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

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

2022-11-21 08:53:11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Nanaseyuk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2篇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

篇1: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

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语:“惯子如杀子”!  这句话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尽管我们有这样的古训,但是现在我们根本就听不到“惯子如杀子”的声音,看不到“惯子如杀子”的现象,更感受不到这个“惯子如杀子”的体验,因此就不知道溺爱对孩子的危害有多深。  我们今天就来讲一讲溺爱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事实上溺爱孩子会对他们的自身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包括他的成长、学习、价值观的确立、社会发展、孝敬父母方面等等,都构成了诸多的害处。  误区1、对孩子经常有特殊待遇――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懂得主动关心他人。  误区2、过分关注孩子――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一点点小事就要搞的惊天动地,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在学校也容易在同学面前表现出骄纵、蛮横的性格。  误区3、总是轻易满足孩子的要求――这种孩子必然容易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误区4、孩子生活懒散――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三心二意,有始无终。  误区5、总是对孩子祈求央告―― 这类孩子不能明辩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父母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误区6、对孩子的一切包办代替――这种孩子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会变得懒惰、自私,并且自理能力极差。  误区7、剥夺独立―― 这种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却胆小如鼠,造成严重的性格缺陷。  误区8、害怕哭闹―― 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误区9、当面粗护―― 这样的孩子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使孩子性格扭曲,还容易造成家庭不和睦。   现在咱们的孩子已经长大了,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啊?!

附相关文章一篇:惯子如杀子 文 / 希文  记得一年前,我们全乡的几所村小学合并成一所寄宿制小学的时候,我选择了教五年级语文,教两个班的语文,并且任五年一班的班主任。由于多年养成的习惯,很想认真努力,保持几年来的名列前茅的成绩。所以勤奋与严格并存。 那时,五年二班有一个叫刘晶鑫的,他的妈妈是我们一起工作的老师。而这个学生却没有任何一点好的学习习惯。连上课也不能很好地坐在那里,就是属于那种“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相”的。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字写得歪歪扭扭,经常不完成作业。我觉得是同事的孩子,要对他更负责任,对他要求更加严格,想重新塑造他的形象。有一次,他没有背好课文,我让他到教室后面的空地地站着背,背好再上座位。几节课下来,他还是没有背下来。那时,他每当下课就跑去办公室找他的妈妈撒娇。那次他也不例外。 上课了,他还没有回来,我以为他是撒娇忘记了回来的时间。就有些生气。谁知道是不愿意回来继续受我的“惩罚”,所以不回来上课。上课有几分钟的时候,他的妈妈把他送到了教室门口。我假装没有理会。他就走进了教室。我非常生气。我厉声说:“出去,你会报告吗?”他就赶紧出去了,这回,是说什么也不进来了。他的妈妈脸色铁青,我也有些担心,她如果当场发作,我们的脸面会不太好看。好在她没有那样作,反复地劝说,和训斥后,就踢了他两脚。他终于报告了,我让他进来了。从那次以后,他回家就写作业,连跟妈妈去地里劳动都拿着书在背诵课文。那次其中测试的成绩竟然是95分。他妈妈激动地说,他们孩子的成绩从来没有及格过,这回创造了历史。可是,由于他的基础太差,也就勉强维持在及格的水平上。 今年,由于工作的需要。我选择了教其它学科。新来的一个于老师接了我原来的工作。她刚师范毕业,有一定的能力,也有上进心。比我那时要求得有过之而无不及。她也发现了刘晶鑫的问题。也和我的想法一样,想对同事的孩子负责,严格要求。在一天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对他进行了惩罚。 可是当于老师严厉地问他为什么没有完成作业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他竟然说:“我就不完成了,你怎么着吧!”说着还骂了几句。于老师又惊异又气愤。就拉着他去找他的`妈妈。他的妈妈问是怎么回事。于老师说了几句。他就抢着说自己受到的委屈。同时又骂了于老师几句。于老师当时更气愤了,当场斥责他。他却当着他妈妈的面踢了于老师两脚。于老师更加怒不可遏。她本能地也踢了他两脚。谁知,那位老师不但没有阻止她的孩子,反而怪于老师竟然当着她的面就敢踢她的孩子。于老师更加愤怒,怎么会有这样的老师。难怪她的孩子会这样。当时和她争论起来。眼看就要演化于一场对打。被另两位老师发现。劝阻了。谁知,那个孩子不但不思已过,还找到校长,问校长解决不,不解决就去教育局告于老师。校长说你愿意去告,就让你妈妈先去告我吧。他们才不了了之。 之前,我们谁都知道那位老师溺爱自己的孩子。她大儿子的时候,她就因为管教的问题和小学的马老师吵过;中学的时候,也同样和王老师吵过。所以连高中都没有能力读,就过早地走向社会。这个小儿子前四年在他亲舅妈任课的班级里。也是一个心严厉著称的老师。谁知,由于她们姑嫂关系不太好。她在学校当着所有老师的面说,孩子的父亲出外打工了,临走的时候说让她好好地照顾孩子。所以她不希望老师天天“欺负”她的孩子。那位舅妈只好听之任之。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于老师能选择什么呢。只有向以往的老师那样听之任之。 无独有偶。前几天。于老师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一个叫刘双瑜的女生。是去年下学期。我们姓赵的一个主任安排到我班的。本应该上初三的学生,却回来读六年制的小学五年级,让人大惑不解。那个孩子的哥哥过早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家里人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到她的身上。我以为是想成材的意思呢。她却出奇地敏感。我们不敢有丝毫的刺激。半年平平安安地过来了。 于老师接替了我的工作后。她却开始追求男生。一个个小男生。十三、四岁,怎么会处理这样的问题呢?有很多被她俘虏。她也公然地在本子上一页一页地写着:“**我想你,你想我吗?”本子被随便地扔到教室的任何一个座位。于老师大为恐慌。就找她谈话。谁知她当时说得很好。过后就又依然如故。于老师就和另外的教数学的徐老师找到那些男生,做他们的工作,他们都听话地和她断绝了关系。可是她又和另外的几个平行班的同学拉上了关系。于老师非常严厉地在班上批评了这种现象。并且严厉地批评那几个跟着她跑的几个女生。防止她们给她传话,递书。她们也有的听话,有的不改。 前几天,一个晚上。她请假回家,理由是和妈妈说说心里话。谁知第二天,就让当舅舅的赵主任给调了班,在没有通知于老师的情况了直接送到了四班。碍于主任的面子。四班的张老师婉言拒绝无效,只好收下了她。这个时候,她正和四班的班长打得火热。 那天,赵主任喝了一些酒,到我们的办公室,给于老师解释,并道歉。说明当时的情况,是她回家说老师看不上她,她不愿意在那里。家长非常生气,就要来找于老师理论,要么就找校长理论。赵主任无法劝服就只好息事宁人,满足他们的要求。并且说当时之所以把她从中学转回到小学,也是因为这个问题。他说他也看到她和男生在宿舍楼的旁边“撕皮掳带”,他想冲上去,抽她两个耳光,可是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只好隐忍。说如果是男孩子,他一定不会放过她。并且说她哥哥那时如果让他管,也不会出现那样的结果。 血气方刚的小于老师遇到这些事情之后,一定应该是成熟了一些。在自己的从教生涯里增添了一笔不小的财富。可是留给我们的何止是惋惜和气愤呢? 我只想起多少年来老百姓传下为的一句话“惯子如杀子”。其余我无话可说。

篇2:惯子如杀子,再富也要穷孩子

惯子如杀子,再富也要穷孩子

《一位“辛酸的父亲”写给其上大学儿子的“匿名信”》

亲爱的儿子:

尽管你伤透了我的心,但是你终究是我的儿子。虽然,自从你考上大学,成为我们家几代唯一一个大学生后,分不清咱俩谁是谁的儿子。

扛着行李陪你去大学报到,挂蚊帐、铺被子、买饭菜票,甚至教你挤牙膏,这一切,在你看来是天经地义的,你甚至感觉你这个不争气的老爸给你这位争气的大学生儿子服务,是一件特沾光特荣耀的事。

在你读大学的第一学期,我们收到过你的三封信,加起来比一封电报长不了多少,言简意赅,主题鲜明,字迹通篇潦草,只一个“钱”字特别工整、而且清晰。

大二以后,从你一封接一封的催款信上我们能感受到,言辞之急迫、语调之恳切,让人感觉你今后大学毕业时可以去当个优秀的讨债人……

最令我痛心的是,今年暑假,你居然偷改入学收费通知,虚报学费…,没想到你竟也运用这招,来对付生你、养你、爱你、疼你的父亲母亲,仅仅为了能出入卡拉OK及酒吧…

我一想起这事就痛苦,就失眠!这已成为一种心病,病根就是你――我亲手抚养大却又倍感陌生的大学生儿子。不知在大学你除了增加文化知识和社会阅历之外,还能否长一丁点善良的心?

中国人一惯受“再苦,不能苦了孩子!”的传统观念所影响。直到有一天,我那移居澳洲多年的老同学回国探亲,及时给我来个当头棒喝。

据他说,澳洲人民生活富裕,然而他们在信奉上帝之余更信奉:“再富,也要“穷”孩子!”的教育理念。他们认为,在过份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将无法自立并且不懂感恩!

他回国的第二天,我陪他冒着风雨出外办点事,他指着一个被包裹得像棉花团的华人小孩说:“孩子应当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他说在澳洲,即使冬天时也很难见到“棉花团”;如果是艳阳高照,母亲们也会别有用心地、故意不撑开婴儿车的遮阳棚。

我们东方家庭“再苦,也不能苦孩子!”的做法,看来有纠正的必要了。

由此可窥见,一个缺乏起码的独立生存能力及不懂感恩的人,无论他有多大的才华,日后有多了不起的成就,都不算是一个健全的人,都是一个生命有缺憾的人。

动物界有一套超越万物之灵的育儿理念,许多动物在它们的幼儿很羸弱时,会把它的幼崽含在嘴或在翼下,怕它们遇险而夭折;但当它们的孩子长大些,它们会毫不留情地把孩子赶离自己身边,让它们独自去经风雨、练本领,甚至不给孩子留下回头路!只有这么做,孩子才能经得起任何风浪之袭击,才能够绝处逢生。

含在嘴或在翼下和赶离身边,都是父母对孩子不同的爱的体现,连动物也深懂“惯子如杀子”的道理。

【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相关文章:

1.如父如子语录

下载word文档
《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惯子如杀子:盘点家族教育9大误区相关文章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