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讲课拾趣
“mmp”通过精心收集,向本站投稿了8篇名家讲课拾趣,下面是小编整理后的名家讲课拾趣,欢迎大家阅读借鉴,并有积极分享。
篇1:名家讲课拾趣
名家讲课拾趣
名家讲课拾趣著名作家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10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分钟便“讲”完了原先预备讲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然后望着大家,再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第一次登台,人很多,我害怕了。”学生为他的“可爱”大笑不已。
??
??著名学者、红学家的俞平伯,当年给学生讲授诗词,每每自己先唱读。每唱完一首,自己先赞道:“好!”沉吟半晌无语,学生想要知道其所以好,他已开始唱读第二首。唱毕,又由衷地赞曰:“真好!”学生欲知其细节,终不可得。
??
??有一次,鲁迅先生讲到《红楼梦》,笑着问学生:“诸君喜欢林妹妹否?”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反问道:“请问,先生喜欢否?”鲁迅先生答道:“我可不喜欢林妹妹。”“为什么?”“我嫌她爱哭哭啼啼,小心眼儿。”学生都会心地笑了。
??
??梁启超先生文名扬天下,讲课也叫人称绝。他给清华大学学生上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据说,先生讲到紧要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涕泗滂沱。听课的也深受感染。他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往往张口即诵,讲课时旁征博引,运用自如。有时偶尔顿住,用手敲一敲光秃秃的脑袋,立即想起,大段大段继续望下背。
??
??章太炎先生嗜烟,讲课时,常常一手拿粉笔,一手拿烟卷,有时误拿着烟卷在黑板上写,惹得学生哄堂大笑。
??
??辜鸿铭是清末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每次上课先跟学生约法三章:(一)他一进教室,学生必须起立敬礼;下课后,他先离开,学生再走;(二)学生如果背不出书,不许坐,一直站到下课;(三)能够受得住约束的听课,不能的可趁早退堂。他要求虽严,但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
??闻一多,这位新月派的著名诗人讲课有两个癖好。一是将早上的课调到下午黄昏时候上,认为这样有气氛,容易讲得精彩。二是上课时往往抱着一大叠自己写的稿本,昂首阔步走进课堂,学生起立致敬坐下后,他也在讲台上坐下,然后慢慢掏出一包烟,打开来,对着学生笑一笑,绅士般地问:“哪位吸?”学生一阵笑,当然没人吸,他自己便点上一支,吸了后才开始上课。
篇2:名家讲课拾趣
著名作家沈从文26岁那年第一次登上讲坛,竟一句话也说不出口。呆了10分钟,才径自念起讲稿来,仅10分钟便“讲”完了原先预备讲一个多小时的内容,然后望着大家,再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在黑板上写道:“今天是第一次登台,人很多,我害怕了。”学生为他的“可爱”大笑不已。
著名学者、红学家的俞平伯,当年给学生讲授诗词,每每自己先唱读。每唱完一首,自己先赞道:“好!”沉吟半晌无语,学生想要知道其所以好,他已开始唱读第二首。唱毕,又由衷地赞曰:“真好!”学生欲知其细节,终不可得。
有一次,鲁迅先生讲到《红楼梦》,笑着问学生:“诸君喜欢林妹妹否?”一位学生大胆地站起来反问道:“请问,先生喜欢否?”鲁迅先生答道:“我可不喜欢林妹妹。”“为什么?”“我嫌她爱哭哭啼啼,小心眼儿。”学生都会心地笑了。
梁启超先生文名扬天下,讲课也叫人称绝。他给清华大学学生上课,走上讲台,打开讲义,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简短的开场白:“启超是没有什么学问——”接着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点头,“可是也有一点喽!”既谦逊又自负。据说,先生讲到紧要处,便成为表演,手舞足蹈,情不自已。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叹息。讲到欢乐处,则大笑,声震屋梁;讲到悲伤处,则痛哭,涕泗滂沱。听课的也深受感染。他记忆力非凡,四书五经、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往往张口即诵,讲课时旁征博引,运用自如。有时偶尔顿住,用手敲一敲光秃秃的脑袋,立即想起,大段大段继续望下背。
章太炎先生嗜烟,讲课时,常常一手拿粉笔,一手拿烟卷,有时误拿着烟卷在黑板上写,惹得学生哄堂大笑。
辜鸿铭是清末著名的国学大师。他每次上课先跟学生约法三章:(一)他一进教室,学生必须起立敬礼;下课后,他先离开,学生再走;(二)学生如果背不出书,不许坐,一直站到下课;(三)能够受得住约束的听课,不能的可趁早退堂。他要求虽严,但一般是没有学生退堂的。讲到得意处,他会忽然唱段小曲,或者从长袍里掏出几颗花生糖果大嚼,令人忍俊不禁。
闻一多,这位新月派的著名诗人讲课有两个癖好。一是将早上的课调到下午黄昏时候上,认为这样有气氛,容易讲得精彩。二是上课时往往抱着一大叠自己写的稿本,昂首阔步走进课堂,学生起立致敬坐下后,他也在讲台上坐下,然后慢慢掏出一包烟,打开来,对着学生笑一笑,绅士般地问:“哪位吸?”学生一阵笑,当然没人吸,他自己便点上一支,吸了后才开始上课。
篇3:《登鹳雀楼》名家讲课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原名竟然是《登楼》?
这首诗是一首五绝,只有二十个字。我们先看一下诗题:《登鹳雀楼》,如果把“鹳雀”去掉,它就是“登楼”,而其实这个诗的原名就叫《登楼》。“鹳雀”两个字是宋人后来把它加上去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鹳雀”,是鸟雀的“雀”,其实还有一种版本是喜鹊的“鹊”。鹳雀楼在今天山西永济县,这个楼已经没有了——元代初年毁于战火。其实这个楼的修建,是南北朝的北周时期修建的。当时修建它的时候,是作为一个军事筑楼,历经隋唐与宋到元代初年在战火中间被毁掉了,一共存在了大约七百多年的时间。鹳雀楼虽然是一个军事筑楼,但是后来它的军事功能淡化了,却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很多人写登鹳雀楼的诗,其中写得最好的就是王之涣的这一首。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下面我们先看看这一首的四句,二十个字,究竟写了些什么内容,为何它会这么有名。我们先看首句:“白日依山尽”,这个首句,它写了两个意象:一个是“白日”,即落日,“依山尽”是一轮落日傍着远处的山冉冉下沉,一直到最后全部沉落在地平线下面,这是写落日的晚景。这是首句。王之涣写诗、写景有一个特点,他所写的景都是大手笔的景。换句话说,王之涣写的这个景色是非常开阔的,他不是写那种局部的小景,比如写一个虾,写一朵花,写一片草。王之涣的景色描写非常好。这种写法也非常适合他作为一个边塞诗人,写那个边塞景色的时候所用的习惯,这是首句。
次句“黄河入海流”,鹳雀楼有一个特点,它的前面可以看见中条山,它的下面是滚滚而去的黄河水。所以,可以看到黄河,但是至于入海,那肯定是看不到的。在山西——咱们且不说永济——太行山以西的山西,如何能看到黄河入海,这显然是不可能的。所以首句跟次句的两句写景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了。首句的“白日依山尽”是实景,次句的“黄河入海流”是虚景,这个景色的描写是虚实结合来写的。“入海”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而“白日依山”是所见之景,一实一虚、虚实结合,但是虚实结合仅仅是它的局部特色。并不是全诗的特色,仅就写景而言这两句是很有特色的,一实一虚。
后两句名气更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个“穷”字是我们理解这首诗非常关键的一个字。这里要区分“穷”的古义和今义:“穷”的今义是没钱,但是“穷”的古义不是没钱的意思,“穷”的古义是尽,我们今天说的“穷”,古人不用“穷”表达,而用“贫”,古人的“贫”相当于今天的“穷”,古人的“穷”相当于今天的“尽”。所以“欲穷千里目”就是想让我们的眼看得更远,能够看到千里之遥的地方,那就需要在鹳雀楼上再登一层。鹳雀楼一共三层,我们根据最后一句来看,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他原本所处的大概是比较低的楼层。他觉得想要看得更远,那么就需要登得更高,你才能看得更远。因而才有了后两句——非常有名的哲理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将全诗的格调大大提升了。这首诗之所以有名,其实并不在前两句的写景,这首诗的名气,完全在于后两句的说理。所以我们今天去欣赏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其实最重要的应当看到这首诗它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
这首诗的高明之处在哪里?
从《诗经》开始就有了哲理诗,但中国古代的哲理诗并不是很发达。我们在哲学思辨方面和西方的一些民族相比,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虽然我们的先秦诸子中,有一些思想家,他的思辨能力已经很高了。但是我们就诗歌中的哲理诗而言,整个的中国古典诗歌之中,哲理诗的.成就不高。而这首诗应当是中国古代哲理诗中非常有名的一首。但依我个人而言,它仍然不是中国哲理诗中最高的境界。
中国古代的哲理诗大概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篇并不讲哲理的,但是它其中有一句两句讲的是哲理,这样的诗也叫哲理诗。比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苏轼很有名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整个这首诗并不是讲哲理的,但后两句讲了哲理,这是中国哲理诗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另一种形式,就是像我们今天欣赏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他这个诗就是一首比较完整的哲理诗了。它前面两句写景,后面两句说理,写景是为说理服务的,全诗的重心不在写景,重在说理,这是中国哲理诗的第二个境界。最高的一个境界、最好的一个境界不是这种形式,而是通篇看起来没有说理,实际上是在说理。比如王昌龄的《闺怨》诗,它表面上看起来是写一个闺中少妇的怨情,但实际上是一首非常高明的哲理诗。他讲的是目标和过程的关系问题。这首诗还只直接把哲理说出来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在王昌龄的《闺怨》中,全诗没有一句说理,但是全诗就把过程跟目标的关系讲得十分透彻,那才是真正的最高层次的哲理诗。所以谈到这里,实际上我们从诗的内容分析讲到了这首诗的特点。
我觉得这首诗它其中最好的一点就是写景与说理的有机结合。它前面的两句十个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用大手笔、大写意的手法写了一个阔大的边塞景、写了一个非常辽阔的一个画面,如果这个镜头今天用摄影来拍的话,它一定要用广角镜头才能把这么一个宏大的画面收入自己的镜头之中。但这两句并不是诗人的主旨所在、并不是诗人落笔的重心里所在,诗人的重心在后两句的说理,他明讲出只有登高才能望远,这才是这首诗要讲的非常重要的一个道理。
这是作者王之涣在坎坷的人生中悟出来的一个人生道理,他将其写到了诗中,成就了这一首边塞诗。因为边塞诗写景、抒情的比比皆是,用边塞诗来说理,而且把景色和哲理能够融合得这么巧妙、能够融合得这么样没有缝隙——完全是无缝对接,这是非常罕见的。这就是王之涣这首诗的高明之处,但是我们在理解上,还应当再加深一步。从表面上看他讲登高方能望远,但是他隐含了另一层意思:只有登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
这层意思我们要简单说两句。第一层是为第二层做铺垫的,第一层说你只有登高,你才能望远,第二层说你登得更高,才能看得更远。这个更高就是一个平台。如果你站在全局的平台上,如果你站在国家层面的平台上,如果你站在世界格局的层面上,如果你站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大趋势的层面上去看问题,那么你会看得更远、看得更深。当你处理眼前的问题的时候,你才会处理得更符合全局,所以这首诗的价值恰恰就在它的说理部分。
篇4:名家构思拾趣的历史典故
名家构思拾趣的历史典故
一、睡中思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作之前先磨好墨,然后卧床引被覆盖。起来后提笔就写,而且不再改动。这种“睡中思”的方式,当时被人们称为“打腹稿”。流传至今的“腹稿”一词就由此而来。宋代江西诗派代表人物的.陈师道,每当外出游览有了诗兴,就急忙回家卧于榻上,以被蒙头,称之为“吟榻”。此时,全家不能有任何响声,甚至连猫狗都得赶出去,直到他诗作完成,家中生活才能恢复正常。
二、闹中思
宋代大学士杨大年,每逢作文,就跟门人、宾客饮酒下棋,在笑闹中构思,反而不“走神”,并不时用小方格纸写出,让门人抄录。清朝毛西河家境不好,外屋是私塾,自己一边回答学生问题,一边批改作业,一边跟里屋夫人吵嘴,一边构思文章,居然文章写得很出色。
三、坐中思
鲁迅先生在写文章之前,常常在饭前或饭后半倚在藤椅上,双目微闭,一言不发。据许广平回忆说,只要见先生起身走动说话了,便是先生胸有成章了。当代著名的散文家郭风,写文章必须坐在家里那张古老的木桌前构思。一坐到那儿,仿佛灵感就来了。因此,几十年来,那张旧书桌一直陪伴着他,每天晚上八点钟左右入睡,清晨四点起床写作,成了多年不变的习惯。
四、话中思
当代著名国画家石鲁,在构思作画之前,经常找一些知心朋友摆“龙门阵”,一边磨墨,一边古今中外、海阔天空地和客人闲谈;直至夜深人静,客人告辞,构思也便成熟,这才挥笔作画。往往一挥而就,达到“忽然兴致风雨来,笔飞墨走精灵出”的超然境界。
五、醉中思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一生嗜好饮酒,而且每饮必醉,醉后又能吟出好诗。他有不少名诗出自醉酒之中,“斗酒诗百篇”的佳话就由此而来。唐代著名书法家张旭,被人尊称为“草圣”。他也嗜好饮酒,并在酒后写出一手好字,正如杜甫称赞的“挥毫落纸如云烟”。
六、玩中思
南北朝诗人王筠,好玩葫芦,写诗也离不开葫芦。每当构思时,就注水于葫芦内,水满后倒掉再注,如此循环不止。一旦掷葫芦于地,诗已成竹在胸,下笔立就。五代南唐的卢郢,好玩石球。他写文章时,常拿一个重达百斤的石球来玩,一旦构思成文,便掷下石球,由自己口授,小吏笔录,不一会儿就写成一篇文章。
篇5:拾趣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每当到了星期六星期天,我们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上山拾柴。
有人就要问了,上山拾柴有什么好喜欢的?其实啊,在山上好玩的东西多了去了。那现在我就好好介绍一下山上的趣事吧,虽然说是上山拾柴,但是啊,我们也是边玩边拾柴的,当太阳太热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躲在树荫下,不仅可以一边拾柴,还可以感受着大山里的清风,当我们拾柴的任务完成后,太阳的光线也逐渐减弱,我们最期待的环节才刚刚开始哦,那就是摘果子,上山拾柴已经很久了,口有点渴,肚子有点饿了,这时摘果子充饥解渴是最好的方式了。在大山里面,野果子随处可见,在山上有很多野果子都可以吃,但是我们敢吃的只有一两种,因为这两种是我们确定能吃的。虽然我们摘的这种果子有点小,但是熟透了的话也非常的甜,如果不是很熟,就会有一点涩。当吃饱了野果,太阳也快要落山了,也到了要回家的时间了。扛上拾好的柴,走上了回家的路。太阳的光芒逐渐减弱,晚霞的阳光照射在我们回家的路上,时不时一阵清风吹过,让人倍感舒服。
今天又是令人难忘的一天。
篇6:拾趣
说到采蘑菇,你一定会感到很奇怪吧,这大冬天的怎么会有蘑菇呢?可是我们真的采到了鲜蘑菇!
前几天,我、妈妈和爸爸一起去公园旁的树林里拍照。刚走到树林,我们看到林边的枯叶就被风卷起来了,它们在半空中形成一个旋涡,像成群的蝴蝶跟着风在空中翩翩起舞。那情景美丽极了!爸爸连忙拿出照相机对着树叶不断按动快门。就在这时候,我被什么东西绊了一跤,我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个大木桩。我蹲下来仔细一看,木桩上有一大堆蘑菇。我急忙叫来爸爸妈妈,爸爸一看说:“这蘑菇是可以吃的,它长得跟市场上卖的很像,味道可比市场上的鲜多了。”听了这番话后,我兴高采烈地把蘑菇采了下来,放进了袋子里。我们又继续搜索,突然,我看到前面地上有一根湿的木棒,上面长着什么。我冲上前去,仔细一看,原来上面有野生的木耳,这真是太意外了!
我们拿着这意外的收获,高兴地回家了。在路上,我想:今天可真有收获,在公园里我们不但可以玩,而且还有美味可以品尝。
篇7:海钓拾趣
海钓拾趣 -资料
在地球表面,含负离子最高的地区是海边,在海边垂钓无疑是一种美好的享受,既能促进健康,又能陶冶情操,可谓乐趣无穷。
一、海边陆地钓黑黄
黑黄在这里指的是黑鱼和黄鱼。进行海钓,饶有妙趣。用0.4毫米粗、60多米长的尼龙线,用线板缠好,在其末端拴上约100克重的砣,在砣的上方5~15厘米处,用0.3毫米粗、长约12厘米的尼龙线,拴上中号鹤嘴渔钩2~3只。这就是最简单而十分有效的钓具。临场时,在海滩挖点沙蚕(海蛆、海蛐蟮)装钩即可施钓。或在市场上买点处理的毛蛤等贝类装钩,既便宜又适用。根据情况选其中之一装钩即可,也可把贝类敲碎壳喂窝子。若用沙蚕装钩,最好是在钩尖外余0.5厘米长,让它蠕动,诱鱼上钩,不用担心被鱼摘吃提空钩。海鱼不像淡水鱼觅食狡猾,而是凶猛地一口吞下,所以海钓中极少有提空钩的。若用毛蛤等贝类装钩时,应把钩尖对准肉厚的白边刺入,将其易撕碎的黄和内脏部分卡入钩门内。这种装钩方法,可连钓2~3条鱼不用换饵。用纱布包些敲碎壳的贝类肉,或把鸡、鸭、鹅的肠子用绳拴牢,固定在重砣上投入钓域,然后把线收直,缠在手指上,等待鱼上钩。这时可与钓友下棋或进行野炊。假若出现缠线手指有拽力感,应不失时机地先往后抖一下线,借以把渔钩刺牢,同时两手快速轮流收线,以防海鳝上钩后钻洞。当收线不及,鱼已钻入石缝或洞中,但还不深的情况下,仍可能被拽出来,否则只好把脑线拉断。
黑鱼和黄鱼,一年四季不离海岸,在有礁石的海域,既是它的栖息地,又是它生儿育女的理想场所。但当把垂砣饵钩投入水域后,说不定什么海物都有可能上钩。所以要备一把抄网,用来抄大鱼或螃蟹等。若用家禽类的肠子为诱饵,在春、夏、秋季,螃蟹常常会装满钓者的渔护。要注意的是,当蟹钳住钓饵时,千万不要提出水面,只要离开水面,它便立刻松开大钳逃之夭夭。正确的方法是,放线让它下沉,操起抄网放入水中,再将蟹拉入抄网内,它便会就范了。能钓上来的黑鱼和黄鱼一般都不大,操作时应灵活掌握。不超过500克重的,不需抄网,可直提上岸。如在海滩进行底钓,常有重1000克以上的大牙片或油片鱼上钩。这种鱼常卧在底层自造的沙坑中隐避,等着游到嘴边的小鱼虾吞而食之。用海竿进行拖钩(即投竿后慢慢地摇轮收线),有手感时就抬竿,抬竿就可能得鱼。
海钓受潮汐的影响。农历的初一至初三和十五前后,是上鱼的高峰期,尤其是从初潮到满潮这四五个钟头,上鱼最快。当潮水开始退落时,就可收竿了。若继续在岸边陆钓,收效甚微。为了赶潮流,最好是在黄昏或夜间出钓。如专钓黑鱼和黄鱼,钓位应选在它栖息的礁石附近,用廉价的贝类碎壳喂窝子,在一潮期投入500克左右即够,中间不需补窝,用重砣、大漂、手竿钓,常能丰收。唯礁石上悬崖峭壁,很难找到适宜钓位,弄不好有跌入海中的危险,
资料
在退潮后,常不须涉水,就能找到比较开阔而平坦的礁石,落潮时就喂上窝子,到初潮就开钓,历经一潮期12小时,便可带着丰收的喜悦,安全返回。在这期间,落潮时露出的石缝中,有拣不尽的小蟹子等小海鲜。此时,可尽情享受“赶海”的乐趣。手竿海钓可谓是一举多得。
手竿海钓,一定要配筒式立漂。因七星漂或蜈蚣漂在浪大的情况下很难观察,不适用,只有筒式立漂加重砣,才能抵住海浪的冲击。铅坠要重于大漂的浮力。不用漂亦可,但手不能离竿,有手感就提竿,提竿就可能得鱼。由于海钓绝大多数是咬死钩,只要在没有鳝鱼的水域垂钓,提竿早晚无关紧要。为了减轻手把竿的疲劳,可把竿放在支架上,在竿梢上拴一条绳,系在脚上或手指上,有拉力感就提竿,并可防止鱼把竿拉入海中。
二、乘舟追钓甩鲅鱼
因为这种鱼的背部长有蓝黑色斑点,又名蓝点鲅,学名马鲛鱼。到了夏至以后,鲅鱼常在渤海沿岸近海水域游弋,尤其是入伏以后的30~40天,成群结队地到近岸猎食。这时用海竿垂钓会有好的收获。钓甩鲅鱼,要二人合作,乘舢板“追捕”。一人摇橹,一人站立船头观察鱼情,当发现鲅群时,二人通力抱橹快摇,加速追击,当追到甩钩能达到鲅鱼群位置时,改为一人掌橹,一人甩钩收线钓鱼。钓鲅操作技术要求高,体力消耗比较大,一时不好掌握,须经过一定的训练和实践方能得心应手。
钓具的制备。将3只中号长柄鹤嘴钩,用焊锡组成锚状,用钢丝拴牢钩柄后余出10厘米长,以防其锐齿把尼龙线切断。在砖上挖一个能容50克左右铅水的扁平梯形槽,用钢锯或专用刻刀开一道能容下钢丝的小沟,将拴钩的钢丝放入,把熔化后的`铅水倒入梯形槽内,使钩、坠结为一体。在10厘米钢丝的末端,拴上一个能自由转动的环(将1厘米铁丝锤扁,钻上一个能通过细钉的孔,再f成钥匙环状,把细钉穿入孔中,最后把钉子头f个小圆圈,拴上主线即可)。这个转环可以消除主线拧劲,能在收线时牵动模拟饵转动,以增强对马鲛鱼的诱招力。扁平的梯形铅坠与锚钩连为一体,可减少收线时的阻力而不下沉,提高模拟饵的可见度。最后,用晒干的猪膀胱或河豚皮,剪成1厘米宽、7~8厘米长的条,把锚钩和铅坠用它包裹起来,在钢丝的根部结扎牢固,就是一付得心应手的钓鱼用具。使用前,用清水泡开、化软,用后挂起来阴干,可用一两年不坏。不仅钓甩鲅鱼好用,就是贪食的哲罗、鲈鱼都可上钩。
钓这些猪食凶猛的大型鱼,主线粗要大于0.5毫米,如在船上追钓甩鲅鱼,60米长即够。要把线的末端拴在船头上,收线、甩钩都方便。甩钩要领是,先把线一圈一圈地收在左手中,余80~100厘米用右手捏住,沿身体右侧划圈,借钩坠划圈的惯性把钩甩出。坠钩甩出后立即收线,争取坠钩少下沉。收线时的拉力,可拽着模拟饵在水面上转,并发出击水响声。对此鲅鱼、哲罗、鲈鱼会误认为是逃窜的猎物,穷追不舍,直到上钩,但当发觉上当时,已不可能逃脱了。须要注意的是,收线速度不能过快,要保证钓者能看到模拟饵旋转滑行,又不离开水面,使猪膀胱或河豚皮能稍展开一点,就是恰到好处的收线速度。在钓鲈鱼和哲罗时,以看不到模拟饵、又不挂水底为佳。
篇8:拾趣作文
拾趣(转载)作文
拾趣(转载)
在生活的大海里,我漫游着,偶尔拾到一粒有趣的贝壳。 校庆期间,整天与作业打交道的我,将作业做完了。一下子变得无所事是,就出门去把邻居的小伙伴找来,一起想着玩什么游戏。 这天虽已经是刚入冬季,可热得让人受不了,伙伴们正在思索。四周悄然无声。只有偶尔听到鸟叫。“有了”一阵话传入我耳朵,打断了我的思索,猛然醒悟过来。忙问什么游戏。
那个伙伴说:“以前,咱们都玩‘武’的,为什么不玩一下‘文’的呢?咱们可以玩汉字的游戏,至于如何玩,我也想好了。看谁能说这个汉字的由来,说得多的.,谁就胜。输的跑十圈。”
“好”。大家都纷纷赞成。游戏开始了。从最小的先说,那个伙伴挑了个字“研”他说:“研字是研究的意思,研究要用石头等坚硬的东西来开凿,挖掘,就这样来的。”他讲完,伙伴们都认为讲得有理,接着是正在读六年级的诗旭,他开门见山,说:“‘仁’字中的含义是:仁心,也就是人要有一颗仁慈的心,他那流利的口才,让人十分佩服。
接着,轮到我了,我说:“‘庆’字,是庆祝,喜庆的意思,国庆是众都的中国人 一起庆祝的,有着广大的深意......
不知何时,大家都对汗字有着更深的认识,谈论到了傍晚,还未分出胜负。只好回家去了。一个下午就这样过去,令人感叹时间之快优秀作文 作文人,犹如流水般快。
拾趣不就是快乐吗?
【名家讲课拾趣】相关文章:
1.雪后拾趣诗歌
2.童年拾趣作文
3.六和塔拾趣作文
4.买菜拾趣散文随笔
5.散步拾趣作文
6.讲课主持词
7.讲课开场白
8.名家写作方法
9.名家散文
10.名家美文






文档为doc格式