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上海道路交通管理条例2022年3月25日起施行
“HoShi”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4篇新版上海道路交通管理条例2022年3月25日起施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新版上海道路交通管理条例2022年3月25日起施行,欢迎阅读借鉴。
篇1:《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3月25日施行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3月25日施行
备受关注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将于3月25日施行,下面是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3月25日起正式施行。为推动《条例》贯彻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执法检查纳入重点监督项目。
据市人大内司委副主任委员徐季平介绍,本次执法检查重点含五个方面内容:执法准备是否充分,包括《条例》宣传普法情况、执法人员培训情况等;多部门联动机制是否建立,包括政府及各相关部门职责落实情况,部门衔接及形成合力情况等;法规宣传普法是否全面准确,包括执法人员、驾驶员、普通市民等不同群体对法规的掌握情况等;严格规范执法与便民服务是否平衡兼顾,包括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交通管理情况,解决停车需求突出矛盾工作推进情况,交通管理辅助人员配合执法情况,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服务情况等;交通组织是否优化完善,包括公交优先战略推进情况,交通标志标线的施划、调整、优化情况,慢行交通网络建设情况等。
执法检查将通过市民巡访团、“12345”市民服务热线等途径,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呼声,推动解决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执法检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4-6月,聚焦普法宣传;第二阶段为7-9月,聚焦依法执法。9月,执法检查报告将起草并提交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
据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俞烈介绍,今年以来(截至3月20日),本市共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473万余起,同比增加98.5%;全市发生道路交通事故129起、死亡127人、受伤38人,同比分别下降26.29%、21.12%、17.39%。围绕《条例》新增客货分道措施,增设客车道禁止货运车通行的禁令标志480块、增补地面文字23处。
接下来,本市将进一步提升一线民警现场执法管理水平,把非现场执法作为民警现场执法的配套手段,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抓紧梳理完善《条例》配套文件规定,围绕执法难点问题制发执法指引,并落实各项内部执法监督措施。
相关链接
备受瞩目的 《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3月25日起正式施行。为推动条例贯彻实施,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执法检查纳入度重点监督项目。昨天上午,市人大常委会召开执法检查启动会,对执法检查进行动员部署,听取相关部门情况汇报,并邀请市人大代表互动交流。
温馨条款落地需更多参与
“我比较关注温馨条款的落实。”市人大代表、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许丽萍提到,她特别研究了第四十三条。按照条例,外环线以内,停车泊位与停车需求矛盾突出的住宅小区、中小学、幼儿园和医院,如果其周边道路条件允许,可以设置时段性道路停车泊位。
“显然这是一个人性化条款。但具体涉及到如何判断路段是否有条件、究竟该怎么划线等实际操作,还需要城市管理者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许丽萍希望,执法检查中能够彰显温馨条款的落地,发挥社会协同作用。
来自共和新路街道洛善居民区的黄蓓代表对此也很有感触,她说,住宅小区对停车位的需求很大,“小区周边的马路能否开放,我们感觉一般是交警说了算,希望能够开放对话空间,在这个决策中让我们群众多参与。”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正东也表示,法规鼓励居民区、企业、医院开放停车位,但由谁来申请、谁来设置,是居民还是交通部门?如果是小区,是物业出面还是业委会出面?这些细节都要考虑好。
启动会上,市公安局表示,已会同交通委等部门研究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其中包括就单行道和道路停车位设置听取公众意见。
体涉及到如何判断路段是否有条件、究竟该怎么划线等实际操作,还需要城市管理者像绣花一样精细化管理。”许丽萍希望,执法检查中能够彰显温馨条款的落地,发挥社会协同作用。
来自共和新路街道洛善居民区的黄蓓代表对此也很有感触,她说,住宅小区对停车位的`需求很大,“小区周边的马路能否开放,我们感觉一般是交警说了算,希望能够开放对话空间,在这个决策中让我们群众多参与。”
市人大代表、上海市君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正东也表示,法规鼓励居民区、企业、医院开放停车位,但由谁来申请、谁来设置,是居民还是交通部门?如果是小区,是物业出面还是业委会出面?这些细节都要考虑好。
启动会上,市公安局表示,已会同交通委等部门研究建立专门的工作机制,其中包括就单行道和道路停车位设置听取公众意见。
执法应避免“守株待兔”
“新交规的实施让很多司机感到紧张,因为要求更高了。”刘正东说,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心是好的,也是必要的,这有助于法律的实施。但法律的实施不仅仅是严格执法,更在于文明执法。
“‘史上最严’是否意味着更多的罚单?”刘正东建议,要考虑预防性执法,比如科学合理设置信号灯,以便让司机少违法。另外,要避免“守株待兔”式的执法,不要让司机感到心不服口不服。他注意到,条例第六十五条强调公安机关、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等应当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只有文明执法,才可以做到法、情、理的统一,让司机对处罚更容易接受,普法效果才会更好。”
市人大代表、上海正章进出口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贻明说,得知3月25日法规正式实施,很多司机开始紧急处理罚单,“我觉得交通执法要使用大数据分析,定期将执法数据向市民公布,看看这条马路的执法数据怎么样,违法者是否减少了,我们的道路管理是否有成效。”
市公安局副局长俞烈表示,将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抓紧梳理完善条例配套文件规定,围绕执法难点问题制定发布执法指引,并落实各项内部执法监督措施,提高一线民警依法严管的能力和水平。
执法检查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薛潮出席会议。
篇2:《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3月25日实施
新版《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将于203月25日起正式实施。昨天,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通气会,市政府法制办、市交通委、市公安局负责人分别解读了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并就如何依法督促、贯彻落实《条例》实施,以及依法管理、文明执法、提升便民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分别作了介绍。
“《条例》的修订立足上海超大型城市交通管理特点,重点解决道路交通大整治行动中暴露出的亟需解决的问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创新管理举措,强化源头治理,为上海道路交通常态长效管理提供新的、更为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吴偕林表示,《条例》的实施需要立足本市超大型城市管理的实际,进一步更新理念,全面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严格做好“三个平衡”,即从严管理与科学管理的平衡、依法管理与便民服务的平衡、严格执法与规范执法的平衡。
吴偕林介绍,在《条例》实施过程中,将与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落实好相关配套工作,“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开展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并在清理基础上做好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和废止工作;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的执法监督,推动条例确立的新制度、新措施落地落实;顺应条例对法律责任的从严设定,调整和完善相关行政执法裁量规范;密切关注条例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开展研究,推动相关法律制度在落实中不断完善。”
更加注重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倡导绿色交通理念,是此次《条例》修订的一大亮点。市交通委副主任冯健理表示,上海将对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综合施策,不断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在优化公交线网的调整上,将结合公交专用道的建设,优化线网以提高运营效率,并加强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的衔接,继续推进‘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的布设工作;在改善公共交通服务、丰富公交层次上,将以提升运营效率和乘客感受为重点,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和市民满意度,全力做好延安路中运量通车工作;在强化轨交骨干作用、完善大容量网络上,在目前新一轮216公里建设全面启动基础上,力争实现年增能5%的目标,并进一步扩大周末延时的线路范围。”
冯健理介绍,上海全市公交专用道长度目前已达325公里,“十三五”期间还将新增200公里公交专用道,“下一步,交通部门还将对既有300公里公交专用道及时开展评估并提出改善措施。”在市民关心的解决停车矛盾上,他介绍说,“十三五”期间,上海将以“适度供给、调控需求、动态平衡、集约共享”为基本原则,采取差别化的停车供给及需求管理政策。同时进一步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利用市场化手段有效调控出行停车需求。
“《条例》明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市公安局副局长俞烈表示,《条例》将为推动交通大整治持续深入常态长效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和执法保障,“目前市公安局已经启动了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的各项准备工作,将会同相关政府部门研究制定《条例》的贯彻实施意见。针对《条例》修订后新创设的部分规定,市公安局将研究制定具体执法意见,明确执法程序和执法要求。”
俞烈表示,为确保执法质量和执法效果,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水平,市公安局将立即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做到人人正确理解、熟练掌握、严格执法、带头守法。同时,全面加强严格执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集中整治行动,落实“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的执法要求。在细化完善配套措施上,协调相关政府部门落实客货分道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工作,落实1.8万套“电子警察”配备工作,强化非现场执法手段的应用。
在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拓展便民利民惠民服务上,上海公安机关将构建多方位、全领域、跨平台的网上便民服务体系,深化推广应用“快处易赔APP”,推出周六开放驾驶员考试的便民惠民措施,推进完善保险行业提前进驻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在全市事故处理“窗口”落地实施,做好施工现场周边道路的交通组织工作,让路于民、还路于民。
相关解读
昨天上午,上海市政府法制办、市交通委和市公安局负责人解读了刚刚表决通过的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并就如何依法督促、贯彻落实《条例》实施,以及依法管理、文明执法、提升便民服务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分别作介绍。
条例将在落实中不断完善
市政府法制办主任吴偕林表示,《条例》的实施需要立足本市超大型城市管理的实际,进一步更新理念,全面准确把握条例的精神实质。
在条例实施的'过程中,上海市政府法治办将与道路交通管理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落实好相关4项配套工作: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开展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并在清理基础上,做好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和废止工作;强化道路交通管理的执法监督,推动条例确立的新制度、新措施落地落实;顺应条例对法律责任的从严设定,调整和完善相关行政执法裁量规范;密切关注条例实施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会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及时开展研究,推动相关法律制度在落实中不断完善。
新一轮216公里轨交建设启动
公交优先是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由之路,此次《条例》对此也有规定。市交通委副主任冯健理表示,本市将对道路交通管理领域综合施策,不断提升综合交通管理水平,重点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优化公交线网调整,加强公交线网与轨道交通的衔接,继续推进“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的布设工作。
改善公共交通服务,将以提升运营效率和乘客感受为重点,提高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和市民满意度,全力做好延安路中运量通车工作。
强化轨交骨干作用,目前新一轮216公里轨交建设已全面启动,力争实现2017年增能5%的目标,并进一步扩大周末延时的线路范围。
保障公交专用道路权优先,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
缓解城市停车矛盾,规范停车行为。
见违必纠 纠违必处 处罚必严
此次《条例》明确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公安机关。市公安局副局长俞烈表示,目前已经启动了全面贯彻落实《条例》的各项准备工作:
提升依法履职能力水平。立即组织开展全员培训,做到人人正确理解、熟练掌握、严格执法、带头守法。
全面加强严格执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专项集中整治行动,落实“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的执法要求。
细化完善配套措施。协调相关政府部门落实客货分道交通标志标线设置工作。落实1.8万套“电子警察”配备工作。
完善拓展便民利民服务。构建多方位、全领域、跨平台的网上便民服务体系,深化推广应用“快处易赔APP”,推出周六开放驾驶员考试的便民惠民措施,推进完善保险行业提前进驻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在全市事故处理“窗口”落地实施等。
篇3:《湛江市湖光岩景区保护管理条例》3月起施行
(第38号)
湛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十三次会议于10月26日通过的《湛江市湖光岩景区保护管理条例》,已经广东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月1日批准,现予公布,自3月1日起施行。
湛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年12月7日
附:
篇4:《天津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3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天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天津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将于2017年3月1日起施行,下面是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月9日上午,天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天津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旨在加强医院安全管理,维护医院正常医疗秩序,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该条例将自2017年3月1日起施行。
据介绍,近年来,本市医疗服务量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同时,医患纠纷事件也呈上升趋势,聚众滋事、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医院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市亟待通过地方立法,来填补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方面的制度空白。
《天津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以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共设定29条,对医院安全的界定,医院安全管理职责,患者、家属和其他人员禁止行为,建立警医联动机制,以及法律责任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明确和规范。
相关阅读
近年来,随着医疗服务量的大幅增长,医疗服务保障水平与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出现了一些差距,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为加强医院安全管理,维护正常医疗秩序,昨天,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天津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将于3月1日起正式实施。
“二者的立法目的都是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切实保护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这两部地方性法规是相辅相成、相互衔接的。”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高绍林说,相较医疗纠纷处置条例而言,医院安全秩序管理条例更加侧重明确三方面主要责任。
为何要推出新政?
医院安全秩序管理 目前尚存四大问题
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高绍林介绍,制定条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本市医院安全秩序管理中主要存在四方面问题:
一是,针对医院安全秩序管理的有关规定大都集中在各部委下发的规范性文件中,规范的层级和效力较低,不利于医院安全秩序管理的有效实施,急需通过地方立法填补这项空白。
二是,各级医院按照国家和本市要求,已构建和完善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三防系统,积累了许多经验,特别是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已经设立了警务室,在发生影响医院安全秩序的情况时,公安部门如何更好地与医院配合,也需要通过地方立法进行规范。
三是,号贩子长期存在,抢占大量就诊号源,患者看不上病、就诊等候时间过长、情绪激动、投诉渠道不畅通都会导致医患矛盾,为有效避免矛盾可能会带来的医院安全秩序风险,需要地方立法对医院的挂号制度、就诊等候疏导制度、投诉受理和反馈制度进行规范。
四是,个别患者及其家属和其他人员由于某种原因,不遵守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制度,妨碍医院医疗秩序,甚至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等行为,也需要通过地方立法予以规范。
政府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职责
●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的领导。
●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医院安全秩序管理工作,包括制定工作规范和考核办法、组织指导医院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等。
●公安机关应在三级医院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设立警务室,设置相关交通安全设施,在发生聚众滋事等扰乱医院安全秩序情况时,迅速出警、依法处置等。
●民政部门应对符合条件的患者给予医疗救助,会同相关单位依法做好医院内遗体的存放及处置管理工作。
医院方面主要责任
●医院应当依法保障安全秩序管理工作所需的必要条件。
●建立安全保卫制度。
●与公安机关建立警医联动机制。
●建立酒后、有滋事或者暴力倾向等人群的就诊安全防范制度。
●通过各种预约方式完善实名挂号管理制度,当候诊患者过多、等候时间过长时,医院应当采取措施及时疏导。
医院滋事 设定七个禁区
●大声喧哗、吵闹,扰乱医疗秩序。
●威胁、恐吓、侮辱、伤害、恶意尾随医务人员或者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
●非法携带管制器具或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进入医院。
●未经医院允许占用病床、病房。
●患者死亡后,不按照有关规定将遗体移放至太平间或者其他合法存放遗体的场所,或者违规在病房、抢救室、重症监护室等场所及医院的其他区域停放遗体。
●在医院内和医院门前摆设灵堂、摆放花圈、焚烧纸钱。
●其他扰乱正常医疗秩序,不服从医院安全秩序管理的行为。
【新版上海道路交通管理条例2022年3月25日起施行】相关文章: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