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个人简历网!永久域名:gerenjianli.cn (个人简历全拼+cn)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实用文>才子佳人,乱世佳话随笔

才子佳人,乱世佳话随笔

2022-09-25 08:24:29 收藏本文 下载本文

“Cloris”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5篇才子佳人,乱世佳话随笔,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才子佳人,乱世佳话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才子佳人,乱世佳话随笔

篇1:才子佳人,乱世佳话随笔

才子佳人,乱世佳话随笔

曹植是三国时期有名气的才子,字子建,素来有才高八斗的美名,就是这样一位大才子,在年少情窦初来的时候,却遇上了一位惊才绝艳的美人——甄宓,并且与她有着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甄宓是三国时期的三大美人之一,当时流传着江东大小乔,河北甄氏女的说法。

能够与大乔小乔齐名的美人,自然也不会是一般的人物。甄宓是袁绍的儿媳妇,在官渡之战之后,袁绍大败曹操,甄宓也因此落入了曹操的手中。据说在曹操攻下袁绍的府邸时,袁绍的夫人为了保护甄宓,在甄宓的脸上涂满了泥巴,希望能帮助甄宓逃过一劫。但是当时曹操派遣大公子曹丕和三公子曹植一起前往袁绍的府邸,并且看好府中所有的女眷。

甄宓对曹氏一族毁灭家园十分憎恶,当下就和曹丕曹植一帮人对峙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甄宓声泪俱下,不知不觉脸上的泥巴也漏出了端倪。曹丕马上命人把甄宓脸上的赃物洗去,于是一张倾国倾城的盛世美颜就这样得以显露在曹氏两兄弟面前。曹丕和曹植都对甄宓一见钟情,这也为后来曹植和甄宓的`爱情悲剧买下了很深的隐患。

曹植念在甄宓刚刚失去家园,对甄宓很是照料,甚至很是亲切地叫甄宓“宓姐”。甄宓对曹三公子的美名也是有所耳闻,接触了曹植之后,甄宓也发现曹植不是一个玩弄权势的人,对他也没有了敌意。由于两人在文学方面有着相同的爱好,也爱写诗抚琴,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技艺,久而久之,两人日久生情。两人在新落成的铜雀台中度过了一段神仙眷侣,只羡鸳鸯不羡仙的日子,成为了两人一生中最为幸福的时光。

但是自古美人总是被很多人觊觎,其中就包括曹操和曹丕两父子。曹操在攻下袁绍府邸之后的庆功宴上,曾经以袁绍夫人的性命逼迫甄宓在宴会上献舞。之后,曹操也有意纳甄宓为妾。但是甄宓誓死不从,甚至以死相逼,渐渐地曹操也放弃了这一想法。

但是甄宓在和曹植日久生情的时候,大公子曹丕也对甄宓情根深种。只是当时心性纯良的曹植坚信只要和甄宓两情相悦,两人就一定会被成全。可是两个人尚且不知道,面对两个人即将是一场权利的争斗。

由于曹丕骁勇善战,在一次出征凯旋归来之际,曹丕向曹操讨要赏赐时,曹丕提出了要娶甄宓为妻。曹丕的这一举动,遭到了曹植的反对,他认为甄宓喜欢的是自己,两人争执不下。曹操见两个儿子居然为了一个女人争锋相对,就威胁如果曹植坚持要和曹丕抢甄宓,就把甄宓赐死。万般无奈之下,为了保全甄宓的性命,曹植只好放弃了和大哥曹丕抢甄宓,并且还遵从了曹操的意思,娶了当时的崔氏之女。两个有情人就这样,屈服在了强权之下。才子佳人的佳话,转瞬即空。

甄宓嫁给曹丕之后,为曹丕生下了一儿一女。在曹丕篡汉之后,甄宓被曹丕封为皇后。甄宓对曹丕并没有多少情意,在曹丕篡汉之后,对曹丕的所作所为更是不齿,时常对曹丕有怨怼之言。曹丕知道之后,在一次醉酒之后,受到当时宠妃郭笑的挑拨,就赐了甄宓一杯毒酒。于是,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殒。曹丕对自己醉酒之后的行为也是追悔莫及,他也开始反思了自己的行为。

在为甄宓举办葬礼时,曹丕特许曹植进京参加甄宓的葬礼,并且把甄宓生前最爱的一枚玉枕送给曹植作为纪念。曹植得知了甄宓的死讯之后,很是伤情,在参加完甄宓的葬礼回封地的途中,途经洛水,便在洛水河边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我相信,如果没有曹植和甄宓的这一段才子佳人的佳话,那么蓬莱文章,建安风骨,便会少一些颜色。

篇2:枭雄起,乱世殇随笔

枭雄起,乱世殇随笔

边城烽火,血浸风沙;四方鼓声,九州叱咤。千骑扬戈,啼声飒沓。——题记

乱世浮萍,跌宕起伏。一点朱砂,回眸化殇。江山撼,枭雄起。

曾几何时,“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的那人已不再意气风发,四面楚歌,十面埋伏,虞姬相伴,自刎而亡。他本是乱世枭雄,刚毅骁勇;他本是西楚之霸,威猛四方。刚愎自用,狭窄之量,对胜败之事的浮躁,成了他致命的缺点。虞姬伴其左右,她望着天穹之下,那抹寂寥哀伤的剪影。叹息与无奈交织,心殇与泪水交织。她深知他,更深爱他。她明白他的苦、他的泪、他的痛,拔剑自刎,一代美姬就此陨落。究竟是何等的胸怀,何等的深情,何等的痛殇,才塑就了如此美人?

他心如死灰,斩杀汉将,砍倒军旗。冷伐如斯,心殇如斯,寂寥如斯,悲凉亦如斯。

最后,自刎乌江,一代枭雄随之而陨。

三分天下,帝国争霸。江南二乔,倾世貂蝉,吕布刺董,关羽张飞,卧龙凤雏。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是英雄,但最终却败在嫉妒之下。吕布不可谓不是英雄,但最终却难过美色之劫。

桃园结义,三顾茅庐。从刘关张结义桃园,到诸葛亮未曾出山却坐观天下,各路枭雄,纷纷来过。群雄争霸,鱼龙混杂,后晋崛起,噬吞天下。

周齐相争,兰陵王出。忠骨为刃,面具为殇。红尘一笑,乱世征伐。周室宇文,灭齐为周。

乱起隋末,开元盛唐。安史之乱,贵妃长辞。风起天阑,星落权衰。

宋祖为杰,黄袍加身;驿站桥边,转身为帝。政坛武将,亦是英雄。

靖康之变后,南宋续北宋。秦桧卖国,只为求荣;岳飞精忠,只为卫国。精忠报国,四字尔尔,却诠释了这位忠良名将的一生。

家国天下,夏朝起始;商周千载,五霸春秋;战国七雄,秦皇汉武;三分乱世,后晋收一;隋炀帝殁,降世盛唐;宋祖匡胤;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康熙乾隆,最后盛世。经过了火与汗的.淬炼,血与泪的重塑,终于,华夏雄起,驻于东方,大美中华,傲视群雄。

乱世一点,最终归一。沧海桑田,亘古轮回。这是属于枭雄的时代,也是仅属于枭雄的时代,金戈铁马,血战狼烟。那只是一个梦,一个只属于乱世枭雄、英雄美人的梦。午夜梦回,泪已成殇。

欲奏乐,为破寂;回眸瞟,风舞衫;琴穿指尖,曲散人终。

刀光剑影,寂乱破寥。嶙峋之神,传承千年。

群枭舞,终为止。

篇3:轻松搞笑随笔:乱世之奸雄曹操

曹操生于东汉末年,当时社会动荡,皇帝昏庸,官员腐败,百姓民不聊生。但曹家有钱有势,青少年时期的曹操一点苦都没吃,自由自在地过着飞鹰走狗的游侠生活。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浪荡公子也有他的理想,那就是当个为国为民的好官。

新娘子被偷了

(本报讯)最近,本报记者听到一件很可笑的事。前不久,京城有户人家娶亲,场面十分热闹。到了晚上,宾主酒喝得差不多了,园子里突然有人大叫:“有小偷!”顿时,参加婚礼的人都纷纷跑了出去。结果,小偷没看到,新娘子却闹丢了。

原来,有人趁乱钻进洞房,用刀挟持,把新娘子给偷走了!新郎倌急坏了,要知道,这新娘子貌美如花,万一被歹人抢去了,那可是凶多吉少啊。

幸运的是,有人很快发现了小偷,追了上去。两小偷一个胖,一个瘦,瘦的身手敏捷,胖的略差一点,但也跑得飞快。一会儿工夫,两人就跑得看不见了。大伙儿正着急,突然听到有人大喊:“小偷在这儿!”循声望去,小胖子突然不知从哪跳了出去,和小瘦子飞也似的逃走了。原来,两个人慌不择路,跌到了一个荆棘丛中,小胖子的衣服被荆棘挂住了,动弹不得。眼看就要被追上了,小瘦子急中生智喊了这么一句,吓得小胖子一下跳了起来,不然早就被人给抓了。

没有抓到小偷,新郎一家气愤不已。不过,据说有人悄悄地提醒他说,那两个小偷都是惹不得的主儿,还是别惹为妙。

岂有此理!偷了人家新娘,还不让人家追究。本记者倒要看看,这两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惹不起的两小偷

为了探寻两个小偷的真相,记者一路追踪,来到了本朝有名的官宦世家——“曹府”。——等等,读者是不是要问了,你不是要追查两个小偷吗?怎么跑到世家名门去捣乱了?

大家不要着急,根据可靠情报,那个瘦子,就是曹府的公子——曹操,而那个小胖子呢,是曹操的好哥们——袁绍。

说起这两个公子,那都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曹操出身不凡,爷爷曹腾,曾经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还被封为费亭侯。父亲曹嵩,官至太尉,位列三公之首。因此,曹家的钱多得一百辆大车都拉不完。据说曹嵩的太尉就是花了一亿钱买来的。

而他的好哥们袁绍呢,出身更厉害,一家是有名的“四世三公“,从曾祖父开始,他们家四代就有五人位居三公,权倾天下。

所以,这两位公子一不用上山砍柴,二不用下河捞鱼,成天不学无术,舞枪弄棍,不是放只鹰,就是拉条狗,到野外树林里捕猎,专干不靠谱的事儿,尤其是曹操,专门出些个馊主意。这次“偷”新娘的事儿,就是曹操为了好玩想出来的。

智脱叔叔“监控”

曹操一天到晚不干正事,可把他叔叔急坏了。咦?怎么着急的不是曹老爹?原来曹嵩忙着在朝廷里工作,回到家时看见的总是坐在书房里秉烛夜读的乖儿子,至于那些“辉煌”事迹他压根就不知道。所以叔叔经常在曹嵩面前唠叨曹操的各种劣迹,曹嵩听了免不了要训斥曹操。曹操对此很不爽,决心想办法脱离叔叔的“监控”。

一天,叔叔路过花园,看到曹操正坐在那里发呆,就走过去问:“阿瞒,你不在书房读书,在这儿发什么呆呀?”可曹操像聋了似的理都不理他。叔叔见状,火气一下窜了上来,心想这小子不但不好好读书,连最起码的礼仪都不懂了。于是,他快步走上前,想看他究竟在干什么。哪知,他刚一靠近,就见曹操浑身剧烈抽搐,嘴都扭到一边去了。

“哎呀,阿瞒中风了!”叔叔吓得一溜小跑去告诉曹嵩。不一会儿,曹嵩火急火燎地跑来了。

谁知,这时的曹操身子不抖了,嘴也不歪了,正捧着一本书认真地读呢。

“阿瞒,你叔叔说你刚才中风了。”看着眼前好端端的儿子,曹嵩极其吃惊。

“叔叔不喜欢阿瞒,”曹操一脸凄凉地说,“他也不是第一次跟您说阿瞒的坏话了。”

看着一脸悲伤的儿子,曹嵩大为震惊。从此,他再也不相信弟弟说曹操的话了。

篇4:以乱世好为题目的随笔

以乱世好为题目的随笔

近读《西滢闲话》,有一种痛快淋漓之感,淋漓之余,,比如春秋战国,比如魏晋,比如五四,名人大家辈出,各种思潮涌现,南辕北辙,自由驰骋,我想没乱世,也没《西滢闲话》,没乱世,也无言论自由之说,话虽偏急,但真理犹现。在老毛时代,和平稳定,天下一统,谁敢不走近民众,谁敢摆出唯我独尊的架式以追自由之心声?

毛泽东将手一挥,说“艺术是大众的”,于是文学家们、历史家们、哲学家们一个个翻检自己的文橱书柜,寻找民众的声音,赵树理写了《小二黑结婚》,姚雪垠写了《李自成》,艾思奇写了《大众哲学》,吴晗开始翻开尘封的历史,用最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写道:考试这一天,考场打了三通鼓,秀才们即使遇到大冷天,冰霜冻结,也得站在门外等候点名。督学呢,穿着红袍坐在堂上,灯烛辉煌,炉子取暖,好不舒服……文字平白如话,写得确实好,可你知道这段话是近四百年前的明代文人艾南英写的,有这么“白”么?

寻找民众的声音本没有错,因为贴近民众,艺术才有生命力,错就错在太迁就民众,用民众的语言,穿民众的服装,写民众的生活,完全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身为人的尊严与价值,可能对民众根本没感情,却偏要装成民众中的一员,混迹于市井小肆之间,不拿笔,拿锄头,不穿西服马褂,穿布衣短褐,不说专业术语,只说平民白话,结果虽装得像鸡,鸡们仍觉得你是鹤,是臭老九,是资产阶级的学术权威,批你斗你让你戴高帽挂牌子扫厕所巡街示众。这时的民众到哪里去了,我们的领袖是否也站在民众的立场为你们说说话呢?老舍死了,吴晗死了,傅雷死了……一个个能发出民众声音的优秀人物就这样不明不白地死了。这让我想起“焚书坑儒”,想起“文字狱”,想起……太多的不该想起的历史。

要是陈西滢生活在这样一个“和平安宁”的社会敢大放厥词吗?他在“闲话”里写道:“中国人实在可怜。最可怜的要算现在的'政府了。一方面看着众怒难犯,不敢得罪全国的民众,一方面也不敢大大的得罪外国人,所以既不刚,又不柔,既没有政策,又没有步骤。”“民国以来,有实力的,只有袁世凯雄才大略,是个了不得的人才。中山先生是新世纪的政治家,现在的中国实在是配不上有他,所以限于实力,什么也行不通。其余的军阀,都是时势造成的草包,是什么东西呢?所以他们完全是政客们的傀儡,弄得身败名裂还不知道什么一回事。现在可大不相同了。西北的马,东北的郭,东南的孙传芳,广东的蒋介石,都是兵力极充足的军人,同时又是神出鬼没的政客。”读这样的文字,尤如吃了夏日的冰淇凌,爽得很呢。如果没有“言论自由”,你能有这麻辣辣,如饮冰雪的感受么?我算明白了统治者为什么不喜欢这样的文人,用一句话土话说,他是“挑刺头”儿,谁敢用这样的人,不把自己扎得血淋淋才怪。但一个国家,一个政府,要是没有人来挑它的刺儿,这个国家政府迟早会完蛋,正应了一句古话,叫“疾者讳医”,结果病入膏盲,无可救药矣。反观现在的“言论自由”,实让人有说不出的愤慨,所谓“自由”,无非是“逸闻趣事”的自由,是“正面报道”的自由,是“刑不上大夫”的自由,是“民众的喜乐短长”的自由,你敢对政府说一个“不”字?你敢叫嚣民主选举,不要内定?你敢说台湾也可以自治,建立联邦制?——你不敢,你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了,你也没好日子过了。如果再给你带上一顶“妄图颠覆政府,搞破坏分裂”的大帽子,今生蹲大狱吧。

曾读萧乾的《人生点滴》,作者有点小牢骚,是说现在报纸上的新闻,一个腔调,一个鼻孔,缺少自由,但也仅是小牢骚,听见和没听见一个样。但我已见出一个文人可悲的一面,不再“美谏”,不再“殉道”,只争朝夕,做自己的学问。学问要做,民族国家的前途更要尽心,方不失一个做人的使命。

篇5:轻松搞笑随笔:乱世之奸雄曹操

曹操要当大英雄

曹操终于摆脱了叔叔的“监控”,别提多高兴了,他依旧和袁绍一起胡闹玩乐。直到有一天,他在一个聚会上遇到一个老头。那老头一见曹操,立刻说道:“这是个大人才啊!日后必然是安邦定国的大英雄。”

曹操一听,嘿嘿一乐,立刻和老头聊起来。

这老头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太尉桥玄。

这桥玄也真够意思,不仅赏识曹操,还帮他铺路,让他去找许邵要好评。

许邵是何许人也?著名的大名士!不仅学问好,而且善于识人,是骡子是马,有才无才,许邵一眼就能看准。他每月初一专门评价一些有才能的人,人称“月旦评”,凡是能得到许邵好评的人,都会得到名士们的追捧。

于是,曹操备了一车的黄金白银拜访许邵,希望能到一个好评价。可许邵竟把曹操拒绝了。曹操很难过。过了一段时间,又备了一车黄金白银去拜访他,许邵还是把他拒绝了。曹操锲而不舍,之后又三番五次地拜访许邵。但许邵却是一点面子都不给。既然软的不行那就来硬的吧。后来曹操没有带黄金,也没有带白银,清清爽爽,带着拳头和恐吓去了。许邵是个机灵人,一见这番架势,立刻给了曹操一个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奸雄虽然不太好听,但“治世之能臣”已完全认可了他的才能。所以曹操还是很高兴,总算得到了许邵的评价。

“五色棒”赢威名

有了桥玄、许邵这两个大名士的赏识与认可,曹操轻而易举地就打进了东汉的“名士圈”,为当官铺好了路。

公元174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荐为孝廉。虽然是个芝麻大的小官,但总算靠自己的本事当了官,曹操很高兴,干得很认真,不久后就升为洛阳北都尉。

洛阳北都尉的主要工作是维护洛阳北边的社会治安。天子脚下住的大都是皇亲国戚,这些人目无法纪,扰乱治安,欺压百姓,总之十分热衷于干坏事。曹操非常痛恨这种现象,他刚一到任,就命人打造了十几根“五色棒”,把它们悬挂在衙门的两边。

“凡是违犯禁令者,就用五色大棒处死!”这就是曹操对违法犯纪者的惩罚。

一日,一个手下向曹操报告,说他夜巡时发现蹇图深夜了还在街上喝酒,违反了夜禁令。曹操听了大怒,立刻派人把蹇图抓到衙门,用“五色棒”好好伺候了一顿。结果,蹇图就被活活打死了!

曹操这把新官上任的第一把火烧得实在太旺了,吓得京城里的权贵们再也不敢违反禁令。老百姓们也欢呼雀跃,认为曹操是个心怀正义的好官。

官海沉浮不忘初心

曹操怒打蹇图赢得一片叫好声,但有一个人却被气得要吐血了,这个人就是蹇图的侄子蹇硕。这蹇硕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汉灵帝身边的红人,深得皇帝的信任。

蹇硕要为叔叔报仇,可人家曹操也不是一般人,家里有权势有背景,岂会容他胡来。没办法,最后蹇硕只能用一条“明升暗降”的阴谋郁闷了一下曹操。

公元177年,曹操被降职为顿丘令,远离了洛阳的贵族圈。好景不长,一年后,他又因堂妹夫的事件受到牵连,被罢免了官职,就干脆回家乡谯县闲居。因为曹家在朝中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所以曹操人走茶未凉。公元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公元184年升职为骑都尉,受命与皇甫嵩等人合军一处,诛杀颍川的黄巾军。

这一战让曹操的军事才能初露锋芒,一路上势如破竹,斩了上万颗脑袋,打败了黄巾军。汉灵帝一高兴,便封他做了济南相(今山东济南)。

这济南相可不好当,管辖范围内的十几个县的县令都和皇亲国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达官贵族们肆无忌惮地贪赃枉法,欺压老百姓。之前的几任济南相都睁着眼睛装瞎子,整天掰着手指头混日子,等着期满回京。曹操可不管你是谁家七舅姥爷,八姨表舅的,他刚一到就摆出了当年做北都尉的威严,大笔一挥给汉灵帝写了一封奏章,一口气罢免了八个官员。

接着,他又整治济南的迷信活动,把那些利用老百姓大搞祭祀鬼神活动的奸诈之徒统统抓了起来。一时间,济南一片安定清明,老百姓都夸曹操是个好官。而那些贪污、违法、乱纪的官员却是又恨又无奈。谁让人家曹操本事大,又是官二代呢。

作者:任珦鸿

公众号:小风筝阅读与写作

【才子佳人,乱世佳话随笔】相关文章:

1.乱世范文

2.《梅兰佳话》对联

3.才子佳人成语经典典故

4.王之涣一诗成就两佳话

5.乱世江湖之彭刀客作文800字

6.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阅读题及答案

7.开学随笔

8.三国演义随笔

9.了结随笔

10.宽容随笔

下载word文档
《才子佳人,乱世佳话随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评级1星 评级2星 评级3星 评级4星 评级5星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