流资料,在夏季降水分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夏季雨型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分析了夏季各类雨型所对应的北半球500 hPa环流场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季风区和西部区存在着20~40 a左右的年代际振荡趋势,东北区则表现为明显的15 a左右的`年代际变化特点;东部季风区四类雨型东亚大气环流差异显著,西部区二类雨型和东北区二类雨型欧亚大气环流的配置基本都相反.

作 者:赵振国 朱艳峰 柳艳香 许力 孙林海 李想 Zhao Zhenguo Zhu Yanfeng Liu Yanxiang Xu Li Sun Linhai Li Xiang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北京,100081 刊 名: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ISTIC英文刊名:ADVANCES IN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年,卷(期): 4(2) 分类号:P426.61 关键词:中国   夏季雨型   年代际变化   环流特征  

篇7:近34 a青藏高原年降水变化及其分区

近34 a青藏高原年降水变化及其分区

对高原地区34 a(1971-)82站共13 883 d的逐日降水量资料进行了统计,用REOF方法进行了分区,并讨论了趋势变化.青藏高原地区属季风降水区,在东亚季风、印度季风、高原季风和西风带系统的影响下,降水的局部特征显著.近34 a来高原上的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降水变化不大,90年代中后期开始明显增加,尤其是近3 a增加明显.青藏高原干旱地区降水完全取决于夏季降水量,并且降水的相对变率大.从青藏高原地区年降水的分区情况来看,西藏及四川的`西南部降水增加最明显,每10 a增加幅度为54.5 mm,其次是青海的柴达木盆地和青海湖地区及甘肃的河西走廊地区.而青海的东部及三江源地区,祁连山区,四川的西北部地区呈减少趋势.高原上高海拔地区的降水在减少,而低海拔地区在增加.

作 者:李生辰 徐亮 郭英香 钱维宏 张国庆 李川 LI Sheng-chen XU Liang GUO Ying-xiang QIAN Wei-hong ZHANG Guo-qing LI Chuan  作者单位:李生辰,徐亮,郭英香,LI Sheng-chen,XU Liang,GUO Ying-xiang(青海省气象台青海,西宁,810001)

钱维宏,QIAN Wei-hong(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北京,100871)

张国庆,ZHANG Guo-qing(青海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青海,西宁,810001)

李川,LI Chuan(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1)

刊 名:中国沙漠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年,卷(期): 27(2) 分类号:P4 关键词:青藏高原   年降水变化   分区   近34 a  

篇8: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用近50年的每月温度和降水资料研究了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变化.结果表明:(1)该地区在1986年附近发生了一次明显的气候跃变,要比全国气候跃变晚6~8年;(2)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平均气温上升了0.51℃,冬季上升了1.27℃;(3)跃变后比跃变前全区年降水总量上升了5.2%,夏季上升了6.8%.进而讨论了温度和降水的增加对该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作 者:于淑秋 林学椿 徐祥德  作者单位:于淑秋,徐祥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林学椿(国家气候中心,北京,100081)

刊 名:气候与环境研究  ISTIC PKU英文刊名: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年,卷(期):2003 8(1) 分类号:P426 关键词:气候变化   气候跃变   温度   降水   西北地区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相关文章:

1.我国西北地区近50年降水和温度的变化

2.CO2倍增对我国东部极端降水的影响

3.20世纪我国暴雨和洪水极值的变化

下载word文档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近40年我国东部降水持续时间和雨带移动的年代际变化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